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工作总结乔营子学校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校基础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中心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现在我就将我们半年来的工作,作一回顾和总结:
为了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我们都坚持开展常规检查,以稳步推进幼儿的整体工作。我们从幼儿管理、教育教学常规、卫生保健、等几个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听汇报、实地查看、听课等方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检查,并对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及教育教学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反馈,并提出书面的整改意见。
在检查工作中,学前教育的常规管理工作比较扎实,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够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计划切实可行,学期有较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能为实现整体目标服务,计划落实到位,实施情况良好,能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在教育教学方面,两位教师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实际,教育目标清晰,教学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全面合理,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教案能按照新的要求认真书写,活动设计科学合理,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性强,教研计划制定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指定区域活动与教育目标结合上更加紧密。
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预
案比较完善,资料齐全,安全监督检查及时,记录真实,健康环境良好。
为了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端正办学思想,规范行为,提高幼教质量的目的,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幼儿绘画比赛。我们还重点抓了基础管理建设,对两个学前班环境建设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通过运动会测查,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知识能力均合格。
“今岁虽已过,明年岂无期”。在今年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是我们还需努力,尤其是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向纵深发展上,我们还需积极关注和努力思考,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钻研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思路,形成在研究、反思状态下的新型工作方式,不断积累有益经验,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我镇的基础教育多做贡献。
第二篇: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乔营子学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学工作意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研组织建设,以教科研“手拉手”活动为抓手,扎实抓好“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研进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教科研成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及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构建校本教研平台。
规范校本教研管理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只有改进考核,加强评价激励,才能调动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动性。
1、构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平台。要求教研组做到“研”有计划,“研”抓落实,“研”有总结。教研组之间定期地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活动,进行常规督促、经验总结等交流活动,并借助教研的契机深化学校校本教研。
2、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的管理工作。一是教研组活动制度规范化,做到主题突出,内容落实,时间保证,人员到位;二是教研组教研过程合格化,认真抓好起始、中间、终端三个环节;三是重视对教研组工作定期检查。
3、建立完善的教研日活动制度。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年轻教师能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更快地成长为优秀教师,以建立起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我们根据老师们课表安排,每星期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课标学习、上课、评课、案例分析等。这种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切磋,增强了凝聚力,使教学研究超越了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时空,深深根植于日常教学的沃土。
4、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在自选课题研究结束后,对该课题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并形成材料,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要求教师及时调整不足,确保了实效性,同时也将此工作纳入教师考核。
二、开展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素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校本教研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能否真正让教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是事关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建设学习型学校,争做学习型教师的口号,并拟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单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3、开展反思与交流,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结对子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4、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如何使这笔财富增值,是学校领导应关注的问题。一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工作。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主持一次专题研讨会,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一个研究课题。在各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总之,校本教研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教师们倾诉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惑,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见解,在交流中有了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感悟、在感悟中有了启迪、在启迪中有了出路。大家品尝了校本教研带来的乐趣,也收获着校本教研的成果。校本教研为我校的教育创新送来了春风,为我校的教师成长带来了阳光,为我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篇:乔子玄学校“三无”情况自查报告
乔子玄学校“三无”情况自查报告
2012年3月
乔子玄学校“三无”情况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水平,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响应“无辍班、无辍校、无辍乡镇”创建号召,努力使我校成为无辍学学校,现就我校“三无”自查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学校有9个教学班,2011—2012学第一学期有254人,现有243人,减少11人,经过落实其中7人转入其它学校,4人上了高中专,无一人辍学。具体情况为:
1、小学原有六个年级六个班 共134人,现有六个年级六个班共131人,减少3人,其中一年级一人转入兴华学校,三年级一人转入新城三中,六年级一人转入兴华学校。
2、初中原有三个年级三个班共120人,现有三个年级三个班共122人(转入10人,转出4人,在外上高中专4人),增加2人,其中七年级一人转入城关中学,八年级三人转入兴华中学,九年级四人在韩城职中上学。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开展“三无”活动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2、“三无”活动工作安排不具体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教师工作不积极。
3、学生家长多外出打工,不便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4、我们学校地处山区,现有的教育设施与城区教学设施相差太远,学校教学楼陈旧,线路老化,夏无风扇,冬无暖气,学生住宿和生活条件过于艰苦。
三、采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1)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好“三无”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对此,我校再次重新组织全体教师对三无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
(2)根据控辍工作目标任务,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责任人、相关措施、督查考核和奖惩办法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创新制度,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2.坚持依法治教,全面落实防辍工作责任。
(1)按照《义务教育法》及国家的有关规定,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为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提供足够的学位,切实满足本地户籍和符合规定非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需要,切实防止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2)认真落实教育系统的“三无”工作。防止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是义务教育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建立防辍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防辍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建立和完善“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防辍责任制。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切实防止在校学生流失。广泛动员依靠师生和社会力量,抓严、抓细、抓实际辍各个环节的工作,防止出现漏洞。(3)学校高度重视家访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家访制度。班主任、科任老师要采取家长会、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联系。班主任一般每学期要对二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一年内对全班学生家庭应普访一次;对特殊学生的家庭要常访、多访。学校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提高班主任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权重,并尽量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家访提供便利条件。
(4)加大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为“三无”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春季入学前后,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白“不送孩子读书是违法”、“招收童工是违法”的道理,增强送子女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自觉性。大力宣传通过不断学习改变命运的典型,倡导重教尚学的社会风气。
3.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1)加强宿舍管理,保证寄宿生在学校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后勤服务,让他们安心住校上学。
(2)坚持并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全面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保证小学升初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3)实行常态编班,合理配置教师。学校不设重点班,不擅设实验班,为各班合理配置师资,确保各教学班教育教学服务水平基本均衡。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决纠正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存在问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5)加强校风建设,培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积极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过激行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安全教育,防范各种事故发生。
(6)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重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品德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4.强化管理,加强督导,有效防止学生辍学。
(1)学校在全面抓好义务教育防辍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每年寒假春节辍学多发时段学生的跟踪管理,重点关注“双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2)加强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生休学和学生转入、转出审核程序,对休学、转学、停学保留学籍,死亡的学生学校要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学校转出、转入有相关资料可查。
(3)建立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班主任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学生辍学、复学情况,一旦发现学生辍学,要及时做好上门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动员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报告。
(4)实行防辍工作奖惩制度。对防辍措施扎实、效果显著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凡因工作不力,辍学率超过1%的班,其班主任一律取消参加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
第四篇:乔家营子民俗博物馆可研报告
太仆寺旗乔家营子勺儿泉民俗馆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民俗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内蒙古勺儿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址:太仆寺旗永丰镇乔家营子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500㎡,建筑面积400㎡。
民间民俗生活用品及文物收藏、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电等公共设施。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民俗馆项目建设投资总额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蒙古勺儿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筹。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筹建民俗馆的现实背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地要紧紧依托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建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和古建筑、古民居等特色资源保护,加强规划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紧密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扶贫攻坚工程,根据太旗历史现状、旅游规划及农牧结合区的特色,通过建设乔家营子勺儿泉民俗馆,结合乔家营子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以原生态农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将让游客切身感受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带动和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文化大院,建设特色养殖、大棚种植,推广“农家菜、农家院、农事、农情”等互动体验活动,加大特色农俗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农家乐经营。
(二)筹建民俗馆必要性
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太仆寺旗没有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空白,在满足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承接展会,开展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民俗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事业的共性——教育、宣传、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馆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将进一步推动太旗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的发展;民俗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民俗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强了对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乔家营子建设民俗馆的优势
(一)乔家营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良:民俗馆是乔家营子农俗项目规划的重中之重,片区毗邻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地,是我盟主要客源市场和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处,有利于形成游客规模聚积。据统计,每年通过该地的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
(二)乔家营子夏秋凉爽宜人,气候条件优越:村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35.7℃。冬春气温寒冷,夏秋季节凉爽,适宜避暑度假、休闲旅游。
(三)、农俗和民俗文化条件:村落西南有龙王庙一处,有着传统祭祀文化、庙会文化,适合再现当地的农俗、民俗文化。
四、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民俗馆
(一)“农耕文化”主题背景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民族的农事活动,既是农作的劳动过程,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农耕文化”恰恰是历史长河和普通人类生活一脉相承的“接地气文化”。近年的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农耕文化渐行渐远。很多在钢筋水泥的大楼中生活的人们,已经忘记了“男耕女织”,大自然的长期互动中,造就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具有太仆寺旗特色的“农耕文化”原汁原味的完整保留下来并呈现出来,而这个呈现过程的载体就是勺儿泉民俗馆。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许多休闲农业旅游只是表层开发, 既缺乏农业文化遗迹的保护, 又缺乏创意和创新, 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在挖掘当地民俗风情、人文资源, 丰富活动娱乐性和文化性不够, 游客参与性等突出农耕文化特色内容不多。我们通过勺儿泉民俗馆的农耕文化的深入挖掘中,丰富其文化性、娱乐性。
(二)民俗馆设计理念依据和功能分布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了上万年在这年复一年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业实践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化。
全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20平方米*20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按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大门分春入冬出两个进出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功能区以不同相应司机的颜色作区分,表现农人一年耕四季劳作的基本规律,春天下种,夏日生长,秋天收获,冬日收藏;古代民以食为天,讲的就是要依据天时、遵循规律
关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出处有二:
一为:《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另一为:《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1、春播:
2、夏锄:
3、秋收:
4、冬储:
第五篇:乔子玄学校标准化创建自查报告
乔子玄学校标准化学校创建自查报告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我校根据《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下面就我校的标准化建设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乔子玄学校位于韩城市芝阳镇乔子玄街道,距县城35公里。乔子玄学校前身是乔子玄乡四年制综合学校,建校于1977年,学校曾在普教、职教、成教的融汇贯通方面创造了乔子玄教育模式,受到国家、省、地主要领导多次考察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学校曾先后被评为 “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农村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走过了辉煌的昨天。按照布局调整规划,2010年秋乔子玄片区的小学合并到我校,学校成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313人,其中女生170人,有留守儿童16人,残疾儿童4人,全部落实了代理家长,结对帮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二、达标情况
(一)办学条件情况。学校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一是学校占地面积为25000 ㎡,生均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生均11平方米。二是教学区、生
1活区、运动区分开,绿化带和草坪面积340平方米,生均1.1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地面积3600平方米,设有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三是有普通教室9个,面积630平方米,初中生均2.15平方米,小学1.96平方米;功能部室达15个,有物理、生化、科学实验室各1个,面积210平方米,初中生均1.91平方米,小学2平方米;学校建有计算机与语音室各一个,面积96平方米,初中生均2.8平方米,小学生均2.74平方米,有计算机49台,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6台,小学生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5台;学校图书阅览室面积96平方米,初中生均0.33平方米,小学2.74平方米。图书共有12500册,小学生均图书39册,初中生均图书42册;学校建有专用的音乐舞蹈教室1个、美术书法教室1个,其它部室门类齐全。学校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及所有部室使用面积均达到省级标准要求。四是按标准配齐了常规通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各类实验药品器械及音乐、美术设备,能满足学校特色教育的需要。各类设备总价值40万元,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二)教师情况。一是学校现有教师38人,小学师生比1:8.5,初中师生比1:7.7,均高于省定编制标准。二是专任教师26人,其中小学8人,大专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100 %;初中18人,本科学历16人,学历达标率89%。初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人,比例达到39%,骨干教师1人,比
2例达到6%,小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人,比例达38%,骨干教师1人,比例达13%,达到省级标准要求,教师学科配备齐全。三是根据《韩城市中小学教师交流调配管理实施办法》,2014年有6名优秀教师到我校支教一年。四是教师工资分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按时考核兑现;落实了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保险。五是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教师培训,2014年参加“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县级各类培训,教师培训率达到100%,年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5%。
(三)经费情况。2014—2015学,公用经费生均标准为小学525元,中学625元,总额为360475元,到账为360475元。按照“量入支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做到预算管理,规范使用。
(四)安全管理情况。安全工作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加大物防、人防、技防力度。学校配有专职保安2名,在校园公共场所配臵了视频监控系统2套,安保设施齐全,并定期开展演练活动。学校各类安全制度、预案齐全,管理规范,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特色活动育人。
学校结合标准化建设,我们在教学楼、办公楼悬挂张贴名言警句、温馨提示,在教室内布臵《三字经》《论语》等内容、3励志班训,在各功能室贴有启示语、规范小提示,共同构建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让优雅的校园环境体现美化、净化,体现“处处皆育人”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真正成为学园和乐园。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校范围的文体活动,激发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学生。
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校坚持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教育教学开放日、教师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了学校办学理念、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今后的工作规划等,家校共育学生,并诚恳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意见,督促我们改进工作。
(三)、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12年以来,我校学生每学期都有增加,实现了“五连增”,由186人、192人、220人、289人到311人。开创了韩城山区教育的一个奇迹。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二是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课对口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后努力方向一是要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等弱势群体,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二是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
4量。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快乐成长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