第一篇: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Welcome to the 7807 of XMU!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于颁发2005-2006学年各项奖教奖学金的决定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各单位推荐,学院评奖委员会评定,2005-2006学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蔡长质奖教金”、“傅鹰奖学金”等奖教、奖学金获奖名单如下:
一、奖教金获奖名单
(一)、园丁奖
林竹光、张洪奎
(二)、蔡长质奖教金
胡晓兰、蔡思鸣
(三)、69/70校友奖教金
江青茵、蔡海苗、叶艺文
二、奖学金获奖名单
(一)、傅鹰奖学金
黄桃(博)、刘连(本)。
(二)、卢嘉锡奖学金
陈艺聪(硕)、岳红军(本)。
(三)、蔡启瑞奖学金
盛景云(博)、阮艺斌(本)。
(四)、郑重—顾学民奖学金
谭元植(本)、陈雷奇(本)、钟菲菲(本)、江文生(本)、林颖(本)。
(五)、黄本立奖学金
赵玉丽(博)、黄荣夫(硕)
(六)、吴思敏奖学金
方美娟(硕)、高素君(本)、裴丹青(本)、陈剑飞(本)、贾飞(本)、林逸君(本)。
王欣(本)、张灿洪(本)、李凌芳(本)。
(八)、朱沅奖学金
崔丹妮(本)、亢磊(本)。
(九)、陈国珍奖学金
杨勇(博)、杨睿(博)、韩莉锋(硕)、郑洁(硕)
刘增涛(硕)、肖来龙(硕)。
(十)、大平奖学金
宋玉兴(硕)、赖跃坤(硕)、彭小亮(硕)、郑毅芳(硕)、谢鹏辉(本)、赵军(本)、林苏娟(本)、吴慧青(本)。
(十一)、三达奖学金
金夕(硕)、张荣华(硕)、李东华(硕)、黄维雄(硕)、黄龙门
(硕)、唐毅(硕)、谢永元(硕)、蔡智慧(硕)、江芝仲(硕)、苏炳煌(硕)、宗晔(硕)、邢雁(硕)、郑淑真(硕)、刘海(硕)、林凤玲(硕)、龚磊(博)、吴丽琼(博)、汤贵兰(硕)、冯力(硕)、王培红(硕)、黄阗华(硕)。
(十二)、广东光华化学奖学金
邹玉满(硕)、匡勤(博)、许雪飞(博)、陈健(博)、李剑锋(博)、郝洪庆(硕)、刘波(博)、陶颖(硕)、廖颖敏(博)、李俊平(硕)、陈世礼(本)、聂爱英(本)、梁兴华(本)、吴崔晨(本)、张志
灵(本)、林琳(本)、罗佳(本)、冷雪飞(本)、陈金美(本)、刘珊珊(本)、朱政(本)、林玲(本)、施德(本)、王鸿娜(本)、梁清(本)。
(十三)、海堡奖学金
徐磊(本)、黄勇虾(本)、黄婷婷(本)、栾兰(本)、施丰峰(本)、陈旭宾(本)、姚克勤(本)、郁炎(本)、祁正兵(本)、方华(博)、夏飞(博)、庄全超(博)、王婷(硕)、陈江枫(博)、陈江溪(硕)、傅谋兴(硕)、雷光财(硕)、施荣裴(硕)、高峰(硕)、张卓(硕)。
曾阔(硕)、杨文振(硕)、程珊珊(硕)、梁雪莲(博)、周香(博)、陈建珊(博)、金珍(硕)、李俊(博)、欧延(博)、符显珠(博)、薛王欣(本)、肖开炯(本)、黄斌(本)、曾双双(本)、王雪岚(本)、徐初培(本)、裴德君(本)、廖任(本)、高瑶(本)、刘倩(本)、李明佳(本)、黄云清(本)、江红萍(本)、曹志芸(本)、董志鑫(本)。
(十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奖学金
1、一等奖:
龙瑶(本)、张少敏(本)、李霏(本)、黎薇(本)、刘德敏(本)。
2、二等奖:
林陶然(本)、陈建彬(本)、罗世鹏(本)、何冠男(本)、赵超(本)、涂海涛(本)、花叶(本)、林一明(本)、龚舒珊(本)、吴可嘉(本)、朴春晖(本)、高敏(本)。
3、三等奖 :
雷雨(本)、郑云云(本)、林俊人(本)、郑好转(本)、王翔(本)、曾月(本)、杨柳(本)、王春明(本)、朱天玮(本)、张雷(本)、商聪聪(本)、陈明丹(本)、吕瑶(本)、王铜道(本)、林其航(本)、盛凯旋(本)、周锋芒(本)、陈嘉嘉(本)、桑灵子(本)、黄思宇(本)。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二○○六年四月五日
第二篇: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规和数据的正确表达 实验仪器的合理搭配
3.数据的列表与作图规则: 数据的列表规则
直线图(作图的要求,注意事项,作图的精确度等)
曲线图(作曲线图的工具,注意事项,作图精度的表示等)作图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地位和运用
Lotus-1、2、3程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恒温槽的装置及性能测试
本实验包括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讲座,总学时为7。作为物化的基础实验首先进行。1.1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装置恒温槽和又快又准地控制温度的技术
1.2 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并能分析各种条件下所得灵敏度曲线的特征
1.3 了解水银温度调节计的控温原理及提高控温精度的相关事宜 1.4 了解电子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1.5 掌握水银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校正技术
2.燃烧热的测定
本实验是物化的基本量热方法,必须讲解量热方法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有关热化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训练。总学时为7。
2.1 熟悉量热计的构造原理 2.2 了解C卡的测定原理
2.3 掌握氧弹式卡计的实验操作技术 2.3.1 氧弹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2.3.2 氧气钢瓶和氧气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3 燃烧丝的固定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测)及点火技术 2.3.4 掌握温差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4 了解雷诺图校正热传导的原理
3.差热分析和金属相图的绘制
本实验采用一台差热仪分别完成两个实验,采用密封小坩埚装填不同组分的金属样品,达到节约样品的目的。绘制CuSO4·5H2O热分解反应的差热分析图,掌握热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PCR-1差热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2 了解差热仪中样品板和参比板的位置,掌握参比物的选择条件 3.3 掌握差热曲线的分析和运用 3.3.1 确定相变温度 3.3.2 确定相变热的大小
3.3.3 由差热曲线分析图判断CuSO4·5H2O中五个结晶水的结构状态 3.3.4 用差热分析法绘制Pb-Sn相图
3.3.5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及校正技术 4.碳酸钙热分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相平衡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气相产生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学到中温控制和测量技术、低真空系统的操作技术等,由测定CaCO3的分解压计算CaCO3在101.325 kPa压力下的分解温度及其分解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在本实验中穿插讲解真空技术有关事宜。总学时为7。4.1 中等温度的控制与测量 4.1.1 了解PID控温与断开式控温器的区别;掌握该控温仪的使用和维护
4.2 低真空系统操作技术
4.2.1 了解机械真空泵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维护方法 4.2.2 了解低真空系统的测量技术及检漏技术 4.2.3 掌握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5.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采用静态法测定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求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体系减压、检漏的技术,掌握机械真空泵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5.1 掌握体系减压的安全事项 5.2 掌握静态等压测量原理
5.2.1 了解平衡管的构造原理、掌握装样操作 5.2.2平衡管内空气的排除方法 5.2.3 缓冲瓶的作用
5.2.4 掌握机械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5.3 学习体系的减压操作及检漏技术 6.双液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
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确定体系的最低恒沸点及其组成。通过实验掌握沸点—组成相图的制作及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和维护。总学时为7。6.1 了解分馏原理的应用
6.1.1 了解恒沸点仪的分馏效应 6.1.2 了解气液两相的平衡原理
6.1.3 防止液体的过热现象和分馏效应的方法 6.2 沸点的测定
6.2.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正确安装和校正 6.2.2 正常沸点的准确测定 6.3 阿贝折光仪的正确操作
6.3.1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2 阿贝折光仪的校正方法及恒温操作 6.4 超级恒温槽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7.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测定酸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掌握测定原理及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7.1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7.1.1 掌握动力学测定的“三要素”(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反应的特征选择测定浓度的适当方法),总学时为7。7.1.2 了解物理法测定浓度的原理 7.1.3 掌握测定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7.2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
7.2.1 掌握旋光仪测定浓度的原理
7.2.2 掌握自动及手动两种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2.3 利用旋光仪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左旋或右旋)7.2.4 测定物质的恒温方法及效果差异的判别 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已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总学时为7。
8.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8.1.1 掌握根据反应特征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几种适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8.1.2 掌握反应物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8.1.3 反应体系恒温好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1.4 了解反应时间的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2 电导率仪的使用与维护
8.2.1 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8.2.2 了解电导率仪的校正方法 8.2.3 掌握铂黑电极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并分析铂黑被沾污后对测量的影响及如何确保铂黑电极的清洁
+2-3+9.Ag催化S2O8与Cr反应的动力学 这是一个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类反应的3+研究方法,根据反应的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r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去探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总学时为7。9.1 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3+ 9.1.1 学习测定相对于S2O8、Ag、Cr的分级数的实验方法
9.1.2 了解离子强度对液相离子间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如何消除离子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9.1.3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9.2 掌握724型微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措施。10.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是一种精确又简便的实验方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重要又基础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如何把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为一个原电池及如何采用对消法原理去测定恒温恒压只做电功的条件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最后求算该反应的热力学量。总学时为7。10.1 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
10.1.1 明确对消法基本线路图的原理,并按原理分析及排除实验故障 10.1.2 明确对消法操作中的调节旋钮的关键方法: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不灵敏到灵敏及随按随放的操作规程
10.1.3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及检流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10.2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0.2.1 根据反应特征设计成原电池(先根据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还原或氧化,分成两个半电池,按两个半电池溶液的特征考虑是否采用盐桥隔离,把反应写成电池表达式)
10.2.2 学习盐桥制备的要求及制法
10.2.3 掌握锌电极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0.2.4 掌握铂电极清洗及活化方法
10.2.5 组装成原电池并进行恒温恒压处理 11.氢在铜电极上析出反应极化曲线的测定
用简易恒电位仪测定氢在铜电极析出的过电位,然后应用Tafel公式求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明确在电解过程中造成氢析出过电位的原因及同时产生的几种过电位的形式,为了准确测定氢析出过电位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总学时为7。
11.1 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组成
11.1.1 了解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及制备的注意事项 11.1.2 了解组装成电解池的方法 11.1.3 明确通入氢气的目的及方法
11.2 掌握简易恒电位/电流仪的使用方法 12.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采用界面法和希托夫法测定H、Ag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学会使用库仑计。
12.1 掌握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2.2 掌握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2.3 了解库仑计的使用方法
13.电动势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采用电动势法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总学时为7。13.1 掌握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原理 13.2 掌握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3.3 以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组成单液电池 13.4 测定电池电动势并求算 14.电泳法测定电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胶体化学实验,通过制备胶体溶液,测定此胶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动电现象,可以确定胶粒的性质及求算电势的数值。总学时为7。14.1 Fe(OH)3溶胶的制备和提纯 14.1.1 Fe(OH)3溶胶的制备 14.1.2 溶胶的渗析、纯化 14.2 溶胶的电泳测定
14.2.1 了解电泳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14.2.2 了解电泳测量管的构造及溶胶的装填;
14.2.3 测量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随时间移动的距离和电泳速率。15.偶极矩的测定
测定无水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的关系,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与方法。总学时为7。
15.1 电桥法测定稀溶液的介电常数 15.1.1 电容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5.1.2 了解分布电容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15.2 用比重管测定样品的密度 15.2.1 了解比重管的使用方法
15.2.2 样品的恒温与比重管刻度的调节
15.3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以求算折射度R 15.4 恒温槽的操作 16.磁化率的测定
采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的磁化率,并估算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总学时为7。
16.1 了解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原子、分子、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16.2 掌握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 16.3 掌握磁天平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1 样品的研磨与过筛
16.3.2样品的装填方法及注意事项 16.3.3 磁天平的构造及调节方法 16.3.4 励磁电流的调节和稳流措施。16.3.5 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
16.3.6 了解电磁铁剩磁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消除方法 17.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乙二醇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总学时为7。17.1 了解特性粘度的物理意义及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17.2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7.2.1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 17.2.2 乌氏粘度计中C管的作用 17.2.3 测量的注意事项
17.3 了解测量粘度的其他方法
18.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推算每个被溶液表面吸附的分子所占的面积。总学时为7。
18.1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18.1.1 对毛细管的要求(毛细管的大小、长度及管口平整度的要求)18.1.2 对冒泡速度的控制
18.1.3 用U型管水柱压力计测定压差 18.2 恒温槽的操作
18.3 掌握正确制作曲线图和镜面对称作切线的方法 19.比表面的测定—BET流动吸附法 了解多孔性固体的表面吸附特性,掌握流动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原理及方法,掌握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气体的净化、稳压与稳流技术、流速计的校正及泡沫流量计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19.1 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 19.1.1 流动气体的净化原理
19.1.2 流动气体的稳压与稳流技术 19.1.3 流量的调节、控制及校正 19.1.4 泡沫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19.1.5 高压钢瓶的正确使用
19.2 掌握流动吸附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9.2.1 BET基本关系式及在流动吸附法上的应用 19.2.2 吸附管及吸附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化学动力学曲线的模拟与计算
了解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学反应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特点,用以分析和说明化学反应的一些特征。总学时为7。
20.1 利用计算机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曲线的模拟 20.1.1 高级BASIC语言的基本点
20.1.2 用BASIC语言编写模拟曲线的程序 20.1.3 计算机的维护 20.2 化学动力学曲线 20.2.1 化学动力学关系式 20.2.2 进行动力学实验 20.2.3 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化学综合性实验要求该实验必须覆盖两个以上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尽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经过一些物理量的综合测试,能设计成为一种产品,以验证测试的正确性。21.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从微电池演示法入手让学生明确腐蚀的简单原理,然后绘制阳极极化曲线,了解活化区、钝化区的物理意义,分别在两区范围内进行恒电位腐蚀,测定各自腐蚀速度,最后添加各种缓蚀剂,研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由此可以选择各种金属的缓蚀剂。总学时为21。
21.1 了解微电池显示法测定腐蚀现象的基本原理 21.2 金属阳极极化曲线的制作 21.2.1 三电极电解池的组成和结构 21.2.2 扫描电位的确定
21.2.3 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2.4 极化曲线各区段的物理意义 21.3 测定在活化区与钝化区的腐蚀速度
21.4 缓蚀剂及缓蚀效率,以确定合适的缓蚀剂用量
21.4.1 改变缓蚀剂浓度测定缓蚀效率,以确定对给定金属较好的缓蚀剂及其用量。
2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物质,表面张力和胶团聚集数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大小的重要物理量。总学时为21。
22.1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22.1.1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22.1.2 用恒温槽控制一定温度
22.1.3 测定各种浓度下,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量的关系,用Gibbs吸附等温方程确定吸附量
22.1.4 掌握表面张力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 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表面活性剂胶团的聚集数 22.2.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性质
22.2.2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3 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胶团聚集数 22.3 复合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选择一种已知配方的清洁剂或洗发香波,对其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组成进行测试,然后改进配方,以求获得更理想的配方。
拟稿人:黄泰山、张晋芬
第三篇: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于对指导本(专)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的奖励办法
(试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云南师范大学校、院两级关于《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精神,努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促进学院教学考评工作,特制订此办法。
一、要求所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职称)且教学经验较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都要指导一定数量的毕业论文(设计)。每位指导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按照云南师范大学校、院两级关于《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精神,精心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科学、及时、规范地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答辩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精心选题,规范完善论文(设计)的格式,认真填写各种表格,努力提高论文(设计)质量,并力争使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三、学院根据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人数给予指导教师计算一定的工作量;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并署名学生的指导教师,在学院原有工作量的基础上,视发表刊物级别及作者排序,给予如下奖励:
(1)一般刊物,学生排序第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奖励100、75、50和20元;
(2)核心期刊以上,学生排序第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奖励200元,150元、100元、50元。
四、指导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论文(设计)到公开刊物上发表。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并署名学生的指导教师,除给予工作量(或现金)奖励外,并将视刊登文章刊物的级别及学生署名的排序在年终考评时给予适当加分。具体加分如下:
(1)一般刊物:
学生排序第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加3、2、1、0.5分;
(2)核心期刊以上:
学生排序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加4、3、2、1分。
五、对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质量不高,对学院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的指导教师,学院视为教学事故,参照《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六、教师署名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其它论文奖励办法与此相同。
七、本办法自通过之日开始执行。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6月25日
第四篇: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咨询电话:0371-67756715,67756718)
一、学院简介
1、教研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化学系、应用化学系、环境工程系、化学实验中心、环境与化工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党政办公室、团总支、学生工作办公室和教学办公室。学院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然药物化学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生物质资源化工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食品乳化剂河南省工程中心、绿色化学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磷脂研究所、农药残留分析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
学院实验室展示
2、师资队伍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师9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高级工程师2人。教师中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获得者3人,河南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12人,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
3、专业与学科
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和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02人;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环境工程等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化学工程与制药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其中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和环境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校硕士研究生102人。
二、招生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科学研究、工艺及设备设计和计算、工程制图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医药、粮油食品、轻工、环保、能源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和化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生产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色盲色弱者限报)
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设备及机械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工业催化、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计算机技术等。
应用化学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化学工艺基础、化工设计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化学化工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轻工、化工等领域特别是精细化工及食品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与生产部门从事科技创新、产品研制及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色盲色弱者限报)
主要开设的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配位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制图、波谱解析、仪器分析和化工原理等。
环境工程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工业及城市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和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规划、经济、管理、环保、科研、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等工作,并可在工作中获得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师及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提升自己的价值。(色盲色弱者限报)
开设的主要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制图、给排水管道工程、给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
化学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化学专业学生理论扎实,毕业后以读硕士研究生为主,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色盲色弱者限报)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高等有机、有机合成、波谱解析、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配位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原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化学、药物化学等。
三、学生培养与就业
学院秉承“围绕中心,抓住主线,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学生工作理念,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中心,抓住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条主线,夯实“队伍建设、党团建设、素质拓展、学风建设、服务保障、毕业就业”等六项基础工程建设,突出练素质、强专业、重创新、长才干等重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一、深化队伍建设工程,落实全员育人。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工办、团委等人员组成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围绕中心,统揽全局,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全体教师参与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发挥老师的“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作用,做到了学生工作近距离、面对面、全方位、看得见;学生干部队伍,通过精选、严管、优培等途径,塑造了品正、学优、守纪、奉献的良好形象,发挥其骨干带动和榜样示范作用。此三支队伍有机结合,通力合作,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
二、深化党团建设工程,突出精神育人。党团基层组织设置合理,全面覆盖,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 “讲”、“传”、“唱”有效载体:“讲”,通过党校、团校的理论课堂,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通过“化学化工学院手机党报”适时传递党的知识、时事政策和民族文化,通过学院网站,定期宣传“党员风采”先进事迹;“唱”,广泛开展“唱校歌·铭校训·爱工大”活动,使广大同学会唱校歌、理解校训、传承大学精神,激发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深厚情感。以此提高思想素质,提升精神境界。
三、深化学风建设工程,突出学业育人。采取“凭教风带动学风”、“以制度促进学风”、“用氛围培育学风”、“树榜样引领学风”、“抓重点拉动学风”、“让家长关注学风”等措施,培育博学、求是、勤奋、诚信的学风,通过一论、两进、三报:即“求是论坛”开展教授、博士、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学术活动,让学生接受学者的智慧、感受同学的风采;开展家长寄语进宿舍、教师寄语进宿舍活动,使学生身居宿舍就能够聆听家长的声音、感受老师的教诲,发挥“小宿舍
大课堂”作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学习经验报告、课堂纪律通报等,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以无声的批评鞭策。形成了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良好氛围。近三年来,学院连续荣获校十佳优良学风班、校十佳学习标兵、校十佳自强标兵等荣誉称号。
四、深化素质拓展工程,利用过程育人。
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凝练形成了“融”、“谈”、“竞”、“践”、“陶”、“评”等一系列有效载体:“融”,即融入,发挥艺术团、书画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化工协会等学生社团作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让
学生融入其中,培养兴趣,强化优势,提升素质。“谈”,即谈心,通过学生干部座谈会、特困生座谈会、问题生个别谈话、宿舍走访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以倾听、沟通、交流、启发、诱导等有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竞”,即竞争、竞赛,通过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竞争择优评定,学生干部公开竞争择优任用,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创新创意等大赛,女生才艺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践”,即实践,主要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勤工助学、公益劳动、校内课余兼职等环节,锻炼能力,提高素质。“陶”,即陶冶,主要通过运动会、毕业晚会、迎新晚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集会,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陶冶情操,强化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性,培育团队合作精神。“评”,就是评先进,树典型,通过先进班集体评选、阳光宿舍评选、化工之星评选、党员风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优秀党团员评选、三好学生评选等,发挥“树旗一面,带动一片”的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教育、练素质、长才干。
五、深化服务保障工程,做到管理育人。以健全的学生身心健康调理、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和违规违纪处理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有序、安全;以完善的“奖、助、贷、补、减、免”、扶困济难、付息还贷等工作机制,对特困生、遭灾生、家庭变故生、遭受不测生等给予及时救助。近三年来,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刘香会同学给予40000万余元的医疗费捐助和两个学年的学费减免;对刘山岭等20余位同学垫付学费、医药费和付息还贷。让困难学生充分享受党的惠民政策,感受到师生亲情和集体生活的温馨,从而振作精神,完成学业。
六、毕业就业工程,让学生学有所用。完善党委全面协调、团委学工办具体落实、专业教师广泛参与就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入学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作业--学业--毕业--就业--创业—事业”意识,增强成长成才的自觉性;按照“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模式,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有效指导大学生学好专业、完成学业、圆满毕业、合理择业,顺利实现考研、就业和创业;充分挖掘学院的行业资源、教师资源和校友资源,有效开拓和巩固就业市场,拥有河南煤化集团、金山化工集团等一批稳定的用人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不断提高。
四、办学特色
化学化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重点,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仅仅结合学院各专业特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定位。
学院类型:教学型。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业规模稳妥适度发展,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学科发展:围绕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生物质资源与利用、催化科学与技术、绿色精细化工、新型功能材料、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化工分离过程和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方向,形成由教授牵头的研究小组,集中力量开展科学研究。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同类学科中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做出实绩。
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稳妥适度地发展本科教育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专业结构,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和集成,打造特色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提升科研平台层次,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主要成效
(一)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55%,最终英语四级通过率80%;
30%的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其中36%的学生进入中科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985院校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每年均有2~3篇被评为河南省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
学院07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张倩、0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孙静和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唐耀存分别被评为2009、2010和2011河南工业大学十大人物;
化学工程与工艺0701班、化学0802班和环境工程0901班分别被评为2009、2010和2011河南工业大学十佳优良学风班;
0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孙静、08级化学专业学生李飞和化学工程与09即工艺专业学生唐耀存分别被评为2009、2010和2011河南工业大学自强标兵;
07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王慧、09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刘文楚分别被评为2009和2010河南工业大学十佳优良学风标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刘磊磊等的参赛项目获第四届“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冯海燕等的参赛项目获全国总决赛优秀作品奖,贾献桥等的参赛项目获第五届“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陈方方、李瑞歌、李鼎等本科生分别在《粮油加工》、《辽宁化工》、《化工新型材料》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CN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二)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谷克仁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9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创新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5项;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全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
第五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信息
201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专业代码 070300 专业名称 化学招生人数 Y110 研究方向 A组: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物理化学 B组: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试科目 A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34有机化学或666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B组: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③670高分子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复试:
1、综合化学
2、化学实验技术操作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参考书目 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化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10名。可选考我校环境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物理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生命科学院除[1007]类及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的任一组科目。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全院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无机化学070301含以下方向:备注 01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02生物无机化学03固相配位化学04有机金属化学05结构和理论配位化学06超分子化学
07纳米化学;分析化学070302含以下方向:01纳米生物电分析化学02生物分析化学03生命与功能材料的表界面分析04分离与分子识别05环境和能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070303含以下方向:01有机合成化学02金属有机化学03有机超分子化学04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化学05天然产物全合成;物理化学070304含以下方向:01催化化学02理论及计算化学03沸石化学04介观材料化学05表面与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含以下方向:01高分子凝聚态物理02功能高分子03生物医用高分子04高分子界面科学05高分子溶液06生物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 081704 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招生人数01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02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03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04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05绿色催化反
应过程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7化工原理 复试:
1、综合化学
2、化学实验技术操作
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备注
专业代码 085216 专业名称 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招生人数 25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10名。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全院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研究方向 01化学工程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7化工原理
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备注 专业学位,学制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