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

第一篇: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

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实习学校张官屯中学的校本课程“孝敬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状况

2.在掌握学校对校本课程“孝敬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的情况后,对“孝敬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

1.调查对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为张官屯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七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实习学校实地考察法、访谈法。

3.调查时间:2013年6月5日

三、调查内容

1.孝敬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实施措施

与校长和教导主任座谈,校长说:“为了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我校始终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突破口,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实施孝敬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编印了《孝敬教育》校本教材,使孝敬教育真正走进了课堂。给学生编写制定了《孝敬父母十条》,印发了《孝敬教育双签协议书》,倡导家长、学生共同孝亲敬老。学校每年都利用“五一”长假和暑假,适时开展“感受生活,孝爱双亲”的活动,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假期帮助父母做家务,下地干活,切身感受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父母。组织开展孝敬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育学生、感化家长。”教导主任强调:“孝敬教育教材每年修订一次,由学校校长、主任等人员一起修订,完善教材内容。”

实地考察:校园里有许多关于“孝敬教育”的宣传栏,有《孝敬父母十条》、《学生八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孝敬教育产生幸福》等;楼道里的走廊文化是以孝敬教育为主,在楼道里每个班的外部墙壁上有“古二十四孝”之一,分别为“涤亲溺器---黄庭坚”、“行佣供母---江革”、“弃官寻母---朱寿昌”、“鹿乳奉亲---郯子”、“卧冰求鲤---王祥”、“百里负米---仲由”、“扇枕温衾---黄香”、“卖身葬父---董永”等;学校在七年级开展孝敬教育课程,一周一节课,并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讲授课程,每个班里都有孝敬课的班委任命。

2.“孝敬教育”的影响和成果

采访学生:在初一八个班,每个班随机采访十名学生。主要问题是:“古二十四孝你都了解哪些?”、“孝敬课上大家的听课状态如何?”、“上完孝敬课之后你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学生们百分之四十六“古二十四孝”能说出十个以上,百分之四十三的学生能说出五个以上,百分之八的学生能说出二到三个,百分之四的学生一个都说不出来。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孝敬课,听一些孝敬故事,只有极少数学生上课不听课。全部同学都有孝敬父母的意识,比如给父母做饭、洗脚、不和父母吵架、好好学习等等。

四、调查结果

张官屯中学对孝敬教育非常重视,孝敬教育的展开与实施状况很好。在课程的开设、老师的授课、教材的修订等方面都在有条不紊、规范的进行着。在校园孝敬文化建设、走廊孝敬文化建设、学生孝敬课收获等方面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从校长到主任,从老师到学生、从校园建设到走廊文化,到处都渗透着孝敬文化。达到了孝敬文化深入人心的效果,学生孝敬意识也有所提高。

五、调查分析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更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好多不懂得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孝敬父母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张官屯中学校本课程“孝敬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们的孝敬意识,增强学生们孝敬父母的情感,进而促进家庭和谐和幸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孝敬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加强了思想道德的建设。

校长对“孝敬教育”的重视就决定了“孝敬教育”的顺利开展。校长带动了学校孝敬文化的建设,增强了学校的德育建设。教材的定期修订,为“孝敬教育”添加新鲜元素,补充新问题、新知识、新思想。校园“孝敬文化”和走廊“孝敬文化”让老师和学生经常观看学习,“孝敬文化”深入人心,校园里到处都有孝敬的气息。孝敬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的心灵能经常接受孝敬的洗礼,让孝敬的意识深深印在学生们心中,并让学生经常回家实施孝敬父母的行动。这样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会日益增加,继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六、调查小结

张官屯中学校本课程“孝敬教育”开展与实施状况良好,也取得建设性的成绩。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孝敬意识,使中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学校应该定期展开“孝敬教育”的实践活动,“孝敬课堂”可以走出教室,走向养老院等场所,展开一些实践活动。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适应时代形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农村建设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收稿日期:2010-09-14

作者简介:王鑫(1983-),男,山西阳泉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是发展经济问题,也是发展文化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村庄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我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等,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关注并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对更好的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9年初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提出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强调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些对农村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到2004年各地区乡村6岁及以上人口有68905.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达27486.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达28133.6万人,高中文化程度达4535.8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613.7万人。农村人口文盲率已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13.65%,[1]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这将近一步的推动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二)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

随着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的经济发展日益壮大,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农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的拥有二量迅速增加,农民的文化消费力度逐年加大。电视机普及率超过温饱且增长较快,在传统的娱乐用品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冰箱、生活用车、影碟机、一对对电话、电脑等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且品牌增多,增长迅速。

(三)农民自办文化逐渐增多,农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自办文化开始在农村各地有所发展,各村庄充分发挥本村文化人才、组织、设施和文物的优势,认真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农村的文化活动呈现出越来越活跃、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如:歌舞晚会、擂台赛、地方戏演出、老年秧歌等。农村基层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组成数量众多的民间乐队、民间舞蹈队、家庭文艺队等农村文艺队伍到各地进行演出,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稀缺

我国农村中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认为农村的文化活动贫乏,文化设施不足。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民用在农业劳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个说法是“两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八个月休闲”,大部分农民拥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村庄里麻将厅、麻将桌随处可见,正如一句顺口溜所言:“衣食不用愁,住着小洋楼,土地不用兴(种),处处麻将声。”在我国农村,许多农民把打牌打麻将作为他们唯一的娱乐形式,很多村里没有公共文化设施,除打麻将外没有地方可以娱乐。所以,农村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果文化建设跟不上,农村社会的不良风气就会助长,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

(二)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低主要表现在,首先,农村师资队伍严重滞后。“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教师队伍严重滞后。农村教师大都学历低下、能力不高、年龄结构偏老,很难适应新农村形势下教育的要求。其次,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比城镇居民低3年;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5%;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我国农村教育无论和城市还是和发达国家农村相比,都明显落后。以英国为例,1900年英国农村不识字的人约占6%,由于英国政府及时做了农村普及教育和扫盲工作,目前英国农村不识字的农民己低于1%,[3]而我国2002年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还占14%左右。现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文化教育的年限为12年以上,而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6年。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农村7一15岁儿童入学率仅为94.4%,有近一半的省在90%到95%之间,其中云南、西藏、青海在90%以下,一些地方中小学辍学率偏高,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以上,这意味着每年仍有上百万计新文盲出现。[4]同时由于村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使得农民思想保守落后、生活方式陈旧,封建活动盛行,思想道德建设薄弱,同时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这些都表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急需提上日程。

三、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农民自身素质不高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且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九亿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还占相当的比例,有些地区的贫困户中,文盲、半文盲占到了80%。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占20%,小学占40%,初中古29.5%,高中占10%,大专以上仅占0.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9年,而美国农民大部分是从州立农学院毕业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专文化;德国6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日本农民中5%是大学毕业生,高中生毕业占78.4%。另外,受到妇女生理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致使妇女及其家庭无法正确认识妇女教育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妇女劳动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妇女的人力资本,从而造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不高,更低于男性劳动力素质。全国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男性从业人员占83.9%,女性从业人员则88.1%。2000年我国男女人口总人口之比分别为51.63%和48.37%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高3.26个百分点,以农村总人口8.0739亿人计算,女性人口应为3.9亿多.在广大的农村农村,由于青壮年很多都外出务工,在这些外出务工的人员中,男性居多农村剩下的多半是女性、小孩和老人,可以说农村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她们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

二元结构又称社会二元化或经济二元化,是指在同一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城乡长期分设、分治、分管,致使二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别特征。城市中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是现代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文化发展边缘化,先进文化得不到传播,落后文化沉渣泛起,封建迷信活动肆虐,形成形形色色的农村“亚文化群”。更为重要的是,“贫困文化”具有代际相承性,从而贫困文化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城乡文明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热爱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因此,必须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广大农村基层教师水平,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夯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其一,严格教育考试制度,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大对违纪人员的惩处力度,国家应该适时出台一部考试法,确保考试的透明度。从而既能保证学历达标,又能够提高能力。其二,要严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教师队伍的编制、资格实行有效管理,严把资格证书发放关。其三,鼓励大学生充实基层,发挥他们现代青年的创新精神、旺盛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来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同时,国家也应该对那些志愿扎根“老、少、边、穷”地区的青年予以各方面的照顾,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其四,基层老教师如果确实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在保障他们正当权益前提下,让他们“退居”二线,发挥余热,搞好传、帮、带作用。

(二)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原则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非常严重,发展很不平衡,文化、教育等资源的分享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落后的农村还处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市场化进程面临着更复杂和更艰巨的任务。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广大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社会风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存在重视城市、忽视农村的现象,导致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过大、极不协调。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求实编译.世界教育发展的统计分析[J].外国教育动态,1986.[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3一2004: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周来顺]

第三篇: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而文化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龙井市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要形成“以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龙井市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新农村精神文明的推行剂,是新农村政治民主的推进器。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是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正确的路径选择。

一、引言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延边文化教育的摇篮和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龙井市以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为目标,深入挖掘和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品牌,大力弘扬朱德海、韩乐然等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操,凭借“梨花节、松茸节、黄牛节”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积极推广以边境游、民俗文化游为主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不断加快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建设进程。在2013年创造伽仰琴千人弹唱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力宣传和普及伽仰琴文化,为推进打造我市成为中国伽仰琴之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么,目前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和发展现状

为全面深入了解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情况,对下辖5镇、2乡、65个行政村随机选择500位村民及文化方面的工作者进行了走访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人们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与建议等。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觉得新农村文化建设很好的占94.2%,觉得不好的仅占0.8%,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了解的占5%。这说明,农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相对满意,现今各个村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活动室,而且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也很丰富,选择很丰富的人高达81%,几乎没有的占4%。农民们参加文娱活动的情况也非常乐观,文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们的文化生活,有85%的人经常参加,偶尔参加的有9%,不参加的仅有6%。大多数人都喜欢送戏下乡,占60%,其次是送书下乡,占17%,广场演出季公益电影各占13%和10%,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在龙井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而努力的龙井来说,农民们对于民族文化事业的看法非常重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民们对于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并且觉得民族文化需要保留并发展。对于民族文化保护方面,98%的人觉得有必要进行保护。可见,农民们对于民族文化很重视,民族文化意识也很高这也对龙井市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

三、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产业规模小、带动力差。据调查,龙井市还没有在国家、省、州注册的文化表演艺术团体,在龙井市民政局注册的也只有井泉老年艺术中心一家。乡镇、街道的一些表演艺术团体主要是自娱自乐,很少对外开展活动。除文化馆有一定的专业演出人员外,其他的表演艺术团体根本没有专业的演出人员,而且规模小,对文化表演艺术产业的带动力差,因此送戏下乡及广场演出形式相对单调。

2、资金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龙井市经济非常困难,致使人才大量外流,很多传统艺术都在失传。有很多传统项目由于服装、道具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终因资金不足而搁浅。

3、缺乏新农村文化建设及民族文化事业的带头人。人才匮乏是基层文化表演艺术工作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少专业人员都纷纷选择了另谋出路,现今真正从事文化表演艺术的人员的水平普遍低下,这也导致了目前文化表演形式单一,创新能力不强。

4、基础设施滞后,难以有效发挥民族文化事业的优势。由于龙井市的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修建的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已严重老化,只能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出和活动,严重影响了地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龙井市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团体或个人投身到文化产业中来,使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因而带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创新发展的活力。最终要形成“以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区域经济实力提升,构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法理学、西方法哲学、立法学。在法学学术刊物和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随笔五十余篇,参编各类教材、著作十余部。主要作品有:《法的真善美》(合著)、《法律人性化:一个概念的澄清》、《论法律的权威性》、《论法律真理及其存在的可能性》、《探寻现代法治之美》、《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近代西方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其人性基础》、《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法律人》、《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缺陷与现代法学的价值合理性》、《法学与科学》等。

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法理学教学研究”(省教育厅)、“武汉市文明执法问题研究”(市社科联)、“中国《立法法》的理论与实践”、“地方立法体制与立法精神”(省人大)等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主持第三十七届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近代西方法律现代化与市场规范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主要参加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二战以后美国的人权与法制”(1997年结项)、“法之真善美结构解析”等(2004年结项);主持国家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的宪政研究”之子课题“知识产权作为人权的理论基础研究”(2005年立项);主持并完成共青团湖北省委专项项目“湖北省青少年权利保障机制建设调研报告”(2007年立项)。

张德淼,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2月生于湖北仙桃,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精品课程法理学、法学通论之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行为法学会副会长。1986年本科毕业于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该校法学理论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起留校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00年合并前为中南政法学院),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哲学、立法学和法学通论等课程。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果

二二班班级文化建设成果

一、班名:《

雏鹰班》 班级口号: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二、小组建设

组长:xxx 组员:xxx全体学生 全体任课教师

三、班级公约

我想身体好,跳绳跑步加眼操。我想有礼貌,主动鞠躬并问好。我想学习好,专心学习勤思考。我想环境好,不摘花儿不踩草。我想有朋友,小事不能太计较。

五、特色活动:我爱读书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们很喜欢这句格言,所以二三班学生每天坚持读书二十分钟。

从此,读书任务就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悄悄埋在心头;而每天的阅读,就是雨露和阳光,滴水成河,汇成知识的海洋。

老师会一个月进行总结表彰优秀的孩子,以激发更多的孩子进行阅读。

六、班级誓词:

每天前进一小步,日积月累跨大步!

七、教师寄语:时间在自己手中,决不把今日事拖到明天。

下载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成果(模版)

    教育方面 “十一五”期间的各项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取得突破,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生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定稿]

    XXX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汇报 XXXX小学位于XXXXXXXX,是一所局属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XXX年,占地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教职工XX人,其中大专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特级教师......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劳动与孝敬

    劳动与孝敬 初二(13)班 潘雨欣 构成世界的因素有千万种,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乐于劳动,孝老敬亲”这一优秀品质。劳动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孝亲敬老使人们的生活更......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摘要: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以其天然的自身优势跃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缓解就业......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庆阳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

    城乡文化建设现状与出路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城乡文化建设现状与出路 xx区文化馆馆长 副研究馆员 覃大军xx区地处湘西北武陵山脉腹地,为xx市行政中心和旅游核心服务区,区内人口xx......

    关于孝敬[共5篇]

    关于孝敬 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姓名:黄丽芳班级:初教系10级一班 摘要:百行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德行在我们日益物质乎的现代文明社会中越要值提倡,精神文明的发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