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支部
哲学党支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学习工作要点
一、9月26日晚 5:00-9:00
1.学习北京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工作方案。
2.学习第一第三个专题,重点是第三个专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党员自学党章,学习胡锦涛讲话。写体会。
二、9月30日上午
1、学习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的讲话。
2.组织参观校史馆。
三、10月11日晚看话剧《教育就是兴国》
10月14日下午 2:00-6:00
结合教研室和个人工作,讨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交流学习体会。
第二篇: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会议记录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会议记录
会议主题:
1、学习
会议报告精神
2、关于是否接收
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
(名单附后B)
3、关于是否同意
位同志由批准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
(名单附后C)
4、关于是否同意
位同志批准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
(名单附后D)
(以下空三行)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实际签到人员名单附后E)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1、学习
会议报告精神,由
宣读报告文件,集体学习,自由发言并由党员同志做出学习理解和心得。发言的同志有:,。
2、接收
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递交入党申请志愿的同志各自做自我介绍,并就入党的动机进行阐述,并谈谈其本人对党的认识。就起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欢迎
位同志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递交入党申请的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接收
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递交申请书的有
位同志,同意接收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接收的有
同志
3、同意
位同志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各自做自我介绍,并就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 1 / 8
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起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积极分子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同意
位同志为预备党员子,其中拟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的有
位同志,同意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同志。
4、同意
位同志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满一年的党员同志各自做自我介绍,并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以来的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起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满一年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同意
转为正式党员有
位同志,其中拟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满一年的党员同志有
位同志,同意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同志。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B关于是否接收
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 附录:C批准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转为预备党员的名单 附录:D批准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转为正式党员的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人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是否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递交入党申请志愿的 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入党的动机进行阐述,并谈谈其本人对党的认识。就起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欢迎
同志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递交入党申请的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全体党员结合同志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是否通过同意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
位同志同意接收。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接收。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于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同意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是否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递交入党申请志愿的 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入党的动机进行阐述,并谈谈其本人对党的认识。就起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欢迎
同志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递交入党申请的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全体党员结合同志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是否通过同意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
位同志同意接收。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接收。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有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暂时不同意接收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
同志自批准转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是否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关于同意
位同志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其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积极分子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是否同意
同志
为预备党员,其中同意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的有
位同志,不同意
同志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同志。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有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同意批准
同志转为预备党员”。
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
同志自批准转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是否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关于同意
位同志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其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转为积极分子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积极分子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是否同意
同志
为预备党员,其中同意批准转为积极分子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的有
位同志,不同意
同志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预备党员的有
同志。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有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暂时不同意批准
同志转为预备党员”。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
同志自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是否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关于同意
同志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的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转为预备党员以来的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其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转为预备党员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预备党员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是否同意
同志为正式党员,其中同意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的有
位同志,不同意
同志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位同志。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有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同意批准
同志转为正式党员”。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关于
同志自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是否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加会议人员: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全体党员
(名单附后A)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党外人士
公共管理学院民理专业党外人士
(名单附后F)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请假人数:
其中预备党员:
人;
实到
人 记录:
职务:
时间:
开始
会议内容:
关于同意
同志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转为正式党员的表决会议,会议过程是由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的同志 做自我介绍,并就转为预备党员以来的思想变化,对党的认识以及工作学习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就其发言由支部委员
同志,首先表示肯定
位同志转为预备党员以来的表现和思想进步,并对其各自平时表现加以简单介绍说明和阐述,党员
同志指出需要补足的地方,并加以鼓励。然后,全体预备党员同志离场回避,党外人士就其平时表现作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意见。全体党员结合个人的平时表现,结合实际加以评论并表决。表决通过是否同意
同志
为正式党员,其中同意批准转为预备党员时间满一年的同志的有
位同志,不同意
同志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位同志,暂时不同意转为正式党员的有
位同志。最终结果:经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有
年
月 日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暂时不同意批准
同志
转为正式党员”。时间:
会议结束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
****年**月**日
附录:A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民理支部成员与支部党员名单 附录:E参加会议党员签到名单 附录:F参见会议党外人士签到名单
/ 8
第三篇:支部情况
发挥支部堡垒作用 提升建言献策水平
——前进中的王益区政协机关党支部
中共铜川市王益区政协机关支部委员会成立于1984年,支部现有3人组成,现有中共正式党员14名,女党员6名,其中在职党员10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4名,离退休及提前离岗党员4名。
近年来,政协机关支部高度党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党员,以“带好头、站好岗、履行好职责”为标尺,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讲学习、提素质,讲工作、比成绩,讲效率、比服务,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讲学习、提素质。近年来,支部以创建学习型政协组织为载体,扎实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除坚持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外,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与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建领航活动、理论点亮人生读书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学习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开展“五送一建”活动中,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扶困难党员,奉献爱心,并为汶川大地震捐 款1100元,棉衣、棉被10床,缴特殊党费3200元,组织政协委员捐款达12余万元。
搞调研、促发展。“深入基层搞调研、建言献策促发展”是政协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支部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先后组织党员干部、政协委员开展了工业经济、果业发展、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诸多调研、视察,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近20份,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180余条,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建机制、提效率。政协机关支部严格按照创建规范化党支部的要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学习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双承诺制定、支部书记讲党课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支部各项工作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2008年王益区政协机关被评为优秀“规范化党支部”。
第四篇:哲学总结
年终总结
2011年过去了,我进入银座汽贸这个大家庭已经有半年时间了了。来财务实习也两个多月了。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学会了不少知识,增添了不少见识,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在这里感谢银座汽贸,在过去的6个月里给了我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首先,在银座汽贸销售顾问实习的三个月,由于刚刚离开象牙塔,没有任何的工作和实习经验,更没有在汽车行业做过会计,汽车4S店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这三个月的时间让我对汽车销售了初步而形象的认识。并在师父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正是这种有效的接触,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工作需求,我被调到了公司财务部收银工作,一开始很不愿意接受。因为我自认为自己反应慢而且对数字缺乏敏感。另外,在销售岗位自己刚熟悉又要转到一个陌生的岗位,一切又要重新开始,当时还认为出纳工作好像很简单,不过是点点钞票、刷刷卡,填填支票、开收据,但是当我真正投入工作后,我才知道,我对出纳收银的认识和了解是错误的,收银工作不但责任重大而且有一定的学问需要好好学习才能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出了很多错。给前辈增添了不少麻烦,比如写错收据本,天尊两个账户搞错,发票忘记盖章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些之后,几位前辈都没有责备我,而是很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也把他们的话记在本子上时常看。天尊有两个账户,每天交易量大,业务繁忙,客流量大,一开始我也是速度慢,效率也不太高,我们财务经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让我跟这些哥哥姐姐们结下了友谊。
新年伊始,为了给今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将对过去两个月财务岗位的工作进行总结::第一,细心谨慎,戒骄戒躁。与钱打交道,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否则一个分身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即使长时间不出差错,也不得大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不可因程序简单而放松,亦不可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大意。第二,放宽心态,善待每一位顾客。对态度蛮横的顾客,亦要用微笑抚平其烦躁。我发现在服务工作中微笑是无往不利的法宝。顾客是面镜子,你用微笑面对她,她也会用微笑回报你。第三,坚持学习,全面掌握各项业务。顾客问的问题千奇百怪,作为收银人员代表的是银座的形象,是银座的窗口,顾客在你这里得不到回答,自然会认为是银座的用人不当,进而会对公司留下不佳印象。第四,虚心请教,勤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所里的前辈,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拿本子记下来,以便下次遇上能够顺利解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看多记多听,潜移默化中个人业务能力会有所提高。
最后,我很高兴能加入银座汽贸这个温暖的家。在我实习的这半年多以来,不光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在公司实实在在的锻炼了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让我从一个刚刚离开校园懵懵懂懂的学生变成了一名收银员。我接触的每一个同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关怀和友好。公司领导对我们实习生工作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周围的同事也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我渴望和公司一起成长,更想为公司的壮大出份力,为能在这样的企业就职而加倍努力。
第五篇:哲学 提纲
哲学 提纲.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本文由27721297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讲 走近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由马恩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 中国化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1、社会历史条件
2、自然科学前提
3、思想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政治条件
2、自然科学前提 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3、思想理论来源 19 世纪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斯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诞生标志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思考题
1、世纪之交马克思为什么能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思想家和最伟大的哲学家?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3、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方法论:人们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说或理论体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 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 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其二,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其三,是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三、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 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和静止的,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
3、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
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并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和几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迄今为止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唯物主义的发展到此为止。
(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
3、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3、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4、简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统一)。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实现了本体论 和认识论的统一)。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局限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 标志着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二)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静止的表现形式 一是指一事物相对其它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在运动和静止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其一,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其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思考题
1、物质观的历史演变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4、什么是静止?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第三讲 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从动物的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4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唯心主义与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观点 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庸俗唯物主义: 19 世纪流行于德国的把唯物主义庸俗化的思想观点。它把意识也 看作是物质。
三、意识的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性)的含义 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主动创造性
3、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4、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必须通过实践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受段
4、恰当的估计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的对立
1、二元论:
2、唯心主义: 统一于意识、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心、感觉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精神
3、唯物主义:统一于物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机械、呆板的统一 5 辩证唯物主义:多样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统一观的基本思想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 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大厦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也 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 的结论。思考题
1、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
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普遍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条件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包含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内部矛盾,也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外部矛盾,也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的理论依据。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性质的特殊性 地位的特殊性(力量的不平衡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第一,克服式 第二,同归于尽式 第三,融合式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个性比共性丰富,共性比个性深刻 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思考题
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及其意义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6、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的含义
2、量的含义 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
3、度 关节点 认识事物度的方法论意义
(二)量变和质变 8
1、量变
2、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首先,相互依存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其次,相互渗透 第三,两种形而上学错误 4 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实际工作中,要把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和消极悲观、踏步不前的做法。
第一,要脚踏实地,注意量的积累和渐进。第二,防微杜渐,促进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思考题
1、什么是质、量、度? ?
2、掌握事物的度有何重要意义? ?
3、什么是量变、质变? ?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二、辩证的否定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辩证否定的特点
第一,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二,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5、掌握辩证否定观原理的意义 9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三、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
2、否定之否定的实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意义 思考题
1、肯定、否定及其关系 ?
2、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
3、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什么?意义何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主体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客体 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1、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2、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3、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旧物主义反映论。第一,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它把认识过程看作是主体 10 被动接受客体刺激的过程。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认为人是在自觉地、主动地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
(二)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具有摹写性)
2、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反映具有创造性)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1、实践 实践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现实性(包括实践的要素,实践的结果,实践的水平、深度、广度和发展过 程)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首先,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两种情况)正确的认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使实践失败。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
2、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11
4、什么是实践?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认识的发展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一)感性认识
1、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基本形式 感觉 知觉 表象
3、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 具体(形象)性
(二)理性认识
1、含义 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性材料进 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 识。
2、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3、特点 一是间接性 二是抽象性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1、相互依赖
2、相互渗透
3、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唯理论和经验论
(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 料;
2、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思维加工,把感性材料加工成概念和理论。
二、从认识到实践 12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1、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2、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4、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5、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一)认识运动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
(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三)意义 第一,说明,认识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第二,认识辩证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思考题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3、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
4、如何理解认识运动总规律?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 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二)真理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 其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 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其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 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一元的。
(三)唯心主义真理观 唯心主义真理观即主观真理论,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
1、马赫主义:
2、实用主义:。
(四)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对立统一
1、相互对立:谬误是指人们对客体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
2、辩证统一 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真理转化成谬误 第二,谬误转化成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绝对性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其一,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其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二)真理的相对性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有条件 的。其一,从认识的广度 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扩展。其二,从认识的深度 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作为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其次,任何真理都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中。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相联系。
(四)意义 首先,这一原理可以使我们树立一个科学态度——对任何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其次,这一原理也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权威标准、众人意见标准、实用标准是主观标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实际相符合。
2、实践本身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它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4
1、绝对性即其确定性、无条件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
2、相对性即其不确定性、有条件性。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思考题
1、真理及其本质特征。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理解实践标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在的反映。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是对社会存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
2、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而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第三,地理环境能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3、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 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21 世纪呼唤生态文明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第二,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受生产方式的制约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口因素
2、人口因素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是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迁徙及其变化规律。?第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第二,不同的人口状况(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一,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第二,人口因素不能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三,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人口决定论
3、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含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特殊结合方式。
2、原因
其一,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二,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其三,它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
三、社会意识的结构及其特点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 社会意识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它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层次。
1、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从意识的主体范围看
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意识的水平、层次角度看)
3、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从是否 属于上层建筑的角度看 16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按照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去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一是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 ?二是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1.1 ?1.2 ?1.3 ?1.4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狭义的文化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变革的基础。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
2、如何理解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3、试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 力量,它体现着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 ?1)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17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实体性要素(智能型要素)
–科学技术、科学管理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潜在的生产力; 但它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
素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内涵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
关系,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1)从静态角度分析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产品的分配关系
2)从动态角度分析
–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四个环节构成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1 ?1.2 ?2.1 ?2.2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 1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2.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应当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 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人们正确理 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 2.2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
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
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2、上层建筑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政治上层建筑; –二是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通常叫社会意识形态。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2.2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方向、调整变革),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2.1 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全面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 理论依据; ?2.2 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的政治 体制改革理论基础。19 第三讲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革命与改革),从根本上影响 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五、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的决 定作用,宣扬少数优秀人物创造历史,因此被称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主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创造者、社会制约性)? 3.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及评价原则? 4.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5 试述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及意义。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