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对英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谭莉
教学反思对英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地派中学谭莉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促进英语课程的改革,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就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话,那么,她一生的教学工作也只不过是一年的教学工作的重复而已。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也提出了本次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了教师对自己的分析与反思。作为课程改革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课程的改革,这是相当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反思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既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次方法。根据十一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经验,下面将教学反思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支配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不应该一成不变,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与时并进。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比如,英语教学目标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却忽略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就要了解英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反思后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及消化。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不断反思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一堂课选择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
1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没有更好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又能做到“治而不乱,秩序井然”?不同的课堂需要利用不同的媒体展示,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我们就必须思考: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教师在每堂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方法能否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否落实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反思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反思对课程的调整作用。
1、教学反思贯穿于常规课的整个教学活动。如,在第一个班教学九年级英语《Module 10 Fitness》时,感觉自己当时教得很认真,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情绪却相当低落,完全没有与老师互动的意识。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感觉有趣并乐于参与进来呢?而后便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在我们生活当中,What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or unhealthy?每个小组都必须列出三到五种食物。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讨论:第一组讨论What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why?第二组讨论What kind of food is unhealthy, why not?最后,根据他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和劝诫。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课前的反思活动真的让这堂课“活”了起来。并且,通过讨论,学生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增强了健康意识,懂得了爱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教学反思贯穿于专题课的整个教学活动。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如何培养学生泛读及精读能力?等等。教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还要以学生的反应为“镜子”,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教学反思对教学资源的完善作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应再被作为课程之本。教材只能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更不能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合理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参考提示,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的同时,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使其简单化,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真正地适合学生学习而且富有实效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得到知识,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中进行,这并不只是在课前的认真准备就能达到的。
教师不仅要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必须经过实践、对比、反思、修正并加以记录,这样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和谐统一活动于课堂教学当中,使教学资源更为完善,教学更为合理有效。
四、教学反思对教师经验积累的辅助作用。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师每次教学过后的反思,总能从中找到一些或缺的东西,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
1、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并不是一味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实用,提高课堂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她的教学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2、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在教学过程当中,任何教师都会在实践中困惑。如何从理论的迷茫中走出来,就要依靠反思这一教学手段了。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面对缺憾,善于突破自我。发现问题就要反思,存在问题就要解决,这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更新的过程。
五、教学与反思研究之间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进我们书海求宝,不断提升,从而集优储备走向创新。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从而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得经验不断去粗存精,得到提炼和升华。只有让经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第二篇:八年级英语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八年级英语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向雄
八年级英语采用的是《Go For It》,此教材图文并貌,词汇量很大,很多词汇是非常贴近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而且图文都是学生们喜欢的情景,老师们容易开展活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乐学,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的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智慧,按照“课标”的指导思想,再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灵活地进行内容新编,精心地设计编导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开展任务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任务及学习目标,在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并完成教学任务,从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地体现出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型教学的“任务”体现的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而不是“在教中学(learning by teaching)。“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本着这个“新课改”教学思想,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谈论过的话题任务有:天气、乘车、购物、在快餐店、看病、在图书馆、在球场、打电话、假日、郊游、交友、学校、老师、家庭等众多的话题任务,谈论的话题很多,进行的语言专题实践训练也很多,通过任务型教学实践,使学生们在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用英语表达,也带动了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的多了,在讲台上原来老师那种不断地讲解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明显增多,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
当前实施新课改工作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不能把“自主”变成了“自流”。
2)不要把“对话”变成了“问答”。
3)不要忽视基础教学。
4)要杜绝合作性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第三篇:浅析教学反思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析教学反思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来促进英语教学,其中,教学反思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反思环节,运用各种反思方法积极的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类型;反思成分;反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7)01-0055-02
大学英语是我国1030余所高校全部开设的公共课,教学课时多,对学生的素质,择业或进一步求学影响甚大。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大学英语教师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来促进英语教学,其中,教学反思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一、教学反思意涵和意义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融合以上概念,本文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
通过探析教学反思的含义,我们便不难发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第一,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第三,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
二、大学英语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成分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教师借此来提高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英语教学能力。
(一)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了反思环节。
(二)观察与分析阶段
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他人的观察模拟,角色扮演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要进行分析,以考察驱动自己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重新概括阶段
英语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
(四)积极的验证阶段
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的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的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观察和分析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得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线不甚分明。
英语教学反思的成分包括以下一个方面:
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英语教师的头脑中,大量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
2.批判成分。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它影响英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
3.教师的陈述。教师的陈述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的课堂英语教学的解释系统,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教师的陈述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英语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大学英语教学反思可以激活英语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英语教学的反思类型和方法
反思的类型一般包括:第一,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第二,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第三,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自我提问法、教学诊断法、观摩分析法、交流对话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记录法、比较法、录相法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简要介绍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内省式反思与自我提问法,总结记录法结合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运用总结法就是
在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二)学习式反思与观摩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录相法相结合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英语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并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三)交流式反思与比较法,交流对话法相结合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英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英语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争取做到时时反思,处处反思。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第四篇: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素材、提高生活观察力、社会感悟力,切实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从写日记能使写作兴趣浓厚、能使作文素材丰富、能使作文情感真切、能使作文技法灵活、能使作文语言亮丽等方面说明其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语文;日记 ;作文写作;
写日记能够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提高其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鉴于此,应当让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明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丰富作文素材的作用
既然日记是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义的事实的记录,那么其中记录的事实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这样的事实肯定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会给我们以教育、感染和陶冶。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以及其对我们心灵的触发和感悟,自然就会成为有用的素材,积累起来就成了我们作文写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这恰恰解决了我们广大中学生作文写作中无物可写、无事可述、无情可诉的问题,长期坚持将有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要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日记,记录的正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丑的、恶的,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可以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日记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这样就为自己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的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再也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相反。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自己的眼前,以致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它们就会涌向笔端,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势态。
二、提高写作兴趣的作用
目前,中学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强,作文质量不高,这与大面积的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对作文厌倦、应付的心理有密切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事如果缺乏兴趣,就谈不上能有什么成就,作文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文,通常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选择好材料之后,又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过渡等。日记则不同,它是生活的照相机,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记录丰富多采的生活。日记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不受体裁限制,不受篇幅限制,可以任思想在纸上驰骋„„因此,在训练中,我让学生明白:自己曾经做过的、曾经听到的、曾经看到的,都是可写的内容;自己的欢乐、痛苦、希望、悔恨等都是可以表现的主题。在写作上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尽情“倾吐”。学生果然“胆大包天”起来了:“老师,把课间十分钟还给我们,上课不要拖堂。”“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给我指指路吧!”“妈妈,我真想和您说句心里话。”“爸爸,我已不是小孩了。”„„诸如此类,都被学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对此,我对学生的大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表扬:“谁说你们不会写作文?这不,你们不是把自己的欢乐、苦恼、希望都写出来了吗?而且还写得酣畅淋漓!”此时,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这才明白:原来作文就是这么写的!就像写日记这样简单,写出自己的见闻、经历、想法。看来,作文中过多过严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日记刚好采用了“松绑”的措施,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任凭学生尽情“挥洒”,因此,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讲评,向报刊荐稿,鼓励学生投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味成功感、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
三、真切作文情感的作用
我在日记教学中一直强调“真”,“真”是日记写作的生命。一是写真事,日记中记载得最多的是每天发生的事、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真真切切,把它们写下来就是最为真实的历史和可供筛选的作文素材。二是说真话,日记的第一读者是自己,而对自己是不需说假话的,日记中应该用最真实的语言记述事情、表达看法,“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最忌假话、空话、套话甚至官话连篇。三是抒真情,矫情造作是不会出好文章的,日记是最适宜抒发真情的地方,自己的喜怒哀乐憋在心中是很难受的,在日记这个无声的良友面前,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可以很好地缓释压力,开阔心扉。四是表真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景都会给人以思考、启发,时间、场合、身份、资历、思维的不同使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我们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把最真实的感受、观点真切、勇敢地表达出来,从而可以准确地把握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引导疏通,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在日记中强调写“真”,学生逐步懂得了“真”对做人处事的重要意义,作文也能努力向“真”靠近,作文中真切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就会逐渐多起来。
四、灵活作文技法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体制模式问题,作文教学处于劣势和弱势地带。然而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常化高频率的习作练习,写日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保质保量、循序渐进,就能在日记的写写练练中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主题提炼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写作实践,积累写作经验,掌握写作技巧,使作文整体能力在日记写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技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了,表现在作文中也更灵活自如了。
五、亮丽作文语言的作用
日记在积累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摘录日记,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上进行积累、形成系列,促成了学生对语言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采撷和感受语言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语言信息的储存,训练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为学生作文中运用新鲜、丰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教师不仅要指导积累语言,还要指导运用语言。首先是要“尽量用”,只有在每次日记、作文中尽量调动积累的语言叙事抒情述理,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写作习惯,才能越写越顺,越用越多;其次是要“选择用”,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中心、不同结构、不同方法选用恰当的语言;第三是要“巧妙用”,运用积累语言要走出一概“引用”的误区,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运用方法,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嵌入使用,转化使用等,最终目的是要使这些积累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作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熨贴、毫无雕琢与镶补的痕迹,更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总之,对于语言。不管是积累还是运用,只要用心,就一定会使作文的表述生动起来、形象丰满起来、抒情真切起来、立意深刻起来。日记,使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亮丽。
总之,作文教学的现状需要运用日记这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来强化训练。只要长期坚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日记写作对作文教学的积极的促进功能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借日记训练这一方式,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步,以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为核心,定会让学生写出“理真情切而意达”的作文。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地为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教育现代化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教育改革课题。下面谈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意识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越来越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现代化教学的意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频率明显提高。
二、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上的交流
实施多媒体教学以来,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要。老师的公开课,说课,评课,已经成为一件平常而有益的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对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完全显示出来,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探讨,促进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学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氛围。教师人人会使用计算机,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都能自行设计制作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在位进修,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跨越,提高自身素质。
四、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实现“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卫我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多种媒体,使得课堂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信息数量多、质量高;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各要素起到了很好的确促进作用。
谈新教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我们迫切需要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了使新教师少走弯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本文就新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长历程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新教师以其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等优势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新教师更需要的是在学校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在这一成长过程中,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由求知到实践到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尤其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新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作为一名经历过此过程的青年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据新老师的优点和缺点,我把新老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分为三步:前期──积累、中期──反思、后期──忌
一、前期: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
对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刚上课就想用多媒体课件,我认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师为了展现自己的计算机方面的“才能”,过于频繁使用多媒体,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师应把精力放在传统教学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如果这些都没做好的话,你课件做得再好,自己却没有能力发挥课件的优势出来,更致命的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当然也不能丢掉多媒体,那应该干些什么呢?两个字──积累; 学习如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些原则,积累制作经验; 学习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积累使用技巧;
课件制作软件比较熟练的可以先上课再做课件,把做出的课件与上网下载的资深老师的课件比较一下,积累制作技巧。
同时,按照课本的目录超前地去网上下载这些资源,分门别类,去劣存优,以便以后自己使用,积累素材。
二、中期:参加工作的第二学期
经过一个学期的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积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阵了,但我认为还不宜频繁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在部分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或者在某节课使用;这时候新老师应该多注意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碍了正常教学:很多时候,某些知识点或者某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同时我们要想到,如果你没有提前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备好课,临时想做课件,是否有相关的素材,相关素材是否适用,如果没有相关素材的话,自己制作的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千万不要贪一时使用之快,而妨碍正常教学;
(二)反思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前面说了,某些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无法发挥课件的优势,这时要想想究竟是课件的设计出了 问题,还是我们驾驭课件不当导致效果不理想,及时改进,提高自己课件制作水平或驾驭课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汇报课、公开课之类的课,而汇报课、公开课很多学校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新老师生怕自己因为没有用课件而得不到“好”的评价。当然,这也与听课者的评价有关。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不管什么课,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三、后期:参加工作的第三学期
经过中期的“课件”试用,新老师在课件的制作和驾驭上应该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时可以尝试经常使用课件。
但同时对课件的质量要求更加高了,课件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等等,这里要注意几个大忌:
(一)忌失去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课堂信息容量也更大,与此同时,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学生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因此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灵活性: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课前已经制作好了,课堂教学组织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有利于掌握教学和学习进度。但课堂上就缺乏一些灵活性。如某一例题,课件中只有一种解题方法,而学生却有另一种解题思路,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必要时可使用板书来加以补充,同时也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参与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参与:课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课件做得多了,我们就会有一种惰性,很多情况下的课件是直线型设计,缺乏交互。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公式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参与性,而且此类课件也束缚了新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 新教师的课堂发挥。
同时,教师切记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动,可走到学生当中,拉近师生距离。最好能够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数学教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电脑演示一个实验过程的时候愿意去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师上课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不管怎样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无论是对新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有益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只要新老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注意有关 问题 想出补救的办法,一定能使我们的 教育 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多媒体走进课堂也是 时代 发展 的必然结果。新老师要大胆去实践,认真地探索,找到最它们之间最佳结合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随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日益广泛的使用,它对英语教学的优化作用也日趋明显。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它也对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涉及到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的问题。一些较为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迎合了学生一时猎奇的口味的同时其实是降低了教学质量,而教师的水准也可能因为这种新兴方式的出现大受影响。另有一些较为理性的教学工作者也严肃地指出,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偷懒教学”,因为的确也有许多教师或迫于学校的号召,或急于追随大众潮流,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避其重、就其轻,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针对这几种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误解和误用,我认为很有必要给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做一个定位。
首先,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教师在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要做大量的查找、编辑、整理的工作。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赞同一些英语专家打的一个比喻,说现在的英语教师应该甘心担当一个“facilitator”(帮助者)的角色。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的根本来自于心理上的转变,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放弃做“master”(教书先生)的角色,而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光是要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操练学得快。多媒体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而真正给游泳池注水,鼓励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这些任务都是要靠英语教师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的确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这绝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的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应该是一台内容丰富的大演出,表演者是学生,教师是策划、舞台设计、主持人、导演。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有机地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很多老师纷纷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各种多彩多资的画面涌现在学生的眼前,各种动听的歌曲、影片冲击着学生的耳膜。但是不是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且每个课件都要做得丰富多彩,这位老师就是一位跟上时代步伐的、优秀的教师呢。针对这个疑惑,我浅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主角乎?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而浓厚的兴趣,被书中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世界所吸引,阅读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形象化”似乎已成为许多教师选择教学手段的唯一标准。大量的图片、音乐、FLASH动作被引入,改变了过去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动听的音乐也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一改过去那一味的理性教育,而重视了语文教学那感染人、鼓舞人的魅力。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如果只是理性地归纳总结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教条地讲析创作意图,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我们与作品其实还处在隔膜封闭状态。只有我们以审美体验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不同画面,在配以相应的音乐,去调动学生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位。学生才能晓之以情。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激活了,他们走进了现实生活,并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走路
当然,“形象化”固然有利于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激趣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艰深、抽象的理论,便于突破难点。但是不是代表多媒体材料用得越多越好呢,一个课件画面越精彩、音乐更动人就越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这中间并不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比如,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飞夺泸定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在每讲一个段落时,都配上一个图画,学生在观看时,把注意力分散在了图画上面,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多媒体的作用,反而受课件的约束,时而因为幻灯片上的一个词而紧紧勒住学生的脖子,拽住他们的绳子死命往自己这个方向拉,这是在“残害”学生的生命。比如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为了打出自己幻灯片上预先设计好的词语“凄婉”两字,不惜发动全班同学,“悲伤”、“哀婉”、“可怜”„„,但可惜没一人答对他的那两字,在无计可施之际,最后只能在全班学生的齐答中,蒙混过关。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告诉我们,“人的发展变化是整体的,从素质形成过程看,任何一种素质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受到其他方面素质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必然会引起其他素质的变化发展”,一味地强调形象、直观,会遗失一些对多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学生在直观感觉的冲击下,会逐步丧失想象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无法深入体味揣摩语言的妙处。
信息化的时代,不是课件主宰着师生,而仍是师生演绎着课堂,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演绎的一个平台而已。无论多媒体课件能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思考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角问题。我认为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配角而已。在教学中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的声音,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同时不要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您现在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教学网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忽视师生的情感沟通,管理沟通,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无法对其进行有力度的控制和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不是我们的主人,只是教师精心设计用来引导学生的一个媒介而已,我们不应该时时受课件的约束,而延缓了自己的脚步。惟有人与多媒体课件共唱,人与多媒体课件共鸣,才能演绎美妙动听的歌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会开展更有效的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但不管多媒体课件将来处于怎样的地位,在信息化的时代,只要我们秉持“主配对唱”的原则,美声总会飘溢在我们的课堂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