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摘要] 学困生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因此关注学困生,促进他们的成长,是践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行动。
[主题词] 学困生数学教学策略
学困生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因此关注学困生,促进他们的成长,是践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特别是在我们任教的普通中学中,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则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造成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呢?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学困生的生命也会精彩。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的学习由于其特有的抽象而尤为明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而数学是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它充满数字、计算、公式、定理、图形等等,既抽象又枯燥,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理解接受。通过教学实践和一些简单的调查,我们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薄弱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表现为教师辅导减少,教学进
程加快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因此,在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过程中,有
一部分学生的适应性较差,他们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
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产生退缩心理,甚至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与小学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培养与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因此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鉴于以上特点,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一学段,精心设计、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困生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初二学段,从行动上和心理上多接近学困生,并予以耐心的而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三学段,在认真研究中考要求的基础上,给出学困生必须掌握知识的明确定位,使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达到中考要求的最低标准,从而对自己的前途看到希望,才能使进入初三的学困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好学乐学的目的。
(二)走进学困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作为教师首先应反思自己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不能把他们当作拖了班级后腿的累赘,更不能用有伤自尊的语言对待他们,或者对他们不闻不问。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主动走近学困生,关爱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生活中,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发动和鼓励其他学也来关心、帮助学困生,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助推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经常对学困生进行热情辅导和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予以鼓励,学法上多予以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的确费了不少工夫,但数学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上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课前的预习,如何学会听课、记笔记,如何对待作业和小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如何进行课后和章节的小结等等,使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如:在新授课时,在复习提问及新授后检查型提问等环节,我就适当多给学困生机会,巩固新知时只要求他们完成一些基础题,课堂巡视时多关注他们,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作业弹性处理,完成指定的基础题后或给同水平的学困生出个性化要求的作业,并在批改作业后,给予他们学习方法
上的指导和教给他们学习内容上的归纳,我班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后我就事先关照好小组长,要求组长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辅导。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因此,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
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四)发挥课堂小测验的功效,实施分层评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测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形式,能迅速快捷地反映学生本阶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测验内容可以是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几道小题,利用课上短短的几分钟,了解学生在前阶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遇到的问题。掌握他们在学习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后继教学中及时加以辅导,以防止将所有问题和知识漏洞遗留到最后的考试中,使他们明白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应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同时利用课堂小测验来评价学困生应该立足现实,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用适当降低难度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评价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赏识和重视,在表扬激励中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困生教育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首先应注重对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教会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待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复应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和解决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和解决策略
反思、讨论
•你认为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那些问题?(提示:可以从学生的作文和教师的教学两方面考虑。)
学生作文问题
1、怕写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困惑着学生。
2、灰色作文:学生作文缺乏创意和灵气,生拼硬凑的材料、虚情假意的主题、千篇一律的形式污染着学生的作文天地。
问题根源
1、生活面、知识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
2、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缺乏写作兴趣。
解决策略
一、开源
1、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安排阅读课、安排新闻发布会。)
2、多举行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3、多练笔,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二、培养兴趣
1、激励: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和空间,让成功成为兴趣之源。•
2、榜样:教师写下水文,给学生做榜样。
教师问题
功利性教学模式
1、模式弊端
随意性教学模式
问题根源
1、对作文教学意义和作用的误解。
2、缺少对作文教学规律和教法的研究。
解决策略
一、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写作是为生活、为人生的,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2、写作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3、作文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二、研读作文教学的有关著作,了解国内外作文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以便借鉴。•国内几种作文教学体系:
•观察——思维体系
•模仿——创造体系
•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体系
•文体——综合体系
•提倡体系:积累——感悟——表达
1、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
•(1)、把观察看作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
•(2)、把读书笔记列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2、李元昌的“放——收——放”作文教改实验。
•“放”——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
•目的:(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材料、积累材料的能力。(2)、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3)、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作文。
•方法:写“ 叙评日记” 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
“收”——运用材料,化生活为作文
•(1)、类似题目写作,培养审题能力。
•(2)、同一材料写多个文题,培养选择材料、加工材料的能力。
•(3)、同一话题写成不同文体,训练学生写各种文体的能力。
•(4)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写,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放”——参与生活,以社会为作文的实践基地
•这一步是学生作文能力和实践应用的结合,是教书和育人的结合。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去调查、采访、挖掘材料,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环境,把它变成学生作文的实践基地。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也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赵谦翔的“绿色作文”教改实验
(1)、以真实为准绳。电视新闻走进课堂(2)、以感悟为激素。开设“班会感悟”课,教学生做人。
•《“悟”之我见》是总纲,《解悟“人”字》是主题。“人”字解悟歌诀: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
•(3)、以创新为目标(4)、以灰色为靶子。
•(5)、以做人为根本
三、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新教材写作教学特点:
1、开放性
2、层次性
3、注重作文修改
•放胆文——小心文——精品文
•自己修改——同学互改
教师问题
2、批改弊端 :
•(1)、教师草草批改,批语放之四海而皆准。
•(2)、学生互改,教师放任自流。
•(3)、教师精批细改,学生置之不理。
问题根源
1、对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2、不了解作文批改的要求、形式。
解决策略
一、正确认识作文批改的作用。
1、有效的批改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正确的批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了解作文批改的要求
1、少改多就。改表述不清,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就取材、立意、构思。
2、批语要有针对性。眉批——在具体出问题的地方给予点评,或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修改办法。总批——抓住闪光点鼓励,巧妙提出缺点。
3、批改要围绕一个中心。
批改的主要方式
1、教师批改可分两类:一种是全批全改;另一种是分类整理。
2、学生互相批改必要条件:一是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批改实际做必要的指导。
3、师生共同批改选文要具有代表性;选文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问题
3、讲评弊端
•(1)、只批改,不讲评。
•(2)、讲评无重点。
•问题根源:
1、没有认识到讲评的作用。
•2、作文没有明确目标或缺乏分析整理。
解决策略
一、认识讲评的重要性。
1、讲评有利于解决全班普遍性的问题。
2、讲评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根据本次作文设定的预期目标和习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主要问题,舍弃次要问题。
第三篇: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213022 陈静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的课堂活了,但是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本文例举了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寻找不同的转化策略。关键词 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正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各个初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数学学习困难生“脱贫致富”,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但这里特别强调数学学困生并不等同于数学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智力就差,就是差生;而数学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学习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
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重点关注了这些学困生的发展,努力去寻找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针对原因探索改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觉得造成数学学困生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情况复杂,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上进的动力和信心。
学生甲: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于是我的这位学生就轮流在双方重组的新家住,但无论是和爸爸在一起还是和妈妈在一起孩子都必需去适应除了自己父亲或母亲之外的另一个人,所以孩子自卑、敏感,脾气特别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或做任何事。数学在很多时候是需要静心思考和分析的,所以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糟糕。
学生乙:父母离异后和妈妈过,但妈妈没有时间照顾他,所以花钱为他找了保姆后,自己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这位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本来就有很强的失落感,再加上妈妈将他托付给保姆照顾,强烈的孤独感让这位学生无心学习,用没完没了的游戏填补自己的空余时间甚至是学习时间,数学课堂的精彩之处就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方法的互动,孩子思维的缺席导致学习的被动,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学生丙: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但是正是因为太溺爱这个儿子,所以想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经济条件。父母都忙于工作,认为只有经济上宽裕才会让孩子产生幸福和满足。事实上,父母创造的良好条件并没有让这位学生产生一丁点儿上进的欲望。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自控
能力,没有家长的督促就不想完成任何作业。而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后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课后作业不完成,无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大脑留存的信息只是零碎的、个别的数学方法,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数学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这位学生即使智力属于中上水平,但因为无心付出,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2、思维的缺陷让一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擅长语言的学习,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他(她)们无法胜任这一学科的学习任务,造成数学成绩的落后。
学生丁:文科特长生,文笔优美,每次参加校内外的作文竞赛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小小年纪就拿下了市英语朗诵比赛一等奖。但是有所长就有所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这位文科特长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与文科的光彩和自信相比,数学让这位学生很无助。
3、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适应数学所要求的艰苦的思维训练。
学生戊:这名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常常能在教师提问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但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显得情绪化,缺乏钻研,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繁琐的问题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的情绪波动大,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无形中自己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学好数学的困难。
4、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影响成绩的提高。
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味地追求习题的深度挖掘,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积极性。还有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追赶教学进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老师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权力,致使许多的学生整节课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创新的活力和积极参与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教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还有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使得这些学生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无意识中沦为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学生的转化策略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心理特征的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转化策略:
1、首先,教师要协同家长给予这部分学生最多的关爱。
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化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的关心和帮助。对待他们一定要细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承认他们自身的优点,肯定
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加强与他们的师生的感情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有时只需要生活上的帮助与理解,学生就能走出学习的困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但绝不是老师向家长“告状”。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是校信通进行交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使数学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2、培养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对待每门学科的学习,避免出现短腿学科。
对待那些偏科的学生,数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充分肯定这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优秀表现,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采取面批,及时的给予当面的表扬,或者在作业本上写一些很有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话,或一句评语,就会让这些聪敏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功的尝试,就有了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信心与希望。
3、借助同伴的力量,以小组互助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注意适当利用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学生做“小老师”,以学生 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被学生接受。
4、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具有个性差异,那么在数学学习上也就必然存在差异,教师要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尊重学生才能真心帮助学生。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要使这些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促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始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和耐心,认真总结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我们的汗水一定会得到回报的,一定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人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0.6.18 参考文献:
1、张德俊,《甘肃教育》,2007年第14期
1、么素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辽宁教育研究
2、沈惠娟.《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3、顾庆成.《谈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育实践与研究
第四篇:雾霾问题分析,影响和解决策略
SHANGHAI UNIVERSITY
环境与健康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雾霾问题分析,影响和解决策略
学 院
学 号 学生姓名 课程 环境与健康
雾霾问题分析,影响和解决策略
——乾坤霾涨海,云霾卧龙虎
摘要:
2013年至今,我国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中东部地区呈高发态势,引发中外媒体广泛关注,日韩等周边国家更是多次指责“遭受雾霾入侵”。对此,普通群众倒是更多调侃,不过对雾霾天气频发的忧虑可见一斑。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近日北京市计划投入7600亿整治PM2.5问题,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以北京为例浅要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因为雾霾天气而产生的影响,提出了5点建议。
一、雾霾成因
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所形成的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悬由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万米的自然现象。我们平常所说的“雾霾”是雾、霾的混合物。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浅近的分析:
1、北京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季候,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脚下的华北平原北端,西,北和东北部环山,大气流动受到阻挡,大气自净能力差。援引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魏建明的解释,自2013年2月20日北京市的持续雾霾天气部分原因归结为东亚中纬度地区上空大气环流形势稳定,高空盛行纬向型气流,北京地区在较长时间内被同一气团控制,包括京津地区在内的华北广大地区地面受到弱气压场的控制,风力不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
2、月份冬去春来、冷暖交替,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高空会变暖,导致上层温度增加,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非常弱,同时地面的静风、风力还很低,由此导致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都很低,形成有利于雾霾持续存在的“静稳天气”。
3、北京为特大型城市,城市运行管理所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等来源的对北京雾霾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严重污染与市区内自身污染叠加提升了北京市上空大气的污染物浓度,使得雾霾天气频发。
在《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一文中,洛伦兹阐述了在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性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关系。当动力系统进入混沌状态时,它是非线性的,即使初始发生细微的差别,足够长的时间后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系统趋于一定的稳定状态,如果受到外界变化力量作用,系统起初将试图通过反作用来吸收外界压力,大气环境容量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情形,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系统将趋于原有的稳定状态,如果过于强大的作用难一被系统本身吸收中和,系统将发生突变进入新的稳定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连续性行动突然中断发生质变,系统不可能通过连续性的方式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颗粒污染物超出大气系统的承载能力,遇到特殊的气象条件(即使是这个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变量的偏离原来理想状态的细微差别),形成特殊的“静稳天气”而阴“霾”不散。
二、雾霾的影响
1雾霾天气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危害,雾霾天气易引发呼吸道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容易诱发心理抑郁,近年研究显示雾霾天气的增多可能与肺癌发病率的升高有关;同时“雾霾还会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对植物叶片造成污点。雾霾中的硫化物、氢化物等使得电线绝缘性能下降,易发生电线短路现象。”
2雾霾天气对于行业产业有着显著影响。
2.1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来华旅游入境总人数同比下降2.51%,今年1月份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7.11%,而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去年北京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入境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下降8.9%和27.5%。雾霾天气的频发也对钢铁行业产生一定影响,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这在一定程度提升了钢材的市场价格,同时也将改变大型和中小型钢材的市场份额格局。而在另一方面,长期的雾霾天气也一改往昔一蹶不振的新能源板块。我国火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70%,从长期看来,新能源发电比重必将上升。以光伏产业为例资本向清洁能源的注入使得2013年受到产能过剩和欧盟“双反”的低迷的光伏产业逐渐回暖。而国家对新节能和新能源补贴提高也使得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另一个春天。
2.2 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行业也面临发展的新契机。中国行业研究网发表数据称截止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行的汽车限购举措大有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2013年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首次盈利,电动汽车在美销量持续上升,赢得市场对于此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关注。对比中国,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私人使用量远没有达到预期,略显低迷,但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和补贴形式的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突破,海外市场影响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作用,对于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行业将极为有利。在国际多边贸易中,传统贸易壁垒以逐渐向非传统贸易壁垒转变,而环境壁垒则在进口国以环境保护的名义制定严格的环境和技术标准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对外贸易则在这方面屡遭掣肘。而在最近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中要求合作国放宽严格的环境标准并且严格遵守环境公约,尽管中国并未在邀约之列,但不难看出环境问题将成为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阻力。同时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国家形象方面,中国持续性的雾霾天气更是引得的周边国家怨声连连。
三、雾霾的治理
生态系统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境问题的治理不是简单的、单一的,而在这个混沌系统中,环境治理的初衷不是使环境回复到原先平衡状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是通过系统的、协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而达到符合当下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能接受,并且从长远来看在一定时期内是趋向稳定的,符合各方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系统平衡状态。因此,治理雾霾也是治理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对于治理雾霾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维持经济增长在一个稳定较高水平的前提下,调整粗放式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使用构成。合理推进城市化,合理布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升级或逐步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逐步减少煤炭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支持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争取科研成果和企业产业一体化的实现,以经济杠杆撬动环境保护,同时增加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系统的解决环境问题。
3提高人口素质,在保证劳动力充足和社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4加强环境保护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群众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执法,做 好监督工作。
5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四、结论
雾霾问题归根到底发展问题,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在解决雾霾问题上,更需要统筹全局,协调各部门,调整经济发展策略,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雾霾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殷挺凯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年第13 期 总第195期
第五篇:现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备期间,北京一些高校将奥运、残奥志愿者培训和服务列入选修课范畴,与学分挂钩,这一做法属于临时性规定
现行志愿者激励机制主要以荣誉奖励为主,注重精神性回报,“当志愿者挣学分,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青协,但可能使新会员更看重学分这种物质性回报,忽略重在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在宣传教育上,主要强调志愿者精神的感召力和志愿服务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
南昌大学志愿者王颢认为,带着一颗“功利心”当志愿者很难持之以恒。“如果只看学分,我参加半个多学期的志愿服务就够了,可我坚持了两年,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41.2%的同学对志愿服务表示积极态度
(二)大多数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加过志愿服务,但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单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存在不足。占半数的调查者有过1次到2次的志愿者经历,约有1/5的大学生参加过三次以上的志愿服务,另外还有29.4%的大学生从没有过志愿者经历。总体来看,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占到了70.6%,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参加志愿服务,而且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参与的次数也不多,因此,宣传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任务重大,相关组织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并提供大量机会给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通过学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的达到总人数的92.4%,通过社团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占30.9%,而通过社会组织或个人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比例相当少,仅占了大约十分之一人数。我们看到,学校是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平台,学校及社团组织为我们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社会组织应该发展壮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的机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决措施:1.为志愿服务专门立法呼声强烈。调查所示,有大多数同学认为专门为志愿者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认为必要性不大和没有必要的人数也分别占到了31.9%和6.7%,就目前情况而言,专门为志愿者立法的趋势较大,相信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要求专门为志愿者立法的呼声会愈加强烈。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大成果,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社会反响日益强烈。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从长期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话运行机制,我们应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对社会化运作方式的转变,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志愿者建设队伍的层次感不强,稳定性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分类,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在高校志愿者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成员参与不足”,“成员流动性大”,“活动流于形式”,“经费不足”几个方面。这是由于高校志愿者服务主要是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校级志愿服务组织何在各系建立服务小分队开展实施,受到物力,财力,信息不畅及成员发展空间狭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才出现高校志愿服务的缺陷。
2.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递减。根据调查发现,在调查的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中,大一,大二的有817人,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一。
对志愿服务前景的看法:
当被问及在未来的一年是否还会做志愿服务时,有百分之八十五点九的表示会,有百分之一点九表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抱有很大的热情。从高校的角度解决问题:
1.高校要重视各类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效果,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宣传与倡导。通过大力宣传大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理解并参与志愿者服务中来,从而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行动的认可度。2.完善大学生志愿行动的保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3.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