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

时间:2019-05-13 19: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

第一篇: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

《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摘要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研究具体进展与成果:

1.教师坚持使用学案,并不断地改进讲学稿的质量,使之成为师生教与学的桥梁。在我校已经用“学案”基本代替教案。

2.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从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撰写论文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杨楠老师的《The night of the horse》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王晓燕老师的《water talk》教学反思分获得2010年深圳市教学反思评比的一、二、三等奖;王晓燕老师的《making friends》写作课教学设计发表于《新课程报》其它课题组成员还撰写了《学案导学之我见》和《如何编写英语学案》等论文。

3.目前全组致力于编写出高质量的英语学案,力争能够为大家提供适合我们学校的“学案”教学模式。

第二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是尝试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前以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设计学案,通过有效的导学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呈现一份“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依案自学的方案),这一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方案设计

一、明确目标(默读并记住要点)体会正、反比例问题的产生和结构特征。能准确判断问题所涉及的两个相关量的比例关系,明确关系式,并用正、反比例的思路根据关系式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对应”、“不变”等数学思想并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应用。

二、知识回忆 判断下列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写出关系式并判断)。

A 总页数一定,每本本子的页数和本数。

B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一定,植树人数和植树棵数。

C 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表中x与y的关系填表,并思考你是怎样算的。(表略。)

一、导学模式设计说明 明确目标:让学生在新授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订学习目标,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水平。各项目标的表述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并引导学生认真默读,记住要点。知识回忆。任何新知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同化和顺应的结果,因此,设计由旧转新的知识回忆环节,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起点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是重点。为此,在知识回忆环节设计了三道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关系式再判断,这一写一判断是为列等式做准备的。自学思考。“学案导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决不代替。因此应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中的许多规定性的知识适合于意义接受性学习,通过有效的学案让学生自学,可以使老师少费口舌。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纳入方程解法的系统中,让学生仔细比较、理解,沟通二者的关系。为此设计了三张表格(四层意义):(1)通过选择填空渗透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2)加深对两种相关联量之间比例关系判断方法的理解。(3)沟通各种不同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把握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4)渗透函数和对应思想。从现实看,使学生理解x与y的对应关系,为列等式做好准备;从长远看,为中学学习函数做些渗透。让学生边阅读(三张表)、边思考、边填空,学会解题思路和书写格式。通过三张表格的学习与思考,使学生领悟用比例解与用方程解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自主解答。把课本的例题作为“尝试题”让学生自己解答,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强化自学思路,巩固自学成果,并进行基础训练,在练习中内化,同时提供与同伴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可以收集学生自学、交流的信息,促进课堂生成,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其达成目标。总结反思。在学生自学交流、理解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回忆建模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对照学案中的“判断、寻找、解答、检验”四个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使学困生获得启发。自我检测。“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它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何精选练习就成了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因为练习是当堂完成的,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本课时学习的成果,因此,练习的难度不宜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为准。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学案,很多同学已将课堂学习内容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失去了挑战性。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学生通过现场检测自己本次的学习情况,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反馈订正。本环节分为下列几个步骤。(1)出示正确答案供学生对照,找错误。(2)学生(用红笔)自由更正并各抒己见。(3)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4)引导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指导应用。这一环节的原则是:凡是学生能自主订正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找出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并做上记号,教师请学生发表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错。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导学模式策略总结 导学时机——课内与课外结合。学生在课外进行先期学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结合“学案导学”课题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所以我们设计的“学案”,不仅可以在课内分发,也可以在课前分发,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进行先期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先期学习的情况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引导,实现更高层次的导学。导学氛围——静态与动态结合。小学生的学案导学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静态的学案导学与动态的师生互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课堂的沉闷状态。例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中,我在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之后,提出问题:“第一、二题各用什么思路解答,为什么?第三题为什么不能用比例的思路来解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比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接着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通过猜一猜、编一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动静有序,既有冷静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导学方式——自学与思考结合。在依案自学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思路,又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边动笔,做到学习活动既有一定的接受性,又有一定的理解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既虚心接纳又勇于创新的良好心态。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解题思路时,我提供解题结构的提示性答案,又留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边思考,边填写;在自主解答反馈交流时,我让学生解读同学板演的展示答案,让学生对照思路与等式思考学会了什么方法。老师通过导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导思策略——正例与反例结合。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但是学生依案自学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能够初步理解正确答案。此时再收集一些典型错例与正确答案让学生深入比较、辨析,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会想尽办法来说明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提醒同伴应注意的问题,个个都会成为“小老师”,学习热情高涨。所以学案导学之后的交流展示要注意正例与反例的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导学延伸——导思与导疑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案导学的一大亮点。每个环节学习之后都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接着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会什么方法等。如,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时候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什么时候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比例解是不是一定要列出比例式。有的还提出,我们过去可以用简便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比例解法。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将加深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认识。因此,学案导学的“导”不仅要“导学”,学会知识,还要“导思”,思考方法,更要“导疑”,不断生疑,使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提高。

“学案导学”始终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做数学的活动。为使学生的学习更扎实,学案设计要照顾差异,注意创新和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克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

第三篇:探索学案教学模式 的特点(写写帮推荐)

学案教学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简单地说,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制,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体的学习需要编制。当然,教师编制的学案主要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解决,以训练和发展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编制的学案主要是合理设计、规划个体学习、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或是把现有的教材整合适应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第二版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因此,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编制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校本课程。编制学案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案有两种呈现方式,即纸质学案和多媒体学案。

二、学案与教案的比较

学案源于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中独立出来,只关注针对学生的学习设计。可以说,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就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学案。学案与教案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 1.学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教案以教师为本,以教论学,以教师为中心,关注的时教师教什么,如何教。

2.编制学案必须以清楚地了解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而教案多是以教师对学生的某种假设或者猜想为基础,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需要。

3.使用学案时,学生唱“主角”需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积极主动参与,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使用教案时,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参与,不能全员全面参与,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4.学案立足于自学,着重于学生“拿来”,强调的是“会学”,重视学法指导;教案立足于“灌输”,着重于“给予”,强调的是“学会“,忽视学法指导。

5.学案作为校本课程,对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进行校本化建设;教案仅仅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不能被当做校本课程。

三、学案教学

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

四、学案教学的特点

学案教学与其他教学体系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融合性 学案教学具有融合性,它融合了教与学的活动,不同的学习方式等。学案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能动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案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分层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挖掘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获得符合个体实际的最优化的发展,又通过个体之间的协同关系把学生的智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学习合力和互补。

2.匹配性 实施学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当学案与学生的实际相匹配时,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和教学效益。实施学案教学,既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活动,这为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舞台。实施个性化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实际相匹配,是学案教学追求的真正主题。

3.独创性 编制学案是教师能动的创造过程,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研究课程标准或挖掘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编制学案也需要学生的创造性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学案的编制活动吗,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获得良好的感情体验,不断强化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开放性 学案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体系,它开放性地吸收了各种理论的精华,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就可以把他们迁移、融合为学案教学的组成部分。学案教学把课程理论、心理学、管理学、系统论、信息论、脑科学理论、课件设计和开发理论等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结合起来,使之共为教学服务。

5.主体性 学案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只有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编制出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高质量的学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实施学习的有效自主调控,把他们引导到自律、自控、自理的学习上来。

6.效益性 学案教学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益,不仅提出了可操作性很强的编制学案的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学案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了教与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益。

五、学案的组成部分

学案最基本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学习目标、自学设计、达标练习和研究性作业。学案中贯穿三条线,即知识线、情感线和能力主线。编制学案要提高问题的设计质量,构建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基础、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偏好的差异性学习任务,为开展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达标练习和研究性作业,涉及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因此,提高达标练习和研究性作业的编制质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

第四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总体上处于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小学三、四年级就可以看作是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准备阶段,多涉及词和句的认读活动。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一级目标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的能力(教育部2001)。到了五、六年级,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显性的阅读语篇,一般由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加上一组问答题或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旨在复习和巩固对话或短文中的主要语言点,并进行适当扩展。读写部分的具体教学要求为: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理解程度的填空或问答题;能够听、说、读、写字体加粗的句子。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技能,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的能力。总体上说,小学英语阅读的目标是:通过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他们进入初中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小学英语阅读课比较低效,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不能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思路,教师上课普遍是把阅读语篇看作口语或听力的素材,逐句逐句地讲解和分析;反复领读直到学生能正确发音、熟练朗读并能完成课本上的阅读检测任务。有些教师甚至把一些较长的对话或语篇当成句型课来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小情境中学完文本中的词汇,但教师对文本的处理却是蜻蜓点水,并且是在学生未充分理解文本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活动,这样的课与其说是阅读课,倒不如说更像词汇与会话课。教师对阅读教学课的目标把握不准、教学思路不清、教学活动无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清、阅读兴趣不高,从而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和信心,更无从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中年级依托教材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做到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插图、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何在高年级把阅读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阅读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和实践的课题。目前教师普遍感到阅读课难以操作,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时有发生,因此很有必要开展阅读教学观摩研讨。

阅读课一般可以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活泼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大意做准备;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并为寻找特定信息而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运用所学语言,提升阅读能力。

一、阅读前的活动——知识的准备阶段

中年级阶段的小学英语阅读材料主要以对话为主,而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多以短文形式呈现。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材料一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并配以精美的图片。阅读材料多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精心设计阅读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降低或弱化阅读材料的难度,为下一步进行有效、深入地阅读做好铺垫。不同的语篇可以采用不同的准备活动,这取决于语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体上来说,阅读前活动主要围绕语篇的主题及难点词句展开,一方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热身铺垫,激活旧知。

教师首先应明确话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并通过说唱、TPR活动、自由会话、问答等多种形式,复现与阅读语篇中相关的已学内容,为之后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复习旧知识的环节时要控制节奏,要快速抓住要领展开教学,摒弃一些与话题无关的活动。

如PEP六下Unit One Let’s read.本部分对话多为学生已学的比较级内容。为弱化文本内容,在热身部分就要重点复习比较级taller,stronger,younger等等;接着再复习用比较级谈论身边的人或事。可让几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说:Zhang Ming is taller.Liu Hua is younger than Zhang Ming.Wang Tao is stronger than„.2、介绍背景,唤起读趣。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读懂文章而是在于获取信息,在获得能力的同时拓展知识。根据文本内容,适当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其阅读欲望。比如在学习Weather 一文时,教师可以从英国人经常谈论天气这一文化习俗入手,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英国四面环海,气候多变,所以人们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

3、难点讲解,扫清障碍。

阅读材料大都包括一些新语言知识,它们往往是该部分的阅读难点,教师可在读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单词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扫除阅读障碍。

(1)直观方式,理解生词。如教师可借助图片、实物、简笔画或肢体语言等。如,五上Unit4 PartB 中的robot一词,师可直接呈现一个机器人模型,并且模仿机器人的语调作自我介绍:Hi!I’m a robot.学生的注意立即被吸引过来,争相与机器人打招呼:Hi, robot.学生理解新词就容易多了。再如,六上Unit6 PartB 中的短文,wake up 是难点。教师故意作揉眼睛、伸懒腰动作,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对新词做了生动的解释,学生很快能明白其意思。

(2)创设情境,理解难点。如,六下Unit 1 A Let’s read 中funnier 对学生来说难,师可让两名学生分别做猴子状,比较谁更滑稽由funny 引出funnier.又如,六上Unit4 A Let’s read中,单词twin以及短语look the same是阅读材料中的难点。为此,师可让学生欣赏Twins 组合的图片或歌曲,通过介绍他们的爱好复习了单词name/hobby等,生自然体会出look the same的含义。再如,五下Unit5 A Read and write中trunk和with its trunk是新语言。教师可在课前活动中创设情景,并进行一系列的理解性输入活动。

T:What is the tiger doing? S1:It’s walking.T:(做走路状,并指着腿)Yes,it’s walking with its legs.What is the monkey doing? S2:It’s eating bananas.T:(边说边指嘴)Yes, it’s eating bananas with its mouth.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S3:It’s drinking water.T:(边说边模仿大象的长鼻子状)Yes, it’s drinking water with its trunk.这样学生理解新语言就顺理成章了。

(3)任务型活动,弱化难度。如六下Unit3 B Let’s read中设计多个动词过去式短语,难度较大。在导读部分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把部分动词原形与其过去式连线的练习:

Present Past is , am studied walk flew study was fly saw see swam swim walked 这样帮助学生清除了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减轻了学生的认知压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复习有关周末活动的语言,自然过渡到文本中的内容。

对于难点词句的处理,教师要灵活把握,并不是一遇到生词,一定要教会学生才能让其阅读,其实不然。只要生词量不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意思获取主要信息;对于不影响整体理解语篇的生词,也可以采取新词搁置、整体感知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在初读时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同伴互助解决的方式或者在学生掌握了篇章的细节内容之后,再集中处理不明白的单词。

二、阅读中的活动——知识的形成阶段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体现教师指导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生阅读英语材料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技巧,对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如略读、精读、寻读的能力。在每次阅读后教师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培养能力。

1、在略读中理解大意。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材料生词较少,而且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多数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初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五上Unit5 PartA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两个简单问题:How many rooms? Is baby rabbit’s room nice?以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五下Unit5 PartA Read and Write的教学中,师呈现略读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see?学生略读后回答:I see the monkey,the baby kangaroo,the mother kangaroo and the elephant.当然还可根据不同的语篇分段设置简单任务,让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就可以找到答案。

2、在精读中理解语篇。

学生在初略感知阅读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展到精细地读并进行精读练习,以帮助

学生深刻理解所学语篇。教师在此环节设计问题应更全面、更具体,以便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的细节信息,直到读懂、读透全文。如在教学五下Unit4PartB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Grandpa is_____a letter.Brother is ______homework.Mom is_______dinner.Mike is________cleaning the room.Dad is_______an e-mail.当然,教师设置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习题,如提出When, What, Where, How, Who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好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就是一篇完整的内容。

3、在寻读中理解文章的细节。

在此环节就可以让学生跳读寻找相关信息,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接下来再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语音语调读,先全班跟读,再小组齐读,最后分角色朗读等。

三、阅读后的活动——知识的输出阶段

阅读后阶段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旨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培养其说和写的能力。

1、说的活动。说的活动可以是运用所读语篇的核心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见闻;也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以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复述既是对学生理解情况的检查,又是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既是练听,又是磨练胆量、培养能力。在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肢体语言及关键词汇等帮助学生完成复述任务。

2、写的活动。写的活动可以表现为:读后填充句子或段落;以及仿照阅读语篇提供的示范仿写小文段等。五年级阅读目标中要求掌握几组四会句子;四年级阅读目标中有四会单词和一组句子。对于四会单词要设计趣味活动,如进行速看速拼速记竞赛游戏,四会句子的拼写可以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打乱单词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等形式帮助记忆,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3、巧设任务型活动。读写部分的任务型活动有Write and ask,Listen and Write ,Group Work and Let’s Find out等形式。教师可结合教材中任务型活动内容,灵活设计拓展活动。如把五下P60页中的Write and ask 活动改编成写作练习等;如在学完天气一文后,让学生书写一份自己的冷暖天衣物清单等。

4、角色表演。小学生好表演,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读”,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长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技能才能得到发展。有些教师在阅读课上花很大精力逐词、逐句讲解,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应该让学生们自己根据上下文理解、猜意,自己根据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寻找信息,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什么都得让学生独立操作,有些难度较高的阅读篇章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如:六下Unit One B部分Sperm Whale(抹香鲸)和Killer Whale(虎鲸)的阅读内容难度较高,单独阅读困难会很大,都靠老师教时间也不允许,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图或资料,在学生对两种鲸鱼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出示小黑板,指出关键词的意思:sperm whale 抹香鲸 killer whale 虎鲸 length 长度 weight 重量 skill 技能 然后教师布置各小组展开讨论或合作阅读,指导学生在书上做出适当的标记,划出不理解的词,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问向老师求助。教师巡视于各个小组之间,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和能力及时作出评价。最后,全班一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阅读更有成效。与独立阅读相比,这种合作性的阅读,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而且兴趣会更浓。

2、略读与细读相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十分有限,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小。教师对阅读方式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信心。我们一般建议教师对一篇阅读材料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任务,先设置最简单的任务,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就可以找到答案,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在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粗略地阅读逐步进展到精细地读,直至读懂读透全文,最后学生的感觉是凭自己的能力找到各种信息与答案。学生对于有成功感的阅读,兴趣不是表面、浅层次的,而是内在的,可持续发展的。

如六下Unit Three B部分的阅读内容比较难,教师可以集中解决关键词,让学生带着回答问题的任务分步阅读,最后完整地阅读两遍,分别完成两个阅读检测的练习题。

任务一:出示提示词板,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目的是让学生集中认识一批新的动词的过去式。(同前)

任务二:从文章的第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How did Mike go to Zhang Peng’s home? What did Mike do at Zhang Peng’s home? 任务三:从文章的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任务四: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任务五:阅读全文(细读),完成书上给句子排序的练习。任务六:阅读全文(细读),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提问,请求帮助。通过略读和细读的结合,每名学生都能透彻理解全文,如果效率高,速度快,余下的时间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或创造性表演。

3、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强调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而忽视对默读方法的指导,也未给学生留出默读的时间。对初学阅读的学生而言,听录音朗读课文能

使学生体会语篇的发音,掌握标准的重音和语调,使文章有真实的生活感;教师想强调某一小部分材料时,借助朗读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然而,朗读毕竟不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语言交流形式,而且朗读往往会鼓励学生养成阅读时出声或者唇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往往会影响阅读速度。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适量增加默读训练,让学生注意提高默读的速度并掌握默读的一般规则,如:(1)尽量一次读一个短语块;(2)默读时避免嘴唇的蠕动或低声诵读;(3)尽量从语境中推测生词的意思;(4)扫读时目光应迅速从前一个句子移到下一个句子,避免频繁回视或指读等。

教师在阅读教学语篇时可以先通过限时或限速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语篇,并回答有关主题、背景等宏观层面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一特定细节进行跳读;然后针对所读语篇的细节引导学生精读,在精读过程中利用朗读纠正学生语音、语调等发音层面的问题。

4、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上所建议的阅读指导方式大多是通过设置由易及难的层层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信息,从而实现对篇章的理解,但是阅读的目标不仅仅是读懂文章而是在于获取信息,获得能力的同时拓展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教师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该考虑用不同于词汇和对话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感兴趣的词,尝试着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之后记在阅读摘录本上。如上面列举的集中认识五个新的动词过去式的游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将新学到的词写在阅读摘抄本上。另外,教师应灵活设置一些任务型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拓展性知识。由此可见,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更有效。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分层要求: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就可以了。

总之,阅读课是PEP教材的主要课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探讨阅读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编者意图,把握教材脉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设计活动,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五篇:小学英语阅读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总体上处于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小学三、四年级是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准备阶段,多涉及词和句的认读活动。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一级目标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的能力。到了五、六年级,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显性的阅读语篇,一般由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加上一组问答题或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旨在复习和巩固对话或短文中的主要语言点,并进行适当扩展。总体上说,小学英语阅读的目标是:通过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他们进入初中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课一般可以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活泼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大意做准备;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并为寻找特定信息而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运用所学语言,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策略

前 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技能,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的能力。

当前小学英语阅读课比较低效,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不能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思路,教师上课普遍是把阅读语篇看作口语或听力的素材,逐句逐句地讲解和分析;反复领读直到学生能正确发音、熟练朗读并能完成课本上的阅读检测任务。有些教师甚至把一些较长的对话或语篇当成句型课来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小情境中学完文本中的词汇,但教师对文本的处理却是蜻蜓点水,并且是在学生未充分理解文本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活动,这样的课与其说是阅读课,倒不如说更像词汇与会话课。教师对阅读教学课的目标把握不准、教学思路不清、教学活动无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清、阅读兴趣不高,从而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和信心,更无从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中年级依托教材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做到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插图、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何在高年级把阅读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阅读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黄源深,2005)。这段话是英语教学专家对英语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相信也是所有英语教学者的共识。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师自己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组织和调控的方案。

(一)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论》提出:学习包括英语在内的一切外语,都要注意大量输入,才能真正学好。大量输入以广泛接触为宗旨,自然输入,自然吸收,不强记强背,更不要求接触的全输入,输入的全吸收,吸收的全输出。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古人也早就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可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过分注重学习语言知识。但是,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借助所读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教师重点应探索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得“见木又见林”,(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语篇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随着年级段的升高,小学英语阅读的篇幅在逐渐加长,阅读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阅读能力发展缓慢。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若只重视词汇、会话的学习,我们的学生语言学习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后,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更为重要。通过英语语篇学习,利于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朗读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把阅读语篇当成口语教学来教,片面追求教学形式。

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英语课上会反复放录音,直到学生能正确发音,熟练朗读并能完成课本上的阅读检测任务。表面上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掌握了语篇,但实际上,学生掌握的只是表面的语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所获无几。在英语课堂上,不变换形式只让学生枯燥地跟读,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把阅读语篇当成语法知识课进行教学。

英语语篇教学与词汇课、会话课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故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把语篇中的语法点单独提出,完全脱离语篇背景进行教学,与小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违背,同时也失去了语篇的背景,课堂沉闷而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并给学生带来乐趣。若只顾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淡化语篇的整体输入、文化意识、语用能力,语篇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教师教学语言枯燥无味,所讲知识脱离教学情境。

阅读语篇可以扩大知识的广度,丰富知识和语言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较多的是师生、生生互动形式。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还是要求写的部分,这一点教师是十分重视的。虽然学生的阅读成绩可观,但教师对于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并没有很大的成就感,并觉得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都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很容易混淆对话教学和阅读教学,往往会把阅读教学当成是对话教学来教,教学方法时比较死板、单一枯燥。所教知识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从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妙导入,营造氛围 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材料篇幅不长,设计的话题和语言都比较符合该阶段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围绕语篇的主题及难点词句展开,既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及背景知识的存储,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理解上的困难。

以《PEP小学英语》教材五上第一单元有关机器人Robin的语篇教学为例,该语篇中“My grandpa made him.”涉及动词过去式,“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涉及第三人称单数动词表示方法等,语法知识点较多,并且整段语篇出现较多的复杂形容词“clever、hard-working、helpful、strict”。面对这么多知识点,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的许文静老师在授课时先播放了一段电影超能陆战队的片段来巧妙引入机器人的相关话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兴奋。许老师在引起班里孩子学习兴趣后,又不失时机地问道:Do you know any other robots? 问题立即得到孩子的热烈反应:Doraemon, minion,transformer...又如以冯鸽老师在教授PEP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关Zhang Peng’s Weekend的语篇教学为例,该语篇涉及动词过去式的教学,难度较大。冯鸽老师在教学时先设计了一个“Sharp eyes”的课堂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充分练习和巩固了动词原形与其过去式形式,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学生在有一定的知识建构后,再引导他们讨论周末活动,使学生感受该语篇涉及的氛围。

(二)渗透知识,有备而教

语篇教学不只是对语篇内容的教学,更是对阅读方法的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巧妙导入,营造气氛后,在课堂上需要从简到精多次阅读语篇。在学生阅读语篇前,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则可以促使他们更为积极地阅读,在确认和检测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体验。

江苏省特级英语教师戈向红在教授“Just like Dad”一课时,先让孩子欣赏短片,抛出与语篇相关的问题“Do they help each other?”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回答该问题后,她将课本上读后检测部分的“Fill in the blanks”作为阅读任务让学生读后完成,如:My dad is a _____man.My dad helps me ______things.I help him ____things under the table.要填的三个词tall, reach, get都是语篇中非常重要的词汇。戈老师巧妙地化解了教学难点。戈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其他活动,如Do they love each other? What else do they do together? 通过这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既能有目的地去读,也能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感知语篇的大意,做到心中有底,为后面精读语篇打好坚实的基础。戈向红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又独创了“自我尝试先行”法,即鼓励孩子大胆朗读课文后,再让孩子跟读录音。老师充分地备课,巧妙地设计各向教学活动,做到有备而教,孩子怎么会不对这样的阅读课堂感兴趣呢?

(三)层层深入,激发兴趣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过百遍是夸张了,但正确的阅读方法,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泛读,对语篇大意有所了解,在任务中渗透知识,做到了有备而学。教师需要针对所读语篇的细节引导学生精读,通过阅读获取语篇的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篇意义。在语篇教学中碰到生词和语法该如何来处理呢?可以是遇到生词就教,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单词的意思,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重设情境来实现难点突破,但这个情境不易繁琐,要简洁,有针对性。同时在精读过程中利用朗读纠正学生语音,语调等发音层面的问题。

江苏省特级英语教师龚海平在教授 How to keep fit 一课时,在设计阅读问题时独具匠心。阅读前龚老师先让学生看一个体型偏胖的人的照片,问道:Is he fat or thin? 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追问:Why is he fat?学生展开想象力给出不同答案(He eats too many hamburgers.He never does exercises.)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后,龚老师引导孩子进行第一遍阅读。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学生快速略读完成;第二遍阅读时请学生同时完成课本上的Finish the sentences的练习;接下来再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先全班跟读,再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龚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引导学生使用基本的阅读技巧,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四)挖掘情感,提升内涵

阅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阅读后活动,是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整合知识与技能,进行语言形式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边学边用,真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师针对不同的语篇设计不同的练习,如表演课文,复述故事等。在学生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适当的拓展活动,提炼语篇的情感目标,提升语篇的内涵。

王海燕老师在教授 New Year’s Resolution一课时,课堂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We are volunteers in China.Please finish a six-point plan to make China much more beautiful.这一环节旨在让孩子用所学句型“I will….”表达自己的计划。孩子们激情高涨: I will flag on Diaoyu island.I’ll talk with old men.I will plant trees.王海燕老师动情总结到:Because of your resolution, China will be better.在王老师的这节英语课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新的英语知识,还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更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了孩子的爱国情感。

(五)灵活输出,学以致用

Merrill Swain(1991)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用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建立语篇实体,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策略地给学生提供语言范本,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语言输出。

如安阳市铁西路小学的候彭燕老师在教授绘本Too Cool for School 一课中,让学生认真听读录音并模仿朗读,在理解的同时,扮演绘本角色,选出喜爱的衣服并帮助主人公Pete穿上。该环节突显出语言输入的层次、节奏和逻辑顺序,引导学生在角色参与中深入理解绘本故事。在本节课快要结束时,候教师通过角色复述来降低绘本复述难度,将简单重复的语句留给学生进行复述,老师来分担较为冗繁的词汇和句子,以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复述整篇绘本故事,增加了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对于绘本复述充满信心,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说,说好的同时还具有语言的滚动意识,善于将新旧知识巧妙地结合,使英语学习成为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不断形成语篇的过程。

(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机会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传统英语语篇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来自洛阳市西工区唐宫西路小学的潘婷老师在教授My hometown一课时,在Post-reading环节中,巧妙地设计了三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首先,潘老师示范用思维导图复述本节课主要内容,再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复述;其次,潘老师示范介绍自己的故乡,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故乡。从文本和老师的家乡自然迁移到学生的家乡,对学生来说描述的都来自于自己真实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目的,发现家乡的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源”于课内,“流”向课外。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展开外延性拓展,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通过经常性的阅读积累,巩固、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阅读习惯和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教师应重点提供一些典型语篇,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定时定量阅读,并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笔记式阅读、讨论式阅读、合作互动式阅读,使阅读更具个性和自主性。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建立语篇语言结构,还要在语篇教学中注意阅读技巧的传授,通过阅读前准备,阅读中理解,阅读后领悟,使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意义,掌握语篇阅读技能,并带动其它语言技能的发展,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反思,尝试,总结,才能提高语篇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戈.魏春梅 英语教学法改革与实践探究[J].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2]马建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 [3]徐朝娣.有效实施语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 [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戈向红.小学英语高效教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6.[6](英)库克.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

下载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英语“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所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教参上分为五大部分,在平常教学中常用的就是:1 热身Warm –up 2 预习Preview (Review) 3 新课呈现 Presentation 4......

    小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合集5篇]

    小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育已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实际工作,本文针对学案导学模式在......

    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与过......

    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

    关于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大全

    关于学案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