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总人口11余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妇女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路街道妇联立足实际,积极发挥妇女组织优势,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一、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上发挥引导推进作用。
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发挥农村妇女作用,增加她们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家庭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的重点所在,也是妇女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路街道妇联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结合各地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宣传鼓动多管齐下,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近年来,黄河路街道每年新增私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其中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占到30左右,女企业家达到80多人。2005年11月份,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村级妇联组织-东赵社区妇女联合会。每年开展“黄河路街道十佳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举办“优秀女性创业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扩大和提升妇女创业的规模和质量,以鼓励妇女劳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增加从业收入。据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原因是缺乏熟练工。黄河路街道10多家农村精密铸造企业,缺少熟练工200多人。同时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农村妇女劳力的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妇女组织应当有的放矢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2005年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棉布加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1860多人。通过组织妇女劳务输出洽谈会、设立劳力转移工作站等渠道,加大劳力转移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力度,建立正常的妇女劳力转移通道。目前转移妇女劳力100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多元元。三是提高妇女种养水平,增加生产性收入。从农村劳力从业结构分析,在外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以男性劳力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劳力为主,要提高这部分妇女劳力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妇女组织应与农口部门、种养大户密切配合,帮助务农妇女发展特种养殖、果蔬苗木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应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大力引进龙头加工项目,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
二、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组织保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处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生产生活,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精神文明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黄河路街道妇联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培养农村妇女的时代精神。以唤起主体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做四有四自新女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添光彩”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广泛宣传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现代媒体与互联网作用,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妇女,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文化陶冶妇女,促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展示出时代风采。通过加强活动组织,吸引妇女广泛参与。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是提高她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街道妇联每年都组织一些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巾帼环保”活动、“健康婚育知识”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巾帼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妇女健美操比赛等,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妇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通过加强阵地建设,拓展妇女活动平台。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级经济的弱化,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平台。街道妇联积极争取,把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列为街道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到目前,辖区活动场所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积极与文化教育部门联手,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帮助,加大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力度,为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街道妇联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资金1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贫困儿童。积极组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
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妇女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做好卫生服务。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操持者,创建卫生家庭、卫生村庄、卫生环境,她们是“主角
”。街道妇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结合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她们打扫和维护家庭卫生、社区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尤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街道妇联组织配合计生部门,搞好妇女健康检查、孕期卫生保健,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不少妇女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实际,协助劳动部门督促企业,为女职工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
四、在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上发挥加固奠基作用。
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妇女一般是当家人,构建和谐家庭她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妇联着重作好三个层面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倡扬良好家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做到读书活动进家庭、道德评议进家庭、治家协议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推动全街道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家庭”。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女组织的基本职能。街道妇联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作好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接待来信来访等工作。有力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进一步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拓展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形成了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龙头的咨询投诉网络。依托各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和保障。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户在逐步减少,但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能丝毫减弱,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街道妇联对经济困难户,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谋生本领和致富能力,采取结对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脱贫致富;对病灾户,重点是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难、燃眉之急,通过发动社会募捐、联系重点资助等形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农村孤寡老人,街道妇联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定期组织人员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协助民政部门解决好他们的集中供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上四个方面是黄河路街道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探索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找准妇联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定位,恩施州妇联于6月初在全州进行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抽样
调查。
调查对象:恩施州农村妇女。此次共调查24个行政村,调查妇女243人。其中,30岁以下的46人,占18.9,31-40岁的112人,占46.1,41-50岁的58人,占23.89,51岁以上的27人,占11.1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6人,占31.28,初中的106人,占43.62,高中及以上的61人,占25.10。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全州8县市各随机抽查3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人左右。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思想、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村级妇女工作等情况的17个选择题,由被调查人独立答卷。
一、农村妇女状况
调查中发现,恩施州农村妇女正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开始从只关心“家事”向关注“国事”转变,调查中,有193人“知道”或“知道一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占79.42;有220人关心和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占90.53;有25人认为自己应该“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占10.29。二是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调查中,有103人在自由支配时间最想做的事情是“学有用的知识”,占42.39;有177人积极参加村里的科技培训,占72.84,其中有40个家庭均由女性负责参加培训;有123人表示渴望了解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占50.62。
(二)生活方式体现了时代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追求物质富有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精神需求、子女教育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有很多妇女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学文化外,有110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应该“积极建设文明家庭”,占45.27;有103人认为应该“讲究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占42.39;表示空闲时做得最多的是“看电视”的128人、“检查孩子作业”的75人、“看书看报”的34人,分别占52.67、30.86、13.99,而“打牌”的,仅有12人,只占4.94;有71人表示渴望了解“妇女保健知识”,占29.22。
(三)作用和地位有了新提高
在家庭中,妇女在家务劳动或家庭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妇女都承担着家务和生产劳动的双重任务。调查中看到,在家庭建设中,有60人侧重承担家务劳动,61人侧重承担家庭生产任务,有122人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与家庭生产任务“各占一半”,占50.21;在对家庭直接经济收入的贡献上,127人认为“男女差不多”,占52.26,12人认为“女大于男”,占4.94;在回答“由谁当家作主”的问题时,有17人回答是“自己”作主,占7,176人回答“由夫妻共同商量”,占72.43。另外,有18人认为自己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占7.41。
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妇女的状况与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新农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文明习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经济落后的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绝大多数妇女缺乏知识培训,缺乏好的引导带动和扶持,致富没有门路。有的妇女思想保守、僵化,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调查中,有50人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占到20.58,有23人表示对新农村“不向往”或“无所谓”,占9.47。
二、农村妇女工作
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村级妇女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村级妇女组织——妇代会,大部分已经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很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不重视。绝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80以上的村根本不通过妇女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组织,基本上都是指定妇代会主任,组织不健全;二是村妇代会难以发挥作用,在党组织
和群众中无影响、无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有80左右的村妇代会主任实行误工补工,而村两委为了节省开支,很少要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上级有任务时,基本上是由村两委定补干部去应付,由于待遇不高,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并不高;20左右的妇代会主任由村定补干部兼任(如计生专干等),但是她们往往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在调查中,还有50人“不
知道”或“不关心”村妇代会主任是谁,占到了20.58;有54人表示对村妇代会工作“不满意”或“不关心”,占22.22,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所理解的,也是她们平时所看到的村妇代会的工作就是抓“计划生育”、“三查三落实”、“关爱女孩”等(因为很多村是由计生专干兼任妇代会主任)。
三、妇联组织带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探讨
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既要看到农村新形势下的新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针对妇女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如何找准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妇联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定位,结合我州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建强组织,夯实农村妇女工作基础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性群众团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期妇联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推行“妇代会 协会”的组织模式,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中建立妇女组织,强化妇女组织在带动农村妇女中的作用,扩大妇女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注重搞好妇女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村妇代会主任“双培”活动,把村妇代会主任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建妇代会示范基地、经费基地等办法,解决村级妇女工作经费和农村妇干的待遇问题,调动农村妇干的积极性。
(二)抓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调查中,有116人对妇联组织最大的希望是“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占47.74。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调查中我们看到,对农业实用科技知识的需求,在农村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第一位。妇联组织应围绕各地产业实际,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各类种养加工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的闲置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是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移或不敢外出。妇联组织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培训。调查中,有113人渴望了解子女教育知识,占46.5;71人渴望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占29.22;63人渴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占25.93。
培训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结合。坚持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和田间地头,降低妇女参与培训的成本;注重培育典型,搞好引导示范。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
(三)建好基地,组织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致富促进行动,培植“妇字号”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是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品的开发,积极培植建立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妇女群众脱贫致富。加大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服务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做大做强,创优质高效的农业名牌产品,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典型示范,力争做到“扶持一户,带动一方”。加强与农民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妇代会 协会”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妇女参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四)倡导文明,引领妇女积极建设美好家园
要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重点,创建“巾帼示范村”,进一步深化“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净化文明家园行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抵制请客送礼、抹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歪风,反对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卫生促进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妇女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妇女维权站、点等维权服务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关注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五)强化参与,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支持和鼓励妇女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引导和动员农村妇女关心政治,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充分发挥村“两委”中女性成员和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推动将事关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维护的共性问题纳入“一事一议”的内容,解决妇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方案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厅通字[2007]21号
关于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 “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重要讲话和对妇联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推广各地“巾帼示范村”创建经验,推动“市场带千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经全国妇联书记处研究决定,于2007年9月20日至2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21日(星期五),9月19日(星期三)全天报到。
二、会议地点
浙江省义乌市委党校(义乌市黎明湖路999号)
三、参会人员
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1人;各省区市妇联分管主席和发展部部长各1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计划单列市妇联主席或副主席1人;全国妇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特邀专家与学者等。
四、主要内容
1、总结推广各地以创建“巾帼示范村”为抓手,引领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2、与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文,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3、认证一批全国“巾帼示范村”并授牌;
4、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举办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开展经纪人中级资格培训,考察义乌来料加工市场,组织妇女手工艺品展洽,与当地企业和经纪人进行项目对接等活动。
五、有关要求
1、关于经验材料:请各省区市妇联围绕会议主题,提交1份经验交流材料(3000字左右),地、市一级妇联如有突出创建经验的可提交1—2份经验材料,并于2007年8月25日前将经验材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全国妇联。经验要突出特点、总结规律,材料将编辑成册。
2、关于文件资料:请各省区市妇联提供妇联组织、妇联组织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创建“巾帼示范村”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并于2007年
8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全国妇联。
3.关于培训及展洽活动的组织:请北京、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妇联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2007年9月15日-20日),并协助做好妇女手工艺品展洽工作(具体要求见全国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通知)。
4、关于全国“巾帼示范村”的认证:请各省区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关于申报全国“巾帼示范村”试点单位的通知》(妇厅字[2006]18号)要求,考核本地争创试点村,并于2007年8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全国妇联。经复审合格,将在会上授牌。
5、关于数据统计: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报《有关数据统计表》(附件1),并于8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全国妇联。
6、关于接送站安排:参会人员可乘飞机或火车前往杭州萧山机场、杭州火车站或义乌机场、义乌火车站。请认真填写《参会人员回执表》(附件2),并于9月1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时报全国妇联和浙江省妇联,会议将根据《参会人员回执表》中的航班和车次安排接送站。因会期较短,请参会人员尽量购买往返机票。如需会议协助购买返程车(机)票,请在回执中注明。
全国妇联联系人:奉朝晖翟雁燕
联系电话:010—***7(传真)E-mail:nongcun441@sina.com
浙江省妇联联系人:杜爱芳
联系电话:0571—87053608
E-mail:zjflb@vip.163.com
义乌市委党校联系人:杨雪萍
联系电话:0579—85205320
附件:
1、有关数据统计表
2、参会人员回执表
全国妇联办公厅
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8月6日
附件
1有关数据统计表
说明:
1、妇女转移就业数:指2006年妇联组织帮助妇女转移就业和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妇女转移就业的数量。
2、牵手结对数:指截止到2007年6月底,巾帼文明岗、城镇妇代会及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等与乡村结对帮扶的数量。
附件2
参会人员回执表
第四篇:XX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此,我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五新”为目标(一是农村经济要有新发展;二是农民过上新生活;三是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四是村容出现新变化;五是民主管理形成新机制),以“五优五为农”工程为载体,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创建全市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一、发展优势产业富农
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适生适销的思路,注重农业的市场化配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片区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立体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集约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沿江传统蔬菜产业带的巩固提升,努力拓展江南卢亭坝、大观及黄沙百里冲、马家、金竹等区域,大力推广“菜—稻—菜”模式,加强“名、优、特、新”品种引进推广,壮大以罗龙、江南为核心的大宗蔬菜区,做强以县城周边区域为主的精细蔬菜区,做精以金竹西瓜、马家蕌头、长兴麻竹为代表的特色蔬菜区。二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以长兴、留宾、仙临、XX镇、裴石、石鼓、罗龙、刘家为重点的环形生态养殖带建设,大力推广“林—草—畜(禽)”模式,培育稳定的重点养鹅大户集群,形成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养殖场,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的商品鹅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四川白鹅”资源场的作用,促进“四川白鹅”品种的提纯复壮,确保品种资源优势。三是以大观、黄沙、汪家等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广“粮—油—豆”模式,培育大豆和粮油产业带。四是以裴石、留宾、马家、林丰、金竹、大坪等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林—药—畜(禽)”模式,积极发展中药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五是以沿宜泸公路、黄沙-大观-XX公路两侧乡镇及江南为重点区域,大力推广“果-草-畜”模式,广泛开展品种改良,建设优质水果产业带。今年,重点抓好石鼓乡人群、新兴村连片以水果业为主的观光农业,逐步建成宜宾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罗龙镇长江、谢坝村连片以蔬菜产业为主的产业带动型;罗龙镇中池村以服务乡镇的特色产业型;大观镇菜花村依托市农科所发展高科技农业型,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顺利发展。
二、实施优惠政策支农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重大支农政策,加快构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二是扎实抓好扶贫开发。抓好以智力扶贫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扶贫工程,加强重点帮扶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主要完成4个省、市级扶贫新村工程建设任务;三是认真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扶持政策,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群众广泛受益;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弱势群体帮扶补助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建设优美人居住农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农民满意的新村庄,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一是认真做好全县新农村村庄总体规划。搞好村庄布局规划,形成“县—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建成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型农村居住区,今年重点抓住沿江快速通道建设机遇,集中打造石鼓人群、新兴村片、罗龙镇中池村、羊耳村等民居集中点,创建宜宾市一流村庄;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和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步伐,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四建五改”,达到农户院内、室内整洁,环境优美,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事一议”,改善农村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创建美好家园。
四、传播优秀文化育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建立规范的村级活动室、图书室和庭园文化娱乐场所等设施,为传播各种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提供活动平台;二是完善“抓手”,以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载体,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三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科技文化知识为重点,积极实施“川妹子”、扶贫培训等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强化农村人才开发,加快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村民自治的骨干力量,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技能保障。
五、强化优质管理连农
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规章,健全乡风文明制度,形成规范、有序、蓬勃向上的优良秩序。一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选拔有文化、有能力、政治觉悟高、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把村级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成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干部与村民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并实施符合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重点完善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干部群众知法、守法,增强法制意识。健全村内矛盾化解、治安保卫等机制,维护农村稳定。
第五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得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和现实证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
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既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组织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双学双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3元,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学费负担过重、高等学历妇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偏低不仅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金项目不足。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全市城乡实施了小额信贷工作,市妇联也积极与市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贷款,许多农村妇女从中受益。但有的妇女因为没有担保抵押,有了项目也贷不来款;有的妇女虽有抵押资本,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和扩大生产的需要。
3、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和群众的自发组织下,全市建立各类农村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69个,发展妇女龙头企业220多家,培养女经纪人2057名,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占农村劳动力60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相比,妇女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一些组织属于松散型,对会员的服务仅局限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提供市场信息等几个方面。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4、生存环境有待改善。在去年召开的女村官座谈会上,女村官提出的55个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人畜饮用水、道路桥梁、土地海域承包、招商引资等方面,尤其在经济基础较差的村,由于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给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吃水难、看病难、出行难和居住条件差、社保水平低等仍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5、民主参与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但在村一级政权中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明显失衡,必然影响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庭》一书中,极为深刻而又精辟地阐述了妇女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传统美德为积淀,以现代理念为引导,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培育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农村妇女。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水平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无法用金钱和引进获取的。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
合作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美德的淡化、信仰危机的出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代表要割裂传统,而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书写新的篇章。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必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强化理想,用传统文化厚重基础,强化农村妇女的民族意识、主体意识和振兴意识,引导她们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现代的意识理念塑造农村妇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在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保护政策逐步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调节和激烈竞争所取代,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逐步显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用学习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理念教育和塑造农村妇女,消除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转变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自尊自强的思想品格,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健康优雅的形象气质”的女性时代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尚,树立生活新理念,展现女性新风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开放成为一种要求、进取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她们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农村妇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号召农村妇女“上学去、上网去、学外语去”,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习奉献活动,即:“百万妇女学科技、百万妇女学技能、百万妇女学外语、百万妇女学法律、百万妇女做奉献”。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教育扶贫资金中妇女的受益面,突出解决好经济落后地区女童失辍学、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低等问题,提高农村妇女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培训阵地,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科技普及和转移培训,发挥网上致富女能手的作用,建立网上培训点和信息传递站,提高妇女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发挥龙头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研究推广新的实用技术,定期进行科技培训;发挥巾帼农业专家团的作用,针对产业项目需要,不定期送科技下乡;发挥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农村妇女进行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市农民收入虽然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妇女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妇女的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必须以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后盾,以精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引领农村妇女扩大生产、走向国际。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壮大经济合作组织。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给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现阶段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帮助农村妇女应用技术、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因此,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典型,不断扩大再生产,建立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要发动农村妇女按照产业、兴趣等建立各种横向妇女组织,推广“妇代会 协会 研究会”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和扶持,通过妇代会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实现妇女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妇女参加到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来。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在推广农业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农民技能、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扩大组织规模,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组织职能,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现代科技、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之间,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产业化链条中,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和资金是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扩大生产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动态,建立妇女增收致富网,发布致富信息,介绍致富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庭院经济项目,形成庭院经济专业村屯、一条街及示范户;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妇女发展基金和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充分利用特困母亲救助项目循环资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她们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贫困;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家庭小作坊,建立“农家乐”等,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由务农转向务工经商,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精品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精品化示范基地的支持。要引导农村妇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发展一批集科研、生产、营销、示范为一体的“妇”字号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妇”字号农产品品牌。以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科技结对等科技服务活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彻底改变,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和谐家庭为基石,以美化家园为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家中;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广泛建立农村妇女文化活动阵地和各种妇女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扶贫助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美德在农家、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廉洁家庭等活动载体,进一步规范对十星级文明户的管理,拓展创建范围,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后备人才。通过建设和谐家庭,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团结和睦、奉献进取的融洽氛围,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绿化美化家园。农村优美清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舒适温馨,而且可以使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的过程中树立城乡生活等值的理念,产生共同愿景和共富情结。要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规划建设和以“四个五”为载体的村屯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污染环境的事不做、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三化合一目标;要深化“三八”绿色工程,开展“增收致富绿化美化家园”竞赛活动,组织妇女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经济生态林带,改变部分农村妇女靠天吃饭、向资源要收成的现状,引导农村妇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共富之路。
(四)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性,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率和贡献率。因此,必须以维护权益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动力,以民主参与为保障,积极调动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快速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完善维权保障体系。只有有效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树立大维权意识,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咨询投诉网、法律援助网、社会救助网、司法保护网、维权监督网等网络,壮大维权力量、延长维权手臂、拓展维权阵地、增强维权实效;要强化源头参与,推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呼吁和参与立法,推动政府及时解决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使农村妇女能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生育价值、人格尊严、地位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强化疏通引导,立足于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农村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农村妇女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要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解决好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问题,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农村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精神激励的做法,物质利益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把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与尊重农村妇女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妇女和各类专业协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巾帼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要研究探索农村乡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问题,畅通以各种妇女组织、团体会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为主体的发现和推荐女性人才的渠道,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乡土女性人才信息体系,争取政府把农村妇女人才列入农业人才培养规划,纳入政府表彰序列,为农村女性乡土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打造培育多种模式的巾帼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加大民主参与力度。当前我国对女性的角色评估还是处于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之下,仍然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文化价值思维的影响,在农村这种思想尤为严重,农村妇女可以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干出成绩,但如果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欣赏就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加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力度,既是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有力回击,也是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更有效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女大学生树立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明确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要通过培养各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来,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接由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织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开拓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