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 北 京 考 察 报2
校园文化建设考察学习体会
侯营联校李明旺
2010年11月27日--11月28日,教科所邱主任带领部分分管教科研校长去济南参加了“山东省区域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现场研讨会,我们一行40余人,通过认真学习与考察研讨,圆满完成学习考察任务,虽然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学习的感动仍如热血沸腾着。
一、学习考察的内容:
1、听了2场学术报告。分别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百所特色高中项目主要策划人陈如平研究员做的《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著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专家彭刚研究员做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听了2场经验介绍。分别是历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培成做的《区域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历城二中李新生校长做的《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讨会上还听取了专家的点评及省教科所所长做的工作报告。
2、参观考察了4所学校。分别是:济南历城二中、历城区董家中心小学、历城区王舍人中心小学、历城二职专。不仅参观了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还参观了这几所学校的师生才艺展示的形式并与学校的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
这四所学校的总的特点是:
1、先进的办学理念是这些名校的共同之处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一所学校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参观学习中让我们首先体味到的是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长期]稳定的教育个性特征,并能够保持下去,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办学理念,体现在办学方针、办学宗旨、办学模式之中,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是指引学校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实际上是说,校长一定要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目标就是追求,目标就是理想,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无目标,就无所追求,无所追求,就会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就会一无所成。
2、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的创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这四所学校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臵,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每间教室、每个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启示和熏陶。历城二中无论是校史展览室,还是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学生的泥塑手工室等处处体现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厚厚的底蕴让人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次考察中,我对历城二中印象颇深,他们的校园内,处处体现着教育思想,处处展现的是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下面以历城二中为例谈谈对四所学校考察后的体会:
历城二中坐落在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故乡。作为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在“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历城二中以独特的“勤文化”熏染每一位二中学子,以科学规范的管理赢得家长认可,以特色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形成了“精细管理、师者在勤、生生互补、特色培养、全面提升”的发展模式。”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立校之魂引领师生和学校发展。稼轩广场、”明月亭”及辛弃疾铜像,使人生在勤的精神潜入文化氛围。
历城二中校园中,有园林花香,有假山水池,有景点精致。艺海拾贝、陶吧、璞石成器、中华文明长廊,让人回归经典,沉醉其间。
陶艺、科技创新‘毽球已经成为历城二中三大特色,这三大特色有一共同点:全员参与。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捏泥巴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由此可以看出,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其实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学校文化不仅是凝聚和激励学校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学校;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其实是另类的薄弱学校。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通过选择、整合与创新,确立合宜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和方略,全员参与,长期实践提升,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学校文化。
考察学习总的体会就是放宽了眼界,提升了理念,学到了经验,得到了内化。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着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明理诚信、团结友爱、笃实宽厚、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三、考察后自我反思
1、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的确,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思想的校长,就会有什么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既是学校育人的必要,也是学校精神风貌,校长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体现。从现在起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校的角角落落,甚至空气都弥漫着教育的芬芳。
2、要在学校管理上做文章。
必须要重视精细化科学的常规管理。真正做好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的工作的细化。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员的工作常规的过程,提高他们精细化、常规化工作的意识,同时应当认真研究校园文化对教师发展的影响,让管理早日步入人性化。建立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使学校工作中真正能够做到政令畅通,精细化管理。
考察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名校名师的形象历历在目,将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前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篇:赴北京和天津保税区考察
赴天津东疆和北京天竺等保税区考察报告
(2011年8月)
为学习借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行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根据市委、政府统一安排,2011年8月6—8月8日,考察团先后赴天津和北京等地,就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开发、运营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政协主要领导的热情接待,两地保税区管委会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双方通报和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通过考察调研,明确建立综合保税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理清综合保税区发展思路和运作模式,为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提供详实的资料。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在天津市,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展览馆和于家堡金融区,滨海新区政府、政协领导向考察团介绍了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有关情况。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万人,海岸线长153公里,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后,于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30.1亿元,同比增长25.1%;工业生产总值10653.6亿元,增长33.2%;财政总收入1006亿元,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3.2亿元,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2.7亿元,增长34%。
在天津东疆港,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天津国际游轮母港、联检联运中心和东疆保税区作业码头,并召开了座谈会,管委会领导向考察团介绍了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运营有关情况,并对二连浩特建立综合保税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建设中的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东北部,是浅海滩涂人工造陆形成的三面环海半岛式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3公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位于东疆港区内西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后,于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二个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4个保税港区中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同时也是天津滨海新区外对开放的标志区。2007年12月11日,一期4平方公里正式封关运作。预计到2012年,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将全部建成。2010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5亿元,同比增长3倍;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49%;税收收入2.8亿元,增长92%;营业收入33亿元,增长94%;进出区保税货值15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5.39万标箱,增长62%。
在北京市,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规划
建设沙盘、主卡口通道、BGS一级货站、出口拼装区、海关报关大厅、区港联动通道和机场北线跨线桥,并召开了座谈会,顺义区政协、管委会领导向考察团介绍了天竺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有关情况。天竺综合保税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与首都国际机场无缝对接,距市区15公里,是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5.944平方公里。2008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成立综合保税区。2009年7月,一期3.177平方公里正式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联合验收。2010年进出区总值完成1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进出口总值11.3亿美元,增长3.6倍;海关关税及代征税20.7亿元,增长1倍;地方财政收入0.89亿元,增长2.3倍。
第三篇:赴内地考察学习报1
赴内地考察学习报告
2010年10月份,根据组织安排,先后赴广东、湖南、贵州等地进行旅游考察,旨在学习,借鉴这些省市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地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与做法
(一)广东省发展旅游业主要做法。一是政府对旅游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产业定位是中外政府的基本职责。广东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实施了政府主导型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扶持和发展。目前,旅游产业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形成了主题公园、自然生态、都市风情、滨海休闲、乡村观光、人文历史、购物美食以及高尔夫体育休闲等八类主要旅游产品。二是借鉴国际旅游发展经验,大力发展主题公园,努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城市特色是最大的旅游资源。在我们走访考察广东省的沿途,不管是碰到各级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旅游从业者,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同样的说法,深有感触。广东省,按照国际高标准,不断改进国际游客可进入性,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争取更方便外国游客入境的政策措施等等。按照合理分工、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全市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北部旅游综合后备发展区4大块,形成竞争特色和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效益。加快国际特色的大型旅游项目建设,特别侧重主题公园建设。比 1
如深圳正在兴建的大型项目包括东部华侨城项目、福田中心区(CBD)五星级酒店群、华侨城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人民南商业游憩街区、大梅沙游客集散基地、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等。举办更多的重大城市盛事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近几年,加大海外的旅游招商和宣传力度,扩大了广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和传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三是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壮大旅游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契机,推动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品牌经营方向发展。从全省旅游业发展来看,“十一五”期间,还是要以珠三角为核心和基础,大力促进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山区崛起、两翼齐飞”,形成省市县系列化的区域特色。其中,以“广深珠”为核心的珠三角,将率先实现旅游现代化,是广东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区域,是提升广东旅游目的地的主导区域。其发展将以产品的纵向开拓(观光、度假、特种)为方向,重点开发城市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广州和深圳两个旅游中心的作用。同时,广东省在推进深港旅游合作、深澳旅游合作、广深珠旅游合作以及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推动全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湖南省发展旅游业主要做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2009年湖南实现旅游总收入将登上1000亿元新台阶,使旅游产业成为湖南省
又一个千亿元产业。具体做法有:一是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努力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湖南各地把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要的高端旅游产品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研究境外游客市场需求,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性,加快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健身,瞻仰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建设,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的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优先投资建设交通主干线与旅游旅游区《点》的连接线,在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中,优先建设旅游区《点》所在的乡村。加快打通与周边省市对接的通道,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三是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贷,承包,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培育壮大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个类旅游市场主体;全省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内外大投资商,旅行商和著名旅游饭店集团的引进力度,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经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快旅游企业与国际接轨步伐。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各级始终坚持繁荣当地特色文化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并重,切实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旅游与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五是加强旅游市场促销。积极构建全方位的促销网络,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加大区域旅游合作促销力度,加强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贵州省发展旅游业主要做法。一是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和航运构成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以国
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突出特色,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构建起初具规模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资源为载体,以交通为纽带,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确定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臵。三是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两个市场,着力拓展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开发日本、港台、东南亚和韩国、欧美等入境游市场,不断拓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及周边国内重点市场。四是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围绕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目标,实施人才兴旅战略。把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旅游人才市场,优化旅游人才资源配臵,在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形成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贵州旅游业的良好机制和有效渠道。加强旅游岗位培训的力度,加大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旅游教育投入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文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营造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二、关于加快XX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1、树立大旅游产业理念。牢固树立大旅游产业观念,不仅要把XX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而且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做大旅游产业,使旅游经济渗透到县域经济大方方面面;不仅县级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而且各部门,各乡镇都要思想一致,行动步调一致,从而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业的推动者,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打造者,人人都是旅游经济的服务者。
2、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按照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路,不断修编完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修编必须高起点,既要把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来定位,又要按AAAAA级景区要求来打造。
3、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和体制。全县上下应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县乡政府全面负责,旅管机构全程服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涉旅企业依法经营,旅游行业自律监管”的旅游发展机制和体制。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明确职责,切实加强旅游管理机构的建设和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努力形成为大旅游产业服务的大联台,大协作的旅游工作格局。
4、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大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走多元化融资道路,强化“大企业,大投入,多元化,多主体”的融资意识,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以做足旅游人气为主,以做强旅游产业为目标,以优化软硬环境为突破口,处理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大关系,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使XX县成为塔城地区乃至全疆的旅游融资的盆地。
6、强化软环境优质服务。把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作为树立XX县良好形象,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按照从高,从严,从优,从细的要求,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7、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工作,进一步优化旅游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加强校企联合,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政治业务素质高,作风扎实的旅游人才队伍。
第四篇:赴北京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关于赴北京、天津、合肥、西安等城市 考察学习科技金融结合情况的报告
根据靖平书记、书成市长关于促进我市科技金融试点要搞好考察学习的指示精神,5月2日至5月10日,由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唐凤泉副市长带队,科技局、金融办、人行绵阳中心支行、市政府研究室有关人员一行8人组成考察组,对北京、天津、合肥、西安等地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考察组听取了四地政府、科技、金融、企业有关负责人情况介绍,深入科技企业、金融中心、交易场馆实地观摩。考察团成员普遍认为: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发。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这些城市科技金融结合的特点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都是获批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城市,科技金融环境俱佳、科技金融结合程度很高、科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以下几个显著共性特点:
一是科技金融结合起步早,基础牢。以北京为例,该市在强具科技实力、独具政策优势的基础上,早在2001年建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4年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展业通”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成功搭建起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桥梁,使资金要素在 1
科技企业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既为科技中小型企业谋到出路,又拓宽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更在全国、全世界打响了北京的科技品牌。
二是财政科技投入比重大,效率高。从考察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北京科技研发经费每年投入超过7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以上,天津滨海新区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促进科技金融的结合,占其财政收入70亿元的14.3%,合肥、西安每年投入科技金融的经费都以两位数递增,其中合肥连续三年增幅在50%以上。财政科技投入的大力支持,引领和撬动市场更大的资金介入到其中,使越来越多企业走向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和税收培育了强劲活力。以天津为例,以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滨海新区GDP增速在全国保持领先,占该市GDP比重达53.7%,解决了全市75%的就业。
三是科技金融结合市场大,前景广。考察组此行考察学习的城市都是全国及至全球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为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动力引擎。尤其是这四个城市在科技金融结合上已探索多年,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可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近年实现增加值3000多亿元。通过多年的投入耕
耘,有的城市科技金融结合的成效已初见端倪,科技型企业在为本地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树立城市形象和财政创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挑战中,科技型企业体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四是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多,作用强。有人形象地把科技和金融比喻为“信号源”和“放大器”。考察组此行考察的城市,在抓科技金融结合工作上,主要扭住了两个关键,一是抓好了信号源的提供,二是创造条件发挥放大器的功能。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引导资金,尤其是银行敢于突破、不断创新,为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带动中小型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确保了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尽快落实、尽快见效。考察组据北京市相关部门介绍,北京市中关村70%的上市科技型企业都是受益过政府主导的金融产品。
二、几点思考及建议
绵阳与北京、天津、合肥、西安等地相比较,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既有相对劣势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市作为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十六个地区中唯一的地级市,如何通过金融的手段,发挖绵阳的军工科技优势,使其就地转化为现实的地方生产力,是绵阳科技金融结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绵阳科技城前进发展的一个方向,不是一朝一夕可蹴就的,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市场化、多元化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创业投资为龙头,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为两翼,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形成科技与金融两大要素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科技金融结合体系。领导重视是关键,科学机制是保证。必须建立一套以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运转快、效率高的组织体系,运用综合配套试点政策,完善试点方案,大胆突破,敢于先行。由科技牵头,协调财政、金融、发改、经信等部门,以专业人才为主组成队伍、形成合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搭建科技金融无缝对接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实现对接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是加大优化财政科技投入。要站在为历史负责、为绵阳的长远发展负责的高度,在相关领域理清财政与科技、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只有财政对科技金融的必要投入,才有财政收入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加大财政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就是在放水养鱼,同时必然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带动资本市场流向科技企业,要彻底改变过去财政直接向企业无偿投入的支出方式,真正克服政府资金投入有失公平、效率过低的缺陷。尊重市场规律,采取专业化操作,优化财政科技投入,使有限的政府资金确实起到加倍、放大的作用,最终激励企业自我解决融资问题。
三是推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科技金融结合,金融要以
增强对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为核心,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新政策,新措施,在试点机制内先行先试,进行本土化创新。依照“银行+担保+合理的风险补偿”模式,由政府科技部门、银行、创投、担保组成,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的产物,通过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和银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银行要在产品创新上狠下功夫,运用银政、银投、银保等合作机制,推出一系列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创新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贷款、银投联贷、跟进贷款等,营造科技型中小融资的有利环境,形成“企业融资无障碍,资本投资低风险,金融服务全方位,财政投入高效益”的科技金融体系。
四是加强与试点城市的学习交流。大多试点城市均成立了科技金融结合的交流平台,都想在这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举中先声夺人、大展身手。其中以温州最为突出,该市规划定期开办科技金融论坛和研讨会以,设想把温州打造成全国性金融论坛的基地。绵阳在科技金融结合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形势需要决定了我们没有第二个选择,只有奋起直追,学人之长、为我所用,主动与发达相似城市结成对子,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甚至以其为师,组织政府、科技、金融、企业界代表定期“取经”,拓宽信息渠道,追求优势互补,最终实现科技金融试点、经济方式转型双丰收。
第五篇:赴北京考察学习反思
赴北京考察学习反思
近年县教育局非常重视校级干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多次请知名专家和校长授课并讲授实践经验,还采用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方法,这次我们用了十天的时间,到了北京考察学习,实地察看并听取讲解和介绍,受益匪浅。经过考察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特色课程开放、素质教育的不同形式,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开阔了办学的眼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提高了管理学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这次我们学习思考的重点是绩效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
为了更好的引导教师行为,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绩效,发掘教师潜能,同时实现教师与上级更好的沟通,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推动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推出了绩效考评方案。从方案出台到推行几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效果。绩效考评,是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合理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课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对现代学校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体现在:
1、绩效考评给教师提供了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机会。对教师个人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仅是谋生的场所,还应该满足其社会需求、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成员,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当局的承认和肯定,通过工作业绩的考核则 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对于工作效率低的教师,如果没有给予批评,不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决定报酬和其他人事调配时,会无根
据地和旁人攀比。因此,学校没有采取客观的业绩考核制度的话,对先进和落后的教师都是不利的,先进没有给予肯定,将打击其工作热情;而落后没有帮助其了解实际状况,业绩无法提高,而且攀比的行为将影响整个组织上午士气,容易产生劳动纠纷。
2、教师绩效考评使各级主管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对管理者而言,经过对下属的工作业绩的考评,正确了解本校的人力资源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人员安置、工作指派可以安排得更恰当,计划制定更有依据等。
3、绩效考评有利于多种人群之间的沟通。在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4、教师绩效考评有利于推进学校目标的实现。对组织而言,通过对个人或部门业绩的考核,了解他们对更高层目标的贡献程度,通过对目标和实际成绩间的差异分析,查找影响达到目标的内外部因素,使其可以通过管理的各种职能作用、物质环境的调整以及人员的共同努力,推进学校目标的实现,同时,将个人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整体目标加以协调和相互联系,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促进业绩水平的提高。
绩效考评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总结,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没有绩效考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就失去了标准和依据,对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改进和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同时其积累下来的丰富实用的内部数据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
管理最好的信息提供者,其具体作用为:
1、绩效考评是教师任用的依据。学校人员的任用标准应该德才兼备,绩效考评获得的信息为准确判断教师是否符合任用标准提供了获得承认的根据。
2、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学校内部教师职位的变动必须有科学的依据才能保证人员的积极性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而通过全面的绩效考评可以判定教师是否符合某职位。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或者可以察觉到某人素质和能力的变化,以致在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时及时予以调整和改变,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
3、教师报酬的依据。除基本工资外,在工作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但要运用合理,做到公平、公正,令教师心服。
4、激励的手段。在绩效考评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成绩,坚定信心,同时也可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以便将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在实施绩效考评时,也应注意几点:
1、防止以考评代替管理。没有管理便没有考评。
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一般包括:设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跟进和帮助教师完成计划、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绩效考评面谈、激励和纪律等。这里面,贯穿始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技能便是有效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获得教师真实的想法、明确工作要求、告诉教师行为的后果,等。如果教师对连学校和经理对他有何期望和要求都不明确,对他进行考评
就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
2、考评面谈是关键
考评不是教师填完表,校长修正一下,然后告诉教师考评结果。考评表格的目的仅仅是为我们做绩效面谈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面谈的主题,它不能代替有效的面谈。绩效面谈的核心是就教师表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进行沟通,因为人们对于表扬和肯定总是比较容易认同的。下面是教师表现改进面谈的基本步骤:第一步:以友善的态度指出问题所在。第二步:请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第三步: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步: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下来。第五步:双方决定采取的实际行动。第六步:协定明确日期,再作讨论。
3、不断地培训、沟通和改进绩效考评办法
建议学校做一些绩效考评方面的培训,至少应该统一大家对考核表格中各考核项目的认识,对考核表格的使用和考核尺度进行说明和明确,并倾听大家的意见。此外,对于整个绩效考评甚至绩效管理,应该有一个更具体和细化的方案和办法。
4、将季度奖金与考评结果简单挂钩应慎重
鉴于绩效考评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加之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内容和贡献有较大的差异性,单凭绩效考评结果决定季度奖金,恐怕很难达到激励的效果。甚至,这样做有可能激励教师追求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5、形成压力传递机制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教师的工作表现,并为教师的奖励
或处分提供依据,其最终目标是在学校形成层层传递的压力。我们既要防止“老好人”式的管理者,更要警惕那些“不作为”的管理者。要形成这样的机制,关键是要让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既要给予下属充分的权力,尊重下属职权范围内的决定,又要严格考核下属目标完成的情况。如果目标完成与否都无所谓,则绩效考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6、避免形式主义
主要包括:只填表不沟通、强行规定考评结果的比例而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考评与具体的工作脱节,等。
考察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它给我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我以后还要从这次学习中继续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