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共5篇)

时间:2019-05-13 10:2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李善君

巴中市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于1993年建立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扎实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突出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市、县(区)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坚持以乡为单位、村为主体、户为对象,对拟建新农村制定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村庄治理、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规划,村和户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详规,做到有章可循。坚持“既急不得、又慢不得、更等不得”的思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以扶贫开发为中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坚持以培育增收产业为核心,以解决农村“四难”为重点,以抓好农户“五改”为抓手,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统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文明程度稳步提高,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的目标。对新农村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对“饱而不稳”的村,以生产发展为主,重点解决稳定脱贫;对“饱而不富”的村,以增收富民为主,重点培育产业;对“饱而不康”的村,以改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主,起步建设小康。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市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解决农村“四难”、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比上年增加466元,同比增长18.3%。

1、突出“四难”问题解决,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切实解决“行路难”。围绕缩短同农民与县乡集镇的距离,加快县乡道路建设。2008年,全市新建通乡油路(水泥路)331.1公里、通村公路1156.6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35个,全市90%的乡镇已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95%的村通公路,农民行路难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实施治水兴村战略,切实解决“饮水难”。坚持以小型为主、户办为主、效益为主的思路,大力实施治水兴村战略,大抓打井建池、开展红层找水;狠抓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工程蓄水量;加强病害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008年全市整治病险震损水库86座,新建村镇供水工程2985处,解决了1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红层找水打井6979口,解决了6979户、30769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治理水土流失71平方公里,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510 万立方米。三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全市55.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资金,2.3万名中职学生和7797名普高特困生享受资助。四是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看病难”。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了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全市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对农村的全覆盖,2008年,全市农民参合人数达到270.89万人,参合率达到90.12%。五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

年整理土地5.57万亩,新增耕地0.76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3.34万亩;积极推广微型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全面实施林业“两大工程”,完成成片造林22.62万亩,820多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4%。

2、突出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保持粮食基本生产能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大力组织实施粮食产业“三百工程”(100万亩优质稻工程、100万亩玉米丰收工程、100万亩良种薯芋工程),在优质化、良种化、产业化上下功夫,确保粮食安全。2008年全市粮食播面达到493.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66.8万吨。二是以生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探索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突出抓好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和畜产品安全,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生产“三大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全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55个,扩标准化圈舍

5.53万平方米,发展年出栏50头的大户8528户,生猪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30%,2008年出栏生猪499.1万头,牛30.4万头,羊103.68万只,小家禽1522.55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90.23亿元。三是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把抓好茶叶、食用菌、干果、中药材、蚕桑等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着力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形成了以翡翠米为特色的优质粮油,以南江黄羊为特色的畜产品,以金银花、川明参为特色的中药材,以通江银耳、木耳为特色的食用菌,以南江大叶茶为特色的茶叶和优质果蔬等特色基地。全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160万亩,培育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41个,带动农户26.5万户。四是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大力推进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巩固拓展劳务基地,狠抓农民工培训,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做大做强劳务产业。2008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市外劳务输出97.7

万人,外派劳务748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9.9%,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623元,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突出机制创新,多渠道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

积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农户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切实增加财政投入,整合项目投入。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县(区)从财政仍然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2008年,市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比上年增长17%,全市县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及农业发展的资金比上年增长52%。二是积极引导农户投入,充分调动群众依靠自身的力量,艰苦奋斗,实干苦干,改变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吸纳金融投入,扩大农村信贷,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发展农村产业。四是集聚社会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方法上,坚持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即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的关系,依靠民力和减轻负担的关系,增加投入和节约资源的关系,抓好试点和带动全面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关系。

四、突出试点示范,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

全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搞好试点,为面上新农村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继续组织开展了“百村示范活动”,2008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市依托新村扶贫、土地整理项目新启动100个新农村建设。市上明确了市级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系个扶贫重点村、新农村的责任制,落实了帮扶任务。把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考核重要内容。全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领导同志都亲自深入联系村开展调研,指导新农村建设,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市级部门和单位先后深入挂联村和群众一道明思路、找差距、添措施,并从资金和物资上给予了帮助。全市已涌现出巴州

区柳林镇七星寨村、巴州镇东华山村,南江县南江镇黄金村、元潭乡字库村、光雾山镇铁炉坝村,通江县诺江镇城西村、民胜镇方山村,平昌县江口镇光辉村、驷马镇天生村等一批典型,为推动面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通联:中共巴中市委农办

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

第二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三篇:XX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此,我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五新”为目标(一是农村经济要有新发展;二是农民过上新生活;三是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四是村容出现新变化;五是民主管理形成新机制),以“五优五为农”工程为载体,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创建全市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一、发展优势产业富农

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适生适销的思路,注重农业的市场化配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片区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立体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集约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沿江传统蔬菜产业带的巩固提升,努力拓展江南卢亭坝、大观及黄沙百里冲、马家、金竹等区域,大力推广“菜—稻—菜”模式,加强“名、优、特、新”品种引进推广,壮大以罗龙、江南为核心的大宗蔬菜区,做强以县城周边区域为主的精细蔬菜区,做精以金竹西瓜、马家蕌头、长兴麻竹为代表的特色蔬菜区。二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以长兴、留宾、仙临、XX镇、裴石、石鼓、罗龙、刘家为重点的环形生态养殖带建设,大力推广“林—草—畜(禽)”模式,培育稳定的重点养鹅大户集群,形成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养殖场,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的商品鹅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四川白鹅”资源场的作用,促进“四川白鹅”品种的提纯复壮,确保品种资源优势。三是以大观、黄沙、汪家等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广“粮—油—豆”模式,培育大豆和粮油产业带。四是以裴石、留宾、马家、林丰、金竹、大坪等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林—药—畜(禽)”模式,积极发展中药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五是以沿宜泸公路、黄沙-大观-XX公路两侧乡镇及江南为重点区域,大力推广“果-草-畜”模式,广泛开展品种改良,建设优质水果产业带。今年,重点抓好石鼓乡人群、新兴村连片以水果业为主的观光农业,逐步建成宜宾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罗龙镇长江、谢坝村连片以蔬菜产业为主的产业带动型;罗龙镇中池村以服务乡镇的特色产业型;大观镇菜花村依托市农科所发展高科技农业型,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顺利发展。

二、实施优惠政策支农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重大支农政策,加快构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二是扎实抓好扶贫开发。抓好以智力扶贫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扶贫工程,加强重点帮扶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主要完成4个省、市级扶贫新村工程建设任务;三是认真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扶持政策,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群众广泛受益;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弱势群体帮扶补助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建设优美人居住农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农民满意的新村庄,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一是认真做好全县新农村村庄总体规划。搞好村庄布局规划,形成“县—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建成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型农村居住区,今年重点抓住沿江快速通道建设机遇,集中打造石鼓人群、新兴村片、罗龙镇中池村、羊耳村等民居集中点,创建宜宾市一流村庄;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和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步伐,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四建五改”,达到农户院内、室内整洁,环境优美,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事一议”,改善农村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创建美好家园。

四、传播优秀文化育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建立规范的村级活动室、图书室和庭园文化娱乐场所等设施,为传播各种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提供活动平台;二是完善“抓手”,以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载体,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三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科技文化知识为重点,积极实施“川妹子”、扶贫培训等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强化农村人才开发,加快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村民自治的骨干力量,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技能保障。

五、强化优质管理连农

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规章,健全乡风文明制度,形成规范、有序、蓬勃向上的优良秩序。一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选拔有文化、有能力、政治觉悟高、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把村级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成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干部与村民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并实施符合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重点完善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干部群众知法、守法,增强法制意识。健全村内矛盾化解、治安保卫等机制,维护农村稳定。

第四篇: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总人口11余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妇女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路街道妇联立足实际,积极发挥妇女组织优势,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一、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上发挥引导推进作用。

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发挥农村妇女作用,增加她们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家庭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的重点所在,也是妇女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路街道妇联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结合各地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宣传鼓动多管齐下,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近年来,黄河路街道每年新增私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其中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占到30左右,女企业家达到80多人。2005年11月份,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村级妇联组织-东赵社区妇女联合会。每年开展“黄河路街道十佳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举办“优秀女性创业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扩大和提升妇女创业的规模和质量,以鼓励妇女劳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增加从业收入。据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原因是缺乏熟练工。黄河路街道10多家农村精密铸造企业,缺少熟练工200多人。同时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农村妇女劳力的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妇女组织应当有的放矢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2005年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棉布加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1860多人。通过组织妇女劳务输出洽谈会、设立劳力转移工作站等渠道,加大劳力转移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力度,建立正常的妇女劳力转移通道。目前转移妇女劳力100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多元元。三是提高妇女种养水平,增加生产性收入。从农村劳力从业结构分析,在外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以男性劳力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劳力为主,要提高这部分妇女劳力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妇女组织应与农口部门、种养大户密切配合,帮助务农妇女发展特种养殖、果蔬苗木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应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大力引进龙头加工项目,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

二、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组织保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处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生产生活,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精神文明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黄河路街道妇联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培养农村妇女的时代精神。以唤起主体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做四有四自新女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添光彩”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广泛宣传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现代媒体与互联网作用,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妇女,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文化陶冶妇女,促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展示出时代风采。通过加强活动组织,吸引妇女广泛参与。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是提高她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街道妇联每年都组织一些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巾帼环保”活动、“健康婚育知识”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巾帼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妇女健美操比赛等,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妇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通过加强阵地建设,拓展妇女活动平台。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级经济的弱化,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平台。街道妇联积极争取,把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列为街道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到目前,辖区活动场所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积极与文化教育部门联手,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帮助,加大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力度,为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街道妇联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资金1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贫困儿童。积极组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

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妇女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做好卫生服务。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操持者,创建卫生家庭、卫生村庄、卫生环境,她们是“主角

”。街道妇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结合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她们打扫和维护家庭卫生、社区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尤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街道妇联组织配合计生部门,搞好妇女健康检查、孕期卫生保健,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不少妇女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实际,协助劳动部门督促企业,为女职工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

四、在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上发挥加固奠基作用。

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妇女一般是当家人,构建和谐家庭她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妇联着重作好三个层面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倡扬良好家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做到读书活动进家庭、道德评议进家庭、治家协议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推动全街道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家庭”。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女组织的基本职能。街道妇联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作好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接待来信来访等工作。有力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进一步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拓展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形成了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龙头的咨询投诉网络。依托各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和保障。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户在逐步减少,但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能丝毫减弱,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街道妇联对经济困难户,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谋生本领和致富能力,采取结对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脱贫致富;对病灾户,重点是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难、燃眉之急,通过发动社会募捐、联系重点资助等形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农村孤寡老人,街道妇联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定期组织人员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协助民政部门解决好他们的集中供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上四个方面是黄河路街道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把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快超级稻、优质稻等良种选育推广,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重点搞好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把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尽快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发展一批水稻、玉米和冬种马铃薯等优势产区,建设5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完善粮食生产流通扶持政策,加强粮油加工、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优化农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扩大健康种苗种植面积,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甘蔗、桑蚕、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引导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重点建设城市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和右江河谷、湘桂通道等南菜北运蔬菜基地,推进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提高生猪、家禽和草食畜禽发展水平,促进特色名贵海淡水产品健康养殖,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重视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识认证,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全国中心城市的宣传、展示和促销,完善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重点龙头企业梯队,突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把蚕茧、草食动物、奶水牛、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原料、优势水产品、油茶、花卉培育为产值超100亿元,粮食、蔬菜、水果培育为超500亿元,糖料蔗、畜禽、速丰林培育为超1000亿元的强优农产品产业。强化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现代种业、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科技创新,建设农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培育多元化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服务“三农”网络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完善农业生产灾害补偿机制。

专栏7:现代农业建设

商品粮基地:重点建设15个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35个自治区粮源基地县。

良种工程:实施超级稻、秋冬种、间套种3个“千万亩行动计划”,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推广示范等项目;实施速丰林和经济林“双四千万亩”工程;建设糖料蔗、桑蚕、蔬菜、水果、木薯、优势特色水产品、畜禽、松树、杉木、桉树、油茶、珍贵阔叶树等良种繁育基地。

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实施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土地复垦、沃土工程、植保工程。

粮食流通:重点建设南宁、柳州、贵港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和防城港跨境粮食物流中心,以及一批粮食交易、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等项目。

特色农业基地:重点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蔬菜标准化、果园、优质原料茧、优质木薯、中药材标准化、特色花卉、茶叶、油茶、烟叶、肉桂、八角等农林产品和奶水牛、肉兔、山羊、香猪、罗非鱼、对虾、大蚝、珍珠、名贵龟鳖等畜禽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设施农业:重点推进水稻、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节水灌溉示范,建设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茶叶等园艺设施和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水产网箱养殖、捕捞渔船改造等工程。

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水果保鲜冷库与产地预冷库80个,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线300条。

农业科技示范:重点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及一批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市、县。

龙头企业培育: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20个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000家。

动植物疫病防控:重点推进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阻截带、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重大植物疫病防控等设施,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第二节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实施田间灌排工程、中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配套完善灌溉渠系及附属设施,加快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条件,健全建设和管护机制。以全面解决农村地区安全饮水问题为目标,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步伐,突出解决好大石山区缺水和沿海地区苦咸水、局部地区高氟水、高砷水等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以上。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通乡公路等级提高、通村公路硬化和通屯道路通达等工程,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继续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进有条件的农村户用沼气向集中式供气转变,大力发展农村秸秆利用、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开展全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集中行动,合理安排县域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按照体现民族风格、突出地域特色、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有序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布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危房特别是边境地区边民危房、少数民族村寨、国有林区垦区、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和华侨农场危旧房改造,以及内陆江河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推进信息网络进村入户,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完善农村邮政服务设施,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控制、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配套开展村庄硬化绿化,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第三节 加强水利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推进西江、郁江、柳江、桂江、钦江、南流江等重要江河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建设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洋溪、落久等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构建重要堤库结合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大力支持小型农田重点县设施建设。实施沿海海堤达标和重要河口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搞好跨界河流国土防护治理。重点推进桂中和左右江等治旱骨干工程建设、桂西大石山区旱片治理,以及大中型灌区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0万亩。加快建设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加强防汛抗旱预警预报信息化系统和基层防汛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8:水利建设

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建设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以及洋溪、落久等枢纽工程。

灌区工程:重点建设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并开工二期,左江治旱灌区水源驮英江水库、桂西北大石山区旱片治理、右江旱片治理等工程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重点县设施建设;完善建设11处大型灌区、一批中小型灌区和已建成水库(电站)自流灌溉骨干渠系;完成1000多座病险水库和8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防汛抗旱预警预报工程:重点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内网工程、视频工程等,完善建设大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密和升级气象监测站网、广西中尺度数值天气精细化预报系统、主要旱片旱情监测系统。

第四节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非农收入。落实粮食最低保护价及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等政策,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农业功能,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就业信息引导,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建设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五节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建设,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广西农村商业银行,稳步推进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鼓励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逐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和涉农金融服务补贴机制,促进县域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县域和农业、农村。加快推进南宁、玉林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营林场、华侨农林场等改革发展。促进供销社创新发展。完善农垦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农事村办”制度。

第六节 培育发展经济强县

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农产品加工、特色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发展与大中城市、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县。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设原料生产和加工基地,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推进县域企业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改善县乡镇农贸市场设施。深化县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选择一批重点镇开展扩大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经济强县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力争实现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新突破。

下载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中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王玉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

    巴中市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精选5篇]

    巴中市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人口39......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共产党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版]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重大任务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阳县蓉城镇王新建 2011年6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

    农业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县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创造性地把“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