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张爱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学术诚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学术诚信的科学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诚信;学术不诚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倡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要求的重要价值观,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学术诚信,不仅关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一、学术诚信与学术不诚信
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常被表述和解释为学术诚实(academic honesty)。根据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的表述,学术诚信是指即使在逆境中也必
①须对五种基本价值观作出的一种承诺,即:诚实、信任、公平、尊敬与责任。“诚
实”是指在学习、教学、研究和服务过程中诚实地探求真理;“信任”是指同仁可以坦诚交流、发挥最大潜能的互相信任的氛围;“公平”指公正明确的学术标准、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尊重”指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成绩;“责任”指自觉恪守学术诚信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
违背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即为学术不诚信(academic dishonesty)。学者帕维拉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分类:(1)欺骗,指在学术活动中故意使用那些不被允许使用的资料、信息或辅助材料,这些学术活动一般都与荣誉或分数相关。(2)造假,指在学术活动中伪造与杜撰信息、数据。(3)剽窃,引用他人的文字、声明或思想而未作标注。(4)协助他人学术不诚信,指有意纵容他人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以下这些行为也算学术不诚信行为,如对缺考缺课理由撒谎、对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怠工”,破坏他人工作等。②
二、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
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欺骗
一是抄袭作业,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或实验报告,干脆抄袭 1
同学,从解题过程(实验过程)到解题结果(实验结果)都完全相同。除抄袭同学作业外,对于一些文字性质的作业,有的学生干脆直接从网上抄袭。另一种作业欺骗行为是: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科目的教师,有些性质相近的课程,老师为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拟主题作业,但结果却与老师的初衷相背,有些学生为了偷懒取巧,把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以获取成绩。
2、考试作弊
从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全国性考试来看,作弊现象不仅从未绝迹,而且随着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学校的一般期末考试中,偷偷翻书、夹带字条,左顾右盼、窃窃私语,传递答案等作弊现象也层出不穷。
3、论文剽窃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知识传承链条中的知识学习,也有进行学术创新活动的,但从整体来看比例比较低,但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一项考察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或知识创新能力的活动——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但事实是:毕业设计期间,多数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分散了时间精力,有的找到了工作,但认为毕业课题与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有的人认为学校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不会在毕业问题上为难学生。种种理由之下,有些学生根本无心在毕业论文上下苦功,干脆利用方便的网络资源,直接剽窃他人成果,有的甚至全文原封不动抄袭过来。
4、其他不诚信行为,如团队作业中消极工作,“搭便车”——虽然团队作业上有署名,但根本没有任何付出。考勤时让别人顶替签到、互相签到等等。
三、当代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学术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1、学生的功利心态
首先是求学目的的偏差,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真理以及追求真理所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根本无关紧要。诚然,对于个人而言,大学教育的确承载着职业培训的实用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排斥大学探索高深学问的“知识论”功能,恰恰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其次,是学生对评优评先的“非理性”的追求,优秀和先进,本来是对学生较高的整体素质或在某一学科的优异表现的奖励、鼓励,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却希望通过所谓的“捷径”(实际是歧途)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来得到优秀和先进的荣誉。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非常奇怪的逻辑:荣誉是找到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筹码,为了获得荣誉,必须要考高分,为了考高分,不惜做出考试作弊、要求老师照顾自己等等违背诚信规则的行为。
2、学生道德观念薄弱
与功利心态相互作用的是道德观念的缺失,学术不诚信本身是一种虚伪和欺骗的不道德行为,但是有些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何不妥。首先在道德认知上,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诚实的行为表现和不诚实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学术不诚信行为,出现了不以“非”为非的认知,如有的学生认为,团队作业中搭便车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其次,在道德情感上,有的学生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情感上却持一种宽容态度,如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对的,但是在情感上却觉得考试作弊“可以理解”,因此惩处不要过于严厉。
3、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个环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校园环境。作为社会人,大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日益走向社会中心的时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观念却远远落后于体制建设,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肯定会影响并渗透到校园中。其次是校园环境的影响,频频揭露出来的学术造假、学术剽窃事件表明高校学术环境的诚信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些现象肯定会对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制度失当
首先,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罚程度较轻,当然,各个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相对比较重,除处以考试成绩作废的处罚外,还会取消本学期的评优、入党资格。但对于平时的作业作弊和其他学术不诚信行为,只要程度不是特别严重,老师一般都不会认真追究。其次,对学术不诚信行为重惩罚轻预防,除了事后惩罚外,更重要的是事前的预防,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诚信行为的错误,主动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掌握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诚信有助于大学生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保障,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对学生自身而言,学术诚信不仅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诚信的作风更是他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一是要形成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应涵盖以下内容:(1)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学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真”的活动,如果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真正地探究未知、获得真理。(2)公平意识,欺骗、抄袭、剽窃等做法都是一种试图得到不公正的优越条件的行为,侵犯了其他竞争者的权益。测验、考试以及其他具有竞争性质和等级评价效力的学术机制,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这些评价活动得以表现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评价体系所产生的结果又与被评价者的利益(物质或精神)密切相关。而学术不诚信行为则违犯了公平竞争原则,侵害了他人利益。(3)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术诚信必须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才能发挥积极的预防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抵制不名誉行为的道德意志、以及与不良行为做斗争的道德勇气。
二是要有一套持续有效的教育机制,把长期渗透和短期强调结合起来,把无形熏陶和有形管制结合起来。如,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向他们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诚信教育,校园中的各种场所也可以成为宣扬学术诚信精神的平台。例如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就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刻着该校一位老师的一段话:今天,我要对你们进行两个考试,一个是三角学的考试,一个是诚实品质的考试。我希望你们全部通过,如果你们会有一门没有通过的话,我希望它是三角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尊敬的人也可能通不过三角学的考试,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没能通过诚实这一关考试的人决不会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通过各种符号或信息,让学生把学术诚信精神内化于心中。
2、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一系列有明确程序和操作规范的行动准则。美国很多高校实施的荣誉制度就是一套完善的诚信制度保障,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1)有一套由箴言或章程组成的符号规则,如很多学校都有一些简短的荣誉誓词,弗吉尼亚大学的的誓词是:“我以我的荣誉起誓,在这次考试中,决不给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帮助。”威廉与玛丽学院的誓词是:“作为威廉与玛丽学院的一名成员,我以我的荣誉起誓,无论在我的学术生活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决不说谎、欺骗或盗窃,这些行为不仅违犯了荣誉规则,而且破坏了我们这个集体的③诚信度。”这些箴言式的话语铿锵有力且感染力强,读来使人充满荣誉感和自豪
感。(2)负责诚信事务的专职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冠以“荣誉委员会”或其他名字,管辖事务包括:向新生和新教师成员介绍诚信守则,对荣誉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等。而且,很多学校的机构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校方只做协助工作。(3)严厉的惩罚机制。惩罚措施包括:警告和申斥、重考、取消学分、留校察看、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休学、开除等。另外,处罚程序透明且规范,被告可以申诉,证人不能做伪证。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大家所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学生诚信建设的硬性保障。
3、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一些高校已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用来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借贷信用状况,在学术诚信方面,学校一般都会针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但除个别极其严重事件外,并不记录在案。究竟是学校认为这只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和偶尔的过失,而非品德问题呢?还是学校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前途,故而出于爱护学生的考虑,不予记录在案?或者两种考虑都有。在美国大学中,有个别学校或学院出于对特殊职业的谨慎考虑,对学术不诚信事件的处理十分严厉。如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院认为,没有诚信品质的学生不仅可能对自己的同伴产生危害,将来还会对其他社会人员、自己的当事人、法律这一职业领域产生危害。学校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凡是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学生都会被上报给德克萨斯州律师协会,以及学生家庭所属州的州律师协会。
健全完善的学术诚信回报机制的意义在于,从长期利益上,保证了诚信者获得回报、诚信违规者受到惩罚,从而激励人们遵守诚信准则。
【作者简介】
张爱芳(1978-),女,河南新乡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校园文化,比较高等教育
【1】田德新.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J].外语教学,2003(4):93-95..【2】Whitley, B.E., and P.Keith-Spiegel, Academic Dishonesty: An Educator's Guid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Mahwah.New Jersey.2002.【3】张爱芳.美国大学学生荣誉承诺制度——内容与意义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9):71-75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杨小丰杨国兵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441053﹚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襄阳市各高校的走访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大学生诚信缺失形势令人堪忧,应对诚信缺失刻不容缓。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探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愿能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调查研究;对策探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孔子认为,人应该有诚信,这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
团队成员对襄阳市襄樊学院、襄樊学院理工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78℅的受调查者受到过他人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65℅的受调查者对他人有过不诚信行为。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各高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诚信意识薄弱,不诚信行为涉及学习、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诚信缺失形势令人堪忧。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学习、学术方面的诚信缺失
1、无视学校纪律。在与受调查者的交流中我们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更有甚者编造谎言来向老师请假。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为严格考风都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仍然有人心存侥幸心理,顶风做浪。尤其随着科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2010年襄樊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DXS073)成果。
作者简介:杨小丰(1990-06-14)男,汉族,湖北襄樊人,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09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的发展,作弊手段也层出新招,出现了专门应考的作弊队伍,使作弊“职业化”。每到大型考试之际,街头“卖答案”、“保证通过”的小广告屡见不鲜,这是为何?有市场才有供给。
3、抄袭作业、论文,蒙混过关。论文是进行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在我们的调查中约83℅的受调查者也认为虚假论文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在校园内,许多学生平时的作业论文都直接从网上抄袭、下载;毕业论文则“变相”的抄袭。
(二)、经济生活中诚信缺失
1、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在大学里,奖学金是为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设立的,而奖学金的评选则往往考察到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了这个荣誉,一些人则不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而是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2、恶意欠缴学费。在各校“不让一名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政策下。一些学生则故意以贫困的理由来欠缴学校学费。从调查中发现,在欠缴学费的学生里,恶意欠缴的学生约占到20℅。
3、助学贷款骗贷逃贷。助学贷款是国家向贫困学生提供的一项重要援助措施,它为贫困学生提供在校的学费和住宿费同等金额的贷款,采用在校期间政府贴息的政策。在此优惠政策下,部分学生在有能力交付学费的情况下实施骗贷,甚至有家长支持这一行为。他们毕业后却不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与学校陷入尴尬境地。
(三)、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1、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25℅的学生曾有过借用他人财物而未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2、钱财“取之无道”。在各校的调查中,寝室被盗,丢失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的案件屡见不鲜,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绝大部分竟是学生。
3、就业求职,制造假简历。草率签约,随意违约。大学生草率签约、任意毁约的趋势愈演愈烈,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成为用人单位一大头疼问题。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中,53.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校园是接收先进先进知识和新鲜学科的先锋,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西方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超前消费的思想也随之渗透进人们的思想,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却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大学生不能坚决抵制这些思想。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极大的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时,利益也成为了人们行为的重要导向,“利益至上”严重的误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利益诱惑之下,出现了许多违背良心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此种情况让我们很无奈,大学生也难逃此负面影响。
3、信息的侵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但其负面影响也极为严重。尤其是对网络缺乏监管,不负责的言论、网络诈骗、制造病毒、散步谣言等等丑陋行为在网上肆虐流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深受其影响。
﹙二﹚、大学生自身诚信观不够
在调查中3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自身问题是造成诚信缺失的第二大因素。
1、诚信意识薄弱,对诚信与不诚信缺乏明确的认定、自律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社会认识缺乏理性,在不良行为、信息、风气的诱导之下,不知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往往容易把社会上不良风气误以为是社会的本质,降低对自己的约束要求,久而久之则造成诚信缺失。
2、缺乏道德信仰。思想是行动的重要指南,大学生未形成坚定的道德信仰,没有明确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急功近利,求利心切。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也同样向往安富尊荣的生活。但没有对自己明确的定位,缺乏务实的的精神,心情浮躁,耐不住寂寞,不想辛苦付出却幻想得到回报。在此心态之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形
成侥幸的心里。
﹙三﹚、家庭与学校德育滞后
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缺乏对子女品德的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只重视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忽视或者根本不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的引导,错过了一个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时期。
2、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高校德育教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轻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评优评模机制考虑因素单一。在学校里,有各种对学生的荣誉以及奖励,但其评选的决定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其他因素几乎忽略不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努力学习,但也导致学生不全面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的诚信认识。此次调查中,64℅的受调查者认为提高大学生诚信观最好的途径是大学生自身加强修养。大学期间是塑造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必须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这一品德的重要性,要让大学生对“诚信”与“不诚信”划清界限,将诚信道德升华至一种高尚的“信仰”的高度,以此来严格约束自己。另外,大学生在交友时也要慎重,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3]。即使身边的人有不诚信的行为,自己也不能随波逐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净化社会风气,培养社会诚信的道德文化。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良好与否,对此社会中的每个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调查中,约24℅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大力推广诚信是加强大学生诚信观的重要举措。如果社会成员普遍不讲诚信时,那么对大学生如何教育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媒体应该加强向诚信的报道,大力宣传和褒扬诚信行为,在诚信方面评优评模,用舆论甚至制度、法律来约束不诚信行为。建立起全民共同意识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使诚信成为一种道德文化,提高全民素质,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如此最终受益者便是社会中的每个成员。
(三)、完善教育制度,建立诚信档案。近15℅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必须加强监督管制。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4]。这是左传中人生处世的“三立”。也就是说为人处世,首先要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所以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与智育同等的地位,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诚信观。甚至应该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要明白“先成人,方可成才”的道理。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后,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学生考勤方面、日常行为方面、考风考纪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但关键是这些制度是否落实。学校还应该建立每个学生的诚信电子档案数据库,记录从入学到毕业,学生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在评优评模时,将诚信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在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也可进数据库查询。这样一来也加强了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视度。
(四)、家长以身立信,改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智育德育并重。诚信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行举止都会对子女有深刻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应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Investig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d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study
YangXiao-fengYangGuo-bing
(School of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Hubei province, 441053)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n the country's future, their good faith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moothly.So at present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grity awareness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through to Xiangyang city various universities' visiting survey,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d lack of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d loss situation, lack of credibility, worrying to delay.This article from family, school, society, etc.probed the lack of sincer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olutions, the good faith constru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Keyword: College students;Lack of credibility;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 analysis
参考文献:
[1] 吴海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N].钱江晚报,2006年8月6日,第A0002版。
[2] 邢连清,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对策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二期。
[3]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精编版),第15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Z]
作者简介:杨小丰(1990-06-14)男,汉族,湖北襄樊阳人,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09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手机:***
邮箱:617144675@qq.com
邮发样刊地址(邮编):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7号(441053)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09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杨小丰
第三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班级:工管姓名:邱恒学号:
1011010277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摘要:“人无信则不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箴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亦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基础,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考试作弊、随意违约、助学贷款赖账、学术做假、求职作假、人际交往虚假化越演越烈,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更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表现 原因 危害 方法措施
我们班曾经在大一时在微观经济学上挂了不少,当辅导员问及为何时,班上有的同学竟说是“因为你来监考我们,做不了弊,所以挂了”。他们为何这样回答,又为何敢这样回答,又为何好意思这样回答,我不详细做研究,我只是隐隐觉得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已到了严重缺乏的地步和遭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到了不得不好好想一想、谈一谈、不好好重视的时候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孩子们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匮乏,到了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又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的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了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中。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以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严重地表现出大学生诚信缺乏问题,当然,这也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大学比其初衷、高中来说那是相当自由的,学生可以不上课,反正老师也难得管、也不想管。考试时找同学帮忙,监考的都是读研的师姐,他们好像觉得这不叫作弊,估计是自己当初也有过这样的考试经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不睁眼的这场考试就算结束了,差生也不差了,相反,有一些学习认真的却成了学习上垫底的青蛙。快毕业了,要写论文了,大大小小的卖论文的纸张到处都有张贴,正所谓“有应必有求”嘛,必须有买的才有卖的。这说明其实毕业论文也不难,不就是一两个钱嘛,我有的是;有的稍微要好一点,打着人家孔乙己“窃书不算偷”的旗号,到处窃取别人的文化果实,也不知他家祖辈有没有姓“袁”的。就这样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达到了极高点。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也经过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考试作弊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为了不挂科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冒着得不到证书甚至是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请人代考,甚至是参与一下已构成犯罪的作弊行动。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更是成为了构建和谐发展的障碍,严重的影响了大学校园里面应给有的秩序。
4.求职履历,“掺水作假”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就出现了毕业生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现象。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除此,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为了读研而不去上岗,得到保送研究生名额的大学生放弃读研而去工作,他们不觉得有何不妥,相反还觉得自己很有本事,能掌握自己命,亦能掌握他人的命运,其实不然,当他们因为他们的诚信问题而被拒之于企业大门之外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做法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然而,运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才能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大学生的种种不诚信的表现无论是于社会还是自己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许多单位公然的提出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原因是他们有文凭但没水平,更有甚者禁招某个大学的毕业生。另外,不诚信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淡漠,由此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加大。
二、大学产生以上种种不诚信的表现的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
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 “人无信不立”、“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职称、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出淤泥而不染”在当今社会已基本不适用于人,而只是用于莲,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倒是在我们人类的身上达到了绝好的体现。对于刚出生婴儿来说,当今社会上的很多不诚信问题无疑是婴儿的先天性缺陷,对于还有点诚信的人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对于那些丧失诚信的大学生来讲,这样的社会无疑是他们生产不诚信病菌的腐肉。
2、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甚至是不上。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还是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学生抱着一个“想来就来,想上就上”的态度,老师执行着“能过就过,不过让过”的教育方针,一学期的可就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就结束了。“仍以分数论成败,以博士点的多少论名牌”的思想关念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削减。
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这样的“弹簧性”教育带来的不是好好的服从,而是变相的反抗,一些学校公物遭到严重的损坏,一些破坏学校声誉的恶意行动仍在进行中。
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对自己学到什么不加以思考,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学生们把大学当成是做兼职的休息场,把大学的四年的时光较多的用在非学习上面。
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辅导员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毕业证无法到手,就业压力就大,于是弄虚作假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此外,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是增上去了,然而大学生的生源素质却下降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走后门、靠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变和挑战。
3、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则是品德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现今的网络时代,每天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出入,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守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了。
5、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当今社会,诚信基本上只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亦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削减了诚信者坚持诚信的积极性,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以引起社会群体的重视。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提高自我的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教育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都应有所体现。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严重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信也不例外,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
熟悉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育健康的人格、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对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结语:我想,一个人,除了有生命,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心和诚信。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如果说社会是一幢大厦,我们就是砖瓦,而诚信则是把我们连起的泥浆;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巨桥,我们就是那无数的石子,诚信则是那连接我们的钢筋水泥;尤其是作为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大学生骨干,更是这其中最有力量的石子和砖瓦,更应该举起诚信这面大旗,用心的去对待它、接受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充满阳光,才会去构造出一个和谐阳光的社会大家庭。相反,如果大学生都失去诚信了,那么我相信他的良心也丢失了,一个连良心都没有的大学生何尝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骨干。大学生,出于国家文化上层的大学生啊,千万不要出现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大学生文化素质水平低劣 文化危机。一万句话中有一句话是假话,那是善意的谎言;一万句话中有九千句话是假话,那就成了赤裸裸的欺骗。大学生面对诚信问题是该何去何从,慎重的考虑,以免误入歧途,害人害己,良成大祸。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
【2】 和矛盾。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
【3】课题。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为了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而随波逐流。江苏科技大学对江苏部分高校
【4】 在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人际交往压力的同学占到39.1%。
(三)恋爱问题
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尤其关注的自身问题。恋爱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不能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情感破裂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态度、行为和方式上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自主性强;二是注重感情;三是
【5】 比较注重形式有些表面化;四是不稳定性;五是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处于青年中期,性发育成熟是其主要特征,恋爱与性的问题不可避免。但是,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感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将导致心理障碍,如恋物癖等。总的来说,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带有功利性或者占有欲,一些同学恋爱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寂寞,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大学生对恋爱中问题的判断。有的同学将恋爱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部分,把失恋看做极为重要的生活事件,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受到严重干扰和打击。
(四)贫困问题
【5】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有5%-7%是特困生。大
量的事实及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大学里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家庭的窘境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转化为以金钱为唯一标准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这加剧了大学生
【7】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最终导致心理失衡。贫困易使大学生的内心极
为敏感,与人交往时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过度揣摩和猜测别人的言行。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渴望,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流。久而久之,这种矛盾心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在低年级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新生居住在一起,各自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进入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会面临全面的协调与适应,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独立生活能力弱,所以,适应问题广泛存在。较为常见的是对于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期对大学充满了幻想,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其实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怀念高中生活。此外,虽然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家的水平相当,许多同学因为害怕竞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失去了高中时期被老师奉为掌上明珠的特殊待遇,而倍感失落。甚至,一些同学看到班上、院里有些许多才多艺、能力又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表现得尤为自卑。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以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到宿舍的集体生活,感到有强烈的孤独感。以致整日心情低落,不愿与同学来往,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孤独,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六)择业问题
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年级同学中。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希望毕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而又体面的工作,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诸多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的了解和接触较少,根本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次,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傲心理严重,在择业时表现的狂妄、自大,对自己职业选择的预想过高,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实力,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过大就会难以接受,而苦闷、抑郁。还有许多同学是害怕竞争,自卑心理严重,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表现为害怕进人才市场,应聘时过度紧张等,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西方价值和伦理观念碰撞、冲突,大学生群体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学习任务艰巨,就业难度日趋增大,这些压力与困惑不同程度的威胁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
【8】健康。一方面大学生特殊生理发育阶段使得大学生心理变化激烈,容易动荡、情绪不稳定。另一方面,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波动。目前,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变化都在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就会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信仰缺失、价值观念动荡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幸福,从而产生焦虑不安,诱发心理问题。此外,网络的发展,使得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寻找在现实的世界中得不到的满足感。部分大学生发展成为对网络的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神恍惚,有异常的行为和举止。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表现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教育程度不够。有调查显示,北京52.2%的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的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认为是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还有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学生求助无门。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的机构,但是参与咨询的教师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此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不良的家庭教育或教育环境会为孩子的不良心理埋下种子。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诸多隐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研究表明,中国有70%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的家长则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打、骂的措施。这些教育方式都是不恰当的,过分保护,往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以自己为出发点,不能理解他人,斤斤计较,不会包容;独立生活能力差,遇到困难时不能做出与其年龄相适的选择。凡此种种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使得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宿舍生活和学习方面处处碰壁,从而诱发心理问题。过分监督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遇事小心谨慎,胆怯、唯喏,害怕表现得不好令父母失望。而简单、粗放的打、骂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孤僻、充满偏见,具有暴力倾向,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极为不利。
(四)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特殊的生理发育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意志薄弱等。大
学生特殊的生理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普遍没有形成对自己的准确认知,表现为认知片面,对自己缺乏全面准确的评价,过分自信或自卑。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因素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和看法。现代许多大学生成长经历单一,缺乏挫折教育或者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将心理问题神秘化,认为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无异。许多同学有了问题就讳疾忌医,更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三、思考与对策分析
(一)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绿色网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学校应综合各方力量,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设置网络屏障,努力打造绿色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网络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是有约束、讲道德的,不能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二)建立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设置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理性因素在其价值判断中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避免语言或行为过激、片面认知等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注重心理卫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改善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心理疾病与一般疾病一样是人之常情,没有那么可怕和神秘,大学生要学会正是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不能对别人的问题评头论足、说三道
四、指指点点。另一方面,家长应摒弃不合理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争做孩子心灵的导师。
(三)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升其适应力
首先,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关心和疏导。大一新生初来学校,各方面都不适应也不熟悉,正是最需要老师关心、指导的时候。各大学应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认真对待新生要求。向他们细心讲解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建立切实的人生规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其次,家长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经常打电话沟通、了解。此外,大学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信息指导课,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市场需求作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即能够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合理调整。对于所学非所爱的学生的人生方向的选择,教师应作出积极有效地引导,带领他们尽快适应这种生活,重新选择专业或跨专业考研等。
(四)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各高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老师,针对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新的心理问题,改进心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咨询的作用。
(五)建立大学生自助互助机制
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自己调适心理,形成一套自身内部教育机制。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就是“助人自助”,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都有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水平的过程。较高的心理自助水平是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 也是其
未来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不但要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机制, 而且“应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让大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
【9】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互助既可以给予学生自助实践的机会,同时,同辈群体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增强彼此信任。
参考文献:
[1]龚晓会.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维护[J].河北建筑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25 [2]秦维红.心理教育.2011.02 总第559期
[3]郭晓平.心理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分析[J].2011.2 88—93
[4]李争红.教育理论研究[J].2010.5 277-278
[5]宋传茂,丁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导向[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6]河南农业大学团委.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M].2005.4.15
[7]马莹.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人民出版社,2008
[8]朱春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M].黑龙江教育,2006.1:13-15
[9]王希永.关于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
及对策研究
学院名称:电气学院专业班级:电信科学类姓名:罗伟学号:
12021204110206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罗伟
(武汉轻工大学,电气学院,电信科学类1202,1204110206)
摘 要: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道德缺失的原因,总结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对策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党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约有2500万,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环境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中国传统道德严重缺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水平的滞后直接影响国民总体素质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容乐观,更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距甚远。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第一,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并希望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尽管如此,一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中仍存在道德缺失成分。功利思想明显,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
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在得到别人资助时心安理得,不思感恩与回报。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视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从而造成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自私人格。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造成个人贡献与社会索取失去平衡。
第二,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部分大学生缺乏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重视不够,缺少检点。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如在课桌上乱写乱画、逃课、上课迟到早退、在教室里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扔垃圾、随意撕毁折叠涂画公共图书、在课堂上打电话、在网上发布不健康消息、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不得体等,缺乏社会公德。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
第三,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据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物质消费档次越来越高。而精神消费场所,大学生爱去的场所依次是网吧、KTV、电影院、洗浴中心、酒吧等,总的趋势是对娱乐、休闲活动设施和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课余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大学生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和不容忽视的。这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对当今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二、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因素分析
第一,家长过分溺爱所至。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与日俱增,对子女的各种投资有增无减。但他们过多的关注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质和行为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让孩子利用假期、双休日参加各种补习班,剥夺了子女参加适度劳动、加入大自然、参与实践、关心社会与他人的权利和机会。这样许多父母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这种教育上的片面性无疑给处在养成教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传递了一种错误理念:成绩就是一切,其他皆无所谓。再者,不少父母追求生活享受,自身行为不检点,不能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学校德育教育的缺陷。目前各类学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同时,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老师们一直孜孜不倦的向学生们灌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这些四字的道德规范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大话、空话,在孩子们的心中激不起一点波澜,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对于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文字,他们又如何将其付之行动呢?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目前,一些领域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有所蔓延,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一些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以及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四,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大学生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论文抄袭、考试违纪舞弊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对做“枪手”、助学贷款欠款不还等行为,也并不觉为耻。
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合住、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文
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主要内容,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传跨越时空,亘古至今,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现如今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上是高层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与拼搏。众所周知,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道德思想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培养其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多数青年学生都能认同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公德意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产生了道德和观念上的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最基础的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高校已经意识到,公德教育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才。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日本人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成效。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该大纲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也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校园的日常管理中,校方要重视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巩固好的文明行为,在文明行为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特别是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好的文明习惯,才能形成好的社会公德。养成教育应该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而是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造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形成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注意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景点建设,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现金文化的熏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提高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此外,渗透教育也能为塑造新一代青年的健全人格发挥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道德规范教育、道德实践教育,切实调动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为培养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秀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6,(5).[2]刘德寰,杨力伟.改革开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2,(1).[3]谢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4]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