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

时间:2019-05-13 02: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

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编者按:

近几年来,在外部竞争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下,农业的创收功能不断降低,农村人口收入增长明显趋缓,处于低谷的县域经济使得基层财源捉襟见肘、财政入不敷出,“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并以此为背景凸显县乡财政运行困难。在全国许多县乡,工资普遍欠发,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运行压力日渐膨胀。县乡财政危机影响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县乡财政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今年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县乡财政情况调查。调查由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省人大财经委和各市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实施。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安徽省县乡财政的基本状况,完成报告,具体分析了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加强预算监督、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县乡财政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县乡财政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3年底,安徽省按县级财政管理的共有76个县、市、区(包括56个县、5个县级市、15个市辖区,以下均称为县),下辖1753个乡镇。本次调查活动,17个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了45个县111个乡镇,加上安徽省人大财经委先行摸底调查的5个县14个乡镇,共组织调查了50个县、125个乡镇,分别占全省县、乡的66.7%和7.1%。调查范围覆盖了安徽省大部分县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安徽省县乡财政的情况。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及财政等部门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政权稳定,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优化支出结构、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深化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实行省直管县与乡财县管体制等措施,县乡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农民负担初步得到控制,干部工资拖欠问题有所缓解,县乡财政管理逐步规范,政府债务恶性膨胀的势头得到遏制。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环境迅速变化,安徽省县乡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增长态势明显趋缓,财政平衡基础脆弱。由于财力拮据,多数乡镇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根本无力办事业,更谈不上发展经济。财政是公共权力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县乡财政面临的严重困难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已经阻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一)地方可用财力不足

按现行体制计算,2003年安徽全省县乡财政可用财力为15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约86亿元,两税返还收入约13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约7亿元,上级各项财力补助约47亿元。按财政决算人数计算的人均可用财力为1.28万元,最低的蒙城县只有0.87万元。其中:人均可用财力2万元以上的县有6个,1.5-2万元的县有12个,1.28-1.5万元的县有23个,1.28万元以下的县有38个。而2001年全国人均可用财力已达到2.18万元,可见安徽省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

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可用财力126.6亿元,可用财力支出129.7亿元,支大于收3.1亿元。其中,收大于支的有14个县,收支基本持平的有20个县,支大于收的有11个县。45个县人均可用财力1.9万元。这些县大都是农业县,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低,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

一是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重过大。从所调查的45个县看,大部分县农业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县占60%左右。如望江县乡镇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在90%以上。这种收入结构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财政收入蕴含极大的不稳定性。二是非税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过大,多数县都占30%左右,而且部分县非税收入的比重仍呈不断上升态势。

三是上级财力补助占可用财力比重较大。45个县的可用财力中,上级财力补助占到44%。

四是财政收入含有水份。有的乡镇存在收入基数不实、支出基数过紧、税收任务与乡镇实有税源脱节等现象。一些乡镇为避免因未完成收入任务而被县财政抵扣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只有采用“引税”“垫税”以及虚列收入的办法来解决。

(二)刚性支出压力大

一是人员经费增长快。1991年底,安徽全省财政供养人口只有121万人。自1992年撤区并乡后,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民师大批转正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县乡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迅速增长。2003年底,全省财政供养人口达167.3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46.3万人。其中,县级92.4万人,平均每个县财政供养人口1.5万人;乡镇26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财政供养人口150人。全省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占全省财政供养人口的70%以上,其中乡镇占16%。分县看,供养3万人以上的1个(宿州市墉桥区),2一3万人的16个,1.5一2万人的13个,1.5万人以下的49个。

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财政供养人数共65万人,其中行政人数11.8万人,占18%;教师人数33.9万人,占52%;其它事业人数19.3万人,占30%。供养人数多的县基本都是人口大县,主要集中在阜阳、宿州、六安等北部地区。以阜阳为例,全市县乡财政供养人数1996年为10.7万人,1996年改市新设三区后截至2001年财政供养人口增加到16.1万人,增长50.46%。

同时,近几年又是国家工资结构调整最快和增资幅度最大的时期,平均每个县需增加财政支出近亿元,每个乡镇需增加支出近百万元。大部分县特别是乡镇本级财力根本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要靠上级财政补助才能保证工资正常发放。省出台的津补贴,地方不少县乡无力全部兑现,有的县经常发生拖欠工资现象。如萧县截至2003年底,全县累计拖欠工资2156万元,占应发工资的9.7%,其中:县本级拖欠1004万元,23个乡镇有21个乡镇欠发职工工资1152万元。

二是法定支出刚性增长。为体现国家对农业、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具体要求,规定这些事业支出的年增长幅度要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年增长率。对农业、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其收益要经过较长时期才能得到回报,在短期内却造成了支出刚性增长,县级财政压力不断加重,导致部分县乡无法保证这些法定支出的增长。例如安徽省规定计划生育投入,2001—2005年按总人口人均每年6元、7元、8元、9元、10元,省市县三级按2:2:6比例承担。对于一些北部人口大县,仅这一项年均需要支出几百万元,且逐年上升。三是财政专项支出项目配套多。例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国债项目、水利建设、公路建设等等,大部分都要求县乡财政按一定比例资金配套,项目争取的越多,配套的也越多,而县乡政府很少考虑本地的配套能力,建设项目多多益善。从而使县乡财政处境尴尬,不堪重负。

(三)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据初步统计,截止2003年底,安徽省县乡政府负债约313亿元,其中:县级政府负债181亿元,县均负债2.29亿元;乡镇负债132亿元,乡均负债753万元。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而且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沉重的债务包袱,使本来就运转困难的县乡财政雪上加霜。

从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来看,2003年债务总额211亿元,是2003年45个县可用财力的1.67倍。其中县级负债114亿元,占54%;乡镇负债65亿元,占31%;村级负债32亿元,占15%。平均每个县负债2.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706万元。负债最多的县是庐江县,负债10.1亿元;负债最多的乡镇是阜阳市颖东区插花镇,负债3957万元。45个县的211亿元债务中,借上级财政21.5亿元,欠粮食补贴等挂帐61.4亿

元,借国内金融机构33.4亿元,借国外金融机构7.4亿元,借其它单位和个人80亿元,其它欠款7.3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增加了县乡财政运行风险,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县乡经济发展。

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体制上的,也有工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下列四种原因:

(一)县乡经济欠发达

导致安徽省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县乡经济欠发达,造成收不抵支,大部分县乡属于典型的“讨饭财政”。

一是县域经济增速缓慢。调查的45个县截至2003年底,人口占全省的49.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0.3%,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9.3%。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县域经济增长乏力。全省“八五”时期年均增长16%,“九五”时期年均增长7%,近三年平均年增长5.4%,其中去年因农业受灾严重,GDP仅增长5%。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近年来也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中的一些主要指标占全省的份额也普遍下降。其中,GDP占全省的份额由2000年的48.1%下降为2003年44.3%,财政收入由32.4%下降为26.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相当于全省的98%降至92.7%。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截至2003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8%,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8%,比全国低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4%,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调查的45个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9%、32.6%、34.5%。从调查的结果看,安徽省县乡经济结构中对财政贡献率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在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比重比全省低12.2个百分点。多数县存在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现象,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小。

三是工业经济全面滑坡。县乡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债务负担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少县乡企业纷纷倒闭。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比重偏高,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不足等。

五是新增税源少。由于县乡受经济环境、地理条件、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一时难以发展,在传统财源大幅萎缩的同时,县乡财政普遍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二)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集中表现为财力层层向上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

一是收入上移。县乡在五级财力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财政分配逐渐向上级政府集中。县需要将增值税的75%和消费税的100%上交中央财政,地方得到的较少。省级和市级在中央集中一部分财力的基础上,又对共享收入和地方固定收入进行了分成,即对县乡财力再次进行了集中。

二是支出下移。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权相对缩小,而县乡政府保稳定、保改革的事权支出范围在扩大。县乡政府需要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诸多责任。有些支出,县乡负担比重较高,而中央、省、市只负担很小的比重。在本次调查的45个县的县乡支出中,农村教师工资和教育投入支出大部分都占70%以上,是县乡财政支出的大头。许多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这个包袱不能只让基层背,上级应统筹城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

三是县乡财政缺乏主体税源。分税制体制实施后,增收的大头在中央,地方税大都是税基不稳固、税源零星分散、征收成本高的税种,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

(三)税收征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表现在目前实行的税收部门垂直管理体制使地方管理税收的职能悬空,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难以落实。如濉溪县,自1999年以来,县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年年不能完成,失去了批准预算的严肃性。五年中,上级税务部门下达给县地税局的任务比县人大批准的预算少4900万元,平均每年少980万元。

另一方面表现在政府为完成本级预算,不得不付出很高的成本。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税收成本约为10%左右,而安徽省的税收成本却普遍偏高。比如2002年,濉溪县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5907万元,而税收成本却达927万元,占整个地税收入的15.7%。税收成本在安徽省皖南山区的某些县乡所占比例更高。

(四)债务成因错综复杂

过去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县乡财政包揽过多经济建设和管理职能,遗留下来很多债务。这些沉重的债务负担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已成为县乡财政运行巨大的风险。特别是乡村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更大。主要原因有:

一是举债完成各类达标升级活动。这些支出都是硬性的,不办不行的,上级政府提出所谓的“一票否决制”,给基层财政造成极大压力。在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的压力下,乡村为完成任务,举债办了一些超越乡村财力及群众承受能力的工程及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等。据调查,颍上县乡村两级因“两基”达标欠债就高达5600万元,占2003年该县财政收入的37.1%。

二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发展乡镇企业。一些乡村以直接筹措或企业借款乡镇政府担保的方式筹资、借款盲目上项目办了一批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装备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低,现多数停产关闭,致使乡镇政府成为债务主体或负连带责任。

三是借款垫缴税费。前几年在税费的收取上,上级逐级下达任务,且作为考核乡村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乡村为完成任务,先行借债垫付,之后收不上来,形成大量债务。此外,据从安徽省审计部门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存在着县里滞留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乡镇抵扣、挪用、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等现象。如太湖县2000-2003年共有392.6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未按计划分配落实;含山、无为、太和、阜南等县部分乡镇分别挪用几十万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抵扣农业税、弥补乡镇政府经费不足等。层层挪用和抵扣更加剧了基层财政的困难。

第二篇: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

编者按:

近几年来,在外部竞争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下,农业的创收功能不断降低,农村人口收入增长明显趋缓,处于低谷的县域经济使得基层财源捉襟见肘、财政入不敷出,“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并以此为背景凸显县乡财政运行困难。在全国许多县乡,工资普遍欠发,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运行压力日渐膨胀。县乡财政危机影响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县乡财政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今年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县乡财政情况调查。调查由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省人大财经委和各市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实施。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安徽省县乡财政的基本状况,完成报告,具体分析了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加强预算监督、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县乡财政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县乡财政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及财政等部门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政权稳定,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优化支出结构、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深化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实行省直管县与乡财县管体制等措施,县乡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农民负担初步得到控制,干部工资拖欠问题有所缓解,县乡财政管理逐步规范,政府债务恶性膨胀的势头得到遏制。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环境迅速变化,安徽省县乡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增长态势明显趋缓,财政平衡基础脆弱。由于财力拮据,多数乡镇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根本无力办事业,更谈不上发展经济。财政是公共权力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县乡财政面临的严重困难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已经阻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一)地方可用财力不足 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可用财力126.6亿元,可用财力支出129.7亿元,支大于收3.1亿元。其中,收大于支的有14个县,收支基本持平的有20个县,支大于收的有11个县。45个县人均可用财力1.9万元。这些县大都是农业县,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低,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

一是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重过大。从所调查的45个县看,大部分县农业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县占60 %左右。如望江县乡镇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在90%以上。这种收入结构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财政收入蕴含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是非税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过大,多数县都占30%左右,而且部分县非税收入的比重仍呈不断上升态势。

三是上级财力补助占可用财力比重较大。45个县的可用财力中,上级财力补助占到44%。

四是财政收入含有水份。有的乡镇存在收入基数不实、支出基数过紧、税收任务与乡镇实有税源脱节等现象。一些乡镇为避免因未完成收入任务而被县财政抵扣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只有采用“引税”“垫税”以及虚列收入的办法来解决。

(二)刚性支出压力大 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财政供养人数共65万人,其中行政人数11.8万人,占18%;教师人数33.9万人,占52%;其它事业人数19.3万人,占30%。供养人数多的县基本都是人口大县,主要集中在阜阳、宿州、六安等北部地区。以阜阳为例,全市县乡财政供养人数1996年为10.7万人,1996年改市新设三区后截至2001年财政供养人口增加到16.1万人,增长50.46%。二是法定支出刚性增长。为体现国家对农业、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具体要求,规定这些事业支出的年增长幅度要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年增长率。对农业、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其收益要经过较长时期才能得到回报,在短期内却造成了支出刚性增长,县级财政压力不断加重,导致部分县乡无法保证这些法定支出的增长。例如安徽省规定计划生育投入,2001—2005年按总人口人均每年6元、7元、8元、9元、10元,省市县三级按2:2:6比例承担。对于一些北部人口大县,仅这一项年均需要支出几百万元,且逐年上升。

三是财政专项支出项目配套多。例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国债项目、水利建设、公路建设等等,大部分都要求县乡财政按一定比例资金配套,项目争取的越多,配套的也越多,而县乡政府很少考虑本地的配套能力,建设项目多多益善。从而使县乡财政处境尴尬,不堪重负。

(三)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从17个市所调查的45个县来看,2003年债务总额211亿元,是2003年45个县可用财力的1.67倍。其中县级负债114亿元,占54%;乡镇负债65亿元,占31%;村级负债32亿元,占15%。平均每个县负债2.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706万元。负债最多的县是庐江县,负债10.1亿元;负债最多的乡镇是阜阳市颖东区插花镇,负债3957万元。45个县的211亿元债务中,借上级财政21.5亿元,欠粮食补贴等挂帐61.4亿元,借国内金融机构33.4亿元,借国外金融机构7.4亿元,借其它单位和个人80亿元,其它欠款7.3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增加了县乡财政运行风险,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县乡经济发展。

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体制上的,也有工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下列四种原因:

(一)县乡经济欠发达

导致安徽省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县乡经济欠发达,造成收不抵支,大部分县乡属于典型的“讨饭财政”。二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截至2003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8%,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8%,比全国低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4%,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调查的45个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9%、32.6%、34.5%。从调查的结果看,安徽省县乡经济结构中对财政贡献率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在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比重比全省低12.2个百分点。多数县存在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现象,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小。

三是工业经济全面滑坡。县乡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债务负担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少县乡企业纷纷倒闭。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比重偏高,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不足等。

五是新增税源少。由于县乡受经济环境、地理条件、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一时难以发展,在传统财源大幅萎缩的同时,县乡财政普遍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二)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集中表现为财力层层向上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

一是收入上移。县乡在五级财力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财政分配逐渐向上级政府集中。县需要将增值税的75%和消费税的100%上交中央财政,地方得到的较少。省级和市级在中央集中一部分财力的基础上,又对共享收入和地方固定收入进行了分成,即对县乡财力再次进行了集中。

二是支出下移。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权相对缩小,而县乡政府保稳定、保改革的事权支出范围在扩大。县乡政府需要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诸多责任。有些支出,县乡负担比重较高,而中央、省、市只负担很小的比重。在本次调查的45个县的县乡支出中,农村教师工资和教育投入支出大部分都占70%以上,是县乡财政支出的大头。许多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这个包袱不能只让基层背,上级应统筹城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

三是县乡财政缺乏主体税源。分税制体制实施后,增收的大头在中央,地方税大都是税基不稳固、税源零星分散、征收成本高的税种,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

(三)税收征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表现在目前实行的税收部门垂直管理体制使地方管理税收的职能悬空,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难以落实。如濉溪县,自1999年以来,县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年年不能完成,失去了批准预算的严肃性。五年中,上级税务部门下达给县地税局的任务比县人大批准的预算少4900万元,平均每年少980万元。

(四)债务成因错综复杂

过去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县乡财政包揽过多经济建设和管理职能,遗留下来很多债务。这些沉重的债务负担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已成为县乡财政运行巨大的风险。特别是乡村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更大。主要原因有:

一是举债完成各类达标升级活动。这些支出都是硬性的,不办不行的,上级政府提出所谓的“一票否决制”,给基层财政造成极大压力。在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的压力下,乡村为完成任务,举债办了一些超越乡村财力及群众承受能力的工程及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等。据调查,颍上县乡村两级因“两基”达标欠债就高达5600万元,占2003年该县财政收入的37.1%。

二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发展乡镇企业。一些乡村以直接筹措或企业借款乡镇政府担保的方式筹资、借款盲目上项目办了一批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装备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低,现多数停产关闭,致使乡镇政府成为债务主体或负连带责任。

三是借款垫缴税费。前几年在税费的收取上,上级逐级下达任务,且作为考核乡村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乡村为完成任务,先行借债垫付,之后收不上来,形成大量债务。

此外,据从安徽省审计部门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存在着县里滞留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乡镇抵扣、挪用、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等现象。如太湖县2000-2003年共有392.6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未按计划分配落实;含山、无为、太和、阜南等县部分乡镇分别挪用几十万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抵扣农业税、弥补乡镇政府经费不足等。层层挪用和抵扣更加剧了基层财政的困难。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乡财政工作报告

乡财政工作报告

XX年,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发展、务实、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从本乡实际出发,积极培植财源,积蓄财力,严格预算收支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行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保证了全乡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总体要求,XX年我乡财政预算安排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收入安排积极可靠;二是量财办事,量力而行;三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现在就我乡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191.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125.06万元(民政资金),非税收入78.35万元;共计395.27万元。

二、结合我乡支出的实际情况,XX年预算执行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95万元;农林水利事业费13.2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75.4万元(计划生育协会2万元);文化广播事业费1.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万元,教育事业费1.8万元;公安、司法工作经费支出0.5万元;村级管理费23.97万元;综治经费1万元;河道治理工作经费1.5万,党建经费1万元,人大、政协经费1万元,安全生产工作经费2.4万,行政管理费用64.12万元;社会保障事业支出67.04万元,森林防火安全经费0.5万元,统计事业费1.4万元;支出合计:381.18万元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乡人大的关心与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预算执行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乡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培植财源,抓收入、压支出、保重点的财政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圆满的完成各种惠民补贴的发放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关怀真正落实到实处,并结合我乡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以增加乡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摆脱乡镇财政困境。同时,抓好财政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财税管理体系,为今后更多的惠民补贴发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乡财政仍十分困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代表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采取措施努力完成XX财政预算执行任务:

(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要管理使用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加强资金跟踪问效,使各项资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建立健全农民补贴网建设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三农”资金渠道,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完善和实施好各项涉农补贴制度。全乡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30.83万元,直补20.98万元,综补125.29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25.12万元;民政社保资金67.05万元。四是积极推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XX年“一事一议”集中连片项目6个,公路硬化7701米,渠道三面防渗1830米,居民集中区垃圾池10个,财政奖补计180万余元。

(二)不断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深化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巩固“乡财乡用市管”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申领、拨付、报账程序,强化财政工作职责。二是强化财政收支进度管理。按照收入进度和预算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流转,防止资金滞留、挪用等问题。三是加强对村级经费及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促使专款及时足额落实到项目,专款专用。

(三)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加快乡域经济发展。

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乡域经济;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汇报目前我乡的困难情况,树立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观念,使上级有关部门更加了解和认识目前我乡的状况,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巩固行风建设,细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理念,全面提升财政形象。二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大力倡导“财为民所用,事为民所急”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乡财政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XX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按照乡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乡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为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乡财政工作报告

2014年,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发展、务实、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从本乡实际出发,积极培植财源,积蓄财力,严格预算收支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行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保证了全乡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总体要求,2014年我乡财政预算安排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收入安排积极可靠;二是量财办事,量力而行;三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现在就我乡二0一三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191.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125.06万元(民政资金),非税收入78.35万元;共计395.27万元。

二、结合我乡支出的实际情况,二0一三年预算执行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95万元;农林水利事业费13.2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75.4万元(计划生育协会2万元);文化广播事业费1.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万元,教育事业费1.8万元;公安、司法工作经费支出0.5万元;村级管理费23.97万元;综治经费1万元;河道治理工作经费1.5万,党建经费1万元,人大、政协经费1万元,安全生产工作经费2.4万,行政管理费用64.12万元;社会保障事业支出67.04万元,森林防火安全经费0.5万元,统计事业费1.4万元;支出合计:381.18万元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乡人大的关心与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预算执行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乡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培植财源,抓收入、压支出、保重点的财政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圆满的完成各种惠民补贴的发放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关怀真正落实到实处,并结合我乡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以增加乡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摆脱乡镇财政困境。同时,抓好财政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财税管理体系,为今后更多的惠民补贴发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乡财政仍十分困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代表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采取措施努力完成2014财政预算执行任务:

(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要管理使用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加强资金跟踪问效,使各项资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建立健全农民补贴网建设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三农”资金渠道,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完善和实施好各项涉农补贴制度。全乡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30.83万元,直补20.98万元,综补125.29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25.12万元;民政社保资金67.05万元。四是积极推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2014年“一事一议”集中连片项目6个,公路硬化7701米,渠道三面防渗1830米,居民集中区垃圾池10个,财政奖补计180万余元。

(二)不断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深化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巩固“乡财乡用市管”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申领、拨付、报账程序,强化财政工作职责。二是强化财政收支进度管理。按照收入进度和预算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流转,防止资金滞留、挪用等问题。三是加强对村级经费及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促使专款及时足额落实到项目,专款专用。

(三)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加快乡域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乡域经济;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汇报目前我乡的困难情况,树立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观念,使上级有关部门更加了解和认识目前我乡的状况,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巩固行风建设,细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理念,全面提升财政形象。二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大力倡导“财为民所用,事为民所急”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乡财政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2014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按照乡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乡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为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财政乡托管制度探索

财政乡托管制度探索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合理配置村级有限资源,提高村级资金使用效率,成立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强化对村级资金的监管力度,增强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1.1、“村账乡代管”的意义

“村账乡代管”是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比较成功的模式,但我乡财务管理

基础较差、情况复杂,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排除阻力。一是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新的财务管理办法虽然增加了政府的责任和压力,但是能在源头上堵住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统一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帮助村干部克服等、靠、观望和畏难情绪,帮助村干部打消疑虑。

1.1.1、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行为。“村账乡代管”是指在不改变村委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前提下,由乡财务管理中心对村集体账簿和资金进行双重代理的管理方式。旨在通过制定库存现金限额,规范票据管理,严格财务收支审批程序等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最终达到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的目的。“村账乡代管”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节约村级开支,规范村干部职务消费,避免出现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等现象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1.1.2、有利于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村账乡代管”并不否定“村有、村用、村管理”的原则。“村账乡代管”强调的是加强监督,在不改变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前提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强化村级内部、外部的监督,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不断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保证集体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农民群众的权益。

1.1.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乡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资源开发进程不断加快,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相继出现,如因拆迁、征地等引发的各种经济利益纠纷时有发生。实行“村账乡代管”可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是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遏制农村“三乱”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干部滋生腐败的有效举措,从而能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

1.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严格程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2.1、一是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纪委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行政监察、财政所、财务管理中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先锋乡“村账乡代管”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村账乡代管”工作顺利开展。具体由纪委书记负责“村账乡代管”工作的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先锋乡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二是成立由乡长兼任中心主任的先锋乡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账乡代管”的会计业务和货币资金管理工作。管理中心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职责,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确保“村账乡代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2.2、具体工作步骤

1.2.2.1、清产核资。各村挂钩干部、现任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委财务、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并张榜公布清查结果,征求群众意见,得到群众认可后填好清产核资表。

1.2.2.2、账务移交。清产核资后,村会计做好账务处理,全面结束旧账,填制好财务移交清册一式二份,财务管理中心复查审核移交清册是否属实,各类表册是否齐全,往来明细账务是否有误,验收合格后,按程序办理好移交手续,移交单位、接交单位、监交单位分别加盖公章,村会计和接交人、监交人分别签名盖章,所有村级账务移交到财务管理中心管理。

1.2.2.3、建账归档。财务管理中心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建立。

1.2.2.4、建章立制。为确保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有序、管理规范,要制定出各岗位人员职责、工作流程等。

1.3、要求

1.3.1、坚持“四不准”,保证村级资金安全完整。即:不准利用职权平调村集体资金;不准私自借支各村资金;不准挪用各村资金;不准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向各村报销与该村无关的开支费用。

1.3.2、完善制度,建立严密的资金监管环境,建立现金管理制度。保证村级库存现金不超限额,不准坐支现金,不准白条抵库,不准公款私存;建立开支审批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账、款分管,票据、印鉴分管并进行严格登记;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每笔开支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后才能审批入账,重大开支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1.3.3、根据我乡实际,应进一步理顺村办企业财务与村委会财务之间的关系。

1.4、具体措施

1.4.1、任务目标

在不改变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财务管理电算化,取消各村委会会计,统一由乡财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按照“理财民主化、管理电算化、监督制度化”的要求,使财务管理真正做到“制度管人、规范管账”。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公开、透明、民主的财务管理机制。

1.4.2、机构设置

1.4.2.1、乡财务管理中心设置财务会计

电算化管理员、记账员和审核员,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财务管理相应的专业知识。

1.4.2.2、各村委会设立报账员一名,负责编制收支计划及收入的缴存、按月办理与财务管理中心的报账和对账业务,负责票据的领用、核销和财务公开。

1.4.3、会计核算

1.4.2.3.1、取消村委会会计,统一由乡财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

1.4.2.3.2、乡财务管理中心代理核算工作,必须符合《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1.4.2.3.3、财务会计核算实行分村委会建账,按村委会核算,争取实现电算化管理。

1.4.2.3.4、财务管理中心于每季度向各村委会、乡党委政府提供各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

1.4.4、账户管理

1.4.4.1、取消各村委会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由财务管理中心统一开设专户,各村委会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必须全部纳入专户进行管理(原有定期存款单直接移交财务管理中心保管)。

1.4.4.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或挪用专户资金。

1.4.5、收入管理

1.4.5.1、各村委会应合法组织本级收入,不得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格执行“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

1.4.5.2、所有现金收入必须在收款3日内由报账员及时足额存入专户。

1.4.5.3、各村委会因农村公益事业需要以“一事一议”等形式向农民筹劳筹资的,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财务管理中心审核,由乡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1.4.6、支出管理

1.4.6.1、各村委会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可预先领取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备用金的领取,须开具“备用金办理表”,经单位行政负责人审批,由报账员办理)。一般情况下,各村委会留备用金不得超过人民币1000元。对超过1000元结算点的,应当通过转账支付,转账确实困难的必须先报财务管理中心审批,方可提取现金,否则不予报账核销。

1.4.6.2、各村委会不准私自将集体资金借给单位和个人;不准谎报套取资金;不准以任何理由公款私存;不准留账外账(小金库)。

1.4.6.3、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发票或财务管理中心统一印制的报账单、证明单、领条等,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账,严禁无据付款。所有支出必须具备经办人、写明用途、主要负责人审批报销意见,缺一不可;重大工程项目必须附工程项目合同书、预决算报告书。

1.4.6.4、各村委会的当月支出要当月审核,当月入账,当月不入账的支出单据,财务管理中心不再受理。

1.4.6.5、各村委会的各项财务开支,均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报账。

1.4.6.5.1、村委会审批权限

1.4.6.5.1.1、单项开支在500元以内的,由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批;

1.4.6.5.1.2、500—2000元的支出,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同意,由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批;

1.4.6.5.1.3、2000元以上的开支,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同意,报财务管理中心审核后,由乡长审批。报销时,必须附会议记录;

1.4.6.5.1.4、重大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民主讨论决定,并逐级上报审批。对预算投资10000元以上的项目,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同意后报乡政府审批,不得先建后报,不报就建。

1.4.6.5.2、村民小组的财务村委会管理,审批权限参照以下条款执行:

1.4.6.5.2.1、单项开支200元以内的,由组长审批;

1.4.6.5.2.2、200—500元的由村小组班子共同讨论决定,由组长审批;

1.4.6.5.2.3、500元以上的开支,由村小组班子讨论同意后报村委会批准;

1.4.6.5.2.4、重大支出(5000元以上)的,须经村委会讨论同意后才能支出,由村委会审批。

1.4.6.6、严格报销单据

1.4.6.6.1、参加县内有关会议,安排会议伙食的不再报销出差补助和生活费,车旅费按标准报销。

1.4.6.6.2、各村、组人员出差,按标准报销差旅费及补助。

1.4.6.6.3、确因交通、地域、时间等客观因素,产生接待费时,必须在开支发票上注明接待标准和接待对象的名称。同时应本着内外有别、勤俭节约的原则开支,陪餐人员应尽量减少,决不能以招待为由挥霍浪费,大吃大喝。

1.4.6.6.4、下列单据财务管理中心不予报销:①自制自批,无经手人,无审核人也无审批人的单据;②发放农户或他人的工资、补助、补偿、救济等款项,无签名或按手印的花名册;③无开支事实,虚开虚报的单据;④购买个人财产、物资的单据;⑤私人开业、竣工、婚丧等宴请单位的开支单据;⑥由个人引起或应由本人承担的支出;⑦在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开支;⑧违法、违规开支的单据。

1.4.6.7、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干部在财政补贴制的基础上,在有条件、有合法可用资金的前提下,可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再补贴:支书、主任月补200元,副支书、副主任月补150元,两委成员月补100元;住院费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规定执行,村小组干部需增加待遇的,由村委会依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执行。所需经费由各村、组自行解决,但严禁动用专项经费、救灾款、农业专项补贴、计生款、土地征用款、分红款。

1.4.7、票证管理

1.4.7.1、各单位的收入票据统一使用财务管理中心统一印制的《先锋乡专用收款收据》。在启用收入票据前,应检查票据是否缺页、漏页等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向上级财务管理中心报告。使用时,须加盖公章,票据填写必须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章,保存各联备查。收入票据不得涂改、挖补、撕毁。如发生票据遗失,应及时报财务管理中心,声明作废,查明原因。

1.4.7.2、收款收据由报账员向财务管理中心领购。领购时必须交验已用收据存根,实行验旧换新制度。

1.4.7.3、缴存各项收入资金时,要将收据记账联和存根联一并交财务管理中心核查。

1.4.8、财务公开

1.4.8.1、各村、组统一每季度首月15日前对财务情况进行一次公开,财务公开的重点是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各项资产、负债、代收代缴款,化解债务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

1.4.8.2、财务公开栏要设置在群众集中聚居地带、主要交通路口等群众便于阅览的地方。并在财务公开栏(墙)旁边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

1.4.8.3、各村、组财务公开表由财务管理中心依照各单位的收支情况,按财务管理中心统一格式填制,并加盖财务管理中心、村委会印章后,由报账员负责上墙公布或分发到各户。

1.4.9、债权债务管理

1.4.9.1、加强对村组债权管理,对于个人和单位的欠款,要限期清收。对一时无法收回的,至少每年在6月30日前催收一次,并有债务人签收的回执。

1.4.9.2、各村、组不得为企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

1.4.9.3、对现有的债务要妥善化解,逐步偿还,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凡违反规定形成新债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经济责任。

1.4.10、集体资产管理

1.4.10.1、各村、组应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的使用、保管制度,分别建立相关台账,实行一件一卡登记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益。每对集体资产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

1.4.10.2、集体资产的变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变卖价值2000元以上的集体资产,必须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并报财务管理中心审核,变卖收入纳入会计核算,并办理集体资产减少手续,冲减所挂资产金额。

1.4.10.3、各村、组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须经村“两委”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在财务管理中心监督下,通过相关法定程序订立书面合同,否则视为无效合同,若因擅自订立无效合同给承包租赁方造成的损失由直接责任人自负,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对村、组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实行“先交纳承包租赁费,才能管理使用”的原则,对拒不交纳承包租赁费的,要按合同约定向其收取违约金,并及时予以收回,再进行新的发包、出租。

1.4.11、财务审计

由乡纪委、财政所、财务管理中心组成审计工作组对管理范围内的财务状况进行日常审计和离任审计。审计重点有: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情况)。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乡党委、政府和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问题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

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必须将财务账册及有关财务资料提交审计工作组进行审计;拒不配合的,审计工作组有权封存账册资料,冻结银行存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4.12、档案管理

财务管理中心要对财务档案认真收集,分年按月整理装订成册,每年业务终结后对各种账本表册、合同等资料进行分类清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1.4.13、违纪处理

1.4.13.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并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4.13.1.1、不配合财务管理中心工作的;

1.4.13.1.2、取得收入不及时缴存专户的:

1.4.13.1.3、坐收坐支的。

1.4.13.2、违反本管理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具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违法金额30%的罚款,并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4.13.2.1、挥霍浪费公款者;

1.4.13.2.2、白条顶库存现金或者入账者;

1.4.13.2.3、公款私存或者设“小金库”的;

1.4.13.2.4、套取现金或者坐收坐支现金的;

1.4.13.2.5、截取、挪用、私分集体资金或者物资的;

1.4.13.2.6、不按规定随意处置公产公物的。

1.4.13.3、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干管权限给予组织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下载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安徽省县乡财政情况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某旗财政情况调查

    XXXXXXXXXXXXXXX 财政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暑期调查报告 ——XXXXX市XX旗财政情况 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教师签字: 年月日暑期调查报告 ---......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1年6月22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

    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渔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渔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一、槐树湾乡渔业现状调查 金寨县槐树湾乡位于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辖10个行政村2.9万余人,其中库区一线村8个2.2万人。境......

    2008新泰市乡财政体制文件

    新政发„2008‟41号关于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理顺市乡财政分配关系,保障乡镇正常运转,调动乡镇发......

    乡财政股业务培训试题

    乡财政股业务培训试题姓名:一、填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迫切需要,是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和的深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二、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三、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

    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南京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班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1992]57号 【发布日期】1992-08-03 【生效日期】1992-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

    乡财政所长个人廉洁自律工作总结

    尊敬的县纪委:我叫xx,男,苗族,生于1963年4月1日,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99年8月调xx乡财政所任副所长、所长主持工作至今。根据2012年11月16日县纪委通知安排,现将我工作以来的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