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时间:2019-05-13 17: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第一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参加集团公司宣传思想文化研讨培训班的学习和思考

近日,局集团公司在都江堰举办了为期三天半的宣传思想文化研讨培训班,我同四十多名来自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局直各指挥部的同志一起,听课记录,心无旁骛,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找到了“恰同学少年”的感觉。时光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让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长知识。

在这个培训班上,集团公司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可谓苦心竭虑,为我们安排了名家讲座,领导授课,交流学习。主题集中,内容丰富。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宣传思想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适应企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的讲解。使我们聆听到了来自高端、不同岗位、各个层面对宣传思想文化的解读。比如,《工人日报》驻四川记者站站长高柱,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围绕把握正确的新闻导向;如何写好新闻,如何抓好企业报道。《人民铁道报》副总编辑毕峰,在宣传工作中要善于借势,借上级关注之势,借领导考察之势,借工程重点之势,借关键节点之势;要善于对位,注意研究报纸,注意研究范文,范文在不同报纸发表,角度不同,注重采写技巧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铁道部工管中心副主任朱海燕,用诙谐的语言,富有哲理的逻辑思维,使他的讲课引人入胜。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陈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真分析总结了上半年集团公司总的情况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当前的形

势,提出了下半年党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陈书记的讲话亲和,民主,开放,充满思辨和哲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让我们深受教益。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洪奇要求: 各级党组织、各级行政领导,要摒弃那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重要、可有可无的思想,真正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位置。当前,企业发展形势转好,但是,改革、稳定、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依然很多,我们必须下足力气,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得到根本好转。当此之时,宣传思想文化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我们全体同志要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

洪奇董事长指出: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把企业逐渐转好的形势传递给全体职工,让全体职工看到希望,产生动力、迸发激情;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上上下下认识到抢抓机遇的极端重要性,举全局之力,抓住机遇,搞好本轮铁路投标,争取最佳收获;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安全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扎实有效地抓好每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工作,绝不能出半点纰漏;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全体职工认识到干好在建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让全体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到“现场就是市场”,前方后方命运休戚相关,施工单位只有把现场做好,才有说服力。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不仅把企业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社会,而且要制定新闻预警机制,处理好新闻突发事件,减少和消除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要使广大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但也是伟大的。从大的意义上讲,在地球上留下长城、金字塔、泰姬陵等宏伟

建筑的能工巧匠,是彪炳千秋的。而我们,正是在地球上留下不朽痕迹的人们;从小的意义上讲,把我们的工程干好,取得最佳效益,这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位职工老婆孩子一家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做贡献,“创先争优”,“忠诚二十三局、热爱二十三局、扎根二十三局、奉献二十三局、建功立业在二十局”。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干天成提出: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始终抓住主纲;二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三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始终修炼“真经”。这些关于企业建设和发展时期重要论述,给予了我们新的启发。

通过这次培训,一个深切的感受是,这样的学习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学习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好好学习,不但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当今社会,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过去有几本书就可以自学,但如今靠几本书走天下已经不太现实。这次听专家和领导们的讲座就深有体会。我们不能用老的思维去看待今天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具备全新的触角,时代的视野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不难看出,我们这个学习群体结构是复杂的,有从事多年政工的老同志,也有刚刚走

上工作岗位的新学员。学历层次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热情很高,让我深受感动。

对我个人而言,虽然从事了多年的政治工作,经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但像这样高层次系统地学习仍是十分难得的。一些反复思考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一些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困惑,从学习中理出了思路。

通过这次培训班,另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我们的干部教育和培训必须植根于企业发展,解决我们的学习和执行能力建设上的问题。我们企业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是任何时期都没有经历过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格局加快了转换。要求我们急剧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更要求我们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国铁建“抢抓机遇保发展,调整优化促转型”的总体要求和集团公司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形道路的具体规划、思路。这些都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我们的执行能力提出了严峻战。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则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和执行能力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要建设学习的企业,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需要广大员工尤其是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积极地参与、共同构建。因此,必须真学实学,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去学,带着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去学。谁学得少谁就会落伍,谁不学习谁就会被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之于我们,已经不是一般意上的“充电”,更不一般的学习和培训,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政治责任。

其实,我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直都在进行。然而,效果却不是十分明显。我认为教育和培训工作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否则,按照过去那种统一时间、统一内容、集中灌输的老方式自然会让人感到学而有厌之嫌。这次集团公司组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讨培训班有较强的针对性,它突破了“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传统方式,以培训对象为主体,以实用为导向,需要什么选学什么,缺什么补充什么,赋予了受训人员的选择权,满足了大家的所急所需,从而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参训期间与同学们交流,多数人不是第一次参加培训,但大家感到仍有许多“兴奋点”,“解渴”,“务实管用”,实现了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目的。

学习培训结束了,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学习意犹未尽。盼着新的学习机会到来。这是可以理解的。集中学习是个大课堂。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让更多的同志感受浓郁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是发展所需,是干部所盼,是推动教育培训的有益探索,也是企业新形势下学习提高的重要实践。希望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二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观海尔集团有感

生产管理部一车间 姜英姿 几年前,公司曾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当时海尔总裁下令将所有存在质量隐患的冰箱全部销毁的举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需要更换家用电器的时候,我相继选择了海尔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当听说公司要组织参观海尔集团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感,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能亲临海尔的生产现场,只是参观了海尔的几个展示厅,整个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海尔人“创新领先,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海尔用创新精神创造了世界品牌。本着“用户的心是最珍贵的资源 ”的原则,以“走进去,走出去,走上去”的发展方式,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道:“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是啊,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我们最了解自己操作的设备,最了解自己所在的生产线,有没有可以改进,可以创新的地方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海尔人的创新还体现在实现由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变,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海尔人真真正正落实到了实处:针对不同身高人的需求,他们设计了可升降的灶台;针对不同年龄的人,他们设计了智能卧室;针对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他们设计了防臭冰箱。还有

专为农村地区设计的安全节能家电;能洗12件阿拉伯大袍的洗衣机;适合存放榴莲的防臭冰箱;可遥控的温馨家装等等。耳目一新的同时,我更被海尔人追求卓越,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精神感染着。被他们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震撼着;被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激励着。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我们每一个新时代人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工作中追求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学课本里说创新即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现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奥地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虽然创新的几种不同涵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作为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这些创新大计可能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多数人都在从事着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工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许多人有了倦怠之心,百无聊赖之感。但是“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还有人

将简单的工作比喻成荡秋千,说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的加力是分不开的,你用心地用力荡,荡起来就高;相反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完成。既然如此,让我们在简单的工作中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新

第三篇: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向质量要效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进一步指明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所在。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也是强企之策,当前淮海集团和相山水泥公司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解放思想,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依靠科学管理抓质量,严密监控保质量,技术创新提质量,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使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科学管理严抓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完善的管理考评制度、公平的工资分配方案、合理的奖罚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公平的竞争晋升环境、良性的人才经营机制、人事环境和其它福利制度等质量管理文化氛围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间接因素。企业应该积极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国家和行业质量管理规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文化。公司不断强化质量强企意识,制定了有效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严密的质量管

理规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公司领导深入生产一线抓关键、抓质量、抓薄弱环节,将产量和质量指标纳入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劳动竞赛检查、评比、考核的范畴,优质加产量,劣质扣产量,严格和工资、奖金挂勾,强化了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在全公司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质保体系,使产品在建材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严密监控确保质量

质量管理不同凡响的企业,其质量观念肯定与众不同:质量不能完全依赖质检检验。如果生产流程能生产出零缺陷产品,也就不需要质检了。只要流程存在缺陷,生产出次品时,质检才有必要。质检本身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实行质检只能消除一定比例的次品。有关专家认为,按照经验法则,质检可能消除80%的次品,另外20%的次品还是会逃过质检,进入顾客手中。第二,次品率在一定的百分点内,质检员可能检查得出次品。但如果次品率是25000分之一时,就不能指望他们检出次品来。如今的市场对质量要求极高,经常是几百万分之几的次品率。要达到如此高的质量水准,靠最后成品的质检根本不可能现实。而一旦失误对企业的损失却是100%。第三个主要问题是费用大:质检员、设备和最后的次品修整或整件次品的报废等各项成本都很高。由于有行业的区分,不同的企业的质量控制方法各有特色。比如相山水泥公司在水泥生产过程管理中严格“把三关、堵一口”。一是

把好原材料进厂关:化验室质量控制人员对生产水泥所用的石灰石、砂岩、粉煤灰、原煤等多种原、燃材料全部进行严格化验,不合格的材料决不进厂;二是严把配比关:质量管理人员根据原、燃材料的成分变化及时调整配料方案,微机控制比例,确保料煤配比合理科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三是把住煅烧关:化验室质量调度人员配合窑系统中控人员,做到勤看火,勤检查,勤调整。堵一口,即堵住不合格产品出门的口子。每批水泥都要经过严格的化学、物理检验,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水泥进行验证和确认后方可进行包装。对水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化验室每小时取样化验一次,每天仅化验数据就有近千项。目前,该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率已经连续28年达100%。

三、技术创新提升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新形势的要求,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技兴企,以更好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目前水泥行业而言,执行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有力武器。由于技术标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而水泥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按照技术标准开展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水泥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及时淘汰落后工艺,积极运用

新技术、新设备,这无疑对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又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相山水泥公司围绕产品质量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实施的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投入资金购买配备了氯离子测定仪、水泥组分测定仪、45微米方空筛和相关仪器设备,在硬件上达到了水泥质量标准的实施要求,确保了熟料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公司熟料3天强度连续一个月达到29MPa以上,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另外,粉煤灰供应紧张,限制了水泥生产和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不利状况,该公司化验室技术骨干进行进行工艺技术创新,采用矿渣、高岭土代替粉煤灰,使混合材料的掺入总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保证了水泥的稳质高产。

总之,质量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求存发展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加强服务质量的管理,以质量赢得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第四篇: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4级经管专业史鹏

【摘要】文章结合上级精神和企业发展实际,阐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实现管理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求强克弱,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发展管理创新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不断创新,一个企业的振兴和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而在管理上的创新,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核心工作。只有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队伍建设才会年年有新的起色。

一、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

任何创新都源于新观念、新思想的萌发和诞生。分析当前企业改革的难点,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仍是最大的障碍,也是造成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首先要看有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竞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上的

1创新,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实力、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上因陈袭旧、不能敢为人先,企业就不能实现发展,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当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转轨建制,有的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新机制的建立并不等于新的观念也树立起来了,而是应该在新机制建立之前,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实施之前,就首先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保证新机制、新管理制度的顺利建立并大见成效。

企业管理创新在总体思路上,要有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要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尽量使企业每个成员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让员工都有成就感,彻底改变那种见物不见人、只顾具体指标而忽视其中隐含的人的因素的粗线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要由单纯的以速度、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效益、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营质量。经营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创利率、投入产出等指标。而要提高经营质量,就必须在效益为中心经营原则下,对企业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配套实行一系列管理措施。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以效益为中心的项目设置、管理、考核、奖罚等管理措施,确保项目低投入高产出。要彻底改变不计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模式,尤其要加大对项目的考核、监控力度,要在明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改变管理松散的现状。我们企业去年以来先后进行的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新近完成的改制工作,都在开始之初就着重抓了专题教育,使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先后破除了“等、靠、要”、“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平均主义大锅饭”等思想观念,树立了 “选贤任能”、“敢为人先”、“竞争上岗”、“感冒风险争创一流”的市场经济观念和以人为本、科技兴业、依法治企、崇尚创新的观念,为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扫除了思想障碍。所以,尽管在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企业改制中有人被机关精简,有人被降职或免职,有的被作为富余人员处理,但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仍旧进行的比较顺利。

二、体制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

企业过去的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它在一定时期适应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方式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规范,企业需要进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它就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企业管理体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当它不适应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就必须进行改革。长期以来,企业由于受条块分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体制创新,首先应在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第一,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流程,精简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建立企业新的管理体制。第二,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彻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建立起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和淘汰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评结果对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实行末尾淘汰。第三,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既使是对竞争上岗的职工也要严格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对在岗人员实行按比例淘汰。通过体制创新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性化,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这样,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才会出现群体优势,质量创新才有基础,管理创新才有保证,企业才会拥有无限的动力机制和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小机关大服务”、“反映灵敏、精干高效”的要求,强化生产经营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分离后勤服务部门,大力压缩非生产性人员,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对基层单位的编制调整,则根据“扩大规模、集约经营、减少层次、垂直管理、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思路”,按专业性质和施工地域,合编成具有独立施工能力的公司。经过近两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检验,证明了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初步适应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已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使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创新的管理体制成为了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

三、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

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真正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要改革投资制度,实现企业产权由单一形式的国家所有转变为多元化的出资者所有,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过渡。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由对企业的直接经营管理变为对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从实物形态管理转向价值形态管理。二要改革人事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者由政府或上级任命转变为由出资者聘任。企业经营者由董事会聘任,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平等竞争,经考核评审,择优聘用,按双方签订的聘任合同履行职责。三要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国家对单位和企业的统负盈亏、对职工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企业内部自负盈亏,向经营者承担风险出资者承担经营损益方向过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定期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增值指标。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根据效益和管理基础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企业管理主要是靠制度来实现的,用制度管理企业,使无序管理变为有序管理。因此,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在制度上创新,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但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或已经过时的制度,就应该作以修订、完善、创新和废弃。近年来,我们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建立了国家、职工共同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在人事制度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推出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制,“能进能出”的劳动合同制。各级签订了工作职责包保责任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考绩、监督约束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个人收入与工作实绩及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挂钩。使上下人人感到有压力,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如在经营工作中,就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工程中标情况对经营人员实施奖罚,调动了经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加班加点、熬更受夜编标书;餐风饮露、四处奔波找任务,承揽到的任务成倍增长,使我处在全局率先进入西部建筑市场,实现了滚动发展。

四、方法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捷径

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它是一条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走的捷径。譬如我们施工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方面,材料费的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大头,沿用过去的一些老办法控制了多年也难以降下来,而在管理方面作以创新,则只需按设计数量在提取了管理费之后,直接承包给材料供应商,由质检工程师在现场把住材料质量关就行了,而根本用不着再派统计人员去验货量方就可以把成本控制住。在工程任务承包上,过去多年实行的都是工程任务数量承包,干完了才算帐,往往造成亏损。采取工序单价承包办法后,便有效地控制住了工程成本,使在建工程项目实现了赢利。

在国外,企业管理的创新多是采用了新科学、新技术方法的结果。如亨利·伏特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方式”,通用汽车公司的“分权管理”,丰田汽车公司的“适时管理”就是如此。有的企业还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指导职工的选拔培训;在质量管理中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还把人类学、社会学、运筹学、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应用于企业管理。例如,运用概率论、线形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式,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搞企业内部网络,就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存贮控制、综合管理,既准确可靠,又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推行网络化管理,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企业,减少各类检查,以方法创新的捷径,去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佳效益。国内外先进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方式、模式层出不穷,虽说不能照搬,但作为企业管理手段,肯定是有其共性和借鉴意义的。这可以缩短我们探索试验的周期,少走弯路,不仅为企业全方位地节约了人、财、物,而且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另一方面,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毕竟有其特定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把吸收、引进同企业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上的差距。

五、以人为本是管理创新的保证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管理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靠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实施。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创新都免谈。职工素质是落实管理创新措施的重要保证,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难以创新,难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是把人作为组织目标的工具手段,而是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把职工的个人价值同企业价值融为一体,为每一位职工才智、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职工主动地、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工作,创造产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环境。就目前企业而言,必须重点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企业的目的是赢利,赢利要靠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要靠好的人才。总结近年来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直接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首先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拔,精心管理培育,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同时,要建立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内部竞争制度,优化竞争机制,选贤任能,完善经营管理者行为监督、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创造适宜的管理创新环境。二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努力建设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培植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含量和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励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的意识只有不断的适应新情况,才能解决新问题。企业管理也是这样,只有紧紧联系本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求强克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核心灵魂-BD

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核心灵魂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应该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的信念、仪式、符号和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现象,这些价值观和文化现象将深深的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并互相作用,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我们和平营业部的发展建设,更是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营业部,营业厅等同于冲在站场一线的先锋队伍,我们最先接触到客户,也就最先展示出我们的企业文化理念,最先表达出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和平营业部来说当然是重中之重。

XXXX的每一个XXX都有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故事,而我身边的这些故事不仅真实,重要的是给身在企业其中的我们营造了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平缓了日常工作的巨大压力,同时可以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积极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XXX为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以XX为单位开展了,企业飞信、营销之星评比、业务服务培训、“站出来”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企业飞信包括XXXX等板块,由营业厅里面的骨干员工组成培训小组,每天通过企业飞信的形式定时下发信息。每天早上,营业员都会收到一条XXX的信息,是关于近期下发的热点业务通知,里面不仅

包括业务通知的重点难点,针对一些容易犯的错误也做了提醒,让我们对于业务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机会。每天下午,营业员还会收到一条XXX的信息,是一些逻辑训练和文字游戏,在大量重复的工作中活跃了大家的思维,有时候营业员彼此之间还会讨论某一个问题的几种做法,使我们的工作变得多彩也增加了彼此间的沟通。在客流量相对较小的时候,我们还会收到一条飞信,那就是XXX,内容是些小笑话,有时候是冷笑话,同事之间开玩笑也时不时的会引用其中的内容,然后工作之余会心的一笑,微笑服务就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展现。

为了激励营业员主动的完成kpi任务,XXX厅开展了营销之星评比的活动,每个月推荐客户办理新业务量的排名在前八名的营业员会被授予“营销之星”的荣誉称号并由厅主任颁发一颗闪亮的胸牌,在众多营业员中脱颖而出,使得整个营业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服务以业务为基础,日常的业务培训必不可少。针对日常业务中比较热点的业务,热点业务中比较疑难和容易犯错误的问题,营业厅的培训小组,每周一个课题,进行循环培训,使得每个营业员都可以熟练掌握业务,更好的服务客户。

企业文化应该就是一个企业赋予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应该就是一个企业为员工营造的和谐努力的工作氛围,应该就是一个企业为员工着想,为企业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足够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它能让身在其中的员工感到骄傲,能让我们以良好的心

态积极努力的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它仿佛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抖擞的飘扬在我们的头顶,每当我们失落时给我们以前进的力量,每当我们骄傲时给我们以严肃的警示,每当我们迷茫时给我们以清晰的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灵魂。

下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邮政基层调研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基层调研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基层调研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当于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通过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

    让知识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有一流的员工队伍,便没有国际一流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知识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以上认识,赤......

    学习和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7)

    (7)学习和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创业和求索》读后感以前也看过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大多枯燥乏味,有鸡肋之感。今读《创业与求索》,掩卷而思,启益匪......

    学习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学习,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宜宾高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杨雪松杨波宜宾市高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以活动推进工作,以载体呈现亮点,以效果体现成绩,切实......

    为实现中国梦输送不竭动力

    为实现中国梦输送不竭动力——从两会看深化改革2013-3-20 5:41:55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20日 06 版)人民日报北京3月19日电(记者余荣华、程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

    让知识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合集5篇]

    让知识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一流的员工队伍,便没有国际一流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知识已成为企业实现快......

    邮政基层调研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5篇材料)

    基层调研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基层调研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当于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通过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

    坚定理想信念不竭精神动力(精选)

    坚定理想信念不竭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