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正式版)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传统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教育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一再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
课程改革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或者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文化又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也必须统领全校工作。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资源的精华所在,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合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接受新课程的引领、洗礼和重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进入“十二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我校校舍是大夫庄园,于2003年别南充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文物,属于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通过近几年的几次维修,大夫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发掘校园文化渊源,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价值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学校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给“文化”下定义,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华师大郑金洲教授所收集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310余种,而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对它概念的界定也不是易事。华师大范国睿教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义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由此,学校文化主要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构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营造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切实推动我校文化建设,我校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商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即规范,学校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我校结合校情,已经制订、完善了《教职工聘任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工作量奖惩条例》、《考勤奖惩条例》、《教学科研成果奖条例》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结合此课题,我们将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各种方案条例,使条例更有科学性,并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补充其他的条例,使学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将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文关怀”方面进行探索,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能更好地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制度也应该是“人文的”,经过锤炼的,科学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应该把它当作文化建设来抓。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充满人文色彩和独特学校魅力制度文化引领整个学校走向充满温馨,积极向上,人心凝聚,奋勇争先的理想境界。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物质的硬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的物质载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工作和学习。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目前,我校市级文物仿古维修相继竣工,硬件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仿古建筑造型、建筑外观色彩、仿古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量,在建设的观赏性、陶冶性等方面进
行了研究。校园大环境绿化的方案已经落实并开始实施。各种功能室将开放使用,文化设施建设都将逐步进行,学校将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优良的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学校仿古维修工作结束后,将在校园的细部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精心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办好宣传橱窗和黑板报,作为向学生宣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阵地。让橱窗、草坪、展板、文物的标志项目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对班级环境建设一向比较重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黑板报两周一期,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以后将在课桌整齐排放、课桌内外整洁、桌面不乱涂乱画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
(三)教师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教师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学校教师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为广大教师所认可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着重进行以下研究:
(一)学校教师深层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师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我们将深刻挖掘学校的教师文化内涵,确立我校教师文化建设以教风“乐教、爱生、奉献、争先”为基础来开展。建立“乐教进取、协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学校教师文化。
(二)创设学校教师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学校教师文化环境:
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重建校容校貌,使校园环境达到园林式学校的要求。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为教师学习讨论提供温馨的环境。
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型团体,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通过网络提高教师文化修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办好学校网站,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教师行为的正确导向;开展评选先进教师、工会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教师健康发展;注重教师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运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文化建设,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合适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文化建设是核心也是终极目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塑造学生良好人格,锻炼学生坚强体魄,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1.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2.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理念,构建以学生会、少先队为主的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各项检查评比工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3.加强班集体建设,在班级中评比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娱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等“七星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工、演讲、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2、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时间: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周期三年,即从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
(2)草拟、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确定子课题,并请专家论证。
(3)组织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4)培训实验教师,召开研讨会,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11年3月。
1、开展实验研讨(调查、研究、分析)
2、形成阶段性成果
3、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形成实验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评估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论文、经验专辑及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等。本项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预期效益: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较好。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1)总课题组
2、制度保证
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本身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范畴)。
3、经费保证
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
二○○八年九月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正式版)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
利溪小学校课题组 王 进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传统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教育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一再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
课程改革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或者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文化又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也必须统领全校工作。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资源的精华所在,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合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接受新课程的引领、洗礼和重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进入“十二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我校校舍是大夫庄园,于2003年别南充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文物,属于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通过近几年的几次维修,大夫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发掘校园文化渊源,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价值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学校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给“文化”下定义,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华师大郑金洲教授所收集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310余种,而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对它概念的界定也不是易事。华师大范国睿教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义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由此,学校文化主要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构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营造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切实推动我校文化建设,我校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商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即规范,学校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我校结合校情,已经制订、完善了《教职工聘任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工作量奖惩条
例》、《考勤奖惩条例》、《教学科研成果奖条例》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结合此课题,我们将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各种方案条例,使条例更有科学性,并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补充其他的条例,使学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将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文关怀”方面进行探索,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能更好地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制度也应该是“人文的”,经过锤炼的,科学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应该把它当作文化建设来抓。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充满人文色彩和独特学校魅力制度文化引领整个学校走向充满温馨,积极向上,人心凝聚,奋勇争先的理想境界。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物质的硬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的物质载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工作和学习。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目前,我校市级文物仿古维修相继竣工,硬件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仿古建筑造型、建筑外观色彩、仿古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量,在建设的观赏性、陶冶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校园大环境绿化的方案已经落实并开始实施。各种功能室将开放使用,文化设施建设都将逐步进行,学校将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优良的文化氛围的育人环
境。学校仿古维修工作结束后,将在校园的细部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精心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办好宣传橱窗和黑板报,作为向学生宣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阵地。让橱窗、草坪、展板、文物的标志项目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对班级环境建设一向比较重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黑板报两周一期,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以后将在课桌整齐排放、课桌内外整洁、桌面不乱涂乱画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
(三)教师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教师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学校教师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为广大教师所认可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着重进行以下研究:
(一)学校教师深层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师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我们将深刻挖掘学校的教师文化内涵,确立我校教师文化建设以教风“乐教、爱生、奉献、争先”为基础来开展。建立“乐
教进取、协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学校教师文化。
(二)创设学校教师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学校教师文化环境:
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重建校容校貌,使校园环境达到园林式学校的要求。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为教师学习讨论提供温馨的环境。
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型团体,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通过网络提高教师文化修养。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办好学校网站,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教师行为的正确导向;开展评选先进教师、工会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教师健康发展;注重教师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运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文化建设,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合适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文化建设是核心也是终极目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塑造学生良好人格,锻炼学生坚强体魄,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1.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2.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理念,构建以学生会、少先队为主的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各项检查评比工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3.加强班集体建设,在班级中评比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娱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等“七星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工、演讲、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2、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时间: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周期三年,即从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1)成立课题组
(2)草拟、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确定子课题,并请专家论证。
(3)组织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4)培训实验教师,召开研讨会,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11年3月。
1、开展实验研讨(调查、研究、分析)
2、形成阶段性成果
3、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形成实验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评估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论文、经验专辑及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等。本项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预期效益: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较好。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1)总课题组 组 长:郑建平
副组长:王 进 姜玉君 成 员:李劲松 周海侠(2)子课题组组长
A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郑建平B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 姜玉君 C教师文化建设的研究:
王 进
D学生文化建设研究: 李劲松(3)课题顾问
罗丰志 南充市教科所规划办主任 何建国 南充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 段平筌 蓬安县教科室主任 罗 琳 蓬安县教科室副主任 李中文 蓬安县教科室
2、制度保证
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本身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范畴)。
3、经费保证
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
二○○八年九月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莱西市店埠镇庄头小学
莱西市店埠镇庄头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修身 正心 明礼 笃行”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学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师生对学校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也就是学校精神。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能够催人奋进,会使师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及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1、建设积极向上的“一训”“三风”。校训:修德敬业 自强自律 校风:崇德 求真 和谐 创新
教风: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 学风:乐学善学 合作进取
2、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支点,它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旨在激发原动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包括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好学上进的学习氛围,严谨认真的工作环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通过会议、办专栏、橱窗、画溪之音、国旗下讲话,设立校务公开栏、校园网站等,以及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教育、科技节、艺术节、评先评优、树榜样等活动,树正气,明是非,辨善恶、抨歪风,打造学校团队精神,逐步锻造学校的精神文化。
4、营造氛围,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守住心灵的净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陶冶师生自己情操,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不断充实图书资料,提高图书设施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校园的橱窗和教学楼走道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利用乡村少年宫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歌咏比赛等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5、以“写规范汉字,树高尚人格”为主题,开展墨香校园建设。通过规范汉字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管理机构,务实的管理阶层,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1、继续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密切结合,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学校设施管理等各种
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发展。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围绕行政、党建、人事、教学、教研、德育活动、安全、卫生、后勤等各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制度,使之更加完美、人性化,实现有章可循。制度完善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取得多数利益相关者认可,同时每一条规定要宽严适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兼顾师生正常合理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而提高制度的可执行率。
3、坚持有尊重的管理,充分体现制度的激励机制。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统一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适度奖励与适度惩罚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与管理效率,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约束的协调统一。
(三)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
1、进行学校理念文化内涵的提炼。即“修身 正心 明礼 笃行”。
2、学校师德文化的提炼,即“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学校加强师德文化建设,旨在激励陶中教职员工怀仁爱、和善之心,行正直事,做正派人;坚定品德高尚、服务学生、奉献教育的志向;追求刻苦钻研业务,努力达到专一的境界;促进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努力开创庄头小学更美好的明天。
3、学校管理文化的提炼。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领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制度、课程、行为方式和物质建设的集合体,对师生具有正面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同化辐射等作用,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将管理理念提炼为“制度规范言行 目标激励进取 自警自律自重”。
4、学生行为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具有强烈的爱国情趣、崇尚文明的言行习惯,具备健全的人
格和心理品质的优秀学生。由此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体要求为: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身心和谐、学创俱能、全面发展、特长明显。
实践途径:
(1)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习惯。①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②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推动学校全员育人目标实现。(2)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特长发展。②开展广泛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感悟。(3)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①、提出三个主体(教师、班干部、学生)的不同要求,营造和谐育 人环境。
②、提出教师“四留情”(手下留下、嘴上留情、作业留情、处理留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使校园文化渗透到行为中,并将校园理念和文化内化为学生行为,建构出教师、学生自立、自主健康人格的行为文化特色,确保“校园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将学校抽象的深层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将学校的理念和精神传达出去,塑造学校的视觉新形象,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激发学校成员的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追求品味,重在育人”的宗旨,按照“科学规范,讲究实效”的原则,继续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力度,一着不让抓好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
1、调整学校绿化布局,在美化、生态化上下功夫。学校将对学校已有绿化进行布局调整,并计划将学校绿化进行社会化管理,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和管理质
量,构建生态校园。
3、规划设置具有本校文化特色兼备育人功能的校园景点。
4、利用教学楼楼梯道口墙面、教学楼通道间墙面,设立多处校园文化板块,努力创设悦目怡心、充满生机的校园育人环境,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5、对教学楼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显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6、搞好班级文化名片和宣传栏建设。少先队要抓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总要求,打造班级文化名片,将本班的班风、目标自行设计于文化名片之中,这样既可以明确奋斗目标,振奋班级精神,又可以表达学生的情感,展示才艺
三.创建过程:
第一阶段(3—4月)
1.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统筹规划学校文化建设。
2.借鉴经验,全面布置,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
第二阶段(5—6月)
1.全面开展教学楼内文化建设,对楼内外墙体文化及班级文化进行布置。2.进一步完善学校理念文化,形成完整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
3.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适合现代教育的制度文化。第三阶段(7—8月)反思整改,确定校旗、校徽、校标,重点做好章制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四阶段(9—10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学校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教代会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庄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于训成 副组长:于杉成
组员:刘淑娟 李秀玉 沈立勇 程显峰 左道俭 于雪芹 2.聘请专家团队帮助规划设计,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聘请专家组成学校文化建设指导团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3.积极努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学校采取多渠道筹措经费、有重点进行投入、少花钱多办事等措施,切实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筹措现代化学校建设经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渠道。
一是设立现代化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初,学校拿出计划,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申请,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教育经费总盘子,作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二是学校在制订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时,合理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用于软件资料建设。
三是学校积极与周边单位、办学村、社区开展文化共建活动,争取适当的经费和物质支持,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主动争取学校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管理部门无偿支持学校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四是学校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逐步改善物质文化条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加强精神文化环境的塑造,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临港二中2012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办“沂蒙文化名校”为目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创新,通过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要素的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
二、整体思路
1、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逐步做到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
2、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知识化、人文化“六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形成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文化。根据学校现有实际,对学校各功能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包括广场、主路、大厅、走廊、楼梯、“四室”、文化墙、宣传栏等,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突出临港二中特色。
三、设计构想
1、主体墙面:
在校园醒目位置书写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临港二中精神以及促进师生学习生活的标语等。
2、楼道走廊:
根据功能、用途布置,使其各具特色。教学区以学习、励志、自我展示为主,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办公区以教育管理为主,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生活区以品行、习惯为主,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3、绿化美化:
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 建好教学楼前八个花台,打造南北主路文化长廊绿化带,亮化校门东西2个休闲竹园,点缀“修身”“养德”文化石,营造出鸟语花香的“园林式”校园环境。
4、四室设计:
教室布置根据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一班一品,各具特色;功能室设计要根据功能,展现文化育人,突出主题;办公室以人性化管理、弘扬师爱
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主体;学生宿舍围绕生活习惯、团结友爱主题设计。
5、特色文化:
注重展示“国学经典”魅力和“书香校园”氛围。本学期重点打造:①中华传统文化墙;②诺贝尔华人获奖名人榜;③“二十四孝”宣传栏。
6、学校标识:
发动师生,给学校东西两条主路、两座教学楼命名;撰写校史,建立校史室、荣誉室;加强校徽、校旗、校歌的宣传;创编校刊、校报,办好广播站、校园网站,开播校园电视台;印制学校宣传册、录制学校宣传片;设计富有临港二中特色的教室牌、功能室牌、温馨提示牌;设计具有临港二中标志的文化衫、帽;校内车辆发放临港二中通行证。
四、主要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将使师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1、学校大门:
学校新安装电动式伸缩门,两侧立柱以红色大理石装饰,右边石柱上聘请著名书法家庄惠记用行楷书题写校名,既显古朴典雅,又富有时代特色。
2、校园文化广场:
校门前方是3200平方米的校园文化广场,该广场是针对我校学生多、运动场地不足的特点,为配合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刚刚改造硬化的,广场中央设有不锈钢旗杆,底座为大理石台座;新建广场可以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进行体操锻炼,是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学校的东南面, 投资20余万元在全区建好了第一个水冲厕所,有力地改善了环境。广场设立移动式宣传栏。
3、教学楼:
校门正对面是初三教学楼,楼正上方中间悬挂临港二中校徽、校名,门厅上方安装电子显示屏,显示学校有关信息、通知等内容;两侧书写“笃志博学、弘毅求是”的校训。楼道及走廊墙面的布置由教务处负责,主要分四个板块:一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国学经典板块;二是名人励志板块;三是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展示板块;四是师生优秀书法绘画
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作品展示板块。
后面是新建教学楼,教学楼顶部安置学校办学理念内容的红色大字,侧面墙壁上书写对全校师生每日学习生活的警示;门厅前设立学校移动式宣传栏,公示栏;进入门厅, 大厅正面墙壁书写校长寄语、临港二中奋斗目标,右侧墙面设立“校荣我荣展示栏”,张贴学校各种荣誉牌匾照片,名校友事迹图片;左侧墙面为师生光荣榜,张贴我校名师风采、学生风采照片;各楼梯处及走廊布置悬挂各种教育理念、名人格言及师生书画作品等。力求使楼道文化与校园文化整体协调,做到层层有主题,块块有特色,真正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4、学校主路
南北路两侧墙壁为传统文化宣传长廊,主要展示临港精神、厉家寨精神、临港二中精神等内容;靠近竹园的东墙为文化墙,设立“诺贝尔华人获奖名人榜专栏”等内容,让每一位走进临港二中的的人,接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校园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东西主路两侧设置文化橱窗,主要由教务、政教处负责,内容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二十四孝为主题”;教学楼后主路有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宣传栏以及学校活动移动宣传栏等内容
5、女生公寓
女生公寓正面悬挂“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感恩”的标语,围绕这一主题在各楼层楼梯、走廊墙壁上精心设计有关生活、安全、卫生、励志等方面的标语。宿舍内学生生活用品柜、洗漱用品及床的摆放,制度框、宿舍公约、学生信息表与整容镜的悬挂由政教处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接受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各班教室
教室的布置由政教处根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进行统一规划,要求各班级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教室门框上面统一订制“一班一品公示牌”,内容包括班级名称、创建主题、奋斗目标、班级格言以及班主任寄语等;教室内主墙面为“班级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黑板正上方布置国旗和课堂要求标语,墙面合适位置悬挂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各种规章制度、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表册统一位置张贴悬挂,电教设施和饮水设备合理放置并有专人管理;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建设积极向上的“三风、一训、一精神”
我校形成了“笃志博学、弘毅求是”的校训;“学教共荣、明心养德”的校风;“博学严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善思、求是进取”的学风 ;提炼了“质朴造就风范,傲骨勇立潮头”的二中精神。
2、办好校园广播站,创建校园网站,开播校园电视台
校园广播站、网站、电视台及时发送最新的时政新闻、校园新闻、校园歌曲、师生优秀稿件等;进一步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和温馨的问候,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得到美的享受。
3、发展社团文化,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组织了美术、舞蹈、音乐、摄影、书法等1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文化活动
校园掀起了“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热潮,每天上午大课间做完两遍广播操后,原地由学校统一指挥,进行“每日一课、经典诵读”节目,规模宏大,精神振奋。
(三)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必要保证,我校将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1、印发《临港二中制度汇编》
目前我校已在全校师生中印发了《临港二中制度汇编》,作为学校工作的依据,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步入民主、科学的发展轨道。我校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及学校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文化。在职务晋升、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
2、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在学生管理中,进一步完善“星级能手、文明礼仪标兵、优秀学生、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优秀学生干部和团员、星级班级、标准化寝室”评比制度,我们主张培养学生个性,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发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风采,让学生的能力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得到提升。
3、修订完善文化检评制度
在活动方面,我校制定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检查办法》、,《校园文化建设评分细则》等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校园活动文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将重点开展好下列活动:
1、“星级”和“十佳”评比活动:
继续坚持“星级”班级、优秀级部、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坚持每年一次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道德标兵评比活动。认真做好学生阳光德育评价活动,评选阳光少年、阳光宿舍、阳光班级、阳光班主任等,用“我阳光,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临港二中阳光校园。
2、“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班班成立“图书角”,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让师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3、“三节一会”活动
定期举办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4、国学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让经典走进课堂,让学生唱经典、画经典、演经典、写经典。编写“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规划设立经典诵读课和国学课;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享受着“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乐趣,从而陶冶情趣,开阔胸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建立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根据学校文
临港二中2012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学校办公室为协调职能部门,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团委、艺体组等科室为具体实施部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以人为本,全员参入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学校将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级部、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加强交流与研讨,逐步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我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3、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论证,科学规划,制定详细方案,稳步推进,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避免随意变更。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一方面由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拨出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大力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资出力,并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和奖励。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构建具有南小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工成就自我的家园”。
二、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物态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三、遵循原则
1.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
2.实践性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积极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学校文化活动。
3.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
则;二是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地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同时建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哲学与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根据南小独特的办学背景,我们确立了——
办学宗旨: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
办学方略: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特色显校
办学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精良、科研领先、质量一流、特色鲜明
——教师成长目标: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信赖、自我满意
——学生培养目标: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教育理念:把孩子当作孩子看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六年影响孩子一生
校训:登攀
校风:和谐、创新
教风:博爱、务实、尚智
学风:乐学、善思、明理、力行
核心价值观:
——学校观: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工成就自我的家园
——管理观:领导就是服务,管理为了服务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爱满天下、教人求真
——教师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观:学生是自己发展的主人
——知识观: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教学观: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学习观:学习就是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2.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和必要物质载体。作为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遵循“三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四精”:精心、精巧、精细、精致的原则来建设。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的原则,开展“特色”装点校园行动,努力注入更多“新教育实验”和“创造教育”的元素,让校园环境更具视觉冲击力。少先队要做好各中队环境布置的全面规划,要把学生优秀的字、画等展示出来,并定期进行更新。五幢建筑的命名:(拟用校训、教风和学风中的相关词语命名)一号教学楼:乐学楼(主题字——智)
二号教学楼:善思楼(主题字——善)
三号教学楼:明理楼(主题字——和)
西侧综合楼:力行楼(实验室、专用教室)
半圆综合楼:登攀楼或“致远楼”(图书馆、七色光剧场)
行政综合楼:尚智楼(办公室、会议室)
各楼层建设定位为:
底层:德育长廊(主题字——行、新公民教育目标、南小学生一日常规童谣、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主题、陶园)
二层:“我们爱阅读”(主题字——知、主题画、科幻画、创造名言)三层:“我们爱英语”(主题字——学、主题画、英语警句)
三层:“登攀者”书画长廊(西侧:小黑板粉笔字或粉笔画;东侧:学生绘画与书法作品)
四层:“我们爱艺术”(主题字——思、主题画、学生发表的绘画作品、专用教室)
四层:“我们爱科学”(主题画、科幻画、创造名言)
各楼梯:(文明用书、楼层各室导引)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我们“共同的约言”(陶行知语)。它不但能对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而且还有引领和激励的作用,能发掘、引爆人的发展潜能。以“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否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原则,大力创新和实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和任务,明确各处、室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分工是:
党支部:精神文化、宣传舆论
校长室:校风教风、教师文化
办公室:制度文化、教师文化
教学处:教风学风、学生文化
德育部:校风班风、主题活动
总务处:物质文化、美化绿化
工 会:制度文化、教师形象
2.加大投入,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