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学无止境》有感
读《学无止境》有感 《学无止境》这篇文章,对我感触很深。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所大学的期终考试,同学们都自以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授发给同学们一张只有5道题的卷子,结果全班同学都不会做。教授并没有生气,而是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大学毕业了,你们的学习还是刚刚开始。”这句话好象一根根利箭扎进我的心里。让我想起四年级下期,第四单元的一次数学考试,我就像那些大学生一样,自以为 学得很好,考试前也不复习,结果考了69分,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为自己的分数感 到羞耻。这就让我懂得学完以后要加以复习,巩固。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听说有一个人,自以为数学学得很好,也就不再努力学习。很多年过去了,有一 次,遇见一位小学生向他请教一道小数点的数学题,他居然不会做。
我还经常听见大人说XX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从此,她就不 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没过几年,公司进行重新选拔,结果被公司给解聘了。这就说 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我将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古人说得好:学,可以立志;学,可以成才;学,永远不能停止。我们要好好体会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读《学无止境》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学无止境》。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我知道了学无止境,只有从实践中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识。
文中教授说的一番话最让我深有感触:“„„..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关于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看来,我们只有敢于实践,善于探索,才能学到更多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正是这样吗?在科学课上,老师讲电与磁时说:“磁铁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我一听就疑惑了。这“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于是把问题丢在脑后随它去了。星期六,妈妈带我到外婆家玩,在地板上我发现了两块吸铁石。于是我便玩了起来,嘿!这真神奇,我每换一面都有不同的变化;第一面,它们紧紧地吸在了一起;第二面呢?中间像隔着什么东西似的,怎么也吸不起来。哦!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嘛!
还有一句话,也令我深有感触:“这个学科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你们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无止境”一词的含义。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有一次,我在踢毽子,猛然发现毽子毛可以吸在手上,这是为什么呢?我又疑惑了;回家一问爸爸,唉!原来这就是静电啊!瞧!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处处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难道不是这样吗?
是啊!学无止境,只有善于发现,敢于探索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看啊!我现在又学到了一点 — 懂得了“学无止境”。
第二篇:学无止境 爱满天下--读北京教育丛书有感
学无止境 爱满天下——《于漪教育视点丛书》读后感
作者姓名:刘单 位:平谷区第一小学联系电话: 伟
***
学无止境 爱满天下——《于漪教育视点丛书》读后感
内容提要:
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我也曾是一名学生,回顾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也深有感触。一名教师,他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作为老师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好的榜样,同时老师的教育要有远见,要有发展的眼光,敏锐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是特别的。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于漪老师对“合格”有着自己的理解。“国家把后代交给教师,国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教师,他们就放心了这才是“合格”。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做人的道理,通过小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当我读了《于漪教育视点丛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对学生的挚爱。一个教师,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育在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好教师对学生都具有人格魅力的吸引力。我们学习于漪老师,不仅是在学习一种思想、一套方法,也是在学习一个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当我读完《于漪教育视点丛书》使我明白了原来教师应该这么当!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胸怀„„于漪老师对于孩子的那份爱,让我深深感动掀起我心中的涟漪。许多时候,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确实和孩子不一样。有时,在我们眼中是不可思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色彩斑斓充满趣味。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更难以做到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但是,正是这样的挑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克服,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于漪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主张每位学生都应当成为语文的“发光体”对每位学生不偏不倚,尽量发觉其潜能。于漪老师说: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面对这位教学泰斗的言论”,我需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我要不断用于漪老师的话为自己加油!
老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件很小的事也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我也曾是一名学生,回顾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也深有感触。一名教师,他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作为老师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好的榜样,同时老师的教育要有远见,要有发展的眼光,敏锐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是特别的。
老师也有自己的追求,追求完美,追求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以启迪,有了追求就有了动力,有了向目标追求的动力。
子曰:我日三省我身。作为一名老师,每天我们需要反省是的就是对于上课中自己的所存在的不足,在反省中提高自己。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于漪老师对“合格”有着自己的理解。“国家把后代交给教师,国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教师,他们就放心了这才是“合格”。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做人的道理,通过小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于漪老师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但她还是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为国家的后代做出她的贡献,这份精神我们值得学习。于漪老师把教育事业当作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几十年来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不懈探索、锐意创新、率先改革。于漪老师上过上千节公开课,但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三遍,也绝不重复。她的课每一堂都精彩,每一堂都能打动人心。于漪老师的成功奥秘,就在于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把知识传授和情操熏陶、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就在于永不自满、永不止步,不断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杰克·韦尔奇在《赢的答案》中提及:“事业的成功之路漫长而多坎坷,较少有一帆风顺的。这条路曲折向前,时断时续,有时候还要经历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在这里,汗水和能力至关重要,而运气有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汗水就是需要付出的努力,而于漪老师就很好地向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
于漪老师曾说过:“我们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应当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面对着很大的困难,但我们同时也有着取得更大胜利的条件。事在人为,问题还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当教师的很清醒、很努力,我们的工作就很有希望。”我们的孩子年龄小,但是他们非常聪明,只是由于控制行为的能力很弱,并且语言的表达也不完全能达意,所以要求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有时,对于一些比较顽皮、好动、或是有些特殊孩子我们很难做到关爱,但是,往往这些孩子更需要关爱,更需要老师付出耐心。反省自己和于漪老师的差距太大了,在刚来学校时,初次接触到一些后进生,我也曾对他们失望,恼怒过,但我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试着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渐渐的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然后我从他们的优点入手,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在对待学生时一定要报着一种热爱学生的态度,这是我们能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而对学生动辄斥之以“笨猪、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责骂之语,会严重刺伤学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渐丧失信心,迷失自我,沦为后进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
我想要做一个好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
1、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
2、对待学生讲原则,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
3、平易近人,有亲和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4、经常地鼓励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
5、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6、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不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
7、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8、讲课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幽默感
9、珍惜学生时间,不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10、不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标准。
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的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的未来关系国家的希望,这是我们每一个负责的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篇: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
古人云:耳读书而聪,目读书而明,心读书而一,神读书而注,凝读书而遍,虑读书而莹,饥读书而饱,困读书而醒,愠读书而吉,愤读书而平,噫,“余白首未闻道兮,唯读书以毕此生,”这说明读书是无止境的,没有满的程度。假使我们认为自己的学知程度已经到了“海纳百川,”的境界,已经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境界,”你认为你的读书像吸水欲坠的布,那时我们便会习惯性的停止脚步,仅有的自傲会成为主宰知识的主人,可若干年后,你仅有的自傲也会在停止不前中而退化,你的人就会愚昧畏缩,也会被社会淘汰,落伍的你会顿时感到:“黑云压城城欲摧。”
相反,若我们把书当成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会被“世界之广,地狱之宽”的文化深深所吸,不断迈着前进的步伐,你会冲破读书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坐拥书城,其乐融融,你会跟紧时代的步伐,知识的风气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会让你与更杰出的人物相识,会为祖国的明天谱写更辉煌的篇章。此时,你可能认为你的知识依旧未满,但你却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正向成功的彼岸一点点迈进。
第四篇:学无止境名人名言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1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3、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
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8、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10、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2
1、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范曾
2、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学习如逆水行舟,不日进,则日退。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民谚
8、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9、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3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清代文学家)
2、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3、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4、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5、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8、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4
1、学无止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2、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5、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刘向
7、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8、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9、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10、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11、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清朝散文家刘开《问说》
12、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13、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
15、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蒙田
16、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学无止境名人名言5
1、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2、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4、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
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6、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刘向
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10、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11、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5、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16、学无止境。——荀子
17、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清朝散文家刘开《问说》
18、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1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20、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华罗庚
2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22、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3、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范曾
24、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5、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2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3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33、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3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
35、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小普林尼
36、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38、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39、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4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4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3、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英国
4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5、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46、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4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8、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4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1、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郭沫若
52、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5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54、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达尔文
55、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56、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57、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58、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5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6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6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62、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63、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蒙田
64、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6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6、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民谚
67、学习如逆水行舟,不日进,则日退。
68、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69、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7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朝鲜
7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7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73、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约瑟夫·鲁
7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7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77、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7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9、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80、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81、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82、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83、学问是异常珍重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84、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85、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86、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8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8、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89、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9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91、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92、生命永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莫泊桑
93、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9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9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96、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9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第五篇:学无止境—演讲稿
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观念:学无止境!我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哲理,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本。所以,我只有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目前,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以后的生涯中取得成功。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需要一名计算机人才,而报名的来了好多个,公司领导,精挑细选选出了两个,可是只要一个,所以他们只有进行pk,在这两个中,其中一个是 “大学本科毕业生”,另一个是“在校表现好,而且计算机专业技能也是出类拔卒,非常优秀的职校生”。pk开始了,只见这个职校生不慌不忙一步一步认认真的做,而这个大学生则慌了神,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让人看着都心急,pk结束了,这个大学生心服口服地点点头,他原本想我的理论知识这么丰富,难道还会输于他?可他却不知道自己只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却从来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而这个职校生在校,即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于是他赢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要立志成才,一定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栽培。杨利伟登上太空,“嫦娥1号”发射成功,没有技术人才,会成功吗?所以说:“我要刻苦钻研、奋力拼博,为自己、为国家而奋斗!”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更要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去学习,要珍惜时间、提高素质、勤奋刻苦、谦虚好问,持这以恒的学习。让我们共同携手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去为民造福,回报国家!
同学们;只要我们不气馁,鼓足勇气,我们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作为职校生我们要向人说我是职校生,我有能力、我有特和长做好工作,我们应当向社会展示我们职校生的风采:“认真、执著、不服输,敢闯、敢拼,我做主!”
我选择了职校,我就选择了无悔,心若在、梦就在,人生豪迈,我们不需要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并进、执着拼搏,尽显我们职校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