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习惯的管理
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习惯的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进城务工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他们子女的教育已不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城区建设和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微薄、居住条件简陋、家长受教育程度有限导致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大多外来务工子女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我们学校淞南地区,正处于人口导入区,招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人口具有“流动”的特殊性,学龄儿童难以保证接受正规教育。有的三天两条头换学校,有的甚至辍学,在社会上过着流浪的生活。大部分民工家长文化水平低,忙于打工找工作,很少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品行存在自由散漫、不求上进、有自卑感、贪小便宜、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提升这些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刻不容缓。
另外,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整个社会所热切关注的。正如许多社会学家所说的要改进这些子女的教育现状最根本的是改进其不完善的行为习惯。就是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切的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对这部分学生长远的学习效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不良行为习惯的的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责任心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经验与特色;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研究目标
1、明确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习惯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2、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和能力。
3、验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升学习效能的作用。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三、研究内容:
A、关键词界定: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习管理:学习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指利用管理学的方法,通过计划、组织、调控、评价等手段,把学习程序化,计划化,规范化,创建更新最佳方案(best practices), 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B、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与结构形态。
2、教师的学生学习习惯管理的操作要点和策略。
3、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管理的要点与学校对家长进行学习习惯管理指导策略的研究。
4、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管理系统与家庭中孩子学习习惯系统之间的协同性研
究。
5、学习习惯管理系统对提升学习效能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1-2012.4)
1、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外来务工方面的政策与研究状况等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进行课题论证,情报综述。
2、对本校外来务工者子女及其家庭进行有关学习状况的调研,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成因。
3、清晰促进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习惯的基本结构与相应内容,构建学习习惯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2012.5.-2013.12)
1、开展课题研究,深入研讨,不断总结反思,撰写论文,积累过程性资料。
2、循序渐进、开展课堂训练实践活动。并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分析和验证学生学习习惯管理系统对提升学习效能的影响作用,形成小结。
4、明确学生学习习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5、形成指导学生学习的要点和策略、对家庭学习管理的指导策略。指标:
1)制定自主学习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与结构。(2012.5)
2)在实践中运用该学习习惯管理系统,并加以完善。(2012.6--2013.6)3)分析和验证学习习惯管理系统对提升学习效能的影响作用,积累案例。(2013.6)。
3)课题研究教师完成阶段小结。(2013.6)
第二篇:外来务工者子女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对策
外来务工者子女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工子女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体现在: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少合适的书籍,学生阅读兴趣淡薄;课外阅读无选择性,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阅读浮光掠影,读后效果差。因此,激发外来务工者子女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子女、课外阅读、对策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情况。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然而,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课外阅读,由于受家长教育素养、学校办学条件、社会教育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学生语文素养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一、阅读现状并分析原因
银川西夏八小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1、课外阅读范围狭窄。
调查了被访者家长对其课外阅读的认同程度,发现他们购书面比较狭窄,功利性比较明显。他们虽然十分重视孩子的语文成绩,但往往把注意力停留在卷面的分数上,希望孩子通过看书能提高学习成绩,很少考虑对孩子整体语文素质的培养。学生长期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课外知识非常浅薄,课外阅读兴趣淡薄。
2、课外阅读无选择性。
一方面,许多外来务工者子女对读物的选取,往往只求趣味,以图画为主的读物尤其受到他们的亲睐。到了高年级,还有同学捧着诸如《老夫子》这类漫画书乐不可支。另一方面,他们对课外书籍信手拈来,不加选择。低年级捧着《三国演义》读得一知半解,高年级却在看注有拼音的彩图读物,甚至一些超越他们辨别能力的读物也读得津津有味。由于读物的制作与出版、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内容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低级趣味的东西。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容易把丑的看成美的,甚至进行效仿。
3、课外阅读浮光掠影。
尽管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许多教师也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可数据显示,外来务工者子女在空余时间真正选择看课外书的人还不到一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应付作业,个别学生每天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做家长布置的课外练习。有的打工者想通过知识文化改变孩子命运的渴望非常迫切,自己省吃俭用,但一到双休日,就把孩子送进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因此在家阅读课外书的人就少了。
其次,这些家庭的经济大多数不富裕,父母只管拼命赚钱,加班、上夜班屡见不鲜,很少顾及孩子的业余生活。自觉性不高的孩子就把时间花在玩耍和看电视上。外来打工者的家庭独生子女少,大多数有两个孩子,有3个、4个孩子的家庭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5%。笔者在家访过程中也发现,家庭式的外来人员主要从事的是服务业,如修理、环卫、饮食,贩卖蔬果、副食和家庭服务及建筑、搬运等脏、累、苦的工种,他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却非常能干,有的会照顾更小的弟妹,有的帮家长管店,哪有时间和心思看书,这也是读课外书比例不高的原因之一。随着年级的增高,帮家里做事而不能自己支配时间的比例在增长。
这些学生为完成阅读作业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他们读书时,全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的调动和心智的投入。而且,大部分学生读不得法,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与习惯,读后仅留有趣味情节的印象,效果甚微。部分学生书读得不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
4、家庭缺少读书氛围。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许多家长工作之余,喜欢在电视前或者搓麻将、打扑克中度过,几乎不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多数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是孩子没有兴趣来选择阅读的原因。
二、针对现状,寻找对策
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个个都很浓厚,部分学生对于看哪些书感觉茫然,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激发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推荐合适的读物。
教师要向家长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所以,读书内容的指导必须体现层次性,符合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才能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一般说,低年级学生普遍对色彩鲜艳、配有图画的读物感兴趣,教师就可向他们推荐配有拼音和识字的彩图读物,让他们通过拼音汉字理解内容;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在阅读内容要求上比低年级上一个档次;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教师可从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出发,向学生推荐多种形式的读物,像诗歌、寓言、科幻小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
这样,根据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让他们跳出以作文读物为主的狭窄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为了使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强化,要注意课外阅读的反馈,给他们以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低年级举行童话故事、儿歌擂台赛,中年级举行演讲会、手抄报比赛,高年级举行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心得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背诗大王”、“读书能手”等先进个人,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信与激励,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3)整合阅读环境。
教师要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外来务工者子女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①西夏八小学建有有了学生阅览室,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去自由阅读喜爱的报刊杂志。针对学校馆藏书籍陈旧过时的状况,学校专项拨款购置了一批时新书籍,班级轮流两周一次向学校图书馆借书。②发动学生搜集合适的课外书自愿捐给或借给班级,用班级活动经费购书,设立班级“红领巾小书库”。每天中午,学生就能置身书的花丛,成为“花丛”里快乐的“蜜蜂”。③适当地让学生订阅一些报刊杂志,互相借阅,资源共享。④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介绍智慧型家长重视小孩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成果,提倡外来务工者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⑤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参观旅游,去阅读大自然、社会这一部“无字书”。
2、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作为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原则:
(1)课内外结合。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以课内带课外,有利于知识的互为迁移。
①读课文里的人物事迹。小学语文课本写到了许多古今中外有名的人物,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曹操,《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恩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等等,阅读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但有助于学习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受到思想的熏陶。
②读作者的原著或同一作者的其他著作。如教了《少年闰土》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去阅读《鲁迅》;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小学课本中每学期都收录了几首古诗,教学这些古诗时,可参考大纲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这样,不断把名家名作推荐给学生,使他们了解原著的全貌或同一作者作品的风格,初步培养鉴赏能力。
③读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读物。如学习《船过三峡》、《桂林山水》、《黄山奇石》,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当地人文景观的书;教学《开国大典》、《再见了,亲人》、《刻骨铭心的国耻》之前,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时代背景的书,让他们更深刻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蜘蛛织网》、《翠鸟》、《鸬鹚》等课文后,学生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积极向他们推荐《动物世界》、《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科普说明文《陨石》,向学生推荐贾平凹的散文《丑石》。(2)读写结合。每看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都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圈点点,摘录下优美的句子,写一写体会,对书中的人物作简单的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中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低,可采用“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简单地写文章的主要内容;高年级采用“心得体会式”,写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
(3)读导结合。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根据“新大纲”列举的学生要养成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①经常读书看报、浏览期刊的习惯。②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③“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④勤于使用各类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资料的习惯。⑤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习惯。总之,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提升外来务工者子女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地保证阅读资料的来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使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高霞.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2(1).[2] 罗惠琴.样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西江教育论丛,2003(1).[3] 钟仁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J].湖南教育,2003(16).[4] 苏渊.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和分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7).[5] 浦红宇.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趋势[J].安徽教育月刊,2004(1).[6] 李宏武,重新看待小学生课外阅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7] 王清波.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亩[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8).[8] 黄雨华.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实践[J].探索教学探索,2006(10).[9] 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0] 周弦.昆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11] 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杏与思考[J].安徽屯子职业学院学报,2007(3).[12] 刘尧.教育发展耍追求公平与效率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7.[13] 钟燕青.澳门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第三篇: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
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据了解,在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未婚青年占了%,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打工的。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
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
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在成贤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无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这些年轻的外来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间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侠类的电视连续剧。一名去年高中毕业来自淮安的20岁打工者小黄说,自己其实挺想继续学习的,但家里没钱,考分相差又太多。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出来当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东大学生去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发的零用钱凑了200元,就跑到南图办了张图书证,在别人睡觉或打牌的时候去看看书,感觉自己还有点追求。据小黄透露,周围的打工者闲着无事不乏光顾黄色录像厅的,有的甚至把挣的血汗钱花在街头洗头店等不正当场所。言谈间,小黄显得很担心。他
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挣点钱帮助家里弟妹上学,自己再学点技术到苏南找个好工作,比这样单纯卖力气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能有为务工青年服务的培训职介机构,他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术比农村好多了。团省委的一项调查反映,%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同时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感觉像四处漂泊的浮萍。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团组织对您提供哪些帮助”时,有%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有劳动报酬。然而,务工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也很薄弱,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有%的人了解《劳动法》,仅有不到9%的人知道应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合同。市玄武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或老板
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在安德门民工市场,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被私营业主看中,双方口头谈一下工资、食宿条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由于缺钱,务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过正规职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某纺织私营企业在37℃高温条件下依然没有基本的防暑设施,经常有职工中暑晕倒在车间,这些职工中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下岗女工。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
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务工青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够。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还是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第四篇: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调查报告《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第五篇: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
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