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五篇

时间:2019-05-13 18:2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第一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新马桥中学前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灵璧人王奎璧创办的新马桥正明初中。1957年春更名为新马桥中学,1970年从新马桥干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固镇县学校布局调整时,固镇南部的连站中学、曹老集中学、王庄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新马桥中学,使新马桥中学成为固镇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为占地面积72532㎡,建筑面积13141㎡,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京沪线和省道101上的固镇县新马桥镇,滨临美丽的澥河之畔,依路傍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布局科学。当你跨入学校的大门,宽敞的育才大道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育才大道的两边依次座落着时光园、桃李园、礼仪广场、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育才大道的尽头是一号教学楼、师生运动场等设施。学校的西侧的园丁路西从南向北依次有教工宿舍楼、水冲厕所、综合楼。沿着求知路西侧分别是休闲小区、女生公寓、男生公寓。以花园、假山为一体的时光园绿化小区,为师生们营造了清新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个标准运动场、一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十几个乒乓球台等,是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0000册,师生阅览室存放300多种报刊杂志。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高中部 7个班、初中部13个班。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初中学生590人,高中学生382人,学校辐射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60000人。在职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专任教师78人,高中专任教师31人,其中高级教师 14人,一级教师38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立足于农村教育,是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使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近几年办学特色明显,音体美教育特色显著,每年有十几名艺体生考入省内外知名艺校或艺术院校。

我校是“市级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团员素质训练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筹)。《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口报》、《安徽青年报》曾先后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底,新马桥中学顺利通过了蚌埠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2009年11月18日新马桥中学在全县率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得到了市教科所的领导,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固镇县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6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阮成武副院长,周兴国教授、刘和海副教授三位专家来到我校,阅览了新马桥中学课改资料汇编,随访了新马桥中学课改情况,视察了新马桥中学校园文化,亲自观摩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四个年级20个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和贴吧走廊文化,观看了学生的大课间跑步,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以后要进行经常性的随访和指导助。

目前,新中人正以百倍勇气和信心,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把新马桥中学办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新中而奋力拼搏。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几年是新马桥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新马桥中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走江苏东庐下山东杜郎口,做出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定,并迈出坚定的一步。新马桥中学全体师生以把学校建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学校为共同愿景,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相继有十多所学校近200名教师到我校课堂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名师”的评选工作,评出课改标兵30名,课改能手10名,课改名师4名,课改专家2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固镇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现正在进行第二届评选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过专栏橱窗和各班的贴吧,宣传和展示活动成果。每年4月1日学校都举办了读书节启动仪式,实行开放式书架,把学校所有图书放到学生容易阅读的地方,极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演讲,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如今,学校已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的读书活动正在启动中。每逢节日学校工会都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教职工在快乐中幸福工作。目前,在初

一、初二开展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现就此项目正在申报省级课题。

(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初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内涵,坚持素质办学方向,确立了“初中抓质量,高中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学校开办艺体特长班,安排专

任教师辅导,以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跑步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2010年3月首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就取得了较好成绩。11月12、13日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取得了高中组总分第三,初中组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每年学校都组队参加市运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每年参加县运动会都取得较好了佳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感动新中评选及颁奖联欢,为师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年我们还协助镇政府承办了澥河之春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省市县电视台对王新存老师自编自唱的留守歌曲进行了专题采访,目前,王老师已在网络上被誉为“留守歌王”。

(四)、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很抓校本教研活动,规定一学期校长听课64节,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48节,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3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校长推荐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文章不少于6篇,副校长不少于4篇,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篇,教师不少于一篇;由教务处统一订购了教育教学书籍和教学光盘,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学校定期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年度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参加县内教研活动80多人次,参加蚌埠市教研活动40多人次,学校每年承办县教研室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来自全县各校100多名教师参加,取得圆满成功。在学校课改一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组织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通过深刻反思,全校达成共识,这将更加坚定了我校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心。,2012年高考我校圆满并超额90%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局专门发来了贺信,在全县高三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高考教学质量奖2000元。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已经进入完中初中部的先进行列。

(五)调整管理思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管理中心,比如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年级教育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质量与目标监控中心等。各中心职能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活动类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开发、学生社团课程、校园主题教育月课程(感恩教育月、读书活动月、成功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等)、大课间活动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课程等;课程发展中心全面负责从初一到高三的六级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课堂改革、课程评价和校本培训研讨、特色课程、特长教育等;年级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家校联系、成绩分析、基于年级层面的教师资源管理等;信息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餐饮服务、预算与审

计、校安工程、环境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电教、办学条件改善等;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校园文化战略(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口号、标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阅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目标与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和教职工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新马桥中学外树形象,深挖内涵,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在综治、计生、团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三、加强与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中迈出的坚定步伐中的一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是它的精髓,也是新中飞向梦想天空的双翼,制度是硬力量,文化是软力量,制度作用于形,文化作用于心,标准化管理靠制度,创造性管理靠文化,今后,学校要两手都要抓,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树立新马桥中学文化战略,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提升办学品味。今后学校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利用宣传橱窗、贴吧、名人画像、各类教育宣传画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以此突显学校的教育思想,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

2013-5

第二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新马桥中学前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灵璧人王奎璧创办的新马桥正明初中。1957年春更名为新马桥中学,1970年从新马桥干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固镇县学校布局调整时,固镇南部的连站中学、曹老集中学、王庄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新马桥中学,使新马桥中学成为固镇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为占地面积72532㎡,建筑面积13141㎡,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京沪线和省道101上的固镇县新马桥镇,滨临美丽的澥河之畔,依路傍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布局科学。当你跨入学校的大门,宽敞的育才大道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育才大道的两边依次座落着时光园、桃李园、礼仪广场、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育才大道的尽头是一号教学楼、师生运动场等设施。学校的西侧的园丁路西从南向北依次有教工宿舍楼、水冲厕所、综合楼。沿着求知路西侧分别是休闲小区、女生公寓、男生公寓。以花园、假山为一体的时光园绿化小区,为师生们营造了清新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个标准运动场、一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十几个乒乓球台等,是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0000册,师生阅览室存放300多种报刊杂志。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高中部 7个班、初中部13个班。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初中学生590人,高中学生382人,学校辐射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60000人。在职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专任教师78人,高中专任教师31人,其中高级教师 14人,一级教师38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立足于农村教育,是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使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近几年办学特色明显,音体美教育特色显著,每年有十几名艺体生考入省内外知名艺校或艺术院校。

我校是“市级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团员素质训练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筹)。《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口报》、《安徽青年报》曾先后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底,新马桥中学顺利通过了蚌埠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2009年11月18日新马桥中学在全县率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得到了市教科所的领导,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固镇县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6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阮成武副院长,周兴国教授、刘和海副教授三位专家来到我校,阅览了新马桥中学课改资料汇编,随访了新马桥中学课改情况,视察了新马桥中学校园文化,亲自观摩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四个年级20个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和贴吧走廊文化,观看了学生的大课间跑步,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以后要进行经常性的随访和指导助。

目前,新中人正以百倍勇气和信心,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把新马桥中学办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新中而奋力拼搏。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几年是新马桥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新马桥中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走江苏东庐下山东杜郎口,做出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定,并迈出坚定的一步。新马桥中学全体师生以把学校建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学校为共同愿景,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相继有十多所学校近200名教师到我校课堂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名师”的评选工作,评出课改标兵30名,课改能手10名,课改名师4名,课改专家2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固镇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现正在进行第二届评选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过专栏橱窗和各班的贴吧,宣传和展示活动成果。每年4月1日学校都举办了读书节启动仪式,实行开放式书架,把学校所有图书放到学生容易阅读的地方,极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演讲,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如今,学校已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的读书活动正在启动中。每逢节日学校工会都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教职工在快乐中幸福工作。目前,在初

一、初二开展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现就此项目正在申报省级课题。

(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初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内涵,坚持素质办学方向,确立了“初中抓质量,高中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学校开办艺体特长班,安排专

任教师辅导,以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跑步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2010年3月首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就取得了较好成绩。11月12、13日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取得了高中组总分第三,初中组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每年学校都组队参加市运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每年参加县运动会都取得较好了佳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感动新中评选及颁奖联欢,为师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年我们还协助镇政府承办了澥河之春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省市县电视台对王新存老师自编自唱的留守歌曲进行了专题采访,目前,王老师已在网络上被誉为“留守歌王”。

(四)、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很抓校本教研活动,规定一学期校长听课64节,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48节,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3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校长推荐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文章不少于6篇,副校长不少于4篇,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篇,教师不少于一篇;由教务处统一订购了教育教学书籍和教学光盘,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学校定期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参加县内教研活动80多人次,参加蚌埠市教研活动40多人次,学校每年承办县教研室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来自全县各校100多名教师参加,取得圆满成功。在学校课改一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组织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通过深刻反思,全校达成共识,这将更加坚定了我校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心。,2012年高考我校圆满并超额90%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局专门发来了贺信,在全县高三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高考教学质量奖2000元。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已经进入完中初中部的先进行列。

(五)调整管理思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管理中心,比如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年级教育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质量与目标监控中心等。各中心职能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活动类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开发、学生社团课程、校园主题教育月课程(感恩教育月、读书活动月、成功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等)、大课间活动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课程等;课程发展中心全面负责从初一到高三的六级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课堂改革、课程评价和校本培训研讨、特色课程、特长教育等;年级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家校联系、成绩分析、基于年级层面的教师资源管理等;信息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餐饮服务、预算与审

计、校安工程、环境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电教、办学条件改善等;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校园文化战略(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口号、标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阅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目标与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和教职工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新马桥中学外树形象,深挖内涵,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在综治、计生、团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三、加强与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中迈出的坚定步伐中的一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是它的精髓,也是新中飞向梦想天空的双翼,制度是硬力量,文化是软力量,制度作用于形,文化作用于心,标准化管理靠制度,创造性管理靠文化,今后,学校要两手都要抓,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树立新马桥中学文化战略,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提升办学品味。今后学校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利用宣传橱窗、贴吧、名人画像、各类教育宣传画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以此突显学校的教育思想,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2013-5

第三篇: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突出土家风貌

打造旅游名镇

**镇坚持走特色小城镇建设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莅临黄水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镇的建设情况作三个方面的简要汇报。

**镇位于**县东北部,**省道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公里,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个社区*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近*人,是“**之乡”、“**生产基地”,是“市级试点小城镇”、……。近十年来,**镇坚持以“不求规模,但求特色”的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建设特色民居为突破,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之路。

第一个方面,**镇建设的发展历程 **镇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探索阶段(2001-2005年)。2001年以前,**镇建成区面积不足0.6平方公里,“一条街、两排房”,集镇毫无特色。2001年机构改革后,**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大胆解放思想,以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黄水集镇建设,以“身处山区而眼光不局限于山区,起点源于乡镇而思路不局限于乡镇,不与发达地区比规模,立足本土特色,创造特色品牌” 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突出土家风貌,打造旅游名镇”的集镇建设思路。为学习借鉴各地土家建筑的优秀元素风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跑遍渝、鄂、湘、黔、滇、川等土家族聚集区和特色古镇,考察民居万间、楼院千幢、古街百条,收集5000多张土家民居图片,综合各地特色,结合黄水实际,自己动手设计出了黄水土家民居风貌。2004年初,建成了第一个风貌统一的民族小区;2004年7月,全市小城镇建设风貌研讨会在**召开,**镇荣获全市小城镇风貌建设实施奖。

(二)理性认识阶段(2007-2008年)。2007年以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特色集镇建设,确立了“把**建设成为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强镇”的目标,提出了“风貌必须聘请专业队伍进行设计和提升、基础设施不能低于县城建设标准、规划调整必须经过县规划委员会审定”等建设要求,**特色城镇建设由低层次的自发探索阶段进入了高水平的理性认识阶段。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以**为契机,指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风貌改造,聘请专家对旧城4万平方米的风貌进行了设计提升,并完成了以川鄂大道为主体的风貌改造一期工程,改造面积1.4万平方米。2008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巴渝新居的部署,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建设的规划、风貌作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指导,黄水特色城镇建设开始注重规范化、精品化。2008年7月,建成了占地40余亩以土家风貌为主的政务小区;2008年9月,启动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具有浓厚巴渝新居风貌特色的移民小 区。通过认识的提升和政府强力的推动,**以土家元素为主调的特色城镇风貌基本成型、品质明显提升,规模不断扩张。

(三)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至今)。2009年,随着宜居**建设的启动,**镇在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提出了“打造西部最具震撼力的旅游名镇”的发展定位和“建设5A级景区之精品、休闲旅游之首选、星级服务之窗口”的目标。2009年9月,投资2亿多元的以集镇风貌改造和油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为主的**城镇“一改五化”工程全面启动。目前,“一改五化”工程基本完工,共改造房屋风貌15万平方米,油化道路12公里、新建街道2公里,铺设电力、雨水、污水地下管网180公里,场镇绿化植树17928株,安装路灯850盏,改造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雨蓬和金属门窗2.5万平方米,建成日处理污水1200吨的污水处理厂1个。

第二个方面,黄水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自然生态优势,规划建设山水交融的特色生态宜居小镇。**镇依托满目青山、一尘不染,两湖秀水、碧波万倾的自然生态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在总体规划上,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山水、突出土家特色、打造宜居环境”的理念,突出“青山绿水为背景,土家文化为文脉”的城镇特色;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依托“群山环抱、林城相嵌、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城镇依山傍水而建,形成了“城中有林、林中有城、城湖相依、湖水映城”的城镇格局。

(二)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塑造以土家元素为灵魂的特色城镇建筑风貌。为突出城镇特色,彰显城镇文化,**镇将土家元素符号有机融入建筑艺术,塑造了以土家元素为灵魂的特色城镇建筑风貌。在民族小区建设中,充分借鉴各地土家民居风貌,结合黄水实际,形成了以仿明清古墙、雕花木窗、翘角封火墙、吊脚阳台、坡屋顶小青瓦屋面为特色的土家民居风貌;在旧城风貌改造中,借鉴川东民居特色,融合土家元素符号,形成了以板栗色雕花木窗、坡屋顶小青瓦、老虎窗、门头简瓦屋面、垂花柱、米黄色外墙、仿黄砂石门柱及柱墙为特色的土家民居风格,极富民族气息和韵律感;在移民小区建设中,以土家建筑风格为基调,融合巴渝新居建筑元素,形成了以全坡小青瓦屋面、米黄色外墙、转角屋檐翘角、土家阁楼廊道、土家吊脚楼、土家服饰和图腾简样为特色的色彩简洁明快、线条垂直明显的土家民居风格,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建筑风貌总体保持了土家民居的基本格调,又注重融入川东民居、巴渝新居等建筑元素,在统一中追求变化、变化中实现统一,避免了一个模式、一种颜色、一个屋顶、一个平面的“千房一面”现象。

(三)围绕旅游建设城镇,形成“旅游+地产+文化”的城镇建设模式。**镇位于**核心区,拥有巴渝新十二景“**”等特色旅游资源,是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坚持将旅游、地产、文化有机融合,把城镇当作一个大的旅游项目来打造。先后规划建设了毕兹卡绿宫、旅游车站、生态民俗文化广场等一批与旅游配套的市政设施;建成了136家特色餐宾馆、21家特色茶馆、29家特色农家乐;规划建设了3家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三星级宾馆若干、土家风情商业街及黄水假日森林、浦辉度假别墅等一批精品商住区基本完工。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耦合,使黄水特色城镇建设焕发出蓬勃生机。

(四)积极创新机制体制,为特色城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在风貌规划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统一管理,集中建设。二是在风貌控制上,坚持风貌建设前,由政府按照统一标准,与居民户和施工队签订房屋风貌建设协议,明确责任和措施,收取风貌抵押金,确保建前严格规划控制;坚持风貌建设中,由城建办对每户建筑风貌建设做详细记载,制定风貌监督卡,加强过程监督;坚持风貌建成后,由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验收,对不合格的风貌责令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三是在旧城风貌改造资金的筹集上建立了“按比例分摊”的办法,即行政企事业单位房屋风貌改造经费,由该单位与镇政府按8:2的比例分摊;私人房屋风貌改造经费,由个人与镇政府按6:4的比例分摊。四是在新建房屋风貌控制上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即凡是按照政府规划完成建筑风貌的居民户,财政给予风貌建设资金总额五分之一的奖励补助。

第三个方面,**镇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小城镇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脱颖而出,只有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文化内涵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但“特色”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一味的返古,而是根据小城镇自身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区位特点、产业优势以及地形地貌等具体实情,对自身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规划,避免同质竞争、粗放经营,最终走出一条错位发展之路。

(二)科学规划是特色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年来,我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搞建设”的理念,高度重规划设计工作,形成了独具黄水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艺术;并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坚持规划的连续性,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地不断向前推进。

(三)产业支撑是特色城镇建设的根本。产业是特色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特色城镇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城镇建设主要得益于旅游、黄连、莼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方面,只有发展产业,群众才能富裕,才能有钱到城镇建房安居,让特色城镇建设有投入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发展产业,城镇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使进入城镇居住的农民实现有效就业,避免“住楼房愁生计”的现象,使特色城镇建设驶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初探

头站镇明德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初探

龙江县头站镇中心学校 王胜明

一、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并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纲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第五,关于教学改革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 1 / 10

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二、学校现状

头站镇明德小学是一所农村集中办学的学校,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这次改革来得太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所以进行课改的帷幕刚一拉开,一个个问题便接踵而至。

教师传统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老一套教学模式延续久远,对陈旧的教学方法轻车熟路,加之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一,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模式、方法不能全然接受。大多数教师不能主观从内心接受课改理念,就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做表面文章现象。同时,学生评价方面应试教育还占主流,所以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占据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不放心,教师 2 / 10 的角色没能转变,没有真正建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严重的阻碍,对学生健康人格和创新精神培养就更不够了。

课程改革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业水平的需要;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既是改变现实的需要,也是龙江教育发展的需要。龙江县教育局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站在振兴龙江教育辉煌的高度谋划全县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并且把创建“高效课堂”做为推进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三、模式探索

2012年 9月份,我们接到县教育局在我校进行课堂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即采取行动,迅速成立课改小组,确定了三、四、五年级为课改年级,召开师生动员会,掀起课改热潮。在毫无课改经验,课改资料的背景下,我们决定根据校情,搜集校本教材,同时发动青年教师网上搜寻课改有关资料,制定课改方案,先后制定了语文、数学、英语和艺体学科的课改方案。为了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学校相继成立了学生轮滑队、教师西洋乐器乐队、千人葫芦丝乐队。各年级课间活动都有游戏项目,五年级大跳绳,四年级空竹、三年级跳绳,二年级踢键子,一年级跳 3 / 10

皮筋活动,我们不等不靠开始了务实求真的探求之路——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开展课堂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

(一)走出去引进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堂教学模式从仿学开始,县教育局于十月十三日,带领我校骨干教师一行25人,赴江苏、浙江五所全国经典特色名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它们是江苏泰兴襟江小学、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苏州新城花园小学、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和保俶塔实验小学,观看了这些名校的教学观摩现场,聆听了名校长们先进的治校理念的报告会,他给我们的课改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回校后,我们组织召开了课改小组研讨会,集思广益,将我们的课改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先是将学校的文化氛围进行了全面的改观,让先进的文化熏陶人,让先进的理念引领人,让适宜的环境培养人,让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课改班级也进行全面布置,整个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学生座椅也改变原来的布置,让“插秧式”的摆放变成了便于小组合作交流的条形式。授课模式也进行综合改观,原先由教师单一的授课模式改为教师有序的引导,“小老师”展示,学生合作交流的各种不同形式。我们又及时由语文组组长张瑞华老师、数学组长石有双老师,老教师李凤云老师做样板,上课改引路课,教师们受益匪浅。有了引路课的指引,一时间学校的办公室里热闹非凡,课改老师网上搜寻资料你来我 4 / 10

往忙得不可开交,集体备课上,你说着,我记着,大家讨论着,研究着,有时老师们争得面红耳赤,异常激烈,学校图书室门庭若市,经常闪着课改老师的身影,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被借阅一空,老师们为了自己的一篇篇精益求精的讲学稿,不停的忙碌着。

(二)模式初建

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一套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形式在我校初现雏形,即:“两学一用两行一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生成。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学生的动只是形式上的动,课堂上的活也只是表面的活,课堂的实质,也只是个别的平时表现积极的部分同学收到了一些成效,大部分同学依然处于原始的状态,中心学校王校长及课改领导小组还有实验教师又及时召开碰头大会,查找产生的原因。我们发现教师的导学案只注重知识的考察,只是将原先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一种形式,依然是穿新鞋走旧路,为了将导学案达到课改目标,学校再次召开课改会,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经过系统性的课改理论学习,教师们对课改有了一个高度的认识。

(三)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2014年10月份,学校王校长和李枢两位教师赴山东济阳二小进行了跟岗学习,回来后利用假期时间为全体教师进 5 / 10

行了培训和深度的解读,张瑞华老师根据拿回来的材料为大家上了一节深度体验课,教师当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将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心。学校总结以前的经验,课改领导小组和教师们再次研讨,在“两学一用两行一总结”课堂教学模的基础上提出了“132“课堂教学模式。

“132”课堂教学模式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提出的,其宗旨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132”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我们在借鉴全国很多课改名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创建出来的适合我校实际的适合本学科和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模式。

“132”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主要以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课为主,这里的“1”指的导入新课、出示目标;“3”指的是探究学习中的三个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展示;“2”指的是当堂检测、总结提升。现在我们的课堂,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完成自学笔记,进行很好的预习,上课伊始,首先是速记名言和能力训练,然后由小助理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全班各小组内,根据目标个人进行自学,圈点勾画,记录个人获得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并写在展板上准备展示,学习过程中最后一环就是小组展示过程,这一环节有展读、展写、6 / 10

展演、展讲几个部分组成,在展示过程中分工明确,其他小组有质疑、有补充,同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达成共识、升华主题,最后是课堂的检测和学生谈收获环节,这个环节是灵活多样的,根据课型不同,设计也是不拘一格的。

但是随着教师理论的提升和教学实践,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能按课型模式设计,但课型单一,而且课堂环节不全,课堂流程不够自如,教师们把握课堂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效率不是很理想。

2.教师角色意识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少课堂还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师还是讲的太多,对学生信任不够、培养不够、放手不够。

3.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角色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肯定,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弱,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把握、展写展讲的能力、学科长组织管理能力等比较欠缺,需要很好的训练。

(四)专家指导 提升内涵

从开始进行课改到现在,头站镇中心学校在王洪会校长带领下,在课改专家张玉民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从学到仿,从理论学习到课堂实践,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学校结合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教师充分利用优教班班通平台,实现集体备课质的飞跃。要想让学生会学,教师备 7 / 10

课是关键,在备课上,教师个人先初备课,将备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到平台“集体备课”栏目中,然后本组其他教师就上传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讨论,主备教师将讨论内容综合整理成新的教学设计,同时其他教师在教科书上进行圈点勾画,也就是二次备课形成书案;各班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的是个人在预习时整理的学科信息,如语文学科的字、词等及课文大概内容;数学学科主要是记录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概念、性质等数学知识,形成“本记”。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书案”与学生的“书记”、“本记”形成了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146”问题导学型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又一次华丽嬗变。

“1”指的是目标,这里包括孩子们课前进行查划写记练思结构化预习,写学习笔记时的导学目标和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两部分。“4”指的是四项能力训练,语文学科即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学习活动中的的听记名言、倾听发言,交流、讨论、展示时的语言表达,对文本各种方式的朗读,听写、默写以及写出对文本的感悟等,方法灵活多样,逐步提高孩子学习素养的能力训练。数学学科为“思、论、展、评”,思,学生自学思考,获得信息;论,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整理成班级问题;展,小组展示本组能解决的问题;评,其他组同学对展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评价,同时大家一起解决以前产生的班级问题或者是在展讲过 8 / 10

程中形成的新的问题。英语学科为“读、说、听、写”,读,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已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说,小组内学生说一说个人获得的信息;听,听原文,在其他小组和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不会的知识;写,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检测提升,完成本课练习及拓展延伸。科学为“收、观、论、验”,收,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观,图文观察,获得信息;论,小组就获得信息进行讨论;验,师生共同实验进行验证。品社学科为“看、访、展、感”,看,生图文结合,获得个人信息;访,生把老师课前布置的实践走访小组内交流交流;展,各小组把本组生成的信息、问题等展示给全班,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感,谈感受。“6”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即专项训练→出示目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回顾总结。

在理念和目标的驱动下,我校的课改正在迈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现在,你随时走进我校任何一个班级你都能看到学生争问抢答,欢呼雀跃的场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学生的自信、自豪得到了张扬,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收容器”。课堂完全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课堂里,教师不再是神圣的“主宰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人人想说、愿说、敢说;想学、愿学、敢学;想做、愿做、乐做。

/ 10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坚信,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 10

第五篇: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模版)

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2012年 12月

下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归原点,抓住本真,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回归原点,抓住本真,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处理好常规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反馈辅导及测试评价”。尤其需要注意备课、上课环节,教师需......

    特色办学推进报告

    神西中心校特色办学推进活动暨校服捐赠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李县长、郭局长、边晋峰董事长、孟书记、高乡长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六一儿童节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学习和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汇报 张家砭乡中心小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张家砭乡中心学习是一所乡镇完全小学,位于城西,地处城乡结合......

    盐城师范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共5则范文)

    盐城师范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才能发展。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积极实施特色发展工程,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做优做强教师教育,坚持和......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研室刘德敬 今天我要谈一谈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首先声明: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 如果把......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自查报告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自查报告 巴拉素镇中心小学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益阳市十七中学 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教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抓到实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以学定教两案导学 --蔡甸区第二中学课堂改革推进方案 一、改革背景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