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光学校法制示范校典型材料2013
红光学校开展依法创建活动典型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的精神,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推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规范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把学校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努力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现将我校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健全学校教育法制工作机制。
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应是依法治校的科学管理。我校领导重视教育法制工作,并将其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主动和当地派出所等共建单位进行法制教育共建活动,聘请了白衣拉嘎乡派出所所长卜玉峰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建立了校长亲自领导,校外法制副校长和学校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教育法制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开会研究法制工作,建立并落实了教育法制工作责任制,做到教育法制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制订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具体措施,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实施过程中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
二、分层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师生法制意识。
我校依照教育局要求,制定普法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以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制、法规以及与教师工作、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法规为主要内容,对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了分层次、有计划的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干部、教师法制意识
学校干部、教师是普法教育对象,也是学生普法教育的教育者,更是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者、执行者,加强学习至关重要。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制
培训。在校内通过党支部活动,在党员中积极组织学习,要求党员率先带头学法,并在师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教职工大会,向全校教职员工提出学习的号召和倡议,广泛宣传法律的目的和意义。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面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利用每周政治活动的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要求业余时间学习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规。我们把学法和本校、本职的工作联系起来,促使学习深入发展。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法规,通过学习法规指导实践,才能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对象,通过教育,培养出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是学校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的中心工作和最终目的。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在平时加强法制教育,在开展普法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四个相结合: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全面普法教育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四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使普法教育做到经常化。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邀请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来校举行法制教育讲座;以班级为主阵地,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班主任对有关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组织学生利用案例进行讨论、剖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法制教育为主题进行黑板报评比;举行“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开展八项常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班卫生、自行车、眼保健操、广播操进行检查和评分,在监督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举行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
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学法为了守法,要守法必须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坚持从这些基本要求抓起,从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通过培养训练,检查督促,严格管理,不断强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多引导,重实践,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后进生也有所转化,学生的总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学生自觉遵规守纪,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校各方面规范有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
三、建章立制,使学校管理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我们在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要使学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除加强对师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外,学校还必须在依法治校方面下大力气、用大功夫,要努力使学校的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中。我们按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化,保证了以法治校工作落实到实处。
1.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实现依法行政
我们依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根据党政议事规则,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依据教育法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教育教学事务和发展学校教育事业。依法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内驱力。我校在改革过程中,做到情理相济、决策科学、过程透明、民主充分、保障有力、一贯到底,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学校办学方向、发展规划得到贯彻落实。
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职员工行为
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了考核制度等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班级常规考核细则等德育考核制度,建立了后勤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服务公约,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
务育人的职责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依法建立科学有序的民主管理机制,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职工管理学校权利的落。对抽查结果进行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调查直到整改合格。监管力度的加大,有效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营造自觉进取的氛围。
我校教师依法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无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争优创先的先进性群体正在逐渐形成。
3.加强学生管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开足开好每门课,尽可能给学生更多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社会的熔炉里锤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的小记者、科技、书画、体育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生机勃勃,成绩喜人,一大批各擅一长的人才已崭露头角。
4.加强民主监管,推进校务公开
学校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观念,依法进行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省市关于招生收费项目和标准,不断加强收费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依法做好校产管理,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积极创设条件,拓宽和群众联系的渠道。认真听取教职工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我们一方面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向教职工通报学校管理、财务收支和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情况,认真组织实施民主评议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组织工作到位,操作程序规范,让教师代表审议监督,广大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的管理。同时还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家长会,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反映,另一方面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长热线,自觉接受
群众监督。对于真诚的批评和建议,及时采纳并提出有关改进措施进行反馈。目前师生员工对校园满意率达95%以上。务实的行风建设使我们学校的社会声誉日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厚爱。依法治校使我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管理学校,提高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学校的优良校风得到发扬,有效防范了师生的违法行为,杜绝了师生犯罪现象的发生,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成绩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我们在普法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有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我校在今后的依法治校工作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红光学校
2013年
第二篇:2014红光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典型材料
红光学校依法示范校创建典型材料
少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加强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少年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校在实施依法治校近期目标工作中,把依法治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学校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法为准”的宗旨,抓好依法治校各项措施的落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推动我校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通过依法治校,促进了学校走向规范化管理道路,创造了良好育人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组织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校长张茂银任组长,并制订了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认真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加强法制教育,夯实依法治校的基础。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委和司法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把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规范日常行为中接受法制教育,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法律知识,又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学校板报、墙报等学校最常规的法制宣传阵地普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举办兴趣小组,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法制教育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育素质相结合,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前提;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我校通过开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少年学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第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第二,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家长
会的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家庭教育观和人才观。第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法制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更好指导和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四、加强管理机制,推行校务公开。
自觉接受中心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充分发挥校委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位,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施。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保证学校各岗位工作有序高效运作,使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这些措施,有效的激励、督促教师认真执教,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文明教风的成。
六、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
们持之以恒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师生员工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平安和谐校园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 的道路,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教书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机统一,才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做保证。
红光学校 2014年
第三篇:红光学校2011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学校典型材料
红光学校依法示范校典型材料
红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依法实施办学活动,无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退学、擅自停课、放假、体罚、变相体罚、乱收费及侮辱、歧视学生等现象。建立了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应急程序和报告制度,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近年来学校无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校风良好,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良好的信誉已经为叶城县民众所信赖。
经过长期积淀,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充分认识到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学校以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认真组织依法治校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做好以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红光学校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四五”普法的基础上,把实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来抓,党支部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对普法和依法制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适应“十一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教育领域的普法工作,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依法治校的水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学校建立了依法治校的工作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党政为组长的党、政、工、教研组、年级
组、少先大队等各部门参与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学校校长担任,承担学校普法依法治校的具体工作。建立了书记、校长全面负责的运行机制。纵向是书记、校长负责领导——各科室组织实施——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具体落实——社区、家庭、馆室责任到人的“四级”共管机制;横向是由学校党支部、行政、教代会积极参与的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共管的管理机制,确保了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依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
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指导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决策交学校党政讨论通过再组织实施,重大事项实行全校公示制度,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职工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热情高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学校党支部在新体制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个支持,两个保证”的党总支工作新思路。“一个支持,两个保证”是: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行政指挥的权威;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校党支部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较好地处理了学校党、政的关系。切实抓好党组织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建立健全制度,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越文明的社会其制度就越是完善。要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执教,必须要有法可依,必须将国家的意志、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使宏观的法则变成
可操作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学校根据确立的发展目标,建立目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全员工作目标的量化管理,使学校管理更规范、更客观、更科学、更切合第一小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从办学的需要和办学的实际出发,依据法律法规,遵循育人规律,从健康、健全、发展的人的内涵和外延上去作构建学校的各项制度,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工作,使管理有据可依,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制度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师生全员参与管理,培养了他们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意识,也树立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四、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制素质
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制定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学法计划,根据计划按时安排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学法,并做好学法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学校经常组织干部、党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安全责任事故处理办法》、《行政诉讼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等,让干部们知法、懂法、守法、维法,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识,自觉按照法律法规处理行政事务,依照法律维护学校的权益。
二是加强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学校每周三利用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以增强法制观念、敬业意识和职业规范。几年来,学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宪法》、《教师法》、《国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选举法》、《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充
分拓宽法律育人氛围:一是由校领导给老师们宣讲,进行宣传动员,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方式对老师们培训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讨论;三是充分利用第一小学校园广播、黑板报的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法律知识;四是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为广大师生做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主题的法律知识讲座,学校校级干部每年都参加县委党校和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全县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合格率100%。
学校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一是树立新型的教师形象观。就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所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态度友善,着装美观,谈吐文明,气质高雅,学识渊博,爱岗敬业”的教师形象观。二是针对新的形势,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师德观念、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学校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准则》和“十条禁令”的学习,提出了“时代在变,对待人的观念要变,教育的内容要变,教育的方法要变,教育的手段要变”,教师要做“和善的长者,亲密的朋友,道德的典范,做人的良师,教育的专家”。教职工的法制素质普遍提高,师德师风良好,职业道德得以加强。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提高公民的法制素质就必须从孩子抓起。首先以《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为教材,定时间、有计划、利用思想政治课认真搞好学生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法制知识讲座,使学生对
法律的严肃性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牢固树立从小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精神污染、歪风邪气,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纯洁了学生的心灵。会后学生写读后感,召开主题班会,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发展的目标,校准人生的航向。
五、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主阵地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自己影响大、联系广的优势,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月开展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制作法制宣传展版,组织学生上街到社区广泛进行宣传。学生自觉开展家庭法制宣传,让学生说服家人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如:开展了“拒绝赌博,远离犯罪”、“遵守交通法规,珍爱家庭幸福”、“法制与家庭”等学教活动。使法制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文化主阵地作用。
六、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成效显著
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搞好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成为一方净土,为依法治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学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教育和防范为主的原则,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坚持对全校师生进行治安教育,提高保卫、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重点加强了对学校周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交警队、派出所配合学校在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进行定点定时疏导交通和巡逻守候,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矛盾的防范、化解等工作,给学校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努力使校园社会环境得到净化。
七、措施落实、管理到位、效果明显
狠抓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查工作。在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过程中,狠抓了计划、布置、实施、督促、检查、总结六个环节。
如对学生遵规守纪行为习惯的培养,按学校制度,由教务办、德育办负责布置,由班主任及班实施,教务办、德育办组织专人督促检查,最后总结反馈,对关键环节做了详细的记载和统计,做到了各类资料准确齐全,条理明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表现好的予以表扬,使创建工作得到落实。
狠抓“四种示范”,培养遵纪守法意识。一是学校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为社会做出示范;二是干部依法管理、照章办事为师生做出示范;三是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为学生作出示范;四是学生干部带头遵规守纪、文明服务,为同学做出示范。
学校德育办、教务办、年级组、班主任对学生违规违纪的现象进行慎重的调查,当学生违纪的时候,德育办、教务办、班主任对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使其认识错误、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根据违纪的性质和情节,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为出发点,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端正了校风、学风,维护了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化解了校内学生的矛盾。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观念深入人心。
八、学风浓、校风正、质量高、示范性强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在建设法制社会的过程中,第一小学提出了“全面发展、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优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在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上学校以全面发展,突出特长为宗旨,提出了倾心学困生,提升教育的基点;着力中等生,提高教育的效益,关爱优等生,提高教育的品位,不求人人最好,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观。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这些学生在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社会各
界的一致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关爱和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创造红光学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红光学校 2011年
第四篇:示范校典型案例
结合两江新区发展
发挥专业技能优势
做响“渝北技师”品牌
——渝北职教中心实施国家示范中职建设计划典型案例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所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就是指那些能够代表国家职业教育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一所‚示范学校‛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疵,它只要在某一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果、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广泛的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的‚示范‛探索都应该算是成功的。多年来,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渝北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实施背景】
一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可避免。用一些专家们的话说,今天的中国人口红利已到了拐点,必须强调人才红利。所谓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 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技能人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发展,提高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需要大批研发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术、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去传承、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柱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21世纪是人才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期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未来的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才推动,特别是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推动。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的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中国制造”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培养和造就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艰巨的实践课题,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 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渝北区特殊的战略定位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渝北区坐拥两江新区的核心,作为中国第三个副省级行政开发区,自从两江新区的成立开始,渝北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两江新区作为国家西部战略的支撑点和桥头堡,各种发展的资源要素和黄金政策齐聚于此,渝北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并用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渝北区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和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迈向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推动产业迅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近年来,渝北区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根据规划,在摄人物期间,渝北区将形成6000亿元工业、2000亿元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需要百万计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每年新增的技能人才需求至少在5万人以上。两江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而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的不足,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两江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五是创建‚渝北技师‛品牌是历史赋予渝北职教中心特殊的使命。结合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渝北职教中心先后开设了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旅游服务、综合六大类共30个专业,优化了电子电工、机电、数控机械、计算机操作、汽车维修、商贸物流、航空旅游服务、飞机制造、会展餐饮服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建筑、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蔬菜栽种、花卉栽培、柑橘栽培实用技术等近20个专业的设置,其中计算机、机械、机电、汽车、旅游服务、电工电子、数控机械等专业已成为我区的品牌专业,‚电子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职成司遴选为‚全国示范专业‛,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还建成电子电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最近5年,渝北职教中心的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7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5%以上。这些都是渝北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和资本。为解决高速发展的两江新区的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渝北职教中心近年来紧紧抓住‚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率先在推出了‚渝北技师‛培养制,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量身定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目标】 实施‚渝北技师‛培训计划,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立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职位的选拔标准,为渝北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梯队。使技术专家、高级技师、技师等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探索,渝北职教中心创新实施了‚1+X‛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在拿到1个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对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实行跟踪培养,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链条,每年选择1000名优秀中职毕 业生或区域所在地企业的优秀骨干青年进入‚渝北技师‛后备人才库,每年通过在各行各业评选一批‚渝北技师‛,通过培训选拔、校企互动、量身打造、培养‚渝北技师‛500名,从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渝北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响‚渝北技师‛的品牌。
【实施过程】 第一,学校制订了《关于打造‚渝北技师‛品牌的规划纲要》。鉴于渝北面临两江新区开发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机遇,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渝北职教中心抓住机会以打造‚渝北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助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职业教育品牌,推动渝北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第二,学校培训部负责组织实施‚渝北技师‛专家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外聘、内培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专家一个团队”和“人才+项目”的‚渝北技师‛培训管理模式,推进‚渝北技师‛人才培训创新团队和技师工作室建设,组建‚渝北技师‛专家培训团队 个、建成‚渝北技师工作室‛ 个。第三,实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渝北和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选拔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优秀毕业生或企业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建立‚渝北技师‛人才信息库,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和定期开展针对性培养等措施,每年评价产生、跟踪培 养‚渝北技师‛100余人。第四,用好社会和学校两个实践平台,加大技师培训力度。通过加大高级技师、技师的评价和考核力度,采取“N+Y”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通过参加国家、市、区级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等措施,推动‚渝北新技师计划‛,培养、评价产生一大批‚渝北技师‛,使每一位‚渝北技师‛都达到‚精一能二‛的素质目标,在工作中能够以一当
十、独挡一面,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实施条件】 第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是成功实施‚渝北技师‛培养计划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职业教育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杠杆,大力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的全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渝北区要‚率先在全市推出‘渝北技师’,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决策。会议要求渝北区要以打造‚渝北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积极支持高职教育,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全区职业教育,推动渝北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突破。渝北职教中心正是承担‚渝北技师‛培养的主要力量。第二,渝北区推进经济实现新一轮大跨越为‚渝北技师‛的培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渝北区按照‚开放引领、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围绕大都市做优做强 农村产业,促进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实现万亿级工业、千亿级服务业、百亿级都市农业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新的目标要求必须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必须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的层次和档次,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渝北技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正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第三,渝北职教中心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绩,具备了打造‚渝北技师‛品牌的软、硬条件。渝北职教中心是重庆市最早的一批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重庆市最早达到规模上万人的中职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开展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更是达到了‚双过万‛的目标。办学20多年来,学校已建成20多个特色专业和6大品牌专业,其中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3个,同时还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多年来,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大奖的人数超过100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鉴定50000余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第四,开展校企合作的丰富实践为实施‚渝北技师培训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渝北职教中心培训部紧紧抓住技师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宗旨,实行校企和校校合作的开放办学制度。重视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 合作培养技师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了‚订单式‛教育,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一对一地对口培养。二是依托骨干企业,成立重点专业指导委员会,借助相关专家、学者力量来进行专业开发,设计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校人才培养更贴近于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三是搭建了校企双方进修平台。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下厂锻炼,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学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行手担任专业建设外聘专家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开拓专业视野;依托学校场地、师资、设备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岗位技术培训。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实验室,通过校内实习工厂开展对外产品加工业务和技术开发业务,推行技师研修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典型技术难题的能力。五是学校成立有技师综合评审委员会,技师综合评审委员会由企业、行业(或政府部门)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将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考试、考核与专业评价、综合评审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
【主要成效及成果】通过近几年我校‚渝北技师‛培养的实践,学校已形成技师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制度的共识,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渝北技师‛的新形式,力求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渝北技师‛培养新机制。目前,渝北职教中心的‚渝北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渝北技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2010年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 名‚渝北技师‛。其中高级技师 名,一般技师 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校办学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品牌,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来,形成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体会及思考】
‚渝北技师‛的培养与职业中学的职业培训、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校企合作办学是‚渝北技师‛培养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大亮点,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师的基本模式。‚渝北技师‛的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是学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坚持‚服务、互动、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学校成为育人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信息、人才的交流平台,而企业、社会则成为技师人才培育的母体和土壤,才能有效实现互利共赢。
第五篇:红光学校2012工作计划
红光学校2012体育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局2012年体育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和协地发展。
二、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
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5、继续抓好业余训练,争取更大成绩:
认真抓好我校业余训练工作,全面提高我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三、具体措施和步骤
1.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2.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认真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按周落实体育教学工作任务,写好教案,在保证课时,上课教师不脱堂,不放羊,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3.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自学有关体育知识,学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师统一培训一
次。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进行监测,利用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进行训练,确保监测准,学生体质有提高。2012年的具体监测项目是:身高、体重、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为必测项目,小学5、6年级加测肺活量和50米x8往返跑,5.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
教育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利用第二节课后统一组织1次3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小型集体游戏活动等)
我校根据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小型集体活动每月一个内容,每个年组一个内容,体育教师要有实施方案,小型活动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协调组织,并且活动内容要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统一,每月一次小结。(如3月份计划监测立定跳远项目,就要在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有具体体现和相应的活动安排:围绕立定跳远这一主题制作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考核学生体育课测试成绩、编排大课间活动、开展每月集体活动等)
6.为学生搭建体育锻炼平台。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举行一次集体竞赛活动,体育教师要根据本月活动内容制定竞赛方案,分年组进行比赛,要有过程记录和活动总结。
7.做好体育队的训练,迎接上级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
每位体育教师要带好运动队,制定训练计划,做好运动员档案。
8.利用六一儿童节举行小型体育竞赛活动。
四、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茂银
副组长:宋福群 张凤洁 尹春玲 郑秀范
下设办公室
主任:孙大光(德育办主任)、李春雷(德育办副主任、体育组组长)
成员:张绍辉王金霞 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