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6: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

第一篇: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

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

作者:应湘 文章来源:阳光协同教育网 点击数:431 更新时间:2008-11-161、学习适应不良综合症

综合症源出于拉丁文“伴生或伴随”之意。现代医学是指一组不同症状共同存在、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或异常的疾病表现。因此综合症是同时存在至少两种不同症状表现的疾病形式。

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的各种综合症,是一大组种类繁多的新型心理疾病。按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

一、学习适应不良;

二、社会适应不良;

三、现代生活方式适应不良。无论哪一类,都是人与环境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产物,即主客观心理障碍的结果。

此症又称为“恐学症”,是青少年、儿童和其他类型学生中很常见的学习障碍,也是较典型的一种学习适应不良所致的心理疾病。导致恐学症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读书至上”,追求高分数、高录取率的风气影响,家长不顾子女的主客观条件,施加各种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用罚抄、罚背、罚写、“题海战术”、变相的高压教育方式;学生智能发展迟缓或智能缺陷等主观上学习能力不足,家长和教师无法识别,高负荷的学习压力等等社会环境、心理因素,造成学生恐学、厌学、逃学和学习适应不良等学习障碍。

本症在各中、小学生中较常见,男生多于女生。患者害怕进学校,见到校门便感到紧张恐惧,想方设法寻找借口逃避上学,甚至逃学、旷课。患者可能伴随多种躯体症状:如发热、多汗、头痛、多梦、头晕、失眠、做恶梦、半夜惊叫、遗尿、重病感等。情绪上紧张、忧郁、消沉苦恼、性格孤僻离群。有时又表现易怒、激动、烦躁,对任何事物看不惯,破坏课堂纪律,对都学习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欺负成绩好的同学等。

对某门课程的恐惧紧张是恐学症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患者多对数学、外语课感到厌恶、害怕、无力应付,遇到测验、考试、老师提问时更是惶惶不安、心惊胆战、竭力回避。不少患者同时伴有考试综合症。

2、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和类型

什么叫学习困难学生?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另一个叫学业不良。

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得儿童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例如,有的孩子有视觉通道障碍,常常把相近的字母混淆。

学业不良系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具体又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相对学业不良。即以一特定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为相对学业不良,按照这种方法,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可以区分出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学生。这种界定的缺陷在于,学业不良的划分,随着班级情境变化而变化,一个学生在重点中学是“学业不良”,而到了普通中学就可能不属于“学业不良”。这种人为划分很不合理,总要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绝对学业不良,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为绝对学业不良。这里的目标,是指各年级、各门学科领域可以期待学生达到的水平。这种界定

虽比相对学业不良合理些,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基本标准(目标)如何定。若目标定得过高,将会出现许多学业不良儿童;若目标定得过低,则又会减少许多“学业不良”儿童。因此,目标水准的确定,成了左右“学业不良”儿童发生率的唯一因素。另外,立足于绝对学业不良观,并没有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因素及条件作允分的考虑。在这种观点的背后潜藏着这样的一个观念,即把一切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条件一律视为同等的。

(3)成绩不足以个人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如果学生的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从其能力来看应达到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成绩不足。例如,某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该年龄中属较高水平,而实际学习成绩呈中下水平,可认为是成绩不足,这种界定着眼于每个儿童已有的潜在能力,从每个儿童个人自身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比较符合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精神。

虽然,学习障碍和学业不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学习障碍概念可以包含于学业不良概念之中为了提高对学习困难学生诊断的针对性和辅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把学习困难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因为,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异质性给学习困难学生鉴别、诊断和干预带来很大的模糊性。而对偌大的学习困难学生异质群体进行准确诊断和教育干预,就必须将异质群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亚群体,这便是分类的问题,这就是如同医生,需先根据病人的症状按疾病分类学进行症状分类,然后对症下药。

柯克和葛拉格着眼于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将学习障碍儿童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两大类。在这两个主要类别之下,又分别划成若干类型。其中发展性学习障碍有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两个亚类。原始性缺陷包括:注意力缺陷、记忆力缺陷、视—动协调缺陷、知觉能力缺陷等等;衍生性缺陷包括:思考能力异常。语言能力异常、学业性学习障碍有阅读缺陷、算术缺陷、拼字缺陷、书写缺陷四个亚类。

运用Q聚类分析,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将学业不良学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其中后三个类型均属稳定性学习困难,与暂时性学习困难相对应。

暂时性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为什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据我们调查,其中较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没有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就很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如父母闹离婚、生病、早恋、与同学关系紧张等等)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学习分心等等。针对暂时性困难学生多种起因,教师还需作进一步的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

能力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仅为5.7%,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动力型困难学生。

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达57.8%。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整体型困难学生。

他们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约为11.2%,但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性困难会变成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也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与过程。

3、中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是不同的。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学生对学校学习已经比较熟悉,他们的学习适应更多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方式方面的适应,二是对学业竞争和两极分化的适应,三是学习主动性方面的适应。这个时期中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也主要表现在这三方面。

孩子在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很容易表现出不平衡性和矛盾性,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具体表现为在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加的同时,思维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仍然突出,如果中学阶段的孩子在这方面不能协调发展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思想的偏激和极端,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学习上容易钻牛角尖,往往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因此,在中学阶段,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克服片面性和表面性,做到全面地分析和认识事物,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中学阶段是个体间分化最为明显的时期。一方面,由于在智力上的逐渐成熟和学习风格的逐渐定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更鲜明的个别差异性,优、差分化日益扩大。一些智力水平较高、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轻松,他们成绩好,深得教师的喜爱,人际关系也普遍良好;而另一些学生的情况,则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很难取得好成绩,难以得到教师的喜爱。每个中学生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必须面对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对自己在班级中的相关位置有相应的认同,这不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问题,还与他的个性发展有关,尤其是会影响到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会忽然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而本来学习很好的学生也可能出现大滑坡现象,这种变化使学生间的竞争关系相对不稳定,如果孩子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就会造成心态上的失衡状态,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给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阴影。因此,在这方面,家长与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和小学相比,中学阶段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要

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中学教师不像小学教师那样管得细致入微、事必躬亲,而是相应地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这就要求中学生适度地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真正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中学时期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风格会极大地影响到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一般来说,服从型的学生会更难适应这一方面的转变。这一类学生习惯了由教师和家长来安排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而自己只是个被动的服从者和具体行动的执行者,当一旦要求他们自己做主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强烈的不适应,他们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学习方法上往往比较陈旧,甚至单纯依赖简单的机械学习来掌握知识,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对这一类型的孩子,家长需要倍加关怀,多下功夫多给予指导。

4、小学生学习能力障碍

孩子学习不好并不都是智力有问题,这是被许多专家们证实过的,但为什么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却总不理想呢?心理学家们认为,原因主要是学习能力障碍作崇。

学习能力并不是人们认为的会写字、算术等技能,它是感知、认知、自控力理解、记忆、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

(1)知觉一动作综合能力。

能够将外界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综合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行动的能力。例如,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看、听与文字表达内容相一致,而不是偏旁颠倒,写一半忘一半等。

(2)理解与记忆能力。不是机械学习课本内容,能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

(3)学习计划和控制能力。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控力和自觉性,不是写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作业。

(4)学习操作能力。写作业时能手、眼、脑相协调,专心致志,而不是边写边玩,或极易受外界干扰等。

心理学家从60年代开始研究学习障碍,发现有大约1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障碍。学习障碍表现在孩子学习和应用听讲、表达、阅读、书写、计算推算和推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学习障碍分为阅读、数学、写作、外语学习障碍等,所以,孩子们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不平衡。

学习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就像一些 家长和 老师说的那样:他们也在听讲,可明显感到他们在走神;只要他们听讲,就不会有做不出的题,但他们就是管不住自己;题都会做,就是丢三落四,爱出错;听他用嘴描述一件事挺生动,可写出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算术还可以,就是怕写字,更怕写作文……

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和 老师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甚奏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障碍,一旦发现孩子有学习障碍,就需要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

文章录入:方家亭责任编辑:方家亭

第二篇:插班生适应不良8

外来插班生适应不良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逐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近几年,有较多的流动人口子女入读我校,比例已占到全校人数的35%以上。据调查,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有不同的民族,年龄大约多在13-17岁,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级中。为了更好地使这些学生适应本土教育,结合我校省级课题“流动人口子女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我们通过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和个案法等搜集了相关资料,对已有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外来插班生的适应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适应障碍,二是人际关系适应障碍。

外来插班生因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从而促使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得解决外来插班生上述的问题,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育的优化。

二、研究对象

张彬(化名),男,17岁。初二(3)班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原籍温州乐清,2004年9月进入我校学习。由于年龄关系,与初二学生相比略显老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在柯桥服装市场做服装生意已经有好几年,对他的学业期望值较高。该生在乐清原校已经读过1年初二,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到我校后恐怕跟不上初三的学习,所以家长要求重读初二。

三、行为简述

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特别是科学课,跟以前的老师有差别,觉得不如以前老师上得好,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想要睡觉。有时强迫自己全神贯注,但马上又要开小差,非常苦恼。

原来初二时候英语成绩较好,能考到90分,但是在本校学习后,觉得英语成绩不如以前,老师也不重视自己,因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对学校的饮食不习惯,也不适应同学们平时说的一些方言。经常怀念起以前老家的同学,回忆和他们一起玩乐时的快乐情景,感觉与现在的同学之间有隔阂,跟他们在一起玩没有意思。

平时喜欢去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而且希望初三毕业后可以开一个网吧,自己来当老板。

四、分析诊断

1、产生的原因:

(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

(2)自身因素:学习成绩不好,缺乏学习动机,性格比较内向,各方面适应能力

较弱。

(3)学校因素:教师对插班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够,在教学方式上有一定的局限

性。而且重读初二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社会家庭因素: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都是做生意的,使他潜意识中形成一

种思想即做生意不一定要有高的文化程度。所以在校学习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问题诊断:学习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3、诊断依据:(1)该生刚刚转入本校学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必然产生

一种防卫心理从而对人对事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该生已经学过初二的知识,无意中

会拿现在的和以前的进行比较,不能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产生学习的适应障碍。

(2)不善于和新同学交往,过于将活动投向自我内心以及网友和电脑游戏,企图在网

上得到现实人际交往缺陷的补偿。如此导致他更加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和交往,产生了人

际交往适应障碍。(3)对于学业失去信心,却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希望自己能够开

网吧。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对职业状况考虑不全,想法较幼稚和

肤浅。

五、辅导过程简述

1.从“很迷茫”到“不太适应”

张彬是班主任介绍到心理咨询室来的,在这之前班主任已经把相关情况跟我说明。

张彬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觉很迷茫”,这个在我看来带点阳光味道的男孩脸上充

满着颓废,他说“我觉得自己很迷茫,对上课一点兴趣都没有,不知道该怎么办?”“这

学期,我爸爸花了很多钱才把我弄到这里读书,他对校长承诺过,我一定能考到前100

位的,我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对得起他。可是为什么我刚来这里就这样,一点也学不

进去,老师上课上得不好,跟我在老家的学习真是差远了,老师你帮帮我怎样才能让自

己学好呢?”

他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重新学好”,但根源却

是另有他在,于是我引导他继续说下去,“你想要让自己学好是吗?”他点头,“我想知

道你现在最大的目标是什么?”他想了想说:“我的目标„„我爸爸是想要我考大学的,可是我现在这样的成绩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自己倒觉得做老板挺好的,毕业后去开个网

吧,现在上网的人多了,电脑还不是很多,所以还是有前途的。”我惊讶于他还能对开

网吧作出市场分析,但马上想到他肯定是个常常上网的人,于是问“你常到网吧上网吗?

都干些什么?”“我最喜欢的就是聊天,常常和以前的同学聊天,感觉特别亲切,有时

也一起玩游戏,玩得算好的,但也没有像你们老师说的沉迷,我还是能够克制自己的。”

“那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和老家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我继续问。“现在压力大了,父母对自己要求严了,以前在老家只有我和爷爷奶奶没什么压力。我也常常想起以前的同学,跟他们在一起是很开心的,但是现在的同学都冷冰冰的,有时觉得孤单。”说着

他垂下了头。

“你能适应这里新的生活新的学习吗?”我问到。

他迟疑了好久,轻声地说“应该是不太适应的”,这时他努力地在想着什么,或许

他意识到跟我说的这么多烦恼,都是“不适应”惹的祸。乘此我们一起来回顾了刚才他

讲述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倾向,帮他找出来绍兴以后种种不适应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我同感了他的不适应心理,同时肯定了每个人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

程是需要靠自己慢慢调整来适应的,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更好生活。

他不住地点头,仿佛解开了心结。“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应对变化,更好地适应”,我鼓励他从自己开始慢慢地作些调整,比如发现老师上课的一些优点,主动认识新同学,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和他们打招呼等。

2.从“正在慢慢适应”到“没知识做不成大生意”

第二个星期,张彬又来到咨询室。这一次他首先告诉我的是自己正在慢慢适应,比

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主动找他谈话,让他感觉到了友好,也逐渐开始和班里的一些男同

学讲话,另外在饮食习惯方面也已经渐渐适应了。我肯定了他一星期以来所取得的进步,并鼓励他可以做得更好,他也高兴得接受了。

“但是老师,我上课还是集中不了精神,听着听着就在想别的事情了,有时候还会

打瞌睡,强打起精神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这样子学习肯定跟不上去。爸爸一天到晚地

督促我,还说考不好会砸了他的面子,我真觉得郁闷啊!”

“你想要取得进步,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爸爸的面子?”

“也不全是,我是想好好学完初中的课,拿到毕业证书以后自己开个网吧的,但是

爸爸一定要我读高中考大学。”

“你觉得自己创业做老板就不用知识和技能了吗?”

“也要的。”有了这句话,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顺畅了,我帮他分析了目前学习的重要性,也一起分析了创业当网吧老板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现在做生意也难了,没有一定的知识是做不成大生意,也当不了好老板,我爸爸

自己在做生意,常常这样说,其实我能够体会爸爸要我好好学习的用心。”他说得这句

话显得比较成熟,也让他不得不从自己的角度来面对“学习”这件看起来痛苦的事情。

我开始让他回忆以前在老家学习的情况,并且把那些成功的事例用详尽的语言描述

出来,让他感受曾经的成功来激发他现在对成功的渴望,进而激发他的学习内驱力。接

着我们就一起讨论了老师们上课的风格,怎么样来适应他们,怎么样寻找好的学习方法。讨论结束,我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已微微展开,临走时非常真诚地跟我说了声“谢谢老师”。

会谈后我及时联系了他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希望能够给他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在课堂当中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和肯定,让他找会信心。

3.从“我决定先考高中”到“我会做得更好”

再一次见到张彬时,他笑容满面,这让我感受到他原本就应该具有的阳光味道。这次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决定先考高中。”我并不惊奇于他的转变,但还是问他“是什么让你的想法改变?”

他说起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我把这半个多月来的事情都想了一边,其实我还是要读书的,可能正是因为不适应才出现了不想读书的念头,把原因归到老师和同学身上,不愿意和他们讲话。老师您对我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也能够想得明白,特别是那天在看中央台的“创智赢家”时,更觉得没有学好知识,以后很难创业的,所以我决定还是先考高中。”

我心理暗暗在想,这个男孩子还是挺有思想的,能够去分析自己,相信他只要适应了新环境以后,学习、人际都会好起来的。我为他的决定感到高兴,我说“不管你是决定先考高中,还是想要开网吧,想清楚自己要的,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当环境变化时,也不要因为眼前的变化而马上给自己下决定,其实我们是有能力做的更好的。”

“我会做的更好。”他坚定的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一个多月后,张彬已经基本适应了本校的环境以及饮食,对学习也有了信心,脸上常常充满着阳光味道的笑容,偶尔能够看到他和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他后来跟我说,多亏当时老师的点拨,才会有学习的信心。通过班主任的反馈,他的表现比刚来学校的时候有所好转,学习也有所进步,期中考试科学成绩、英语成绩也考到了平均分以上。

六、辅导方案要述

针对该生的行为所做的诊断分析,我分别和他的班主任和一些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分别从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较深入的辅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应环境和饮食。陌生的环境和饮食的不习惯是造成学习和人际交往不适应的首要原因。改善环境和饮食的适应性也是改善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的前提条件。建议多逛逛校园,树立“校园是我家”的思想,同时建议多了解绍兴和柯桥,使他有一种亲切感。

2.明确学习责任和目的。注意对他进行学习责任和目的的引导,学习是一项义务,即使把它当成一种任务,也必须出色的完成这项任务,这是我们学习者的责任,如果连

这样的责任心也没有,我们还能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吗?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即使是开一家网吧,也需要具备做店老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积极暗示、发掘自我潜能。通过他的自述,抓住了一些他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比如英语成绩不错,记忆力不错;重视朋友的友情;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等。并且给予积极暗示,他可以学得好。同时我也与其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他的一些良好表现,希望他们配合对他多进行鼓励教育。

4.加强师生沟通。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发现老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多与老师进行交流。由于他比较内向的性格,建议先可以从班主任开始。同时我也单方面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希望平时能够主动关心和询问,使他消除“自己是外地人,和本地学生有不一样待遇”的想法。

5.加强同伴交往,合理转移注意。在校期间要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从同桌开始,班主任特意安排了一个开朗热情的本地人坐他旁边。通过加强同伴交往,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活动中心从自我内心以及网友和电脑游戏投向现实同学的同伴交往和同伴游戏,改变以前企图在网上得到人际补偿的状况。

6.合理定位职业目标。不否认他的职业目标,但是要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选择的原则,从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点为依据,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鼓励他如果真想在初中毕业后做一位出色的能赚钱的网吧老板的话,那也要从现在开始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为以后做准备。

七、讨论与思考

1.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沟通,我发现外来插班生有着比普通学生更加普遍的负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孤独、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等这些方面,而这些心理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所以外来插班生的适应行问题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

2.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外来插班生的心理疏导。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中的外来插班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加帮助和关心他们,能够根据外来插班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辅导。同时也要加强师生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3.加强亲子关系在这里也显得更为重要。以布商和民工为主得两类人群构成了我校外来插班生的大多数家长,针对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的不同要求和期望,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更多的努力。在原来家长会、家校联系本、家长开放日、公开评教等家校联系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让外来插班生的家长真正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更好地加强亲子关系。

第三篇:小学生不良品质表现

小学生不良品质表现

孙奕10514156

初等教育学院

1、小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品质:

(1)强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总以为个人难以独立,处事优柔寡断,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为决定。

(2)自卑情绪自卑是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3)妒忌心理妒忌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在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的消极个性心理品质。

(4)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人一起活动。

二、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

(1)个人因素

由于遗传素质、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容貌、身材、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小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较低而感到“己不如人”,缺乏积极的自我体验,怀疑自我价值。还有人际交往不广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失当的家庭教育,具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父母(特别农村的父母)在言谈、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民主和谐的交流气氛和关心爱护的精神满足。②经常使用损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语言对其进行否定评价③过分呵护的家庭教育④不容许孩子与同伴交往。⑤过高的期望与要求

(3)失衡的学校教育

①课堂教学②要求趋同,缺乏锻炼③老师对学生的态度④缺乏心理健康教育

(4)不良的社会环境。其表现:

①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严重不足②文化娱乐活动品位不高、正气不足。打中辨析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毒化他们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个性。

三、纠正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措施

(1)依赖的矫正措施

①家长多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②班主任唤发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独立意识,实行自我教育。的作用

(2)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策略

①小目标积累法②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③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自我肯定,树立自信。

(3)嫉妒心理的矫正措施

①要学会悦纳他人,理解他人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孤僻的矫正措施

①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②帮助家长纠正造成学生孤僻的教育方法

总之,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

第四篇:不良考试心理的表现

不良考试心理的表现

不良考试心理,是指由于心理失衡而产生的对考试水平正常发挥有消极作用的心理活动。其表现主要有紧张畏惧心理、焦虑忧郁心理、自卑羞愧心理、投机侥幸心理、敷衍应付心理等,具体表现及心理特点是:

1.畏惧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一听考试就如临大敌,有的甚至借故逃避或拒绝考试。造成紧张畏惧心理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怕考不好老师批评,家长埋怨,同学瞧不起;有的是怕考试失利影响到编班、分科、升学等愿望的实现;有的是对考试的成绩、名次等期望值很高,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论上述哪种原因,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极少数考生只是单纯性的心理原因,他们对考试严肃的气氛、紧张的场面心理上不适应,产生了一种不可鸣状的紧张、胆怯等心理反应。

2.忧郁心理。这种心理与前述的紧张畏惧心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把考试结果看得过重,有的把考试当作对自己命运的“定音锤”,有的把考试当作是对自己能力、水平评价的唯一因素,还有的是怕“砸了锅”后“无颜见江东父老”,等等,往往产生考前焦虑综合征及突发性神经衰弱等现象。

3.羞愧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开始学习比较努力,但成绩一直不好,屡考屡败,因而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考前复习不够主动,发展到比较严重时便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4.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不进行认真全面的复习,依赖于老师考前圈重点,有的是凭小聪明猜几个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题死记硬背碰运气,还有的是依赖于投机取巧。

5.应付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由于平时成绩不好,明知自己考不好,本不愿意参加考试,但由于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被迫参加。于是走过场,敷衍了事。

不良考试心理错综复杂,上述只是比较常见的不良考试心理及其特点。形成这些不良考试心理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涉及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考生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方方面面。

第五篇: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适应不良症”,意义重大。

症状初探:成绩突然“滑坡”——学习适应不良

初一新生小丽,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鼓励下,小丽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初中。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小丽更是信心百倍。然而,期中考试小丽的成绩在班级只有中等水平。她很不服气,暗自发誓一定要赶上去。可是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又退步了许多。现在,小丽经常对着书本发呆,甚至不愿意到学校读书。

“为什么小学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一落千丈?”小丽和父母不止一次这样问。其实,类似小丽的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尽管很努力,却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状态,学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出现学习障碍。

对症下药: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

小学以兴趣教学和形象思维为主,一个知识点会讲多次,通过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教学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思路不同,需要进行全新的适应练习。

首先,学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课堂上的知识有时虽然显得简单,但一定要学会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提前学习,开拓思路,锻炼自己的思维。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初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方法、培养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方法积累对学生高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初中,大家都面临新的学习内容,要调动全部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而不要轻率选择放弃。

教育反思:

由于小学阶段学科门类少,教师多采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陡增,课程设置的变化,班级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已经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难点、重点突破。有些中学教师对小学教材缺少了解、研究,因而寻找不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学生感到知识深奥,难以理解。有些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自身教法的创新,沿用老经验授教新教材,过分强调学生自主适应初中学习,对学生“放手”太快,造成“帮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突然断层。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中学教师应提高衔接意识,主动研究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系统,教学上要多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症状初探:过去总比现在好——环境适应不良 学生小强说:初中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开学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还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如小学时好;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孤单、无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满脑子都是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常常想人要是一直长不大该多好。

小强的心声在初一新生中极具代表性。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 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学生常常将现在的老师同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从而“拒绝”新教师,产生“恋旧”心理。

对症下药:新环境、新起点,需要增强信心和能力

学生严重的恋旧心理,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交往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应怎样克服恋旧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呢?

当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中学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老师可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新老师,我了解”活动,把班级的学生按任课教师的多少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同学分别采访一位教师,事先拟定好采访的提纲,通过采访活动,了解各任课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业余生活,教师的教学理想、教学特长、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等,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

教育反思:

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之说。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然而,有些中学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人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往往会激起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充满着种种好奇与不安。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如果教师在第一次接触新生时,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的长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从而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重逢了久违的老师。

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要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正处在青春转折期的孩子,有的放矢地做好疏导工作。

作家柳青曾所说过:“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中学教师应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不适应的表现,降低不适应的程度,缩短不适应的时间,从而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下载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表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以及弱势感蔓延 原因:无形心理方面/有形心理方面 举措:进行“无形”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认知......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降,家人......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2009年度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重兴中学 李文会 晚上九点半,电话响起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电话里一学生声音很急促。要我马上过去。一位女生M不......

    如何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如何适应高中英语学习(转) 一、新高一同学不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原因 1.中考后遗症 在大多数初级中学里,尤其在中考复习阶段,英语教学突出表现在:与考试有关的就学,与考试无关的就不......

    二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十种表现

    二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十种表现 一、不认真学习,课堂不好好听讲,课后作业马虎,考试作弊。 二、不注意安全,校内、校外不按有关安全制度要求、交通规则行事, 夜间休息不注意关......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1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2011年10月27日 13:05 来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44期) 作者:刘家义(作者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容一鸣读后......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1 官员在思想修养方面十种不良表现 2011年10月27日 13:05 来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44期) 作者:刘家义(作者为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容一鸣读后......

    初中生不良心理品行表现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不良心理品行表现的调查报告 更新: 2005-9-7 来源:德育网 编辑:zgx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迫切需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