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厚道》的一点体会
读《厚道》的一点体会
张祖祥
本学期读了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陆杰峰先生编著的《厚道》一书中的部分文章,颇有一些收获。
封面上的第一句讲的就是厚道做人与厚道做事的妙处。厚道做人方能化复杂人生为简单处世,厚道做事方能化曲折人生为成功坦途。
陆杰峰先生在书中告诉大家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准则,追求厚德载物——人生修养最讲究的就是律己。一个“厚道”的人,在德业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能得道多助,可谓“厚道”才能成事。
书中写道:厚道,就是做人不要太精明,不要太刻薄,不要太计较,不要太决绝,不要太自私,不要太虚伪,不要太浮躁,不要太张扬,不要太贪心,不要太苛求,就是做个实在人,吃老实饭,干老实事,莫让自己的行为太乖张,莫让自己的行为太极端。这是在讲做人做事之法。
厚道做人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胸襟。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要厚道做人,就是要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以德律己,以德育人。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用真诚的付出换取学生和同事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以平和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厚道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路遥知马力不行,日久见人心叵测。厚道人在人生路上少积怨,跋涉途中朋友多。幸运总会光顾那些厚道之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事业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待人缺少厚道,但我们总要求别人对自己厚道。有很多东西是只能用厚道才能换来的。“厚德而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让我们多些厚道,少一些尖酸刻薄。让我们做厚道人,办厚道事,用实际行动践行“诚勇、负责、团结、竞先”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篇:电力企业文化演讲稿——《厚道》
电力企业文化演讲稿——《厚道》
2004年,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中费老那句有腔有板的四川话——“做人要厚道”,让被欲望挑逗得燥动不安的人们为之一振,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2004“十大网络流行用语”之首。朴实的语言往往掩藏着深刻的道理,一句充满乡土气息的话,道出人们对“厚道”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渴望与呼唤。
同样地,我们喜欢厚道,我们的企业需要厚道,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呼唤厚道——企业为重的做事之道,遵章守纪的行为之道,不断追求的进取之道,诚实互信的待人之道。厚道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谱写着湄洲电绚丽的篇章。
厚道人自律,诚实而坦荡。厚道的人不用领导成天在后面盯着,做事总能把企业的利益看得更重一些,绝不损公肥私、散漫违纪。他们有自律的工作生活模式,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永远克已奉公,遵章守纪,让人放心。
厚道人勤劳进取,刻苦踏实,锲而不舍,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逃避。2004年我厂荣获“特殊贡献奖”的三位同志已为我们展示了厚道人的风采。厚道人可以默默做着别人不愿做的苦活、累活、脏活,可以在生产现场一蹲几个小时,可以为一个小问题冥思苦想、加班加点,可以为追求一个最好、更好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厚道人挺憨,他们在勤奋中进取,在进取中成长,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厚道人待人诚信,易于合作,勇于负责,不会在问题来临时无端指责,“都是他们搞的!”“让他们去解决!”“不关我的事,甭理它!”……现代化的企业象一部精密的机器,需要每个零件通力合作,步调一致才能正常运转。2004年的那场“抗焦大战”中,面对燃烧调整控制熔焦效果有限,结焦随时都会封死渣口的紧急情况,发电部领导员工上下一心,在炎炎夏日里日夜坚守着火炉烈焰,苦干巧干。我们厚道的发电人猫着腰端起沉重的焦棍,在整齐嘶哑的号子声中一点点地啃着时而粘稠时而坚硬的顽焦,钢棍打弯了一根又一根,衣服湿透了一身又一身……没有杞人忧天,没有指责抱怨,从不轻言放弃,坚信人定胜天,最终成功避免了封口打闸的停机事故。以打焦英雄宋师傅为典型的“抗焦军”用汗水和信念几近完美地诠释了“厚道”的真谛。
不用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也未必刀山火海的生死考验,厚道更多时候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做细、做精。厚道其实很平凡、很具体、很细微,然而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卞厂长的工作报告,回顾去年的骄人业绩,机组健康稳发,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无安全损失工时,这一切无一不是日常工作中坚持“三精运行”、细心维护、管理到位的成果,是认真贯彻企业价值观的成果,是全体厚道人辛勤耕耘的成果。
我们喜欢厚道人,因为厚道的人正直坦荡、善良本份、勤劳务实、诚信合作,是让家庭幸福、父母骄傲的好人,是让业主满意、领导放心的好员工。
五年发展规划的号角已经吹响,两台机组小修的序幕即将拉开,让我们也来一句“做人要厚道”!
第三篇:精明与厚道美文
台北有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不见起色,最后竟以破产而告终。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但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一天,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下一张报纸随便翻翻。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般击中他的心灵。他迅速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夜整夜地进行思考。后来,他以仅剩的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货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6分。
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达到了100亿元台币。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100亿到底有何秘诀。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2分。他说,当年我在街头看见一张采访李泽楷的报纸,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惊讶不信。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说到这,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要琢磨事,千万别琢磨人。
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赚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6分,但生意却多了100个,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我当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光了未来。
第四篇:厚道美文摘抄
对上据理力争,对下宽宏大量,自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弄得好,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很多方法建立起来,其中相当见效的一种是厚道。
所谓厚道,简单点就是隐恶扬善。
厚道的对象尤其是对权势比自己差的人,换言之,对上不妨据理力争,对下应该宽宏大量。我认识的一位本城企业巨子,就曾有过一个故事,使我受益良多。
企业巨子对工作很是紧张。自己固然严谨,就是对业务对手亦一律严谨非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准时办妥,我曾见过他拍案而起,与另一位财经巨子争辩得面红耳赤。
可是有一次,他接受另一位酒店业巨子的邀请,到他辖下的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餐厅去吃晚饭,气氛甚是融洽,吃主菜时,忽然企业巨子脸色一沉,放下刀叉,主人忙问:“是不是菜的味道不好?”
他连忙摇头否认:“不是,我肚子有点不舒服,要上洗手间,不能吃饭了。”
这样子上了洗手间十分钟才出来,他脸色好多了,重新谈笑风生。
席散后,他拉我们一两个年轻行政人员陪他去吃云吞面,竟据案大嚼,我便道:“你刚才拉肚子,现今又吃得如此没有节制,不大健康。”
他哈哈大笑:“我哪儿拉肚子?只不过刚才看到主菜盆内有两条头发,故此装模作样走出去,到厨房去讲了一声,只要真正工作的人明白问题就好,让老板知道,只有害他骂下属一顿。”
于事无补,但求发泄的事不要做。否则商业上一定受害。
第五篇:宽容厚道是一种美德
宽容厚道是一种美德
——读书随笔
何培基
冬夜读史翻书,环境安静,心境宁静,以书籍为媒介,借以与古今先哲、时贤对话,每以“悟道”,“偶得”为至乐。
其中一得便是悟到“宽容厚道”,确实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值得深思,值得品味。何以言之?先品“宽”字:宽和——宽厚和易;宽宏——宽宏大量;宽让——尽让别人,宽容忍让;宽厚——宽容厚道;宽容——宽阔有气度,不加计较,不予追究。而“厚”字:厚待——优厚地对待;厚实——忠厚诚实;厚意——深厚的情意;厚重——敦厚持重;厚道——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而厚德载物则是最高境界。
在处理复杂纷繁的人际关系中,若要做到心平气和地待人处事,其根本就是要摒弃私念、私欲,即所谓“心底无私无地宽”是也。
先说远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管鲍之交”的故事,以后演绎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知心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
试想:当年出身贫寒的管仲,倘若不与鲍叔牙深交为知己,倘若鲍叔牙不知其贤,则不可能舍其“小节”(如贪利、胆怯等)而不加计较,反而宽宏大量地竭力举荐,并将相国的高位让给管仲。其结局是“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而管仲本人得到建奇功、立伟业的平台,终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名相。无怪乎管仲由衷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赞叹!回头再看看鲍叔牙的“宽容厚道”有否因此而吃亏?不仅没有,反而增辉。史书记载:“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由此可知鲍叔高风亮节的德行蔭及后代子孙;而平民百姓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的秤——“天下不多(意为赞许)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由此,说明天下老百姓竭力颂扬的是鲍叔牙之“无私”,方能有如许“宽容厚道”的美德。
次说近的。当代中国书法界的泰斗启功先生(1912~2005)对冒用其大名的“伪作”所持的宽容大度颇为人称道,启功身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可谓一字千金难求,喜欢的人多,买不起的人多,自然伪作也必多。
有趣的是,学界流传着一个“启功笑对造假”的小故事:一天,几位好事的友人邀启功来到北京潘家园(著名的古玩书画集市)。启老看到店铺都挂有他的字,他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有人就过来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老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事后他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他学的这一手字一定花了不少工夫;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向我伸手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启老曾经撰文称赞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说当时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他们不但不加辩驳,甚至在赝品上题字,使穷朋友多卖几个钱,让那些穷苦小名家得几吊钱维持一段生活,而有钱的人买了“真题假画”,损失也不会多么大,高高兴兴地把字画带回家。有人向启功请教,怎样分辩启功字的真伪?启功谦逊地回答:“写得好的是假的(即伪而不劣),写得不好的是真的(即劣而不伪)。”有位朋友拿了一件几可乱真的书法作品给启老辨伪,启老回答:“我的字是劣而不伪,你拿来的字是伪而不劣!”——这观念虽不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却体现出启功一向的宽容大度的仁者胸怀。
再说最近的。以当今因写《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历史小说而声名显赫的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为例。当人们正在高擎“知识产权”的大旗异口同声讨伐盗版恶行之时,而畅销书作家二月河却著文《对盗版的回答》,坦承“对于盗版,我的心理和感情是复杂微妙的”——其一,不敢说“盗版好”,那是和法律对着干,因为盗版损了国家税收及版权规矩,属损公肥 私的劣行;其二,自认为“盗版书对穷读者有利”。理由何在?他自白:“我的一套文集,便宜点的版是二百多元,软精装、硬精装、豪华版本。带木箱精装是三百多、四百多、五百多、七百多元不等。我不讲上面这些极端的例子,就是一般下岗工人、贩夫走卒、推车卖浆者„„只花三成的钱买一套回去看看你的书,我不好意思剥夺他的这点权利”。二月河曾说:“我的书早就被盗版商盯住了。1990年前后吧,出版社在南京做了个调查,仅《康熙大帝》一书就有8种版本„„有人问我这些年受损若何,我粗作估计大概两千万吧。”而其女凌峰在《关于我的父亲二月河》一文中在述及二月河“对钱的态度”时说:“父亲捐款超过100万了,我们家还过着现在平常的生活”;在对盗版一事的态度上,她有下述的话:“父亲的书一整套《二月河文集》最便宜的软精装也要三百多元,这对于一个进城务工的青年,对于一个低保家庭,对于一个下岗失业家庭是一个令人却步的数字。无论富人穷人,读书是一种社会权利,想读书是没有错的,更没有罪”。(均见二月河著2011年10月版随笔散文集《随性随缘》一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真人说真话道真情,读之令人感动,足见他们父女俩对于经济困难人士的处境感同身受,对于其渴望读书的文化需求具有充分理解,同时也充分体现他们父女的宽容和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