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8: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

第一篇: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

中国学术界的腐败

学号:103711120姓名:赖瑞林班级:机电院C9班 随着近来大量的学术论文造假事件的暴光,一个鲜为人知的腐败问题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学术腐败。在此我也想谈谈我个人对学术腐败的一些浅见。

腐败问题可以说是人们耳熟目染的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的腐败问题是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大问题,所以在中国现实社会很难找到一块净土了。可是要说起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相信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过。因为学术这个东西跟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或许衔接的比较隐含,不是那么的直接。在我读研究生之前我也一直单纯的认为学术界应该比较纯洁,一是可能跟官场的政治和商界的经济有所不同;二是搞学术研究的学者起码素质是比较高的。但当我开始接触学术界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我慢慢发现圈里圈外都是如此啊。

但是往往是我们越不熟知的东西越可怕。学术腐败是中国社会的心腹大患。学术腐败不仅危害学术界本身,它还危害整个中国社会,并且腐蚀中国的下一代。这么说当然是有理由的,首先,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侵蚀的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腐败分子侵吞的是社会的物质资源。而学术腐败则不同:它不仅侵吞物质财富,它还腐蚀一个国家的智识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不仅如此。“学术腐败是吏治腐败、经济腐败势力的宣传部、后勤部、培训部,他们为社会上的腐败势力造舆论声势,给他们提供精神给养,为他们培养后续人材。”腐败的中国学术界正在通过教育这一最有力的方式,名正言顺地腐蚀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治理好,但只要学术腐败继续存在,其他社会腐败现象就会象扑不灭的野火一样,有随时随地爆发、复燃的可能。学术腐败不除,中国,中华民族的崛起就永远也难实现!

接下来不得不谈谈学术腐败的原因了。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杨弘远认为有四条原因:学风与学术道德教育贫乏、学术民主空气淡薄、学术道德法治空缺、政策导向有偏误。这些根源是什么呢?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追求名利的风气比较盛行很有关系。”有人把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归咎为政府投入过低。还有人则把抄袭剽窃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学术交流不畅通”。更有甚者把学术腐败归罪于“体制”及缺少舆论监督。

但是中国目前的“学术学风”、“科技体制”和“政策导向”等等这些是谁主导的或者制定的,恰恰就是当前这些学术界领袖们自己。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反倒千方百计地把责任推给外界,正说明中国学者的集体和个人素质是什么水平。学术腐败只是中国学术界问题的表象,学术腐败的根源是中国学术界学术水平低下。当然我不排除有专家有学者的学术水平相当可以,但就整个中国学术界而言,水平实在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近几年来名单剧增比大学扩招趋势有过而无不及。关于中国学术界水平低下的实例枚不胜举也就不举了,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还有学术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人而不是钱。设想一下,一个没有创新本领的人,难道能够因为拥有了巨额金钱就突然间获得了创新的能力?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相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按照定义,都是那些能够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人。而且中国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有资料可以显示其资金之庞大绝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

而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不言而喻是学者个人素质低下。至于学者个人素质低下的事实就不用多说了,因为这样的实例太多了。现在要说的是什么是素质呢?素质它的实际含义有两层:首先,它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概念,即所谓的“遗传素质”;其次,它是教育学概念,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说得明白一点,“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知识结构,文化修养,以及各种不同的能力。目前中国社会流行的“素质”概念,基本上是教育学意义上的。

那么,学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辞海》上,“学者”的定义有两条:①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②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学者的个人使命就是追求真理,他的社会使命则包括教育同代人和后代,以及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学者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

最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学者应具备以下几点:孔子的学识;屈原的胆识;蔡元培的人格;胡适的见识。

科学的基础就是理性思维,而人类进行理性思维的动机就是要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对自然现象的困惑。很显然,在科学处于萌芽状态的古希腊,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并不一定能够带来象今天那样的物质财富。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另一个属性:没有功利性,它是人类处于“自由”状态的纯粹的精神活动。

所以,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具有好奇心,这是他追求问题答案的原动力。第二,他要具备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这是他能够达到彼岸的唯一途径。第三,他要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因为物质因素的考虑能够破坏一个人的好奇心,并且使一个人拒绝理性。第四,科学是人类学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名科学家也必须具备一名学者所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独立人格,以及自知,自尊,自律,自省,等等。

事实是,无论是学术腐败也好,还是学术水平低下也好,它们所反映出的实质都是学术界人士的素质问题:没有搞学术的毅力,没有搞学术的能力,没有基本的道德修养,最后任凭自己的私欲恶性膨胀,于是发展成学术腐败。

那么,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中国的学术界还有救吗?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目前的学术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成体系的系统。它既不对政府负责,也不对社会和人民负责。更重要的是,它对自己也不负任何责任。但是学术界的问题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所以说必须要做大的文章。借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摸着石头过河”是没错的,但是小打小闹,隔靴搔痒是没效果的。

必须从带头大哥两院院士下手。院士制度纯属扯淡,比中国的免检产品还荒唐。院士们实际上是集有形和无形权力于一身的,中国目前学术界官气浓厚,霸气嚣张,匪气十足,无不与院士有关。所以说中国学术界要怎么整治,最最关键所在当然是擒贼先擒王,至于其他的就都可以慢慢来解决的也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学术界,首先必须消灭那些制造了目前这些“中国学者”的环境和土壤,然后着手培养出一代代的新人。以教育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能够拯救的何止是中国的学术界,他 们会把整个中国推向峰巅。

第二篇:论我国腐败是个社会问题

论我国腐败是社会问题

我认为,腐败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腐败与社会价值冲突

腐败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这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冲突,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

社会监督机制的的不完善,法制体系不健全,腐败分子之间的相互配合,社会不良因素的引诱,个人对于权利欲望、侥幸心理的存在。

三、腐败的涉及范围广

腐败主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腐败之风由个别领域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腐败行为由个体行为发展为有组织群体行为,腐败之风由个别领域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也就是,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充斥的腐败的现象。这给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腐败给大众造成影响

腐败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给少量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损失,由此产生不公平。这种分配的不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因为拥有腐败机会和腐败条件的只能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要么不腐败要么不可能腐败。因此腐败者的腐败行为就成为社会公平的巨大威胁。影响着社会大众群体。

五、腐败影响社会连续性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腐败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社会污点,不仅造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的严重挑战。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六、对于腐败,可以做什么

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地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无法迅速战胜腐败而丧失信心。

(一)学习西方的经验

1、严格的反腐败法律

2、专设监督机构

3、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4、舆论监督

(二)我国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① 首先要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

② 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

3、提高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

4、提高权力腐败的风险和成本

5、完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建设

第三篇: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的现象。他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但要声明一点的是并非所有的失调都构成社会问题。我们所说的城市问题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城市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

2、城市社会问题的发展也必须具有社会性,少数人无法控制也无法解决。

3、城市社会问题的结果也得具有社会性,它影响的是城市的大多数成员。

4、还有就是它的解决手段也应该具有社会性。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涵义和特征

城市社会问题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横向看,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社会问题;二是从纵向看,就是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社会问题。

2、特殊性。即指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世界和空间两个方面。

3、爆发性。这个特点它是相对农村社会问题而言的,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城市中开始出现的“农民工”问题。就具有爆发性这一特点。

4、复合性。它主要指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方式和表现形以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上的复合性,又称之为多因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城市人口问题的出现,既有人口数量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质量方面的原因,还有人口构成方面的原因。

二、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口爆炸”。

2、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口偏多。

3、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结构等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城市人口问题中,突出的是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和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城市人口流动规模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流动的来源广泛,目的各异,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居住方式居住时间和居住目的来看,他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新移民”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城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城市人口的一个组织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它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一些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且每年还在增长。2:流动的性质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3:滞留时间延长,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增强了对流动人口的容纳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延长,一的以成为城市的事实居民。他们在城市谋求长期的发展。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存在很大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它促进了城乡人、财、物的交流。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其次是它的消极影响:

1、加重了城市的负担,流动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城市人口的密度,加剧城市“膨胀病”的症状,使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2、增加了城市的管理难度。事实证明流动人口的犯罪率比常住人口高得多,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3、流动人口还对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家庭婚姻等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消极影响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消除。再者,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离退休职工迅速增加,相应的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以及老年福利事业的费用日益增多,这些费用在消费基金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将会影响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最后,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由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的需求增加,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的商品和生活服务设施相应增加,其中主要是老年人消费品、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教育以及娱乐活动设施增加。

三、城市就业问题

城市就业问题涉及到每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劳动力供少于求,城市劳动人口不能满足城市就业的需求,出现“有事无人做”的现象;二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导致部分劳动人口失业,这些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职业社会,其职业结构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当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劳动需求与劳动人口数量、质量不相一致时,就会出现就业问题。这些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人口问题与就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总量上的不平衡导致就业问题;第二是生产发展与就业;第三是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第四是教育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就业问题还表现有不同的形式:一是显在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人口没有工作而形成的就业问题,即城市人口的显在失业问题;二是隐性就业问题,即隐性失业问题,是指就业者中实际工作量与实际工作人数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实际劳动者数量大大超过所需劳动者数量,从而导致劳动者与劳动资料无法实际有效的结合;三是结构性就业问题,即当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生产规模尚未提高时,会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才现有岗位被排挤出来等等。

就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不充分就业。当劳动者具有的技术在市场中不属于需求之列,或缺乏技术时,劳动者被迫从事不适合他的技术或潜力的工作,如博士开出租车。这部分人成为不充分就业者。在发展中国家,不充分就业实质上是失业的一个滞后影响。为解决失业问题,过量人员为服务业所雇佣或自我就业。虽然这些人的就业属于被动行为,但雇拥超过需要的劳动力毕竟是解决失业的一个办法。在非正式部门的就业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带来一些新问题,而且不易纳入国家宏观经济轨道

四、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技术上复杂的、高度分化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产物。在这种复杂的社会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过硬的技术,无技术或缺乏教育的人不易获得高报酬工作;技术需求和一般劳动力需求的波动使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率变化,这些社会经济条件产生了失业者、技术过时者、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贫民群体。偏见和歧视是城市贫困的另一个原因。贫民拮据的经济条件和不好的名声导致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使他们在教育和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城市贫困的第三个原因是规范。贫困问题与规范有关。由于贫民的规范与社会主流群体的规范不同,所以贫民常受到某些社会心理障碍的折磨,并在贫民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而我国的城市贫困是指各级城镇中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其收入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线以下。

第四篇:中国社会问题简析[范文]

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这个什么都不敢相信的年代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尤其是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是一个令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个令人觉得恐怖的时代,一个令我觉得会让人窒息的时代。

那是一个颠覆社会正常秩序的年代。于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出现了批林批孔运动;社会上出现了家庭批斗大会,亲情遭到践踏;教育上,出现了白卷先生,出现了学生批斗老师,社会道德丧失殆尽。国家主席都给批斗死了,还有什么法制可言。在那个缺乏冷静思考能力的时代,毛主席的判断是我们做事的唯一准则,个人崇拜之风盛行。一切都像是进入了恐怖的世界。一个丧失思考力的时代,花生高产达到亩产过万斤,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口号。一个口号充满世界的时代,任何地方都有口号,任何时候都有口号,任何地点有口号,让我们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和理解。

可是又不得不说一点,那是一个人心纯粹的时代,一个拥有高度信仰的时期。不管对与错,这种共产主义和革命精神的高度信仰形成了那个时期的特色。而今天,社会开放了,文化多元化了,我们的那些精神信仰也都消失殆尽了。大家都成了什么都不相信的人。

信任这个词已经脱离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没了,路上遇到跌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起来成了一个问题;人民对于食品的质量的安全感没了,婴儿的奶粉都能造假。贪污腐化现象比比皆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真成了只是一个口号。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所剩无几,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就连法律和法庭,我们都不得不对它的公平公正性画上一个问号。面对这些问题,我还能说什么呢?

第五篇:读《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及其出路》有感

《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及其出路》读后感

每逢过节回家,在市政府工作的亲戚在跟我聊将来的毕业和工作愿景时,当我和他就能力和人脉哪样更重要时总会争执得面红耳热。但随着我阅历的增加,我逐渐“领悟”了“关系是金牌,能力是银牌,学历是铜牌”那句话的深刻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1世纪,中国的留学热逐年递增,大批青年才俊怀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梦想漂洋过海,以为学成归国之际便可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但如材料提到“中国学术界却偏偏千方百计地阻止这些学者的回归。为什么呢?当然是怕手中的利益被抢走。”这就是说如果你想单靠个人能力在学术界闯出一片天地,这是不可能的。不是有这么句职场名言“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跑的”。像中国足球一样,一旦和政治挂钩,那就一定不要指望它能有多大的业绩。为什么那么多美籍华人能够拿到诺奖而中国的科学家却寥寥无几呢?我觉得不是偶然。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过:“美国学术界看重公平的原因,学术评审的标准是绝对公正客观的,因此学术成果能精益求精。”不公平现象总会存在,但在美国,一切不公平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竞争起点的公平,没那么多潜规则。社会能够为底层提供一条向上爬的通道,每个人都能凭借个人奋斗为自己赢得金钱和面包。再加上庞大的财力支撑,这样的竞争环境当然能够吸引各地精英,成为学术界的领头羊。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本土科学家,但她本人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即无院士头衔,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不得不说是打脸中国的院士和学位制度。无博士和留洋经历受限于“文革”历史,而多次落选院士值得商榷。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教授说过,院士在中国是终身的,没有行政监督,谁与院士关系好,谁的项目就能批下来而获得经费。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高校总是比地方院校拥有多得多的科研经费。所以说,在中国实力不是唯一的标准,搞学术也要看人情和社会关系。因此以个人观点来看,中国的院士,不做也罢。

中国的学术进步还是要看工作在一线、埋头于实验室的这些学生和老师的。一个社会的进步往往是由于弱势群体的存在才能保持新鲜与活力,如果让弱势群体看不到一点儿希望,那这个社会就没希望了。

如果个人但凡自己业务上有水平,有能力追求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最好不要进入仕途,因为可能你的上级的水平照你差远了,可你却还得去说些违心的话去曲意逢迎,身不由己。假如想做一个有能力但有个性的人,想活出真实自我的人,那么进入体制不是好的选择。但放眼学术界,哪一个院士、哪一个校长敢拍胸脯说自己没在社会身兼各种行政级别和耀眼的地位和光环呢?往好处说,现在的学者活得比过去聪明,知道傻傻地一直蛮干下去真的会影

响自己的仕途,但也表示,现在的人,很难有毅力去深耕一个领域直到开花结果。老一辈的科学家可以坚持默默耕耘一生没有成果,现在的人可能坚持一年都不行。许多博导和教授根本几个月学生见不到人,忙着在外面拉项目、开公司、跑业务,把学生当廉价的劳动力,最后为了让学生毕业和打响知名度,让学生往各种会议上投论文,那么质量可想而知。而目前实行的学位制度要求发表一定数目的论文才可毕业,则导致了学生慌不择路,一稿多投。比如我在网上搜索关于测试电流分布的论文,我会在国内期刊中找到两篇,作者是同一人,同时我会在国外的期刊上找到同一作者的相同论文,内容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翻译过来。这还不过分,因为这种只算抄自己的。去年吉大的一篇“最牛抄袭硕士论文”通篇抄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论文,而且连致谢也包括在内,时间只相隔一年,直接说明了中国的学术诚信水平的沦陷程度,甚至连985院校也不能幸免。

3年以前我跨专业考研,为了找工作。我敢说现在的考研大军80%都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但根据“学历是铜牌”,现在的硕士早已成为了彼时他人在事业上调侃的对象。而我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在职教师为了评职称和涨薪读博,这也无可厚非。而某些政企高官的博士头衔却不可不令人生疑。其实文凭对于官员无非是升迁的门票,这也是为了响应当年我党提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对学历的要求。也就是说,将来我打拼3、4年得到的学位可能在某些上层人士眼里,根本不是难事。尽管家人和亲戚有时调侃我不思进取——读了快20年书了,有如此的学问,照理说就该比别人高出一筹,我也心平气和地不予反驳。我想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还停留在读进去的书等于赚到多少钱,做多大的官。我改变不了他们的看法。我只说我现在做学问,是为了磨炼自己的心性,去掉身上的浮躁气息,远离喧嚣尘世。更主要的是,我觉得当今的社会还是看实力说话的,关键时候还是自己靠谱。我认为现在的博士毕业找一个研发单位或高校,每天过着不被名利束缚的生活是要比那些削尖脑袋往上爬而无法安静下来的生活强很多的。至少回过头来,这段时间是对得起自己的。也许当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不也有句话么:“关系是金牌,但思维是王牌。”

下载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社会问题评论—-学术界的腐败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国腐败[5篇模版]

    浅谈中国腐败 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就有十多个官员纷纷落马:11月23日,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被曝不雅视频;11月26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吕英明涉嫌严重违纪;11月27日,广东英......

    浅谈如何惩治中国腐败

    浅谈如何惩治中国腐败摘要:“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或国企权利掌控者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

    中国社会问题期末选修课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孩子也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合集五篇)

    目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导语——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已位列世界第二,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

    基于矛盾观点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基于矛盾观点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摘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

    中国社会问题研究教学大纲(5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Social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编号: 课内总学时: 撰写人: 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及目的 本课程为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是一门很......

    评论:以制度之剑扫除“会议腐败”

    评论:以制度之剑扫除”会议腐败“ 2013年9月25日 来源:人民日 日前,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此举以科学明确的制度规范会议消费,对于隐藏......

    关于中国梦的评论

    关于中国梦的评论 篇一:中国梦评论文章 “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奇葆同志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