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6:0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

第一篇:《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

《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

[摘要]:《论语》曾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在汲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还应从传统思想,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源泉。《论语》提出的“人为本”、“施仁德”、“重诚信”、“和为贵”、“已身正”等思想对现代企业家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企业家 管理 艺术

1998年诺贝尔获得者聚首巴黎时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管理艺术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对现代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现代企业家在汲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还应从传统思想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智慧的源泉。为此,笔者仅对《论语》的粗浅理解,尝试着为我国企业的领导者们提供以下建议。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家管理的根本

《论语》中,“仁”先后重复出现了109次,它是孔子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当然,“仁”的内涵很丰富,但其本义就是“爱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就一个企业家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对待员工,并依靠员工办好企业这个根本。

第一,以仁爱人,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企业家应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当孔子听说马棚失火时,首先问的是“伤人乎?”不问马,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态度。在我国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特别是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必须把员工看成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创造企业名牌的最终主宰,是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比任何资本都宝贵的财富。只有牢固树立以员工为本的思想才能使企业富有生命力。

第二,以义统利,使社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论语》中倡导:“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曾使历代中华儒商取得了辉煌。要使企业不断发展,就不能只考虑个人和企业的利益,还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员工的利益。想员工之所想,急所员工之所急,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实践证明,只有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高度民主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企业追求利润,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积极因素,必须肯定的。但对任何事情都不应过分强调,如果只讲功利主义,甚至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的牟取暴利,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孔子提出“见利思义”,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一些企业家吸纳了儒家这一思想,明确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宗旨,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以德服人,企业家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这说明孔子并不反对“法制”,但更主张以仁德来管理,以礼教来整治。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高兴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他们应当做的事。现代企业在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的结合中,企业家更应注重通过道德来规范员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用精神文明来塑造员工的灵魂,培育一个良好的企业道德环境。在加强纪律和制度约束的同时,企业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把正确思想情操灌输到员工们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

第四,把企业创建成学习型组织。《论语》中说:“以不教民战,是弃之”。一个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就要关心员工的学习,否则不仅员工会被抛弃,同时企业也会被市场所抛弃。现代企业应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和的组织,并不断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提高企业和员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无为而治是企业家管理艺术的总原则

孔子为解决好管理艺术问题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无为而治”。这里“无为”是指国家和企业的领导者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治”是把国家的管理工作充分做好,到达所谓的“大治”。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术语说,即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孔子把舜看作这种高超管理艺术的典型,极口称赞:“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意思是说舜谦恭谨慎地处于最高位上,从容不迫,不躁不乱,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而且做到恰到好处。这自然是管理艺术的很高境界。

孔子说的“无为而治”,要点放在“治”字上,无为是为治服务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治术,也就是说基本上属于管理艺术的范畴。现代企业领导者要达到无为,就要求领导者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即不做管理助手和管理对象做的事。企业内部应有明确的分工,凡属管理助手或管理对象职守范围之内的事,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领导者不应自为。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应努力实践能力主义和权力下放的原则,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主动性和创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以诚信为本来塑造现代企业家的形象

《论语》中反复强调,“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基本要义。历代儒商都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作为其经营信条。但另人痛心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经济合同失效、欠债不还、广告失真、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等严重破坏信誉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以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信条来塑造中国企业家的形象。

首先,要高度认识诚信是企业的无价之宝。被称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先生的成功之道就是“与信誉成交,借信誉发展”。诚信是企业领导者的生命所在,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本,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利器。没有了诚信,也就谈不上竞争力。现代企业家要重视“诚信”这个金字招牌,要让它成为企业永不枯竭的财源。

其次,学会依法维护诚信。讲诚信还需要法律做保障,企业家应利用诚信体系对不讲诚信、败坏自己信誉的人和事做有理有力的斗争。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家应学会依法维护自己企业的信誉和利益。没有诉讼意识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企业家。

四、已身正是领导企业的力量源泉

《论语》中强调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尤其要求领导者自己首先要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几段话可以说相当精辟,很值得现代企业领导者深思和反省。这里反复强调的是,要管理好别人,首先管理好自己,要正人,首先正已。“将者,智、信、仁、勇、严”,作为企业的“将”,企业家应注意五德的养成,在才学、能力、品德、气质、作风等方面都率先垂范,为人表率,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作为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企业家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办好企业是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而崇高的历史使命,这不仅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挑重担;既能参与经济运行,又不唯利是图,具有崇高的社会风范,团结大家共同战胜困难,迎接曙光。二要“克已”,要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取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宽厚就会赢得员工的拥护。要将心比心,常设身处地调换角度认识问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

五、以和为贵是企业旺盛的法宝

《论语》中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用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语言表达,孔子相当重视管理系统的团队精神。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做到和气待人,要善于使自己的企业保持一团和气。要认识到这不是别人非要求你这样做不可,而

是你经营的企业这个整体的利益所决定的。“和为贵”是一个内容极广的概念,人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去理解和实践。就企业家而言,它就意味着要面对企业中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追求、利益的冲突,如何承认矛盾,通过解决矛盾,达到积极的和谐,也就是使企业上下左右都能呈现一种向上的和气,人气旺,人心齐的最佳状态。日本企业就是从中悟到了这个真谛,他们许多企业所以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个重要经验,正是把这种“和”的团队精神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在企业中形成一种链条式互助循环关系,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一个企业能否一团和气是同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画等号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一样。企业家应不断增强亲和力,并实现企业与外部各方面的和谐,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器之是企业家用人的艺术原则

孔子对使用人才,在《论语》中提出了“器之”的原则。“器之”即因材任使,像对器具一样,什么样的器具派什么样的用场。孔子称道舜为无为而治的典型,就在于他认为舜的手下人才济济,“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优秀的管理助手或骨干呢?这就要求企业家讲求用人的艺术。

在领导者自身的作用问题上,孔子强调“君子不器”;在对管理助手的使用问题上,孔子则主张“器之”。这是基于分工的需要得出的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性质的管理艺术:领导艺术和用人艺术。领导人的职责是领导全局,必须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决策和用人上,而不能把自己放在“器”即局部、具体工作执行者的地位;否则就会妨碍自己对全局的观察和指导,也会妨碍管理助手的作为,削弱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管理助手则是受领导者委托负责局部、具体工作的,他们是因为有各自的专长而被遴选担任某种或某方面工作的。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条件,遴选他们担任有关工作就是领导者无知人之明;他们具备这种条件而不把他们摆在合适的岗位上,那就是领导者不善任人。既善于识别管理助手的才具,又善于为他们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既知人,又善任,就叫“器之”。

《论语》的管理艺术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前进的历史趋势。他把发挥管

理助手、管理对象的主动性作为提高管理艺术和“尊美”、“摒恶”的前提,而把教育和经济利益作为调动、激发这种主动性的两个主要手段。孔子认为以暴力压迫来进行的管理是恶的,而以教育及经济利益为手段来调动主动性的管理,则是美的。

当然,孔子时代的社会,仍然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阶级对立的社会,而且等级森严,人身依附关系极为严重。孔子的管理艺术思想,自然也不免会打上这种时代落后性的烙印。例如在用众、使民的问题上,《论语》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同他重视教育手段的思想就是正好相反的。

总之,跨入21世纪,《论语》的管理艺术思想经过不断提炼、重组和发展,将为现代企业家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篇:《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模版)

《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

上篇《学而》主要是谈管理者的内在修养,强调管理者要不断总结,不怕别人的不理解。这里的《为政》是说如何把内在的东西,用在企业管理上,也就是如何外化。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

国家的管理要靠德,企业管理的德是什么呢?就是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品质。

销售队伍的管理要靠企业文化,而不单靠销售经理或总经理的个人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道”,它象北斗星一样居于中央,公司其它要素,就象众星一样围绕它。

其它要素是什么呢?在麦肯锡的7-S模型框架中,硬件要素是战略、结构、制度,软件要素是风格、人员、技能,所有这些要素都以企业文化为中心展开。以企业文化为管理之道的公司,就象日月星辰一样运做有秩序。

在销售的角度培养什么文化观念呢?要培养市场的观念,以市场为中心,一切的工作围绕客户展开才有意义,避免闭门造车;要培养节约的观念,费用要用在刀刃上,避免企业内的铺张浪费;要培养风险的观念,客户信用好,要给一定的信用额度,但如何审批,如何监控要有制度有方法,并展开培训,把制度和方法落实到销售代表;培养团队合作的观念,靠一个能人开拓市场是风险很大的,也是不稳固的。企业文化是销售队伍的根,一支有文化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站在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公司的德是企业文化,个人的德就是品质。优秀的销售经理要有个人魅力,吸引销售代表团结在周围,如果销售代表说:“这个公司,我也干够了,行业我也做腻了,很想换换。但正因为你还在这个公司,我就舍不得走了。经理,你什么时候离开,我跟你走。”做到了这点,销售经理就是以德服人,才算是做成了。

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树立明确的企业文化,站在个人的角度上,释放个人魅力。两者结合起来,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客户和销售代表会围绕在他身边,认同他,并认同公司,业务工作才能做好,才可以长久地“居其所”,坐稳目前的位子,并长久发展。

[管理译文] “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用企业文化来统帅公司,用个人魅力统帅下属,同样如此。”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虑没有邪念。”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可以看成儒家思想的诗歌形式,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孔子用一句话总结《诗经》,就是“思无邪”。正是因为“思无邪”,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正道上来,才有真善美。

如果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老板做企业,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考企业发展的正道。如果老板总想着如何剥削员工、如何官商勾结、如何欺骗消费者,而不在管理上下工夫。那老板很容易走邪路,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权力的奴隶。如果老板在这个行业做得不错,看到别的行业很好,就想多元化,很可能因为分散精力而导致失败。如何“思无邪”,如何在这个行业内打造,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管理者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老板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大企业的老板。但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利,而不是社会责任。所以象牟其中那样,整天考虑总理的事,不管出发点怎么样,也是“邪念“,也不会有好结果。

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想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用我,以这个为出发点思考工作,才能无邪,面对诱惑,才不会失去自我。

[管理译文] “企业管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虑没有邪念,专注就会胜利。”

3、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整治,民众如果免除了刑法,也不感到羞耻;用德行来教导,用礼仪来整治,民众有廉耻,而且敬服。”

管理学中有所谓X型热管理,和所谓Y型人管理。所谓X型人的管理,是把员工看成不负责任的人,需要在强迫下,才能工作,所有管理的手段是制度和惩罚。所谓Y型人的管理,是把员工看成自主的人,员工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也知道怎么工作,管理者只要提供支持就可以了。这个两种管理思想,无所谓对错,更无所谓高下,要看员工的实际情况运用。其实孔子的话隐含了中国人的特点,那就是“互动”。既不是X型人,也不是Y型人人,而是你用什么方式对他,他就会是什么类型的人。如果你非常严格,过分强调制度,违反就惩罚,那么员工一定就会“免而无耻”;如果你尊重他们,给他们面子,他们就会“有耻且格”。

其实“道之以德”中的德,还是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制度对公司当然很重要,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制度的公司,一定是个“大家拿”,不垮才怪。但如果公司特别强调制度和规范,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能公司出台了某项政策,员工和客户不首先考虑如何执行,而是首先想怎样钻漏洞。销售上,只要是政策和制度,都会有漏洞,钻成功了,而没有受到惩罚,他们还会笑话公司的管理水平落后,这就是“免而无耻”。

如果重视企业文化,也就抓住了“道”,在这样思想指导下,给下面充分授权,尤其是给分公司授权,并用信任和尊敬来对待他们,用制度来约束他们,他们就会自我管理,也就是“有格”,他们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总之就是用制度来约束,用文化来改变,用情感来感染,用事业来激励。

[管理译文] “如果用死板的制度来管理公司,用严格的考核来管理员工,员工违反了制度,而没有受到惩罚,不会感到羞耻,而只会认为管理者无能;反过来,用企业文化来熏陶,把员工放在事业伙伴的尊贵位置上,那么员工就会自己管理自己,违反了公司制度,就有羞耻之心,而且敬服。”

4、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致力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领悟,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孔子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十五岁开始的,到七十岁达到了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中,他提到了“三十而立”的概念。

销售经理大多是三十岁以下,我经常问他们,三十岁你准备做什么,四十岁你准备做什么,很多人沉默,很多人思考,也有很多人没有想法,没有想法和目标的人,怎么能带动整个团队?

三十岁以前,可以有很多尝试,也允许犯错误,可以做很多行业、也可以做很多专业,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三十岁前找到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立在哪里。否则三十岁以后犯错误,是悲惨的,代价巨大,寻寻觅觅找不到目标也很可怜,活着有什么味道?行尸走肉而已。

摆在职业人前面的就几条路,今后可以做老板、做职业经理人、做自由职业者、做某方面的专家、做普通员工。目标清楚了,今天的工作才有意义,你才可能做出你人生的计划,才可能达到成功。

老板也喜欢用一个有目标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一定有“求”于老板,这样的人才好用。否则用什么激励他呢?怎么可能让他长久保持干劲呢?没有想法的员工是最难管理的,他的需求经常在变,管理者怎么可能跟上他的变化,怎么能摸透他的心思?

所以无论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上,还是公司管理的角度上,都要帮助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双赢。

[管理译文] “对自己有规划的人,才能实现你的目标,才能体会到做人的快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你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和他说,不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以礼事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企业中的“孝”就是服从。孔子进一步解释就是不违背,“孝”往往和“顺”联系在一起,不违背,服从上司的决定,顺着上司的意思办事,就是服从,就是“孝”。

当上司在位时,下属要尊敬上司,当他下台时,不能人一走,茶就凉。还要记得管理者对公司的贡献,经常记得,经常慰问。培养尊敬上司的文化,在位的管理者也会感觉到舒服和安全,从而做好目前的工作。

[管理译文]

“员工对管理者的服从,要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形成一种尊敬上司的文化。当管理者在位时,对他要尊敬,下台了,还要尊敬,不能忘记。”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询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令父母亲为子女担忧。”

父母作为家长,要经常为儿女担忧,担忧学业,担忧事业,担忧婚姻。所以孔子说不让父母担忧,全都自己搞定的子女,才是好子女,才是孝。现在有的家长,把孝子定义为考上大学的人,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管理中,什么样的下属是经理喜欢的下属?上司只要能说出来,一定能做出来的下属。上司只要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的下属,也就是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下属。对这样的下属,上司可以采用授权管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你办事,我放心,是企业中的“孝”,是下属的最高境界。

[管理译文]

“不让上司操心的下属,才是好下属,才真正是尊敬上司,服从上司,才是真“孝”。”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询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孝是指能养,人们对狗马都能饲养,不恭敬,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暂时还不想离开,那为什么不活得更好呢?怎样才能在企业中,活得更好,首先取决于上司对你的态度。那种“我只要把我该干的活,都干了,就可以了,不要看任何人的脸色”的观念是错误的。都不看上司的脸色,只把活干好,而对上司不恭敬,这个上司当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遇到君子还好说,他只看工作,对别的不会很计较。如果是个小人,很可能给你穿小鞋。要知道你没有权力选择上司,而上司有权力选择你。上司之所以成为你的上司,一定有他的长处。而这个长处就是你学习的地方。如果对上司不恭敬,上司怎么可能教你呢?

总体来看,对上司,除了不让他为你的工作担忧,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之外,还要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管理译文] “现在的下属对上司的“孝”,就是指能为上司干活,为任何人都能干活挣钱。如果不对上司恭敬,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难在态度,有了事情由子女去效劳,有了酒食让长辈来享用,这就是孝吗?”

事情由下属去完成,功劳归上司,这是企业中的法则。要不你的上司要你做什么?当然是做事情。他既然给了你做事情的机会,你就可以在做事情中,得到学习和成长,要所谓的功劳干什么呢?干脆让它归上司。于是说:“我是在我们经理的领导下,完成工作的,没有他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实际上,他对你的工作根本不懂。聪明的上司,也不会把功劳完全揽在自己身上,否则以后没人给他干活了,老板也会认为他太“独”。他于是要推让一下,你再接过来,于是双方各得其所,他有领导功劳,你有执行功劳,皆大欢喜。

但做到事情自己做,功劳归上司,就可以了吗?

对上司的态度才是最难的,也就是“色难”。你能从内心深处感激上司,给你提供机会吗?你真得认为功劳归属上司吗?日常工作中不会持才傲物吗?上司可能不因为你的能力而欣赏你,而一定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惩罚你。

[管理译文] “对上司难在态度,工作上的事情下属完成,功劳归上司,这样就可以了吗?态度不对也不对!”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言谈终日,他无所问,如同愚人。他回去以后,我观察他独处的作为,也都能发扬所学的道理,颜回不愚蠢呀?”

孔子评价自己得意门生颜回时,认为颜回没有当面违背他,没有问问题,也就是“无违”,显出愚笨的样子,并能不断地反省自己,就认为颜回不错,是个好同志。

为什么颜回这样做呢?难道颜回不知道,当面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采用辩论的方式,可以促使老师详细解释,自己也可以多学到些吗?辩论也可以让孔子有很多启发,为什么颜回“无违”呢?

原来他早就料定了孔子的脾气,只有“无违”和“如愚”,孔子才可说他好,否则可能对他的评价要降低,所以“不违”、“如愚”来让老师喜欢和多讲。孔子都是这样,何况我们刚刚富起来的老板?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到底能不能撑?没见过!真正能做到胸襟开阔的老板太少了。管理者在老板面前要象小绵羊一样温顺!不要高估老板的肚量,老板富裕也没多久,目前主要盯着自己的口袋,“无违”和“如愚”的策略最保险。

[管理译文]

“聪明难,糊涂更难,从聪明转到糊涂难上加难。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笨一点是好事,对方会好人师地多说,不就学到了吗?回去以后慢慢总结和体会,收获不是更大吗?”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文]

孔子说:“观看他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了解他追求的是什么,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

销售经理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要“视其所以”,客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解客户的发展经历,也就是要“观其所由”。还要看客户现在追求什么,也就是他的需求。一般来说客户追求赚钱和发展两条主线,交叉而成四种动机。

第一类客户追求赚不赚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也无所谓。

第二类客户追求现在赚不赚钱无所谓,但要考虑长远发展。

第三类客户追求现在一定要赚钱,今后发展无所谓,大不了转行。

第四类客户追求现在也要赚钱,今后更要长远发展。

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和动机,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政策,用老鼠对付猫,用兔子对付老虎,应付有余。在和客户交往中,要注意客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知道什么是客户“安”的,客户感到爽的。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和他交往,客户是流氓,你要变成流氓;客户是绅士,你要变成绅士。

做到了这三点,客户就完全被你搞定了。

[译文]“观看他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了解他追求的是什么,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就能成为老师了。”

销售经理平常不能只忙业务,还要承担培训的角色,不要都指望公司的培训部,总部组织的培训频率比较少,实用性也比较差,就胜在系统性好上。销售经理对客户、对销售代表做的OJT(在职训练)是最实用,最好的培训。

所以销售经理要不断地总结自己过往的经历,总结成经验,并不断地学习最新营销理念,管理知识,来“知新”,这样才是一个好的教练。

[管理译文]

“总结以往的经验,策划今后的工作,就可以培训下属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皿。”

企业就是舞台,老板是导演,销售经理是主演,其他的员工是配角。在演“业务”这场游戏时,销售经理注意自己的不同角色。所谓角色,就是在别人面前,你是什么样子,所以你要演什么。销售经理的角色是,在上司面前代表下属,在下属面前代表公司,在同僚面前代表部门。这样三个角色,才全面地反映了经理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用一个模式,也就是“器”来约束住,管理者要上通才,销售经理尤其如此。

作为演员的销售经理还要有全面的知识,财务知识要懂一点,物流知识要懂一点,人力资源要懂一点,营销知识要非常精通。不能只有营销能力,要做到“不器”。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后,还要通过日常工作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是别人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别人会认为你没有。也就是上司给的任务能不能完成,也就是能干;有没有创新的思路,也就是能想;能不能把干出来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就是能说和能写。

[管理译文]

“管理者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要太执着,也不要把自己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要争取成为通才。”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从之。”

[译文]

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做然后再说,并贯彻到底。”

优秀销售经理的行动力很重要,要贯彻两个凡是的理念。凡是公司决定的事,凡是自己想好了的事,就要去做,在做中调整。

目前市场变动很剧烈,加入了WTO以后,给国内企业的时间有限,以后的对手就是跨国公司了。所以目前来看行动力比思路更重要,中国企业失败在思路上的不多,而失败在行动力上的太多了。每个企业都可以看到很多“指点江山”的人,厉害一点的“激荡文字”,但坐而言的人太多,起而行的人太少。海尔张瑞敏的理念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因为他认为八十年代,做市场是打固定靶;九十年代是打移动靶;现在是打飞靶了。不在运动中调整,一定在思考中失败。

再说思考多数是老板的事,销售经理主要是执行的能力。公司的决策一出来,只有销售经理先带头做了,下面的销售代表才会跟随,也就是“后从之”;如果销售经理抱怨,客户和销售代表一定都会观望,这样就乱了思想,失去了团队,腐化了组织。

[管理译文]

“优秀的管理者是先做然后再说,或者不说的。但无论说不说,都要把认定的事贯彻到底。”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忠信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忠信。”

优秀的销售经理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象圆满的圆周一样等距离,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不能因为下属是同学、同乡、同年,对自己“好”而有所偏差,要“周全”。不要让别人有所“攀比”和指责,这样的指责会破坏公司的管理体系。

差的销售经理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偏向某个销售代表,对他进行促销上、销售政策上的倾斜,内部的不公平一定会导致销售队伍的不稳定,别人干着还有什么意思?优秀的人想辞职,留下来的都是庸才。

所以在管理销售代表时,要以公司的制度和原则为准绳,尽量不要参杂个人的情绪。

[管理译文]

“优秀的管理者对公司忠诚,对员工守信,而没有私心;差劲的管理者正好相反。”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

只有实践的经历,而没有总结成经验,就会很迷茫,对个人对公司都没有价值。只总结而不去实践,就象很多“高级经理”,会对一线市场不了解,讲课或开会,别人不知他说什么,还自以为理论性比较强,这样也会很危险。

[管理译文]

“实践但不总结,就会迷茫;只总结但不实践,就很危险。”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译文]

孔子说:“学习异端邪说,才是祸害呀。”

基本上,销售经理都是很有自信的人,这种自信可以影响到客户,影响到销售代表,对提高公司政策的执行,有很大帮助。但往往有些人,会从自信变得很执拗,爱钻牛角尖,也就是专注“异端”。销售经理在业务中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最后公司决定了,老板拍板了,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服从并贯彻公司的决定。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专注“异端”,会给自己、给公司惹很大的祸害。

大师的理论也不能尽信,尤其是西方的营销方法,如果照搬到中国,就可能不是真理而是“异端”了。所以要多听、多想、多联系实际,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好的策略,否则它们可能变成祸害。

[管理译文]

“思路偏激,盲目接受别人的想法,就容易被误导,祸害自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这是孔子教育弟子子路的话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最实在的话,也是最有智慧的话。

当上司问你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个原则,知道了就要说,不知道就不能推测地说,否则容易出问题。有个老板对他的下属说:“我知道你有一些事情,不方便直接和我讲,我不怪你,你也要考虑对别人的影响,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但只要是我问到了,就一定要说实话,不能骗我。这是个原则问题。”也是这个道理。

上司没有问,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一旦他问到,就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明智,才符合管理原则。

[管理译文]

孔子说:“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学习求禄位。孔子说:“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工作中很容易犯的四错是:入错行、跟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现在来看,除了家电这样的自由竞争行业,大多数行业都在上升阶段,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行业的区别没有那么大。老板是难以琢磨的,跟哪个老板,就是一场赌博,要靠平常的多观察和判断。

最经常出错的,就是说错话和做错事了。在说话以前要考虑一下,是否容易伤害到别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伤害到别人的就要保留,私下可以交流,但当众一定不能说。做事以前也要周密的策划,细心地考虑,“这件事情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我有什么好处,容易伤害到谁,万一做错了怎么办”。考虑清楚了再行动,少有后悔的,业绩和口碑一定好。

[管理译文]

如何才能升职呢?“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就可以坐稳位子,进而升职。”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哀公问道:“怎么样才能让民众服从?”孔子说:“将正直者置于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将邪恶者置于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一个大老板,叫做哀公的问:“怎么让员工忠诚于公司,服从与公司呢?”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把“搞政治”的人拉下来,员工就会感到公平,看到了希望,对公司就会忠诚。把“搞政治”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而把正直的人拉下来,员工就会感到不公平,对公司会不忠诚”。

国内的很多企业招聘和提拔人才时,经常在品质和能力之间进行选择,企业发展初期,急需打开市场,会请一些专业能力很强的人,不大计较品行高下。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就宁可选择品质好的人,加以培养,而不是选择能力强,加以改造。

[管理译文]

“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服从和忠诚呢?”“将正直者放在管理岗位上,把搞政治的人拉下来,员工就服从和忠诚;反之就不服从,也不忠诚。”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译文]

季康子问“使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怎么做呢?”孔子说:“用庄重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孝顺长者,爱抚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善者而教诲无能的人,他们就努力。”

怎样能让下属对上司恭敬呢?这主要取决于上司对下属的态度。公司和员工来比较,一般来说公司是强势的,员工是弱势的。弱势的员工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社会上,企业中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如果做为强势的企业都不主动对员工关怀、爱护,而要员工忠于企业,奉献,好意思吗?合理吗?所以我们从什么方面讲,作为企业要想让员工“敬忠以勤”,就要首先对员工好,真正把员工放在合理的位置上。

那么如果企业归员工有庄重有威信,员工必然对老板恭敬。

如果老板对老员工有人情味,对新员工培养,现在的员工必然忠诚。

如果老板能提拔优秀的员工,培训能力不足的员工,员工一定努力工作。

总体上来看,企业管理要从老板做起,首先付出,才能换回员工的“敬忠勤”。

[管理译文]

“如何做到让员工恭敬,忠诚并努力呢?”

“用管理者的威信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对老员工有人情味,爱护新员工,他们就忠诚;举用优秀员工而培训能力差的人,他们就努力。”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问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治理国家呢?”孔子说:“《书》说:孝是什么,孝就是友爱兄弟,并推孝到国家。这也是治理国家,此外什么是治理国家呢?”

管理者大多都忙于每天的日常工作,很少有时间,有心思学习新理论,总结自己的经验。而做咨询和培训的人,每天都接触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接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几年下来,要比在企业的人收获大。更何况管理者的很多精力,放在内耗上,对成长的帮助不大。因此孔子虽然想从政,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施展才华,而只好通过教导弟子来修炼。孔子教导弟子,也可以在教导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其实教导弟子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

有的保险公司规定凡是要做部门经理的人,一定要在培训部的岗位上有经验,才可以胜任。让有实践经验的人做培训,可以帮他总结经验,经验沉淀下来,就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培训别人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管理译文]

有人问某大师说:“你为什么不去大公司,而要做咨询和培训呢?”

大师说:“培训和咨询会接触根本的东西,这就是每天实践管理,除此之外,什么是管理?”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就象大车没倪,小车无杌,凭借什么来行驶呢?”

销售经理没有个人信誉就代表了公司没有信誉,这样的公司不知道能做什么,就象牛车没有横杆,马车没有挂钩,一定走不动。

客户如果没有信誉,没有厂家愿意他真心合作。

销售代表没有信誉,没有公司敢重用他,只能被利用。

所以销售经理管理客户和管理队伍,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到企业文化,放到信誉管理上来,在公司建立起信誉文化,让客户和员工视信誉为生命。逐渐提高公司的信誉,客户就会认为和你合作是荣耀,可能不在乎能赚多少钱。打着某某公司核心客户这个招牌,和别的厂家谈条件,和零售终端谈条件,进而获得利润。

[管理译文]

“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作为公司没有信用,凭什么在社会上混呢?”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能知晓吗?”

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如果有谁能继承周代,即使一百世也能知晓。”

正常的企业人员是流动的,进进出出很普遍,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的制度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更是如此。而企业文化,却是贯穿企业的不变的灵魂,新的人和制度,都要靠文化整合到企业的大船上。

[管理译文]

“企业中,人可以变化的,制度可以变化的,都很难把握,惟有企业文化是可以继承的,是企业不灭的灵魂。”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鬼神而祭祀,是谄媚;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

自己的上司要服从,这是孝的文化。不是自己的上司,而要讨好,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你的上司会怎么想呢?“莫非他们两个联合起来,要整垮我?我一定要提防。”上下级关系就出现了问题。你不能怪上司,怎么这么想,关键是你做出了讨好他同僚的行为,让他感到不安全。

见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尤其是本部门的员工,一定要制止,否则就是没有勇气,怎么配做管理者?

[管理译文]

“不是自己的上司,而去讨好,就是谄媚;见到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不去制止,是没有勇气。”

分析整个《论语-为政》的管理思想,它是以企业文化为主线,其它要素,如战略、结构、制度、软件、风格、人员、技能都围绕它展开。其中,探讨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强调在重视制度建设时,不要忽视文化这个“德”的建设。作为销售经理,自己首先要“三十而立”,有目标有自信,但不执着,时刻关注客户和销售代表,做好他们的发展规划,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的爱好并满足之。在和总经理相处时要“无违”和“如愚”,这样才有好的评价,才能得到大力支持。销售经理要认同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下修炼自己的性格,还要担当起培训和选拔下属的角色,要做到“不器”。最后《论语-为政》进行了总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设信誉文化尤其重要,公司要守信誉,“言必行、信必果”。不断帮助他们建立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信誉就是职业的生命意识,只有这样,企业和员工、企业和客户的合作与发展才是长久的,才能“居其所”,并让“众客户共之”。

第三篇:企业家与管理

著名企业家李彦宏 及其管理思想 企业家与管理课程作业(选修课)

院:

业:

名:

号:

指导 老师 : 完成 日期 :

简介: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1968年,李彦宏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曾经考入山西阳泉晋剧团。

1987年,李彦宏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读书时,李彦宏立志锁定目标留学美国,精研托福、GRE等英文书籍,过着教室、图书馆和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1991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本科毕业,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在留学期间,他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文和编程,经常学习到凌晨两点。

1994年,李彦宏在华尔街的道·琼斯子公司实习,并且工作了三年半时间,曾担任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997年,李彦宏离开华尔街,前往硅谷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任职工程师。

1999年,Infoseek 被迪士尼收购,再次调整战略。李彦宏放弃了Infoseek 的股票期权,和徐勇回到中国创建百度公司,2000年后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公司,百度于2003年第二季度宣布全面盈利。百度公司于美国时间2005年8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股价升至151美元。李彦宏身为CEO,拥有公司的22.9%约9.89亿美元的股东权益。创业经历:李彦宏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要回国进行考察。1999年,李彦宏认定环境成熟,于是启程回国,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开始了创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彦宏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2001年,李彦宏在百度董事会上提出百度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然而,他的这个提议遭到股东们的一致反对:此时,百度的收入全部来自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支持。如果百度转做独立的搜索引擎网站,那些门户网站不再与百度合作,百度眼前的收入就没了;而竞价排名模式又不能马上赚钱,百度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观点后,仍旧得不到首肯的李彦宏平生第一次发了大火。尽管李彦宏的一贯自信这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只要他认准了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改变,尤其是在关乎百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问题上,他丝毫不会退让。

最终,投资人同意李彦宏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公司,他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推出竞价排名并实施“闪电计划”对百度实行第二次技术升级后,百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名列第一。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成就: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2003年获得中国首届、第二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中国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当选中国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1月,当选中国全国青联委员;

2005年8月23日,获得中国第十二届“东盟青年奖”; 2005年12月28日,获得中国“CCTV2005中国经济人物”; 2006年12月10日,当选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全球“最佳商业领袖”;

2009年12月8日,获2009华人经济领袖奖;

2010年4月30日,获“全球100位影响力人物,领袖类榜单第24位”;

2010年7月29日,荣获“首都杰出人才奖”;

2010年11月5日,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名第36位; 2010年11月18日 《财富》商业人物百度CEO李彦宏上榜; 2014年5月7日,“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以608亿元身价进入前十名。

管理经验:李彦宏在公司提出了“五级领导力”管理模式——将管理层划分为仅有的五个层级,使得公司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扁平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并创造性的运用柔性和刚性相结合的公司管理艺术,对于从最低的团队领导到最高管理层,每一层级均有明确的能力素质评价指标。包括业务推动能力、专注专业精神、任务分解能力、沟通和跨部门协作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五个维度。

李彦宏表示,第五级领导必须能够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洞察行业趋势,“要能看到一到两年后的市场变化,并不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一旦答案相同,说明你已经落后了”;第二,果断把握市场机会,“一旦得出了推论就要立刻着手解决,而且要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好”;第三,极强的沟通技巧,“善于影响、发展、推动、改变、激励他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四,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综合思考的决策技巧,应变式地找出或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管理思想:

1、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它能帮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而如果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要挑选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就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2、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3、专注如一;

4、把事情做到极致;

5、少许诺、多兑现;

6、让数据说话;

7、问题驱动;

8、不唯上;

9、对事不对人;

组织内最有效率的沟通方法,莫过于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了。坦诚地说出否定意见,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一颗公正的心——只关注事物本身的对错,而不是根据这件事是谁做的来给出不同的评判;同时,也不要把对一件事情的评判直接引伸为对人的评价。

10、创新求变;

勇于创新和灵活应变,是企业持续发展、克敌制胜的原动力。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成熟,多数公司都会自然而然地倾向安于现状、保守行事。因此,如何永葆组织的创新激情与灵活求变精神,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长期仸务。11.允许试错;

12.迅速迭代,越变越美; 13.保持学习心态;

14.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别人上怎么干的; 15.高效率执行; 16.用流程解决共性问题; 17.你不是孤军; 18.打破部门藩篱; 19.主动分享;

20.一定要找最优秀的人才; 21.给最自由的空间; 22.证明自己,拿结果说话; 23.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断力; 24.每个人都要捡起地上的垃圾;

25.百度不仅是李彦宏的,更是每一个百度人的; 26.用户需求决定一切;

27.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28.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29.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

个人的见解:李彦宏先生是位睿智的企业家,他不仅有技术背景,还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2002年5月到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朱宏波对其评价也是:“虽然以前从事技术工作,但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他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并坚持到底,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唯有专注如一,将所有的力量施于一点,才能超越别人,取得持久而非凡的成就。一家公司想要成为市场上的领导者,首先要有领导者的心态,那就是要坚信你做这件事能比所有人都做得好很多。在这种心态下,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你就能最终成为领导者。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如果不能够不断学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保持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的学习心态。这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生活精彩的法宝!

第四篇:浅议《论语中》的管理艺术

浅议《论语》中的管理艺术

自汉武大帝听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维护统治的主导思想,宋代名相赵普则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久不衰的《论语》其间蕴含的管理思想策略,时至今日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管理者的企业领导不妨多读读《论语》,从中吸取管理思想,管理经验,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修己以安人,作员工道德的表率,增强感召力

1、工作态度——敬。《论语》中反复强调“敬”字,如“敬事而信”(《论语·学而》)“执事敬”(《论语·子路》)“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敬事”,即严肃认真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子张、子路向孔子探求为政之道时,孔子对“敬”作了进一步阐释:无倦,即对自己的工作不要懈怠,不要松懈,不要日久而麻木,要忠心耿耿,要恪尽职责。死板强硬的企业制度,或许能管住员工的“身体”让其固守“曹营”,但是员工的心却可以云飘“汉”。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感召力。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出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出现倦怠感,这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滑坡不无关系。作为领导者,不能一味以制度鞭策员工去如何如何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而是要身先士卒自己先敬业爱业,自己以身作则忠于本职工作。只有领导者爱岗敬业了,员工才能被感召着去兢兢业业。

2、行为准则——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者如果做到了“行得端”“坐得正”,那么手下员工则会口服心服,就不会牢骚满腹的去干事。领导应该把“正”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正”一是不挟带个人感情地、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汉开国皇帝刘邦在评定天下后,赏功诛过时,差一点引起骚乱,幸而及时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先依功封赏曾数次让刘邦深陷窘境的仇敌雍齿。这一举措安抚了 其他的曾经的仇敌后来投奔来而建立功劳的内心惴惴不安者,同时又激励了随刘邦出生入死驰骋沙场的一贯追随者。正是因为作为领导的刘邦摈弃了个人的喜好而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臣属,才有后来的人臣对刘邦一直赤胆忠诚的同时感恩戴德。在刘氏政权被吕氏家族危机的时候,老陈宿将挺身而出,挽救了刘氏大汉江山。领导公正地对待员工,员工才有安全感,有归属感,也会敬重信任自己的领导。

这“正”另一方面是作为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权限,既不越俎代庖,又不能当“甩手掌柜”乃至被“架空”。孔子举了一个达到“无为而治”之境的典范,并且解释了原因:“恭己正南面”(《论语·卫灵公》,庄严端正地坐朝廷),其理论则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后来他的弟子又为他做了注脚“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仲弓当了领导,向孔子讨教管理之道,孔子谈了三点,其一是“先有司”(《论语·子路》,安排好各个部门的领导者)》:领导者是权利的分配者,而非各项事务的躬亲者;领导者是各项任务的安排着,而非具体工作的落实者。领导面面俱到,那么辛苦的是领导,轻松但备受压抑的确实员工,危害的是企业。领导不在于做得多,而在于做得正——掌好权,分配好任务。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他是爱岗敬业的标兵,是智慧与才干的化身,可是他没有摆正自己宰相的位置,不去放权,大事小事一把抓,不仅累死了自己,让后人叹息;而且弱化了刘氏集团以致让司马集团吞并了蜀国,让后人-1-

扼腕。摆正自己位置的领导是一流的领导,由于权责分配得当,员工各司其职,企业就会良性运作。

3、协调人际关系--恕。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用是稀。”(《论语 公冶长》),孔子又高度称赞颜回那“不迁怒,不二过”(《论语 宪问》)的高贵品质,还教导子贡“恕”可以终身行之(《论语 卫灵公》),而他自己一生贯彻两个字--忠恕。“不念旧恶”“不迁怒”“恕“,是宽容大度、体谅包容、海涵等意思,是孔子身体力行的协调人际关系的选择。

时至今日,这些原则仍不失为真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仍可作为良好的指导。企业的领导者久处上位,一方面想问题的角度往往高些、着眼点往往超前些、对下属要求严苛,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受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影响,这两点都可导致领导脱离员工、员工不理解领导,从而使上下关系失合,进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故而领导处理工作、人际关系时不妨以孔子为榜样,即以“恕”为原则。所谓的“恕”,首先是明白“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卫灵公》),做领导不容易,做下属也不容易。心有此念的领导就能海涵下属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工作、一些不完善的想法抑或一些牢骚不满;能体谅下属的领导,自然会被下属体谅:理解万岁。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自己不喜欢的、做不到的事就不能要求属下去做;属下无法完成的事也不要强其所难。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下属考虑的领导是下属拥护与爱戴的领导。复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领导,考虑问题自然高于员工全于员工,但不能因此苛求下属也时时事事高瞻远瞩。决策、措施不被下属理解、认可时,员工有不满、有抱怨时,领导切勿忙于辩解抑或指责批评,先反思再换位思考,最后托善解决。员工有不同声音时,有独到意见时,领导切勿以维护权威为由不分青红皂白加以否定,领导要从谏如流、集思广益。有海纳百川般胸怀的领导,是员工钦佩的领导,也是员工乐意为其效劳的领导。谛造了苹果王国的乔布思,其贡献不局限于电子产品,他在企业管理方面也为世人留下丰厚的财富。其麾下人才济济与他的理解包容赏识人才不无关系。计算机天才尼姑拉斯?阿莱格拉,利用苹果手机本身的漏洞破解了其代理码并公布于众,几乎导致苹果公司设备的全面瘫痪。面对巨大损失,乔布思不是愤怒,而是以慈父般包的心态忽视阿莱格拉的过错欣赏其天赋才能,通过沟通交流,成功吸纳阿莱格拉为其员工。坚持原则作为领导是必需的,而在原则中理解体谅宽容属下的领导,其凝聚力是无限的。

举贤才做伯乐增强凝聚力

翻开历史的书页,成汤任用伊尹兴商灭夏,纣王废绌比干、商容、微子等贤才而重用费中、恶来等佞臣终亡国,文王武王重用姜尚等人才由弱到强乃至取商而代之成周王朝。熟读历史,修订了《春秋》的孔子,深知人才的作用,不仅培养了七十二贤才,而且在人才观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篇幅不长的《论语》,却用相当的笔墨在探讨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作用、人才的任用。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读一读,一方面要让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开创企业人才济济的良好局面。

1、人才之用

沉溺于女色的卫灵公荒芜了国政,被孔子定性为“无道”,康子大惑不解地问孔子,既然如此,卫国怎么不灭忘呢?孔子回答说,卫灵公虽然无道他却任用了四个贤才,而且各用其长。(《论语·宪问》)而纣王也有微子、箕子、比干三大贤才,但却亡国了,只因为纣王不仅不重要他们反而迫害他们。(《论语·微子》)

再看历史,赵不用廉颇而致长平之战大败于秦,一蹶难再振而亡国;楚不用春申君、屈原而致国势日衰;秦穆公重用百里奚与蹇叔等贤臣能将让偏居一方的秦站稳了脚为大一统的秦朝的建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人才的任用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才岂不重哉?国家离不开人才,企业也离不开人才,“企”字没有了人,不是只有“止”了吗?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人才 格外地上心。知道人才之用,更要识别人人才,重用人才。

2、人才之标准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冉求、公西赤是不是具备了“仁”的品质,孔子分别称赞了三个弟子的人才,但并不认可他们的“仁”品德;(《论语·公冶长》)当季康子询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能否从政时,孔子说子路果断,子贡通达,冉求多才多艺,他们三人从政绰绰有余。(《论语·雍也》)由这两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人才的品评是从“德”“艺”两方面着手的。所谓的“德”是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品德、品行等方面,最高标准则是“仁”;“艺”则是才干、才能,就是自己在某方面、某领域的特长,就较为妥当地处理该领域的事件、协调该方面的人际关系。孔子弟子中,子贡就有军事、税收才能,公西赤(公西华)懂礼仪善言辞是适合做外交家,冉求较为适合抓生产与处理日常政务,而子贡擅长于经商。(《论语·先进》《论语·先进》)

在当今德治法治不可偏废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对“德”的要求,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其标准未免过高对于一般员工,我们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领导在审视员工时,德艺并重的同时,不可求全责备,孔子的“德”是启明星,是人才努力的放向。即使孔子在任用人才时也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即用人才时抓原则看大体、小的当面放松放宽。刘邦不计较陈平的贪财,看重其智慧;陈平果然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子游做了武城县“县长”,向孔子汇报工作,孔子只询问他得到了什么人才没有?子游报告说,得到了一个正直、公而忘私的澹台明灭。(《论语·雍也》)怎样识别人才呢?孔子的方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考查他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人以类聚),观察他为达到某一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方式,了解他安逸于什么不安逸于什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领导者,把握自己的责任,对于员工的特性、特长要心知肚明,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佳效能。

3、知人善用

在《论语》中,孔子评议了一些公众人物,其中有两个鲁国大夫:公叔文子、藏文仲。前者是褒扬,后者则批评。公叔文子抛开了等级观念举荐了自己的臣属,而藏文仲辅佐了四代国君却没有举荐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贤才柳下惠。(《论语·宪问》《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作为一国之大臣举贤授能是其分内之事,如果做不到则是失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职责之一也是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如果“让千里马拉盐车”、“牛驰骋沙场”,最终会导致人才的流失,进而是企业的止步不前。

那么作为领导怎么用人呢?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宪问》)什么意思?孟公绰做赵国魏国这两个大国的大夫绰绰有余,却难以担任滕、薛这两个小国的大夫?为什么呢?如果唐僧安排孙悟空来挑担喂马做饭,孙悟空能胜任吗?金子放对了地方才能发光,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效能。

上文提到的卫灵公,虽然无道,却有用人之术——人尽其才:仲叔主管外交,祝鲩统管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论语·宪问》)按人才的本领来安排其工作,人尽其才,人展其能。郑国子产也是知人善用的高手。子产执政时,郑国夹在秦晋齐楚吴诸大国之间,危机四伏,但郑国却每每逢凶化吉、安然无恙,这得益于子产成功地任用了三贤才——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郑国与其他国家一旦有外交事务,子产就先找能出谋划策的裨谌商量尽可能多的对策,而后找善于决策的世叔最后拿主意,再让熟知各国历史与现状且擅长辞令的子羽形成初步的外交文书,最后子产自己再做文辞上的加工。子产是成功的管理者——因材施务。

因材施务,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高效能的集团。李世民中央政府仅用643人就开创了青史留名的“贞观之治”,恐怕得利于人才任用的合理吧!“房谋杜断”堪称人尽其才的典范。

聪明的领导者,识好人用好人,让员工忙起来,既能发挥员工的热情,又能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企业是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

创效益提待遇增强号召力

众多的儒家思想解读者认为孔子不讲利益、不讲经济,细读《论语》你将发现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孔子也主张利益、主张物质,只不过物质较之于精神、经济较之于道德,他更注重精神、更崇尚道德。但孔子的思想是提升人的、发展人的,在孔子看来精神道德那是一个上进者要努力追求的,以马思洛需要层次论那是高层次的需求。纵观论语,多出涉及到物质经济的论述,较为明确地说明了孔子的利益经济观。

作为老师,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交了学费,我就尽心尽力地教导你;尽管孔子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教育的公平,但他实施的并非无尝的义务教育。弟子原思担任孔氏集团的主管,孔子给原思“粟九百”,原思拒绝--大概是作为弟子给老师干活还要报酬有点不好意思吧;孔子就劝导原思,你我是师徒关系,但现在是顾佣关系,以你的劳动给你酬薪这是应当的。(《论语雍也》)家资殷实的子贡做了好事,拒绝领取政府给的奖励,孔子就批评了他。由此可知孔子是主张对别人的劳动是要给予回报的,付出得到肯定性的回报一方面鼓励当事者更加努力的办事,另一方面激励其他人去干事。试想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回馈,那谁还愿意去劳作呢?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做事的积极性岂不日渐衰减?安居才能乐业,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员工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能够享受高品位生活的人,才能够把工作当事业去快乐经营,而不是当做饭碗辛苦去保。孔子深刻知晓物质对于人的必要性。

舜帝被孔子奉作君王的楷模、道德的典范,孔子在高度赞扬他时,仍遗憾地说,舜的不足是没有让普天下的人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论语雍也》)孔子与两个弟子的,更是把经济建设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论证了领导者要创物质效益的思想。一次是与然冉

有就卫国的情情况进行的讨论,孔子告诉冉有对于领导者首先是让自己治理下的区域人口多起来,其次是让他们富裕起来,尔后就是教导民众了;(《15》)另一次则是与子贡探讨经济、军事、道德三者的重要性,孔子把道德放在了第一、经济放在了第二。(《论语,16》)两次的排位尽管都不是第一,但结合孔子的时代背景,结合排位的对象范围,第二已足以说物质经济的重要性了。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被人们怀念尊崇,就是因为在这些时代里,民众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安定日子;而现在人们愿意乐意去五百强、去外企工作无非是因那里一方面待遇好、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多些。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能力去推动企业的发展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团结员工的必然要求。领导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效益,使得企业这条“大河满”,进而提高员工的福利。

遗憾的是孔老先生并没有深入而具体地提出发展经济的相关措施既方法。这一方法论的空白,就要由领导者、管理者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去探索了。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修好自己的“德”,“一手抓举贤授能”,一手抓“经济建设”,做一颗北斗星,占据好自己的位置,让员工围绕着自己发光发亮,这样的企业其天空群星荟萃、星光灿烂;这样的企业,上下一心协力谋发展、提效益,企业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员工充满干劲,充满希望。

第五篇:《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

《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斯坦利博士 的《百万富翁的智慧》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对733位美国百万富翁成功的30个主要因素做出了概括,其中最重要3项是:

1.真诚地对待所有人

2.有良好的教养

3.与人们和睦相

《论语》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正是以培养人的真诚、德性、友善为宗旨。

(另外:7.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 ;8.具有很强的竞争精神或人格;10.具有推销自己的思想、产品的能力;13.愿意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27.有运气;30.以班上的优等生或准优等生毕业)

目 录:

导 论:《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第一讲 《论语》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讲 《论语》与价值观念的建构

第三讲 《论语》与为人指要的确立

第四讲 《论语》与处世之方的探寻

结 语: 当今为什么要读《论语》?

论:《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1、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

3、《论语》是历代的儒家经典

(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

1、首创私学,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生徒

学在官府,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2、编定《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

3、创立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显学,后墨学中绝。东汉之后,儒释道三足鼎立,宋开始,释道渐渐衰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二)《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

1、《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形成于战国初期。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版本,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齐

论语》为齐国学者所传,《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字(指战国时文字)。据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后世曾把《古论语》及孔子的经典著作藏于夹壁中,后来这些著作包括《古论语》被发现,其壁称“鲁壁”。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2、《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各篇名即是该篇第一句话的前两个字。、、、、、、、、、、、、、、、、、、、(三)《论语》是历代儒家的经典

1、西汉,《论语》与“五经”并列为太学教科书

孔子编定《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其中《乐》经流失。

2、东汉,《论语》和《孝经》与“五经”合称“七经”

《孝经》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可能为其弟子所作。

3、唐代,《论语》列为“十二经”之一

唐文宗开成间石刻十二经,置于太学:《易》、《诗》、《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汉代儒家在校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缀辑前人的训释成果,递相增益而成,用以解说儒家经义)。

4、宋代之后,《论语》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十二经中又加入《孟子》。

5、朱熹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礼记》中的两篇。这就成了所谓的“四书”、“五经” 《论语》受到历代学者重视,注释本很多。同时在社会各层流传很广。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北宋政治家赵普留下的故事。

赵普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宰相。他出身小吏,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比起一些文臣,学问差多了,也与大宋王朝宰相的职务不太相称。于是,他每天下朝后,闭门谢客,用心读书。这以后人们发现他的学问越来越大,处理政务更加得心应手。人们都佩服赵普的学问,想象赵普家里一定藏书十分丰富。有人前往探听,却发现他书房里空空如也,家里人透露说,其实他读来读去只一部《论语》,还没有读完。因此京城里流传开一句话: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卜。

第一讲《论语》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心胸豁达 追求快乐

(二)志向高远 专心致志

(三)有胆有识 有忧有虑

(一)心胸豁达 追求快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4),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到的东西,又能经常复习(练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就是君子吗?”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二)志向高远 专心致志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立志于求道,却又以自己的吃饭穿衣不如人而感到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和他谈论学问的。”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可以。”

(三)有胆有识 有忧有虑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

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没问题的地方,谨慎地说,这样就很少会犯错;多看,有可能不对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没问题的地方,谨慎地做,这样就很少会后悔。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第二讲

《论语》与价值观念的建构

(一)仁者爱人

(二)义以为上

(三)崇尚道德

(一)仁者爱人

1、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于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就他的君子的名声呢?君子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违背仁,在最匆忙的时候也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二)义以为上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道利。”

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富与贵,这是每个人都盼望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这是每个人都所厌恶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君子也是不愿意轻易摆脱的。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5、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论语·宪问》

(三)崇尚道德

1、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

2、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3、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第三讲

《论语》与为人指要的确立

(一)吾日三省吾身

(二)博学而笃志

(三)约之以礼

(一)吾日三省吾身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竭尽全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真诚守信啊?老师教我的东西,认真复习了吗?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是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3、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

(二)博学而笃志

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陷于迷惑,只是泛泛空想而不读书,那将是危险的。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三)约之以礼

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2、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以和为贵。古圣王治国之道就在于以和为美,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如果遇到行不通的事,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第四讲

《论语》与处世之方的探寻

(一)恭敬、宽厚与诚信待人

(一)是非分明与见义勇为

(一)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恭敬、宽厚与诚信待人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符合君子之道:他自己的态度谦恭而庄重,他对待君主尊敬而认真,他教养百姓给他们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4、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2),小车无軏(yue4),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呢?这就好像牛车没有套牛的横木,马车没有套马的横木,那怎么能行走呢?”

(二)是非分明与见义勇为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孔子说:“只有仁人,能喜欢好人,厌恶坏人。

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

直者。” ——《论语·阳货》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5、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三)敏于事而慎于言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孔予说:“君子不追求吃得饱(吃得好),居住不求安逸舒服,做事情很勤快,说话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端正自己,这就叫做好学。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迟钝,做事敏捷而灵巧。

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4、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5、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结 语:

当今为什么要读《论语》?

● 发掘文化资源

● 探寻处事方法

● 感悟人生价值

(一)发掘文化资源

● 领略中华文化的来龙去脉

● 触及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

● 展望中国社会的文化走向

(二)探寻处事方法

● 从传统中总结经验教训

● 从传统中借鉴处事谋略

● 从传统中启发新的视角

(三)感悟人生价值

● 把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结合起来

● 把当今价值与传统价值结合起来

● 把个人价值与民族价值结合起来

下载《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表达

    《论语》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表达 摘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其中表达的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艺术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

    《周易》与现代管理

    《周易》与现代管理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

    思考题: 企业具有哪些特征:经济性、社会性、独立自主性、能动性、竞争性 公司制企业有何优点:1,降低了经营风险,承担有限责任2,可以发行股票,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3,有利......

    如何提升现代企业家精神素质

    如何提升现代企业家精神素质企业家有什么样的精神和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这在总经理陈扬菊领导的清溢公司得到充分验证。清溢公司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资企业,连续获得......

    现代企业家-跟成吉思汗学营销

    现代企业家:跟成吉思汗学营销 一、精神力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软件是企业家精神,它是企业文化生成、演进的重要基因,是稀缺的企业资源。成吉思汗的个人心智之路演绎......

    现代教学艺术

    现代教学艺术 现象描述: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小辉,在一次语文考试上因为生病而考砸了,语文成绩不及格,老师课前请他到办公室聊天,了解了情况之后没有批评他,反倒安慰他,关......

    现代教学艺术

    《现代教学艺术》上午笔记(一) 7.23号现代教学艺术 赵精兵 陕西师大文理学院政治学院硕导、教授 上午 记录者:新乡英语老师朱晋萍 精湛的教学技巧,图片及视觉听觉会让人更加注意......

    现代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全稿

    三、领导方法 现代企业领导方法,就是企业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企业领导者实施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进行有效领导,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者应该掌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