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合作组织创新经营体制
促进奶牛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____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6年5月23日)
近年来,按照全市“农转牧”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县坚持并全面贯彻“畜牧立县”方针,把奶牛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予以培育和经营,在伊利乳业集团等
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奶牛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不足3万头发展到2005年的11.2万头;鲜奶产量也由2000年的不足5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24万吨。龙头企业鲜奶加工能力也迅速提高,年鲜奶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7万吨以上,其中伊利乳业集团的加工能力就达到了39万吨以上。可以说,奶牛业已成为我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以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乳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县也已成为伊利乳业集团在东北最大的优质稳定奶源基地。但是随着奶牛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奶牛业传统的经营体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在奶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依靠现有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又很难解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组建奶牛合作社,建立奶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奶业经营体制,已成为当前我县奶牛业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组建奶牛合作社是我县奶牛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一)奶牛合作社在现代奶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奶牛合作社作为奶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现代奶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奶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通过组建奶牛合作社,可以使分散的奶户在利益的驱动下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共同应对奶业市场出现的风险,提高奶户在市场交易中与企业谈判的地位,有效解决奶户在奶业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高奶户在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奶户的标准化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奶牛合作社成立后,可以在饲养技术培训、防疫灭病、饲料供应、繁育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奶户进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能够提高奶户的标准化养殖水平,促进奶户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变,扭转奶户饲养管理不科学、奶牛单产低的不良局面,从而促进奶牛的标准化生产步伐;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的社会化服务,能够使奶户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投入,从而确保奶户有较好的养殖效益。三是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奶牛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这一整体形式与企业签订牛奶购销合同,使企业由过去对着千家万户变成只对一个奶牛合作社,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便于指导,提高奶质。同时,更利于企业集中精力研究加工环节,扩大生产规模。四是可以增加资本积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奶牛合作社成立后,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运行机制,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奶业发展,进而增加资本积累,发展多种经营项目,从而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良性循环。五是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奶牛合作社组建后,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平等主体,奶业发展中出现的政府解决不了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都可以由合作社与加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协商和解决,这样能够使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六是可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奶牛合作社这一科学经营体制的作用下,奶牛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壮大。奶牛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后,一方面能够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饲草饲料业发展。目前,我县青贮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是2000年5倍,占全省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奶牛业发展壮大后,围绕奶牛业发展的各相关产业都会得到较好发展。我县奶牛业的不断壮大,不仅牵动了饲草饲料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兽医兽药、交通运输、建筑、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较好地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县围绕奶牛业这一中轴,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以上。
(二)组建奶牛合作社是改革传统奶业经营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广大农民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济单位进行的分散生产经营,使其组织化程度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传统的生产经营体制,使其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奶业经营体制创新,就是要使奶业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促进其健康发展。目前,我县虽然奶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
问题。一是奶牛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制约能力差。养殖户与奶站以及伊利等加工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养殖户面对奶站和加工企业的种种不合理、不合法的利益侵害,只能是被动的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二是标准化养殖水平低,养殖户效益差。由于受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奶户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日粮结构不合理,奶牛科学的饲养技术掌握应用的较少,致使全县奶牛单产只在4.2吨左右。特别是在当前奶牛饲养成本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奶牛饲养效益相对较低。三是统一接受技术服务能力低。近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防疫灭病、繁育改良等服务体系建设和兽医、繁育员、防疫员队伍素质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分散独立地应对服务市场,致使其技术服务成本高、效益差。我县奶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使其在市场经济面前,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和风险,显得身单力薄,甚至是束手无策。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就是要研究如何创新奶业经营体制,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态,使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奶户与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关系,并进行有效的连接。从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奶业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建立奶牛合作社发展奶业的做法来看,要实现奶户新的联合和合作以及与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新型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只有建立奶牛专业合作社才是最好的对策。而且从当今奶业发展的趋势看,也只有建立奶牛专业合作社,提高奶户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实现奶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进而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我县建立奶牛合作社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条件。从我县奶牛业发展实际和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建立奶牛合作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我县奶牛业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人均来自牧业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60,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占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已经实现。二是初步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县去年探索建立了“百兴”奶牛合作社,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运营机制,内部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选举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运营。合作社组建以来,总体效果良好。同时,我县“兴农兴牧”专业合作社和“东兴”青贮合作社都具备了一定基础,为奶牛合作社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三是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取决于生产是否发展、是否有优势主导产业。奶牛业是我县的基础产业和保障产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在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把奶牛合作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重点规划,同时还把奶牛合作社建设作为考核评价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农村工作考评体系中,这为奶牛合作社建设提供了一定组织保障。
二、建立奶牛合作社应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群众自愿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奶牛合作社属于民办性质,因此,在组建中要充分尊重奶户的权利,实行入社自愿、退出自由,不搞强迫命令。奶牛合作社要鼓励和提倡奶户自己来办,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及职能部门只能积极引导、指导、扶持发展。要实行民主管理,把奶牛合作社真正办成奶户自已的经济组织,入社奶户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每个社员都有选举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坚持循序渐进和稳步发展的原则。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引导、扶持、组织发展奶牛合作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脱离实际而操之过急,随意提口号、定指标。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主动,抓好示范,扎实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规范一个。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的原则。发展奶牛合作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奶户的意愿,坚持形式多样,不搞一刀切,适宜哪种形式就发展哪种形式,既可以积极引导奶户以入股形式开展紧密合作,也可以采取入会形式松散半松散的合作;既可以本地区奶户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区开展合作与联合。
(二)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中我们感到,组建奶牛合作社,政府的组织引导是不可缺少的,虽然奶牛合作社属于民间经济组织,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还是要充分发挥,要把奶牛合作社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成立领导组织进行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应该摆正位置,既不能过多的对农民进行行政干预,也不能简单的退出,而是要积极的支持、规范和引导。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把奶牛合作社作为各类支农资项目和资政政金的重点扶持对象,纳入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其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实施相结合,特别是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有效解决奶牛合作社在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逐步使其成为落实支农政策和实施支农项目的载体;另一方面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要对建立奶牛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在国家惠农政策对合作组织没有实际支持的情况下,要积极给予信贷资金支持,促进奶牛合作社尽快发展起来。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奶牛合作社在我县还是新生事物,需要积极探索,用典型引路。因此,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有说服力、示范作用强的典型。
三、建立奶牛合作社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加快奶牛合作社组建步伐,积极推进奶业经营体制创新,在建立奶牛合作社方面,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奶牛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经济实体,完全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工作实践来看,我县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这一点认识不深,传统的经营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束缚着干部群众的思想,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不强,不会、不敢、不愿进入市场,对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种种疑虑担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只有把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好,奶牛合作社才能很好的发展起来。
(二)解决农民入社不关心社问题。在工作中我们还感到,由于受传统集体经济组织观念的影响,存在着农民入社不关心社的问题,使社与民的利益关系不紧密,奶户对合作社的管理漠不关心,只享受权利,不承担风险,不尽管理义务。这种思想倾向容易导致合作社“穿新鞋走老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动员奶户发展实质性的、股份制的奶牛合作社,使奶户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三)加快培养农村能人。目前,我县农村普遍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的能人,少数从事农村各业的经纪人也都是“小打小闹”,市场开拓能力差,不具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开拓精神的农村能人,通过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迅速进入市场,提升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水平。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村“两委”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与基地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基地的健康发展;基地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全力支持。因此,在我县建立奶牛合作社过程中,伊利作为龙头企业不能置身事外,要站在建设伊利东北最大的优质稳定奶源基地的全局高度,来看待奶牛合作社建立问题,应该在饲养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人才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全力支持。与此同时,在目前缺少创办奶牛合作社能人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带动作用,由素质高、接受新事物快、会管理的村“两委”成员来牵头领办奶牛合作社,切实将奶牛合作社的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建设结合起来,要通过组织农民进入合作社、村“两委”班子领办合作社等形式,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村屯民主管理的有效开展。
(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奶牛合作社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为确保奶牛合作社规范运作,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奶牛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我们仍然感到,组织规模小、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服务层次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等仍是奶牛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在建立奶牛合作社过程中,必须规范合作社运营机制,健全合作社民主选举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保险制度等各项内部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第二篇: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4:52: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2)文章标题: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合作组织创新经营体制 促进奶牛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____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06年5月23日)近年来,按照全市“农转牧”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县坚持并全面贯彻“畜牧立县”方针,把奶牛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予以培育和经营,在伊利乳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奶牛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不足3万头发展到2005年的万头;鲜奶产量也
由2000年的不足5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24万吨。龙头企业鲜奶加工能力也迅速提高,年鲜奶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7万吨以上,其中伊利乳业集团的加工能力就达到了万吨以上。可以说,奶牛业已成为我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以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乳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县也已成为伊利乳业集团在东北最大的优质稳定奶源基地。但是随着奶牛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奶牛业传统的经营体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在奶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依靠现有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又很难解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组建奶牛合作社,建立奶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奶业经营体制,已成为当前我县奶牛业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组建奶牛合作社是我县奶牛业
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一)奶牛合作社在现代奶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奶牛合作社作为奶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现代奶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奶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通过组建奶牛合作社,可以使分散的奶户在利益的驱动下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共同应对奶业市场出现的风险,提高奶户在市场交易中与企业谈判的地位,有效解决奶户在奶业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高奶户在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奶户的标准化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奶牛合作社成立后,可以在饲养技术培训、防疫灭病、饲料供应、繁育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奶户进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能够提高奶户的标准化养殖水平,促进奶户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变,扭转奶户饲养管理不科学、奶牛单产低的不良局面,从而促进奶牛 的标准化生产步伐;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的社会化服务,能够使奶户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投入,从而确保奶户有较好的养殖效益。三是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奶牛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这一整体形式与企业签订牛奶购销合同,使企业由过去对着千家万户变成只对一个奶牛合作社,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便于指导,提高奶质。同时,更利于企业集中精力研究加工环节,扩大生产规模。四是可以增加资本积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奶牛合作社成立后,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运行机制,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奶业发展,进而增加资本积累,发展多种经营项目,从而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良性循环。五是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奶牛合作社组建后,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平等主体,奶业发展中出现的政府解决不了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都可以由合作社与加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
律来协商和解决,这样能够使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六是可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奶牛合作社这一科学经营体制的作用下,奶牛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壮大。奶牛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后,一方面能够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饲草饲料业发展。目前,我县青贮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是2000年5倍,占全省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奶牛业发展壮大后,围绕奶牛业发展的各相关产业都会得到较好发展。我县奶牛业的不断壮大,不仅牵动了饲草饲料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兽医兽药、交通运输、建筑、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较好地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县围绕奶牛业这一中轴,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以上。
(二)组建奶牛合作社是改革传统奶业经营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
础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广大农民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济单位进行的分散生产经营,使其组织化程度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传统的生产经营体制,使其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奶业经营体制创新,就是要使奶业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促进其健康发展。目前,我县虽然奶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
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三篇:奶牛合作社工作总结
奶牛合作社工作总结建立奶牛合作社促进奶业大发展
一、基本情况**县大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自2002年12月11日正式成立。目前,入社养殖户达到180户,入社奶牛达到2000余头,范围涉及**、**、**3个乡镇和**、**、**等附近地区。(一)机构设置。该社有1名社长,5名理事长,并设有监事会,社长由镇兽医站站长担任,组
建了由2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承担奶牛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良种奶牛引进、良种奶牛的配种与繁殖、鲜奶的收购与协调、饲料供给、技术培训、资金协调、疫情的检测防疫、临床疾病诊疗等服务职能。(二)资金运作。养殖户按入社奶牛数量向合作社交纳120元/头服务费。大王镇政府向奶牛合作社注入20万元,设立了风险基金,专门用于死亡奶牛补偿。饲料销售和对外服务收入纳入合作社财务。年终合作社经济收入15纳入公积金,15纳入公益金,20纳入风险基金,50按社员生产资料消费量分配。(三)管理方式。合作社能否让养殖户享受到优质服务,得到实惠,是实现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从三方面加强管理。一是民主决策。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听取工作情况,并安排下一步工作。重大事项和紧急情况,随时召开会议。对合作社内部的重大事项由理事会成员民主协商或社员大会集体决定。自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15次理事会议,协商处理有关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二是民主监督。设立了社长办公监督热线,随时接受社员对工作人员的投诉。监事会成员代表社员对理事会及合作社负责人履行章程及职责情况、落实社员代表大会决定情况及合作社内重大事项、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监督。三是财务公开。合作社内部成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定期向社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员监督。(四)服务内容。奶牛合作社对社员服务实行了“六统一”,一是统一购进奶牛,由合作社先行考察,保证奶牛质量,再由合作社陪同养殖户购进;二是统一购进饲料,专门安排2人负责饲料经营,并同饲料加工企业签订厂价直销合同,社员享受厂价优惠;三是统一防疫,有2名专业人员定期上门服务,负责各种疫情的检测防疫。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4次防疫,特殊情况,随时需要随时防疫;四是统一配种,成立了6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冷配队伍,统一购进优质奶牛良种冻精细管,负责配种改良;五是统一保健,由保健人员定期上门对奶牛进行驱虫、修蹄和瘤胃取铁等服务;六是统一技术培训,由合作社统一外聘专家向社员传授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五)优惠政策。一是享受成本服务。在饲料、药品、配种等方面,合作社只收取成本费。二是免费服务。在培训、防疫、保健、疾病诊断、手术等方面实行免费服务。对于合作社专业人员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由合作社免费外聘专家治疗。三是优先服务。对于到合作社求助的养殖户,社员优先。合作社成立了由9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门诊治疗队伍,由社员挑选满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服务。并明确承诺,24小时有人值班,接到出诊电话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超过2小时,如果奶牛死亡,由合作社负责赔偿。四是奶牛死亡补偿。经合作社专业人员治疗无效死亡,经理事会成员鉴定、社员代表认可,由合作社给予1000—5000元的补偿金。
二、取得的成效大王奶牛生产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取得较大成效。一是降低了奶牛养殖成本。社员在享受奶牛集中收购、生产资料集中供应、技术信息、疾病防疫防治等一系列服务过程中,降低了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市场议价能力。据测算,每头入社奶牛可降低养殖成本200元左右。二是提高了奶牛养殖质量。由于合作社服务到位,奶牛养殖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入社奶牛存活率达到100,而社外奶牛死亡率则高达2。入社奶牛所产犊牛优质率达到100,优质小母牛出生后60天市场价可达5000元左右,而普通小母牛出生6个月后市场价才达4000元左右。至今,已产优质犊牛600余头。由于指导及时,饲料配比科学,管理到位,牛奶合格率达到100。三是维护了养殖户的利益。养殖户在与加工企业的乳品交易中,因为利益关系,容易发生纠纷。对此,合作社积极协调,有效地维护了社员的利益。四是加快了奶牛基地建设步伐。合作社成立后,在为入社奶牛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社外奶牛提供了系列服务,规范了奶牛养殖市场,保护了养殖户利益,养殖户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镇奶牛养殖由刚建社时的2000余头增加到现在的4000余头。五是缓解了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压力。过去,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主要靠政府发动和龙头企业带动,牵涉了政府和龙头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奶牛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奶牛购进、养殖、销售等过程中的各项服务转由合作社承担,减轻了政府和龙头企业负担,走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合作社带动基地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 吴继业 蒋祖兵
近年来,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认真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开始起步,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已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概况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水平,代表了该地区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2个,正在登记的1个,注册资金1049万元,合作社成员508人,服务农户2948户,从业人员拥有农机具665台套,资金总额1215万元,到目前为止作业服务总面积38.2万亩,服务总收入3500万元。
二、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目标。坚持认真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发展目标是每年新建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去年我们向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赠送了两台水稻播种生产线,把今年的全省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和油菜机播机收示范项目委托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建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5间以上,并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同时还把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机化学校老师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期间、机收前夕,举办了4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
三、主要成效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实行“订单作业”。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如澧北农机合作社与周边的官亭、九里、合口、新安、修梅等乡镇部分村签订了2000多亩的水稻生产订单合同。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水稻育插和水稻机收、水稻植保、秸秆还田、油菜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服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县澧北四乡镇广泛开展水稻机耕、机收、植保等环节一条龙服务1万多亩,节省成本20多万元,创收150多万元,既方便群众,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三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近几年,澧北专业合作社在保证本地水稻机收的前提下,组织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以及周边地区参加小麦机收大会战。共完成机收面积10万亩,实现纯收入500万元。中晚稻收割期间,又分别到广西、江苏、江西、广东等地开展水稻机收。共完成机收水稻15万亩,实现纯收入700多万元。
四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今年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开展土地流转或“土地代管”800多亩,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投资也就是十几户,最多几十户,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机械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二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如机械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三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需要,对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扶持措施不力,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在信贷、税收、项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健康发展。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贾圣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平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指导与服务,为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萌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10年底,全县发展到500家,注册资金7.6亿元,入社成员3.5万户,带动农户17.3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58%。纵观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底全县合作社总数为8家、2008年底为196家、2009年底为372家,2010年底为50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倍、93.62%和34%,入社成员和注册资金均有大幅度增加。二是覆盖范围扩大。合作领域由初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到覆盖全县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以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机械、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覆盖区域由村内逐步扩大到跨乡、跨县、跨市,直至跨省。合作社为成员服务范围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三是兴办主体多元。在已成立的500家合作社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20个,占总数的24%。君丰棉花产销专业合作社是依托山东国信实业有限公司创办的,通过发展棉花生产基地,带动2万多户棉农走上致富路。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型150个,占总数的30%。依托有机蔬菜基地成立的接山乡国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使成员纯收入高出非成员35.4%。农业专业大户带动型145个,占总数的29%。王传民是斑鸠店镇有名的“大蒜王”,他发起成立的世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蒜薹、大蒜3万吨,带动了当地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村“两委”干部带动型45个,占总数的9%。新湖乡范洼村党支部书记鲁德生牵头成立的华信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部、省、市、县建立了稳定的技术指导关系,通过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带动型37个,占总数的7.4%。惠农硬质小麦种植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是县良种场,该合作社成员已遍布县内8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实现了硬质小麦种植良种化。其他类型3个,占总数的0.6%。四是工作重心转移。针对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二、经验做法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热爱合作事业的工作队伍。
(一)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县、乡、村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会议、标语、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兴办合作社的意义、方法等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国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宣传日到来之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加大了学法、用法、执法的力度。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里成立了由分工书记、分工县长牵头,农业、工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日常管理。各乡镇村也按照有利于工作的原则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列入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分工县长提议,县直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解决合作社建设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职责分工,农业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在县经管办设立了专门科室、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合作社登记注册、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会计核算、盈余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并会同畜牧、林业、水产、农机、水利、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本系统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工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准入门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办理登记;财政、国土、税务、金融、供电、交通等部门也结合行业实际,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给予政策支持。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为培养造就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辅导员队伍,全县先后组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长、乡镇分工领导、经管站长、合作社理事长、会计等人员,参加了农业部、省、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10场次,受训360余人次。通过县乡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基干民兵、入党积极分子、阳光工程、合作社带头人、会计等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训人员2500余人次。合作社自行组织培训1000余场次,23000余人次,使广大基层干部、合作社经管人员、业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培树先进典型,打造品牌产品。为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选择10个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多、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为县级示范社。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运作行为,良科棉花种植生产合作社、耀峰花生产销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社;银山镇树民养鱼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社;世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中共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合作组织”称号,被泰安市首届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组委会等评为泰安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加强品牌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合作社开展“三品认证”、地理标志登记和商标注册活动。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注册商标6个,其中著名商标1个。
(五)狠抓政策落实,积极对上争取。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高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对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东平县是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财力十分紧张。尽管如此,仍然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联席会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业、财政等部门广泛搜集信息,热情帮助合作社承担省市县下达的财政支持项目,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省、市、县三级以各种形式扶持合作社45家,注入资金319万元,增加了生产后劲,增强了服务功能。东平县通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大了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筹码;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制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将“民主管理”“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入农村社会,为建立和谐、包容、开放、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机制不够完善,运行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规章制度缺失,“三会”组织不健全,民主管理难实现;有的股金设置不合理,一股独大,盈余主要按出资分配,背离了合作社的分配原则;有的账目不健全,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人才缺口较大,素质普遍偏低。从合作社内部看,由于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成员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号召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能当家、会管理的理财能手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且这种局面近期难以有大的改观。
(三)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受阻。尽管各级都在强调,金融服务要向农民专
业合作社倾斜,但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真正以合作社名义从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还不多;有的虽然通过努力得到了一定的额度,但仍需要担保、抵押、质押等。实破影响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环境不够宽松,政策难以兑现。一些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税收、交通运输、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仍然难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落实优惠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将法律置于尴尬境地。
四、对策建议
东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上有所突破,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各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思想认识再统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合作社建设中的好典型、好经验,教育农民认识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办好合作社;要向合作社带头人和成员讲清楚国家对合作社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用足用好各种扶持政策。
(二)教育培训再加强。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管理人才、业务辅导员和有关领导进行系统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要培训和提升合作社理事长的组织管理、创业经营、市场谈判、产品营销、风险控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培训能当家、善管理的合作社理财能手,提升合作社财会人员的理财能力以及合作社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规范发展的水平;要培养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要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管理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内部管理再规范。要进一部完善《章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成员
(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加强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利益联结机制,既要保护出资人的利益,更要保证可分配盈余的60%以上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进行分配,最大限度地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发展环境再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过程。所以在这项工作中政府要有一个正确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要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党委、政府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调农业、工商、财政、金融、税务、交通、国土、供电以及农口各主管部门关心合作社发展,支持合作社发展,引导合作社发展,服务合作社发展,为合作社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农民负担监管部门要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巧立名目,向合作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杜绝损害合作社权益问题的发生。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经常宣传合作理论知识,推介合作社发展的好典型,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本文作者 贾圣华系东平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