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比较教育复习重点(问答题、论述题)1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重点(问答题、论述题)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
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
1、开放性;
2、跨学科性;
3、可比性。
2、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
1、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4、分析法。
3、学前比较教育的的意义: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4、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它规定了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3、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象来分析和判断问题。
5、英国政府近现代幼教政策的特点:
一、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幼儿教育通常是指7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属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前教育则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
二、英国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着双轨制;
三、在英国的幼儿园和幼儿班里,一般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对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四、英国幼教师资培养注重理念联系实际;
五、英国学校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
6、《普洛登报告书》的内容和意义: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7、英国1972年《教育白皮书》的内容和意义:白皮书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肯定了《普洛登报告书》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的幼儿教育。
8、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1、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等;
2、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
3、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
4、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儿童保育中心等。
9、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
一、教师,希望成为学校早期教育教师的人,或在理工学院,或在高等教育学院,或在大学教育系接受训练。
二、托儿所保姆。主要职责是健康和社会方面的服务,而在教育方面的角色则被认为比教师低一等。
10、法**育学校的课程:在母育学校进行的各种活动可分为下述几大领域:
1、体育活动;
2、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
3、艺术与审美活动;
4、科学技术活动。
11、法国学前教育有四重作用: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12、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及其经验:1990年政府颁布政令,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和为一体;1990年继政令之后,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工作;增加男性教师。
13、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首先,法国政府历来重视学前教育,视之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解决母亲不能照顾子女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次,法国政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教育立法和有关规定和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与此同时,给学校和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再次,法国学前教育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
教学个别化。最后,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
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过多,以致于形成所谓的“文山”;
2、法国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够重视;
3、法国学前教育尚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
14、苏联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苏联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使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被视为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偏向面向全体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造成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疏远。
15、评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德国的学前教育出现过三种代表性的课程理论:功能论、学科论、情境论。
一、功能论:功能论的目的在于运用所编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
技巧,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代表人物是科热尔。
二、学科论:学科论的宗旨是: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功能论与学科论先后为学前教育所抛弃。主要原因有:
1、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脱节;
2、都片面地强调能力的训练;
3、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导致学前教育日渐失去其特色。
三、情境论:情境论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3、建立混龄组以代替传统的同龄组;
4、家长、邻里与其他成年人积极参与;
5、教学活动不应只限于幼儿园;
6、灵活的教学安排;
7、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在情境论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决定儿童应学什么。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专家或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儿童尽可能的独立工作。目前德国大多数幼儿园仍遵循传统的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但情境教学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6、美国“发展适宜性”课程:第一,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第二,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式,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作是高质量方案的标志。第三,重视成人与儿童关系的质量。
17、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
第一,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
第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
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
第四,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
第五,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
18、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
1989年以来,布什召集50州的州长构想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6条“美国教育标准”,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共同标准和方向,有助于统一美国各地幼儿教育的水准,但高标准给综合教育改革带来挑战。
19、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1、依靠有偿服务和部分收费等,2、给与教育机构最大的自主权,赋予权力,3、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发展趋势:
1、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化趋势;
2、民主化和多元化方向;
3、个性化和民族化。
20、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
一、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二、家庭互助项目;
三、临时保姆项目;
四、家庭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
21、美国“先行计划”: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该计划,这是实现学前教育均等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制定了多方面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与富裕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22、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23、美国幼教机构家长工作的内容包括:家长参与、家园联系和家长教育。
24、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重视了幼儿的智力开发,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等整体全面的发展;重视了天才儿童的教育,而忽视一般儿童的发展;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学前教育经费、学前教育科研等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5、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在全面实行幼保一元化之前,幼儿园和保育所具有互补的教育功能,目前还必须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两者的关系和职能分工,创造充分的条件来完成各自应尽的职能。第二,学前教育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私立幼儿园比较多,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又是公立幼儿园的两倍多,由此造成幼儿园家长负担过重;第三,持续的经济低迷和日益加剧的都市化使日本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越来越少,竞争压力越来越早,这些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第四,日本政府和官方对二次大战不能认真反省的顽固态度立场,反映在教科书等一系列问题上,也必然渗透和影响到学前教育,并带来潜在而又深远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学前比较教育复习重点(问答题)2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重点(问答题、论述题)
1、当代国外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理论及其模式:(1)行为主义课程理论的学前课程,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和班杜拉,以恩格尔曼和贝雷特的课程方案为著名;(2)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发展课程,以韦卡特的课程和凯米、德渥里斯的课程较为著名,是较纯粹的皮亚杰课程;(3)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课程,最著名的是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2、各国学前师资培训的主要类型:师范型培训制度;非师范型培训制度;混合型培训制度。
3、国际早期儿童教育研究与交流:早期儿童教育:被视为一个统一的领域,现已为国际所公认。它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4、各国学前教育机构及管理体制比较:
(一)多形式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1)扩大幼儿园社会服务的功能;(2)学前教育机构微型化和家庭化;(3)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1)平行模式(2)两层次模式(3)统一模式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大致上有国家(联邦或中央和地方),私人、教会和企业等。
5、国外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由于一是科技的发展和所谓“知识爆炸”局面的出现,世界各国的中小学都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二是终生教育的观念也要求考虑教育的整体性。所以重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和幼、小、中教育整体规划,就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在与人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和学习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断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世界各国采取了两大类的做法:一是重点发展小学前1—2年的预备教育,即将5岁左右的幼儿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初一级(初等教育),称为小学预备班或小学幼儿班或幼儿园预备班。二是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进行学制改革的探索和实验,以实现幼小衔接。法国、日本、美国、比利时、瑞士和荷兰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如日本,专门设置了幼年学校,试行4、4、6学制。
6、试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三、家园共育;
四、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五、以保障儿童权利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趋势。
7、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历史背景:一时代的呼唤;二社区支持教育的传统;三漫漫发展路。理论基础:承袭了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包括在其影响下产生的进步主义和建构主义思想。
8、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要特色:儿童的百种语言。
9、生成课程的内涵:“生成”强调计划是从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儿童感兴趣中产生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成分。所以生成和课程两个字放在一起,意味着同时考虑到 自发性和计划性。
10、瑞吉欧教育方案可以给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哪些启示?
瑞吉欧启示我们:
一、重视在儿童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
二、让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
三、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
11、多元智理论的主要依据:
一、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二、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三、对智力类型和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
四、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
五、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
六、对多种智力学说的研究;
七、对不同智力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
八、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
12、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定义:
(一)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三)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
(四)智力是多维的。
13、经过“智力选择依据系统”的严格筛选,加德纳把构成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的七种智力分别确定为: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还有一种自然观察者智力。
14、光谱教育方案的两个理论基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15、光谱教育方案的评估领域及关键能力:评估领域有: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关键能力有:运动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机械和建构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视觉艺术领域、音乐领域、社会理解领域。
16、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它不是一个刻板的课程,更不仅仅是代表一系列的活动。它是一种根植于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发现和培养儿童多种多样认知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的应用已经给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带来了重要变化。
17、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一)课程和评估相结合;
(二)课程的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1、具体的学习情境下发现儿童的强项;
2、发展儿童的强项;
3、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性的评估(1、以发现儿童的强项为其评估的目标和重点;
2、在真实情境下进行;
3、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
4、手段多样化;
5、动态性);
(四)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1、一个丰富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2、个人化、创造性的活动环境和工作任务)
18、分析光谱教育方案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关系:都认识到了人类认知的多元性,主张用一种比传统更为广泛的视角看待人类认知的发展;认识到了生理上的倾向性与文化中学习机会之间的互动性,相信人类文化不仅影响,同时还积极地建构个体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二者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对儿童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关注,并对“给儿童提供多种发展空间和机会,使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发挥和发现自己的潜能”,提出了要求,从而奠定了光谱方案的基调。
19、你认为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理论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一、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三、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总之,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幼儿教育观念的改变。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我们改变幼儿教育观念,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能力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20、儿童的认知结构: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中去。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叫做图式,也叫认知结构。
21、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2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3、海伊斯科谱教育方案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关系:海伊斯科谱课程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其主导思想就是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海伊斯科谱教育方案是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幼儿教育改革方案的一种。
24、海伊斯科谱教育方案中关于组织课程的关键经验:
1、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
2、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
3、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
4、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分类、排序、数概念);
5、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空间关系、时间)。
25、海伊斯科谱方案的主要特点:
(一)丰富而又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
(二)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之安排:
1、一日生活的七个环节;
2、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协调与平衡;
3、一日活动安排设计的目标。
(三)主动学习的儿童:
1、儿童的学习是从自发的兴趣产生的;
2、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3、儿童对物体的自由操作;
4、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
(四)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2、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2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当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皮亚杰所创立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这个理论被认为是19世纪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运动开始以来最重大的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对儿童教育影响相当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之一。皮亚杰有关儿童及儿童思维和发展的理论使教育者们将工作的重点从儿童已经知道的知识转移到研究儿童是如何获得知识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以及儿童与成人的互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所蕴涵的教育思想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教学内容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符合其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呈螺旋上升的形式,不断推动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爱好和兴趣在皮亚杰那里得到了极大重视,因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体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27、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儿童不是孤立的和抽象的;
三、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教师观: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2、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28、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并通过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集体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进行的,个别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实际上是以“有准备的环境”为核心,由“有准备的环境”,作为“导师”的教师,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
29、当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
(一)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1、它就像是一个家;
2、“儿童之家”内的一切符合儿童的标准;
3、环境布置安全、美观而有秩序;
(二)教师是儿童的导师
1、环境的提供者;
2、自由的保障者;
3、儿童发展的协助者;
(三)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
1、刺激的孤立性;
2、操作的顺序性;3工作的趣味性;4教育的自动性。
30、怎样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
(二)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
1、把儿童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
2、寄希望于“蒙氏教育”达到和平社会;
3、对环境以及环境作用的认识不够科学力严谨;
4、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机械性;
二、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学习蒙台梭利“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方法;
(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要特别注意:第一,教育内容问题;第二,班级组织形式问题。
31、蒙台梭利主要的区域教育活动有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七个部分。
32、感觉教育的重要意义:
1、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2、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知识;
3、养成儿童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4、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33、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特别是触觉的训练;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34、韩国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艺能和语言五个方面。
韩国学前教育的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内部资源;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社区资源。
35、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
1、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朝鲜学前教育的不足:首先,朝鲜尚未实施开放政策,对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采取排斥的态度,由此其教育处于一种较封闭的状态。其次,朝鲜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并将之放在十分首要的位置上,致使教育活动中忽视教育本身的规律,形式化现象较多,再次,片面强调集体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齐步走”印迹较重。最后,采用单一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忽视儿童发展的层次性和立体性,单一化的影响较广。
朝鲜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一,随着整个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呈现出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管理的高度规范化、格式化;第二,在幼儿园普遍增设电化教育器材,使电化教学成为幼儿园基本教学手段之一;第三,音乐教育研究不断深入,通过音乐组织孩子的一日活动并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的作用。
36、南非学前教育的两难境地:南非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南非的人口背景。南非由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语言群体组成。此外,经济上最穷困的黑人群体的人口数目在急剧增长。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挑战。
37、印度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连全民的义务教育都未实现,更没有力量来承担学前教育的重任;
二、印度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不得不依靠非官方组织和社区的参与;
三、印度学前教育机构的内容和质量各异,而且印度没有任何核发执照、立法、监控和管理学前教育的机构;
四、印度的学前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大多数幼儿园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点是正式授课。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前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初等教育的向前延伸。
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需要政府与非官方组织的通力合作;
二、印度需要建立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承担核发执照、立法和监管的责任,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
三、学前教育课程要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儿童为中心;
四、师资培训的范围应扩展,多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密切关注对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特殊教育的教职工的培训。
38、苏丹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国家需要思考它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角色问题;
2、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并不普遍,设备简陋,目标仅仅停留在保育的基础上,而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保育和教育并重;
3、教师问题。学前教育教师素质不高,学前教育培训机构不足,教师待遇低下。
4、继续开展学前教育研究。
39、韩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改革措施:第一,改革财政支援体系;第二,改革学前教师的培养与训练制度;第三,改革全国划一性的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1、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运用地方自治团体的预算,扩建保育设施;
3、充分利用农村会馆等公共设施,设置托儿所、幼儿园;
4、由政府拔专款实施特殊的支援与扶持;
5、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履行义务设置保育设施的规定;
6、拥有500名以上的女工企业,义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7利用当地公共设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8、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9、简化审批手续,扩大税收照顾,增加金融支持。
40、非洲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主要问题是: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非洲各国的学前教育是不发达的。
1、学前教育机构大多设备简陋;
2、学前教育目标有待发展;
3、幼儿园工作不够完善;
4、师资培训质量不高。
发展趋势:
1、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精心设计学前教育的目标,在现实基础上真正做到保育与教育并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丰富学前教育机构的一日活动与游戏,充分发挥园外教育资源的潜力,并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
41、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进:第一个阶段,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对工作阶级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第二阶段,课程是学术课程,它不符合此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个阶段,课程受到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的影响,它们考虑到了儿童的发展水平,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官刺激。第四个阶段,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它更为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是情感和社会方面。
42、瑞典学前教育的特色是父母教育。父母教育是指凡是要当父母的夫妇,在怀孕期间就要开始接受这项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还要经常到儿童护理中心接受指导。父母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项:
1、增加必要的知识;
2、互相交流体会;
3、增加有关社会给予家庭关系影响的了解。
43、澳大利亚的父母教育计划: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早就意识到了了解家庭背景的必要性和在了解儿童需要的基础上与家庭合作的必要性。其具体做法是:第一,在职业教师教育中强调了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第二,许多幼儿园强调与家长合作;第三,儿童保育中心也重视父母教育;第四,所有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均提供父母教育计划,最常见的形式是“学步儿童小组”(有时称为亲子小组);第五,健康医疗中心;第六,自助组织;第七,玩具图书馆;第八,运用远程技术。
44、新西兰毛利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与鼓励毛利语言的文化;是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5、巴西学前教育主导观念的变化:1973之前,“拯救儿童”是巴西学前教育的主导观念,到了70年代中期,巴西的学前教育才有了“整个儿童”的概念。
46、匈牙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变化:
1、幼儿园的权限放宽了。1990年的《教育法》允许教会、宗教学校甚至个人开设和管理幼儿园,至此国家垄断教育机构的局面结束了。
2、早期技能的发展正在受到重视;
3、幼儿园在课程和目标上也有所更新。
47、新西兰《5岁之前》报告的内容:《5岁之前》认为特殊教育服务应该在所有的教育机构内设立;《5岁之前》宣布日托中心只有符合最低的标准,签订协议才可以获得政府资助;《5岁之前》规定了师生比;《5岁之前》规定了教师资格,设定了培训计划。《5岁之前》采纳了米德报告的许多建议。意义:新西兰的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管理的转变中受益匪浅。这种变化使5岁以下的儿童机构向一体休方向发展,建立了一种更为公平的资助系统,提出了对高质量服务的更大需求。
48、澳大利亚学前师资述评:幼儿教师培训;儿童教养员培训;保育员培训。
49、巴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2、有相当数量的学前教师没有教师职称;
3、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
4、提供给贫困儿童的补偿教育计划质量不高;
5、巴西的学前教育过多地依赖了国际组织。未来发展趋势:
1、政府采取措施改变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提高为贫困儿童服务的补偿教育的质量;
2、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
3、依照巴西的国情,批判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不要盲目照搬照抄。
50墨西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2、缺乏幼儿教育师资,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严重不足;
3、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改革措施:
1、优先满足5岁幼儿的教育要求,使他们在上小学之前,能受到必
要的预备教育;
2、改变求大求全的办园方针,要求各地当局因地制宜,设置各种类型的、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特点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多样化的幼儿教育;通过和社区合作办幼儿园的方式,适当照顾农村和土著居民地区,使幼儿教育的发展逐步达到地区平衡;
4、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适应各地特点和需要的幼儿教育发展计划。
51、瑞典学前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1、父母教育政策;
2、比较重视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
3、幼儿学校很重视与家长的合作;
4、很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5、政府不断地制定法律,促进了日托中心的完善;
5、师资力量雄厚;
6、混龄班的组织形式特色。
52、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第一,澳大利亚为联邦制国家,教育分权于各州。由此,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多种多样,各州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第二,全社会比较重视学前教育。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财政支持,州政府对它们进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将国家,学前教育机构、家庭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学前教育质量较高,幼儿教师的地位较高。
存在问题:首先,澳大利亚社会变化急剧,由此学前教育结构需要不断地审查自我,并对外在的变化作出调整。其次,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是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强调教师、家庭和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再次,无论是学前教育领域还是教师教育领域,通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最后,澳大利亚政府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持续地发挥了参与作用,但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仍然不甚明确。
53、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幼儿园和儿童保育中心的融合关系得到高度发展。幼儿园和保育中心的教师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
二、游戏中心一直保持其独立性。
三、毛利语言所并未纳入学前教育的网络之中。
四、政党的转换对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54加拿大早期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看护服务的需求量增加;
二、资金来源;
三、师资队伍质量令人堪忧;
四、看护选择多样化;
五、私营机构面临困境;
六、幼小衔接问题;
七、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策主要可从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师资素质,理顺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1.2.3.1.2.3.4.5.6.7.8.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 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 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 关注学前教育公平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 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三.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
四.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
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首先,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1.2.3.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他的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理论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
三.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观点【P46】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被看作是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他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母育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并为幼儿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
四.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P47】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他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五.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P48】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将“自我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六.▲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P50】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她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蒙台梭利教学法:1.她将环境视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认为“我们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2.她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和实际生活的练习。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读写算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感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3。教育者应当利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4.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幼儿学习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原则。总之,蒙台梭利教学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纪律、责任心及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有显著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七.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积淀【P57】
1.胎教是立教之本。
2.倡导及早施教。
3.重视环境的熏化陶然。
4.重视德性的教育。
5.教育原则贯穿“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
八.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P71】【本章全部看书】
1.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2.多彩光谱项目
3.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
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一)“活教育”的理论来源
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做中学”等基本观点,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而提出的。
(二)“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思想的目标。
2.“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述。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尊重儿童主题的地位,培养他们操作的能力。
3.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三章 学前教育制度
一.学前教育制度【P84】:学前教育制度是是国家关于教育目的、任务、方针和实施方法的总和,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P85】: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灵活性。
三.中国托幼机构的类型与工作任务【P100】
1.托儿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学前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着教养幼儿和支持家长的双重任务。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1.2.3.4.5.6.7.8.1.2.3.一.幼儿的特性【P104】 幼儿是自然人 幼儿是社会人 幼儿是完整的个体 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 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P107】 古代典型的儿童观为“小大人说”与“原罪说” “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犹如一块白板,将儿童看做是无知无能的“人”,因此,儿童被当作罐装知识的容器,等待成人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灌装到儿童的头脑中。近代儿童观:卢梭:以儿童为本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①人性本善②主张要赋予儿童应有的地位,尊重儿童的天性。③儿童是具有天赋力量和发展潜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现代儿童观: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①.国家本位儿童观②.家族本位儿童观③.个人本位儿童观
三.幼儿的基本权利【P111】 4.1.国际社会对幼儿权利的认识
2.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幼儿的健康权;幼儿的和谐发展权;幼儿的受教育权。
四.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有哪些角色?【P114】
1.幼儿教师角色观历史演变:保姆;保育员;专职幼教工作者;多样化。
五.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P118】
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阶段和途径【P130】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一.德智体美的定义【P146】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四育”的内容
智育内容:1.培养幼儿的观察智力2.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德育内容:1.公民意识教育2.公民能力的培养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内容:体育内容:1.生活护理于健康教育2.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课程3.情感教学与体育活动治疗
美育内容: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力
三.“四育”的特点
德育特点:1.幼儿德育的实质是道德的去自我中心化和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2.矛盾和冲突是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幼儿德育必须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4.幼儿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智育特点:1.问题性2.活动性和游戏性3.生活性
体育特点:1.集锻炼与教育为一体2.趣味性与规则性相统一
美育特点:1.情感的表现性2.清洁的虚构性3.表现手段的主体性4.主体的自由性5.目的的非功利性
第六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
一.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感情性的统一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1.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部分
2.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拟定长期周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计划2.创建有益于开展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环
境3.重视日常生活活动的随机教育4.重视家园合作
四.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4.三位一
体的原则5.环境与人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一. 幼儿园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
1.周围环境的变化2.人际关系的变化3.生活习惯的变化
4活动方式的变化
(二)、幼儿入园常见的问题
1.分离焦虑2.不适应集体生活
(三)、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恐惧2.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3.不良生活习惯
4.同伴间的冲突
(四)教师对待幼儿入园不适应问题的不当做法
1.隔离幼儿2.给予幼儿消极的情感体验3.言语恐吓4过分顺从幼儿
二、幼儿园于家庭衔接的策略
家庭方面:1.家长教养观念的转变2。交给幼儿适应的方法3.与伙伴交往兴趣与技能的培养4.做好入园的准备5.谁是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
幼儿园方面:1.家庭化环境建构2.教师和家长随时沟通,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3.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
1.儿童学习的变化2.物质环境发生和精神环境的较大差异
(二)、幼儿对生态环境突变的不适应
1.儿童对外部规则于人际交往关系的不适应2.儿童对学习的不适应
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
教师方面:幼儿教师:1教学活动时间相互靠拢2.儿童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3.幼儿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适度问题4.重点加强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小学教师:1.设置“学习准备期”2.课程设置的容量与幼儿园相适应
家长方面:1.心理上的准备2.学习上的准备3.生活能力上的准备4.社会能力上的准备。
名词解释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
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每天都
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
和团体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第四篇: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
1、P17古代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1.培养志向;2.教以孝悌;3.勤俭耐劳;4.诚实无欺;5.行善积德;6礼貌谦让;
2、P31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局限:方法:1.游戏、2.体罚3.讲故事.局限: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是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提倡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注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P38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担任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4、P6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及早施教、2.严慈结合、3.均爱勿偏、5、P76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提倡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待囚犯一样的办法对付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揭露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
2.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教以人伦”以儒家教育道德为中心,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教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成为儿童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是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他认为儿童身体、智慧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儿童知识不求多,而求精,让儿童自然消化,达到自得自美
总之: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6、P104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1.办幼稚师范教育、2.吸引留学生、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7、P105外国教会在华推行幼稚师范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
1..课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宗教等课
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英语占学分最多。社会问题、宗教学、圣道教法等课程,都是直接为资本主义国家传布基督精神、培养顺民服务的2.第二类是文化课如:国文、体育、生理及卫生、生物学、音乐
3.第三类:是专业课,如:心理学、学校管理法、实习、幼稚教法。
8、P120“五四运动”我国儿童观的变化
1.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中国儿童的长期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批判旧教育是对儿童的摧残,儿童的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教育,而且受的是被摧残的,扭曲天性的教育。
2.儿童公育思潮3.平民化教育幼儿思潮.9、对比我国老区学前教育事迹,思考当前的服务方向和服务精神
1.学习老区的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端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让全社会尤其是工厂、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功能,;
2.学前教育的发展始终是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即使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我国城市,继续提倡勤俭办园,因地制宜,不相互攀比。
3.继承老区保教结合的经验,从思想上认识保教合一的必要性,4.老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我们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高度的责任。.10、P168张雪门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具体目标:1.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努力。
11、P171行为课程:张雪门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12.P185陶行知 幼稚园新大陆: “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
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稚园。
13.陶行知 的创造教育的思想: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2.)培养创造力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培养创造力 :1.需要成分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需要因材施教;4.发扬民主
14、P198陈鹤琴认为幼儿的心理特点:1.好动、2.好奇、3.好模仿。
15、P212陈鹤琴幼稚园的课程理论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育法”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616、P212整个教育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相互连接不能四分五裂。
17、P214五指活动: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
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18、P229简述新中国初期幼儿教育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
方针:1割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城乡的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
当发展。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发展重点:
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
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
子教养问题;
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
19、P231幼儿园教养原则:1.使幼儿全面发展;2.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3.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4.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5.使必修职业、选修职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6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20、P247 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的教训
《幼儿教育工作指南》遭到否定性的批判,使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极度混乱,混淆了是非、正误。
此后在理论及实践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口号化、成人化、形式化的错误倾向,尽管60年代初对
1958年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但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却影响长久。
21、P249十年**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遭到了怎样的曲扭
十年**,极左猖獗对新中国17年的教育,坚信了彻底的否定,并把学前教育视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对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方针进行严重曲扭,斥之为资产阶级的教育方针,对四育的任务和内容全面的横加批判。
22、P255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进步性
1.将1952年颁发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纲要“体现了幼儿园国际年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
“教育”而不是“教学”
2.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关于幼儿大脑的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的第一部分,统帅其后的教育任务,内容等章节、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言、计算、美工、音乐等8项,加强了对幼儿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4.强调教育任务、内容、要求应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来完成,以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
5.指明幼儿园要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大教育观增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效应。
23、P261 分析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新特点
1.更强调其基础教育属性,而不仅仅为人小学做准备,2.改变了长期以来强调为“工作”,从不提为“学习”提供方便,这一点体现了时代的需要。3.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幼儿人格的重要意义。4.更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5.使家园两方面共育扩展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育
24、P286《儿童权利公约》:是联合国大会1989年通过的,《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
1、是儿童最佳利益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观点与意见的原则、4、无歧视原则
25、P297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的特征和原因
特征: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它随着家庭模式变化而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
2.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划分的,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这个时候的儿童是公养公育,教育的目的的为了
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教育是整个氏族生存斗争的工具,幼儿就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3.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其教育内容简单粗率,但几有多方
面性,在文化上学习更为局限。
4.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也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老师,老年和成年女性是教育者,家庭及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
原因:.史前社会末期,随着生产水平提高,氏族社会制度逐步解体,私有制萌芽,出现专门致力于脑力劳动的人逐渐增加,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一种新的社会、教育制度和幼儿教育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26、P32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
共同点: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4.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5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不同点:1.在婴儿生存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决定,而雅典一般又父母决定。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是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雅典则还在横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则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27、P321 柏拉图的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生活,应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明确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任何人无婚姻自主权,婚权在于执政者,执政者成为成人选择配偶。他认为这样才能一代胜过一代,在理想国中所生的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父母和孩子都不知道谁是亲生的孩子和家长。
28、P333性恶论: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严厉措施来禁止这类表现。
29、P333预成论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 时否认儿童预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30、《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注意教育家维吉乌斯,与1945年写成,该书详尽论述了人道化和个性化的幼儿教育。
31、P354欧文的幼儿学校:英国从1816年爱伯特 欧文创办英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性格形成学院)幼儿学校是其中一个部门,当时解决:工人做工和其子女教育问题。
32、P361开发教育法:维尔斯平提出,包括五个方面1.激发好奇心;2.通过感觉教学;3.从已知到未知;4.是让孩子独立思考;5.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33、P364奥柏林编织学校:1776年,奥柏林创设了编织学校。主要为所在地区贫民的子女提供教育(3岁以上的幼儿)。学校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任文化和游戏方面的指导。并挑选年纪大的还女孩作“助教”。编织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绘画、地理、做游戏、观察和采集植物、听童话故事、传授缝纫及编织方法等;
34、P367柯夏的“托儿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柯夏托儿所的教育内容包括:宗教、读、写、算、集合、帝力、历史、博物、图画、体育等,这同当时的初等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差别,在方法上使用的是直观教学法,以实物教学为主。
35、P373巴乌利美保育所:巴乌利美保育所 巴乌利美社设施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的一个保育所,它是一个救济贫民的设施而产生的,是为了让穷苦孩子的母亲们去安心去劳动,不用为了留在家中的孩子而牵肠挂肚设立的一个机构。
36、P384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1.俄国是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的教育制度,而应该从本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2.要继承俄罗斯民族的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38、P412《爱弥儿》:是卢梭1762年发表,该书卢梭通过对他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 进行教育的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自然教学法
39、P414:卢梭自然教育观和现实意义:
卢梭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这三种力量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 目的。
意义:在西方教育思想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成分自由发展的思想。
40、P423斯坦滋孤儿院的教育特色:斯坦滋孤儿院的教育有两方面最为突出
1、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的良心、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精神,使孤儿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
2、实施劳动教育,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组织儿童从事手工和农业劳动,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劳动训练,促进他们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
41、P440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42、P449福禄贝尔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游戏及恩物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好活动。使儿童通过游戏发展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恩物就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用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力,训练他们手的活动技能。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作业
3.无论是游戏还是作业的过程中,成年人要注意结合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发展幼儿的语言。
43、P463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和措施,对我国有什么启发
一、1.政府重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法国政府继续把发展幼儿教育看成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竞争、增强国力的重要严肃,予以高度重视。
2.措施得力: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国采取了中央、省和市镇三级政府分摊经费的办法,保证了学前教育经费的稳定可靠的来源。
3.社会支持:民间组织能国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期限短,收费少,方便灵活,是政府学前教育机构的有效补充。
4目前: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朝着小型、多样、灵活、家庭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尝试。
.总之:.政府重视、社会支持、措施得力使得法国幼儿教育在发达国家中始终位居前列。
二、对我国的启发(略)
44、P479开端计划:美国联邦政府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由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数一年的保育。
45、P505杜威怎样论述教育本质?如果评价
杜威这样论述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使儿童本能生长。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并把他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即生长:从社会学观点出发,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应该利用儿童观现有的生活周围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评价:杜威教育本质的论述,虽然有些合理的见解,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唯心主义的,他在论述教育本质问题时,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把能正确阐明教育在促进社火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46、P506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论的基本原则。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实际上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儿童房屋的,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
47、P516《蒙台梭利教学法》:是蒙台梭利于1909年出版的书,该书总结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观点和方法,48、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果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发展的、受那些因素影响和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等等。
第五篇: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
1.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是由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建立。1371年起统治苏格兰。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成为英格兰国王(称詹姆士一世),遂又统治英格兰。1649年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1660年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一国。1714年被汉诺威王朝取代。斯图亚特是第一个成功统治英伦三岛的王室。但其统治实际上不太稳定,经历数次革命,两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时由于斯图亚特王室的天主教背景,导致新教徒为主的英格兰民众经常质疑君主的宗教倾向,令英伦三岛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不少。不过,这些因素促使英国议会权力愈来愈大,令英国最早成为议会制国家,也使英国的民主步伐领先于欧陆诸国。2.呢绒业: 3.英国新贵族: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4.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领导人,英国内战时期军事统帅。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1644年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其部队被誉为“铁骑军”。12月向议会提出军队改组方案,主张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编制完备、指挥统一的正规军。1645年4月任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之战中歼灭王党军主力。1647年平息平等派的反抗。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重新谋求与平等派合作,在广大士兵支持下打败王党军,8月在普雷斯顿之战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1649年1月支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50年5月被议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同年7月率军征服苏格兰。1653年4月武力解散议会,12月任“护国公”,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其间,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5.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革命(又称为英国内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的革命。这次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它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一般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6.《权力请愿书》
1628年3月,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召开议会。在会议上,查理一世为获取35万英镑款项的批准,接受了议员们提出的《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全文共有8条,列数了国王滥用权力的行为;重申了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重申了《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内容,规定非经同级贵族的依法审判,任何人不得被逮捕、监禁、流放和剥夺财产及受到其他损害;规定海陆军队不得驻扎居民住宅,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自由人等等。《权利请愿书》是议会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胜利果实。但查理接受《权利请愿书》只是权宜之计,后来下令解散议会,自由英国进入无国会的专制统治时期,《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把它认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7.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8.《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1791年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9.《王位继承法》
10.汉诺威王朝
11.西哀耶斯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早年接受宗教教育,受到启蒙思想影响,主张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在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善于周旋,左右逢源。1799年任督政官,支持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出任第二执政、元老院议长,波旁王朝复辟后逃往国外,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后才重归巴黎。
11.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是对法国 革命影响最大的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剖析了人类社会,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但是,现在要消灭根深蒂固的私有制已经成为不可能,而只能对它的发展加以限制。可见,卢梭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自己的侵吞又要求保护自身利益的愿望。卢梭还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特别是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以后的法国革命,尤其是对雅各宾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12.孟德斯鸠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12.《人权宣言》 : 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8月26日,依照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共十七条。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身身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最后《宣言》规定了“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确立了资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13.忿激派 : 一译疯人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政治派别。是在限价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平民革命派,其主要领导人有雅克•卢、勒克莱尔、瓦尔勒等。主张用恐怖手段严惩反革命,打击投机商人,实行全面限价,平均分配财产等。1793年在巴黎、里昂等地开展革命宣传,并参加推翻吉伦特派统治的起义,是雅各宾专政初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后因要求以死刑对付投机商,全面实行恐怖政策,与罗伯斯比尔的领导发生激烈冲突,于1793年秋被雅各宾派镇压。14.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17.山岳派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18.雾月十八日政变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19.《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20.《提尔西特条约》 1807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拿破仑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普鲁士和俄国,并迫使对手求和。法国于1807年7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除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1亿法朗。俄国承认法国对欧洲的占领,同时,法国也承认了俄国对瑞典、土耳其等地的扩张权利,法俄结成秘密的反英和反土军事同盟,俄、普都接受了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显示了法国联俄抗英的意图。
21.厄尔巴岛 著名的拿破仑曾在这里被囚禁
22.圣西门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封建贵族出生,曾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度因从事商业投机而致富.十九世纪初期破产.他对资产阶级制度极为不满,渴望建立一个被成为”协作制”的理想社会,宣称着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幸福,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希望通过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促使社会科学和人类道德进步,自觉的实现其理想社会.主要著作有<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人类科学概论>等.22.欧文 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驱者。欧文于1800~1828年间在苏格兰自己的几个纺织厂内进行了空前的试验。人们有充分理由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
23.《实业制度》
24.共产主义者同盟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纲领食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宗旨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盟团结了各国工人,广泛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其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革命失败后,同盟惨遭迫害,停止了活动。1852年11月17日,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宣告解散。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为第一国际的建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22.潘恩 :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27.七年战争 :(1756-1763)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28.西进运动 : 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9.一七八七年宪法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的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主要内容如下:宣布美国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两院主成;设置高等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宪法自始至终贯穿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这是美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由此,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
30.普奥战争亦称七星期战争。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王朝战争。19世纪中期,德意志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政治上依然四分五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者都想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竭力想把德意志各邦并入自己版图,形成了普奥争霸的局面,终于导致了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从6月7日开始,在7月3日的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法国出面调解,7月26 日缔结停战协定。战争前后仅七个星期,故有七星期战争之称。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统一了整个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莱因河以北22个德意志国家和3个自由市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基本上完成德意志统一。
31.萨多瓦战役 32.普鲁士式道路 33.宪法纠纷
34.美英第二次战争(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812—1814年间美国同英国之间的战争。美国独立后,英国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干涉美国,并在边界地区进行骚扰。1812年6月,战争爆发。初期,美军失利。美国经过调整、组织和发动群众,1813年扭转了战局。1814年英国抽调大量兵力参战,一度占领纽约,攻入华盛顿,但在西南地区遭败,加之欧洲战争吃紧,英国无暇兼顾。12月24日双方签订《根特和约》,停战。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因此,美国史称之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
35.《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任何未参加过南方叛乱的男子或妇女,凡为一家之主或年龄在21岁以上者,不论其为美国公民或已经请求入籍而尚未被批准的移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就可成为土地的主人。还允许私人廉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土地。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36.《解放黑奴宣言》 内战中美国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年9月22日林肯在内阁会议上首次宣读,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规定自该日起所有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均被视为自由人,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宣言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给奴隶制以巨大打击,使内战的局势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局限是黑人只获得人身自由,而无政治和经济权利,未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未获解放。37.葛底斯堡战役美国式道路
38.废藩置县
日本明治维新时,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之一。为了清除封建割据,加强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69年6日实行“版籍奉还”,各地藩主被迫把领地和户籍(人民)奉还给天皇。将旧藩主改为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藩知事。但该职仍由旧藩主世袭,各藩实际与前无异,仍呈半独立状态。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遂于1871年7月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原620多个藩地,改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县知事,并免去所有旧藩知事,将其移居东京,继续领受俸禄。这项措施的推行使日本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39.安政大狱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1858年)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阿部正弘,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逼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因为安政大狱导致幕府的政治道德降低和人材的缺乏,由于反幕派的尊攘活动也激进,因此成为幕府灭亡的远因。40.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
41.福泽谕吉 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42.东京大学
43.自由民权运动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1月,前政府参议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人,结成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同年4月,板垣、片冈健吉等人在高知创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国等地纷纷建立民权组织。1875年2月上述自由民权派组织以立志社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的结社——爱国社。但早期民权运动显示出士族民权的局限性。1877年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进呈建议书,系统地提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等3大要求。以此为转机,自由民权运动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面对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镇压和收买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权运动。不久,运动发生分裂
44.北方战争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到17世纪末叶俄国仍是一个内陆国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当时瑞典作为欧洲北方的一个强国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和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中的俄国,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1709年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 队,1720年,俄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阿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样,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最终以俄国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告结束。
45.十二月党人 : 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故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1816年成立救国协会。1818年幸福协会。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探索了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的问题。1821年,先后成立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1825年12月北方协会发动起义。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血腥镇压了起义。南方协会会员于1826年1月发动起义,不久也告失败。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大批党人被害。
46.克里木战争 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发生于1853年至1856年的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也是沙俄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而进行的战争。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引起英法的反对。1853年7月3日,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控制的多瑙河两公国)。10月,俄土战争爆发。11月,沙俄海军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撒丁王国和奥地利也加入英法一方。后来战事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并很快以俄国失败宣告结束。战争加重了俄国的国内危机,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二世只得停战求和,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让出多瑙河三角洲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并不得在黑海保有舰队。这次战争使沙俄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充分暴露了沙俄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47.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资产阶级民族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文艺评论家。出身于牧师家庭,受到良好教育。他熟知农民的悲惨境遇,理解他们的利益和愿望,认为只有农民革命才是农民获得解放的惟一途径,因而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在抨击农奴制的时候,积极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废除农奴制,必须消灭专制制度。车尔尼雪夫斯基虽然是比赫尔岑更为坚定的革命者,但他在俄国社会发展问题上,同赫尔岑一样有空想思想。他认为:俄国有可能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48.三国同盟 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1872年9月,奥皇弗兰茨一世、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访问柏林,与德皇威廉一世会晤。三国议定: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1873年5月6日,德皇威廉一世彼得堡,德、俄签订一项军事协约。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相助。同年6月6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访问维也纳,俄、奥两皇又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史称三皇同盟。三皇同盟是一个旧式王朝外交的产物它所维护的是君主之间的协作关系。它所反对的是欧洲革命的共和运动及所有社会主义组织,与1815年俄普奥三国“神圣同盟”性质一样反动。从此俄国能全力以赴在中亚应付英国,而德国则可利用它对法国进行侵略。
49.马恩河战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在这个战役中,法国军方使用了大约600辆出租车来运送6000名法军后备军到前线。双方共投入超过2百万名士兵参与这次战役,英法联军有大约263000名军人阵亡,而德军有250000士兵伤亡。
50.索姆河战役 191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军队在1916年7月1日至11月13日发动的一次攻势。当时,德军在索姆河地区牢固地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7月1日,英法联军在长达21英里的战线上,向德军发动正面进攻,在进行大规模的炮轰和飞机轰炸后,步兵发起冲锋,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战争成胶着状态。9月,英军开始使用新式武器——坦克,但因刚刚研制出来,时速仅6公里,威力和数量有限,实际上作用不大。英军还首次使用了高射炮。虽然英军的改进战斗机和侦察机发挥了较大威力,但仍未取得重大战略突破。10月,大雨倾盆,战场无法通行。到11月,联军仅推进了5公里,战事停下来,这是联军发动的一次代价巨大、没有成功的攻势。在这场拉锯式的阵地战中,英军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45万人,协约国军队的这次攻势虽未成功,却减轻了对凡尔登的压力,并把德军主力牵制在西线。
51.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决定性的战役。凡尔登是通往巴黎的门户,是法军全线的枢纽,德军视它是“碾碎法军的石磨”。从1916年2月21日至9月2日,德军数度向凡尔登要塞猛攻,想使“法国为了防御不得不投入一切兵力”,以致耗尽而亡。由于法军凭借大纵深防御顽强抵抗,德军终未攻克凡尔登。9月,德军攻势停止。10-12月,法军多次发动反攻,重新夺回早先失去的要塞和领土,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最终落空。这次战役双方人力物力损失惨重。法军和德军各损伤30多万人。该战役表明德军的进攻能力已开始衰落。从此,德、奥、土、保阵线日趋崩溃。
52.日德兰海战: 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後者在战争後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问答题 1.分析英国圈地运动的性质和新贵族的特点。
圈地运动性质: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贵族的特点:
(1)、新贵族与国王和旧贵族有矛盾。“骑士捐”(2)、新贵族的土地所有权是不完整的。“骑士领地制”(3)、新贵族在经济上有地位,但其在 政治上没有权利。(课件的)
A、大多数信仰英国国教,而旧贵族一般信仰天主教;B、旧贵族代表地方割据势力,新贵族作为政权的建设力量而存在,尽管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新贵族同君主的矛盾不断加深,甚至最后与资产阶级联手推翻斯图亚特王朝;C、经济上,新贵致力于追逐金钱的数量,但追逐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奢侈和挥霍,不是积累资本。(课外的)
2.分析长老派在英国内战时期的政策。3.简评英国1688年政变。
4.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和完善的。5.英国在北美建立十三个殖民地的方式
6.为什么说七年战争之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了。
(1)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彻底打败了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从此,英国政府就得以腾出手来,去奴役和榨取殖民地人民。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债占高筑,财政亏空达一亿四千万英镑。英国统治集团千方百计把这笔沉重的战争费用转嫁到北美殖民地人民身上。再则,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榨取和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要求更加强烈。当然还有英王乔治三世全图在殖民地恢复他的旧日王朝。这样,从1763年开始,英国统治阶级骤然加剧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2)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由此可见,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促进作用。
7.评1787年美国宪法
积极:(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5)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消极:没有规定废除奴隶制度,而且还存在种族歧视,并且人民的权利并不广泛,最终维护的还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8.对雅客宾派恐怖政策的分析
恐怖统治是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机时刻采取的一种具有特殊历史使命的统治方式.它以统制经济和集权高压为内容,极大地强化了雅各宾政权,并使法国大革命转危为安.但是,在危机缓解的形势下,雅各宾派却不能及时调整这种临时性的战时措施,导致恐怖的扩大化,使得革命者的激情转化为统治者的疯狂,从而使雅各宾派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最终走向失败
9.比较法国巴贝夫平等派与英国李尔本平等派 1)巴贝夫平等派以原始共产主义为指导,主张以武装斗争和革命专政来实现他们的革命理想,这就比以往任何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巴贝夫平等派的思想反映了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愿望和要求,巴贝夫平等派则认为私有财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要消除它,建立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2)英国李尔本平等派代表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劳动群众的利益的政治派别。其要求实行普选权的一院制民主共和国,保证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保障人民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巴贝夫平等派则认为私有财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要消除它,建立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10.神圣罗马帝国是怎样瓦解的。
拿破仑战争给封建分裂的德意志带来了重大变化,拿破仑于1806年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西南16个邦国组成“莱茵联邦”,与神圣罗马帝国脱离关系,而以法国皇帝为它的保护人,推行法国的政治制度和拿破仑法典,同年8月奥皇在拿破仑的压力下正式宣布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早在962年建立的这个古老帝国不复存在。
11.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拿破仑法典》共有2881条,是拿破仑治国的根本大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胜利,宣布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承认土地制度变革的既成事实,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恩格斯说,《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48页)它“以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转变为法律”(《马恩选集》第三卷,第149页)。《拿破仑法典》对于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立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体系都有着重要意义。《法典》对于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肯定,赢得了法国广大农民的支持,成为拿破仑粉碎国内外复辟势力,进行一系列战争的坚强保证。在《法典》颁布后的对外战争过程中,拿破仑又把这一法典的许多条文和原则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从而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恩格斯指出:“这部法国革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体本”
12.分析拿破仑帝国垮台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19世纪初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力量还未强大到可以战胜封建势力的地步,因此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力量的拿破仑的失败也就成为以历史必然。(2)直接原因是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他后期的战争严重伤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奴役了别国的人民,必将遭到被奴役地区人民的反抗,同时战争的频繁不断导致了法国国内经济衰退。(3)其失败在于他迷信武力,企图完全依靠军事手段控制欧洲大陆
13.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1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西欧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充分暴露---经济条件
2、西欧工人运动的高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3.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思想来源
4、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成果
15.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1、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
1、《神圣家族》出版。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指出,工人运动必须同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着重强调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4、《德意志意识形态》脱稿。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5、《哲学的贫困》这篇光辉著作。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关于社会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阶级斗争规律。同时,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通过以上文章,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确立,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完整的创立了。(课件)
(1)1844年8月底,他们在巴黎会晤,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历程,到1847年他们共同地或是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2)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全完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委托马恩完成同盟纲领的最后定稿工作,《共产党宣言》就是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阐述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4)在之后近八个世纪中,马恩对当时各种错误的思潮进行了批判,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这期间,《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的相继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课外)
16.《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和意义
1847年11月发表。(1)《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完整概括。(2)《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宣言》作为共产主义政党的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4)《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5)它还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17.维也纳会议的本质
第一,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都相继复辟。
第二,列强任意处置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遭到瓜分,拿破仑时期的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为沙俄所得,波兹南和格但斯克被普鲁士占有,西里西亚割给了奥地利。波兰剩下的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由俄、奥、普共同“保护”。沙俄还占据了芬兰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普鲁士得到了德意志邦国萨克森的北部和莱茵省,其疆域扩大到了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英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外殖民地,如马耳他,原法属多巴哥、毛里求斯等地以及原荷属南非开普殖民地和锡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第三,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第四,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把法国局限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一些重要城堡和要塞由反法盟军占领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法国赔款7亿法郎,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卢森堡公国也由尼德兰统治者兼管,以抗御法国。扩大瑞士,把许多战略上重要的山隘都划归瑞士,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这是因为:第一,它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维持德、意分裂状态,这些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它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和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定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第三,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是欧洲封建君主镇压革命、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用高压手段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工具。但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采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8.试析德国实现统一的社会政治经济前提。
一、封建君主制逐渐向贵族——资产阶级
君主制转化(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二、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容克式道路)
三、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经济的转化,为德意志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19.试析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1)他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民族统一大任,顶住国内外各方面的反对压力,选择“铁血道路”,打消了资产阶级夺权的企图,压制自由主义,将奥地利驱逐出德意志联邦。(2)俾斯麦制定出正确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政策,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扭转时局,通过三次成功的王朝战争实现了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的统一。可见,俾斯麦的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了主角。
20.美国领土是怎样扩张的。
有三种方式A、兼并和购买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方式B、侵略和掠夺邻国土地C、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1)1803年,美国利用拿破仑在战争中遇到困难的机会,通过谈判,以惊人低廉的价格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娜。(2)1810年,美国趁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的机会,强占了西属佛罗里达西部;1818年,又出兵占领了西属佛罗里达东部。1819年,美国以五百万美元的象征性地价强行从西班牙手中把东佛罗里达购买了过去。(3)1846--1848年,美国发动了侵略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把格兰德河以北大约相当于法、德两国版图之和还多的领土割让给美国。五年以后(1853),美国又以十万美元的地价从墨西哥手中购买了现今美国亚利桑那州南端基拉河流域的土地。(4)1846年,美国又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四十九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到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后来,1867年,美国又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地价从沙俄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这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扩张,美国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全部版图。
21.为什么西部土地问题是美国南北斗争的焦点
随着美国领土规模的向西扩张和经济的发展,西部的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北部资产阶级要求在西部新开拓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在国会上院的力量。南部奴隶主则要求西部新州成为蓄奴州,扩大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继续保持在联邦国会和政府中的领导权。于是,围绕着西部土地问题,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自由州和蓄奴州数目的多少决定了南北双方哪一方在参议院中居优势。
所以争夺西部土地控制权实际上就是争夺联邦政府的控制权,所以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斗争的焦点。
22.简述日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及影响。
(1)明治维新前也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兰学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2)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外较为缓和(3)打破身份制,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4)利用年轻的天皇实行倒幕运动,去的政治上的优势,且倒幕成功后,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5)幕府统治危机重重,已经失去民心。(6)有力国际环境,当时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正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23.简评日本《1889年宪法》
(1)日本基于近代君主立宪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11月29日施行。(2)依次由天皇、臣民权利和义务、帝国议会、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司法、会计和补则七个章节组成,共76条。(3)它是基于君主主权思想制定的一部“钦定”宪法,是一部带有明显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宪法,它是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4)明治宪法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和学习西方法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打破封建制度,创建日本政治的近代化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明治宪法体制下,民主、自由的内容有限,天皇拥有绝对的大权,而且默许军部享有独立于内阁之外的军权,这既是日本封建军国主义残余的体现,也是其日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可能。
24.试述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内部条件: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手工工场阶段, 有一个比较强大的资产阶级。
2)在倒幕运动中, 日本资产阶级同下级武士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广泛的联盟。3)日本倒幕势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民的力量。4)日本维新派领导人在夺取政权后, 自上而下地实行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2)外部原因:
1)当时各国列强主要以商品进军、掠夺原料为主,瓜分殖民地还未提上统治者议事日程。2)因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是中国的近邻,当时西方列强都在集中精力争夺中国这块肥肉,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日本的侵略。
3)此时,西方主要列强正处于多事之秋, 美国正忙于内战后的重建,俄国正在进行农奴制改革,英法主要关注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均无暇东顾。
4)而在伊朗、印度、中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日本利用这极为有利的国际形势,成功地实行了明治维新
25.俄国农奴制废除的历史背景和导火线。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危机的加深,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民和农奴起义的日益高涨;克里木战争是导火线。
26.为什么说英国是是殖民帝国主义 27.试述美国的两党制
28.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在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及原因。29.分析德国19世纪末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德国经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普法战争中德国得到了法国巨额赔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德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没有包袱,它一开始就步于最新的科学技术;德意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比欧洲任何国家都严重的多,而农民由于受客克地主的剥夺和压迫又不断的破产,这就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供依赖的后备劳动大军。
30.分析美国19世纪末经济20世纪初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南北战争北方资产阶级获胜,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资本主义国内市场扩大;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批的外国移民和外国资本资本进入美国,壮大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保证了美国国内局势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延续;美国是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国先进科技直接吸收利用,转化成生产力;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使其不受世界大战的摧残,这是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客观条件;美国国内又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没有欧洲那样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1.英国为什么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1)19世末,英国一方面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工业垄断地位,作为“光荣孤立”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2)面对俄国在东方、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英在东方与日本订立了《英日同盟》条约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3)英国于1907年与俄国缔结协约,这表明英国已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
论述题
1.美国独立后开始采取邦联制,为什么又采取了联邦制。
邦联制是指各州作为主权独立的邦而组成的国家(即相当于独立国家联合体)结构很松散,由此,当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政局不稳,骚乱,经济不景气,人们情绪低落等等,没有统一市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也随时出现国家分裂的危险。说明独立后采用的邦联制不利于美国的发展。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改为联邦制。中央政府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加强对各州的管治,同时又给各州相对大的权力,这就使美国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也可保卫革命果实,维护国家主权,推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美国有了统一的政府、统一的市场货币税收,使美国迅速发展强大。(课外)
1、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2、谢斯起义的打击
3、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课件)
2.试述普鲁士的崛起及为什么能战胜奥地利而掌握德意志统一运动领导权?
经济繁荣是基础。贸易航道的转移有利于其经济发展。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国胡格诺教徒带来资金与技术。推行军国主义政策。促成德国的容克政治与普鲁士精神
(1)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普鲁士保留了帝国宪法,保证了容克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优势,因而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支持;
(2)在经济上,普鲁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潮下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同时,关税同盟统一了国内市场,小德意志地区在经济上逐渐与普鲁士王国一体化;(3)在1859年到1870年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奥地利遭到严重的打击;
(4)俾斯麦“铁血政策“是统一有了权利上的稳定以及军事基础进一步强大。(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野心勃勃,实力雄厚)
3.如何评价林肯在内战中的作用。用具体史料说明。
(1)领导美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2)在他任职期间,由于各种反动势力的影响,政策上有过踌躇和动摇,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签署了著名的《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解决了但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四年内战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 联邦政府同南部农场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解放黑奴宣言》调动了广大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保证了北方的胜利。黑人奴隶制的废除,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以后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打下了基础。
4、他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他没有真正彻底地消除民族歧视,黑人仍受压迫和岐视。
4.试述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5.评述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完善。6.评19世纪后期英美的文官制度。
7.试述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8.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