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时间:2019-05-13 16: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第一篇: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新材料作文

(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引)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提、析)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道理

论证)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道”亦有“道”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会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引、析、提)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随着十年文革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步进,是一种有机的调剂。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导群体,所以道德的铺设方向,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现。

议论文写作

新材料作文

1、故事:子路拯溺(孔子态度:赞)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救起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接受了这头牛。这就是“子路拯溺”的故事。

社会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子路太贪心。孔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孔子认为,子路是正确的,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而行政系统认可这件事,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解救危险中的人。

2、故事:子贡赎人(孔子态度:愤)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他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这个行为轰动了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即教材P73的第五题新材料作文中的两则材料)

分析: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

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同样是善举,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

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

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④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

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

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

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⑤应以人为本,以虚名为轻

⑥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好人应得好报

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

四、写作

五步成文

第二篇: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新材料作文

(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引)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提、析)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道理论证)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新材料作文

1、故事:子路拯溺(孔子态度:赞)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救起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接受了这头牛。这就是“子路拯溺”的故事。

社会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子路太贪心。孔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孔子认为,子路是正确的,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而行政系统认可这件事,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解救危险中的人。

2、故事:子贡赎人(孔子态度:愤)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他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这个行为轰动了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即教材P73的第五题新材料作文中的两则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

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同样是善举,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④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⑤应以人为本,以虚名为轻⑥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好人应得好报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2.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 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2.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观看了2013《梦圆中国,德耀中华》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收看整场颁奖仪式,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他们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我却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傻劲了,这种傻劲就是时代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动力。总书记的评价、贺词朴实感人,让人深受鼓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事迹,让我对助人为乐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捐助别人,带给别人希望和实现梦想的力量,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助人的意义。

学习道德模范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中,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奉献,有时候我碰到一个因家庭出现困难而出来乞讨的人,我总会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她,可是事后,总会有同学或朋友说我傻,说他们是骗子。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与其说是一场颁奖晚会,不如说是一次心灵道德之流的碰撞。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固然当今社会关于“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言论此起彼伏,但我们还是坚信,社会中向善的力量是占绝大多数的。

我始终相信,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流与约束作用。道德作为一种至柔至刚的力量,必然可以化解所有猜疑与矛盾,融合冷漠的坚冰,成为指导人们行为与行动准则的心中的标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相信道德之流将会继续涓涓流淌,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阵地,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和时代所需,是一个民族在信仰和诚信上的制高点,弘扬时代主旋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道德模范,让人们看到了良知的希望,点亮了人们追寻美德的灯塔。薪火相传,让道德火炬永不熄灭,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让人生的价值之花常开不败,生生不息!

4.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2012年人民日报社论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总书记的深情阐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回首近代以来,瓜分豆剖的危险、亡国灭种的阴霾、“东亚病夫”的歧视„„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再次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个人敢做梦,国家能圆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人民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4.成功第一要素: 积极主动的心态——是所有神奇的创造者 当有人观望时,我埋头做事,心忧天下,执行为先; 当有人扯皮时,我关注目标,远离是非,心胸开阔; 当有人退避时,我勇往直前,困难越多,机遇越多; 当有人恭维时,我专心工作,做出成绩,报答老板; 当有人埋怨时,我沉默寡言,改变境遇,唯有行动; 当有人娱乐时,我一心为学,光阴如梭,只争朝夕; 当有人虚荣时,我实事求是,不图虚名,只要效益; 当有人冷漠时,我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善良天使; 当有人消极时,我逆水行舟,关键时刻,更显本色; 当有人赞美时,我冷静思考,三省吾身,精益求精; 当有人嘲笑时,我笨鸟先飞,苦练内功,只问耕耘; 当有人争抢时,我退避三舍,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最优秀员工的基本要素:

荣誉感

“多加责任感

一盎司”

全力以赴

没有任何借口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 5.

第三篇:赞孔子

赞孔子

孔子是我心目中的圣人,对于孔子我一直以来只能仰望,读完“子路救人受牛”和“子贡赎人不报账”的故事以后,我才真切体会到孔子的思想高就高在他的与众不同上。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一点是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子路救人接受了一头牛的奖赏而被人们骂为“贪心”。孔子却表扬他,说他做得对,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做了好事,得到奖赏是应该的,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试问,几千年以来有多少人鼓励过做好事的人接受奖赏呢?特别是接受较贵重的奖赏。孔子就不一样。他不看问题本身,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他觉得只有鼓励人们“向善”的行为才是真正值得夸赞的。子路“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人,得到了“奖励”是对民众的一种鼓舞,让民众认识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说:“我希望大家改变观念,就是做好事应该留名。每个人都应该告诉大家,这件事我做了,希望你也来做,要带动身边的人都来做。”姚明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做好事不留姓名”的传统观念是猛烈的冲击,引人深思。他的这种思想和2500年以前的孔子的思想一致,且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导向而被人认可。

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二点是他认识问题很有高度。当人们批评子路而赞扬子贡,将目光着眼于“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时候,着眼于“做好事与利益无缘”的时候,孔子早已站到了超越世俗的高度。他不回避金钱,不回避奖赏,将“好事”的性质阐述得一针见血。他严厉地批评子贡,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看看聪明的犹太人吧。他们在帮助落难的同胞时,不是把吃的喝的送到落难者的碗里,而是采用“自助”的方式帮助人。据说,假若是一个鞋商,他会先借钱让落难者在自己生意的“盲区”开设分店,并提供货源,等打开局面有了盈利再银货两讫。靠这种方式,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创造了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创造的“奇迹”:虽然不个个是富翁,但是在世界任何地方至少不会见到以乞讨为生的犹太人。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物权法规定,对拾获他人丢失物品并归还者,失主应该给予10%的酬谢。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德国人。他们为了把“500欧元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送到拾金不昧的中国青年杨立的手中,居然发动上百名警察寻找,并严肃地批评杨立:“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朋友,看完这些,你应该对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肃然起敬了吧!

利与义可以得兼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

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见,一方面,利益的确是这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道义的前提。

另一方面,义又是对利的规约。“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作为商业性质的企业,神威固然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选择大义,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由此看来,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神威药业就是将义与利巧妙地结合,既不违背义,又获得了利,利与义的相互结合造就了一个企业的辉煌业绩,利与义不再是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从人们的评价谈起

孔子有个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可是大家却认为他太贪心。而孔子另一个学生到国外去旅行的时候赎回了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没有按照鲁国政府的规定去报账,人们却夸他品格高尚。

同样是做了好事,却因为对待物质与金钱的态度不同而得到了人们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只有谦虚和无私奉献才是好人。子路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头牛,在兵戈相见的春秋时期,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而子路就那么轻易地接受了;看看人家子贡,花自己的钱为公家做贡献,不计较不抱怨,那才是真正的有义之人啊!利与义,犹如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受“利”而无“义”,得“义”而失“利”,这就是人们的价值观。这种观念统治中国2000多年,“做好事不留姓名”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觉的行为,直到现在,我们在做了好事之后,不但不敢不会不想接受别人的奖赏,甚至在被别人夸赞的时候还会脸红脸热。这真的是正常的吗?

看过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的一段经历以后,被克里斯托小镇镇长的话深深感动,把捡到的装有钱和信用卡的皮夹交到市政厅,这在中国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了,可是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杨立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进行寻找。

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在了解了杨立想法以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个小镇的镇长,把对善举的尊重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严格执行奖励制度,这种精神,这种执著,这种信念,令我深思:我们的传统观念到底还能走多远?

时代前进了,“义”和“利”完全应该兼得啊!

义而利,行而远

读了这两则材料,真的感慨万端,对咱们的孔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思想真的可以穿越时空,烛照古今,泽被后人。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词语,君子重义不言利,施恩不图报,拾金不昧,大公无私,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洁身自好。在义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大忠无己大义无亲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溺扶危温暖千千万万悲冷的心灵。汶川大地震,生动地演绎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壮歌,大悲大爱大喜;08奥运会,灿烂地张显了众多志愿者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笑靥,有累有情有义。我们生活中,同学、同事、亲人、邻人、陌生人,家庭、班级、单位、社区、全社会,人人之间群体之间也时时可见助人为乐急人之困的小事琐事,这些看似细小的真言善行,让我们可能有些冷漠的生活可能有些阴暗的心情平添了多少炽热的亮色!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支持,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份量。所以,当你救了人,却接受了牛的时候,人们议论纷纷;当你垫了钱,却不寻求补偿时,大家交称赞。对呀,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善行美德。

可孔子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权利。非功利地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是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苛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与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去效仿不加推广。

如果在可能的情境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或一些有识之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的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助自己,是在为自己本人自己亲人积蓄生活的美好可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有利可图,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规,始以规范,终以风俗。

前两天,媒体报道卫生部长陈竺亲自参加无偿献血,以期缓解日益严峻的“血荒”。为什么会出现“血荒”?还不是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变少了。一直在宣传,“无偿献血,无上光荣”,相关优惠政策也在实施,可为什么献血的人会越来越少呢?究其原因,正在于义而不利行而不远。虽然献血时,发给献血证,万一用血时享受优待,有的血站在过节过生日时还发短信祝贺问候,但事实表明这些还是不够,相关部门还得想点子让献血者因为自己的奉献而有利相报。

还有,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捐赠?中国的有钱人现在多了去了,为什么积极行善的人却少得可怜?如何让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奋不顾身?如何让扶危济困者义无反顾?当然,我们身边支教者一天天地多了,志愿者也渐渐地密了,但我还是要说,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

是的,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最好不言利。我们也热切地盼望施恩不图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让我们庸碌而灰暗的生活有了光有了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高贵什么叫伟岸

第四篇:孔子设礼教子路

孔子设礼教子路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途经鲁国卞邑,在这里遇上了一个有趣的少年。这少年十八九岁,不但生得虎背熊腰,身材健硕,打扮得也非常奇特:他头上插着公鸡华丽的尾羽,腰间佩着野猪獠牙穿制的挂饰,审美十分的非主流。这个少年,就是子路。子路出身乡野,性格粗鄙,行事冲动,时常挎着长剑,耀武扬威走在街市上,众人对他都是惟恐避之而不及。

孔子与子路的初次见面,气氛并不融洽。也许在别人看来,未及而立之年的孔子,举止有度,神态谦和,是个让人一见之下便觉亲近喜欢的年轻人,但在子路看来,只觉得眼前这个家伙一副了不起的样子很讨人厌,心想着我该找个什么借口,好上前去刁难羞辱一下他!要知道,孔子可不是后世戏文里,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根据司马迁的说法,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换算成现在的度量衡,他身高超过一米九,腰围一米一,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而且还身佩宝剑,武力值相当不弱。想要欺凌这样的孔子,子路的鲁莽好斗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子路的无礼挑衅,孔子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宽容,他想要缓和气氛,打开话题,便问子路说,“这位小兄弟,你有什么喜好呢?”面对孔子的礼貌与温和,子路撇撇嘴,懒洋洋的拖长声音答道“我喜欢宝剑!”,孔子听了摇摇头,“我不是问这方面,而是想知道你的天赋所在,如果再辅以后天的修养学习,必然能有所成就啊。” 子路听了眯着眼上下打量孔子,心想你算哪根葱,也来教训我!“外乡人,那边南山上有一种竹子,生来笔直坚硬,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皮革。”子路言下之意就是说,小爷我是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哦?是吗!那倒是难得天生的好材料啊。但是,如果我们在竹条的尾部安上羽毛,把竹头磨得锐利,这样再把它射出去,是不是能射更远,飞的更快,扎的更深呢?”听了孔子的话,子路稍加思索,不由得对眼前这个外乡人有了新的认识,“这小子,看起来并不比我年长多少,说出话倒是有些见识!” 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与交往,子路对孔子的人品与学识心悦诚服,最终决定拜入孔子门下开始系统的学习。被收为弟子之后,只比孔子小九岁的子路自告奋勇担任老师的侍从与护卫。当孔子在朝堂上提出隳三都,与三桓针锋相对,子路坚定的支持;孔子被排挤,无奈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子路辞官跟随。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子路忠于孔子,敬爱孔子,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孔子身边,是学生,更像是朋友和亲人。

公元前480年,子路在卫国孔悝大夫家里作家臣,恰逢卫国内乱,有人劝子路明哲保身,走为上策,当时已经63岁的子路却说:“食其食不避其难”,坚持留下来履行身为家臣应尽的义务,英勇作战,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临死之前,子路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在激战中被打脱的发冠戴正,“君子死而冠不免”,我的老师孔子曾经教导我:即便是面对死亡,身为君子也要整整齐齐、堂堂正正。从一个粗野好斗的乡村少年,到舍身取义的仁人君子,我们看到了教育对人的改变和塑造,子路的正直和勇气,也折射出孔子作为老师的成功和伟大。

老师,不仅传播智慧和技能,更应该陶铸美好的人格。能够培养出子路一样的学生,想必是所有老师的梦想!而现在,我们的很多学生也好像当初的子路,也许不够懂礼、不够好学、不够完美,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为人师者的我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以身立教,诲人不倦,让学生“亲其身”进而“信其道”。让梦想成为现实,培养子路一样的学生,做孔子一样的老师。因为“老师”,是最崇高的称呼,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第五篇:孔子世家赞教案

《孔子世家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1.李贽的思想及其《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2.《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 孔子像于 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了解孔子背景、生平,简介《孔子世家》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原本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证实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眼光。

《孔子世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文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子世家赞》就是《孔子世家》的结尾部分。“赞”即“论赞”,是史传后面的评语,《史记》称“太史公曰”。

三、析读课文

反复诵读《孔子世家赞》,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悟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

3.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 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4.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2.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下载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学生子路写作提示习案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文题简析】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

    2011新作文素材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

    2011新作文素材: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 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

    孔子世家赞读书心得

    孔子世家赞读书心得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2011新作文素材_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精选五篇]

    2011新作文素材_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新高考新素材 2010-12-21 1635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之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

    孔子世家赞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这篇短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孔子世家赞的文......

    对赞美的反思

    对赞美的反思 【诗19:1】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1、何为赞美? 赞美是认同、肯定、和高举。 赞美的对象是谁?赞美的内容什么? 赞美神的荣耀和神的作为。诸天、......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Chinese Bridg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a non-profit public institute with a mission of promot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

    对孔子学说的感想

    对孔子学说的感想 三中初一(16)班卢春阳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以,和人讲道理为主,和平解决问题。但是,我不怎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