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样例5]

时间:2019-05-14 13: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 学生知识的拓展

黑龙江省汤原铁路学校

岳云红

0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岳云红,女,28岁,小学高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撰写多篇论文分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并有作品发发在《小学教学设计上》,在素质教育这块芳草地上,正在探索《主导调控,主体发展》。

邮编154700

地址:黑龙江省汤原县铁路学校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和工具性学科,它的知识的包容和拓展性极大,课堂教学可开发潜力极强。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向学生授知识的主渠道,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对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和将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得到的启示。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利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语文知识的拓展如何达到开发思维的目的呢?这要从语文知识包容性说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世界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在知识讲授到某一点时,能由这一点展开形成面,打开学生思维的框框,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维被激活,那么他们的思维就如被点燃的礼花,将放射耀眼的火花。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为学生以后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铺垫。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讲授到“乒乓”二字时,我跳出就就论字的框框,问学生“谁知道乒乓球”是哪个国家的国球?你能说出几个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名字吗?看过他们的比赛吗?能试着学他们打球的动作吗?在学生示范后,教师让学生看,这两字的特点是一个下面有一撇,一个下面有一点,这一撇一点就好比运动员的左拉右攻,两板扣死,干净利落,快速抢攻是我国运动员的特点,他们在许多国际大赛为国争光,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振了中国人的国威,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由“乒乓”二个字拓展到中国乒乓球,由学生对运动员撕杀场面的模仿,引伸到对字的理解,最后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到学生对将来的设想。

如在讲《蛇与庄稼》一课时,在找出蛇与庄稼、猫与苜蓿,痰与肺结核之间简单和复杂联系后,我简单向学生讲述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链,让学生明白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让学生明白许多我们人类不喜欢的像蛇一样的动物,但它却应是人类的朋友,而蝴蝶看起来很美,但它却遭糟庄稼,对人类生存有危害性的害虫。使学生在头脑中明辨真伪,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看问题要抓本质,看内在。然后再举出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事物间还有存在相互的关联性。这样的知识拓展不但使学生对生物界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表达和写作打下良好的根基。语文知识的拓展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认识的前提,学生知识宽活了,思维自然就活跃了。由思维诉诸于表达的能力自然就 提高了。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在讲到第三段的“奇迹”时,我突发了让学生说说你还希望创造出什么奇迹?学生有的说将来能有隐身玻璃,会说话的玻璃,能在人脑里装上电脑。白天、黑夜都工作,能再发射一个太阳,让世界四季常春……许多的设想,许多梦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我在充分鼓励他们想的很好的同时,让同学之间互说你的想象,假如你成为现实,那时的世界会怎样,课后把你美好的梦想写成一篇童话和科幻小说。把由天真美好的梦想转化为学生可视的语文文字,既是他们想象力施展的舞台,又是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一次锻炼机会。

再如讲《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讲到蟋蟀住宅一段,我让学生找出蟋蟀用来建造房子的工具和我们人的身体哪个部位或我们使用的什么工具相似。通过学生充分的想象,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前足——耙子、钳子——手、后足——脚、锯——推土机;我乘势让学生用比喻句的形式说说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此时,学生们的兴奋点到一个高潮,在同学之间的练说中,思维发展到创造的最佳时期,几分钟的构思、罗列,同学们大有出口成章的意思,一段段闪着灵性火花的话语,掀起了课堂新的高潮。此时我又由此段辐射至全篇,最后引申到让学生依照今天教师教你的方法,观察一种动物或昆虫的生活习性,把它写成一篇科普小品文。由知识的展开到说到写,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知识的容量大了,想的自然远,说得自然宽,落实到写,自然也就不拘一格,常会有妙笔生花之时。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生活知识的累积毕竟有限,而且常常是杂乱无章,没有科学性和条理性,而书刊号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书是他们时时相伴的朋友。为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我采取了多种方法,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拓展,就是各种方法中的一种。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问学生知道哪些关于地球方面的知识,学生答后,我告诉他们,宇宙不仅是一个地球队,还有数不清的星体。宇宙就好比大海,那么地球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关于宇宙你知道哪些知识?在学生说完,我给他们讲了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等一些知识,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接二连三的问了我许多问题,这时我没有答,而是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他们想的真多,这些问题中有的老师都答不上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查书,那同学们课后和教师一起查找资料,看谁找到的答案多。看谁记住的多,明天咱们比一比。从一发到可收,学生如坐上宇宙飞船,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航行,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同时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一定基础。

通过语文教学中知识的拓展,学生求知欲望提高了,想获取答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促使他们去问、去想、去说、去写。各种感官的调动,促进思维的活跃,能说的话就多了,写就不成问题。至此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一点点就培养起来。

第二篇: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本站 | 作者:梅冬青 | 日期:2009年6月30日 | 浏览262 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学生思维能力

内容提要:如何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乐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1、抓住心理,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2、打破常规,师生互动,启发思维;

3、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4、设计问题,拓宽空间,培养思维;

5、巧设活动,变换方式,促进思维。课堂教学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能用自身体验去感悟,每位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孕育了美,生成了美,它是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是才智得以纵横驰骋的原野,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天地„„,语文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怎样带领学生们在语文天地中尽情地遨游,让语文教学的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抓住心理,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1、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爱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反之,师生关系就会造成不和谐局面,激化大多数学生与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就不能达到教学上“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的目标,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更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能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摸头动作,一句赞扬的话语,学生们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

导语设计得巧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立知识联系;可以触动学生心弦;可以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潮、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语设计得巧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在讲《论语八则》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组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如牛顿、哥白尼„„那么在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让学生讨论一会),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一点明,学生们学习《论语八则》的兴趣就会高多了。

3、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感受中引发探究。

对于文章的妙处,可以让学生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把每位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如教《老山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想象当年的红军战士在半山腰仅一尺多宽的山路上睡觉的情景,我就发动几名学生,让他们轮流躺在铺满碎瓦片的课桌上,结果是这几位同学不敢翻身(因为一翻身就会坠入悬崖),被碎瓦片硌得直咧嘴,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当然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又何止这些呢?我们必须承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的欲望,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打破常规,师生互动,启发思维。

传统的教学,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完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更不会主动地学习。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把传授知识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导致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能完整充分地发挥,最终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中的中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师生互动型课堂,即师生双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言的协调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孩子揭穿骗局”一部分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侍臣、小男孩、百姓等,学生兴趣高极了,他们的表演是出色的,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分析也是准确的。这不但让学生展示了才华,还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领会了课文的深意,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去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就可让学生们去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的指示,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四、设计提问、拓宽空间,培养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设计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依照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去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和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们去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五、巧设活动,变换方式,促进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将这一核心贯彻落实到位。

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就尝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把它编成课文剧上演。学生要演好这一课本剧,就在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熟悉故事情节,把握好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而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弄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自然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自觉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精彩的表演中我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山市》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画出山市变化图,感受山市的奇特美,并用影仪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因为学生的图画能表现出他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展示出他的表现力,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生们都能兴味盎然地去研读课文,积极地创作作品。

初中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但精力专注上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某一种模式,而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如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故事会、口头作文、排演话剧等多样形式的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语文活动是一种群体间的经验交流及相互配合的活动,主要靠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更强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充分享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第三篇: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

江氨学校周薇

提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为学生创设好“自我感悟”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获得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自我感悟

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感悟”是指学生对客观对象(语文课本)有目的地自我意识的过程,是通过理性分析与思考,理清关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并从中得到鼓舞和启迪的一种自我体验。

一、学生“自我感悟”的重要性

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就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他们对于外部的教育和影响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有选择的。教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认识结果告诉学生,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必将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我感悟”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都希望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得到认可,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自我感悟”,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并使之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孔子大力提倡“引而不发”。孟子亦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宋代教育家朱熹则把“默识心通”、“学不言而自得”作为基本的读书要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更是把学生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 “欲罢不能”的乐学境界。

二、引导学生自悟自得

1、加强诵读,取得真切感受。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文学习经验的领悟与积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用它准确接收课文的书面信号;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用它能“看”到一个个意义单位。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外显的,运用语言和声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二是内隐的,运用思维和心智,重构课文中的生活原型。即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心惟,多种器官联合加工,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机地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人、事物、事实、现象等融合成一个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触摸与感受,才能逐步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领会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倘若只是一味地分析、串讲,那学生根本就领悟不到诗人孤寂的心情。只有诵读,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进行想象,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比较一致的心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自主学习,领悟读写规律。

注重学生“自我感悟”,应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要注意三个“给予”。第一,给予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确有所悟。第二,要给予任务。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不致远离教学目标。第三,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反馈的信息认真抓好“强化”“引路”“矫正”。“强化”是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以使其产生成功的愉悦。“矫正是当学生理解不正确、训练不到位时加以纠正或补充,促使达到目标。读写规律不能由教师授与,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需要领悟的规律很多,大致有这两个方面:领悟课文遣词造句的规律,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造句的生动、形象等;领悟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体会文章段落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主旨来选材的等。

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可采用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增删字词、调换顺序的规律等,学生自会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梋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作者的意图和思路。如《火烧云》一文,有多处值得学生揣摩、领悟。在学习了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段后,老师让学生把有关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都找

出来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分别属于三种类型:一是单色,二是两种颜色夹杂,三是以事物名称来命名的。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形容中还有哪些謻给描绘描绘。这样,学生不但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而且也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在学习了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三段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出相同的表达方式:先写天空中出现什么,再写它们怎么样,最后写如何变化。在领悟了这个规律后,学生就能迁移运用,借助多媒体动态画面,进行大胆的想象,写结构相同的一段话。这个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方法是自己归纳的,规律是自己发现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得以运用,使之巩固。

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的教学过程,可以避免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如为追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片面追求教学气氛,掺杂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淡化教学目标等。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种种学习信息,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实话有效课堂调控,避免教学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贴近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贴近生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重要前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而独特的人生感受是能够与文章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从课外直接获得生活体验,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广泛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采访活动及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

2、开展课外阅读,增加语言积累。

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因此,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关键语言积累越丰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巴金谈自己的写作体会照直说:“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能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空间是怎么一回事。”显然,大量的语言材料使他感悟到了写作的真谛。

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化为技能,养成习惯。扩大了阅读量,语言的积累也必然丰富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3、尊重独特体验,重视情感激励。

感悟具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其知识水平、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感悟不会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感悟的层次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保护他们“自我感悟”的积极性。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文教学环节中应设置有效的口语交际环节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为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沟通能力打好基础。让学生结合课文自由地表达情感,说真话、诉真情。学生在语文本对话的同时还要与同学、老师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无裨益,阳光开朗的孩子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性格,阳光开朗的性格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口语交际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同一块鸡肋食之不能弃之又可惜。不要说学生不在乎,就是一线的教师也视他形同虚设。那么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他指到哪里,教师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地位,那么修改考试大纲势在必行。使考试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延展性和弹性。

第五篇: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朗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朗读、品味

韩俊峰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我注重了问题设计: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还有初读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进一步的感知。然后我注重了朗读: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比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比赛读,或小型集体读,形式各样,单读雄深、酣畅,余味无穷;双读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宛转低回,听者陶醉之际,戛然而止;集体朗读气势磅礴,抑扬顿挫,响彻耳鼓,这声情并茂的朗读既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又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重视三种能力的培养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城关小学魏玉苗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都能积极向......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模版)

    新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修订,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那么,语文教......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Lym 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内涵

    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内涵 摘要:在小提琴的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只教演奏,让学生只会拉几个曲子,而要从小提琴的发展历史,小提琴演奏家及其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经典作品的艺......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师都希望教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以此作为奋斗目标,希望自己能桃李满天下。多少年来,多少教师为此努力,并已获得成功。但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

    优化语文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课前准备

    优化语文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课前准备 安学东(学员) 发布时间: 2010-06-07 07:59:56 要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首先要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必须对每一环节、每一知识点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设计 - —基于如何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探讨 重庆铁路小学高箭翔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注重实践 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技能

    注重实践 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技能 [摘 要] 现代 高职 教育 的特点要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如何在培养学生语文教学技能为目标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