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时间:2019-05-13 19:0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丽水教育热点焦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第一篇: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一、明确目标 推进改革 完善机制-----努力推进市直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今年,是实现《丽水市教育改革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关键之年,能否持续保持市直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今年市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和工作目标,在3月5日市教育局举行的市直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戚永远说。

为了持续保持市直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市教育局将对市直学校提出“明确三大目标,推进三大改革,完善三大机制”的工作要求,努力推进市直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一是必须确保实现三大目标。即学生发展目标,实现市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教师发展目标,实现教师师德师风健康向上;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等级评估顺利通过。

二是着力推进三大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丽水中学在今年暑期与杭州名校文元中学合作办学,创建两个“文元创新班”,招收80名初中优秀毕业生,文元聘请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6名特级教师为创新班授课,为丽水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制度,有效推进初高中教育教学的合理衔接。积极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机制改革,实现从学校花钱养人到学校花钱买服务的改变。

三是进一步完善三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管理机制,努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学校项目管理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基础实施建设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市直学校发展性水平评估机制,努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

第二篇:2011申论热点和焦点整理(很全)

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热点、焦点之一:教育问题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量应该达到4%,但是实际只有3.32%,以这个比例,国家累计少投入7000个亿。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2000年为3.32%,2004年为2.7%,2005年只有2.16%。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二)、措施

“十一五”期间,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大任务:一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周济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三项措施:制度、投入、环境。即: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热点、焦点之二:乱收费问题

(一)、乱收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吃拿卡要,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什么;有的是打着单位的招牌,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巧立名目,欺骗群众乱收费,为本单位搞“创收”;有的是利用行业优势,特别是行业垄断部门,认为只有别人来求他的,为群众办事有意或无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欺上瞒下,加重群众负担。

2、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我们虽然已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加之,在执行各项制度方面存在前紧后松、搞一阵风,执行不到位,工作抓得紧,则有所收敛,抓得松,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违法者一切都为了钱,久而久之,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不起作用,有的制度措施形同虚设。

3、查处不严。我们所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例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农村工作守则、《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使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打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的单位或个人尝到乱收费的“甜头”。认为查到就退,查不到就进入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任意使用,对单位和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导致乱收费屡禁不止。

4、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少数群众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是经济条件好,觉得无所谓;有的明知是乱收费,但怕被刁难,办不好事,听之任之。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使乱收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抵制。实际上,群众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只要他们稍懂政策,看看收费价格公示栏,就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所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行为得不到及时抵制,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

(二)、乱收费的危害

1、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各级各部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者,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权。因此,群众往往把少数单位或个人的乱收费行为,记在党和政府的帐上,如果乱收费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不仅损害了部门和行业形象,而且也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不堪设想。

2、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乱收费行为是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行业优势和手中的权力,违反规定向群众乱收费,为单位或个人谋私利,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百姓有苦难言,深恶痛绝,从而造成了党

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腐蚀党的干部。乱收费导致私设“小金库”,违反财金纪律,引发公款吃喝风、赌博风,攀比风,使一些意志薄弱、宗旨意识不强、经不住诱惑的干部违纪违法,铤而走险,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毁掉了前程和家庭。

4、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乱收费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利益,是群众意见最大、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广大群众期望能够得到及时治理,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泛滥,群众将不信任党和政府,产生诚信危机,势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治理乱收费的对策

乱收费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直接危害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背道而驰。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搞乱收费,其行为都与人民的公仆、党的宗旨是不相称的。乱收费行为已成为“三乱”现象中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长抓不懈,加强治理。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纠风部门监督抓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旗帜鲜明,刹风整纪,抓好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2、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乱收费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治理乱收费涉及少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涉及利益问题,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乱收费才会出现屡纠屡犯的现象,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决不能时紧时松,抓抓停停。要以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制度是根本,是守则,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地制定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以防止和遏制乱收费行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制度的空子;各项措施既要有力,能震慑违反者,又要便于贯彻执行,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同时,要加大制度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违规者打消侥幸心理,不敢屡犯。

4、进一步拓宽监督面,拓宽社会监督面,使违规者无藏身之处。一方面要扩大群众监督,如建立行风监督联系制度、涉农收费监督点、县长接待日制度、书记县长电子信箱等,要不断加以完善,为群众反映问题搭台引路,使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治理乱收费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加大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乱收费者最怕曝光,批评教育对他们触动不大。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既教育违规者,也教育蠢蠢欲动者,进一步扩大了教育面;再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治理力度。

4、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抵制乱收费行为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如政务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宣传了党的减负政策,一定程度上使群众懂得什么是乱收费行为、什么是“白条子”以及交费必须索要票据等知识。但还做得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不懂政策,不善于学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成为乱收费行为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三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以及举办必要的培训班等,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政策,增强自觉抵制乱收费的能力。5、6、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办事环节多,程序复杂是引发乱收费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逐步取消收费项目,改费为税,这是减少或杜绝乱收费的根本出路。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高效、廉洁、便民、诚信的人民政府,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取消或逐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进一步巩固政企分开的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不留死角,从根本上铲除乱收费滋生的土壤。

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坚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热点、焦点之三: 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

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

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3、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目前有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

结合;

基本原则:(1)、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2)、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具体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5、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7、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热点、焦点之四: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

(1)、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医院的利益驱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4)、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2)、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一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二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疹环境,适当降低费用。

(3)、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

(4)、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热点、焦点之五: 买房贵问题:

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

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一)、买房贵原因(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是: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

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热点、焦点之六:就业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

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

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7、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8、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热点、焦点之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

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

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热点、焦点之八四:资源、能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市场煤、计划电顶牛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二)、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

我国电力建设,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1、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电力领域或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需求,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要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3、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进一步修改完善《节能法》,使节能法制化,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要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5、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6、要鼓励清洁发电,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

7、要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监督。

8、要切实加强电源、电网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和电力保障应急机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

热点、焦点之五:“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总理关注引出“清欠风暴”

2003年10月产24日傍晚,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村民熊德明,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围了一大堆人,然后。她见到一位她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的“大人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犹豫了一会后,熊德明告诉总理,现在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但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已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总理听后表示:拖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人群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天夜里11时,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2003年月日《中国政法报》发表了题为“如果不是总理过问”一文,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掀起了一场“清欠风暴”。

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不仅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村在,在某些国有企业也相当严重。

(二)、问题的原因:

专家分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1)、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2)、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3)、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再次,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详见材料)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第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第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第三,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第五,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第三篇:公务员热点、焦点问题汇总概要(自己整理)

热点、焦点之一:教育问题

一、上学难问题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二、乱收费问题

(一)、乱收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

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热点

焦点之二:医疗问题

一、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热点、焦点之三:就业问题

一、就业难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热点、焦点之四:资源、能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热点、焦点之五:“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总理关注引出“清欠风暴”

三、农民增收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热点、焦点之六:社会保障问题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一)、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

二、房屋拆迁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个拆迁百姓的心里话》,........热点、焦点之七: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一)、.主要问题:.........二、安全生产问题(矿难问题)

(一)、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

1、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来看,目前⒉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热点、焦点之八:科学发展观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

(一)、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

1、经济结构不合理;......热点、焦点之九:和谐社会问题

一、和谐社会问题........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原因:.........三、信访问题

(一)、主要问题:信访洪峰......热点、焦点之十:反腐倡廉问题两点思考:首先,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反腐败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第四篇: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热点、焦点之一:“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总理关注引出“清欠风暴”

2003年10月产24日傍晚,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村民熊德明,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围了一大堆人,然后。她见到一位她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的“大人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犹豫了一会后,熊德明告诉总理,现在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但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已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总理听后表示:拖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人群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天夜里11时,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2003年月日《中国政法报》发表了题为“如果不是总理过问”一文,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掀起了一场“清欠风暴”。

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不仅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村在,在某些国有企业也相当严重。

(二)、问题的原因:

专家分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1)、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2)、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3)、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再次,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详见材料)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第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第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第三,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第五,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热点、焦点之二:乱收费问题

(一)、乱收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

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吃拿卡要,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什么;有的是打着单位的招牌,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巧立名目,欺骗群众乱收费,为本单位搞“创收”;有的是利用行业优势,特别是行业垄断部门,认为只有别人来求他的,为群众办事有意或无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欺上瞒下,加重群众负担。

2、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我们虽然已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加之,在执行各项制度方面存在前紧后松、搞一阵风,执行不到位,工作抓得紧,则有所收敛,抓得松,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违法者一切都为了钱,久而久之,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不起作用,有的制度措施形同虚设。

3、查处不严。我们所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例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农村工作守则、《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使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打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的单位或个人尝到乱收费的“甜头”。认为查到就退,查不到就进入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任意使用,对单位和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导致乱收费屡禁不止。

4、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少数群众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是经济条件好,觉得无所谓;有的明知是乱收费,但怕被刁难,办不好事,听之任之。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使乱收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抵制。实际上,群众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只要他们稍懂政策,看看收费价格公示栏,就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所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行为得不到及时抵制,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

(二)、乱收费的危害

1、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各级各部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者,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权。因此,群众往往把少数单位或个人的乱收费行为,记在党和政府的帐上,如果乱收费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不仅损害了部门和行业形象,而且也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不堪设想。

2、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乱收费行为是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行业优势和手中的权力,违反规定向群众乱收费,为单位或个人谋私利,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百姓有苦难言,深恶痛绝,从而造成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侵害国家和集体

利益。

3、腐蚀党的干部。乱收费导致私设“小金库”,违反财金纪律,引发公款吃喝风、赌博风,攀比风,使一些意志薄弱、宗旨意识不强、经不住诱惑的干部违纪违法,铤而走险,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毁掉了前程和家庭。

4、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乱收费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利益,是群众意见最大、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广大群众期望能够得到及时治理,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泛滥,群众将不信任党和政府,产生诚信危机,势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治理乱收费的对策

乱收费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直接危害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背道而驰。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搞乱收费,其行为都与人民的公仆、党的宗旨是不相称的。乱收费行为已成为“三乱”现象中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长抓不懈,加强治理。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纠风

部门监督抓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旗帜鲜明,刹风整纪,抓好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2、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乱收费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治理乱收费涉及少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涉及利益问题,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乱收费才会出现屡纠屡犯的现象,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决不能时紧时松,抓抓停停。要以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制度是根本,是守则,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地制定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以防止和遏制乱收费行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制度的空子;各项措施既要有力,能震慑违反者,又要便于贯彻执行,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同时,要加大制度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违规者打消侥幸心理,不敢屡犯。

4、进一步拓宽监督面,拓宽社会监督面,使违规者无藏身之处。一方面要扩大群众监督,如建立行风监督联系制度、涉农收费监督点、县长接待日制度、书记县长电子信箱等,要不断加以完善,为群众反映问题搭台引路,使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

问题,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治理乱收费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加大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乱收费者最怕曝光,批评教育对他们触动不大。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既教育违规者,也教育蠢蠢欲动者,进一步扩大了教育面;再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治理力度。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抵制乱收费行为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如政务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宣传了党的减负政策,一定程度上使群众懂得什么是乱收费行为、什么是“白条子”以及交费必须索要票据等知识。但还做得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不懂政策,不善于学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成为乱收费行为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三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以及举办必要的培训班等,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政策,增强自觉抵制乱收费的能力。

6、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办事环节多,程序复杂是引发乱收费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逐步取消收费项目,改费为税,这是减少或杜绝乱收费的根本出路。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高效、廉洁、便民、诚信的人民政府,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取

消或逐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进一步巩固政企分开的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不留死角,从根本上铲除乱收费滋生的土壤。

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坚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热点、焦点之三: 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

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3、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目前有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基本原则:(1)、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2)、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具体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5、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7、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热点、焦点之四: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

(1)、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医院的利益驱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4)、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2)、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一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二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疹环境,适当降低费用。

(3)、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

务。

(4)、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热点、焦点之五: 买房贵问题:

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一)、买房贵原因(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是: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

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热点、焦点之六:就业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

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7、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8、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热点、焦点之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

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

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热点、焦点之八四:资源、能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市场煤、计划电顶牛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二)、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

我国电力建设,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1、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电力领域或市场化改革相

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需求,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要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3、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进一步修改完善《节能法》,使节能法制化,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要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5、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6、要鼓励清洁发电,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

7、要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监督。

8、要切实加强电源、电网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和电力保障应急机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

热点、焦点之五:教育问题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量应该达到4%,但是实际只有3.32%,以这个比例,国家累计少投入7000个亿。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20

00年为3.32%,2004年为2.7%,2005年只有2.16%。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二)、措施

“十一五”期间,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大任务:一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周济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三项措施:制度、投入、环境。即: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

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Good Luck!

希望大家都考出好成绩

第五篇:教育热点

一、教育热点难点

热点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中国网11月19日讯(记者王龙龙),今天上午10点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教师交流轮岗、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教育部将在5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执行:

1、提出加快建设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5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荐,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该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3、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4、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今生、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5、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同意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热点二:就近入学与择校热

中国网2月17日讯(记者王龙龙)“就近入学”为义务教育阶段热门话题,也是国家为改善“择校热”问题力推的教育政策。就此教育部连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要求加快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教育部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

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

教育部就违规行为特别指出,要进一步纠正影响重点大城市入学工作的违规行为。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试规定。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各重点大城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入学报名工作要在网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要纠正个别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止初中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变相抢夺生源,破坏正常教育生态的行为。任何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

保持治理择校乱收费高压态势。巩固治理乱收费成果,防止反弹。坚决查处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通知家长到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义的择校费的行为。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热点三:慕课与优化资源配置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教育的常态。你是否设想过,或许有一天孩子坐在家里鼠标一点,就能随时听国内外优秀老师上课?前天,一家名为“酷学习网”的机构在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站首度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慕课”体验课,来自宝山实验学校的20多名师生“尝鲜”。

在大学风靡一时的 “慕课”要走进中小学,是主攻课堂教改,还是课后辅导?提供的资源应由名师担纲,还是众人狂欢?有助于优质资源共享,还是可能拉大差异?随着“慕课”在中小学的起步,种种争议也浮出水面。课堂VS课下

一间“同心圆”形状的教室中,两位老师站在圆心位置,学生们呈半圆形围坐,每人一台电脑学习“实数”。

这堂依托“慕课”平台的课,一上来老师不讲课,而由学生自学,“酷学习网”提供了“实数”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自学15分钟,之后分小组讨论,最后10分钟老师集中回答一些共性问题。

“慕课”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是不少人支持它进中小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曾撰文提出,如今课堂上教师讲完课,实际上可能只有85%的学生掌握了,但由于时间所限无法为其余15%学生反复讲解。而“慕课”先学后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育效益。

不过,“这堂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巩固?”宝山实验学校陈雅英老师观摩后提出疑问。在她看来,“慕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互动等方面确有优势,“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复习似乎更合适。”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也持谨慎态度:“学生在一起上课,却各自低头在电脑前学习,失去了课堂教学最宝贵的交流和沟通。有人认为它翻转课堂、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这会加重学生负担。”

名师VS“学霸”

谁为“慕课”编制教学内容,也成为它进入中小学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据了解,“慕课”在美国问世之初,“名校、名师、名课”集纳优质资源是其鲜明特征。上海大学数学系主任王卿文教授介绍,“慕课”旺盛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来自跨时空共享名优资源。去年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宣告成立 “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与小学),上海签约的华东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联盟校,将上传其名优教师的教学视频、课件等,为更多其他学校师生共享。

名优教师“供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慕课”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由于制作“慕课”视频、课件等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门槛较高,又占用较多时间,部分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做不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慕课”资源的开发。

“酷学习网”提供的是一种新尝试——由“学霸”来创编。该机构负责人李旭辉透露,自去年9月建立“慕课”平台以来,机构根据上海中小学的教材已创编了数理化课程的上千个微视频。这些视频的制作者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等一批名校的研究生,利用有趣炫酷的技术“包装”知识。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众多网络课程平台的兴起,中小学“慕课”资源将呈现多元趋势。目前,利用“慕课”平台寻找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师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普及,会上传共享的师生也将越来越多。在“慕课”平台上,“取用”与“提供”的双向互动会越来越频繁和丰富。

均衡VS分化

“慕课”打破学校的界限,共享全球的优质资源,会推动教育均衡。但也有专家提出,信息技术的高下不同反而可能加剧学校分化。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办学水平高低差异客观存在。“慕课”走进中小学,提供优质资源共享的平台:学生无论身处何处、在什么学校就读,都有机会享受世界各地的名师资源、人人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进步。陈玉琨提出,中小学联盟集纳优质师资开发资源,整体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水平。同时,“慕课”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助推教育公平。

但也有人担忧:由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慕课”反而可能会拉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一位郊区小学校长坦言,由于视野局限,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观念不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有些学校iPad进课堂、“武装”语数外课程;而自己学校教师能用PPT和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的已算“高手”。同时,不少孩子连iPad都没见过,家中无网络。“擅长利用信息技术的师生所获得的资源将越来越多,而缺乏这方面修养的师生则将进一步处于劣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制度设计,避免慕课平台引发新的不均衡。”

热点四:督学制

教育部:中小学督学有十五项工作任务 十大守则

中国网12月27日讯(记者王龙龙)教育为推进中小学责任督学制贯彻,颁布了相应的规程和工作守则,要求责任督学要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督导任务和督导重点,随机进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从教学、办学、意见反馈、督政等各个方面对中小学进行督学。首先,要制定计划。责任督学应根据教育督导部门工作安排,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所负责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月度、季度、工作计划,报教育督导部门审核备案。

其次,要确定方案。每次开展督导,责任督学应制定具体方案,明确督导任务和督导重点,填写学校督导备案表,包括督导学校、时间、目的和内容。

第三,要明确督导方式。责任督学可事先不通知被督导学校,随机实施经常性督导。也可根据督导需要,提前要求学校就有关事项进行准备,协助开展工作。

第四,要持证督导。责任督学实施督导,应出示督学证。

第五,要进行校园巡视。责任督学应认真检查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设备,注意了解管理、使用、安全、卫生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第六,可以推门听课。责任督学可随机进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等。应做好课堂记录,课后与教师沟通,提出意见。听课不要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第七,要查阅学校资料。责任督学可查阅学校校务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关会议和活动记录、学生学籍档案、财务账目、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等。应尊重学校办学特色,不宜公开的信息要严格保密。

第八,要进行问卷调查。责任督学可依据督导事项设定调查问卷,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开展调查,全面了解学校真实情况或师生诉求。

第九,需要座谈走访。责任督学可随时与校长、教师、员工、学生交流,召开教师、家长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校管理、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等情况;也可走进社区、学生家庭及相关单位,了解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必要时可通过暗访、单独访谈、相关人员回避、匿名问卷、保密承诺等方式进行访谈。要保护走访调查对象隐私,鼓励说真话、讲实情。

第十,要做督导记录。责任督学在督导中,可通过记录、拍照、录音、复制文件等方式,对现状、问题、意见等进行记录。

第十一,要对中小学反馈意见。责任督学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反馈意见,及时和学校沟通交流。第十二,要发布整改通知。责任督学在督导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书面报告教育督导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由教育督导部门向学校及相关部门发出《整改通知书》,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

第十三,对中小学进行督促整改。应根据《整改通知书》要求,督促学校或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对在期限内没有及时处理或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应及时报告督导部门负责人。

第十四,需要总结汇报。责任督学每月应以书面形式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工作情况。每年应对督导工作进行总结,接受教育督导部门的检查和考核。

第十五,要撰写报告。责任督学应独立完成月度、季度、督导报告。督导报告应包括督导任务、督导过程、典型经验、突出问题、督导结论以及督导建议等。报告应实事求是、观点鲜明、文字简练、言之有据。

另外,教育部还制订了中小学责任督学工作守则:

一、爱岗敬业:热爱督导奉献教育,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二、依法履职:熟悉法律遵守规章,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三、科学规范:遵循规律坚持标准,讲究程序严格操作。

四、客观公正: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公平公正。

五、善于沟通:深入学校贴近师生,加强交流及时反馈。

六、勇于担当:敢查实情敢讲真话,督促整改一抓到底。

七、开拓创新:视野开阔思维缜密,大胆探索注重总结。

八、注重实效:认真监督悉心指导,意见明确落实到位。

九、业务精湛:注重学习勤于钻研,本领过硬能力全面。

十、廉洁自律: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不谋私利。

热点五:英语与国学

中共中央:探索高考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模式 中国网11月18日讯(记者王龙龙)日前,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探索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模式。此前,北京市教委提出要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考试科目率先从英语破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英语等科目一年多考的政策,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已经明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曾指出,“高考外语一年多考,一方面可以给考生几次机会,不至于因一次外语考不好而全盘皆输。另一方面,通过多次考试,才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外语水平。”他分析说,多年来我们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水平测试,一年多考可以作为水平测试的有效办法。

另外,许多专家学者还对所有升学考试都考英语提出了质疑,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大学易经研究所的刘大钧委员招收了一个研究生,这个学生是搞古代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的,综合素质非常好。但因为外语不及格,最后就无法招录。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外语有什么关系呢?”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认为,在高等教育招生中,外语考试不但可以一年多考,而且个别科目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考外语,“比方说中医、美术、古代汉语等专业。可以允许学生选择考外语,也可以选择考古汉语。”

由此看来,高考考试科目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尚需时日。各个省份对英语考试的改革步伐也不一致,此前据《城市信报》报道,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曾经表示,山东将完善外语科目的考试。尽管文件已经明确2014年高考听力取消,但这也许不是终点。“外语科目考试的完善,有两种可能:一是恢复外语听力;二是据了解,国家关于外语类考试还有新的思路,有可能把外语科目整个从高考里拿出来,把它放到学业水平考试中。如果国家做到了这一点,山东会执行;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做,我们有可能把听力放到其他考试当中,一年两次,取最高成绩。”

热点六:艺术教育入升学参考

教育部:艺术教育将纳入学生中高考录取参考依据

中国网1月26日讯(记者王龙龙)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据此《意见》到2015年艺术教育或将被当作学校考核和学生中高考录取参评的重要内容。同时《意见》从艺术教育的课程数量、学生参与程度、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指出了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四项重点工作。

一、量化各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

《意见》对推进艺术教育的具体工作了做了量化和标准制定,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1、义务教育阶段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

2、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

3、普通高中按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

4、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

5、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

《意见》指出,开展学生艺术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勤俭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要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三、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

《意见》在师资问题上也做出了明确说明,要求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实行县(区)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鼓励艺术教师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要依托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意见》提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并尽可能向当地群众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的学校和课堂。

另外,《意见》还指出要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从学生、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三个方面明确要创建评价体系。自2015年开始,艺术教育将被纳入中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首先,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

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其次,要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以艺术课程开课率、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参与度、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艺术素质为重点开展自评,自评结果应通过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高等学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报告。

第三,还要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制度

2014年开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等学校要向教育部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内容包括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实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等方面的情况。2015年开始,教育部将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热点七:坚持立德树人

教育部将实施德育在行动计划 开展“红绿蓝黄”工作

中国网2月19日讯(记者王龙龙)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就德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要严格课程标准落实,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加强学段、学科、教育教学环节、育人力量和阵地五个方面的统筹,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

在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方面,刘利民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学校综合管理,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标准,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净化文化环境工作,作出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控烟的规定,出台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课程育人方面,刘利民指出要注重落实,切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进展,切实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学“时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研究起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刘利民分析指出,在实践育人方面,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建设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印发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联合相关单位建设了482个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科普、环境、质量、爱粮节粮、节水等各类专题教育。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等文化机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组织了“每天锻炼一小时”专项督导,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另外,刘利民在创新德育工作方面指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书信文化活动、摄影和微电影创作大赛。举办了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的全国开学第一课和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活动。聘请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形象大使,组织实施“减负万里行”督查工作和“身边好学校”推介活动。

据此,刘利民指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启动实施“德育在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红绿蓝黄”四方面工作,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品质。

一是开展“红色旅游”。推动中小学生红色旅游,开展研学旅行试点,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旅游服务、旅行保险等方式,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研学旅行。

二是实施“绿色评价”。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安排,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三是普及“蓝色知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中小学生了解雾霾成因和环境污染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强海洋知识和海洋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海洋权益、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意识。

四是远离“黄色信息”。我们将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转发不良信息,不点击黄色网页,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我们也呼吁有关部门继续净化网络空间,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营造有益环境。

热点八:强化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工作要成为素质教育新抓手

党的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规划了中国改革的蓝图,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了重要部署。在这个部署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短短30个字,振聋发聩。让全国人民、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与鼓舞。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学校体育工作要成为中国素质教育改革新的抓手而不是发展的瓶颈,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成为中国现代化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以及强大国防力量的坚强基石而不是致命“短板”。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重大的责任落在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身上,特别是体育教师身上,体育教师必须勇于担起此责任。

但是,相对于全国2.6亿名在校学生、62万所各类学校,我国的体育教师人数依然严重短缺。为了能够担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体育教育要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有所突破。具体而言,一是要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二是要强化体育教师的培训,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为重点,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保证在职体育教师培训全覆盖、无遗漏。同时,要立足现实,着眼挖潜。体育教师要胸怀天下,以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为己任,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和体育教师培养必须面对新挑战,寻求新突破。

当下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学和课程的改革进程相比,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已经远远落后于前者,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学科建设,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极大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从学校体育长远发展考虑,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要开放办学,根据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修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设定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培养计划和标准,将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上。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缺乏等问题,还需定向培养有志去农村工作的体育教师。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为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总体上看,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建设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一是配备不足,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有关规定的中小学不足50%;二是经费投入存在“重设施建设,轻日常锻炼器材配备”的倾向。巨大的投入“一次性”用于运动场馆建设和大型器材购置上,而学校最需要的、每年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补充的经费却得不到保证。

因此,从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条件的角度,各级政府要更多地履行责任。首先,要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整体规划学校体育工作,适时启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仅仅靠个人、家庭、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单打独斗”,无法建立起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性经费保障机制,将学校体育经费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列入办学经费中。

热点九:中小学减负

中小学“史上最严”“减负”为何越减越累? 中小学减负令“史上最严”的记录再次刷新。近日,天津市教委发布《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规定》从六个方面为学生减负,被称作“史上最严减负令”。面对如此减负令,不知道天津小朋友们作何感想。但即使是中学毕业已多年的笔者也知道,中小学生又要换地方补课了。

敢于预言未来,靠的当然是多年的观察。自打笔者上学起,中小学生每年都要经历“减负”。可实际效果如何呢?还记得幼时哼唱的歌谣:“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现如今,要想背着小书包已经不太现实,沉甸甸的书包只能是“驮”着,甚至拖着。有人说,减负令年年出,学生和家长却越减越累。

也不能说相关部门没有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决心和诚意。看看以往的减负令,不能不说相关部门下了心思:减负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多,严苛程度也不断升级。但“史上最严”的记录不断刷新,本身就在嘲笑着“减负”的现实效果。

照理说,减负是学生、家长、老师都欢迎的事,执行起来为什么这么难?看看那些被称作 “史上最严”的减负令,覆盖范围确实广,但仍没超出校园的范围。学校的作业量减下来,考试次数也减下来了,最终学生还是要参加中考,面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导向下,有哪位家长甘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激烈的升学率竞争中,哪位老师又按捺得住不督促学生“来点加餐”?于是乎,补课活动从校内转到校外、从公开转为隐秘。严格的减负令,看似给了孩子更多时间和自由。但实际上孩子和家长要更加频繁地辗转于校外各种辅导班。北京某上市培训公司的股票在“减负令”出台时涨停的说法,虽然只是传说,却形象地勾画出这种此消彼长的局面,以及高考指挥棒下孩子、家长们的种种无奈。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背后有教育资源不均等、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扭转、高考录取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其交织错杂的程度,并非是单纯一道行政命令所能解决。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简单减负,结果必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一个减法一个加法,答案是什么,小学生都知道。顶多,也就是换个地方上课吧。

热点十:教育扶贫

教育部:“教育扶贫”要帮助贫困地区“挖穷根” 中国网2月15日讯(记者王龙龙)昨日下午,教育部就“教育扶贫”工作展开微访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回答了网友提问,介绍了当前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挖穷根”。

陈锋指出,目前扶贫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也就是要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单位对国家级贫困县实施定点扶贫;三是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从娃娃的学前教育上“挖穷根” @人间有情岁月无情:今年春节我陪家里两位老人回老家,发现老家很多亲戚家4、5岁的小孩都没上幼儿园,村里小学也和我多年前回老家时没有什么变化,相比我们家小孩在北京的生活环境,我从心底里可怜老家的孩子,教育扶贫能否关注一下村里的孩子们? 陈锋:应当承认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同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教育部一直在加大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去年,国办转发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现在我们正研究制订《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您的家乡教育面貌一定会发生大的变化

@追梦人_小白: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学前教育有什么政策支持吗?我认为教育影响从学前抓起,在跟踪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素质光开民智摆脱贫困。

陈锋: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国家从2010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又启动第二期。同时,国家还专门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在贫困地区乡、镇、村建设公办幼儿园。上述这些项目都是向困难地区倾斜。

二、从师资力量上“挖穷根”

@浙dongdong:作为一名曾经在乡村支教过的大学生,我深感乡村教师的生活艰辛,请问教育扶贫是否能帮助一下乡村教师? 陈锋:国家已经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给予奖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同时,实施了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山村教师居住困难,已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规模160万平方米,受益教师5.3万人。

三、从教育资源配置上“挖穷根”

@viviane1986:您好,我昨天和朋友去看了部电影,叫《冰雪奇缘》,是一部充满创意和爱心的迪斯尼动画片,我想请问像这样类似的资源贫困地区的孩子怎么能共享呢? 陈锋:教育信息化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十分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我相信到那时,那里的孩子可能不会第一时间看到《冰雪奇缘》,但是也能够充分享受互联网的乐趣和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四、从高校招生上“挖穷根” @Richardpku:您好,我很荣幸能向您提问,我是一名从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高考的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每个省之间高考录取机会的差距,我们人口大省出来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分数太高,难度太大,机会太少,请问教育扶贫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陈锋:为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好大学,从2012年开始,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些重点大学的招生指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11752名,使贫困地区一本录取率人数较2011年增加了10%;2013年,定向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

五、从“造血”持续性上“挖穷根”

@清风上:首先很认同“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事实上正是从“输血”到“造血”的一大跨越,那么请问陈司长,如何才能保证“造血”的持续性呢,是否能从深层体制的角度帮我们解读一下教育扶贫? 陈锋:我赞同您的意见,教育扶贫就是造血工程。要想保证“造血”的持续性,一是在目标上保公平,明确贫困地区教育同国家同步发展的目标;二是资源配置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是通过综合配套的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从教。

@青青青四叶草:对于贫困地区捐助物资资金只能帮助他们解一时之难,那怎么样才是根本性的解决问题呢? 陈锋: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首先是政府的责任,要强化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同时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从人才培养和引进上“挖穷根”

@邱小胖在努力:陈司长您好,我听说有个滇西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我有个亲戚高中没毕业就下来打工了,他心里其实挺渴望上大学的,不知道他能不能参加这个计划。

陈锋:你好,该项目由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扶贫办、团委、妇联、云南开放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联合实施,计划用5年时间为滇西农村培养1000名青年优秀创业人才或致富带头人。具体信息将在滇西开发网发布。

@钟欣燃: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确实很重要。但如何能够确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人才回家乡工作?教育部门是否真正培养了贫困地区需要的人才? 陈锋:这个问题确实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门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吸引人才到贫困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政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七、从财政支持上保障“挖穷根”工作

@天使如烟:教育扶贫的资金是补助到地方政府还是地方教育部门,学校或学生个人? 陈锋:教育扶贫的资金,主要是加大现有经费渠道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专项资金的政策要求,分别补助到地方、学校或个人。

@嘉陵秋水:“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国家对的初衷很好,确保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但是怎样保证国家给职业教育的补贴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而不是中饱私囊呢? 陈锋:据我所知,教育部正在加快建设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国家教育资金用到需要的学生身上。

八、从新闻宣传上推进“挖穷根”工作

@陆阳是我:陈司长您好,教育部一直很重视教育扶贫事业,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想提一个小建议,希望教育部能够多宣传扶贫项目和政策,让教育系统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谢谢。

陈锋:感谢你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支持,今后我们将依托有关媒体,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也请网友们多给我们提建议和意见,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水平。

下载丽水教育热点焦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丽水教育热点焦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共青团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

    浅谈共青团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及其相应的对策和思考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工作是团的工作的传统领域,在团建整体格局中发挥着示范性作用,其团员青年知识素养好、综合......

    找焦点、抓热点、破难点、以点带面促发展专题

    找焦点、抓热点、破难点、以点带面促发展 作为城管系统的后勤保障单位,2010年对我们来说,是“困难与希望同在,压力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的......

    丽水材料[五篇模版]

    土地例行督察交叉验收启动2011-10-31 | 作者: 周怀龙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日前,2011年土地例行督察交叉验收工作启动,这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

    智慧丽水

    随着物联、传感、云计算及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突破不断催生新业务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发展极大变化,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更高......

    丽水精神

    丽水精神 。 勤劳质朴:丽水人就是依靠勤劳,不断创造财富,不断创造文明。勤劳是丽水人不断迈向新生活的支撑点。而秀山、丽水、蓝天、白云又赋予了与生存环境长期抗争的丽水人质......

    三中全会焦点

    三中全会5焦点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召开 历时4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修改后将提请全会审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范文模版)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教育,《七个怎么看》谈到了为什么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

    教育热点(合集5篇)

    教育热点材料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司局长笔谈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建立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机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许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