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高效地理课堂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xiexiebang推荐)
浅谈在高效地理课堂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高效课堂是南通教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目标,它在南通人心目中有四个鲜明的特征:突出目标的整合;催生过程的灵动;实现“四基”的扎实;聚焦人格的生长。其中聚焦人格的生长是南通教育人对高效课堂的核心认识。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传统地理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是地理知识体系认同者、继承者和适应者。学生往往被定位于机械的“唯书”、“唯上”、“唯师”的顺从者,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只能消极适应环境,而不能主动超越环境。因此,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现实和未来生活中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者、开拓者和超越者,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下面就怎样在地理课堂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谈粗浅的认识,以求教同仁。
一、在自我教育中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学生的“个性”,南师大班华教授归纳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素质因素在学生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主体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位学生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学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自觉地积极参与地理教育活动,在整个地理教育活动中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首先,与其他学科相比,我们地理教育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有着先天的优势: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无论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还是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探索性。特别是那些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又十分复杂的地理事物,学生又没有生活体验,教师靠三言两语、靠教材一张图片是无法达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使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必然。其次,南通推广的高效课堂模式,为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整个高效课堂,围绕着学生人格的生长与健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整合为引导,催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智慧对话、互动生成的情景与过程,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自主构建与内化,达到学生主体性的自我发展的多元提升。
苏霍林斯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是学生在这种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内在机制中不断研究地理教材中图、文、练习三大子信息系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开拓学生思路的起点,启发学生再思考、议论、总结,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找到知识真谛,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从我能学地理为我会学习地理。
第斯多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引导、激励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芽,唤醒他们本身的生长机能,鼓舞他们茁壮成长,教师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弘扬主体性。
二、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学生的独特性
个性是不可重复的统一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地理区域。区域性的地理知识,必定形成地理知识的个体差异,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独特性个性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培养学生的独特性个性就是促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升个人素质和价值。例如: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人看过世界地图,有许许多多也观察到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但只有躺在病床上魏格纳表现出坚强的决
心和顽强的毅力,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大胆猜想,提出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表现出个人的意志与魅力,展现出其独特性。可以说:“没有独特性就没有个性。”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的相应的教育,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上,找到一条最鲜明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和找出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福利的劳动中给学生带来创造的欢乐和那条“含金的矿脉”„„我们的任务应在于不要使任一位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地理某一章、某一节、某一段得到充分认识和发展,充分显示其个性,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各自达到能到达的发展水平,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把握获得成功的尺度,过去那种模式化、标准化的地理应试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就在于否定差别,实行“整齐划一”,抹煞个性,不尊重人的独特性,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需要各种规格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我们更要正视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的潜在优势,培养一批具有“特点+特长”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才。
三、在创造性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的发展时常常提到人的自由发展,而自由发展是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地利用客观条件前提下自主地发展积极的个性(包括发展兴趣、才能意志、性格等),将人类积累的地理知识据为己有的内化和将己有的个性品质在地理教育活动外显出来,要实现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自由活动。正像苏霍姆林期基所指出的:“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地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文化的简单传递,地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主要为了更新知识。它要求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和生活中所提供的现成的经验和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如热带骆驼为何是单驼峰,而温带的骆驼是双驼峰)去研究(假设我国实行了农业现代化,大批劳动者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决这些“剩余劳动”的对策或路在何方?)去理性思考。(如作为世界单极的美国,频繁干涉中国内政,既卖枪又卖炮,并且大张旗鼓地支持台独?那么美国爱台湾到底有多深?)陶行知先生1933年就倡导创造教育,创造性作为个性特点,不仅仅是创造力的表现,而且是创造意识、创造情感、创造意志、创造能力的统一,因而创造教育是个性教育的重要方面(不能把培养创造性仅仅看成智商的一部分),而是个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意识是出自对社会的责任感而形成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如哥白尼为反对世俗的“地心说”而敢于提出“日心说”),创造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是以开拓创新为快乐,创造意志是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目的性、独特性、顽强性(如伽利略宁可为真理而献身)。地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独特而重要的使命,教师的责任就在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行为,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自由活动中发展自身的价值,体验自身的力量,磨练自己的意志,形成鲜明的个性。总之,一位具有鲜明的自由个性的学生往往能推动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推动创造力具有可持续性和强劲的“生命力”,反过来创造性教育又促使学生释放巨大的潜能,促使学生不断开放自己,外展自己和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具有优秀个性的现状的创造者和未来的开拓者。
四、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完善学生个性的完整性
个性反映学生的本质,是学生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才能等因素作的整体发生变化的过程,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所说:“个体的概念表现着生活主体的整体性”,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个性发展不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的,个性成长具有它完整性和多面性”,个性的整体性、多面性要求教育多功能,作为个性教育的活动应是有着内
在丰富性和多样性。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单调刻板地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极不利于个性和谐的发展的。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的目标要求下既统一又要多样,才能使个性的各个方面有效活动起来,从而使作为整体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
实验表明,我校在校园内建立地理活动休闲广场,让学生能够谈“天”说“地”,在班上创办地理广角,让学生找到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开辟学生地理论坛,让学生根据所学所得的地理知识纵论天下事。在校外建立野外地理学习基础,利用我县有全县最大的滩涂面积举办“百里海岸千里行”,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碧水、沙滩;让学生调查研究怎样合理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治理盐碱改良中低产田;让学生实践分析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碧水-海水混合养殖,多层次、多格局的产业结构,并对水产品加工,形成具有高附加的产业链,让学生如何设计、规划出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在旅游品位上更有创意,以采集“天下第一鲜”为主的“海上迪斯科”。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使这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另一方面,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让学生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科研,并促使学生个性经过多次反复表现,形成相对稳定的完整性。总之,在地理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也只有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求的人才。参考文献:
[1]《创造学原理》温元凯、余明阳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984.6教育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与教育发展》朱永新、杨树兵
《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4]《学生个性与性格素质培养》1989年华语出版社
[5]《教学与个性》1989春秋出版社
第二篇:地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我上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后,我深深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人文是内涵:地理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地理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地理知识,更要通过地理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地理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地理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地理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地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地理意识、留下地理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表现自己,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锻炼的习惯,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任务。
1.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以教师为中心,在规定时间里全体学生学习统一规定的教材,学生有无兴趣都得学。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心理压抑,限制了个性、特长的发挥。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中力求把较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练习,真正体现以练为主,练中纠正,练中提高,如教学生跳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给学生一块折叠的小垫子,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创造各种各样的跳法,这样他们学到的不仅是几种跳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比老师教效果好得多。学习练习的方式不过分强调一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觉得上体育课十分快乐,十分轻松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又如:教学“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再通过创编故事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立定跳远”运动技能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自主积极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许多体育项目技能技巧的掌握如跳、投掷、乒乓球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获得。所以,需要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练习,老师仅起示范、点拨、纠正、评价、激励的功能,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多“练”少的现象。
2.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实施民主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的亲切与激励,期待与挚爱,从而形成课堂合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高高兴兴来上课,快快乐乐流身汗。教学中我用一些著名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例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激情往往容易被激发,如中国足球队成功进入2002年世界杯后,我在体育课上大力宣传足球运动的魅力,许多学生迷上了足球,总希望在课上学上一两招,过把“足球瘾”。对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适当减少运动量。如:助跳起跳摸悬挂物的练习,根据学生不同身高、不同起跳能设置几组不同高度的悬挂物,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小组,还可让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样化。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用皮筋代替竹竿。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真正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主动学,积极练,自觉参与。
3.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广阔的体育教学空间
教学过程中,在“精讲”上动脑筋,“引”字上下功夫,把主要精力和实践放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练习,以提高传接棒能力;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传接棒动作技术和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主。由于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培养一、二项体育爱好和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又一重要手段。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课间休息时组织他们参加有趣的游戏,以达到放松其身心的目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某方面的特长。学生往往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主动地进行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第四篇: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简析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我认为,地理的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前提
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2)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点拨,指点迷津──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
2.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
3.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四、地理课堂的最终目标 “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地理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地理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地理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第五篇:浅析如何建立地理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建立地理高效课堂
4月1日---2日临沂市各县区初中地理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研讨会在沂水召开。临沂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典型经验介绍发言稿————浅析如何建立地理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创设“有效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郯城县育才中学在县教研室的带领下,在我们田校长和教导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教研室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我们认为实现地理课堂高效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环节有两个,其一是做好课前预习,其二是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们先谈一谈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以预习学案设计为立足点,以抓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切入点。变“听课→作业→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为“预习→合作探究→练习巩固→达标检测”的主动学习方 1 式。为此,我们地理教师的预习学案的设计成为至关紧要的关键,现就学案设计具体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一、预习学案的格式及内涵
1、预习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预习内容。比如学习珠江三角洲这部分内容要会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三角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并能总结出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2、预习学案要有预习的指导和提示,要让学生明确要用什么方法步骤,学习什么内容,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尝试去做哪些习题(或疏理哪些知识点)让学生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学会预习,学会学习。比如学习珠江三角洲时可以设计如下互动探究问题:
1、珠三角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如何?为什么?
2、广东省作为全国的侨乡之一,这对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案思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
3、预习学案要有目标检测题(或应疏理的知识网络、知识结构),检测是为了暴露学生自学的难点、疑点,不会的知识点。
4、预习学案不是一份训练题,预习学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内容、要点和检测题。还要为学生设计科学探求地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要达到预习过程 2 程序化、预习内容具体化、方法内容一体化。使学生自主学习有方法,研究问题有重点,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自主学习,明确不盲目。
5、“预习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设计编写出来的,它是学生由浅入深,利用已知探究未知,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是落实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要重视“预习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我们应该尽量要求学生能用“预习学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掌握50%的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预习,把不会的东西及困惑之处记下来,教师讲课时学生就能有的放矢的听课。
二、预习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预习学案直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性和指导性,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没有学生充分有效的课前预习想达到课堂的高效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学案”想达到好的预习效果也是不可能的。要设计出实用的预习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对地理教材和《同步》作二次加工,预习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学案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份适合自主学习的“美味佳肴”。让学习通过学案这座桥梁走向教材深处。
2、预习学案的设计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训练题,要紧扣目标,难易适中,量要适当,有内在梯度。
3、“预习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4、预习学案是备课组共同使用的,所以必须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预习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预习学案的操作和运用。
1、预习学案仅限于周预习学案和课时预习学案两种,周预习学案于上课的前一个周末下发(公布)给学生;课时预习学案于上课前一天的上午放学前下发给学生。
2、每节新授课上课的环节是(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中的难点、疑点不会的知识点(兵教兵)。(3)教师精讲点拨重点、疑点(答疑解难)。(4)练习巩固,(5)达标测试,(6)布置下节课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施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学得更高效,更自信。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实现地理课堂高效的第二个环节即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现在我把具体实施情况介绍一下: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
①
人数4-6人为宜。②性格、性别、成绩等能互补。③组与组之间综合实力相当,形成竞争格局。④各组同序号的学生在综合实力上要大体相同。
2、自主设计小组名片
小组创建之后,由小组成员自主设计小组名片,内容有小组名称、组长、小组简介、小组口号、小组目标等。
3、明确分工,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培训好组长,并设置地理学科代表。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有事可做。组长负责检查成员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并作以简单评价;学科代表负责本学科成果展示。任课教师及时评价(表扬、激励、引导、纠错、总结、提升等)且有新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便于交流,灵活安排座次
二、合作学习,把握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组合作学习要抓住时机:
1、个人操作、探索无法完成,需要帮助时。比如,学生在学习“地图”一章时,就可组织学生就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按照地理课上所学的方法,分小组对学校进行测量勘察,确立比例尺和方向,合作绘图。
2、意见不一,有必要探讨时。
3、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填图、读图游戏等小组活动。
4、新旧地理知识衔接处。
5、突破学习重难点时。
6、学生自学之后,归纳、揭示概念、规律时。
7、研讨开放性问题时等等。
三、建立评价记录册,实现科学评价
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记录本,对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地理教师要予以公正、公开及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记载学生的课堂表现轨迹、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形式:
(1)
组内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
组间互评。组间互评,不但要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发言次数、发言水平等。一方面增强了参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
学生自我评价。评价范围: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
(4)
教师评价。首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其次对学生合作状况进行评价,第三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呈现方式一是口头鼓励评价,二是等级评价。
评价原则:及时、公正、公开,点面结合,鼓励为主。
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学习效果:力争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新知率达到95%以上。(通过观察、达标测试、调查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将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的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
总之在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致力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勇于创新,敢于成功。惟有如此,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