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学习的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6: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探究学习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探究学习的体会》。

第一篇:对探究学习的体会

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阅读作为一种通用文字符号深入人心灵境界的情智活动,灌注着鲜明的民族人文精神。语文本身蕴藏着汉文字、汉文章、汉文学的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阅读渗透着中华读者的价值取向、时空情绪、思维方式和民族情结;语文教育要尊重和发展阅读本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隐藏的价值取向通过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让学生体会得到。因此,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加强诗文的阅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例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影响和指导下,情不自禁地跟着反复吟唱,细心品味,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被这首诗饱满的热情、动人的、优美的意境及流动的画面所感染,当这种美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相交融的时候,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生动细致地分析了老臣烛之武的形象。特别是,当同学们认识到郑国所处的危险时,老臣烛之武的形象越发鲜明。文中的语言表达留给同学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意识到了语言是一门艺术,非下苦功夫学不可。于是,同学们自发地利用课余进行练口,组织演讲竞赛,举办故事会,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语言的热潮。正如明代的王守仁所说:“乐学的效果可以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潜在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改过去的不爱学、不想学、学不学都一样的态度。可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并体会到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探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层次

语文学习,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多少年来研究者成千上万,好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其中一项。这种学习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学好语文,就是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学习语文。而这种语言环境的创设,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方式。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研究,在切磋琢磨中学习语文,学的积极,学的主动。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了语文的丰富内容,纷纷地整理出自己的学习见解。例如有的同学从《这个世界的音乐》、《极光一瞥》中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奥妙与神秘;有的同学从诗经楚词唐诗宋词元明清小说中领悟到了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探究的氛围热烈,探究的内容深刻。这种学习方式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层次。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提高做事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最好方式。学生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到不会办事,办事就要进行语言交际,所以学生感到开头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语言表达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古文学习单元,我们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探讨“说话的艺术”。通过探究讨论,大家知道:烛之武,一位老头,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没有非凡的口才,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如何可以成功?通过研讨,同学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办事情,语言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而语言的运用是讲究艺术的。烛之武和邹忌的成功在于他们通过语言巧妙地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同学们懂得了在运用语言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要因人、因事、因境来采取不同的语言。懂得了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即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通过研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改正了学习中的缺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真心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

第二篇:对财务管理学习体会

对财务管理学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对《财务管理学》的学习,我知道了财务管理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计算量较大。它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整个与财务运作和管理的方法,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也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和核算、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系统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虽然刚开始学它时觉得难度很大,但通过老师给我们按教材的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和整理,使我们逐渐弄懂了每一个概念、每一种方法,并掌握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其整个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财务管理的整个体系当中,贯穿其主线的主要是筹资管理——资金运营——投资管理——资金及收益分配这几大环节。老师也是主要争对这条主线并围绕着这条线,将其各种环节给我们展开的学习。同时老师也要我们掌握主线上的基本原理,从这些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资金时间计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教材中在阐述其计算原理和各种计算方法时多配以实例,这样使我们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学会运用。它还要求我们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财务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财务计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总结相关知识,勤思考,找到最快、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现在我对财务管理有了一个从浅到深的认识,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艰辛且在这门学科中我还有很多问题及许多知识点还学得不够透彻深入,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是再难的问题都会解决,并且通过学习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掌握并树立财务管理观念,学会合理理财,对自己的资金做出正确的规划。

第三篇:对探究题的探究

对探究题的探究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张阳 2010年《语文周报》第46期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新增加了“探究”能力,与之相呼应的是,海南、宁夏卷,广东卷和山东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试题中均设置了“探究”能力题。之后,探究题成为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一大亮点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与探究题相关的几个问题加以探究,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研讨。

一、探究题出现的背景

1.探究题的出现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愈加迫切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同时要求智育工作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必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究地学习。

2.探究题的出现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当前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而应试教育仍“剪不断,理还乱”,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在教师“言语霸权”、应试观念的影响下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弊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即便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采用了一些科学方法,注意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的培养,但学生的内驱力也还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开发,而且学习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的有关知识,课外延伸较少涉及,学生的人文情感的培养就更加鲜见。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年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教学中应重视的六大问题,其中 第(四)条就是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再次指出并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3.考查探究题也是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就有不少的探究题。

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真的猛士”板块《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讨”:(1)文章开头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却说“实在无话可说”,最后又说“说不出话”。联系全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这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文中“庸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鲁迅对“庸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鼓励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生存选择”板块“问题探讨”: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这道题就是在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高考对探究题的考查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了。

二、设置探究题的理论思考

1.“探究式学习”的涵义: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2.理论依据

(1)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获得新知的基础上。2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不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教师和学生一起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要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只有人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能力,求得学习的最大效益。

(3)培养、提高探究能力,也是人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人在接受教育、接受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应当发展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创造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文化,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文明人。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已经具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口语与书面语的语感和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能力,具备了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发展探究能力的条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必然充满生机活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察,与之相呼应的是,海南、宁夏卷,广东卷和山东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试题中均设置了“探究”能力题。2008年几乎所有省份的高考都把“探究”能力列为考试要求。

三、对2007年高考课标卷现代文阅读中探究题的探究

2007年四省实验区高考均在阅读选考题中考查了探究能力。宁夏、海南卷第14题文学类探究题:根据小说内容,“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该题和人教版高中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联系,如果考生中学课文学得扎实,就不难理解概括出:教头身份、配军身份;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第18题实用类探究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答案: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提携,关心爱护。这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主题的看法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林冲性格 3 的分析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小说有关知识,全面合理概括。山东省的探究题:(1)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仍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2)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作者在文中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著,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这两题都是主观性极强开放性很大的探究题,探讨的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查考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体现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这种发散性的主观题还检测了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意阅读,像回答奥蒂何尝不英雄,既要结合奥林匹克精神,更要对其人其事有独特的思考和理解,或者对奥蒂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要有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从3套试卷“探究”能力题目的设置,我们可以“探究”出该类设题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赋分高,主观性强,全部是文字表述题。宁夏和海南占8分,山东占5分,广东占6分。二是考查目的明确,扣住了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考纲》要求探究题主要是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从提供的答案来看,三套试卷探究题都具有“多元思维、适度开放”的特点,也方便了阅卷者。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其答案允许有不同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山东卷,考生可以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综合发挥。由于此题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因而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考生只要能扣住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勇于进取”这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三是设题紧扣文本,设置情景,要求考生结合文意或联系实际来阐述。试题的“探究”味儿足,相信对其它单独命卷的省市卷有借鉴作用。

四、对探究题的深度思考及应对策略

2008年江苏考试说明明确考查探究能力,并作如下解说:探究能力层级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具体要求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题在考试大纲中属于最高的能力层级,因此对考生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这种能力不是考前短时间突击出来的,它需要课内外知识的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长时间的阅读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根据考纲要求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阅读前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时代,与作品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积蓄探索作品的情感。我们阅读的作品,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而许多作者都是民族的与世界的、人类的大师、巨匠。因此,在阅读作品之前,让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作者及生活时代,与作者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事业追求,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作品的欲望。

2、阅读时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品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目的。学生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但由于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比较贫乏,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较低。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探究文章主旨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美读作品,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美读是学生进入作品的桥梁,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此外整体感知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学始终以“教师教”的角色设计教学,而忽略了从整体去把握课文。新课标理念强调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要把握作品的精髓,不应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

3、把阅读看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给学生个性思考、感悟的空间,鼓励独特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的行为。”学生并不是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及至制约着他对作品的接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教学中教师就不能 5

要求学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可我们却往往忽略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用一成不变的同一个答案去约束和要求个性各异的阅读主体,把作品作者看成是绝对的智者,把作品的思想看成是完全的结论,留给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容不得与作品的相左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一种愚昧的作品简单崇拜。“新课标”强调了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体验、理解,才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答案丰富多彩,才能有看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4、阅读后让学生与自我对话,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地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在联想与想象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5、结合典型考题强化训练,起到实战之效。探究题是一种新题型,目前可供训练的复习题不多,除了自编一些练习之用,只能充分利用已考的一些题型和内容来强化训练。如:国家考试中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探究阅读):读契诃夫小说《胖子和瘦子》,回答小说写三品文官胖子十分看重小时候的友谊,而八品文官瘦子却是一幅奉承阿谀、低首下心的丑相。这是否表达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不一样?请你说说作者这种艺术处理的得失。这是从写法上设题,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属于个性化阅读和创意阅读。海南省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探究阅读),文学类: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实用类: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和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裨益。请结合文章,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前一题属于对小说艺术处理的个性化阅读,后一题则是对作品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索,和课本有联系,主观性强,开放性大。2007年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从20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这题既涉及对文章的理解,更要调动知识积累,了解沈从文一生的创作和乡土乡情的关系,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阅读见解,答案可结合中学课本《边 6

城》的主题理解和作者的创作特点来思考概括。实验区已考的探究题,可以拿来作为训练实战之用。先让学生思考,动笔表达,教师再组织学生探讨答案的要点和合理的表达。

6、探究题的训练应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江苏省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探究能力,因为考历史的考生必考是160分,附加40分,所以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相对会高些,又有较大的区分度。因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要进行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探究向课外探究延伸。特别是现在高三语文课时多,更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读书、辩论、探究活动。探究要立足文章,从文章中发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创设必要情境,组织有效的课内外探究活动,或做作业,或作练笔,或交流发言,或辩论演讲,形式多样进行多角度训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当然探究训练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探究题的训练一开始最好不要太难,不要一上来就训练高考题,也不要全部是高考题作为训练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难度提高。高三阶段,一方面是回归课本整理有关探究活动题,明确探究题答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另方面通过搜集各地新的模拟题强化演练,提高探究题的表达能力和得分率。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试题要求反复揣摩答案要点,从中寻找一些大体的规律。我们觉得加强阅读,突出感悟和重视语言表达尤为重要。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探究题的训练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进一步探索中,我想,今后不仅要让学生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上有所侧重,还要注重落实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层次差异,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以求阅读教学更大的实效性。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可我们却往往忽略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用一成不变的同一个答案去约束和要求个性各异的阅读主体,把作品作者看成是绝对的智者,把作品的思想看成是完全的结论,留给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容不得与作品的相左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一种愚昧的作品简单 7

崇拜。“新课标”强调了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体验、理解,才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答案丰富多彩,才能有看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探究性试题是具有开放性的,它鼓励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因而,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该得到肯定。尽管探究性试题注重开放性,但高考毕竟要体现其选拔功能,如果开放之中没有限制,那就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因而,探究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心所欲,想怎样回答就怎样回答。那种忽视题目要求的答案必然会被打入“冷宫”。因此,在回答探究性试题时,既要充分利用开放性,又要注意限制性,做到开放性和限制性的完美统一。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探究题的出现时间较短,探究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和其他课程一起,从各学科适合的角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期在高考中能够得心应手的做好探究性试题。

第四篇:对一道习题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一道习题的探究

作者:刘应伦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3期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掌握相关内容和练习的同时,还要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笔者从教材出发,通过对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材第30页第8题的探究,得到此类分式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两方面的推广。

第五篇:关于诱思探究教学的学习体会

诱思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心理发展为基本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三维教学目标论。“诱”即教师循循善诱,以引路和诱导,“思”即学生独立思考。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首先他是以弘扬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教学思想,确立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诱思教学思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心促进发展。其次,他高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课堂教学领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以保证。

诱思探究教学法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上新的探索,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虽然不具有社会价值,但对于主体自身来说,教学过程所取得的一切学习成果,都具有创新的性质,都是一种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重新发现。素质教育倡导

创新教学,即通过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创新因素和开创。

诱思探究教学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谐文化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他的主体性教学地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教学领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探究教学中通过引趣诱导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设疑诱导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演示诱导培养思维的直觉性,转化诱导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引申诱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诱思探究教学注重思维能力的发展,保证了教学系统的和谐性,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实施诱思探究教学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要有情境的创设,要建立诱思点。可采用体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理论探究法。

总之,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可以准确的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位主线,思维为主攻,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要活学活用,不唯模式。

下载对探究学习的体会(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探究学习的体会(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标学习体会(五篇模版)

    对标学习走出去 先进经验学回来 民主小学 任彦霞 秋意渐浓,为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3月22日,学校组织几名教师,奔赴武安子弟学校参观学习。 参加学习的我非常珍惜这......

    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政治经济系 06级思政本 王媛一. 大学生犯罪问题: 1、一个大学生犯罪的案例; 2、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大学生犯罪以侵财型犯罪和伤害型犯罪为主; (2)大......

    对探究学习的一点思考

    对探究学习的一点思考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

    观《探究火灾之源》学习体会(精选多篇)

    观《探究火灾之源》学习体会这个星期,王老师发了一张碟子给我们,上面印着《探究火灾之源》。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传说,一位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仙,从太阳神那取走了火种,带......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 对科学发展观的三点学习体会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有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需要正确把握:一是正确看待过去的发展;二是正确看待快速发......

    我对市场营销的一点学习体会

    我对市场营销的一点学习体会 篇一: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的感受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的感受 姓名:陆登宇学院;机电学院班级:B1202 学号:0612120215 对市场营销的感受 时光荏......

    对财政学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