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认为新课标中提到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
1、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技能:
一、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语音、语调。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听、说、读、写水平及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应该做到吐字清晰,发音生动流畅、抑扬顿挫,语音、语调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教师如果没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只能是盲目的教学,不可能科学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自己,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英语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1、英文书写及教学技能
2、英语歌曲教唱技能
3、英语游戏组织技能
4、多媒体教学技能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是多方面的。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
2、我认为新课标中提到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人生态度、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英语教学并不只是教学英语,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外,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活动,它所要达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授予,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的树立以及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1、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7年通过对学生进行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50米X 8往返跑,800米跑和1000米跑的测试与研究表明,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男生各项素质指标的高峰,除速度(50米跑)7—8岁出现外,其它指标均在12--16岁期间出现;女生各项素质指标,除城市女生的柔韧性外,其它素质高峰期出现在7—9岁。柔韧和耐力素质到18—19岁又出现高峰。一般说,到19岁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都进入下降期。
2、在身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的快时期,而且还有一个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般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由于男女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也不相同。
3、各种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在不受外界教学刀训练因素影响的自然增长情况下*、男生从小学大学的全过程中,速度、灵敏、速度耐力和腰腹力量增长领先;其下肢爆发力;增长稍缓慢的是臂肌静力性力量耐
力。*、女生各项素质发展的程序,随年龄的变化,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7一12岁间,同男子一样,速度、灵敏、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领先,其次是下肢爆发力,臂肌力即静力性力量耐力增长缓慢。而13-一17岁即进入青春期后,速度、灵敏、速度耐力和下肢爆发力增长领先,其次是腰腹肌;最慢的仍是臂肌力。*、男女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在12岁以前差别较小,12---17岁差距显著加大。这个时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开始到成熟.这一规律首先是受形态、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所支配。17一18岁以后,其差异不再加大。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真对性地安排教学与锻炼内容,要科学地制定教学、锻炼计划,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既全面又有侧重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做到区别对待。比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应抓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高中、大学提高体能水平;柔韧、速度、爆发力、灵敏度和耐力等素质,以及投掷能力,应在学生青春期前及早发展,女生约在11一13岁(小学高年级),男生约在13—15岁(初中)时发展快速力量效果最好。到青春期后期(高中、大学),除力量素质、投掷能力,以及女生的柔韧素质外,其他素质有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薄弱环节组织教学、锻炼和训练,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并能收到好的效果。总之,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采用有效手段,合理组织教学、锻炼和训练,才能取得发展素质的最佳效果。
第三篇: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特性的描述是这样的:“„„特性之一就是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健康成长„„”基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是通过运动技能和方法等这些主要内容,通过运动技能等的的学习与应用来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目的目的。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对运动技能的教学理解偏颇,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分学段、不考虑年龄特点,严格按照竞技化模式、成人化规则进行学、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的快乐体验,学的不高兴,久而久之,不喜欢运动技术的学习,甚至厌学导致体能下降。二是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运动技能教学的过分随意化,一味的让学生去学习、体验、感受,人文性目标关注较多,忽视了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与指导。结果是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技能,充其量是身体进行活动,体验不到掌握技能提高后的快感。正如北京体育大学姚蕾教授所说: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尽如人意的,多年过去了,新理念层出不穷,但有说服力的教育实验报告至今未能看到,很多体育老师无所适从,不少地方的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这场改革初期,有专家主张未来的体育课要实现“三自主”,学生愿意玩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给体育教学留下了极坏的后遗症„„这足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这说明运动技能教学仍然是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干领域,它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教学中,我们应避免以往的极端做法,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如何加强运动技能教学,发展学生体能
2.1采用学生愉悦接纳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技能、体能训练的兴趣。
没有体能的发展,体育课就变成了休闲课,只有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采用游戏、趣味球类或绕图形跑等学生悦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在练习中享受到快乐,从而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体能。如乒乓球运动是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但对专项的体能训练,学生不感兴趣。在安排体能练习时,教师可利用游戏、竞赛等方法,并结合技能进行教学,运动量、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乒乓球的练习和各种有关的专项练习,体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2.2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加强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创新体验和练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既掌握运动技能,又提高体能水平。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分组,对起跑慢的学生可采用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起动练习,对动作速度、灵敏性差的学生可采用快速站立跑、蛇形跑、快速仰卧起坐、抢绳子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发展体能的同时,体会到体育练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教学生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时,教师首先要把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讲清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如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能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持球技术、预备姿势和最后用力及发力后怎样维持身体的平衡。通常最后用力阶段是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的核心环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投掷距离的远近。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掷实心球技术编成顺口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腿蹬,前腿撑,抬头、挺胸要收腹,直臂前摆把指拨,最后换腿保平衡。通过几句话把整个投掷技术贯穿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技术要点。再如,跳远的技术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快速的助跑和正确有力的起跳结合技术是跳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摆腿摆臂的相互配合和摆腿时的送髋动作。摆臂要注意提肩、拔腰、向上顶头,摆腿要向前上送髋。起跳后要将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起跳腾空后不忙于弯曲或向前抬起跳腿。要待身体越过抛物线最高点以后,再做放摆动腿和向前收起跳腿的动作。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后,学生能树立信心,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
2.3采用体育和德育并重的方式,加强运动技能教学,发展学生体能。
运动技能训练是长久而辛苦的,学生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不能坚持下去,因此在体育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正视各种困难和问题,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可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地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能够达到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可开展班级间的长跑通讯赛、象征性的长跑比赛,并不断公布班级的团体成绩,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能激发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把教学和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的体质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3.注重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体能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运动技能是人体体能的发挥和拓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又发展体能。如在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下列错误,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展体能的方法。(1)持球时手心没有空出。说明学生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太差、手拿不住球,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手指和手腕及上肢的力量练习,如握力练习,利用手指的斜体俯卧撑等。(2)预备姿势一是背弓不足,说明背肌力量差,应让学生背对肋木练习拉伸技术,背拉肋木形成满弓,俯卧垫上的两头起等;二是后腿弯曲不够,说明下肢力量较差,应让这部分学生练习蹲跳起、单足跳或跪姿推球等,体会下肢的发力动作。(3)投掷实心球时向下砸球,实心球在空中没有飞行弧度,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实心球技术的原理,出手时间过晚。教师可在投掷墙上画一定高度的投掷线,或拉一根2-3米高的皮筋,使学生将实心球投过皮筋,纠正学生出手角度不对,出手过晚的现象。对于在投掷过程中出手过慢的学生,可让他们利用轻器械如软排来替代实心球练习。在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单纯用上肢发力的现象,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协调性差,对技术理解不透彻。所以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协调性的练习,如仰卧两头起体会腰腹发力的感觉,前抛后抛实心球体会投掷过程中身体协调用力的感觉,还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程度。
教学中体能练习是手段和方法,运动技能学习是目标要求。以下提供一种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思路。
案例:耐久跑
1.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久跑的信心。2.教学内容:途中跑
3.教学步骤:
(1)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2)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流体会。
(3)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4.评析:本案例以耐久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努力使学生不断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文教学环节中应设置有效的口语交际环节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为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沟通能力打好基础。让学生结合课文自由地表达情感,说真话、诉真情。学生在语文本对话的同时还要与同学、老师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无裨益,阳光开朗的孩子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性格,阳光开朗的性格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口语交际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同一块鸡肋食之不能弃之又可惜。不要说学生不在乎,就是一线的教师也视他形同虚设。那么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他指到哪里,教师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地位,那么修改考试大纲势在必行。使考试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延展性和弹性。
第五篇: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
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跨越式教学成果
通过总结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课题在我镇实施的过程,值得记忆。收获一,是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他们的培训从理论到案例分析,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都是细致入微,可以说是手把手,苦口婆心,特别是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上到了极小的环节,我镇参与的教研员和实验教师收益颇大。收获二,是教学设计的简约化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使用,跨越式课堂教学设计则注重了大环节、注重了重点、难点,注重了学生学习的前期状况和学习效果,注重了学习困难学生,一目了然,教师易于操作,现在我们的实验老师都能自己设计教学。因此,我们学校进行推广这种设计理念。收获三,是教学模式应用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跨越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导入到结束就关注每一步的时间,每一步的效果,所以教师很清楚重点难点在哪个环节,应该怎么操作,所以课堂教学跑调的少,至少每一步都在点子上,就是教学要有模式,在此模式下再加入自己的教学风格。收获四,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原则与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强调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强调要给学生语言实践创造机会,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相结合,得需要我们创新、实验、推广。收获五,是课内加进拓展阅读。北师大课题组在课内阅读材料中所选的儿歌,短文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读中巩固新知,在读中积累语言,真是一箭双雕。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尤其通过北师大专家的培训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进行教师培训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将继续配合北师大课题组专家搞好这项实验研究,力争最后的成功。我们还将按照北师大专家的先进的培训方法、指导方法改变我们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各种活动、竞赛,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把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师要解放,学生要放松,不再坚持过去的“一切为了好成绩”。素质教育是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活动;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蓬勃向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