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江苏职称考试
心理学
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教育目标,两种水平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教师威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b名片效应(即教育者与被教育双方一致的观点)
c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若干相似之处)d好感效应(有好感则易接受对方观点,反之拒绝)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a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b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5、认知的三种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8、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更好地支配、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它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
9、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遵循“综合贯通”原则;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10、品德心理结构四分法: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
11、对学生说服教育的心理策略:(1)合理的使用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材料,既报喜又报忧。对于正面材料,听众往往持赞成的肯定态度,鉴别力较低,适用于立竿见影的教育任务,教育顺序往往放在首尾;对反面材料,听众往往持否定的怀疑的态度,鉴别力较高,使用于长期的教育任务,教育顺序一般放在中间。(2)合理的使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情绪因素一般适用于文化程度低的听众,以及立竿见影的教育任务,教育顺序往往放在首尾;理智因素一般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听众,以及长期的教育任务中,教育顺序一般放在中间。(3)利用门槛效应。逐步提高要求,最终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目标。(4)利用“名片效应”,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5)利用“南风效应”,教育者用热情、温柔的方式进行说服比严厉的批评职责更加管用。(6)避免超限效应,过多的说教会引起人的反感。
12、社会助长作用: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14、智力多元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八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②言语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
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需的能力。)⑥人际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
15、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胆汁质:坦白、坦率、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块而强、急躁易冲动。
多血质:活拨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于交际
粘液质沉着、安静、反映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映慢、行动迟缓。
16、性格特征分析:(1)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在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自觉地调整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1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和调控。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心态、学习的调控技能等作为静态的要素存在于学习策略中,而学习策略本身是对这些静态要素的选择、运用和调控的动态过程。
18、社会学习论: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试验,(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等)。
社会学习论经历四个阶段:1)注意阶段,即注意榜样的所作作为;2)动作的保持;3)动作的再现;4)动机(个人愿望、外界刺激)社会学习论的教育启示:1)教育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2)教育者应为学生选择可信、可亲、可敬的榜样;3)教育者应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4)教育者应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19、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20、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完全掌握程度基础上的附加学习。一般认为,以150%的学习程度所获得的记忆效果较佳而又较为经济。
2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3)移情。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卡内基总结的批评是
1、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2、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3、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4、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5、给别人留面子);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23、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当一位老师对学生给予了期待,希望他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并经常给学生以鼓励、赞美和信任,学生会真的朝着老师的期待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
能改变人的行为,增强他的自我价值,使他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因此,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充满感情,关爱每位学生。
1、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一旦排除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理论最经典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教师三种教学水平的含义
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因循式教学(经过了,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策略式教学。
3、桑代克的学习率分为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4、自然恢复:条件反射形成后能被消退,这并非是永久的或一次性完成的,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
5、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提倡发现学习;鼓励进行直觉思维。
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
a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b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c学习的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内容,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d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其必须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e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力量;构成成分: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建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8、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
9、感知规律的内涵。
a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b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c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d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直得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e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
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10、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的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元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不同组块所含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们过去的知识经验。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1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认识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13、动作技能特征之三动觉控制的加强、视觉控制的减弱。
1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15、功能固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16、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7、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案例分析)
1、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2、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应人的内在须求的一种态度体验(直觉、想象、伦理)3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 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三方面分析。
18、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内容上来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性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心理自我是俱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19、全面认识自我的途径或方法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20、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21、集体规范:是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它有正式规定的,也有非形式规定的。
22、人际吸引的因素: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
23、大学生心理健康分矫正性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性心理健康状况。
2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测验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
25、学生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爱的专业:一个学生在填写大学志愿时填的“服从”,但他现在所学的专业非他所爱,怎么办?(1)从中学开始时文理分科,选择志愿时要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而不能盲目的填“服从”。(2)在进行招生工作时,要看学生是否合适学习该专业,而不能仅仅因为学生填“服从”就随便安排。(3)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要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4)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
第二篇:江苏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总结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精神分析学派①弗洛伊德②研究对象:无意识;③研究手段:自由联想,分析梦境行为主义学派(反馈)①华生②研究对象:行为③手段:实验法3,认知心理学派 奈塞尔 计算机模拟的方法;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学习中心)马斯洛 罗杰斯 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 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顺序不可变。先满足最低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
以学习为中心 罗杰斯 1.强调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愉快的事情3.学生学习必须首先懂得怎样去学习4.强调学生学习中自己评价自己5.主张学生自我引导6.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名副其实的促进者,同时作为老师要虚心接受学生正确的建议甚至是批评意见,与此同时,要保持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学生性格上的缺陷进行教育补救措施。
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19.结合自身体会谈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④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20.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21.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1.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3、动机强度,动机虽不直接调节人的思维活动,但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定势作用,定势势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40.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采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柯尔伯格的研究 “两难故事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级水平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道德定向。
2、习俗水平,阶段三:“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
3、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41.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体上的反应,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才去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中最具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1.态度定势的形成,定势是由先前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性,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要点概括:①知、情、心②自我独立③人际适应④人格。具体: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3: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要点概括:①成长理想②独立争强③闭锁性具体: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③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④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55: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构成。
56:智力多元结构理论(重中之重,一共八种)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②言语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22.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例如,鸡、鸭、鸽子、鹦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鹉、鸵鸟都是“鸟”的变式。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6.教师威信的形成⑴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⑵渊突出本质特征。
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⑶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23.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作风和习惯⑷平等地对待学生(5)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短时记忆:信息教师威信的维护:⑴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⑵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储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⑶不断进取的敬业精是5~9组块。
神⑷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特点:先快后慢.启示:5.结合自身体会讲出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①威信效应—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的必要性,不要等到知识遗忘后再复习。作相同内容的不同人宣传,威信不同,效果也就不同;②名片效25.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1、审题,审题又称为分析课题,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观点一致,则教育效果较好;③“自己人”这是应用知识解决课题的第一步。
2、课题规类,学生在审题效应—由于有若干相似之处,使所述观点较易于接受;④好感效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应-----有好感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之拒绝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
3、重现知识,当以上启示我们,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学生对当前课题进行规类后,他就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只有把与解决课题有关的知识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主意与学生交心。提取出来,使他们从原来的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才能6.三种教学水平(填空,或,简答)①尝试式教学:没有经够为下一步的解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4、解题,解题使根据重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虽然掌握了某些学科专业知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识,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不合格的教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育②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不懂得如何有效教③策略式
26、技能的形成:⑴动作技能①认知阶段②动作分解阶段③动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 作联系阶段④自动化阶段⑵智力技能①原型定向阶段②原型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1)操作阶段③原型内化阶段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训练指导:⑴动作技能①使学生明确动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②学习方法上的特点务②给学生以正确的动作示范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两自一结合):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法④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⑵智力技能①促进学生形成程序化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知识②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③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学习相结合。
训练④指导学生科学练习
8.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也是行为主义2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年<<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其独立)学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视觉减弱);4.运动图式的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动机)练习律:刺28.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练习律=知主要包括原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29.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9.条件反射说的几个规律性现象1.强化;2.消退;3.自然恢复: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构成:认知、学习方法、元认知、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整。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30.记忆编码策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组块、替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4.泛化换、联想、理解、记忆术。组块化:记忆容量单位,指将输入——重点,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替换:将不易记忆和难以记忆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5.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记忆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6.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高级条件反射----相信所有学习全有条件反射构成,习惯即由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连串的条件反射所养成。3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10.布鲁纳认知发现说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构。(内容);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③教学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3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原则④学习方法:提倡发现学习;⑤鼓励学生进行知觉思维(核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心、最宝贵)
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
2、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
二、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论)①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个机能的提高。
3、经验概括说,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或对经验作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
4、关系转换说,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
三、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
5、认知结构说学生的认价值观是蕴涵在品德心理结构中的一向内容,个体价值观一旦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1)认知结形成就会成为个人评价事物的标准,成为唤起或调整自己的态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度、意向和行为的依据。是否驹哟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观念。2)认知结构的11.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可辩识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由知形式——适用于中国教育环境。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3)认知结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33.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所谓具概念、命题等构成。——固定点或起同化作用的观点。先行组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织者——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合理编排教学内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12.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者的个体性。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的原则。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容,并掌握学些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得自己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
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13.奥苏泊尔-内驱力——把动机等同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34.创造性与类创造: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定产品的能力——以求知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中最重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产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要、最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外部动机)——个体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由自己学业成就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产品的活动。对真创造而言,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获得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好的需要。
创性产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产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14.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学习效率与动机关系),中等它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35.创造的心理过程:
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并对问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意识地致力于创造问题的解决。
2、酝酿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阶段,可以借用“背景加工”这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一个人激起水平越低。启示: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表面上是在休息或做别的事,但头脑中关于某个要解决的问题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的信息却在无意识状态中得到加工。
3、豁然开朗阶段,经过较困难的课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较长时间的酝酿,突然发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4、验紧张和焦虑
证阶段,验证、核对问题解答的各种细节,最终证实问题已经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1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了解解决。36.创造性的心理特征:创造力的特征:流畅性、灵活学生规律,进行有效教学3把握学生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4性、独创性。创造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兴趣广泛,对创造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5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有强烈的好奇心2.目标专一有毅力3.独立性强4.自信心强5.行灵活性教学6改善自己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7及时反思情感丰富6.一丝不苟
教学过程与结果,调控教学策略
3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15.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效价——自己估计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目标的价值。激励力量=效价x期望值 的智商水平任意;
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6.(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两种不同动机的人的选择: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1)联系:1,.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2.能力是个体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历史经验的总结个概括,作为个体的知识是人们头脑里的经验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2.避系统;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2.知识的掌握不必然导致能力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人物。大学生学的发展,二者的发展不一定同步
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3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的搜17.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
1、问题表征,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
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2、情绪状态,它在有意无意中影响个体的后继心理状态。
2、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1)了解道德规范,2)进行道德评价。
3、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情感起到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作用。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2)通过文艺作品获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4、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
5、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
6、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柯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42.过矫正的含义:这一方法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过矫正分:1恢复行为环境的原有状况,而且要比以前做得更好。2坚持适当的练习,训练与原有不良行为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行为。2)防范协约3)强化暂定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
4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①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②自我意识的结构(三个维度)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信等层次。自我调控是指一个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和控制等。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目前实际状况的看法等。理想自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收此而产生的自我感。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中期自我意识经历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的过程。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主要表现在学习、社交、前途等方面:①以学习成都为中心的自我研究②以交往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③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④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统一集中体现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上,获得这种统一的途径有三:①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一致。②一方面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二者接近。③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以迁就现实的自我。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①自我肯定型②自我否定型③自我矛盾型④自我扩张型⑤自我萎缩型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44全面认识自我: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极地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45: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的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47: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影响因素;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凝聚力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主体认识 个特征 48: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49:人际吸引的因素(大题目,简答题)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人。人际吸引受到相似性、互补性和仪表价格等因素的制约。①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问题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可表现为在籍贯、经历、兴趣等 方面。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意识到彼此有相似性时,就易相互吸引。②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③仪表吸引。仪表包括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等因素,它会影响人们彼此的吸引力。④人格吸引。主要是价格魅力的作用,最本质因素。
62、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教育目标的制约性、人际关系的道德评价、人际关系的文化蕴含。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6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
65、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66、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67、心理健康的标志:⑴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⑵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⑶有幸福感⑷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
50: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①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5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
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需的能力。)⑥人际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启发:①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同学个性化的发展。③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扬长避短。5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操作和言语量表。
59:气质的类型特征: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里脆弱,具有内倾性。60:性格的四个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制: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构成: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智力: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气质: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人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第三篇: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决断、坚持)
个体心理现象包括:
1、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
2、个性:分个性倾向性(内在的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表现: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从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为气质;从人堆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行面表现出来的是性格;从直接制约工作效率方面表现出来的为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可归纳为气质、性格和能力差异)、自我意识。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既具有心理过程的暂时性、可变性,又具有个性的持久性、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三类基本变量:刺激变量:S变量。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机体变量:O变量。个体自身特征。反应变量:R变量。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原则:目的明确、做好计划;观察必须系统;必须随时如实记录;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
2、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口头调查(访谈法)。
3、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及其他个性特征。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景下某种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因变量)。分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心理学的独立:1903,冯特,心理实验室。
不同学说学派:
1、构建主义:冯特奠基,代表: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始,1890,《心理学原理》,代表:杜威、安吉尔。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维特海默创始,代表:科勒、考夫卡。
4、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创始,刺激—反应公式(S—R),代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主张:应以正常人为观察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强调人是自由、有思想的生物,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枕叶:视觉;颞叶:听觉。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注意:心理活动(意识)堆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具选择性和集中性。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功能:
1、选择功能:基本功能;2维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引起原因: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主观:需要、兴趣、情绪情感以及过去经验。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是一种高级注意形式。维持条件:要加深对活动的理解;要清楚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吧智力活动和外部实际动作结合起来;排除外部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有意后注意:有…,不需…。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广度),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散(分心)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分散原因:无关刺激干扰;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
3、注意的分配:条件:有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建立起了联系,形成某种反应系统。
4、注意的转移:影响:原来注意的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感觉:提供了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保证了集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1、视觉:视觉对比:分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视觉适应:分暗适应和明适应;后像: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能短暂保留。
2、听觉;
3、皮肤感觉;
4、嗅觉和味觉;
5、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知觉:人得到的外部信息经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分:据对象分社会知觉(对人)和物体知觉(对人以外的物);据事物特性分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知觉的整体性:要求: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性、共同命运性、封闭性、简单性;个体定势及经验也有影响。
2、知觉的选择性:条件: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
3、知觉的理解性:作用:帮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形象仍保持相对不变。其发展与个体的经验的积累有关。
绝对感觉阀限: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可用绝对感觉阀限来衡量。
差别阀限:即最小可觉差。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量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此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增加的绝对量,而是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K=△I/I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特征:直观性和概括性。
记忆:据内容分:形象、语义、情绪、运动记忆;据保持时间分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
1、识记:人们获得经验的过程。据有无目的分:无意记忆(具很大选择性、偶然性、片面性)和有意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好);据理解性分:机械识记(死记硬背)和意义识记(理解记忆)(两种方法应相互补充)。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觉醒状态(记忆广度高峰上午10:30,晚上最低);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难易和数量;加工深度。
2、保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影响记忆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量为50%时记忆效率最高);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记忆者的态度。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对先…。合理复习方法: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3、再认(再度呈现仍能认识)与回忆。回忆策略: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定时和兴趣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双重提取,寻找关键点是回忆的重要策略;上下文线索的暗示;排除干扰因素。
4、记忆系统:感觉记忆(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很短暂、容量大、痕迹容易衰退);短时记忆(操作记忆、工作记忆):特点: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易受到干扰、采用听觉形式编码;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容量无限、信息保存时间长久、以意义编码为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学习:经验或联系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特点:间接性;以语言为中介;主观能动性。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
2、知慧技能: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3、认知策略:运用符号对内调控的能力。
4、动态技能:平稳流畅、精确时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奥苏伯尔学习分类:
1、据方式分接受学习(学生通过讲授接受现成结论)和发现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得出结论)。
2、据材料与原知识关系分机械学习(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和有意义学习(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进行新的学习。又分: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特点:材料已于原有观念建立了联系,因此有可能理解各种重要的关系;材料被原有认知结构同化了,保持较好,不易干扰;其心理机制是同化。)
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
1、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2、学生集体。
3、教师特征。
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基本规律:
1、习得律;
2、消退律;
3、泛化与分化;
4、二级条件作用(如望梅止渴)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正强化(积极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除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工具条件反射。
1、效果律:满意结果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烦恼结果使逃避和放弃。
2、练习律:练习使联结增大。
3、准备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事前处于准备状态时,实现感到满意;反之实现感到烦恼。
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替代学习,间接学习。班杜拉。
1、直接强化:个体按榜样行为行动导致有价值结果而受到强化。
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间接接收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个人自己控制强化刺激的强化,体现了人具有能动性的特征。认知学习: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据性质效果分:正迁移和负迁移。据影响的方向和顺序分顺向、逆向。据层次和水平分纵向(垂直)和横向(水平)。据内容和方式分特殊和一般。影响条件: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桑代克的要素说证明某种相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2、已有知识、经验及其概括水平。
3、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习的定式(先于一定活动又指向该活动的准备状态。)。
5、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思维:人脑堆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种类:据凭借物不同分:动作、形象和抽象思维。据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集中(求同)和发散(求异)。据结果是否经过思考分:直觉和分析。据独创性分常规性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具体化。
解决问题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因素:
1、问题情境;
2、知觉的特点;
3、定势的影响;
4、功能固着;
5、情感与动机;
6、个性差异。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创造力的行为特征: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生成绩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情绪:情绪情感的特点:两极性和扩散性。种类:据性质分: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喜爱。据发生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分:心境(微弱、平静、持续一定时间,具弥散特点)、激情(短暂而强烈。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应激。据社会内容的性质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也表现为个性差异。理论:
1、詹姆士—兰格的机体直觉即情绪。
2、坎农—博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3、沙赫特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4、阿诺德—拉扎鲁斯:认识评价情绪理论。
不良情绪:
1、过度的情绪反应;
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
1、认知调节;
2、恰当宣泄法(倾诉、哭泣、笑口常开、剧烈运动);
3、自我暗示;
4、音乐疗法;
5、放松训练法。
行为动力: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个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2、动力性: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3、动态性。
4、社会性:人会根据社会的特点调节自己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基础、最基本、最原始、最强有力);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自尊与他尊);5.认知需要(人性的基本方面之一);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或部分满足低级需要;高级需要满足能使人感到幸福和成就感,低级不会产生高层次的心理体验。
动机: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内部心理进程。
2、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3、总是指向一定目标。个人行为的动机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诱因:能满足有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外界刺激物。正诱因:试图得到的目标或刺激情景。负诱因:逃避…。
动机的作用:
1、激活功能(发动行为);
2、指向功能(需要无目标的主观状态,动机受目标引导);
3、维持、调整功能。
动机分类:
1、生理性与社会性;
2、内部与外部;
3、主导性与辅助性。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与活动效率正相关,但并非无限。一般,中等强度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活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简单—较强,适中—中等,很难—较低。同时,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社会性动机:1.交往动机:即亲和动机,强度与个人所处情境有关,焦虑、恐惧时较强。2.成就动机: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图得到好成绩的动机。(智力一定时,成就动机较高的成绩较好;是在生活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特点和生活方式对其有重要作用:父母对子女要求越高,成就动机也越高;与个体成败经验有关:要提高成就动机水平,应帮助学生设置合适的志向水平,使学生积累成功经验,进而提高志向水平。)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方向性和顺序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4.个别差异性。关键期:发展的一定的最佳时间。
心理发展理论观点:1.格赛尔的成熟论;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3.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4.毕生发展观。
思维的发展:皮亚杰四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获得逻辑思维和理解概念能力;获得守恒的概念;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4.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智力发展:呈负加速前进。智商IQ=MA/CA×100;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交互影响。遗传限是一个阀限。2.智力在不同种族文化中的差异。
人格:各种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等同于个性。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结构: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2.人格心理特征:与个性同。3.自我意识: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作用是调控。
健全人格特点: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2.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3.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上。辅导培养:1.熟悉掌握各发展阶段的正常心理和行为表现;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问题;3.注意区分心理发展的正常个体差异和心理不健康表现;4.不将某一方面或情境下的心理问题泛化为人格问题;5.家长、学校、教师和医生等方面的合作;6.尽量不给有问题的儿童贴标签;7.既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又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认知内容: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2.对他人人格;3.对人际关系。印象:人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将情境中人或事物归类,在主观上形成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形成的一般特点:1.评价的中心性(评价、力度、活动三维度);2.一致性倾向;3.注重显著性信息。基本模式:1.平均法则;2.加法法则;3.加权平均法则。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最初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陌生人);近因效应:新近比过去的影响大(熟人);晕轮效应:对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会把它推及扩展到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刻板印象:对某一类事物和人所具有的一种比较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归因: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原则:1.扩大原则:某人行为结果越不利于自己,或表现违反了社会认可的规范,人们就易把该行为归结为内在原因;2.折扣原则:行为结果同时存在几种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的作用就要打折扣;3.非共同效果原则;4.协变性原则。归因偏差:人执行偏差(基本)、动机性偏差。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情境因素:时空距离;交往频率。2.个人特质因素: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犯错误效应);人格特征。3.相思与互补。
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过程: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社会促进:个人在团体中由于他人在场,工作效率比独自一个人要高(简单任务);社会干扰:他人在场会降低个人的工作效率(复杂任务)。从众:个人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1.群体因素: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2.情境因素:信息的确定性;公众行为的公开性;权威人士的影响力。3.个人因素:人格特征;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服从: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权威意志。
模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因素:年龄与阅历;榜样行为的社会赞许性;相似性。感染: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影响因组:相似性;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暗示: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去按某一方式进行活动。种类:直接;间接;自我;反暗示。影响因素:暗示者的特征; 受暗示者的特征;暗示刺激的特点(大、新、强、则易)。
区分常态与变态的依据:1.生理学(医学)依据。2.统计学依据。3.社会适应标准:依据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法律、风俗等来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依据。4.内省经验依据:以个人感受为依据。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等。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症。
疗法:1.心理分析治疗:弗洛伊德首创,主要技术:自由联想、释梦、移情、解释。2.行为治疗:放松治疗;系统脱敏(交互抑制);厌恶疗法;代币奖励;满灌疗法。3.以自我为中心的疗法;4.认知疗法(贝克和艾利斯)。
第四篇:高等教育心理学(职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简答
1.简述“最近发展变化区理论”的基本内容。答: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要基于现有发展水平,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这对我们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是有直接指导意义的。
二、问答
1.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答:
(一)教师威信的定义
教师威信是因教师本人的人格特
征而令学生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从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
(二)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师的威信高可以使教师的一切
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并努力去执行。因此,要使教师的观点为学生所接受,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一是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内容,由于他们在听众中的威信不同,效果也不同;
二是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
三是“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性别、籍贯、年龄等),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这就是“自己人”效应“;
四是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简答
1.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
(一)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一、名词解释
1.自我实现理论:也叫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他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四章 知识、技能学习
一、名词解释
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完全掌握程度基础上的附加学习。一般认为,以150%的学习程度所获得的记忆效果较佳且较为经济,低于或高于这个限度,记忆的效果都将下降。
第五章 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
一、名词
1.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主要包括原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问答
1.如何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答:(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保证新的学习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因此,为促进学习迁移,应把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布鲁纳所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懂得基本原理和结构就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编排的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各构成要素科学、合逻辑)、一体化(各要素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网络化(沟通各要素的交叉联系,利于发挥整合作用)。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些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直接批评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值感受损。改变方法:坏话好说,变直接批习的迁移。评为间接的暗示和提醒。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养(无)勇于认错可以是自己产生道德满足第七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 感,也是责任感的表现。这对他人会产生心
一、名词 理感召力量,打破僵局。1.品德心理结构:“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4)学会批评 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批评要从称赞入手,先提自己的错误,为四要素组成。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属于内再暗示地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注意启部成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属于外部成分.发,给他人保留面子。品德结构是统一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区分只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是相对的。健康教育
二、简答
一、简答 1.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和意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义。答:(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答:A.基本观点: 趣(1)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的,(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2)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替代强化是(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指学习者观察到一个榜样做了某件事并得到良好 了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类似强化的(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效果。替代强化既是观察学习的实质,也是(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影响观察学习的关键因素。系和谐(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验室实验,如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2.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言行一致实验等。答:(1)环境适应教育:要了解环境的变化(4)这种社会观察学习过程经历了四个与要求,学会正视现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阶段:注意阶段、动作保持阶段、动作再现敢于迎接挑战。阶段和动机阶段。(2)智力发展教育:了解智力发展的规B.意义: 律、特点和自身智力水平,提高思维能力,(1)教育者本人必须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挖掘智力潜力。样。(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了解交际的基(2)为学生选择的榜样必须是可信、可本知识,学会交往,优化人际关系,学会共亲、可敬的,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接近,同生活。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4)健康恋爱观教育:了解性生理和性(3)要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心理,正确处理恋爱问题。(4)要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以生涯发展
三、论述 为主线,讨论生涯辅导的问题。同时根据大1.论述说服教育的心理策略。学生的现实特点与需求,兼顾具体的职业辅答:(1)合理地使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导。需要依据不同的条件。第十一章 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①听众态度。当听众对宣传内容
一、问答 持赞成的肯定态度时,使用正面材料;持消1.试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的基本内极的怀疑态度时,使用反面材料。容。②听众的鉴别力。当听众的鉴别答:(1)逻辑数理智力 力较低时,只提供正面材料;鉴别力高时可(2)言语智力 以提供反面材料。(3)身体—动觉智力: ③教育任务的长短。完成立即任(4)空间智力: 务时,使用正面材料;完成长期任务时,可(5)音乐智力 以揭示反面材料,消除疑虑。(6)人际智力 ④考虑组织顺序。在宣传教育的(7)自我内省的智力 首尾阶段,提供正面材料;在中间阶段,使(8)观察自然的智力 用反面材料。2.简述气质类型及其特征。(2)合理使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这答:(1)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映迅需要依据不同的条件。速、情绪发生快而强烈、急噪易冲动、具有 ①听众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低时,外倾性。使用情绪因素;较高时,使用理智因素。(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映迅速、敏 ②教育任务的长短。完成立即任务,使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用情绪因素;完成长期任务,使用理智因素。善交际,具有外倾性。③考虑组织顺序。在宣传教育的(3)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首尾阶段,使用情绪因素;在中间阶段,使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用理智因素。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3)利用门槛效应,向学生逐步地提高(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要求,使学生易于接受说服教育。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4)利用南风效应,在教育学生时,要有内倾性。多用和风细雨式的教育 3.简述性格特征分析。/ 简述性格结构的四(5)利用名片效应,在教育前,挑学生个特征。喜欢听的话或观点先说。答: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6)避免超限效应,不能喋喋不休,以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免引起反感。特征四方面组成的。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我教育 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
一、名词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这是性格结构1.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此而产生的自我感。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第九章 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征,体现在认知风格上。调适(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
一、填空 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1.社会助长: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现象是由观众效应或结伴效应所带来的。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
二、问答 方面的性格特征。1.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第十二章 其他补充习题 际关系?
一、名词 答: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寄予较高的期望,则学生就会真的朝着教师人们会在初次交往的较短时间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实现教师的内形成对交往对象的总体印象。先入为主而期待。这启示我们,对每个学生都应全心全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于意,要充满期待,从积极的方面去看,不能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方法有:消极相待。感兴趣、微笑、提名字、倾听、谈感兴趣的话题、真诚等。(2)主动交往 勇于迈出主动与别人交往的第一步,以后的交往似乎就顺理成章。(3)移情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参与到他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样的人是能够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也是为大家所爱戴的。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争论只是一时的满足,后果是两败俱伤。(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或抱怨别人
第五篇:2014年江苏计算机职称考试 操作题XP部分
XP1套
1、为系统创建一个名为“防破坏”的还原点,以便系统破坏时系统还原。
操作: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
6、从考试机上按装照相机驱动。
操作:控制面板——打印机——扫描仪和照相机——添加仪器和设备
7:、在任务栏上添加桌面工具栏,并将任务栏置于桌面的左侧。
操作:开始菜单——右击——工具栏——桌面——拖动到左侧、17、查看当前登录到WINDOWS XP 用户账户。
操作:右击——开始菜单属性——任务管理器
22、查找C驱动驱动器重去年一年内修改过的大小在100KB的所有文件。
操作:开始——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范围——搜索选项——大小——立即搜索
25、在我的电脑中对D盘进行扫描,并恢复被损坏的扇区。
操作:右击——D属性——工具(开始检查)点扫描
XP2套
4、对当前窗口以缩略图方式显示,然后根据样张分别自定义,在缩略图和其它模式下“我的照片”图片文件夹在窗口显示效果,在设平铺模式下显示。
操作:(右击)——缩略图——(tese)查看文件选项——(我的照片自定义文件夹)——属性自定义——图片——系统(窗口显示平铺图标)右击——查看——平铺
5、设置在打开新文件夹时产生一个新窗口,同时设置在“文件夹显示常见任务”“文件扩展名、显示隐藏文件”
操作:工具——文件夹选项——
7、请撤消以前删除“考试”文件夹。
操作:右击点击“考试”——还原
10、自定义显示外观“非活动窗口标题栏”的字体为隶书,字号为12.操作:右击属性——外观——高级项目——非活动字体——
13、显示启用动态桌面网页地址为“News.sina.com.cn”而且锁定桌面。
操作:右击——属性——桌面——自定义桌面——Web—新建——输入(网页)确定——点锁定桌面
27、将键盘左侧AT+SHIFT+1组合键设为智能ABC输入法热键。
操作:设置——控制面板——语言——详细信息——键盘设置——该顺序——切换ABC(该顺序)——启用顺序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