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_(201161472248)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名单的通知
浙教办职成〔2011〕86号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11〕25号)精神,在各设区市教育局推荐和部分学校直接申报的基础上,经资格初审、答辩复审和评委会综合评审,确定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等21所学校为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具体名单见附件),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指导和支持课改基地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帮助课改基地学校在课改师资培训、新课程教学方法、新课程评价制度、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附件: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名单
附件
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名单
1.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
2.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
3.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4.宁波外事学校
5.宁波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6.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7.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8.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9.海宁卫生学校
10.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11.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
12.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13.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14.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15.上虞市职业教育中心
16.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17.台州市椒江职业中专
18.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20.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21.义乌国际商贸学校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二○一一年六月三日
第二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汛期学校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汛期学校 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我省自 6 月 17 日入梅以来,部分地区已出现大雨暴雨天气,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梅雨带仍在我省维持并南北摆动,多大雨 暴雨天气,省防指已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 导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的防范工作,要求全省各地重视对雨情的 监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切实加强灾害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省防指的工作要求,省 教育厅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布防汛预警,并就有关 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切实落实各项防范管理措施 临近暑期,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当地防汛防台形势、结合期
末工作安排认真全面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发现的问题。要加强对位于沿河、沿溪和地处山谷、水库下游、低洼
易涝区学校的防汛工作,重点检查学校校舍、院墙、车棚、在建
工程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及周边泄洪通道是否通畅,地下
室等排水系统、电力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
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汛防台预警、防范、应急处置
各项工作机制,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
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各地各学校要结合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的要求,有针对性 地开展以防范洪涝、台风、雷暴、泥石流等灾害为主要内容的安
全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要加强灾害天气师
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加强校车安全运行的排查和管理。要充
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及手机短信、电子显示
屏、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宣传防汛防台知识,发布预警信息和安
全提示。学校要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已制定完善的防汛应急预
案,使各相关岗位人员熟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
三、加强应急值守,切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省防
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防汛预案演练周活动的通知》(浙教电传〔2014〕193 号)要求,在前期开展防汛防台
演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 项应急保障准备。要加强与当地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气象部门的联系,重视预警预报信息的接收和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 力。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期间,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当地防汛防台抗 旱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做好学生停课、调课等相关工作;要加强 对校园及周边的巡查,坚持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制度,保证 通讯畅通,一旦发生险情,要根据紧急信息的报送要求及时向上 级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4 年 6 月 24 日
第三篇: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省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中职课程新模式,遵循“核心技能培养为主旨、核心课程开发为主体、教学项目设计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思路,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步建立多元课程评价制度,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目标任务
在“十一五”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选择50个以上与我省产业结构和行业特色联系紧密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研究制订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发相应专业新教材,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评价模式,初步建立起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快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组织实施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分步实施。实施课程改革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由省教育厅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确定。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并组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教教研部门和中职学校等共同参与。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列入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予以专项经费补助。
实施专业课程改革,具体包括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与论证、制订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开发新课程系列教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建立新课程评价模式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1.建立科学的课程研发流程。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管理者的意见建议,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并依照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和教学项目,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按照“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新模式,建立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设备配备标准和技能考核等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明确通用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训练的课时比例、技能训练的教学时间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加强文化课改革,使文化课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满足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为了调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教教研部门和广大中职学校参与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及新课程系列教材的开发将采用公开征集方式实施。申报团队应由设区市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以职教教研部门和中职学校为主体,同时吸收相关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参与。
3.开发新课程系列教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据新的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新课程系列教材,实验后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结合教学特点,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纳入“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4.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以现代化实训场所为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新形式新方法。
5.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通过课程研讨会、新教材培训、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优秀示范课展示、优秀教学论文交流等活动,帮助中职专业课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把握新教材内容,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
6.创新课程评价新模式。积极吸收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课程评价,逐步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课程评价主体。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广泛采用现场操作、成果演示、案例分析、技能鉴定等多样化的课程评价形式。
7.建立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以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为主阵地,探索解决实施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累课程改革经验,完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内容,采用专业教学新形式新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方式,逐步形成有效的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第四篇: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的通知
浙教高教〔2012〕119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高教〔2007〕207号)、《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终期验收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2〕74号)等文件要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专家组,于2012年5月至6月,通过院校自查、专家评审(网络评审和现场考察)和集中汇报等形式,分别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专家组根据各院校的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对照建设任务书,重点审议了各院校示范性建设工作的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效、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示范性建设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与辐射作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等。在综合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同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院校通过省级验收,并授予这16所院校和先期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验收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6所院校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十二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总结示范建设经验,着力在加强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服务现代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示范水平,促进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示范院校不搞终身制,今后每年对示范院校的示范性进行认同评估,凡达不到认同要求的,第一次提请整改,连续两次达不到认同要求的,取消示范高职院校称谓。
附件: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
2012年9月3日
附件
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浙江省教育厅: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助推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发展.doc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助推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等单位共同制订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项工程”,从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等七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落实。今年年初,我省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3个政策性文件,着重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一、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建立绩效挂钩的奖补机制
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发挥省财政的引导作用,我省实施了省财政补助与市县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补助办法。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给予奖励性补助。我们以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 1
展状况、进步率和财政教育投入等为主要依据,从事业发展成效、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实训条件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深化校企合作、成人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等8个方面、21个具体项目,对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进行绩效考核,突出发展性评价和精细化管理。同时,我们将全省各市县分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两类,每类地区再设A、B、C、D四个等级分别进行考核和排序,并对排名靠前的地区给予不同金额的奖补,最高给予一个地区每年750万元的奖补资金。
二、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实施重点建设项目补助机制
为进一步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市一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置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项目补助不搞平均主义,而是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多个环节,以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以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项工程”为目标,推进中职学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各地各校在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水平。
三、完善投入政策,探索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我省制定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按照学生人数
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意见还提出“实行差异化的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各市、县可以根据专业差异、规模差异、质量差异等制定本区域的生均经费标准。同时还要求各地逐步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我省对各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各地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实施。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中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二是对生均经费未达标的中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扣减次年该校的招生计划。三是积极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投资职业教育,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我省还严格落实关于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特别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做出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
四、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政策激励机制
民办中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的省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我省现有民办中职学校109所,这些学校在促进我省中职教育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中职教育,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我省实施了民办职业教育激励引导机制:一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对企业、个人、社会团体投资举办中职教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民办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奖励政策。二是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三是在学生的财政资助方面,民办职业学校学生享受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待遇。
五、加强资金管理,实行投入效益绩效评价机制
为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我省制定了中职教育经费投入成本与效益评价制度,每年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而且评价结果作为下专项拨款以及有关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主要依据。此外,对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加大对中职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力度,确保经费投向合理,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经费投入的制度化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省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五个机制”,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七大工程”,扎扎实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