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资源与文化 - 婺源走笔
婺源走笔
王蕾 05125164 文学院
2006年春·旅游文化与资源课
一、概述
地理位置:古县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是一颗镶嵌在黄山,三清山
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绿色明珠”。
交通路线:婺源是没有直达火车的,但可以在衢州,上饶,景德镇或南昌下火车,然后转
乘长途车前往婺源。婺源县内的交通,还是挺方便的。有通往县内各主要景点的班车,一般车资都不贵。
饮食文化:婺源特色的菜肴,主要以糊(豆腐糊、厥菜糊等等)、粉(粉蒸鱼、粉蒸肉等
等)为主要烹饪手法。江西菜都是以辣的为主,若是不吃辣的可要事先与厨房讲清楚。“糊”菜其实叫“蒸菜”,江西地区仅有婺源有这种特色烹饪法。特别是先吃蒸菜再喝当地米酒不易醉。
主要景点:到婺源主要观赏的是婺源的“四古”特色:明清古建筑,灵岩古洞群,古树名
木和古文化。
婺源县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商人们在外地挣钱,在家乡投资,故而今日的婺源,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户栋连片者,街巷由一式青石板铺成,古建筑以沱川,浙源,江湾,流头,思口,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素有“书乡”之誉。自宋至清有仕宦名人2665人,著作2180部。南宋
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和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是婺源的骄傲。
思溪尚有一幅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的“百寿图”门幅,值得一看。当地特产:婺源四色特产中外驰名。它们分别是:
红色的-荷包鲤鱼:
荷包红鲤鱼是全国为独特淡水鱼种,钓鱼台国宴珍品。正宗的红鲤鱼腹部应
该很大,形似荷包,因此而得名。
绿色的-婺绿(茶):
早在唐代,婺源就是著名的绿茶产区,宋时被称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
入贡。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婺绿珍品大鄣山茶荣获'99昆明市博会金奖,“天佑”婺绿茶荣获'99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博览会最高金奖;有“茶乡”之美誉。
黑色的-(龙尾)砚台:
龙尾砚又称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唐宋时,因
婺源属安徽古歙州辖地以州名物,故称歙砚。龙尾砚现有金星,金眉,眉子,罗蚊,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自唐宋伊外,被历代皇室和文人墨客所推重,南唐后主李煜称其为“天下冠”,当代书画家誉为“砚国明珠”
白色的-江湾雪梨:
江湾雪梨素有“江南梨王”之誉,贵为贡品。
二、印象·游走
婺源——木刻的影像
听朋友说,婺源是个好地方。背起行囊,就踏上了旅程。
透过车窗可以看见郊外的田野,湛蓝的天空,扛着锄头的农民缓步行走在田埂上,还有漫不经心的耕牛,修路的工人„„一路行来,感到幸福触手可及。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来到这个小城。中心地段是现代化的建筑,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走到离市中心几公里外的李坑村,就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婺源原本是安徽的一个小镇,所以徽派的建筑风格,依然是这里民居的主要特色。而李坑村是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城的故乡,所以这里便有了“李坑”的叫法。
蜿蜒的青石板小路,两旁是白色的墙,黑色的瓦,流水从小镇中穿过,可以看见岸边喘着粗布衣服的妇人在洗菜,生活和桥下流淌的水一样缓慢而有节奏。没有喧闹的车水马龙,一切让人感到质朴、沉静而不失厚重。
白墙黑瓦的徽居给人一种原生地感觉,当一切都失去了色彩是,天地间,只剩下了黑与白。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妇人,牙牙学语的孩子与破旧的老屋、雕花的窗棂一起定格在那些瞬间。
人不是主角,而是景物的注脚,更没有我,只是偶尔在一两个贪恋的地方,放上自己的影子。拍下曾经的青春,有时是一种残酷的纪念。笑面如花,明朝败落,弹指间,刹那芳华。历史,不过是一道道不可规避的轮回,留下的,只有这些古墙旧壁。
李坑村的许多人家都有好好运缸。走进院落,可以看见正堂中央挂着穿朝服的贵族画像,那是显赫的祖先,两旁是长长的对联,左右对称的太师椅,漆已剥落。这里的每户人家门口,都有出售的小商品。骨雕的绣花鞋、漆了红漆的木刻福气猪、粗朴的银质镯子、孩子带的长命锁、就是女人陈金用的小秤、价钱便宜的龙尾砚„„这里的生活,如同驻足在几个世纪前,商品虽然是仿制的,但出售的不是商品,而是历史。
走到过半的路程,发现一座与众不同的桥,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拱形结构,因为其他的石板桥都是没有弧度的。听乡人说,这座桥处在两条河的交汇处,河,在这里被称作“龙”,两条河聚在一起,便取了“二龙戏珠”之意。于是,桥便做成了拱形,宛如明珠。
这里也是当地惩恶扬善的地方。一座高耸的亭子,不是给路人休息纳凉、遮荫蔽雨的,梁上悬着钩子,牌匾上清晰地写道:“申明亭”。凡是违反村规的人,都要被吊在钩子上接受惩罚,二龙交汇处,风水冲撞,于是在这里严格民风,保一方水土。我从亭中穿过,感到了流淌在指缝间的生命。
依旧是石板路,引领着我们走进一家深宅大院。无需扣响门上的铜环,推开虚掩的门,空气中氤氲着陈年的潮湿。主人是须发皆白的老人,笑迎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客人,向他们讲述发生在这个院落里的故事,当年家族的显赫,与人约黄昏、月上柳梢„„
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走上楼去,昏暗的屋子里透进一缕夕阳的光芒,人去楼空。当初的罗幕轻帘,浅吟低唱,如今只剩下这烟锁的重楼兀自矗立,那托腮凝思的女子到哪里去了呢?
窗外的夕照很美,归来的农夫,在河边淘米的妇人,炊烟升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该享受天伦之乐了。这就是婺源,人们发福生活在黑与白的木版画中。
窗外的流水,是不尽的流年。
三、综述
这是一片位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青山秀水间的灰墙黛瓦、水口人家和宗祠戏台让人仿若走进了古徽州。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四通八达的巷勾勒出中国这片最美丽的村落。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这是宋朝年间,当年轻时就离开家乡的大学者朱熹重回婺源故里扫墓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而留下的诗句。其实,朱熹所看到的还只是婺源的山水,那精雕细刻出的明清村落可惜朱熹无缘一见,否则,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江西省的婺源历史上一直属于古代徽州,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这里散布在山间田野的各个徽派古村落,它们周边大都有河流将其轻轻包围,同时也成就了婺源便利的水路交通。
古徽州的水路交通要道有两条:一条是经过新安江,到富春江,然后进入钱塘江,通过运河直达长江;另外一条则是从婺源境内发端的星江出发,进入乐安江到达鄱阳湖,最后与长江水路连为一体。位于婺源东南部的汪口,曾经是婺源水路交通“通舟止此”的端点,它也因此成为徽州的商埠名村。为了便于商船通行和深水码头的建设,清代大学者、婺源人江永设计建造了汪口村的重要的水利设施——平渡堰。
平渡堰南北长120米,宽15米。堰坝成曲尺形,曲尺的长边拦河蓄水,曲尺的短边与河岸夹道形成通船航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减缓水势的矛盾,可以说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
平渡堰的建成促进了汪口商业码头的发展。繁盛之时,汪口有18个河埠码头供商货运转,这18个码头都处在汪口河流“U”字的底部,它们与村中南北向18条街巷对应相连,直达村落的纵深处,以便利货物集散。
如同汪口这样的“商埠名村”一样,延村的人们过去大多也都经商,延村的这些住宅,大都是商人致富后回乡修建的,他们对房屋的外观和布局都十分讲究,因而这些建筑的门楼从外观上看,都形似一个“商”字,很有些“在商言商”的味道,这些建筑大都建于我国清朝年间,延村因而也就享有了“清代商宅”之称。
在婺源的地图上,还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诸多汪口、延村这样的明清古村落,如李坑、思溪、洪村等,它们大多也夹溪而居,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婺源山水画卷。
打开婺源的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许多与水有关的地名,如汪口,江湾,以及李坑、庐坑、芳坑、横坑口等,而在当地,“坑”也就是溪的意思。
婺源溪多,桥自然也就多。这里几乎每座村庄都会有桥,而象一座规模不过二百户、各种桥却多达36座的村庄,则非享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称的李坑莫属了。
李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李姓聚居的村落。走进李坑,首先映入眼帘便是淙淙的溪水。村内由东向西有两条小溪缓缓流过,又在通济桥汇合,蜿蜒流出村外。通济桥是当地的一座名桥,始建于我国明代,它的半圆形的桥拱与水中的倒影,正好合成一圆“珠”,再加上两溪在这里汇合,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双龙戏珠”。
这里的村民大多居住在溪流两岸,他们串门、出村都离不开凌波的小桥。在这里,很容易就可过桥去对面人家聊天,用“出门即上桥”也不为过,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有景致跃然眼前。
除了以“小桥流水” 而闻名的李坑外,婺源还有一个与李坑同音不同字古村落——理坑,它这个理是理学的理。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李坑的西北方向。这个与安徽接壤的小村落,因理源小溪绕村而过,因此取名理坑。
理坑村的人们自古读书成风。据统计,明末到清中叶的200多年间,全村先后中过进士16人,著作达三百多部,其中还有五部78卷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为古代徽州文化增添了光彩,自古被誉为“书乡”。
“书乡”的人们离不开纸墨,而在理坑村的正东方向,恰好就有着一个以徽墨闻名的村落——虹村。而虹村的建筑特点,也丝毫不容小觑。这里古宅的大门,都以石条为框。而我国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名称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并且上海石库门住宅的门框,也和这里的“石条门”差不多。
如今,掩映在这片青山碧水间、至今仍然保存良好的一座座婺源古村落,就像一幅幅独自成篇的山水图画,共同组成了婺源这幅完整的、令人陶醉的乡村画卷。
第二篇:婺源文化产业园
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 目 可 行 性 分 析
江西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马家村
项目单位:婺源县人民政府、紫阳镇人民政府、紫阳镇马家村
村民委员会、江西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有 限公司。
二、项目主要内容:
1、“中国最美乡村”之最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星江河农民文化园; ——马家村农民体育休闲区; ——马家村农家乐; ——马家村创意农业园; ——马家村农民创业街。
2、星江河水上游乐园(华东皮划艇训练基地)
3、(中国婺源)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
4、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国家级项目)
三、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6亿人民币
四、项目分析:
A、背景
(一)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B、项目定位优势
C、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D、项目开发的总体规划 E、项目用地计划
五、总论
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马家村
项目单位:婺源县人民政府、紫阳镇人民政府、马家村村民委员会、江西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二、项目基本定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精神;响应江西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和上饶市全国旅游强市现场会的总体号召,提升婺源生态文化旅游消费档次和水平;我们决定努力配合婺源县人民政府以生态、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以生态环保为特色,建设以婺源文化集聚、农民康体休闲和游客农耕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生态型、体验式的文化生态、体育休闲运动旅游综合产业园,主要面向周边县市景区及浙、苏、沪、皖、赣地区和广大的外来旅游人群。
产业园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发展模式,通过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文化艺术与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1、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最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以企业和政府为主导,农民积极参与;以原马家村落为核心载体;以“绿色、文化、健康、富民”为指导思想,在力争维护原有地理环境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改善和优化景观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突出“自然、和谐、统一”。将生活、运动、生态、历史文化四个层面进行叠合,联合打造富有婺源特色的经典、精品新农村示范区。
——星江河农民文化园
⑴、全力打造约2公里长、300米宽的沿河游步景观带; ⑵、农民文化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⑶、婺源民俗文化展示园
反映婺源乃至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内容、表演制作、表演艺术、当代舞蹈、戏剧、歌剧、音乐的现场表演等。
——马家村农民体育休闲区
建造农民文化休闲运动广场,分二期拓展开发。一期满足举办婺源县乡镇运动会条件;
二期满足一年一次举办省农民运动会条件,占地约120亩; ——马家村农家乐。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同农户签约,向农户实行小额借款、服务培训、管理示范等模式,按照游客接待标准,实行新农村建设中的“三清三改”等,培养造就一大批先进的“农家乐”发展典型,以带动广大农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就业门路,实现农民增收。
——马家村创意农业园。在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性质的前提下,企业以休闲农业和科技农业为指导,以马家村核心区300亩耕地为基地,以农户原有的作物种植品种、种植管理模式为基础,以“旅游文化”的创意艺术精心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增加蔬菜、水果等品质、价格的升值空间。企业不参与农户收入分配,只利用园区平台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休闲、探奇、求知、审美欣赏等目的。
——马家村农民创业街。以企业为主导,采取合资或租赁等形式,建设500米长创业街,方便农民自主创业。引导他们从事农贸交易、民间古玩、工艺品、饮食等行业的商业服务。上述项目投资建设,以现有马家河的雏形为基础,提升了新农村基础设施等级,改善了农民创业环境,拉动了旅游消费,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地理、人文环境,为促进园区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期环境。
新农村示范基地建设投资约2亿。
2、星江河水上游乐园——华东皮划艇训练基地
由江西省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主导开发,开发星江河马家村段3000亩水面,初步设立以下游乐项目:
◆垂钓泛舟 ◆水上摩天轮 ◆山洪来袭冒险馆 ◆水底迷宫 ◆水晶梦幻 ◆宇宙帆游船 ◆周末龙舟赛 ◆水上露天原始餐厅 ◆游泳场等
其中充分利用本公司的各项社会资源,把我国奥运皮划艇项目的训练基地引入本项目,结合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水上文章。
星江河水上游乐园(华东皮划艇训练基地)投资约6亿。
3、(中国婺源)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
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由国家16多个部委、中央直属机关等联合发起,是中国老年学会、老年产业委员会的一个机构,其宗旨是组织各部门老干部服务机构开展协作,为老干部开展各种科学健康活动提供平台。
项目建设用地约500亩,一期300亩,采用低密度徽派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投资约8亿。
4、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国家级项目)
东方农耕文化发源于古华夏、古印度、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秉承“天人合一”、“克己复礼”、“唯物辩证”等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很好的处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跨越几千年而可持续至今,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多元文化,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和不懈动力,推动“东方农耕文化交流”无疑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本交流中心的建立正是适应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的大趋势,应对当前多种全球危机的大要求而提出的。
在建设的同时,应东方各国学者的要求,有我国学者组织成立“东方农耕文化交流协会”,设基金、建网站、出刊物、办论坛,大力弘扬东方农耕文化,共享人类精神财富,推动人类和平发展。
本项目规划区域为800亩,以土地划拨为主要运营模式,其中辅以部分建设用地约需50亩。国家农业部牵头,各国建设独立的永久性农耕文化展馆,这既是举世关注的文化亮点,也为婺源的发展及文化产业的提升注入相当的活力。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投资约40亿。
三、开发资金
整个产业园预计总投资约56亿人民币,包括建设费用及推广招商费用。
新农村示范基地、水上游乐园、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四大项目相辅相成,互为呼应,构成设想中的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前期论证及初步规划过程中还需同县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反复论证磋商,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马家村新农村建设,应由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重点投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项目实施由村委会和企业共同管理、企业统一运营的科学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
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来规划投资承建新农村建设,能够缓解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与财政单一扶持不足的矛盾,确立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构筑良好的平台。
我们的宗旨是: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农村。
星江河水上游乐园建设,也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利用企业对马家村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大量资金臵换所属星江河段的水上经营管理权,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
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由政府采取划拨、租赁等方式给予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来进行投融资建设。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A、背景
(一)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国家实施“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为繁荣国家文化产业,国务院于2009年7月22日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上饶市婺源县近年来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基础扎实,优势明显,政府领导定位准确。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应该予以较大力度的扶持。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提出背景
(1)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产品和服务。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财产和内容密集型产业,具有自主文化知识产权。它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以文化为发展经济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既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也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甚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既重视自然科学也重视社会科学,既重视科技创新又重视思维创新,有效地把弘扬科学精神和倡导人文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能动作用。(2)婺源旅游文化
婺源旅游业自2000年起步以来,十年内迅速发展为婺源的主导产业,其进步与贡献是巨大的。目前,婺源全县大小宾馆发展到157家,“农家乐”1000余家,旅行社22家,有6万人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其中外地人员达1万人以上。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26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907万元,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
如何可持续地提升婺源县的旅游效应,这还要从更深层面上转变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此,旅游业在规模上,一定要从数量向质量上转变;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要实现从过去旅游观光到旅游观光、会展经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形式转变;在旅游的层次上,要从普通的游客游向游客游与高端游相结合的方向上转变。实现这个根本转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婺源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公园”。将3000平方公里山水人文美景作为一个生态文化大公园来打造,这种构想不仅极具吸引力,同时具有重大的发展价值与历史意义。
而我们企业要借海造船、借风扬帆,将其零星的文化资源联串成片,加上独特的创意,开拓新的旅游风景线。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各地的微宿景观,如“锦绣中华”、“宋城”、“横店影视城“等等成功的经验,但也应注意不是千篇一律。
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是建设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公园的需要,政府必然极力支持。(2)是全面响应贯彻执行国务院《文化产业执行规划》的需要。(3)是尽快提升婺源乃至附近的三清山旅游品位和经济价值的需要。
(4)是扩大婺源旅游景区格局、增添旅游景点、景观内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的需要。
B、项目定位优势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赣三省交界。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县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福、九景衢两条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在此设站,4个小时内可达武汉、上海、杭州、福州等周边所有名城,6个小时内北达北京。周边1个小时车程内有4个机场(黄山、景德镇、衢州、三清山﹤在建﹥)。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农业强县”、“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
C: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面向21世纪的休憩娱乐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与生活共生,创新发展文化休闲产业正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主动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为项目经营寻求快捷、高效、成本低廉、风险控制的新型模式,决定了项目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条件。
D:项目开发的总体规划
(一)功能分区
围绕“一河两岸三区块”建设,即以星江河水上游乐园项目为纽带,打造沿河新农村建设景观旅游观光区、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使之成为有机的一体,互相呼应推动。
(二)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时间为2011-2015年,建设周期为5年。
(三)项目经营思路
1、科学调研,慎重立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2、成立精干高效的企业管理机构,积极争取地方政策扶持,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3、企业内部制定出台吸引社会其它专业投资资金和专业招商队伍投向园区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整体运作,分块实施”。
4、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E:项目用地计划
实施后总开发面积将达到5000亩,其中水面3000亩、新农村升级建设项目650亩、国家直属机关老干部健康疗养中心500亩、东方农耕文化交流中心850亩。
五、总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将大力促进婺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将使来婺源、三清山、乃至全国的游客提供一个充满创意的乡村旅游休闲运动好去处。同时使婺源的旅游文化品牌更上一个台阶。
“婺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那里是一个年轻时尚、风格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兼有文化、运动、旅游、休闲、养生、居住等功能,创意产业园既有产业又有服务平台,在壮大自身产业实力的同时,还将改善低端的第三产业,提升婺源的第三产业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必将提升皖、浙、赣交界区域中心的旅游品位,创造诱人的业绩。
本公司经过充分的市场论证,有决心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希望得到相关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谢谢!
2010年11月
第三篇: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综述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宗教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旅游由于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一直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宗教旅游资源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既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又是一个宗教旅游资源大国,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国优越的宗教旅游资源,开辟出极具旅游价值的旅游景观、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俗安排旅游接待活动,来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本论题在搜索了大量的核心期刊和论文的基础上,对其做了分析和综述,旨在探寻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和对策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目标。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发展
1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在越来越兴旺的旅游活动中,人们常常发现大量的旅游风景名胜都与宗教密切相关,宗教在现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仍能够长盛不衰,并且世界各地都保存着大量的宗教文化遗产,可见宗教与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张挺平(试论宗教与旅游)认为:
1.1宗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生活,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复杂的巨大的文化包容性。宗教包含众多艺术表征形式、宗教包含法的观念和制度、宗教是一种关于世界与人的观念和学说、宗教既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又具有经济行为、宗教含有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
1.2旅游促进宗教文化的传播:宗教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方式之一,是宗教信徒们以朝觐为目的而引发出旅游活动。普通游客的宗教文化旅游也能促进宗教文化的传播。[1] 1.3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是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 1 多多可供旅游者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 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而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几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纳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时先后传入我国,伊斯兰教各种风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梦幻般的教堂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游观光,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2] 可以说,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2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许多独特之处, 正是这些特色广泛吸引着旅游者。2.1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除本土的道教外, 影响较大的还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各具特色, 它们的建筑、绘画、音乐、节事、信仰人物以及气氛环境各异, 很多宗教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相结合。许多宗教名山游客众多, 除了进山朝圣, 秀丽的风景也是游人逗留的重要原因。[3] 2.2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各地的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有些佛教石窟造像、寺庙和道教宫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了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2.3能够吸引“僧俗两众”是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宗教信仰, 让信徒朝圣礼拜、求法领悟、祈祷还愿、瞻仰圣迹、履行宗教义务。
2.4宗教文化的神秘特征, 能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宗教是玄妙的,几乎所有宗教都遮盖着神秘的面纱。
2.5宗教文化具有脆弱性。我国宗教文化中的古建筑、石窟、彩塑、壁画等文物, 由于年代久远, 需要妥善保护与管理。我国因旅游活动的开展而造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受损的例子比比皆是。[4] 3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些精品旅游项目,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融宗教建筑、节庆活动、宗教修学、宗教养生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3.1旅游项目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宗教旅游项目所推出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深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地区的宗教旅游开发还处于“符号阶段”。
3.2景点商业气息过浓,资源保护不力。许多开放的寺庙宫观内,充满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商贩在宗教场所的买卖经营活动极大影响了景区的神圣与庄严。一些宗教场所还以各种名义借机向游客骗取钱财。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严重[5] 3.3地方政府不重视,旅游管理部门与宗教、文化等相关部门管理部门沟通与协调不当。开发者与管理者们应多做一些考察、论证等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配合与支持。这是开发工作能够以顺利进行的基本组织保障。[6] 4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对策
根据我国宗教文化的特点及其当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状况,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并且要注意一些问题:
4.1要以科学的态度, 严格遵守和执行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与政策。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必须依法办事,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保证宗教文化旅游的有序进行, 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利益。通过宗教文化旅游, 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4.2保护与开发并重。首先, 必须重视宗教自身的发展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景区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 对游客容量、环境的承受能力作出科学的预测, 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宗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应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 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切忌不伦不类, 破坏宗教景点价值和风格。
4.3旅游管理部门与宗教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宗教工作和旅游工作都是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要在贯彻党和国家政策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旅游与宗教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7] 4.4注意宗教场所内外环境的改善, 商业化开发要适度。要减少宗教场所内商业化成分的痕迹, 寺观之内不宜随便开设商铺。旅游部门应当开发出真正有品味的宗教商品、手工艺品, 既满足游客需求, 又能保证宗教旅游的收益。[8] 4.5利用节庆,开展活动,“动态开发”。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可利用圣诞节、开斋节、佛诞日以及庙会等宗教节庆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9] 4.6重视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开发寻宗探祖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修禅旅游、宗教建筑及园林旅游产品、宗教饮食旅游产品、宗教艺术欣赏旅游产品、宗教节日庆典旅游、佛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等。[10] 5结论
我国作为一个宗教众多、民族众多的大国,宗教和民族关系复杂,因此,更应该维持好各宗教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宗教与旅游个关系。作为宗教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应该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通过宗教旅游观光,带动第三产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孙文昌.现代开发旅游学[M].青岛出版社,1999,(1).[1]张挺平.试论宗教与旅游[J].亚太经济,2004,(1).[2]包大明.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5).[3]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4]李学江.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J].山东经济,2003,(5).[5]沈德昌.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J].人民论坛,2011,(11).[6]李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0,(9).[7]殷金桃.略谈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8]李如跃,刘广锐.用可持续发展观看宗教旅游的发展[J].时代金融,2006,(6).[9]阮卫红,余学新.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J].社会主义研究,2007,(5).[10]陈荣富,周敏慧.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J].江西社会科学,2001,(9).4
第四篇: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提纲)
1、论文研究概要
1.1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本论文研究方法及现状
1.2.1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2)实证分析法;
(3)调查法;
(4)案例分析法
1.2.2研究现状
1.3客家文化概述
1.3.1赣州市客家文化的基本情况(赣州客家文化的概念 类型 论证它是一种资源)
1.3.2客家文化资源的整体特征
1.4客家文化是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1.4.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4.2客家文化资源与旅游(论证客家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
1.5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
1.5.1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状况
属性
数量
质量
规模
特征 分布
1.5.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功能
1.5.3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1.5.4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与依据
2、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2.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
2.1.1开发现状分析
(1)现有的开发条件、(2)开发状况、(3)开发潜力
2.1.2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2 开发条件分析(层次分析法)
(1)市场需求系统
(2)目的地系统
(3)交通系统
(4)旅游支持保障系统
(5)旅游影响系统
(6)开发目的地系统
2.3开发目的与主题
2.3.1 开发主题
2.3.2 开发目的2.4 开发原则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4.1 开发原则
2.4.2 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开发项目选择
3.1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3.1.1 开发的基本内容:市区及八境台~体现客家文化特色的吃、购 龙南客家围屋与五龙客家风情园~住所特色通天岩石窟~客家文化在绿色景点的体现
赣县~娱乐与客家人生活展示
3.1.2开发的程序:近期 中期后期开发
3.1.3 开发的基本方法
4、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
4.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效应
4.1.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
4.1.2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效应
4.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3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形式
4.4 保护措施,
第五篇:旅游资源文化挖掘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景区如何做到文化的深入挖掘
旅游资源是在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能够被用作组织旅游经济的自然的、技术的和社会经济的因素。自然旅游资源全部为天然赋存,自然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则都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与文化融合景区既拥有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又拥有人文历史的浓厚底蕴,是十分优秀的旅游资源,然而,景区内文化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做到文化的深入挖掘值得深思。
景区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加快景区文化景观建设,使自然和人文景观协调发展,在自然与人文资源融合景区,自然风光的美妙和人文历史的深度往往更能吸引。现在有很多自然与人文融合景区,但是很多景区只是挖掘了浅层次的文化资源,重点都放在了自然景观的修建上面。文化是景区的灵魂,如果景区内缺少文化,就不能实现长期发展。因此,在景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建设。充分发掘景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游客在享受旅游美景之时,还能得到文化熏陶。在文化建设中,要多从细节入手,从一砖一石一房一路之中,都营造一种文化特色,使每一处景观都赋予文化内涵,布满文化自然和文化灵性。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景区的经营者和治理者,要转变观念,尊重游客意愿,多听听游客意见,取信于民。旅游景点要与游客互动,尊重游客的文化需求,让游客在感受文化旅游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目前的产品,增添文化娱乐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加强产品的组合,增加对游客和市民的吸引力,慢慢聚集其精魂。
以泰山为例
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自古享有盛名。泰山风景迷人,文化丰富,是极好的旅游景区
泰山区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泰山区位于泰山脚下,与泰山历史文化存在着紧密的情感。为了将其发扬光大,以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他们专门下发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以产业促发展,以项目做带动是泰山区文化建设的新思维,他们首先做好了文化发展规划,制订《泰山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传达至区直各部门。明确提出了要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商贸、工业、农业、科技五大文化产业。还有以农业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泰安花卉中心,以商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宝龙城市广场项目
泰城市民惊喜地发现,在泰城的东湖公园、市政广场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少则十几位老人,多则几十位老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在社区艺术团的集体组织下,早晨起来健身、下午排练节目。
王利民介绍,为了解决群众难以参与文化活动的难题,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他们重点做好了“社区金秋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首先组织社区艺术团,采用专家做顾问,群众为演员的模式,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泰山区还力求打造出著名文化活动品牌的“社区金秋艺术节”和社区“欢乐使者”。泰山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年10月份推出为期一周的“泰山金秋社区艺术节”,举办艺术节的目的是以活动为载体,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而100名社区“欢乐使者”则是由社区居民自己评选出的社区文化活动带头人,这种评选也让社区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时有了动力,形成了“大家一起来”的局面。
群众参与有了积极性,可场地又成了大问题。王利民介绍,2008年6月份开始,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泰山区按照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的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以泰山文化大厦为龙头,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枢纽,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覆盖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在的泰山区,5个城区街道全部建起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的高标准综合文化站,68个社区全部建起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温馨家园”。“像花园社区这种星级社区,都已经建起了自己的艺术团排练厅!”王利民介绍。泰山区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建设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和泰山特色旅游产品集散地,以此为龙头,集聚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文化企业,迅速形成文化中心。
泰山注重文化建设,调动了景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居民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并且做了大量的投资进行文化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建设。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是文化深入挖掘的必要工作。泰山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扩大了泰山本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使得泰山文化产业收入急速上升。文化的挖掘不仅使得泰山旅游景区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力,并且带来了丰厚的文化产业收入。
以下是泰山文化挖掘的一些细节。
1、净化旅游环境,坚决取谛假道士、野导游、恶商恶贩,严禁坑骗游客,加大处罚力度。向黄山学习,山轿滑杆、重要商品在显要处明码标价,让坑骗者无孔可钻,让游客买的放心、坐的踏实、游的快活。净化旅游环境在现在这个旅游发达的时代十分重要,景区内杜绝欺诈行为,有利于让游客享受真正的旅游盛宴。
2、对旅行社和导游员要大浪淘沙。从3000多名导游中选拔300名骨干导游进行试验性冬季大培训,充实理论、充实知识、规范泰山导游词的讲解、锻炼技能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然后重新分配或留任各重点旅行社为主力军。第二年再另选300名进行培训提高。两年进行大换血,宁缺无滥,使滥竽充数者尽快淘汰出局,不准上岗。对导游人员及其他景区内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能够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在自然与人文融合景区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浅层的观赏价值,其文化内涵更应得到传承,文化的力量能够留住游客。
3、在中溪东路登山盘道上,由政府出资选聘优秀导游员十几人,在红门宫至玉皇顶的黄金线上设几个免费导游服务处和咨询处,尽量引导游客从东路上山,倾听优秀导游员详细而全面的讲解,使其满载而归,高兴而回。这样既能监督野导之类的诈骗行为,又能让游客“有眼识泰山”,学习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碑刻艺术、泰山精神等综合性知识,接受泰山文化内涵的熏陶。尽量让老幼体弱及残疾者从桃花源索道站上下山,逐渐淘汰中天门至南天门的索道,尽快克服快速旅游的弊端。
4、向全国招标建立以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的“东夷族系列文化博物馆”和让游人直接参与活动的“东夷族生活游乐园”。运用高科技手段,结合实物,重在参与,重现泰山地区4000年前至8000年前原始社会时期及夏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自然环境、发展概况及远古人的生产、生活现状,并可用现代人和游客化妆模拟。这肯定是让国内外游客都要为之一振的大举措。这种方式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使得文化更加的深入人心。
5、建立泰山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主要有兵祖冶祖蚩尤、武祖后羿、兵圣姜太公和孙武孙膑、良相管仲、神医扁鹊、史圣左丘明、商祖范蠡、和圣柳下惠、文圣孔孟、方士徐福、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农学家王士祯以及孙复、石介、萧大亨、于慎行、赵国麟和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盗跖、赤眉军樊崇和刘盆子、黄巾军、黄巢、抗金运动英雄辛弃疾等。总之要把泰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聚集于此,更显泰山地灵人杰之神圣。历史的影响毋庸置疑,各大历史名人博物馆,让前来泰山旅游的游客有一个集合地集中的了解学习历史人物,加强人们对于历史的理解。这些做法都有效的加强了泰山旅游的文化深入,加强了泰山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提高了景区服务质量和观赏旅游价值。
旅游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没有文化底蕴的景区是不成熟的景区。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依托,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核心。然而,在景区建设中,由于在规划、开发、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信息不畅、利益倾斜、制约失衡等内外原因所表现出的不适当的观念形态,出现了文化层面的失误。我们应该对这种文化失误进行剖析,以加强景区文化内涵的建设。特色是景区开发的制胜法宝,特色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异质性,而文化的异质性往往导致游客流向呈现出回归性。注重景区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可以提高景区的质量,更有利于景区的长期发展。景区的文化能够使游客产生文化感触,文化自豪感,文化比单单的景区美景更能深入人心。文化可以把游客留在景区,因此,景区规划,尤其是自然与人文融合景区更应注重文化建设,不能白白浪费了资源。文化建设,一定要注重创意,有自己景区的特点,特质。现今,大多数景区的旅游节目和商品都大同小异,这体现了文化的松弛现象/。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建设景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抛弃照搬照抄。深入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任何景区都处在一定的人文社会当中的,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当中有很多历史文化沉淀其中,这些都是景区提升自己文化内涵的有利因素。景区文化建设中应该与当地民族文化联系起来现在很多景点都有着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