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枣阳市七方镇罗岗中学备课组
组长:王天成副组长:王亮尤兴照成员:英语教师
所谓5P教学模式就是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Progress(巩固,提高),5p就是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是新课程实施后,刘道义、龚亚夫等专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的平台。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英语教研小组,定期召开小组教研会,共同探讨5P教学在课堂中的得与失。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我们学校为我们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尽量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就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同时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所以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我们发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初中英语新授课5P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预习反馈、目标导入——> 主题探究、呈现新知——> 练习实践、答疑解惑——>综合运用、拓展提升——>总结巩固、反思重建”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我们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不时出现,后期有所改观。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有时辛苦创设的英语语境口语训练却不到位。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促进师生角色转换,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化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
二、教学内容要情景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
三、英语课堂中师生要有效互动
(一)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
1.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2.平衡的师生话语比例
3.让学生学会提问
(二)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启动chain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就可以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
(三)自主高频高效的小组互动
互动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向的合作、竞争、共享中得到快捷、直观、高效的收获。
四.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和遇到的困难,耐心加以指导,积极鼓励,使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达到教与学双方默契配合与和谐呼应的境界。
总之,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探究,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第二篇: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11.4改(范文模版)
5P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阶段性小结枣阳市第四中学李华实
枣阳四中课题组已进行了一年多的5P模式下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实践研究。学校为课题组的教师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型进行角色转换研究,并将研究心得在全校实验、推广。目前,全校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能自觉地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热情、学习效果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困惑。
我们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二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二是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本转变。观念决定行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角色实现了以下转变:
1、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总是忠实执行课程方案,让教学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机械地运行,以“不变”应“万变”,缺少灵活性,难以摆脱“填鸭式”的说教。而5p教学模式下,我们本着追求“灵活性”和“生成性”的原则,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新的生成,进行超前预测,设计好应对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游刃有余而充满灵性、活性;教师在备课时关注过程的设计,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关注的焦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能够敏锐洞悉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动态:学生该干什么、学生在干什么、想干什么、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机动灵活地安排调整好每一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2、成为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是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都让给学生,由教学的“中心”转向“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真正成为主体,真正实现主体参与,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成功的引导。如在Presentation(呈现)时,我们通过新课导语的设计,巧妙地陈述和展示课时目标,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以挖掘和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求知欲。在Practice(练习)时,我们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来反复练习某一个语言话题。学生Production(运用)前,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好活动的方法、规则和步骤,教给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和发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
Production(运用)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开拓学生的思路。尤其是学生“标新立异”时,我们及时捕捉并加以放大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积极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境界。
3、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见解,交流情感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是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摆正位置,府下身子,充当活动的导演和组织者,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这样进行:
T: Look at the pictures,and listen to me carefully(出示一幅图)What is this? Ss: It is the sun.T: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Ss: It is nice.T: It is sunny(板书:sun→sunny)read after me,class.(学生跟读)
T:(出示另一幅图)What is this?(自答)It is cloud.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自答)It is cloudy.(重复并板书cloud→cloudy)Read after me,class.(学生跟读)
T:(出示第三幅图,放慢语速)What is this ? It is wind.What is the weather like?(停顿,有学生插话It is windy)Good,It is windy.windy(学生跟读)
T: Ok,now look at the blackboard.(黑板显示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se words?
(学生思考片刻,然后有人犹豫地答)右边的三个词都有一个字母"y"。
T:谁能告诉老师这三个词的词性?
S1:都是形容词。
S2:哦,原来是名词后加上一个y,就成了形容词了。
4、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活字典”、“资料库”。
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我们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标或动
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例如,在讲授“Seeing The Doctor”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己学过“看医生”的句子与短语,在workbook中出现一张病假条。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后)
T:Now suppose you have got a bad cold,and the doctor asked you to have a rest at home.You wi11 have to write a note to your teacher to ask for a sick leave,right?(学生点头yes)Well, now try to write a note,asking for two days’ leave.(学生伏桌写。教师注意到有学生面呈难色,于是走过去)
T:Any problem?
S:I don’t know how to start the note.T:Well,first you must make sure what you’re wanting to do,then why you want to ask for a leave.(学生继续写。几个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左顾右盼,有的在抄别人的)
T:(微笑地)You can have a look at your deskmate’s,but don’t copy every sentence.You may not have the same problem.(众生笑)
T:OK,Let us have a discussion first.Talk about how to write a note to ask for a leave,Everyone should give his ideas.Then we will go on to write.5、成为学生意志情感、学习方式和策略转变的促进者。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兴趣、热情,影响学生发展的学习状态,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培养良好意志情感、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如何让学习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采用各种方式,如精选学习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等等,让学生深受鼓舞,学习积极性高涨,探索的热情更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和探索,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6、成为教育个性的张扬者。
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告诉人们:唯有个性才有活力、唯有个性才有成功、唯有个性才是发展。而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教师应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从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善煽情、有的教师善引导、有的教师善示范、有的教师善组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放大自身的这些优势,强化这些优势,完善这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把自己的个性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7、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者、评价者和研究者。
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反思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特征日益明显。“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别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策略,完善知识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激励的语言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的困惑
1、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的定位,不能引起家长、学生,尤其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认为反正以后还会从头学起),导致没有专业教师执教,更有甚者,英语课可上可不上,时间被“大科”挤占。从而导致有将近30%的学生小学毕业时26个字母会读不会写。这样,对于初中所使用的教材(《Go for it》)增大了认知难度和学习难度,为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换设置了人为障碍,不能很好的完成每节课的预定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不能很好的体现。
2、长期以来,教师缺乏常态化的全面、系统的统一培训学习,出现了“坐吃山空”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角色转换”中穿新鞋,走老路,达不到实验的预定效果。
3、当前的评价体系,仍停留在“重分”上,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都是以“分”定全局。从而,教师在“角色转换”中难免会“以考试为本”而不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本”。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周明星《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
3、唐清波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定位和转换》
第三篇:教师角色转换
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注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1)在活动区域中,首先我们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2)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我们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3)我们运用了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
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幼儿的区域记录方法还不够理解,还需我们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区域活动积极性还需提高。
总之,解决区域活动中的主要障碍,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努力做好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第二,首先,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
教师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么做的。教师还可以采用个别观察的方法,小班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教师就应观察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是怎样进入某一个区角的。只有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了素材。
教师做一个参与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小班幼儿总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玩,而且易受大人的感染,一旦有教师的参与,他们的兴致会更浓。针对不同的区角,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和幼儿玩同样的材料,主要是给幼儿一个示范。如美工区投放了彩色的橡皮泥等,幼儿只是摆弄其中的材料,对于不同的造型缺乏一定的经验,教师以一个玩伴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区角中,用以上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创作,幼儿看了以后也就模仿着去做。
2、合作参与:教师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等地玩,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喜欢独立地玩,合作性不够。如
表演区的幼儿总是不能协调好同伴间的关系,谁也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发现后就扮演大灰狼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并适时地进行间接指导。
3、指导性参与:教师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入。区角活动提倡的是幼儿自主地玩,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环境的创设中融合了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以实现其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如科学探索区中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不知怎么玩,教师就提示幼儿:“用这几种颜料变出许多种颜色来,谁会变出绿色?”同时要求幼儿把调出的颜色来装饰衣服,幼儿不只是随便地玩,而是有目的地去探索了。
第三,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宜地加以引导。首先是应适时,即把握好时机。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看到同伴在使用某一物品,他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自控能力较差,发生争抢的现象就较多,教师就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地解决幼儿的这一纠纷。其次应适度,即避免教师过多或不及的引导。教师引导时过多,幼儿就缺乏一种自我独立性,往往会依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而教师的引导不及,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在存在盲目现象同样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
第四篇: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从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聚焦学生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学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课堂转型在世界各国缓缓地进展着。各国都开展着课堂转型的“静悄悄的革命”。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行课改中摸索出的各自课堂转型的模式,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核心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些经验表明,课堂转型,最根本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转型最核心的是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我们学校在承担省级课题《“一三五”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细化该“学导课堂模式”的研究,把课堂转型作为主要任务,研究学导课堂教学教师导学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学生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在近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感学导课堂模式的深化与普及还存在着观念障碍和制度障碍,还存在着策略研究上的局限性。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选择《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引下,取得课堂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二、研究选题的理论依据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翻转课堂”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问题情境,构建师生互动的机制,是这一研究的原始形态。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课堂转型的研究都涉及到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揭示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自我角色认同会影响教师处理教学中各种关系的方式,强调教师角色转换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我校探索基于学导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侧重点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行为,并通过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归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和方法。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包括:校本研修中的角色体验、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体验、自我反思中的角色体验。教师角色转换的方法包括:角色期望的学习、角色扮演的体验、角色冲突的调解、角色沟通等。
2.研究学导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包括学导案的设计策略、教学对话策略、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学法指导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课堂强化策略、学生学习行为调节策略。3.研究课堂媒体呈示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生即时学情的适切性策略,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习内容的融洽性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是“学导课堂模式”研究的继续,对于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教师深化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理念的理解,深化对“先学后导”、“学导结合”、“以导促学”原则的理解,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灌输中心”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是通过研究过程,组织教师深化探究课堂互动的策略,让教师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设计。
三是把评价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让教师通过评价来反思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教师须先确定观察主题,进行行为分类,制定观察表,进行课堂观察。根据观察记录的分析,提出课堂互动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策略。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实践反思的镜子。教师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2.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学中课堂互动低效事例的分析,在同伴互助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寻找到解决课堂习惯培养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媒体呈示问题、教学评价问题、等问题的有效策略。
3.调查(测验)法:教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前测、后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自学兴趣、态度、能力、习惯、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等现状,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有效性、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主要采取“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轮”和“多人同课循环”等课例研究的形式,教学目标制定、调整与落实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学导案设计变式研究、学情分析有效性策略研究、学法指导有效性策略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有效性策略研究。、六、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11月)成立课题研究和分主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定分主题研究的年级和教师,按主题开展培训。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分两阶段开展分主题研究。
其中:2015年11月——2016年3月,开展课例研究; 4月、5月,开展中期检查,通过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典型课例。
3.第三阶段,总结、整合、提升阶段:(2016年6月)分主题总结,整合研究,形成各类变式的课例,各类有效性策略的成果。
七、研究预期成果: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形成若干篇研究论文。3.形成若干典型案例。4.编撰优秀学导案。5.刻录相关课堂教学视频。
八、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乔丰年(校长)副组长:何焕利(副校长)学术秘书:闵卫强(教导处主任)
成 员:陈 林(副校长)拜敏娟(副校长)李盈利(副校长)
武亚娟(副校长)王群英(工会主席)董琳娜(教研室主任)
闫敏娜(教研室副主任)张朝晖(教导处副主任)周春妮(教导处副主任)
(二)课题指导小组 王昌民(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李晓燕(渭南市实验小学监察员)闵渭安(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邢唯远(临渭区教育局副局长)赵根全(临渭区教研室主任)杨晓蓉(临渭区教研室副主任)
2015年9月
第五篇: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教研组 郭兰天
课题级别:恒达中学校级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课题负责人:郭兰天
主要成员:郁美玲、耿振梅、李世娟、成秀琴、王清平、田丽萍、郭乃云、程丽云、张丽俊、王艳芬、杨润叶、付红梅。
摘要: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七年时间,每位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从一时难以应对,到不断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认为认真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形势下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一数学教学效率论科研课题的影响,我们初中数学组的每位教师从课堂教学出发,把研究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研课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8次交流和小结,写了相关的总结论文13篇,上了校课题研究课33人次,在教研组内每位老师都上了4-6节教学研讨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新教材的新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病疾,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背道而驰,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所以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老师打算教给学生什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我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的总课题负责人王光明教授认为:“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一一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学校教育质量的任何意义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效率不高,设计再好的教材也只能束之高阁”。早在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就写到:著作《大教学论》的目的就是改进学校教育;要让老师因此而少教;让学生因此而多学,让学校充满欢乐,而不是厌烦和高压.到了20世纪,教育家巴班斯基则系统研究了教学优化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特德斯科先生则认为:“提高教育质量仍是21世纪教育的目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报告中“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无论怎样强调均不过分”,这一句话竟重复了3次,足可见这一国际性组织对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是多么的关注。“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 《中学数学创新教法》; 《数学教学效率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
主要目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主要内容:
(一)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作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让学生能在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郁美玲老师重视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发表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并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赞扬,成秀琴老师说:课堂上出现冲突怎么办?批评不如表扬,表扬不如关爱,关爱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尊重,没有什么比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人感动了。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把握好方向。
在与学生合作时老师应该即是合作者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成为让学生能创新的引导者。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耿振梅老师在课题实验中注重把握教师角色转换中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耿振梅老师说:“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王清平老师在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时从教学策略上思考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必要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课题学习时,教师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合作者,尤其在分组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感受了自身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实际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小组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同一个课题给出了各有特点的观点或设计,充分地体现了合作的效益,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发展。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与学生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出现偏差或有疑问时,教师应及时给出明确的方向并尽量提供知识的保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能有机的结合在学生身上,使得知识在学生身上得以扎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实现了学生的近期学习目标,也潜在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培养了良好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学习品质。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田丽萍老师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注重新课的导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一节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游戏,作为新课的导入,樊老师手中拿着几只被切开的只有半边重叠的乒乓球,学生从正面看,是一只乒乓球,然而,老师却从手中拿出了一个一个“乒乓球”(其实只有半只),学生们惊呆了,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此时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课堂也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兴趣昂然,为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成功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防止挂一漏万,受骗上当,增强是非的辨别能力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达到了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程丽云老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中,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她立足课堂,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她实验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步骤为(1)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通过导入新课的各种方式,出示显性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定向。(2)引导学生主动学:用5——8分钟,通过课前可印题签或制作课件等方法设“自学引路提纲”,并提出自主探究的范围、内容、时间、方式、要求以及届时如何检测等。(3)用20分钟左右,教师组织答疑自主探究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互教合作学习即是培优,又是补差,不同学生都有提高。人人是学习者,人人也是小先生,角色互为转换,起到了互补、互助、互利作用,学生课程资源得到挖掘。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精讲:讲疑点难点,讲易错易混点;精教:教规律、教思维方法,将百法归
一、万法归宗,实现教与学的科学有效性(4)用七7、8分钟,通过完成课堂作业(即检测题),检测每位学生在本节课学习效果,巩固运用知识。程丽云老师说:“我们教师最关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心的就是在40分钟内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了?究竟学会了多少?能沉淀下来什么?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我尝试进行了课堂检测,到目前已经初具成效。”
3、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新教材在编排上已经给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引领,比如每节课的“议一议”、“做一做”、“猜一猜”、“想一想”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材的思维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课题组的王艳芬和杨润叶老师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杨润叶老师的在课堂实践中主要分以下五个步骤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步骤方法
老师创设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知识
(2)以旧引新引发兴趣,(3)故事引入提高兴趣精心准备,恰当选用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做一个好的组织者
动手实验,验证结论。
(1)使用常规工具直尺、量角器进行测量
(2)通过折叠,利用重合来说明量相等或图形全等的关系
(3)通过折叠、计算、翻转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进行猜想验证,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4)用多媒体试验探究,大胆猜想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的探索,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合理猜想,形成假设。(1)猜想问题的成因
(2)猜想研究的结果的可能性激励和指导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创新,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
分析论证,归纳概括。
(1)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验证猜想(2)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3)教师点拨,寻求最佳方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高屋建瓴,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1)反思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
(2)反思自己探究中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3)反思本课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4)反思自己本命题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提问使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认知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范畴与基础,数学认知过程优化的目标体现在构建数学认知结构上,而数学认知过程优化的过程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上。自我反思和互相交流是数学学习的良好品质。
付红梅老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从挖掘教材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图案设计》,《黄金分割》等章节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作品,丰富了学生图形世界,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教材虽然有很好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适合每个班级教学,在整和开发教材的研究中,张丽俊老师有自己独到的做法,例如,在“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中,发话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把去括号法则与小学的乘法分配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少了学生认知上的混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我们的课题老师还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家庭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成秀琴和王清平两位老师通过对研究得出,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采取一些针对措施: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营造合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3)尊重学生;使学生信任老师。(4)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受温暖。(5)激励学生,让学生精神饱满。
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关爱会影响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将来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有很好的帮助。
李世娟老师致力于研究家庭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她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学习效率。她发现的问题有:
(1)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2)家长的溺爱,使孩子产生“学习好坏无所谓”的错误心态;(3)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4)单亲家庭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解决问题的措施是:
(1)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支持”这两个字,是指父母能够相信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能鼓励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等;
(2)能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心情,让孩子不必被其他琐碎的事情而困扰,(3)正向信息的传递,当学生遇到了学习上的瓶颈时,要坦然面对,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
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
通过教学中的试验比较,得出短期内的相应结果。
2、理论分析法:
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有关课程改革后的一些教学研究法面的论著,以及一些大教育家的理论等,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教学。
3、课例分析法:
通过研究课中大家从教师角色转变后的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探讨分析,为课题研究找出例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探索,它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上的事,也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等息息相关,各位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化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使教学成绩有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有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了很大的提高。在我校举办的两届数学活动周中,学生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制作出一些有质量的数学小制做作品。在数学擂台赛,数学小故事等活动中学生都能一展自己的数学风采,展示他们数学方面良好的素养。在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中,我校学生数学素养受到一致好评。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成效:
数学教学效率论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已经在几个省市开展了子课题的研究,并且有了一些经验,我们课题组只是为了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的水平而参与的,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但我们相信,在研究中我们的教学理念发上了根本的改变,也因此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气,更像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数学能力已有所提高。
(3)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创新之处和突破性进展: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是每位教师都是教学一线上的数学教师,他们在教学中边探索边实践,随时对研究的内容加以补充和调整,它们既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也是研究结果的受益者。他们谨慎实践,不断总结,并能把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开来,使课题研究的效益立见成效。
(4)讨论部分:
在研究中我们每位老师都积极投入,但我们毕竟是一线的教师,缺少理论上的指导,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理论书籍,所以一些在研究中已近成熟且可行的方法我们仍然不知道,使得我们的教研成绩缓慢且成效不够显著。其实对于初中数学教师,如果有一些好的课题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或者有一些好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去研究课题的话,我想课题研究效果会更加明显,会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是时代的呼唤,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有效方法。夸美纽斯曾说:“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了。提高课堂效率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今后会扩大研究的范围,探索每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效率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更有时效性。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郁美玲老师的论文:《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从角的教学想到的》;《有趣的七巧板》课堂实录及反思;《找准位置,定好角色——浅谈教师角色的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课题研究
转换和课堂效率》;
耿振梅老师的教改小故事:《充分挖掘教材,故事就在身边》;《充分挖掘教材,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李世娟老师的论文:《对新教材的认识与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课堂效率》;
成秀琴老师的论文:《新课程推动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王清平老师的论文:《让数学与生活紧紧的拧在一起——新教材教学体会点滴》;
田丽萍老师的论文:《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效率的探讨》; 郭乃云老师论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数学课堂教学》;
程丽云《初中生数学学习潜能——潜能开发的实证研究对课堂效率提高的促动》;
张丽俊老师的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 王艳芬老师的论文:《非智力因素与课堂效率》; 杨润叶老师的论文:《家庭环境因素与课堂学习效率》; 付红梅老师的论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角色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六、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创新教法》主编:毛永聪学苑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8月第14卷第3期;
4、《数学高效率教学简介》马宏云,华山中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