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个学会”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石
“四个学会”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石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该报告其中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而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四个学会”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指明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下面就分别谈谈“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就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勤奋向上、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凡学业有成的人在学习上都能自觉认真、刻苦钻研和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注意到,有的孩子出身于贫寒家庭,既无家学渊源,又无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却学业有成;有的孩子出生于富裕家庭,又是择校又是请家教,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优越,但学业平平,难成大器。究其原因,两者在求知目的、求知精神、求知方法差异使然。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学会求知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学会做事是生活的需要,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锻炼的事情。《小学生守则》规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做事的习惯。四体不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能人侍候,不会侍候人,这样的人于自己、家庭、社会都不利。由于家庭的娇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现象日益严重。他们不爱做事,不会做事,甚至厌恶做事。他们不仅公益劳动很少参加,连日常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也懒得动。而我们的一些家长自己累死累活,大包大揽,就是不让孩子做事,生怕孩子累着,生怕孩子在劳动中出意外。孩子上了中学,生活还不能自理,甚至有的上了大学,父母还要请保姆为孩子料理生活。
“小事不做何以做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难想象,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能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能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会做事,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健康发展、成才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会做事,对于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培养热爱劳动,摒弃好逸恶劳思想,逐步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尊重人,与人平等友好相处,具有兼容的气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据了解,有不少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常处于中心位置,连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父母都要听他的。在父母的娇惯下,养成了娇气、骄气和霸气。在集体活动中,独生子女往往居高临下指挥别人,就像在家里指使家里人一样。一旦事不随意,耍脾气泄私愤;在礼貌待人、关心别人方面的表现也不怎么样,他们的霸气往往使自己处于不合群的孤立地位。
学会共处是社会的要求,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共处,一是不要娇惯孩子,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不要一味迁就孩子。要教育孩子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的道理。二是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多让孩子接触各类活动,如参加夏令营、联谊会、演讲会、庆祝会、读书活动、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增强友谊,体验团队精神,缩短自己和集体的“磨合期”。
学会做人是学会做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学业、事业成功的保证。
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人往往出问题。2000年7月12日,辽宁xx中学女生杨某(笔者不忍心提到她的真实名字),自测高考成绩不理想,没等实际成绩公布,就上吊自杀了。其实,她的考分已超过省重点大学分数线近30分,这样的成绩可以考上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一类本科院校。人们在震惊惋惜之余,纷纷感叹:心里素质教育是何等重要啊!
学会做人不仅要教育孩子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还要教育孩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善待挫折,铸造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尤其是提高心理协调能力,避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经不起考验而采取极端的做法。
教育专家指出,教子成才,必先教子成人。忽略了教子成人的重要性,那是很危险的,至少说是不明智的。一些家长不惜花大本钱为孩子择校,请家教,报名参加各种艺术班,甚至运用经济激励机制,考上多少分就给多少钱等等。至于孩子内心有什么感受,心理有多少压力,家长了解的并不多。有经验的家长,既重视子女的智育,又重视子女的德育,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使子女有较好的心理协调能力。
学会做人的教育需要有较好的方法方式。一些孩子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是稚嫩的,脆弱的。家长要多与子女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上屋抽梯,只能上去,不能下来的做法万万使不得。要允许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下浮动。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他们内心也是很难受的。这时,家长要安慰开导孩子,使孩子尽快摆脱困惑和忧伤,千万别埋怨指责孩子,以免增加压力而产生负面影响。要知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才能面对各种挑战,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个学会”是教育四大支柱,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石。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四个学会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孩子努力践行“四个学会”,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指引着人们具有良好的行动,它会使人生活乐观,学习或工作努力,积极要求进步,无论在何时何地,总能把握住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事业的成功者。每个人从小就应该从各方面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思想品德;爱心投入;引导形成正文: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培养一个班的学生的良好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从心理角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发展、成才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说是决定因素。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能把创造力转化为美好的现实,并进一步促进创造才能的发展。
培养和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首先从是爱心的投入,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教育家淘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少年来,有些班主任把给学生以“下马威”或以“道貌岸然”来维护班主任的尊然当成“经验”。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敬而远之,心灵的交往被堵塞了。因此,任何一个教育者,都要树立热爱学生的形象,有一颗充满真情的爱心。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交谈,总是满脸春风,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和蔼可亲,感情得到升华,由爱班主任升华到听班主任的教导,乃至爱学文化科学知识。爱心教育关键要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心理,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学生的是非善恶标准尚未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时会违背教师的期望,因此教师对学生犯错的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以感情爱心感化学生,进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信念上的自觉、行为上的顺应、目标上的认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情感的激励,所谓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人的情感,使之产生人们所希望的倾向,并形成持久、稳定的热情和人们所期望的上进心、内驱力。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心理、精神上的愉快体验往往会超过对物质的追求。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价值得到表现,并希望得到同学的赞同,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和承认。运用情感激励 1
转化弱势生,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作为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努力为弱势生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关爱,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要循循善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对弱势生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并且相信学生能够弥补不足。老师的信任与殷切期望,能使他们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这样,他们自然乐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接受老师的教育,渐渐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工作上,班主任应该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校本课程,品德与生活,班会课,向学生讲述有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人民,守纪律、爱学习、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同学们团结友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故事。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住集体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注意扶持先进,维护正气;而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影响要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步做到好人好事个个夸,不良倾向有人抓;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风气。例如:在创建文明广州的活动中,河沙小学在郑健恒校长的指挥下,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广州,从我做起”、“人人争当创文志愿者”等活动。学校的班主任,在每次活动中都选出10名积极分子加以表扬,让他们的正气在班里树立起来。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人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请到我的家乡来》的课文时,还设计了课外活动,让家长带子女参观家乡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渗透到每个人的心扉。
三、从追求人生目标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沿着目标迈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在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同时,恰时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正面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例如:“集中培养一种品德”、“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领悟到理想是心中的太阳,是人生海洋中导航的灯塔,是前进的方向,是刻苦奋斗的力量源泉;为实现理想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例如河沙小学的品德科老师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在宏伟壮观的长城脚下开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一时间节点上,进行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要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更要面向未来。《开学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激发观众在心中建立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想实现梦想就要从小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本人因势利导地还让学生写《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有的学生在写观后感时,抒发了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人民警察,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不顾身地工作。为此荔湾区河沙小学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小学品德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的观后感征文大赛的优秀组织奖。在正确目标指引下,只要再进一步教育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那么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又得到发展。市品德教研部发出关于开展传承中华美德,争当“礼仪之星”——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读后感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荔湾区河沙小学的学生在寒假里就到各大书店购买了《青苹果文库》,开心地与父母一起阅读。开学了,老师们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同学们集体阅读《青苹果文库》系列的书籍,并让同学们畅谈读书体会。六年级的陈哓彤同学看了激动人心的《西红柿战争》后,是这样说的:“我们要的不是优哉游哉的日子,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只求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无情,要真情;不要残忍,要温暖。如果大家都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没有战争,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愿世界和平!”五年级的冯景辉看了《诚实守信》的故事后,深深感到: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缺乏了信用,还把诚实丢失。我要象李前光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诚待人,诚实就是财富。荔湾区河沙小学在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中荣获学生征文优秀组织奖和“礼仪之星”评比优秀组织奖,冯景辉同学获得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一等奖并在“传承中华美德,争当礼仪之星”活动中荣获“礼仪之星”光荣称号;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从追求人生目标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为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规范要求,是为了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要从心理角度、从行为上、从追求人生目标上引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增越:《终身受益的教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
2.刘祥和:《一生的教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宝祥:《教子有方》,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邓洁萍:小学语文高级老师,本科学历。
第三篇: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基石
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基石
罗曼·罗兰说:“99%的努力和1%的灵感,对于成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有200%的道德品质作保证。”由此可见,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基石。
人立于世,良好的品行才能撑起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此,我们教师可沿袭古人之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讲操守、重品行。这也是提升人格魅力的一种途径。那么就让我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在神圣的教育事业上吧!
同样,我们稚嫩充满活力的同学们更要从小培养良好品行。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毛主席也曾说:每日反省如洗脸。休息时,不妨扪心自问: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言行是否失当?学习是我们主要任务,但成才前得先成人。美好的品行
定会使你的学习之旅更加色彩斑斓。
然而在我们中间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模糊意识,有人认为只要成绩好,好的品行无关紧要。于是,看到白天教室里的灯亮着,洗手间里的水哗哗淌着;楼梯间垃圾随处丢着,而有些人心中只想着:与我何干……
优良的品行对于我们真的无所谓的吗?错!品行,决定了一个人人生能站上多高的颁奖台;品行,决定一个人人生会遭遇几多成败;品行,决定了一个人人生大
厦的基石是否坚实。
同学们,良好的品行对我们的成长、成才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就得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按照《学生手册》中的要求,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习生活中勤学多思,修身成人。为我们盐城多伦多学校画上多彩的一笔,为我们的民族书写优美华章。
第四篇: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家庭成功的基石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家庭成功的基石
珍爱生活、勤俭节约、善于思考、尊重他人、学会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良好家风家规的典范,是成就和谐、健康、成功家庭的基石。
去年和孩子一起到仁德外语学校上亲子课堂时,那里的老师就和我们学了《朱子家训》,通过几次学习,让我对如何珍爱生活、勤俭节约、学会思考、尊重他人、学会宽容方面有了很深的感悟。
《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还是有深刻原因的,也体会明白了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且不说《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就看它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比如里面的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梦想、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
它教我们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后的今天这更是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生产劳动区别了人和动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因此,节俭
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们交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说累,与老陈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可见慎重交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律己,告诫他人。
第五篇:浅谈诵读经典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浅谈诵读经典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赋楚辞唐诗宋词,颜欧柳楷隶篆行草,老庄孔孟诸子百家,诗经史记本草纲目。这些经典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审视今天,我们发现,如今成长的孩子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卡通,过的是洋节,甚至我们这些三十几岁的爸爸妈妈们,也时髦地染着黄发,穿着洋装,做着留洋梦。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少得近乎是零。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孩子会打电脑,却写不好汉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说不好中国话。当一些西方学者发出要想儒家学习东方智慧声音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却完全不能阅读自己祖先的文献。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而在我们当地,由于地域文化的相对落后,应试教育现状还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教育形势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智育发展,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了现今的中小学生只会学习,不会做人。只懂读教科书,不懂讲道德礼仪。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出发点,从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础,作为教育者,我们禁不住要深思:今天的我们如何担负起教育的重任?
自从我校确定了以“传承民族文化,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诵读为特色办学的思想。并在学校全面实施诵读活动,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深刻感受到,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接受文明古国的礼仪道德熏陶,更重要的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精髓是厚实学生素养,成就真正栋梁之才的坚实基础。
所谓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老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归》等重要著作。
经典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表现在经典教育能够启蒙思想,平衡心志,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希望小孩养成谦和、乐观的心态,那么只要让他弄懂“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就可以了。想小孩能够取长补短,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就教会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等等。过去民间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慧,读“论语”会经商。当然经典的文化和教育意义远不只这些,这只是从一个很实际的方面表明了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为人处事、齐家治国的道理。同时经典一般多为韵文,通过对这种韵文的诵读记忆,还能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脑力得以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提高自制力。
其次经典教育还可以提升儿童品德素质,并成为“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国学者在一次会议中公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类伦理底线和黄金规则。作为经典教育一部分,一个人只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就不仅会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而且也就掌握了基本社会伦理。另外很多人都熟悉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要小看这句话的意义,就是着句话使中国文化有个无限发展的根基和超越性,体现在经典教育上,就会让小孩萌生对字让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经典中这样的内容数不胜数,它们无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使之做到有理想、立诚信、知敬畏、兼仁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三经典教育对儿童熟悉文言文,提高语文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语言精练,是一种高度的语言表达,为什么中国有“诗的国度”称誉呢,我想这与文言文的见业和优美是分不开的。过去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这里结合新情况改一下,不讲读万卷书,只是鼓励多读好书,特别是多读些经典文言文,熟读了经典文言文,自然也能做到思想与语言表达的高度一致。自从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生发生明显变化,除开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和品德,还大幅度提高了语文能力,这些成果给我们坚定了开展经典诵读的信心。实践证明经典教育可以让儿童以其纯洁的心灵和独特的感受去领悟思想的奥妙,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有效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校诵读经典的大环境下,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教室。“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在每天上、下午课前各十分钟进行的全校诵读中,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诵读:范度、领读、学生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课后开展了抄写经典诗文,制作经典诗文受抄报,出版黑板报、古诗创意配画,写心得体会日记,讲中华经典故事,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活动,教室里还专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班级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部分宋词等诗文的诵读,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阅读量大大增加,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如今在我校,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对学生以产生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经典文化对儿童品格形成了独特的作用,学生有礼仪,有习惯,有教养,举止文明,同时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语言文字功底得到厚实。学校的校风日益端正,学风日益浓厚。“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学生们将来的“厚积薄发”,为了学生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我将继续热诚而执着地将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与孩子们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