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概论书评 读《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实话说,我一直觉得西方新闻媒体是优于我。们中国的媒体的。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新闻自由。在西方,新闻自由是是新闻事业的灵魂。当然,在我们国家,这点同样成立,可是在实践方面,我们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媒体。
读完后,这种感觉依然存在,但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因为从中发现了西方媒体所存在的弊端。
说一下这本书。李良荣老师的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传媒业的发展概况,西方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学派,西方媒体的体制和运行模式,西方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等内容,为人们勾勒出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的概貌和发展趋势。可以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有谈到。但如书中所说,在写这本书期间,媒体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许多数据不得不一边写一边修改,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应对媒体变革方面,都肩负着重大使命。李良荣老师认为,就西方来说,媒体变革的具体实施是政府的政治目的,商界的商业利益和新技术的坚强支撑这三点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三点无可厚非,如果要给这三个因素排序,我想政府的政治目的应该是排在最后的。同样的情况放在中国,媒体变革的先决条件,应该是由政府主导的。一家之言,仅供借鉴。
说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方面。书中有谈到西方媒体的集中化,私有化,商业化和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最大的特点。而媒体的私有化发展,在西方来说并不是稀奇事。进一步而言,私有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化。商业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西方媒体中,难免造成利益至上导致新闻独立性丧失的缺憾。集中化也是西媒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兼并,联合等方面。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媒体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从而有了走上全球化发展道路的资本。不难发现,西方媒体的这些发展趋势,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存的。李老师虽然总结的是西媒的发展状况,回头看看中国媒体的发展,实际上也经历了这几个发展阶段,可惜没有产生西方媒体那么大的影响力。就说全球化,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全球性的媒体巨头,几乎被西方所垄断,很难找到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身影。这实际上反映出,西媒的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制度,我们不妨可以借鉴吸收,从而让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走上正规化,国际化的道路,最终达到让中国在世界上加强话语权的目的。
还有一点,那就是政治。李老师在书中系统的讲了西方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在西方,大众传媒被称作“民主发展的土壤和载体”,这里所说的民主,主要是指选举。而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有时候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现在正值美国2012换届选举的关键时刻,媒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我国近代新闻史,在中国,早期国人办报主要是为政党间的斗争服务。而西方媒体现在的处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成为了各候选人的抨击政敌,保全自我的舆论工具。但西媒有时候也会反过来批评政治。举个例子,书中提到,西方学者讥讽“选举是由电视包装起来的特殊商品的销售”,这番言论的源头是西方竞选费用连年成倍上升,不免给竞选本身带来影响。而西方的媒体也曾将这些拿出来诟病。不难发现,西方媒体与政治既划清界限,又剪不断理还乱。对比来看中国媒体,党性原则一定是放在首位的,所谓五性一统,最终也统一于党性。媒体对政治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政治对媒体的影响。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媒体真正自由健康发展的局面呢?绝对与政治划清界限,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不可能做到,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政府合理管制媒体,让媒体充分监督政府,监督政治。
开头我说过,我一直认为西媒是优于我们中国的媒体的,很多方面确实如此。但随着媒体商业化,集中化,全球化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比如,如李老师所说,商业化的发展,利益至上导致新闻独立性丧失;专业理念的衰退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如官方新闻当做重大新闻,官方意志当做民众意志,用作者的话说,有时政府的压迫在西方媒体中也是存在的,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想。这种来自政府的威胁,迫使媒体变成了政府的“宠物狗”而不是公众的“看门狗”;还有集中化抑制了多元意见的发展„„这些都是西媒强势发展所
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不敢否认这些问题在中国就不会出现,或是已经出现。毕竟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受影响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李良荣老师的这本书系统的呈现出西方媒体的变革与发展,并且不断的再版修改,这又一次体现出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更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这本书虽然谈不上完美,但对于了解西方媒体的大致发展状况绰绰有余。书中没有一味的褒奖,也不是全篇批判。两者结合,客观的叙述评价。当然,也带给我很多启示。书中有很多地方谈到西方媒体在制度与新技术方面有创新与应用,这对中国的媒体来说,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如作者言,技术,政府规划,受众兴趣是推动传媒业变革的三大动力源。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媒体的变革发展绝对会受到政府规划,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反对党管新闻,党管媒体,适度合理的管制,或是制度上给予保障,也不失为推动媒体变革的好方法。李老师这本《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借鉴其发展经验,汲取西方媒体实践教训,对更好的发展中国传媒业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媒体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这代媒体人责无旁贷。
第二篇: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1.报团: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2.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3.默多克的沃平革命: 20世纪80年代,由于指责英国印刷工会效率低下,默多克和实力强大的英国印刷工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断绝了和英国印刷工会的往来,在离舰队街不远的沃平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引入了计算机管理。印刷工会决定将沃平变成他们的滑铁卢之战,在198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默多克展开了各种围攻。沃平成了代表进步势力的默多克一方和代表传统势力的印刷工会一方的交战阵地。其结果是默多克和他务实的商业模式取得了胜利。沃平之战不仅对英国工会史,而且对世人对默多克的评价都是一个关键点。默多克在这次事件中表现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商人,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其实,即使默多克不向印刷工会挑战,别人也会这样做。当然,沃平之战并没有阻碍技术进步,即使是在印刷行业。
4.西方新闻媒体的基本理论和流派: 理论:宏观理论包括关注社会稳定的结构功能理论,重视社会变化的社会冲突论和强调社会适应的社会进化论。媒介的规范理论即媒介的主导型理论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和客观性原则。自由报刊主义理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形成的一种新闻理论系统,是西方各国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型理论。社会责任论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型理论。尽管它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但西方大多数国家仍把社会责任论作为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和构建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客观性原理在西方新闻界的理论和实践中地位一项重要。它不仅体现了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而且包括一系列与日常新闻事件有关的方法和准则,这种承上启下联系主导理论与具体业务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成为西方新闻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基本原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客观性原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不断的批判和修正。在这个意义,它又是西方新闻界最具争议性的理论。
学派: 经典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是西方新闻学研究的三种学派。经典主义学派在西欧的法国、德国和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还有相当的影响。这些学者坚持以本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为依托开展新闻学研究,包括新闻理论探索。实证主义学派又称行为主义学派、经验学派,以美国为大本营,以定量调查为研究方法,有及时性、个体和可观察的三个特点。并恪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格言,占主导地位。批判学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但派系众多。该学派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传播的长期影响来考察新闻媒介效果理论,着眼于宏观社会来研究媒介运作,并以强烈的主观意识切入研究过程。政治经济分析也称结构决定论、假意识形态与文化工业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分析三者在批判学派中影响较大。
5.美国电视节目<辛迪加>:在美国电视业中,辛迪加是指辛迪加经营者向多个用户,比如电视台、有线频道或全国广播电视网这样的节目播出机构出售电视节目播出权的发行活动。它是一种商业代理行为,辛迪加经营者从电视节目版权所有者手中得到其节目在辛迪加市场出售的代理权,然后从中赚取从事中介服务的代理费。辛迪加系统处于节目供应网络和节目播出网络之间,它既为节目播出网络输送“养料”(用以播出的节目),又同时接纳和处理其“废弃物”(完成首轮播出任务的节目),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为节目提供储存和交易空间的机制。这种机制以辛迪加经营者的代理发行活动为主体,在契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电视节目供应和发行的动力机制。
6.西欧广播电视公司实行双轨制的目的?面临挑战?
目的:1.引入竞争机制2.保持政治多元化3.防止垄断、避免恶性竞争4.保护传承本国文化。挑战: 1.公营台观众流失及改革:BBC 的两个主要频道BBC1 和BBC2,目前分别占有30%和10%的观众份额。BBC 的改革。2.私营台商业化、娱乐化、美国化。
7.当今西方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西方媒体的私有化 西方媒体的私有化主要指西欧的广播电视业 1.意大利 2.法国 3.德国 4.葡萄牙 5.西班牙 6.英国
二、西方媒体的集中化 1.收购,兼并,联合,合资等方式 2.Viacom 个案 3.纵向,横向 4.西方六大传媒集团
三、西方媒体的商业化(一)私有化和商业化相伴相生 私有化—— 盈利—— 广告—— 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二)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 1.商业化运作的积极影响(1)广播电视的频道频率大大增加(2)西欧各国的电视频道数量发展(3)媒体内容更加贴近受众,形式生动活泼。(4)媒体收益大大提高(5)媒体实力提升,为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创造条件2.商业化运作的负面影响(1)媒介的使命感逐渐淡化 ① 以受众的兴趣和广告收益为导向 ② 媒介服务对象的重点从受众转向广告商。(2)娱乐化的潮流席卷西方媒体(3)娱乐节目美国化。
四、西方媒体的全球化(一)西方媒体的全球化的动因:资本总是朝着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流动。(二)跨国经营主要区域还在欧美国家。(三)案例 1:新闻集团在英国: 1.先后收购《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成为英国报界最大的一个报系.2.合资创办 SKY TV(天空电视台),之后成立天空广播公司,被认为是“英国第一家真正 的商业电视台”.3.新闻集团被称为“全球电视帝国”,其覆盖范围已包括 5 大洲,占全球面积的三分之一.(四)其他案例:
1.BBC 走向世界: 2.澳大利亚,创办 UKTV(英国电视);3.欧洲,娱乐频道 BBC Prime;4.美国,电视剧和娱乐频道 BBC America;5.日本,网络公司,提供体育比赛节目内容.(五)美国:媒体资本和媒体产品的最大输出国(六)西方媒体全球化的影响。(七)西方强势煤体抢滩中国 1.进驻策略: 内容为王 扩展平台 推销品牌 印刷出版先行 2.巩固发展策略: 本土经营 与本土优势传媒或特色传媒合作 人才本土化 内容本土化 政府公关 踏足香港。
8.西方媒介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1.进驻策略: 内容为王 扩展平台 推销品牌 印刷出版先行 2.巩固发展策略:本土经营(与本土优势传媒或特色传媒合作)人才本土化、内容本土化、政府公关、踏足香港。
9.《今日美国》的传播策略?如何通过《今》的成功来借鉴?中国该如何应对?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全国策略:1.读者定位(1)商旅人士。商界人士在旅途中希望及时读到广泛全面的新闻信息,并追踪各自家乡运动队的比赛消息,《今日美国》正填补了这个空白。(2)发行策略:在机场和酒店大量发行。数据表明,目前《今日美国》的读者有 42%是在旅途当中阅读该报的。此外,《今日美国》的出现使许多“一城一报”地区的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2.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1)“美国各地”栏目(Across the USA)美国 50 个州按字母顺序排列,分别用百字以内的篇幅报道每个州的重要新闻(2)体育报道 报道美国各地前一天和当天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纪录,每一个统计数字,全面细致,是《今日美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内容之一。《今日美国》也因此多次获得“全国最佳体育报道”的殊荣。早期通过电话等方式,一局局一场场搜集了美国所有公园、体育场和俱乐部的比赛。如今已经与全美各主要体育组织电脑联网,更为迅捷、准确。⑶旅游新闻⑷气象服务。
版面特色:1.“电视化”的版面编排:快餐式的。2.报纸版面的主要因素:①栏,一般版面按几栏分是相对固定的,成为基本栏。②图片:西方新闻。
调查显示:1.七成以上的人更喜欢彩色的报纸。2.彩色并不会破坏报纸的可信度。3.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更喜欢看彩色。4.彩色报纸对于家庭订户吸引力更大。
3.报纸版面基本原则:①信息量。②美观原则:“眼球经济”。③易读原则。
成功的原因:1.全国性报纸的空白。2.读者的观念。3.处于流动状态的商旅人士。4.希望新闻迎和读者心里。5.管理和发行。
借鉴:《今日美国》报就是对信息时代“注意力稀缺”问题的一个回应。该报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顺应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大量使用图片、导读、图表、简讯和网页化的版面。21世纪初期以来,这种网络化的编排方法也被我国的都市报所采用。默多克建议报业抓住互联网长足发展的机遇,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他说:“报业的机遇就在于,不要在印刷版这一棵树上吊死,而要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和意见。”他透露,《华尔街日报》正准备为读者提供三个层次的在线内容——可免费获取新闻、订阅服务与定制高端服务。这些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报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10.主要国际媒介集团:时代华纳(美)、新闻集团(澳)、维亚康姆(美)、迪斯尼(美)、贝塔斯曼(德)、维旺迪(法)、皮尔森(英)、汤姆逊(加)
11.西方三大传媒集团给我们哪些启示?
维亚康姆(Viacom)
一、Viacom 概况 1.2002 年,股票市值超过 AOL Time Warner,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传媒集团.2.同年,Fortune “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娱乐类企业中名列榜首.3.传奇人物:雷石东(Sumner Redstone)“在中国没有人能赢我.” “大家只要记住 Viacom,把其他公司都忘掉。”
二、Viacom 发展历程 1.起步:汽车影院连锁店(家族企业:国家娱乐公司)2.小公司收购大公司:收购 Viacom(古稀老人的大胆举动)3.Viacom 兼并 CBS:“近年少有的获得收益的成功合并”.三、Viacom 主要业务构成 1.电影: 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星球大战》(《阿甘正传》 《碟中碟》 Titanic)2.广播电视: CBS 电视网 MTV 有线音乐电视网 Nickelodeon 儿童频道 BET 等十余个有线电视频道 3.Blockbuster 音像租赁零售店
4.Infinity Outdoor 广告集团 5.5 家主题公园,互联网等
四、Viacom 经营理念与发展策略
1.ABC 三步曲: Acquire,Brand,Copyright 2.坚持以传统产业为核心 3.选择优秀产业进入,有效整合资源 4.内容为王 5.精确定位,细分市场 6.品牌经营 7.内容和渠道相结合,“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实践” 8.中国市场策略。
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
一、80 年的并购之路 时代公司:一本杂志起家的全球出版业巨头 华纳公司:全球娱乐业巨头(电影电视)1989, Time + Warner 1996, Time Warner + TBS(特纳广播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播娱乐集团 2001, AOL + Time Warner, “世纪联姻”,成为“第一家面向网络世纪的综合性大众传播 和通信公司”.二、主要业务构成 美国在线(AOL,ICQ,Netscape,Winamp,FM365)HBO 电影频道 特纳广播公司(CNN,TBS,TNT,华娱卫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哈利波特》《黑客帝国》《完美风暴》)华纳音乐集团 新线电影公司(《指环王》)时代杂志出版公司(《时代》《财富》《人物》等)时代华纳图书出版公司
三、陷入困境:网络泡沫破裂,AOL 股价暴跌;
9.11 事件影响;2002 年一季度,创美国季度亏损纪录-542.2 亿美元;2002 年,市值被 Viacom 超过;
四、重组 :2002 年起重组,分为两大事业群,“独立运营,联合作战”: 媒体及通讯集团(AOL,Time)娱乐及网络集团(HBO,Warner,TBS)
五、反思:AOL Time Warner 的教训 网络泡沫的破灭对 AOL 的打击只是其表面原因;AOL 与 Time Warner 合并后各自为政,资源整合不力才是问题根本.(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差异较大)
维旺迪(Vivendi Universal)
一、概况 总部:法国巴黎 巨型跨国集团,2600 个分公司遍布 60 多个国家,约 35 万雇员.40%收入来自美国,40%来 自法国本土.一度是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业务涉及 6 个行业:电视电影,音乐,出版,电信,互联网,环保.二、发展历程 1.前身:通用水务公司(Compagnie Generale des Eaux)150 年历史,法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和环保设备制造公司.2.80 年代开始,向运输,建筑,地产以及电信和传媒领域扩张.3.进军传媒娱乐行业 1996 年,梅西耶升任水务公司总裁;1998 年,更名为维旺迪,正式进军电信,网络,娱乐和传媒产业.2000 年 1 月,合作成立 VivendiNet 互联网集团,意在建设欧洲最大的门户网站.2000 年 12 月,兼并西格拉姆(Seagram)公司.环球音乐集团和环球电影制片公司(世界第二大电影制片公司,《侏罗纪公园》《角斗士》).Cananl+集团,欧洲著名的付费电视运营商.4.大肆扩张,迅速崛起 2001 年一年间,耗资 500 亿美元在美国完成 5 次并购.Houghton Mifflin 出版公司 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供应商 MP3.com 美国第二大卫星电视公司 EchoStar 美国电视网(USA Networks)的影视业务 与 Sony 组建网络公司 5.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覆盖出版,电影,电视,音乐,电信,网络等各个领域.6.负债累累,濒临崩溃 负债累累:大规模兼并,经营不善,大肆举债.2002 年 7 月 1 日,华尔街评级机构将其信用 评级降为“垃圾”级别.巨额亏损,假帐**:7 月 2 日,《世界报》头版报道,Vivendi 前一年亏损 136 亿欧元,且 涉嫌做假帐.公司股票应声而落,3 天跌落 1/3.7 月 3 日,总裁梅西耶被迫辞职.—--到 2002 年 8 月中旬,Vivendi 公司市值从两年多前的 1000 亿欧元至 101 欧元,缩水近90%.公司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和现金危机, 濒临崩溃.(当时现金量仅够维持到 2002 年 10 月.)7.新官上任,调整重组 2002 年 7 月 4 日,新任总裁让-雷恩佛尔多(Jean-Rene Fourtou)走马上任: 削减公司现金损耗,争取银行贷款;资产重组,出售部分资产,削减债务: 退出互联网和出版领域,将重点放在电影电视,电信和环境业务上.三、传奇人物梅西耶(Jean-Marie Messier)曾任法国财政部长巴拉迪尔的企业私有化顾问.39 岁升任通用水务公司总裁,开始大刀阔斧打造传媒业巨头.他的迅速兼并和大胆目标令人目瞪口呆,媒体评论他“有一个填不满的大胃口,每天要吃掉一 家公司.” 初期的成功赢得法国国内阵阵欢呼,被多家媒体称为“法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总裁”,并赢 得法国最高荣誉——荣誉军团骑士勋章.顶峰之时,出版名为 j6m.com 的自传,成为畅销书.(自称 J6M, “Jean-Marie Messier, moi-meme, matre du monde.”)与维旺迪环球一起从顶峰跌落.2002 年 7 月 3 日被迫辞职.鼎盛时期平均税后月收入 10 万美元.辞职费高达 1780 万美元.四、维旺迪的失误 没有处理好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平衡.没有处理好快速扩张与资源整合的关系.盲目扩张导致收购的媒体在集团中的位置和作用模糊不清.规模庞大,战线过长,运营无法兼顾.在业务发展上的决策错误.没有认识到优质产业――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在网络业务上投入过多,亏损严重.管理层的矛盾 保留被兼并产业原有管理层 ,但其在能力,配合上不尽人意.梅西耶独断专行的性格.总结:三大传媒集团的启示 :1,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并购可以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从而达到 1+1>2 的“协同效应”.Viacom 并购 CBS, Time 与 Warner 及与 TBS 的并购都是成功的范例;2.传媒集团不仅要并购做大,更须整合做强: 人力资源的整合 业务资源的整合 管理模式的整合。
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即市场全球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的经营策略是西方大型传媒集团经营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发展国内媒介集团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
一。全球性经营让西方大型传媒集团可以在许多方面受益,特别是可以降低成本。世界各个国家在观念、政策、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但是各大媒介集团在各国都有自己的公司,可以合理地对各国的资源进行配置,取长补短,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以购并实现媒介多元整合,以多元化凸显规模效应。购并是跨国媒介集团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介集团无不是经过多次购并才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的。也正是由于跨媒介、跨国界的兼并收购,这些集团才能一方面通过产权交易、兼并和破产,把不良资产抛向市场,再把优良资产组合进来,达到迅速提高资产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共同使用机器设备、信息网络、交通工具、专业人员等,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更使得这些媒介集团既有效规避风险,又通过交叉促销等降低费用、扩大影响,凸显规模经济的优越性。
准确的市场定位。经营方针是媒介集团运作的首要问题。媒介的定位是媒介根据市场状况和受众需求对自己将要生产的媒介产品所作的规划。媒介前期的需求定位可以减少产品投放市场的盲目性;可以降低成本,媒介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定位提前做好各部门的协调,精心准备,在产品投放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企业内部的磨合所耗费的时间而带来的成本损耗,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重视内容经营。媒介经营内容在媒介集团的经营中占据着尤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几大媒介集团都十分重视内容经营,它们大都信奉“内容为王”,他们投入资金最多的是“内容”,为他们赚取利润最多的也是“内容”。这里所指的内容主要就是媒介集团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不同种类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内容成了媒介企业的生命线。
重视品牌经营。西方大型媒介集团的成功与其品牌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个集团旗下都有众多驰名世界的品牌,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
多元化经营。媒介集团可以通过兼并或重组将自身的触角延伸到书籍出版、期刊、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有线电视网络以及体育俱乐部、零售商店、主题公园、休闲娱乐公司、旅游、地产、咨询、会展等方面,使原来的集团业务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经营带来收入的多样化,同时也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
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之路对我们发展国内传媒集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但是任何经验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将他人的经验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
第四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这让我也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原来民主离纳粹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所举的例子并不是多么的高大上或者深奥晦涩,只是想告诉大家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人在无形中都在用哲学去探讨过问题,哲学应该是经世致用之学,并不是张口形而上,闭口形而下的高深的学问,当然了任何一个学问想要达到经世致用的境界,就必须对这门学问有十分深厚的研究。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点哲学知识,慢慢走进哲学,你会发现它是十分有趣的,并且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第五篇:书评 读《继父》有感(最终版)
读《继父》有感
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这部小说很好玩,用腰封上的话说:再也没有比这更温暖又幽默的推理小说了。确实,在推理小说中融入幽默的有一些,比如“妙探系列”,但让人感觉温暖的,除了这本《继父》外,我没有读过其他的。
印象里,继父继母似乎不是什么好称呼,小时候在农村听过一个狠心继母的故事,说是每到半夜继母才给孩子吃饭,黑着灯,而且只吃面条,结果孩子越吃越瘦,有一天晚上,孩子的亲叔叔来了,无意中在烟袋的火光下发现,那碗面条都是虫子,像面条一样的长长的虫子,当时岁数小,不知道恶心,也不懂这故事其实不大符合常识——就算是虫子,做熟了以后也就死了,在肚子里捣不了乱,而且虫子再怎么都算是肉,越吃越瘦的可能性也不大;再大一点儿听童话《白雪公主》,那里面的继母因为白雪公主比自己美,三番五次的下手害她,毒苹果、毒梳子、雇杀手,那招数用的,不像对自己孩子,倒像是对政敌。因为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当看到这本日本小说《继父》时,脚步没停就走过去了,心里想,这故事不是继父害继子就是继父疼继子,估计就是说亲情那点事。我走过去,我后边的朋友却拿起这本书翻起来,翻了一会儿叫我:嘿,这书有意思,好玩。跟继父有关的书还有这么有趣好玩的?我伸手把书要过来,翻了一下简介,才发现朋友没瞎说,这还真是本好玩的书。
大致讲的是“因为行窃时被雷打中的小偷被一对父母双双跟情人私奔的双胞胎兄弟捉到不得不接受条件当上代理爸爸”的倒霉故事。不但有趣还透着温馨。既然是推理小说,当然少不了诡计的存在,七个短篇里诡计的位置很微妙,应该算是本格诡计以下,日常之谜以上,虽然也有人死去,有名画被盗窃,但和惊天、华丽完全靠不上边,有时甚至只是个小小谜团,揭开来,也不会吓人一跳。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好看呢? 且不说笔调的幽默风趣,职业小偷与双胞胎之间的互动,写的实在太棒了,从一开始的心不甘情不愿,一心只想快点甩掉烫手山芋,到不由自主挂在心上却又别扭地不肯承认,到害怕正牌父亲回来后的失落而企图拉开距离,诱导与正牌父亲不期而遇时的落荒而逃、借酒消愁。这一步步细微的心里变化,读来真是温暖、贴心又感动。
认真说来《继父》里许多人物设定,都带着匪夷所思的色彩,和各自爱人牵手私奔还以为对方照顾孩子的父母,被父母弃养照样元气百倍的双胞胎,行窃时被雷打下来的小偷,还被双胞胎捡来当代理爸爸,做着非法的公益事业的停业律师柳濑老大„„这世上,真有如此这般的人,如此这般的事吗?可是很奇妙地,如此没有现实感的设定,交织在其中的心态和感情,确是触手可及的真实和亲切,看得人喷笑的同时,又忍不住点头称赞,心有戚戚焉。故事中,小偷爸爸和双胞胎还有老大一起,侦破了美术馆名画失窃案,无名男女驾车落水案,出轨妻子的老公被杀案,神秘的报纸投递案,双胞胎绑架案,等等。如此看,小偷爸爸已经不像是小偷,倒像是个侦探了。推理小说中,把侦探和小偷双重身份放在一个人身上,我印象里并不多,法国有《亚森.罗平》,中国有《侠盗鲁平》,再就是这本日本的《继父》了。《继父》这样的作品,虽然很轻(于体裁和重量上),但是却能给人很好很有趣的阅读体验。别开生面的幽默之作。
作者宫部美雪,被称为日本国民作家,曾连续十一年当选“日本最受欢迎女作家”第一名,作品得过几乎日本所有的文学奖。这本书很有意思,与宫部美雪以往的创造风格差异却较大,但是你依然能看到宫部美雪的特点。其实选择读一个作家的故事,就是选择了阅读时的一种情绪、一种节奏或是读完后的感觉。
你若读伊坂幸太郎,那你知道故事肯定是轻松幽默一气呵成且让人意犹未尽。你若读道尾秀介,那肯定是故事中带一点神秘的色彩但结局还不一定摸得懂。你若读岛田庄司,你一定知道他的谜题设计是最富有创意。而读宫部美雪,你一定知道她的故事肯定是现实社会的镜子,一丝不差的反映了这个浮躁社会最阴暗的面目。看什么样的作家作品,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东西。苹果再大,也是苹果。西瓜再小,也是西瓜。挺轻松地作品,但还是能品出深刻的社会派味道。这就是宫部美雪的特点。学生:钟颜嫣 学号:201210010324 班级:2012级临床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