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益阳市中小学校长广州挂职学习有感
2013年益阳市中小学校长广州挂职学习有感
王辉
根据益阳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站的统一安排,我于2013年11月14日,来到广州市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校长挂职学习。在这挂职学习中,我随该校校长、教导主任、政务主任及少先队辅导员每人跟班学习了一周,受益匪浅。
中海康城小学地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面,创建于2003年8月,是一所现代化社区配套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0008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900人。学校功能区划分合理,拥有一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热情与豪爽、睿智聪慧的领导班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天真烂漫、勤奋好学的孩子们,让人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以及纯正的教风、积极上进的校风和学风。一个月的挂职学习,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该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给我以思想的启迪和深度的思考。
一、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源动力,是指示牌。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中海康城小学的校长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智慧的办学策略。他精管理、善研究,是一位教育专家。正是有了成功的校长,才引领着中海康城小学不断发展,走向成功,可以说中海康城小学的发展离不开成功校长的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成功校长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桥梁。我认为:一个普通校长,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努力探究,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才能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校长,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 1的发展。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生命力。
要打造一所名校,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名片。中海康城以“育诗心诗情,护童年童悦”为办学理念,培育学生的诗心诗情,呵护学生的童真童趣,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以“诗意栖居,悦启人生”为校训,学校不断改革创新,积极营造宽容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诗意栖居,建设一支倍感幸福的教师队伍,培育一批现代幸福人。以“崇善崇美,尚知尚行”为育人目标,崇善崇美,达到善和美的境界;尚知尚行,就是崇尚知行,知行合一。知也通“智”,通过学习,达到智慧、聪明。以“人文关怀,魅力熏陶”为教风。用诗悦教育打造“诗悦”教育之品牌,创建与众不同之名校,培养现代幸福师生。
中海康城小学在诗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2011年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中,学校获得广东小学诗歌教育示范校的称号,2012年学校再获硕果,两人获一等奖(一等奖共十名),九人获二等奖(二等奖共一百人),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广州市仅两间)。学校出版了学生诗歌作品集《星空》,得到诗人雪野老师的高度好评。高水准、高质量举办广州市诗歌教学研讨会。诗歌小报、诗歌合集、班级诗刊、诗歌奖项、诗社风采„„展板诗意盎然,诗歌研讨课精彩纷呈,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好评。真可以说是声名远扬。中海康城小学坚持走诗教之路,初步形成了“诗香满园”的教育特色。《天河新闻报》在2013年6月14日以《诗香满校园 润泽学子心》为题刊登了中海康城小学诗歌特色教育纪实。
三、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是学校的根源。
中海康城小学的教育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面向全体、发展特长”的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护正义精神。学校总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通过多元课程、社团实践活动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到发展。用中海康城小学的校长江来明的话来讲,学校成功与否,重点看二十年后学生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干好了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值得深思的。
四、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和浓郁人文环境构成一部立体教科书。来到中海康城小学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所到之处,寓意深刻的教学楼、各具特色的厅廊文化、种类齐全的社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文化立校的办学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潜心打造特色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用校园文化铸就学生人格,努力创设一个美好、智慧、悦人的氛围,无论是站在学校操场上还是进入到教室里,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在学校走廊布置经典研读作品,中海康城小学在课室、专用室门口,墙上都布置有现代诗歌,课室门上布置学生自创诗歌。走廊横梁上布置唐诗、床词和元曲,还把学生的美术作品挂在走廊横梁上,让学生受熏陶。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
中海康城小学校长的执着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独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营造浓厚的校园底蕴,关爱孩子,张扬个性,打造一支精湛、和谐、敬业,永不满足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期
30天的挂职锻炼学习,让我获益诸多,收获颇丰,也成为我教书生涯中一段美好而温馨的回忆。
第二篇:校长挂职学习报告
收获之旅 幸福回眸
——校长挂职学习报告
2015年2月27日起,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民族地区校长挂职培训班赴长沙学习,在2月27日至3月8日的集中学习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
3月9日,我被分配到被称为莲城的湘潭市。近两个月来,我在美丽的湘潭市大桥学校生活、学习、工作,受到湘潭市大桥学校领导的关怀与照顾,受到指导教师的热情指导与关心。在挂职学习、锻炼期间真是受益非浅。这要感谢省教育厅和县教育局以及湘潭市大桥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现就挂职学习情况小结如下:
感谢——领导之关怀
3月9日 下午两点,我们一行刚到湘潭,就受到湘潭市教育局、岳塘区教育局的热情接待,领导们为我们接受当地情况并与我们共进午餐。午餐后大桥学校易中华校长把我接我到宾馆,并为我准备好了日常用品,亲自陪我共进晚餐,让我一下子就没了初到异地的陌生感。
除此之外,湘潭市教育局领导也专程到学校看望慰问我和杨明波校长,了解我们的生活、住宿、工作情况,并和我们亲切交谈。让我们感受到市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热情以及对我们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感受——名校之实力
湘潭市岳塘区大桥学校是一所具有60年悠久校史的传统名校。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前身为“板子学校”位于湘江东堤之下。上世纪60年代初,因湘潭大桥的贯通而得名,后因多种原因,曾三易其址。1999年搬迁现址。目前学校校园总面积16700平方米,在校师生近千人。历年来,学校坚持走“人才强校,管理立校,科研兴校”之路,倡导“享受教育,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人文教育”、“创新教育”、“艺体特长教育”,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学有特长的创新人才。被评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窗口示范学校”。
A、设施是基础 要打造品牌名校,首先就要加强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各类建设。修缮了学校的前操坪、改造了校门、完成了教学楼的装修美化工程、兴建了两个PDEM篮球场、完善了各功能室的建设,并更新了学生课桌椅,学校电脑室、语音室、劳技室、航模室、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各项功能室齐全,设备先进。极大的改善了教学条件,改善了师生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美化了校园,浓厚了学校文化氛围。走进校园,令人心旷神怡。
B、管理是保障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易中华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享受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理念引领人,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大桥学校发展纲要》,以高远的愿景鼓舞人;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签订了《大桥学校师德师风公约》为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制度规范人;推行了“鼓励开拓进取者,奖励业绩优异者,保护默默奉献者,鞭策不思进取者”的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奖惩分明,激励人;行政人员和党员做到了“先师生之忧而忧,后师生之乐而乐”,以德服人,以“捧着心服务”为行动准则,对人、财、物及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特别注重细节。学校想学生所想,急家长所急,竭诚为师、生、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赤子之心感动人。家长感动了纷纷自愿捐物捐款支援学校建设;学生感动了,学业成绩明显提高了,献给老师的鲜花也多了,教师感动了,纷纷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涌现了如谭海燕、张新平等一大批的市、区“优秀老师”;如肖啸平、郭欣荣、陈顺娥、周小乐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如苏金静、罗皓等一批“优育德育工作者”;杨逸伦、梁俊、陈兵安、周仁芝等受到区人民政府的立功嘉奖……
C、质量是生命
学校通过“常规年”、“发展年”、“质量年”系列活动,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确立正确的质量观。与此同时,学校“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师资培训为抓手,促进老师专业化发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不竭动力;以教科研为突破口,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五育”并举,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实施“全员德育”、“全时空德育”。动员全体教职工及广大家长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社会公德的养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每年学校组织开展“校园四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为孩子们打造充分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每期组织“湖湘文化之旅”,让孩子们在游历湖湘名胜、在瞻仰湖湘名圣的同时,感悟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进行爱国爱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游历归来,学校组织开展“讲故事”、“写作”、“绘画”、“摄影”、“制作”等系列比赛活动,把感性认知,内化为知识,把知识精化为能力。让“笃实重践履”的湖湘学风在孩子们身上传承。
强化师资,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每期组织开展“三多(奉献比享受多、学习比休闲多、书柜比衣柜多)劳动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竞赛活动和读书演讲活动,组织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教学能手和管理能手。朱妍、肖赛兰、扬逸伦、石剑等分别获得全国、全省数学竞赛二等奖和一等奖。张新平、周仁芝、陈兵安等分别获得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
科研提质,促学校办学品位提升
学校走“质量立校,科研提质”的为学之路。为此,学校一方面切实抓好常规教研,各教研组,就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教材、教法展开研究,形成了“三个研究—集体讨论—课堂实证—课后反思—形成模式—共享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让全体教师协同合作,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认真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们向“科研型”转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品位的提升。周仁芝老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获得省成果评比一等奖;《儿童数学思维启蒙教育研究》获得省成果评比一等奖;周仁芝、陈兵安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目前,学校承担了多个省、市级“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
D、创新出特色
2007年9月,原任校长陈兵安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通过认真研究决定:传承学校原有的航模特色、艺体教育特色,开创新的办学特色途径,以湖湘特色凸显人文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学校提出了“发掘湖湘文化优质资源,创湖湘特色名校、育湖湘特质人才”的新的发展方向,另辟蹊径,将优秀的湖湘文化资源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并给合湖湘文化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优雅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性情,以湖湘文化涵养师生品德,以湖湘精神磨练师生的意志。2007年至2009年,学校全面启动湖湘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投入近20万元,精心建设了湖湘文化园、奥运湘军体育文化墙、湖湘文化宣传特色长廊、湖湘特色走廊文化,校园内处处凸显湖湘情韵,湖湘特色的显性校园文化初步完成。
学校还充分发掘湖湘文化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07年以来,学校多次聘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湖湘文化讲座并组织教师开展“湖湘文化演讲比赛”、“湖湘文化讲坛”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深入学习湖湘文化的同时,汲取湖湘文化精髓,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教导处、学生处还分别开展了《发掘湖湘文化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湖湘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发掘湖湘文化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经省市专家论证,顺利成为省继续教育中心的子课题。《湖湘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被列为湘潭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资助课题。
欣赏——名师之魅力
[校级领导班子]
学校有一支年轻、团结、专业、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目前,班子成员有8人,班子成员中几乎都是校、市级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乐学善思、勤于钻研,已具备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效率高、成效好,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意识,团结、务实、求真、精干、高效,做到了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保证了政令畅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易中华校长谈吐中,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他丰厚的文化底蕴,超前的教育理念,卓越的管理水平。确实不愧为一位求真务实,有思想,有魄力,有魅力、有智慧的当家人。
[课堂教学情况]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一是学校坚持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下大力气去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进行教学分享,利用周五例会开展教学经验交流、课例研讨等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引领教师更新观念,构建高效智慧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期间,我翻阅了教师的备课、作业、作文批改等资料,听了10位教师的课,10节不同的课,都将“高效智慧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小组建设……他们用心、用情、用爱做教育,真正对每一位孩子负责。另外,教师在每周五下午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里,他们都会按时参加。如有互动环节,他们都是那样的积极、主动。
感动——教师之敬业
学校教师从7:20左右到校直至下午5:00多离校,始终恪尽职守,承担着教师的一份责任。在大桥学校,许多教师每周任课达到16节及以上(不算兴趣班辅导和中午休息辅导学生)。因此每位教师都显得比较忙碌。再加上学校活动多,教研组、年级组活动经常化、序列化。因此,教师除上课外,大量的听课、课后交流、集体研讨以及学生管理和教育,几乎占了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上班期间,你绝对看不到闲聊、无所事事的现象。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举个例子:我刚到学校还不认识杨俊老师,但我在教学楼宣传墙上看到了她的一幅画,从作品的水平和功底看这位老师应在40岁以上,后来又认识了她,原来她只有30岁,怀孕8个多月了还正常上班,没有请过一天假,她说:“上课是我份内的事该我自己去完成,呆在家里心里空得慌,再说象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还有在我和张新平副校长交流加班报酬时,张校长说:“我们把这当作分内的事,学校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困难,我们只比奉献,不讲报酬”。可以看出老师们是多么的敬业。
赏识——学生之个性
早上进入校园或是下午大课间时间,你就会听到悦耳的电子琴、长笛,悠扬的萨克斯、小号、圆号,还可以看见篮球场、足球场上矫健的身姿……那是学生在参加兴趣班活动。学校本学期共开展了16个兴趣特长班,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午餐以班为单位在学校餐厅进行,学生都很安静、有序,保洁意识特别强,桌子上、地面上不见任何掉落的饭渣或油滴,真可谓文明用餐,令人折服。饭后学生在教室里或看书,或完成作业,或参加兴趣班的训练,没有人喧哗,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课堂上学生善于思考、发言积极,合作交流氛围浓厚。所到之处,学生个个礼貌待人,见面主动招呼,热情问好,大方得体、毫不做作。在我们去听120班的数学常规课时,有一个男孩把我的脚踩了一下,他马上就跟我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就去继续听老师讲课。下课了,我们起身走出教室时,学生主动和我们说再见。大桥学校的学生那种人人有特长和讲文明、懂礼貌良好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难忘——大桥之情谊
挂职学习期间,学校领导和办公室同事们给予了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帮助,学校易中华校长、周亚洲书记,副校长苏金静、张新平等领导经常过问,以他们亦师亦友的态度真诚指点,并为我提供了很多锻炼学习机会。从我自身讲,也能以自家人的身份融入这个集体,特别是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业余生活,我同很多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也深深被大桥学校领导老师们身上的那种活力和热情所感染。我想,真诚的交流必能促成大家的精诚合作,谦虚坦荡的胸怀也必能赢得真正的友谊。在这种信念下,我与大家共事交往,把工作和生活的话题变成纽带,与大家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努力工作。除了学习锻炼,也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真诚友谊。
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该校的各种会议(行政例会、党员大会、教师大会等)和讲座报告(后勤员工培训、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等),阅读收集学校有关资料,并深入课堂听课,与行政人员交流,了解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年级教研组等各部门运作情况,时间虽短,但我对大桥学校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精细的常规管理方法、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完备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有效多样的教师培养,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次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是学校要发展必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下大力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好“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师德和师能工程。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特长,真正做到一师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校一品牌。
三是学校各方面工作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既要注重校容校貌、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办学品位等软件方面的建设。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不折不扣地抓好常规落实。
两月的挂职学习已经结束,带着几分留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我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这次挂职学习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对大桥学校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这次的离别不是结束,而正是我们长期学习和交流的开始……
第三篇:学习优秀校长上海挂职培训学习心得有感
学习“优秀校长上海挂职培训学习心得”有感
陈巴尔虎旗特泥河学校——逯爱民
按照上级教育局的要求,本人利用两天的时间系统学习了“全市优秀中小学校长上海挂职培训学习心得”。这是分别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五位校长的心得体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了自己的收获。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汇报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教学研究方面的也有校园文化制度方面的;有所见所闻也有所感所悟。通过学习使我也感觉到自己也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国教育发达的城市——上海,仿佛也融入到了呼伦贝尔市的一百多名优秀校长中间,也来到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校,先后了解了“以教师发展为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徐汇区虹桥路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的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方方面面体现的都是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上海师大第三附中以及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全国唯一一个以中国名子命名的中学——上海市中国中学。通过学习我也是感受颇多、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感受到了上海教育的发达和正规
学校的发展是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的。学校的中长期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上海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上,非常注重学校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它作为一条主线,涵盖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以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保障目标任务的达成,以此递进式的推进学校的发展。让我们能鲜明的感觉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办学价值的理性思考。而学校发展规划不是形式上的,而是针对学校特点经过教职工多轮反复的讨论、修改后,还要以比较正规的开题评审形式接受专家的点评和追问后确定的。从这个规划产生的过程来看就感觉到了它的严肃性的实用性。当规划执行结束后,还会有一次终结性的评审活动,以专家组的评审报告的形式反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以此结论作为学校是否成为示范学校的重要依据。对照自己的工作深思,相差悬殊太大了。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学校办学必须有理念;学校办学理念必须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管理重心从外控向校本,从数量走向质量。管理者都是学习者,管理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管理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校长必须适应教育的发展,在办学成功或停滞不前之后,寻求新的突破,为达到一种新的办学目标,实施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规划。这是对每一位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感受到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海一所有342名学生,却只有32名教职工的学校,整个校园鲜花争艳,绿树成荫。整洁得让人不舍得踩上去。学生的彬彬有礼,教师的忙而不乱都令人叹服。相比之处我们学校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失衡的师生比,教师的职业懈怠,部分教师失去了工作热情失去了教育理想,生源的枯竭和学校规模的不断萎缩一度也使我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本人常常被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困扰着、因苦苦地思考着而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苦恼着。通过此次的学习真茅塞顿开,眼前一亮。明白了其中的很多道理:首先是我们管理者自身出现了问题。这里很赞叹孙校长的一句话,拿来和大家共勉:“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一语道破人们对现行制度的无奈、误解和偏见。文化的分类角度很多,在这里主要指: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习俗、惯例等。体现在人们的思维、行为和工作习惯之中,“文化管人管住魂”就是指员工能把单位的价值观,要求变成自己的工作自觉和良好习惯。这是一个目标,一个校长的追求,让主流文化成为教工的习惯。而如何让学校的主流文化成为教职工的工作自觉和良好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显然,离开的有效的制度则一事无成。所以,制度的有效才是我们进行文化的管理的关键。”我们还必须清楚:制度的关键是执行,执行的前提是认同,认同的基础是公平。制度的合理性、人文性、科学性、实效性,是制订制度的关键。而如何制定制度,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度体现文化。
三、重新定位教育,重新认识领导类型
通过学习使我也懂得了教育的三种道理,对我触动很深:教育是事业,所以必须有奉献精神;教育是科学,所以必须有求正的思想;教育是艺术,所以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只有用这三种道理武装自己,才可能永远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以前只是从字面上去认识,而没有从实际工作中去感受。如果我们不从自身去体验怎么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曾经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求正的思想也伴我从教多年,而缺乏的是创新的理念和坚韧,所以让本应该是艺术的教育枯萎了,没能够结出喜人的果实。要告诉各位同仁时刻切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育的改变必须引领我们教师做出改变。另外加强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领导能力。也是对我们教育人提出的具体要求。领导类型有以下几种:a.绩效型领导→曹操.b情感型领导→刘备c.道德型领导→曾国藩d.教练型领导→蒋介石e.魅力型领导→毛泽东。领导的基本素养有担当能力、协作能力、惠人能力。校长的类型:a.政治家校长b.企业家校长c.社会活动家校长e.书生校长f.经验型校长g.科学学习型校长。当今教育的需求是科学学习型校长。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学习型的领导,首先要搞高素质,要提高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学习。而且不能是一时的学习应该是一世的学习。我还是坚信: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从校长的价值(思想)领导,教学(业务)领导和组织(行政)领导三下核心工作领域提出了六大基本专业职责:⑴规划学校发展;⑵营造育人文化;⑶领导课程教学;⑷引领教师成长;⑸优化内部管理;⑹课程管理。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⑴价值领导力⑵道德领导力⑶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⑷课程领导力⑸教学领导力。
以上就是对于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及领导力的要求,作为我们每一个学校领导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做一个称职的好领导。
四、树立了新理念下的学生观
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金辉的学生观让我顿悟:“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我们大概都习惯看学生的不足方面,而缺少对学生优点的关注,而金辉校长举了一个很让人深醒的例子,一个班级有三名学生他们是姚明、王励勤和刘翔,而班级开设三门课程篮球、乒乓球和跨栏,结果姚明篮球第一,其他两门功课不及格,王励勤只有乒乓球全班第一,而其他两门功课不及格,而刘翔也是只有跨栏全班第一而其他两门不及格,老师分别找到三个人的家长,对他们说:你们的孩子太偏科了,利用假期补补其他两门功课吧,或者暂时放一放第一的学科多花时间补补其他两门功课----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乃至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姚明、王励勤和刘翔了。听了这个小例子,我们每个人的震动很大,感触颇深,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中国教育的改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算是刚刚起步,在探索与借鉴中前进,然而从时代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所需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是专业化的人才,而学校正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才,是我们每一个学校应该入思考的问题。
总之,通过学习各位校长的培训心得,在感受上海教育的可喜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我们呼伦贝尔市各位校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透出了每个人的不凡的内涵。真的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找到了更多学习工作的新思路,调整了人生道路的努力方向。我也很欣赏也很赞同牛校长的一段话:我也间接地聆听了“大家”的教诲;感受了“大家”的风范;分享了“大家”的智慧;让我在专业发展、素质提高、理论储备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用了解和内化了的新理论新思想,确立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上问题的方法思路。力争做到学以致用。把学来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素质,从而追求个人业务上新的境界。
第四篇:广州挂职小结
德育行政挂职学习第一周小结
第一批小学C组(广州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
很荣幸能参加伦教街道教育局组织的德育行政挂职锻炼学习。烟雨五月的第一周,我们组安排在广州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挂职锻炼,我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名校的精品教育,实地感受了大都市的厚重文化。
在西关培正小学四天时间里,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杨嘉丽副校长认真设制了我们的学习日程,并全程陪同我们的学习。我们分别与各级行政逐一交谈,与全体级长对话沟通,与少先队大队部深入交流;听班会课、体艺学科课,观摩班主任校本培训,参与数学科组教研活动;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查阅了学校的一些资料、档案。全方位接触到了学校的日常管理。
一、文化底蕴深厚,处处体现善正文化。
走进学校,目及之处,校园虽然不大,却布局合理、整洁雅致,花草树木四季常青,人文景点错落有致,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秩序井然,师生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文雅自律。听杨校长介绍学校的德育情况,“以善正文化培养红蓝儿女”。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以为这样的一所学校,进行德育管理不是易如反掌吗?学校本就有着自己的好传统。不过,正如林校长所说的一样,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求发展,在发展的路上求突破,在突破的时候找出自己的亮点,这些需要平衡。正是这样,她们让这一所百年的老校继续常青,犹如门口的那一棵红棉树,依然灿烂。我们看到无论是墙壁的、过道的、还是班级上的、甚至是各项制度都全是体现着“善正”文化,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文化、理念都非常清晰,也以此为荣。
二、艺术管理,全员德育。
她们有一帮团结的行政班子,得力的中层,实行着精细化的管理。广州也
和顺德一样,使用网络办公,活动内容更甚于顺德,但她们不会觉得工作繁重,而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学校每天把上级布置的任务或者学校布置的任务都放在指定的地方,每天老师就自觉上去落实自己相关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都不用行政再罗嗦布置,都能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落实、检查、评比,层层落实,一样不落,因此许多工作能及时、到位。学校每个星期都有一节班主任会议,让每位班主任都进行一些经验介绍,或者把外出的经验传达回来,务求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细。而班级的工作是实行大德育制度,就是每一位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有明确的任务,每项任务都互相督促,互相牵连,因此促使老师都很自觉完成,管理非常细致。
三、抓好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广州也不例外。学校不允许留堂,但又要抓好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四十分钟要质量,因此,老师们对上课是非常紧张的,都是自己想方设法去上好每一节课。杨校长说,学校的书法课的质量不如理想,于是就安排一位上美术课的刘老师去上,刘老师为了上好书法课,居然自己跑去进修了一个书法大专毕业证,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还自己创作一些书法歌曲,一些放松操,让原本沉闷的书法课变得有声有色,而且高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她们那自觉学习、自觉提高教学水平的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成为自律,有这样的老师还怕质量上不去吗?
四、校本课程全面开花。
学校在诵经典美文、书方正汉字、学民间工艺、练中华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一至六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校本课程设置内容涉及武术、民间工艺、拓印、国画、民乐民歌、民族舞蹈等。例如,德育校本教材包括三
册《善正心语》,书法教材包括六册《墨香盈袖》,综合实践校本学材六册,包括《中华武术》、《纸趣童真》、《妙手连珠》、《笔情墨趣》、《民族歌舞》、《社旗飘扬》。不过杨校长说开展这些活动并不是为了一定要让学生学到很好的技术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了解文化,学会欣赏,这样对学生才会有细水长流的影响。
星期五,我们还参观了广州荔湾区乐贤坊小学、第四中学(初中部新世界校区)。一周时间,我们品味西关老广州文化,感受百年老校的熠熠风采,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第五篇:校长培训班挂职学习总结
挂职学习有感
-------走寻常路,是为了不走寻常路 庐江县冶父山镇田埠学校 张庆红
经历了四天的挂职学习,参观了三所不同的学校,感触颇多。这三所学校分别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都是经历了从走寻常路到走不寻常路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今天的特色学校。个人理解就是在学校管理中要有创异思维,要敢于形成适合自 身发展的特色。这样,才能金鸡独立,脱颖而!这三所学校都是名校,是名校就有特色,有自己拿得出站得住的令人信服的优点。下面仅从两个方面谈个人认识。
一、高效课堂
长春市103中学打造的“生态课堂”,朝阳实验学校开展的“学科生命教育”,师大附中推行的“目标—模级—层级”式生命教育,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思想,两条主线。
(一)一个思想:以尊重学生为主题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合作愿望。这种尊重不是说学生想怎样就怎样,指的是课堂上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如:认真听讲,主动帮助同学,主动发言,主动思考等等。尊重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主动思考”意识,这也是每位教师最期待的最理想的效果。从朝阳实验学校马吉亮老师的数学课,师大附中张劲松老师的历史课来看,都是让学生自主讲解自己的作业。这就是“尊重”思想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
(二)两条主线:即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课堂教学规律。
1,首先这三所学校都重视打造生命成长共同体,这里面体现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的共同成长,很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打造生命共同体。其次是遵循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他们讲到的一些理念是全接纳,慢引导,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模式,这其实就是体现了教育的宗旨。当前社会很浮躁,但是学校不能浮躁,老师不能浮躁,学生也不能浮躁!要慢慢引导,安静办学。教育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2、课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范围也是广泛的,不外乎就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伙伴效应规律、学思结合规律、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规律、温故知新规律等。从这三所学校所打造的高效课堂来看,都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下面重点谈谈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主体关系主张是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从朝阳实验学校乔玉亭老师所授的七年级英语课来看,把这三个主体演绎得淋漓尽致,她能依据教材,放大教材,调节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其二,伙伴效应规律其实指的是伙伴互动合作的过程。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格修炼的一种方式。乔玉亭老师、马吉亮、张劲锋三位老师的课堂小组合作开展很成功,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离开与他人的合作。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不仅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落实和升华。
二、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三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非常成功,他们注重展现的是国学文化,即优秀传统文化。103中学的“诚信、责任”、朝阳实验学校的“诚信尚礼、厚德博学”、师大附中的“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等办学理念无一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当我们养成习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民族精神就成为我们的“脊梁”,成为我们的魂!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三所学校的优秀中华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比如朝阳实验学校课前让学生诵读古诗、数学老师引用古诗句,附中的国学教育等体现了书香校园的一种常态化,这与当前全国开展的“书香社会”、“书香家庭”相吻合,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校园中的细化。
三所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成功。我们看到了整洁的校园,听到了礼貌的问候,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品味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学校都是从积淀基础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即“走寻常路”,在此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走“不寻常路”,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反思自己,充分认识到打造特色学校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要有开发、广泛、激活的思想,以此来提升教师人格魅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由走寻常路积淀基础理念,最终走不寻常路:从而形成一校一实际、一校一优势、一校一特色、一校一风景的美好愿景!
最后我想借用朝阳实验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这篇心得体会的总结: 诚信尚礼,孕育缤纷理想,厚德载物,奠定辉煌未来; 锲而不舍,九天之外揽精念,存义精思,四海之内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