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
一、培养目标:
按照我国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的需求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能够在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1.基本要求
(1)热爱医学事业,有为民众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3)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4)初步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概况。
(5)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康复医学知识。
2.专业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以及基于证据和经验之上的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不能胜任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6)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7)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
(8)尊重同自己一起工作的各类医务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精神。、二、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三、主要课程
中国概况、哲学导论、基础化学、微积分学、大学物理、汉语、社会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导论、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导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影像医学。
四、修业年限
五年
五、时间分配
总周数:312周,其中教学167周,早期临床1周,考试22周,见习14周,实习48周,学导和讲座6周,机动9周,假期45周。
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英语教学)的课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预科教育部分,学习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包括:中国概况、汉语、医学汉语、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为其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同时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各科成绩合格,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2.第二阶段:基础医学部分,包括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导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临床药理学、外科手术学、法医学、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
3.第三阶段:临床医学教学分三部分,理论授课、见习、生产实习。
六、课程设置
1.必修课:3177学时
(1)公共基础课:675学时
中国概况36学时哲学导论36学时 基础化学72学时微积分学45学时
大学物理90学时 汉语 216学时 社会学导论36学时计算机基础导论54学时
有机化学90学时汉语 216学时
(2)专业基础课:1332学时
细胞生物学63学时 临床医学导论 36学时 系统解剖学126学时 局部解剖学72学时组织学90学时胚胎学27学时 生理学135学时 医用生物化学108学时
医学遗传学36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免疫学54学时医学微生物学72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45学时病理解剖学126学时 医学心理学36学时 医学统计学36学时 流行病学36学时病理生理学54学时 药理学108学时 外科手术学36学时 法医学36学时
(3)专业课:1170学时
诊断学162学时 肿瘤学54学时 放射诊断学72学时 神经病学45学时
内科学144学时 传染病学 27学时 外科学144学时 妇产科学90学时
眼科学36学时 儿科学72学时口腔科学36学时 耳鼻喉科学36学时
皮肤科学36学时 急症医学72学时精神病学36学时 麻醉科学18学时
医学伦理学36学时 社区医学54学时
2.选修课程:576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临床药理学18学时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36学时
中医学72学时核医学18学时 老年医学36学时 康复医学36学时
医学交谈36学时 专题讲座、学导(讨论)288学时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和“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的规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课程学期分配:
第一学期: 中国概况36学时哲学导论36学时
基础化学72学时微积分学45学时大学物理90学时 汉语 216学时
第二学期:社会学导论36学时计算机基础导论54学时 有机化学90学时汉语 216学时细胞生物学63学时
第三学期:临床医学导论 36学时
系统解剖学126学时 局部解剖学72学时
组织学90学时
第四学期:胚胎学27学时
生理学135学时 医用生物化学108学时
医学遗传学36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第五学期:免疫学54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72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45学时
病理解剖学126学时
第六学期:医学心理学36学时
医学统计学36学时流行病学36学时
病理生理学54学时 药理学108学时
临床药理学18学时诊断学63学时
第七学期:外科手术学36学时内科学144学时外科学144学时肿瘤学54学时口腔科学36学时放射诊断学72学时眼科学36学时中医学72学时
第八学期:医学伦理学36学时法医学36学时社区医学54学时麻醉科学18学时皮肤科学36学时神经病学45学时老年医学36学时核医学18学时
第九学期:康复医学36学时传染病学 27学时妇产科学90学时儿科学72学时耳鼻喉科学36学时急诊医学72学时精神病学36学时基础营养与食品治疗36学时医学交谈36学时
第二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徐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003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完成医学基本训练,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医药卫生事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精神;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防治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基本技能;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3.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举止文明、尊师重道;热爱医学、尊重生命,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日常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
五年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学(不含统计)、诊断学、外科学
1、内科学
1、外科学
2、传染病学、内科学
2、神经病学、外科学
3、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主要实践环节安排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入学 教育 11
军训 22
教学 15 18 18 18 18 18 18 10133
考试 1 1 1 1 1 1 1 11 9
机动 1 1 1 1 1 1 1 1 1 1 10
假期 5 7 5 7 5 7 541
实习教育11
临床 实习14 24 12 50
毕业 教育1 1
合计 25 27 25 27 25 27 25 27 25 15 248
七、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见附件1
(附件1“教学进程表”由教学计划管理软件产生)
八、实习安排
50周。临床实习各科必须进行出科考试,实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实习安排详见实习手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期间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和毕业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毕业学生凡符合《徐州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2010年修订)规定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第三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 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绪 言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重新修订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专业基本要求的依据:
一是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医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高等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
四是世界各国重新制定本国新的医学专业目标与标准已成为趋势。
从这些情况出发,我们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全国17所院校协作,重新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本要求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专业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是专业目标;第三部分是专业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当医学生毕业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本方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而且向社会公布,为医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提供一个详细的专业说明,使教师、学生、社会三者都了解该专业基本标准,为社会共同对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照与衡量标准,从而保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本要求主要适应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其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和专科教育与实践奠定基础。
二、修业年限 5年
三、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课程(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1.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 2.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 3.普通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外语、体育等;
4.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类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导论;公共卫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 5.临床医学类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检体、实验)、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麻醉学、家庭/全科医学以及急救医学、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以上课程包括实验与见习)。
六、授课时数
建议授课学时,按周学时26小时统计,必修课约3400学时左右,选修课约300学时左右。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约为1:0.6。
七、实习科目
建议第五学年总共实习45周左右,其中:内科约12周,外科约12周,妇产科约4周,儿科约4周,神经科和精神科约2周,急诊科约2周,社区卫生保健实习约2周,高级选修实习3—4周等。
八、说明
以上课程设置、实习科目及授课时数,各学校可以按照本地区本单位需求适当调整。但是变化幅度应当在20%以内。
第二部分:专业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毕业时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二)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三)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
(四)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
(五)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
(六)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七)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三、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
(一)有效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
(二)系统和特殊体格检查能力(包括精神状态检查)。
(三)常规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腹腔穿刺、胃液引流、导尿、清创缝合等。
(四)选择辅助检查与解释检查结果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放射线及病理检查的主要所见知识。
(六)具有对常见病、急慢性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七)对常见病、急慢性病制定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的能力,包括治疗方案、合理用药以及康复计划。
(八)认识引起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肺和神经等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及选用首要治疗措施的能力。
(九)确认和制定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基本原则的能力。(十)掌握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痛苦的知识。
四、掌握公共卫生及医学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学因素的知识。(二)群体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方法。
(三)确认个体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检查方法,掌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方法。
(四)使用电子数据库或其他资源库,检索、评价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帮助解决个体与群体的医学问题和医疗决策。(五)了解国家卫生法规和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六)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教学内容
专业基本教学内容分成8大单元,系统涵盖了临床医学的专业内容和主要课程。8个单元题目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7%)2.普通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5%)3.医学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8%)4.基本诊疗技能(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0%)5.人体的器官系统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5%)6.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0%)7.医学与社会(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5%)8.临床实习(45周左右)
第四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用)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绪言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重新修订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修订专业基本要求的依据:
一是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医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高等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
四是世界各国重新制定本国新的医学专业目标与标准已成为趋势。
从这些情况出发,我们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全国17所院校协作,重新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
本要求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专业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是专业目标;第三部分是专业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当医学生毕业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本方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而且向社会公布,为医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提供一个详细的专业说明,使教师、学生、社会三者都了解该专业基本标准,为社会共同对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照与衡量标准,从而
保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本要求主要适应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其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和专科教育与实践奠定基础。
二、修业年限
5年
三、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课程(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
1.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
2.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
3.普通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外语、体育等;
4.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类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导论;公共卫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
5.临床医学类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检体、实验)、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麻醉学、家庭/全科医学以及急救医学、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
(以上课程包括实验与见习)。
六、授课时数
建议授课学时,按周学时26小时统计,必修课约3400学时左右,选修课约300学时左右。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约为1:0.6。
七、实习科目
建议第五学年总共实习45周左右,其中:内科约12周,外科约12周,妇产科约4周,儿科约4周,神经科和精神科约2周,急诊科约2周,社区卫生保健实习约2周,高级选修实习3—4周等。
八、说明
以上课程设置、实习科目及授课时数,各学校可以按照本地区本单位需求适当调整。但是变化幅度应当在20%以内。
第二部分:专业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毕业时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
(三)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
(四)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
(五)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
(六)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
(七)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三、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
(一)有效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
(二)系统和特殊体格检查能力(包括精神状态检查)。
(三)常规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腹腔穿刺、胃液引流、导尿、清创缝合等。
(四)选择辅助检查与解释检查结果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放射线及病理检查的主要所见知识。
(六)具有对常见病、急慢性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七)对常见病、急慢性病制定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的能力,包括治疗方案、合理用药以及康复计划。
(八)认识引起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肺和神经等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及选用首要治疗措施的能力。
(九)确认和制定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基本原则的能力。
(十)掌握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痛苦的知识。
四、掌握公共卫生及医学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学因素的知识。
(二)群体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
识与方法。
(三)确认个体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检查方法,掌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方法。
(四)使用电子数据库或其他资源库,检索、评价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帮助解决个体与群体的医学问题和医疗决策。
(五)了解国家卫生法规和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六)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教学内容
专业基本教学内容分成8大单元,系统涵盖了临床医学的专业内容和主要课程。
8个单元题目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7%)
2.普通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5%)
3.医学基础(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8%)
4.基本诊疗技能(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20%)
5.人体的器官系统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5%)
6.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10%)
7.医学与社会(建议学时约占总比例5%)
8.临床实习(45周左右)
第五篇:临床医学教学计划
一般教学都是需要有计划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际需要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坚持德育领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注重智育提高
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3.促进身心发展
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常见的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
(一)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为5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4-8年内完成学业。
(二)总体学分
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255学分(不含特殊学分和奖励学分);
2.特殊学分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等环节,共5.5学分;
3.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学分最高不超过10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五、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
1.必修课
必修课:开设59门课,共3585学时,其中理论2141学时,实践1444学时(实验1044学时,见习400学时),二者之比为1:0.67,平均周学时24.1。各类课程学时分配比例如下:
(1)通识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共32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9.1%。
体育课: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共132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7%。
英语课: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共2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7.4%。
计算机课:第二学期开设,共80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2%。
军事教育课:第一学期开设,共3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1.0%。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第一、六学期开设,共2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0.7%。
(2)专业基础课
开设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实验、卫生统计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机能学实验、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共131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6.7%。
(3)专业教育课
开设诊断学、预防医学、精神病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影像学、中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医学伦理学,共1405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9.2%。
2.选修课
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
(1)限定选修课
素质拓展课:开设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硬笔书法、音乐欣赏、美术鉴赏、课件制作技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基础拓展课:开设医学导论、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临床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写作、医学文献检索、科研设计、医学辩证法。
专业拓展课:开设法医学、医学英语、临床营养学、社会保障学、循证医学、核医学、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2)任意选修课见《新乡医学院本科各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进度表》。
3.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临床见习安排在第7、8学期,共10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9、10学期,共52周。
(二)基本要求
1.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主要对学生讲解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学校的情况和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今后5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2.军事教育:军事教育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
3.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和学生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4.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至五学期开设,共2学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劳动教育:前三学年安排劳动,分散在各学期进行。后两年参加医护劳动,结合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进行,通过劳动锻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6.社会实践: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体育课:按照高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动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8.艺术教育课: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按照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要求组织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9.英语:通过前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争取更多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
10.计算机课:侧重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文字图像信息的编辑排版、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1.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恰当地联系起来,牢固掌握清晰、正确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质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12.专业教育课: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运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急、难、重症的临床特征和基本诊疗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独立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专业教育各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13.实践教育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直接参加临床工作,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能,具备对常见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14.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六、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全学程按252周安排,其中入学教育、军事教育2周,教学133周(第1学期16周,第8学期15周,其他学期单学期均18周,双学期均16周;第7、8学期各包括5周见习),期末考试16周(前8个学期每学期2周),实习52周(在第5学年进行,包括接送时间),假期44周(前3学年每学年寒假4周,暑假8周,国庆节1周,第4学年寒假4周,国庆节1周),毕业考试2周,毕业教育、鉴定和办理毕业手续1周,机动2周。
七、成绩考核与毕业、学位授予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坚持教考分离制度,主要课程考试使用国家题库,并逐步建立其他课程的考核题库,实现考核的标准化、现代化。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完成规定学分,毕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