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18: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

第一篇: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活动中,达到中年级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学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严酷,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受到感恩亲情、关爱他人、自强不息、洁身自好等品德熏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学习普通话。

3、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认识231个字,会写252个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书写行楷。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角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8、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9、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10、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具休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1、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总结学习中的心得,有目的地整理资料,与同学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二篇: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⑴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 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⑴ 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⑴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9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⑴、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⑵、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⑹、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6、写话。

⑴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⑴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口语交际的重点: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难点:⑴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⑵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阅读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难点: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在写话方面,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又如《动手试一试》提示学生学习要不惟书、不惟上,要勇于实践……(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四、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识字”与“课文”全部注了音。

“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5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8个生字只要求认识。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⑴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四课。这种识字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⑵ 看图会意识字。包括“识字”3、7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⑶ 形声字归类识字。包括“识字”4、8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集中安排在“识字”课中的生字,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笔顺者,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3个,在其右上角加“ *”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人生字总量。此外,随课文安排了29个偏旁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

编选本册课文坚持了“多编少搬”的原则,传统课文所占比例较小(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和《登鹳雀楼》3篇)。新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大禹治水》,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2008,北京》、《孔繁森》;既有像《秋游》、《夕阳真美》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又有《有趣的发现》等寓理于事的课文。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寓言。另外,还安排对话式的《英英学古诗》。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选入本册的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色:

1、选文精美,视觉独特。一是诗歌的比重增大,接近课文的三分之一。这就使阅读教学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二是故事、散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三是视觉独特,对伟人、名人的歌颂,均是选择平凡小事,以揭示其人性的美。选文就想着如何教文。(例如云房子)

2、编排精妙,角度多维。课文的组合优化,编排精妙,各个单元都有一根主线贯穿,而且不同。如第一单元充满“趣”字,第二单元充满“情”字,第三单元充满“理”字。

3、设练简洁,理念前卫。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100字以内的课文就有12篇,占1/3强;200字以上的只有3篇,而且最长的也只有267个字,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读乐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口语(言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和“问路”:“买文具”,“打电话做……”、“看望”。“学会待客”、“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发现我本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李晓华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 2 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 3 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万年牢》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尊严》教学反思

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 4 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名言,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 5 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是一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 6 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较长的课文,阅读理解时要分部分、抓住重点来处理课文内容。每部分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部分主要是德国军官与夜莺的对话。抓住人物的对话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再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军官问了这么多,就是要知道游击队的藏身之处,夜莺都巧妙地进行了回答,并且用野兽、狗鱼等做比喻,狠狠地痛骂了敌人。从文中体会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第二部分是夜莺巧妙地用鸟叫的声音把敌人的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员,让游击队员积极备战。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游击队员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弄明白,夜莺的叫声表示德国鬼子的人数;杜鹃的叫声表示机关枪„„并从中感受到夜莺的机智,游击队员对夜莺的爱护。

第三部分主要是写德国兵被打的落花流水。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并进行仿写。

第四部分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写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这一部分重点应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找出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把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首尾照应。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战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我们亲眼目睹了呼啸的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亲眼目睹了鲜血淋漓的儿童和失声痛哭的母亲,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身处战争中的人们该是如何在水深火热中煎熬,那种整天都提心吊胆地日子,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啊!不太平的世界,让人们不知道后一秒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罪恶的子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局面我们无力扭转,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 10 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我放弃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线性设计,层层铺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与相应的策略。课上下来,觉得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学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学生可能不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参观贝尔科普基地的情景。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庄稼地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过了科普展。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适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觉得本科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是:一是把握要求,设计教法。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前,我就明确宣布:学习21课,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结论。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我又针对本文的特点,别出心裁地把“习题训练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课后的习题为纲,充分利用形象,创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 12 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在《全神贯注》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课前出示名言,引导学生朗读、质疑、谈对课题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了“朗读比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读,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拓展运用,延伸课外”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罗丹的雕塑作品,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再次激起学生对罗丹的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赠送名言书签,学生读书签上的名言,感受老师寄予的希望,进一步融洽师生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义的总结。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意蕴深远、极富创意。一颗红心里写上“全神贯注”四个大字,中间套有一颗小红心写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个小字,一个箭头横穿过两颗红心,指向右边“成功”二字。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继续发扬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缺乏激情,尽管我在课堂上及时作了指导,但效果还是不明显。特别是在“把你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出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自由朗读,还是比赛朗读,听到的只是平淡的朗读声,根本没有把罗丹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风表达出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通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多读课文,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谈谈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方法,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能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吃苦、不怕困难,还能体会到父亲热爱土地、信赖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 13 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讲“我”家失去菜园,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坡上重新开辟了新菜园,赞扬了父亲不怕辛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宙斯的狠毒同样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篇:绘本教学目标

一 绘本的基本原理 认知绘本

在这个资讯流瞬息万变的时代,讲求效率压缩了讯息传达的时间,图像符号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已深植放大,“读图时代”似乎已悄悄降临;我们一方面渴望挥洒出更多样更丰富的大块色彩,一方面却也放不下那一抹最简单最原始的纯白。而“绘本”这样的新形式,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情绪与感动,开启图像与文字的之间的灰色地带,正是我们需要去开发探索的新阅读空间。

教学目标: 透过动画、绘本及插画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以创作者的角度品味绘本创作的特性及多样性风格。

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绘本,感受创作绘本书,并能提出对绘本的独特感受与同学分享。分阶段检查学生绘本创作情况。

教学过程:

提供国内外优秀绘本,并就书本的外观、文字内容、插图表现、绘画媒介作赏析。

提供国内外名家插画书籍供学生欣赏,并就书中插画作品的创作者、主题、风格及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讲解。

提供国内外的操作书供学生翻阅,并说明操作书的特性

提供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由动画活泼的呈现形式,思考创作具有活泼幽默的绘本。说明绘本制作的进度与要求。

教学方式 参考国内外优秀绘本,提供学生自己创作绘本的具体样式。一动画呈现绘本创作另类的思考方式,并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提供教材之同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欣赏。

2.如何创作绘本

以课件介绍绘本的外观形式的种类及制作方法。绘本装订方法

绘本的外观形式多样:

手卷书,古称卷轴,是继简编书之后最早的书册装订方式,现代绘本装订也可利用手卷书的复古设计,达到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折叠书古称经折装,也是复古形式的一种,这种装订不仅制作简单,也可以让阅读者在翻书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相本装订,书册制作者只要将列印完成的绘本内容,表贴上皆可。利用纸雕的技巧,亦可表现出绘本活泼精致的特性。3.绘本的角色造型

了解角色造型设计之原则与方法、介绍各种绘画技法与媒介、构思自己绘本的角色造型 以国内外优秀绘本为范介绍角色造型风格。

赏析各绘本角色造型、色彩与该角色个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画面风格与目标读者群之间的关系。说明角色造型方法指导学生创作。

学生作业:思考故事架构,绘本特色与目标读者群。设计绘本中各角色造型草图。与教师探讨自己的创作构想。完成绘本中角色之设计。指导学生创作角色造型:

指出学生草图构思优点。

要求说明故事概要、角色个性。

要求分析配色、构图、表现技法、创意等因素。根据学生个人素质提供参考建议。4.创作阶段

引导学生将自行编写好的文章内容作为画面主要设计依据,切割成14至16个段落 依据切割完成的文章段落,构思所有画面草图及图文编排方式。

介绍绘本构图之特色及技巧,对切割完成的文章段落,设计每一页画面草图,并考虑图文之搭配。

说明封面、序言、故事导言、目录、后记版权页应有内容。可根据个人需要删减,整本绘本分镜完成后,画面之取舍要考虑风格统一,以及整体中求变化的创作原则。学生作业:依据切割完成的文章段落,完成分镜草图。

创作过程:角色设计,草图分镜制作,扫描,电脑加工,打印装订。

如何编写绘本故事

介绍国内外的优秀绘本,提供绘本创作蓝本。

经典式: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或历险传奇,如《小红帽》、《白雪公主》《西游记》 原作改编式:将原作改编,例如时空的改变,使读者有一种全新陌生的感觉;角色改编,将原作角色改编,增加故事趣味,如将《三只小猪与大野狼》改为《三只小野狼与大坏猪》的故事。

联想式:从自然万物中寻找形状和意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做天马行空的超级联系。如,将火山爆发、地球变暖联系成自然的愤怒。

角色演绎式:地球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生命力。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可以拟人为心情。

对立式:大自然原本就存在二元对立,阴与阳、黑与白等,基于此可创作如《一粒沙看世界》 问答式: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将主题呈现。可以假设主角二人在对话,透露作者欲传达的信息,技巧简单实用。

事件记录式:可以从个人生平的经历开始,也可参照他人。如童年时期的温暖回忆、青春年少的不羁等。语句的修辞手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事物有类似点,说话作文时用有类似点物体说明这件事物的叫比喻。

公式喻体+喻词+喻意 母亲+像+月亮

明喻:像、犹如、仿佛等,哪个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

隐喻:有喻体喻意,喻词用是代替,如母亲是月亮;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略喻:省略喻词只有喻体和喻意。如少女心,海底针,时间,爱情的试金石。等 借喻:将喻体,喻词省略只剩喻意,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夸张:对对象的形容超过客观事实。

空间:她的嘴,薄的像刀子割了一刀,闭着嘴看不见唇。时间:星期天无聊的下午,时间长的比得上一辈子。

物体:山上的浓烈香气,若不是这强劲的西北风,恐怕空气都会香的凝冻起来!

表情:他的眼睛很大,嘴唇抿的紧,嘴角勾起的浅笑,一付提得起地球的气度。

第一讲 绘本是什么

第一节 认知绘本

在这个资讯流瞬息万变的时代,讲求效率压缩了讯息传达的时间,图像符号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已深植放大,“读图时代”似乎已悄悄降临;我们一方面渴望挥洒出更多样更丰富的大块色彩,一方面却也放不下那一抹最简单最原始的纯白。而“绘本”这样的新形式,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情绪与感动,开启图像与文字的之间的灰色地带,正是我们需要去开发探索的新阅读空间。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本也称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经变图),绘卷(法华经)当成绘画书,后来发展成现在的绘本。这个名词出现有十年左右,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为了避免与图书混淆,后来才习惯使用这个由日本传入的名词。

绘本是什麽?什麽是绘本?如果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说不定会像「瞎子摸象」徒增困扰。所以只要说个「大概」,反而清楚。因为图画书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它种类繁多,而且种类与种类之间的界线也非常模糊,「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我们在这将主要讨论的是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s)。

那么,什么叫图画书呢?写给孩子看的带插画(illustration)的书就是图画书吗?显然不是。

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了。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的艺术。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Wordless Books)。

图画书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每一本图画书的作者(更多的是指画者)就相当于一位电影导演,他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这就要求他不但善于运用分镜头语言,还要有一种把握视觉节奏的能力。所以一本好的图画书,一个孩子即使不识字,仅是靠“读”画面,应该也可以读出个大意。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左右两页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剧情……

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

第二节绘本的分类

形式上:是一种注重编排、装帧,强调强烈的视觉互动、信息互动,具有连动、强烈、独特的视觉传达系统的书籍,利用图画的逻辑性、连动性表达书籍内容,表现故事情节,通过丰富、精彩、灵动的图形语言、图形符合整合信息。内容上:包括日常生活、哲思名句、经典故事、人物传记、心灵感悟等,视觉上:它就像一部优美的电影,随着书页的翻动、延展,读者仿佛置身于无数奇幻、流畅、灵动的蒙太奇电影世界;类型上,按受众可分为:儿童绘本、成人绘本;按题材可分为德育绘本、科普绘本、成长绘本、故事绘本、传记绘本、风俗绘本等;按创作手法可分为:摄影绘本、手绘绘本、贴图绘本、概念绘本等。

漫画与绘本的区别:

以几米为例,他的作品即是所谓的成人绘本。简单来说,即是“全面绘制出来的图书”。一般来说,是指那种每一页都有大片画面和几行字,以字辅画来表达想法和心情的作品。

漫画是每一框动作连续性较强的图文故事,形式上与戏剧的分镜剧本较相似。绘本两框之间可能间隔时间较长,或表现不同的场景,最大的特点是全页图画中只有零星的文字以表现对话和人物心理,多是简练又深刻的话,且一般不用对话框。

连环画、漫画这些书籍在进行编排设计的时候,图只是其中一部分,文字是另一重要的部分。而绘本的编排设计一定是以图为主导,图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处于持续的、稳固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最终呈现还是要靠图来完成。几米曾说过:阅读绘本可以从忘记文字开始。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用公式表达带插图的书与绘本的区别:文+画=带插图的书;文X画=绘本。

绘本是一种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种类丰富、设计独特的书籍形式。它以图言物、以图传神、以图阅众,以图制胜。

第三节 绘本的视觉价值

图像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是指涉denotation:以图像具体描绘事物;二是示意exemplification:以图像作为表示意思、暗示意图的媒介,形成意象,表达思想、情绪、抽象概念等内容。绘本是视觉艺术的呈现,也是图书,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目的,因此,一本优秀的绘本不只有外在辨识事物的指涉功能,更常运用图像作为示意的途径,将图像转化为意象的表征,以传递意义。

► 让喜爱绘本的人,重新阅读绘本的另外一个层次;

► “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

► 绘本画面相对独立,或时空上的联系,或故事情节的关联。给创作者以自由的发挥空间。

► 由于绘本是通过图像与文字两种媒介交织、互动,传递信息与表达思想,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图像可以辅助语意理解,文字也可以说明图像的含义,更可以从图像的意象触发对文字深刻意义的感知。

第四节 绘本的形成与发展 ► 绘本的早期形态

洞穴壁画,传递信息、说明事物。

中国绘画作品,洞窟佛教故事壁画、欧洲的教堂故事壁画、日本浮世绘等。当代绘本样式

第二讲 绘本的画面分析

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在图像中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图像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等画面元素组成的画面视觉力量是触动读者文化层面与生活体验的 相关联想的关键。第一节 线条

► 创作者所画的一条线,既能传递思想与情绪。是随意的纸上一画还是找到尺子小心翼翼的严谨线条,从这不同的线条形式中即能感受情绪的变化。► 水平线传达平静、安定,弧线柔和、律动,尖锐线不安紧张。

► 绘本中,线条勾勒景物轮廓,塑造场景和角色:或是以疏密制造质感、明暗;或是通过粗细、刚柔、曲直、正斜、间断或连续、纷乱或整齐、上扬或下垂,营造情境的动静氛围,描绘角色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语言,传达角色的情绪与感受;或是通过几条线营造动感,带动画面张力。

► 单图线条

粗直线可以表达出气势、弯曲线可以 传达平和、温馨的感受;不规则线条 具有流动,轻松自在感。► 跨页水平线

► 用线条来构筑曲直歪斜等不同的水平线,以传达适当的情绪,营造氛围。横跨页面的水平线传递出放松与平静的情景氛围;随意的弧线构筑的地面线条,则传地自在、随意的感受,偏斜的水平线则是失去平衡或内在不安的暗示。► 跨页直立线

► 绘本中,纵贯页面的直立线条通常暗藏着动力,仿佛蓄势待发,或代表不屈服的意志,或传达支撑或支持的力量,同时有扩展画面长度的视觉效应,延展了活力与张力;若线条倾斜则呈现不平衡的情绪张力,甚至意味着冲突与不安的情绪。

第二节

构图

绘本的构图是指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动线、视角、比例等,借以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 位置 景、物、角色在场景中的摆放,可以呈现出角色与物体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或是彼此之间的互动暗示。

► 主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置于页面中心或视觉聚焦处,读者可以立即发现,若偏离造成焦点失衡,会产生不稳定,造成不安的情绪,延伸后续发展可能,表达不同心理暗示。► 视角

► 绘本中常见的视点为图像与读者处于同一平角视角,但创作者也会利用低视点和高视点等构图变化,呈现各种观看角度。► 比例

通过大小比例的不同,可产生角色身份、气势的不同,以表达或强化主配角之间的关系,或是表现两者地位的差异或情势的强弱。

► 特殊构图

创作者在构图上刻意作了特殊设计,有效利用画面元素传达特别的视觉感受。

第三节 色彩

► 绘本色彩真实描绘景物的外观、表达物体的质感、光线明暗、浓淡厚薄之外,牵动读者的感受与情绪,传递图像从情景到意境的感知和体会。

第四节 文字

文字是绘本中另一信息的来源。由于图像呈现的是定格画面,文字则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或描景或叙事或伦理或抒情,或 借以交代时空的背景,或串联前后情节的发展,或陈述画面的 内容,或说明角色的思维和感受,有时也通过文字图像化传递 信息,在图文的水乳交融中展现完整的内容。

► 经典式: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或历险传奇,如《小红帽》、《白雪公主》《西游记》

► 原作改编式:将原作改编,例如时空的改变,使读者有一种全新陌生的感觉;角色改编,将原作角色改编,增加故事趣味,如将《三只小猪与大野狼》改为《三只小野狼与大坏猪》的故事。

► 联想式:从自然万物中寻找形状和意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做天马行空的超级联系。如,将火山爆发、地球变暖联系成自然的愤怒。► 角色演绎式:地球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生命力。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可以拟人为心情。

► 对立式:大自然原本就存在二元对立,阴与阳、黑与白等,基于此可创作如《一粒沙看世界》

► 问答式: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将主题呈现。可以假设主角二人在对话,透露作者欲传达的信息,技巧简单实用。

► 事件记录式:可以从个人生平的经历开始,也可参照他人。如童年时期的温暖回忆、青春年少的不羁等。

描景

► 图像生动地传递了视觉感受,而文字可以细腻描述图像中的情境。

叙事

► 画面忠实地捕捉了书中最关键或最具代表性的定格刹那,而文字可以说明时空背景或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论理

► 文字在绘本中可以发挥进行抽象论述的特质,增强对图像含义的说明。抒情

► 图像可以呈现表情与姿态等外在特征,而文字可以抒发角色的内在心情,并通过视觉以外的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描写,传递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第五节 绘本的形式表现

绘本是书的一种形式,具备了板式、封面封底、书名页、内文等书的元素,从封面、扉页、内页到封底更有着整体设计的考虑,并通过形式上的安排、连接所有信息,引导读者思维,表达绘本思想。

► 开本

► 是指书的规格的大小。不同于文字书有较固定的开本,可以在书架上整体地排列,绘本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开本设计。基于读者对象与呼应内容的考虑,绘本有大小开本各种表现形式:小开本的形式让幼儿感到更亲近;大开本则呈现较大的画面,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铺陈了内容张力。根据长宽的比例不同,绘本也有竖开本与横开本之分。

► 封面

► 封面的图像可能会介绍书中角色或提供内文的重要信息。有的绘本使用内文的一页作为封面,以提示内文中的关键线索。► 蝴蝶页

► 翻开封面后,紧接着连接封面和内文的衬纸,在内文后面,还有一张衬纸与封底黏在一起,由于前后各一,如同蝴蝶的一对翅膀,所以通称为蝴蝶页,又叫环衬。封面的叫前环衬,封底的叫后环衬。► 许多绘本的蝴蝶页是白纸或单色纸,有的蝴蝶页上会有图像的设计以暗示绘本的内文线索。有的前后呼应,象征故事的开头和结束。► 书名页

► 书名页又叫扉页,通常在蝴蝶页后,简单写出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信息,有的书名页有简单的图像,有的与封面图像一致,但为求生动,通常会搭配不同与封面的画面。书名页是绘本的备用封面,书名页也是穿针引线的使者,有的负责揭开内文的序幕,有时提供重要的线索,以呼应内文信息。► 内文

► 书名页之后进入内文,通常由十到二十几张的内页组合而成,因此绘本创作者必须考虑到贯通全文脉络的法则,建立起合理的脉络,通整文意的一贯性,表达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从绘本的封面、蝴蝶页、书名页、内文到封底,宛如一出电影从片头、序幕到内容再到结局的持续,传递出书的完整信息。► 封底

► 有的绘本在封底提供内容大意,有的引用书中画面,有的呼应书中图像,有的将封面和封底连接成一个画面。

制作说明 99.01.05 纸张规格

1.绘图纸(原稿)为A4大小,可直式或横式创 作,亦可跨页创作.直式 横式

2.底纸为厚纸板,除装订边较原稿多2公分外,其余三边均需较原稿多0.5公分.◎

上,下,右三边底纸均比原稿宽0.5公分.0.5 cm 0.5 cm 0.5 cm 2 cm ◎ ◎

打洞装订处

原稿创作后请浮贴在底纸上(可用和纸胶带).原稿上面需覆盖描图纸或透明纸保护原稿.底纸 原稿(A4)3.原稿上面需覆盖描图纸或透明纸保护原稿.◎ ◎

描图纸大小,以能覆盖原稿并不超过底纸为原则.可用和纸胶带将描图纸固定在底纸上.没有规定要贴在哪一个位置, 上下左右或背面都行.(切记:不要贴到原稿喔!)学生作品 底纸

原稿(浮贴於底纸上)描图纸

原稿贴在底纸上,然后覆盖描图纸之成品.原稿单面绘图,且一张底纸贴一张原稿.样书制作

方法一 : 将原稿扫描后,列印出来,加上故事内容.(将事先打好的文章剪裁后贴在列印稿上)方法二 : 将原稿扫描后,直接於电子档将文字插入然后列印.原稿

上面只有图片,不得加注任何代表个人之记号与署名,亦不编页码,但须按顺序排列.样本书

将原稿扫描列印(黑白彩色均可)并加上故事内容,但不得加注任何代表个人之记号与署名,须编页码.加注个人记号不合规定!原稿无文字

样书要加字(或将事先打好的文字剪裁后贴在列印稿上)

装订成册后即成样书

(可自行装订或交由影印店胶装)装订次序如下: 封面 书名页 内页 封底 封面翻开后的页面 书名页

第一页(从书名页背面开始)第二页 封底 封面 注意事项

每本绘本须有封面,封底,书名页及16-40页之内容页(一张A4纸张,算一页).图画不限材料,技法,但限平面创作.桑贝是谁?

最简洁的回答莫过于——绘本大师。

提到绘本,有人会说台湾几米,然而谈及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没有人敢忽略桑贝。

桑贝是一个精圆半吐的概念,一种品味,一类格调(如果格调一词还没有被糟践彻底的话)。他的好处在似远忽近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在冷漠和悲悯之

间。像一杯沉淀了许久又被轻轻搅动的水。

从1960年为《小淘气尼古拉》画插图一举成名之后,到现在,他已有二十多部著作问世。全世界都有执著的桑贝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和分享阅读桑贝的快乐。

桑贝没有什么桑贝式的语言(比如,萨特式的“我的心里有只脚在踢我”),这让桑贝迷缺少了其他迷们常用的切口,“桑贝”成了进人这一迷人世界的惟一密码。

你很难一下说清桑贝关注什么,法国报刊说:“桑贝笔下的典型人物,身躯小得像鸟,却无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琐事牵绊的理想主义者——梦想着自由开阔的空间,却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他很冷峭,《兰伯特先生》完全是一部法国艺术电影的作派,固定的场景,固定的人,翻来覆去的对话,一个总是缺席的人,却是全书的主角。政治、足球、女人成为男人掩盖内心荒凉的出口,咖啡馆里的人生是无出路的.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但都一言未发。他很幽默,《航空信》里横冲直撞的文化和深厚悠闲但多少有些没落的文化冲突被演义得令人捧腹。他很细腻,《我的另一半》是一幅各色人等的情感风情画,渴望、计算、付出、等待,每一个情感横断面都粘稠、荒诞,充满怀疑。他很犀利,《清晨》所描绘的是梦与醒的交界,那是意志和欲念、希望与失落共生的时间,那些意识流动的画面和晦暗的情调剥离出的人,也许离我们的灵魂更近。《一点巴黎》中的巴黎再大,不过是个道具,所有景致的背后,是个卑小的法国外省人。也许这样去了解渺小的人,要比了解一座伟大的城市有意思得多。

桑贝的意境高深莫测,连法国人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他,也许这正是说明,桑贝不是法国的,甚至不是欧洲的,他对这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当你看完桑贝的书,也许你会获得一种新的看世界的角度,像桑贝一样幽默、冷峻,或者,如果你踏上欧洲,如果你用桑贝的气息重新覆盖你看到的一切,也许,一切都另有一番意味。

她挽着一名英俊男子的手臂。我知道她看到我了。我表现得非常从容,以至于她没有察觉到我已经看到了这个情景。就在这个时候,街道的另一端出现了一名美丽出众的女子。她下了计程车,径直走进一家商店。我一边喊着“亲爱的”,一边穿过马路向她走去。这天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觉得里面的节目变得比以往更显得可悲。

我非常冷静地找出恰当的实例,并对其中的细节作了深度分析.我经常用这个方法向艺芭拉解释:我们应该避免一些错误,这样,我们的爱情才能幸福美满。有一天晚上,我预感到自己可能正在犯着一个错误。后来事实证明:我当时的预感确实有先见之明。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会狂吠不止;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还是一样狂吠不止,只是吠声听来略有不同而已。总之,你的表达方式就只有这些。不像我,当我快乐的时候,我会用很多方式表达:我微笑、大笑,笑到眼泪涌出来为止。同样地,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甚至可以表面上谈笑风生,私底下怨气重重,其中的缘由其实很复杂、很

不可思议。举个例子来说吧,你是一只好狗(天知道,我是喜欢狗的),但有的时候,我更希望你是一

直猫。

关注阅读对象的视角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这本书主题是向孩子解释死亡。全书的结构,无论是图片或文字都是以孩子的视点来进行。

故事从爷爷穿西装了吗这个孩子的问句为开头,小主角布鲁诺的个子太小,他只看到爷爷穿着闪亮的皮鞋。于是想爷爷每次穿上西装时,就一定会搭配这双皮鞋,现在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呢?

文字都是从布鲁诺的疑问、经验和回忆来进行。同样的,图中出现的是小小的布鲁诺,只看见皮鞋的鞋底,他想看但看不到。布鲁诺抱着小狗向上举,他的动作暗示他的企图。画面是用小孩的视角来构图。

这样的图文配合,自然易获得孩子的认同。孩子便等于进入布鲁诺体内,随着布鲁诺一起探究生死的课题。

翻页过来,画面拉高角度,出现躺在棺材的爷爷。同时一双大手抱起布鲁诺,从画面的右边进来,底下小狗抬头望着布鲁诺。这小布鲁诺看见爷爷穿着西装,他不明白死亡的意义,以为爷爷在睡觉。这张图也是从孩子的视点来构图,并与前一张呼应,韵律巧妙。接下来的几张图,我们看到布鲁诺的身影在大人交错的巨大身形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器物、空间、人物都刻意放大,夸张布鲁诺的小,贴近小读者心灵,产生共鸣。

第五篇:北师大四年级下全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大地的话》

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首诗歌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即使个别的地方学生一时不懂也不必大讲特讲,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慢慢提高,在读中感悟大地母亲的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感受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后自然而然的流露自己的感情进行诗歌的续写。

《语言的魅力》

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秉笔直书》

1、以悟促读,以读助悟。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课文非常到位,从开课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到指生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质。

2、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学生甚至老师的知识范围,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历史故事的兴趣。

2《春潮》

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三月桃花水》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的与若要查找本课更多资料,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3《古诗二首》

我认为这古诗两首的学习,我抓住了课文的主线,第一首是抓准了景,第二首是作者的心理变化。因此,课堂上,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种一片太阳花》

本节课开课能把学生引到美住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携领全文;读重点语句,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学生学得扎实、主动、热情;太阳花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初读课文,抓美且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再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研究花美的原因及重点写单独一朵花的原因,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学生有所思有所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整节课环环相扣,学生学得活而有序,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做人道理,得到人文关怀。第二课时书写指导、积累词汇扎实有效,注重了方法、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花之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 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4《我们的手》

这是一首清新明朗、意境丰富、图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间的诗。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围绕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双手》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潜心会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手上的皮肤》

本课教学中,我纵览整个单元,将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课文后金钥匙提供的学习方法有机的进行结合,让学生学做批注,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同时,以文带文,在课中,让学生背诵《我们的手》,阅读《手指》,整合整个单元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

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保护自己的手及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手上皮肤的知识,使语文学习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浩淼的知识海洋之中。

总体来说,本堂课中,教勇敢的从课堂中退了出去,教师只是适时的从课堂的角落中站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贵在学生自学。但本堂课只是课改的一节研讨课,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还须不断的深入探究。

5《草帽计》

让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路,找准学路;分别找出贺龙设计和白军中计的自然段,选准重点(实施草帽计的经过),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并用尽量少的文字复述草帽计。强调习惯的培养与巩固,自觉主动搜集、交流资料。边读,边想,边作批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的聪明智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包公审驴》

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6《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看到本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插图,特别是这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更是引人注目。我在教学时抓住大眼睛直奔文章重点: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他联想到了什么?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我抓住描写大眼睛的句段设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味“渴望读书”的“感动”。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重点部分的默读、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同时努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如:让学生联想这个大眼睛姑娘还会怕什么?学生畅谈;让学生联想她为什么忧郁?忧郁什么?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与背景资料,揣摩大眼睛的独特魅力,感受贫困地区儿童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在重重困难中坚强求学的意志。这样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理解文章内涵,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它抓住“眼睛”这一意象,运用层叠的手法,回环复沓,给读者展示了眼神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歌颂了“非典”时期白衣天使的高尚心灵,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设计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更多的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

《永生的眼睛》

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当初选择《永生的眼睛》,就是因为文章整体的美感特别打动人。我想这么感人的故事要是上不出感觉来,那就是失败!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反复阅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并积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教案。心想:我一定要通过教学,带着我的学生也同我一样走进文章中去,我要让他们理解、懂得爱的奉献的真正含义。在课堂上,我也努力的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多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

7《纪念日》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把生活当中人们的行为安排到动物的世界中去,借小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该像小刺猬那样,爱护它、美化它,从而了解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与周围的事物和睦相处,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了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后运用。课堂上,学生学得很轻松,学习的热情特别高。

8《跳水》

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这节课从开始设计到正式上课,在我师傅的帮助下,几次修改教案,最终完成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课文内容,知道文章大体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对船长的做法,提出质疑,接着直接进入文章高潮部分的学习,最后简单处理造成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让孩子谈所受到的启发。这样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段落精讲,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沙漠之舟》

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个自然段从骆驼能给人们带路,预报大风和能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三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这三方面人们才会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9《太阳的话》

是著名诗人艾青到延安以后写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歌颂了太阳的美、太阳的善和太阳的真,让我们认识了太阳的重要,表达诗人对光明的热爱与追求。诗歌内涵深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自主学习。

《海上日出》

到一所新学校执教,新班新学生,新老师,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全新的开始就从这篇《海上日出》开始,当我讲解到黑云挡不住光明、新中国必将如旭日一样迎来新的发展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亮光,读出的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不自觉地把激情融入课文后,我知道,我已通过课文走到他们心里了!

重朗读重吟诵,是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叶圣陶老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散文大师朱自清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言里头。“先由教师泛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须背诵”。不错,三分文章七分读,特别是像《海上日出》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

教学《海上日出》,除了让学生好好地读,我都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从教室里出来,我是微笑着的,学生们是激动着的,我知道,这节课,我以我的声音打动了他们,借助巴金先生的文章,我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了。

《太阳》

是一篇说明文,具有科学性,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这篇文章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接触、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在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

10《天路》

是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十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是新入选的篇目,文本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做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为了突出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感受的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这一重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们广泛搜集有关青臧铁路的资料,认识到青臧铁路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以韩红的一曲《天路》导入课文,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为什么把这条铁路称之为天路?这条铁路经过哪些地方?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哪些困难?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多地了解青臧铁路及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播放了大量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解读文本所需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如补充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图片,青藏铁路的路线图,补充了几个“世界之最”的图片,这些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修建铁路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2、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交流整理。我认为,孩子带来的资源才是最广阔的资源。搭建平台,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可以实现课堂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堂课上,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是查找了资料,也进行了有次序的归类,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有条不紊的、简洁明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丝绸之路》

这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个较深刻的印象,对其中叙述的故事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教学这一课,我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能力。此外,文中还出现了较多的四字词语,其中“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是学生必须理解但又较难掌握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点。

从文章的叙述看来,如果单纯让学生在读过文章之后就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课文不仅历史和现实交错,而且其时的历史相对遥远。鉴于此,听过罗老师的课后受到一定的启发,采用板书填空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真读过文章之后把空缺的重要部分补上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而在领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时,让学生依据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小组表演获得极大成功。只是课堂太活了,一时难以收回来,影响了上课的整体效果。这点,是教学本课较成功中的一处败笔。看来,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要下的功夫还很多。继续努力!窗体底端

11《挑山工》

是一篇篇幅相对比较长的课文,又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我课堂重点解决三个问题:(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为什么这样登山?(2)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3)“我”为什么需要这幅画?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难点又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式有: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这样避免了逐段讲读、条分缕析的支解式教学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错的,学习情绪也很好。

《和时间赛跑》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流程时,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反复朗读,并通过说话环节来反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捕捉时间的影子,引导学生从细处感受时间,惊醒时间在身上走过的感觉,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然后,通过学习“我”和时间赛跑的事,让学生强化了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做对抗的心理要求,并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简介作者的事迹,作者由于一直和时间赛跑,所以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明白了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从而也感悟到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整个教学设计我注重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时间进行对话,拉近孩子们与时间的距离,将“时间”这一哲学范畴深入浅出地诠释出它的生活意义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欲速则不达》

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另外,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特点和魅力,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针对教学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特点,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引导学生使用有效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体会为辅,力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扎实教学。

12《七子之歌(二首)》

《七子之歌》这节课,我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歌词创作的的时代背景,简介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从而为准确领悟歌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后初听歌曲,讨论歌曲的感受。通过初听后的感受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积极的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我亲自示范演唱了这首歌曲,学生感触很深,因此很积极的学唱,很快就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而且能够背着演唱,而且对歌曲情感分析得很透彻,同时在演唱的时候把握得很准确。

另外在歌曲情感处理上,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七子”含义,把祖国比喻成母亲用此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唱歌之前找同学用感情的朗读歌词,是同学们了解熟悉歌词便于演唱,这样的演唱起来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歌曲感情。

本节课虽然很成功,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歌曲的演唱上我要求学生轻声演唱。个别班级对轻声演唱表现的不够十分好。另外就是一个学年4个班级并不是每个班级都表现很好的,个别班级气氛较沉闷,唱歌音准不好,因此我要努力对个别班级改变教学方法,使所有班级都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把自己每一个班级的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朱鹮飞回来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这一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示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照着老师出示的要求有步骤的进行讨论,能将表面的问题解决,但总是不能深入地理解。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残杀鸟类的后果,但却不能说出怎样更好的保护鸟类。像“繁殖”、“濒临灭绝”这类词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光凭教师空说字词的解释,学生只能理解表面意思,所以应用起来不灵活。怎样将这些词让学生自然理解并灵活应用是我在教学中欠缺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

其二,教学层次性体现还不够。面对同一教材,学生的知识状况、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感悟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我在教学过程和练习设计中已有所体现,但必竟不够。我想:如果分层教学的思想在各个教学设计中都加以体现,课堂效益可能会更高些。

下载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下本册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

    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指引“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在课例《去年的树》研磨过程中,我们小组逐渐领悟吴中豪教授讲解的‚本体性教学目标与非本体性教学......

    四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计划(热门4篇)

    篇1: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

    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挖掘操作系统的潜能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置桌面背景,并会制作简单的屏幕保护; (2)学会查阅和设置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 (3)初步学会利用计算机听音乐、......

    四年级美术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

    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学目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30 人,女生18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

    小学音乐各册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第一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养成自然、放松、有助于歌唱的坐姿、站姿。 2.能用自然、不喊叫的歌声参与歌唱活动。 3.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情景用不同的歌声表......

    二年级本册整体规划

    本册整体规划 本册教科书包括33篇课文,3次识字课,8个“语文百花园”课文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以专题组成8个单元。每单元均已导语、情境图开头;接着是4至5篇课文,这些课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