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
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
------克服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阅读使人渊博,交谈使人机警,写作使人严谨。学习到的知识与这些品质,正是工作所需要的,因此学习与工作本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具体对待他们之间的冲突,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有乐趣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止步不前就意味着被淘汰。想要进步就需要学习,并且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你肩负着沉重的沙包就不能领略沿途的风景,同样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源于成功,源于获得知识。当你的学习成果受到鼓励,当你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一个一个的困难,学习的乐趣不言而喻。如果你能够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那学习和工作一样,都会成为一种高境界的享受。
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
有人说工作就是带薪学习,你可以向领导学习他的管理才能,向同事学习高超的工作技能,向每一件周围的事学习经验教训。不错,学习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他们构成了我们完整的生活。
学习使我们具备了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我们又用学到的技能进行工作,回报社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作中我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同样在学习中,工作是目标,是实践,是认知。事有先后之分,学习与工作同样有主次,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不能总是想着生后工作中的琐事,这样才能有效的用少量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工作的时间同样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任务,吸取经验。
在学中干,学习不是为了装潢门面,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运用学习成果来引领工作,由浅入深,不断的揣摩学到的知识,然后用到工作实践中,使工作完满。在学习上不能囫囵吞枣,要精益求精,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知识理论来丰富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工作来学习,围绕工作来学习,推动工作来学习,不断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应付更加复杂的情况,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到用知识武装头脑,带动工作。
边干边学,学习不能纸上谈兵,工作中必须要有一颗学习的心,将工作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工作实践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与麻烦,这时候就要结合理论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巧来解决,因此说应该多在实践中学习,学用相长。
时间是最大的矛盾
人人都知道,读书好,然而却因为整日的忙碌放弃或者说来不及学习。我却认为,学无止境,学习像蜜蜂采蜜一样,可能刚开始你很累,但只要你坚持不懈,终会得到醇香的蜂蜜。当然这不意味着每天必须学个不停,要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来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主次分明,这样才能快乐的学习与工作。
当然时间紧张不是每个放弃学习的人的原因,精力的不足,环境的选择,自我的懒惰都会造成在学习上止步的后果。
克服学习与工作之间矛盾的方法
每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但确可以完全利用的,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就能挤出时间来学习。并且精力也是学习与工作必不可少的交点,保持旺盛的精力,使人觉得你斗志昂扬,就需要有个有规律的生活,有足够的运动与睡眠,注意日常饮食和休息。
学习与工作本就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两件事,因此,自觉性尤为重要,可能有人觉得上学的时候才能安心学习,一旦走到工作岗位就会以工作为全部,这是不正确的,全日制的教育学习能让人学到很多知识,但同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会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坚持学习。我每天都会在下班后在阳台上看两个小时的书,闻着淡淡的花香,我总能心灵空明,然后我会在电脑上学习并与人交流所得。虽然失去的是玩乐的时间,但我认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是充实的,快乐的。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周末来学习,会使你在学习工作中其乐融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样上课的时间就会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并且有什么问题要多喝同学探讨,多询问老师,万万不能有敷衍了事的想法,毕竟学习使自己的事情。如果运用一些学习技巧,就会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大的缓解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分清工作学习的轻重缓急,适当的时候可以向公司请假上重要的辅导课,边工作边学习,就意味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要有自己的规划才能合理的安排好学习与工作,我的建议是,遇到重要的集体辅导课或者理论课,就必须要仔细做笔记,工作也是这样,每天要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能回避,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只有真正面对,认识,才能克服矛盾。
学习与工作联系的如此紧密,学习化生存又是现代生活的理念,因此,要把学习与工作一样对待,生活中多与人交流沟通学习与工作的认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才能既充实自我,又为业务知识打下理论基础。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才能克服学习与工作间的矛盾,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二篇: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相互促进研究
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相互促进研究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将其作为发展党员和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可取长补短,探讨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方法机制。
高校党建;高校民主党派建设;教师党员
D2676A1009-055X(2018)03-0000-0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000
统战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的贡献,指出民主党派的力量一直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将其作为发展党员和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当下国内面临经济转型,人口红利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经济也不景气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及各民主党派成员,有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智力优势和创新优势,用知识创造经济,发挥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的凝聚作用,党内外人士共同合作,谋求创新,相互促进,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变革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党员也不例外,纷杂的社会信息和众多的诱惑,可能导致教师党员的个人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发生偏离,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此外,高校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认识也发生着?化,九三学社、民盟等民主党派对高校教师的影响逐渐加大,选择加入民主党派的教师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中作用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即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之一,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坚强保障。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党建制度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党建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经验。高校教师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代表,做好高校教师的党建工作,团结高校教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对党的建设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必须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据统计,目前高校专任教师中共产党党员比例已达到50%[1]。同时也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也存在着诸如思想建设形式化、组织建设停滞化、制度建设薄弱化、作风建设口号化等问题,以至于近年来教师新党员数量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占比从2018年的(2±053)%下降到了2018年的(089±024)%[2]。这一情况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省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比例已从2018年的4540%下降到2018年的41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成绩斐然,目前全国八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72万多人,其中高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并且民主党派高职称高学历的新党员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共产党 [4]。从这些数字变化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与此变化不相适应的是,个别高校的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思路上,不仅党的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也未能充分利用好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方法方式、考核办法等普遍存在单一化、形式化等现象,高校党员教师对于政治学习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这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社会环境开放,党建宣传手段和效果相对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包容,通过不同媒体可获取大量各种类型的信息。高校教师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而独立,还有一些教师有在国外学习或交流的经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观念更加开放和与时俱进。目前,党中央对党的宣传加大了力度,利用各种新媒体和新方法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宣传,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可获取信息多元化,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党建方面的信息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二是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因渠道多元而力量分散,教师觉得看党的知识看哪里都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反而减少关注程度。而党建工作先进性很难达到部分教师的心理预期。
第二,多元文化冲击,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在互联网技术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与信息,国内外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快速的发展难免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此情景下,教师党员存在着思想被腐蚀、信念被动摇的风险。具体而言,思想多元化,少数党员教师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这是由党员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导致的。党员教师的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而独立,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其与时俱进传播当代文明、推动党组织向前发展的有力武器,又是使其被错误思潮误导以及对形势分析出现偏差等的诱因。教师党员拥有较高文化素养,也使其普遍更注重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自尊心和自信心普遍过强,结果导致其过分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精神追求是否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教师的工作模式普遍自主性较强,受到的约束较少,这既有让教师自由发挥才能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优点,但也可能让其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导致党组织纪律涣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教师的需求,并且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高校中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数量剧增,其对党的认识出现了多样性变化,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不从政何必入党。
第三,党建工作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没有被摆在优先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凝聚、引领作用。教师党建工作实际中,对教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够重视,教师党建工作存在研究不够、针对性不强和实效性差等问题。教师党建保障机制亦尚存不足,如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换届、考核等缺乏规范,导致教师党员缺乏竞选党支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党建工作囿于传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党建制度不能适应如今的工作需求,限制了教师党建工作的发展。由于受到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竞争和评估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多高校的政策都偏向重教学科研而轻党建,直接导致党建工作易受干扰和冲击。同时,由于教师党建工作性质综合、成效隐蔽,难以量化管理和考核,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容易出现缺位或不科学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党建工作队伍专业性有待加强,组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高校负责党建工作队伍中的组织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但即使是专职人员,依然要兼顾许多其他非党建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这些专职党建工作者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组织关系在教育工委的49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把组织员作为二级党委科级职数单列,其他48所高校组织员都兼职人事工作,时间的分配取决于各项所负责职务的工作量大小,而不受个人意志支配。组织员清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却因为处于多头领导无法合理分工,使组织员投入到党建工作的精力削弱,对各党支部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沦为形式,支部为了完成任务搞活动,没有精心策划和组织,导致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参与人员兴趣索然。
二、民主党派在高校的发展现状与特性
在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基础上,民主党派沿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发展路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民主党派在党建理论、经验和制度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民主党派前身主要是政治同盟,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制度的开创,而更多地依赖与党派首领的个人声望,并且在现实中缺乏外在与内在政治生活的压力与动力,因而民主党派建设总体而言是松散的,其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降低了民主党派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主党派协商议政以及民主监督功能的重视,越来越多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到各级政府的工作中,为民主党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对自身组织体系进行了改进,立足社会,完善各级组织建设,为议政监督时反映社会问题打下基础。
在高校中,党在高校开展工作是以高校的基层组织以及教师党员群体为基础的,而教师党员又有其多样性与特殊性。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高校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又进一步推动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形成良性循环。高校党委在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贯彻以“三严三实”为指导的党建方针政策,求真务实,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时,对民主党派建设的认可度也在增强。民主党派以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吸引了众多高校教师加入其中,究其原因,对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设的特点,民主党派的吸引力有以下几点
第一,民主党派入党手续简单,基层组织活动丰富。高校青年教师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手续繁杂且时间跨度大,且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缺乏针对性,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不够,导致青年教师入党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高校的青年教师,特别是注重科研和教学的青年教师,与外界交往往往较少。较之而言,加入民主党派所需的流程更加简化,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更加多样,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人员关系简单。此外,民主党派大多具有派别特点,不同民主党派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才,如九三学社主要成员为科学技术界的知识分子。因此,门槛条件较低、界别特色更为明显的民主党派对青年教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民主党派可作为其拓展社交的港湾,实现学术交流和丰富业余生活的双丰收。
第二,民主党派党内环境较为宽松。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由于高校评估管理体系偏重于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项目等,对教师的评估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及工作上的压力要求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要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提高自己。在高校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学科研任务的比例达80%以上,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中共党员却需要经常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写心得体会和思想汇报等,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且还挤占了部分工作和业余时间。许多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同时应对教学科研任务和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而民主党派的基?幼橹?管理较为宽松,尽管高校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在学习政治理论中缺乏实质性、系统性,但具有次数少、与实践结合紧密、通过调研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支撑理论的发展、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此情形下,关注民主党派的高校青年教师开始增加。为了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加之民主党派的加入难度较小且活动形式更多样化,可获得的实际利益更多,许多高校教师就更愿意加入民主党派。
第三,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对成员不具有强制性。民主党派监督机制建立的初衷在于推动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发展。民主党派推动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广泛的民主监督和有效的民主形式。在民主党派中,党内监督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水平也较低,各民主党派的《党章》对党内成员只有总体指导而没有具体要求,更多强调党派成员以身作则,增强自我约束力。而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充分重视党的建设,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对党员的行为规范作了具体表述。如《党章》表明了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与党内监督的组织架构,《宪法》在法理上为监督机制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条例》对党的纪律规范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相比中国共产党,民主党内监督机制的有关规定并不具体,在执行时操作空间大。作为教师,他们更希望加入纪律要求不严、束缚少的组织。
三、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民主党派建设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艰难而复杂的时期,而共产党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调整,则是其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在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新的思想理论团结全体党员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思想方针,中国共产党都能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出适应国情民情的思想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领全国人民到达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里程碑。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都是政协纲领,其自身的理论发展水平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政党体系下对民主党派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各项职能,让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民主党派的力量、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作贡献,民主党派的发展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在此情形下,共产党的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对促进民主党派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的建议如下 第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相辅相成。廉洁从政是一个政党取得人民群众信任与爱戴的重要前提之一,如何保持党内成员的清正廉洁,是每个政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国家的衰退甚至覆灭,都可归结于其执政党、统治阶级的腐化,腐败问题会大大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导致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腐败的惩处力度,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这既反应了国家对腐败问题毫不手软追究到底的决心,也揭示了我国腐败现象仍不容乐观的现状,这都要求我们需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此来约束干部、成员的行为。在高校中,解决腐败问题需要党组织与民主党派的共同合作,让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都参与到监督考核机制中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具体到华南理工大学,以贯彻落实党中央下发的各项规定、纪律为前提,加强对干部的反腐倡廉、纪律教育,不断强调党的各项规定与纪律要求,让党员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使反腐工作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另一方面,校党委明确各方在廉政建设中的监督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校“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等监督考核制度,以制度规范党员的各项行为,避免人情腐败现象,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也为民主党派的廉政建设提供参考。最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华南理工大学通过校情通报会、校领导民主生活会前座谈会、特邀监察员、统战系统意见建议表等各种手段,听取民主党派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第三,完善法治民主制度,依法治校。制度建设对一个政党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度相较于人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是政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民主党派的建设以及多党合作共赢,都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在实际中,制度建设理应涵盖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作风、组织、廉洁从政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应在制度中有所体现。此外,制度建设过程中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度推行后加大在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及时获取群众对相应制度的反馈并根据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改进,这都对制度的有效施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华南理工大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信息反映制度,校内各组织成员可通过该制度反馈实际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法治治校,学校党委积极听取不同党派人士的意见与利益诉求,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这些做法,方便推广执行。此外,民主党派也应注重以制度建设促进自身建设,将思想路线、发展方针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听取党内外人士意见与建议,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作用。
第四,完善学习教育机制,相互借鉴。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思想宣传的针对性,成立相应的理论学习机制,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做法。在高校中,党组织一直把党员的思想建设摆在重要地位,注重与民主党派的协作,学习民主党派好的经验做法,改进自身党建工作的不足,尤其在提高自身组织生活实效性上,民主党派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此外,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的经验做法,完善自身的组织制度建设,使党内管理更加民主化,同时加大党内成员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学习对方的优势长处,做好思想建设工作,能为党派其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借鉴民主党派组织生活内容贴合实际、形式多样且更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优势,不断丰富自身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加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而民主党派也借鉴了中国共产党“三会一课”的基层工作制度,使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标准化。此外,统战部门制定了相应制度鼓励民主党派的发展,民主党派的发展又进一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总体而言,重视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建设的合作,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比对自身的不足,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五,寻求产学发展机制,合作共进。高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场所,高校教师发挥自身知识特长,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产出,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党员与民主党派人士都需要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具体而言,深化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发挥高校教师的智力优势,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性的对口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支持;高校党组织发挥自身特长,组织技能教学;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知识创造经济;鼓励高校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工人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对于高校党组织实现自身价值,抑或是企业党组织接受新鲜思绪,开拓视野,或者工人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维护自身利益都有很大益处。了解企业、工人的实际需求,高校教师能找准自身的优势与定位,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人士也在为同一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深厚的革命友谊,通过实践探索,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刘玉峰,闫德忠,姜转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S2 132-134.[2]李裕和,韩锐.广东高校教师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党员发展状况调查[J].岭南学刊,2018(6)33-37.[3]葛君,魏晓文,朱琳琳.我国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26-28.[4]杨文兰.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建设的重要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3)46-48.[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J].天津政协,2018(9)9-12.[6]张师伟.党内民主与政治生态民主党派党建的薄弱环节及建设工作抓手[J].理论探讨,2018(6)118-125.[7]刘晓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1)6-12.[8]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J].当代兵团,2018(5)7-9.[9]人民日报评论员.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N/OL].新华网,2018-09-21[2018-10-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1/c_127012926.htm.
第三篇:20120519“国有”“民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有”“民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共同构筑了经济巨龙腾飞的现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国有”与“民营”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那种将“国有”与“民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把握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资源禀赋看,国有企业基本都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就业密集的中小企业,不同的资源配置角色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现实约束。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内部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全球化也为“走出去”开辟了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内需外需共同拓展了可持续增长的利润空间。
其次,从市场的互补角度来看,“国有”“民营”虽各有分工,但各有优势,相辅相成。国有企业一部分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条件,另一部分在大企业层面配置全球资源、提升国家竞争力。民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与大型国企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即便处于同一行业的国企与民企,更多的是呈现出有机融合、彼此促进的“双赢”态势。
再就是,从互利共赢的关系看,现实数据表明,“国有”“民营”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携手共进。从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至20万亿元,上缴税金从2926亿元增至1.7万亿元,进入“全球500强”的数量达到38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1998年到2010年,民营企业的户数从1.07万家增至27.23万家,就业人数从161万人增至3312万人,产值占比从3.1%增至30.5%,利润占比从4.6%增至28.5%。国企民企各有特色,共领风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0年来的经济发展证明,“国有”与“民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两条腿”的齐步并进收获了更优的经济绩效;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作为行业的排头兵与领航员,民营企业常常是资源整合的分享者与有序竞争的参与方,两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国有企业中流砥柱,民营企业抱团取暖,“国”与“民”共克时艰、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分别发挥“国有”“民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会得以不断展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生命力才会在现代化建设的壮美进程中不断绽放。
第四篇: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升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升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促进科研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以科研成果丰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内容,以创新课题培养学生通信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努力提升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信息论;编码理论;创新课题;教学质量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是在长期通信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阐释的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规律的学科。信息论为编码提供理论基础,编码在信息论的基础上指导工程实践,二者理论上前后相承。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有效
[1]性和认证性,以便达到通信系统的最优化。国内高等院校,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如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等专业,纷纷开设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不仅涉及到通信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而且还运用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包括概率论、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和接收非常困难。导致学生形成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受挫。如何将科学研究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科研促教学,教学助科研,推动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是提高信息论与编码课程
[2,3]教学质量和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命题。
一、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基本承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在面向本科生进行教学时存在公式推导过多、理论性过强等问题。研究发现,讲授过程中,如果不能具体联系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容易因为内容枯燥,弄不清该课程的学习目的而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如果教师的理论讲解占据课堂绝大多数时间,非常容易造成让学生感觉到就是理论课,没什么用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突出对主要定理的理解,适当简化甚至省略那些繁琐枯燥的数学定理证明过程。香农信息论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定理、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和保真度准则下的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等定理是教学主线。基于这些定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基本概念、信源、信道、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五大部分。在完成基本概念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围绕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文献搜集和阅读,了解信息领域的尖端技术,然后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报告。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和对本学科的兴趣。
我们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研中的思路、方法和对策,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简单编程任务。例如让学生用matlab或C语言,来编写程序,实现自适应Huffman编码。在设计基于ARM920T的网络摄像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获取的模拟视频信号要经过TLC5510A芯片进行A/D转换,再经过MB86H56芯片中的压缩软件H264压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和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师而言,由于科研是自己亲力亲为,对过程理解透彻和体会深刻。因此,讲起来会有声有色,可以很好的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融合。
[作者简介]:文国知(1973-),男,湖北省罗田县人,博士。长期从事信号处理与控制,检测等方面的一线教学科研。Email: wwenguozhi@163.com 投稿: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二、科研成果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工程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理论和编码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适量融入具体的、最新的科研成果,让科研的新动态反映到教学之中。像Turbo码、LDPC码、多天线MIMO系统、稀疏编码和压缩感知编码技术等。在讲授这些新技术时,不从理论上作过多分析,重点讲述新技术的用途和影响。
比如Turbo码,在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中,将Turbo码及SCCC码结合,通过更新、交换外部信息,可以使其达到单用户的性能[4]。在DS-CDMA系统中,利用Turbo码输出信息反馈给多用户作先验信息,可以增强多用户的性能[5]。以承载多媒体业务为目的的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Turbo码是其信道编码方案之一。在宇航和卫星通信领域,Turbo码为其核心技术。Turbo码能使宇航飞行器和卫星发射信号的功率极大降低,同时又使接收性能提高。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传输系统中,Turbo码也被看好。它能使大量的数字信号准确无误地传输,真正做到高清晰度。比如压缩感知技术利用信号稀疏的可压缩性进行采样,突破了奈奎斯特抽样定理的限制,已被应用到超光谱成像、地理数据分析、雷达和通信领域。
通过多方面介绍信息理论和编码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技术原理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工程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创新精神,也是应对知识高速更新的举措,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乐于探寻新的知识。
三、科研成果进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理论的实际训练机会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科研工作与学生的信息论与编码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培养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长期致力于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一些大型设备,如程控电话,通信原理综合实验平台等,可以让学生对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规律等进行验证。有些小型设备,老师可以提出研发思路,指导学生来完成。如光电报警器,光电编码器,网络摄像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小车等。同时,在信息仿真实验室,开发一些设计简单有效而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就能完成的实验。比如利用C语言或Matlab对给定离散信源进行Shannon编码,Fano编码,Huffman编码,游程编码和冗余位编码,实现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译码,计算离散信源熵,计算信道容量等。鼓励学生对常用VCD,DVD等格式的视频信号编码进行仿真。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编程方法与理论仿真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科研进课堂教学和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仅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扎实,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参考文献
[1] 傅祖芸,赵建中编著.信息论与编码[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郎东格,包妍.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72~73.[3] 沈希忠.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186~187.[4] Z.L.Qin, K.E.Gunawan.Itera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asynchronous CDMA with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al coding [J].IEEE J.Select.Areascommun.2001, 19(9): 1784~1791.[5] J.M.Hsu, C.L.Wang.A low complexity iterative multiuser receiver for turbo-coded DS-CDMA system.[J].IEEE J.Select.Areascommun.2001, 19(9): 1775~1782.
第五篇:工地管理效率的提升与施工信息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对于建筑施工、路桥建设等任何一个工地管理来讲,企业的管理者们追求的肯定是如何在工地管理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追求的是工地管理的效率提升。然而建筑业作为17个中国传统产业之一,内部流程重新再造与升级的任务是十分艰巨。施工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工地管理效率提升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施工、路桥建设类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并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有效手段。
中国在前不久颁布了2011年至2015年施工信息化建设发展纲要,就进一步发挥施工信息化对工地管理效率的推动作用,统筹规划、政策导向,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工地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整体工地管理的升级和提升定下了一个主基调。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施工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们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
手持式视频通信提升工地管理的效率
客观上来讲,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施工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始终居于领跑地位。比如日本早在1995年就提出实现施工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口号,并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美国也同意重视施工的信息化工作,新技术、新科技等在建筑施工行业不断应用。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整体施工信息化的水平同国外相比的差距很
明显。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整体工地管理的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内部沟通与协调的机制不畅,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明显的改进,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工地管理的水平仍然相对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定调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现阶段的工地管理模式必须适时作出调整与提高,进而实现整体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新时期下施工信息话技术发展的新目标。
面对越用越加剧的市场竞争,工地管理的形式也越用越复杂,这是一项多方面、相对复杂的具体工作。建筑施工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和工地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性,结合具体项目的情况和自身内部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信息化技术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要将工地管理的模式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确保将每一部分工地管理的项目都纳入到施工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来。同样,只有一个清晰高效和全面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才能更好的提升建筑、路桥等工地管理的效率。另外,还要结合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方案,特别是提高内部沟通与管理的效率问题。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每个施工企业其实都是想在工地管理这一块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也都认识到提升工地管理的效率有极大的作用。但是为何一直进度不大呢 ?过去我们一谈到信息化,很多人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太复杂,太麻烦。一提到施工信息化建设,就是这个信息化系统那个信息化建设的。媒体也在这个过程中兴风作浪,只要是这个题目通篇讲的都是如何加强施工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整体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强化这个数据中心那个服务体系的。加之很多企业并没有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来具体实施该项工作,即使开展这个工作了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
我们能不能把施工信息化简化一点,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迅速达到高效工地沟通与管理的效果呢 ?在手持式视频通信产品出现之前,这也许真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惠州市维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手持式无线通讯产品制造和研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始终专注于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手持式/便携式远程通信产品的在工地管理应用中的推广普及。手持式设计,全交互式的视频通信加现场语音即时对讲,快速有效地满足了施工企业对高效沟通与工地管理的通信需求,让施工参与各方真正突破时空的制约,轻松实现由知道变看到的这样一个飞跃。手持式视频通信产品是施工信息化通信领域的一大创新,以一种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帮助施工企业直接地提升了工地管理的效率。文章来源:维景科技(转载请带上此链接,尊重作者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