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时间:2019-05-13 02: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第一篇: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杠杆,通过发展思路的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的壮大。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创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小而全”。而“小而全”的结果就是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当然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应综合考虑县域内的各种资源,选择好重点突破的方向,发展好自己的特色产业。实力越弱、区域越小,越应集中精力把自己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好。在特色产业的定位上,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区的优、劣势,没有必要把眼光都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而是应具体分析自己到底发展哪一个产业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产生较强的产业吸引力、资源集聚力和对外合作力,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创新。许多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把政府的单方面推动变成政府与民间的共同推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应把带动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从项目、机制、条件和环境等入手,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的空间、投资的途径和运营的平台。通过重点产品和产业的发展,营造区域竞争优势,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热点;放宽政策,拓展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基础项目、重点项目和辅助项目提供途径;通过资源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集中,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其引进技术、扩大生产、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上创新。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循环系统。因此,应通过推动“三位一体”机制的形成,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构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化体系。按照规模有序、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定位,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基础,以小城镇为依托,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尤其是充分挖掘人文和旅游资源,凸显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二是实施产业兴镇,强化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如果小城镇缺乏强有力的非农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就会唱“空城计”,成为“空壳镇”,既不能体现功能,更没有发展后劲。三是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提升城镇建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来建设和管理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镇,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资金投入多元化、政策措施配套化。

在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上创新。一个地区能否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能否强力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服务功能发挥得如何。因此,应把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应坚持“四个一切”,营造四种环境。“四个一切”,即政府工作要调动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挖掘一切潜力、用足一切政策,由此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动力;四种环境,即努力创造出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使政府的服务能力在区域环境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篇: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平邑信息[2010]第62期

县委办信息科

2010-09-28

【目 录】

●我县中秋节假日旅游创佳绩

●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 铜石镇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白彦镇“三着力”促发展

柏林镇三项措施壮大镇域经济

一是坚持调优一产,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投资200万元完成蒙阳、汪家坡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和塘坝加固等水保工程,新建塘坝4座,实现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000亩;投资500万元,继续拓展联合供水工程。杨谢村进一步扩大蓝莓基地的种植规模,宋合村积极发展蔬菜大棚,汪家坡、东上坦等村扩大了黄烟种植面积,黄崖、桥仙等村立足果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全镇“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经济局面基本形成。二是坚持做强二产,壮大新型工业。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项目引进建设,在南林村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科学发展园”,着力培植壮大康和食品、港星建材、汇丰二期扩建、正鑫脱硫石膏生产、宝元石膏矿扩建、新型太阳能发电六大重点项目,努力把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搞活三产,拓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充分发挥蒙山旅游资源优势,在镇驻地建设了集服装鞋帽、五金建材、日用百货、农特产品等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于一体、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物流

商贸新城,打造旅游商贸兴镇新优势,力促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第三篇: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映林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收入既是体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比较困难,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为此,必须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创新财源培植机制,做大做强财源经济

要牢固树立“经营财政”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激励作用,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稳定的财源经济。一是围绕工业强县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用足用活财税优惠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加强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环境建设,在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规模扩大、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奶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拓展林产工业、清洁能源工业发展,通过外引内育、重组整合,鼓励优势规模企业率先发展,当 1

前,要着力推进华展纸业、南山风电建成投产,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财源企业,摆脱单纯依靠奶业财源的困境,形成优势互补的递次财源结构。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坚持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发展的重点,增强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尽快启动茅坪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十万古田、恒润竹木、天元木业等在建企业建设。进一步把财政经济资源集中到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做到财政性生产建设投入、财源建设项目、财税优惠政策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使园区经济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三是围绕项目建设培植财源。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认真研究中央、省、市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财税后劲的根本措施,抓紧做好项目储备申报、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一批创税能力强、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促进可用财力明显增长。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银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切实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围绕城镇发展培植财源。城镇建设直接涉及建筑营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地方税种,是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开

发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要经营好土地这一最大的城市资源,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创新收入征管机制,增强科学理财水平

组织收入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要

进一步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依法征税管费,挖掘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财源。一是强化税费监控,向强化征管要收入。有针对性地分析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情况,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掌握动态税源,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既抱“西瓜”,又捡“芝麻”,重点抓好主体税种征管,同时也不放松小税种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长效机制,确保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坚持把清欠作为增收的重要措施,采取扣缴、税收保全等强制手段,毫不手软地加大清欠力度,防止收入流失。三是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把税收专项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税法、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切实把偷漏税款追回国库。

三、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形成财源建设合力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财源建设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参与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增强财源建设动力。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

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探索在在绩效文明考核指标中加大财源建设的权重,对考核优秀的部门和单位给予精神、物质以及政治等方面的重奖,通过激励引导,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财源建设的合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考核。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奖励考核办法》,安排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和税收增量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引进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和企业。同时,按照外来资金实际到位金额,对招商引资项目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三是创新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管理是推进财源建设、发挥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一是深化财政改革。坚持把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作为加强财源建设重要途径,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管及政府采购改革,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按照先试点、后扩面、再铺开的工作思路,逐步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实现收入直达国库、支出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对工资福利支出、购买和消费支出、工程项目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实行直接支付,以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行为,增强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二是强化财政监管。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法制和监督为保障,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按照建设“阳光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完善与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预算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度。建立和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科学民主决策、监督制约和绩效考评四项制度,使政府公共财政分配和支出使用更加透明,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关注民生,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财政对科教文卫、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统筹发展的理念,加大对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力度,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把支出口子,确保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

第四篇:创新举措为促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创新财政扶持举措,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灌南县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灌南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从2003年县经济园区启动以来,我县中小企业的规模、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中小企业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河道”,是全县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主要力量,在我县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一系列财政扶持企业政策的实施,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了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我县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81%,销售收入100.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6%,实现利税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17%,中小企业的稳步快速成长,为财政收入的尽快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08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7亿元,比上年增收 3.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5.5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61亿元,增加1.97亿元,增长54.57%;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70%,在全市四县中占比最高。2003年以来,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增幅位于连云港市前列,五年平均增幅38.4%,财源总量日益壮大,收入结构渐趋合理,财政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贡献额。2008年,我们在去年的支持规模基础上,预算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 %,超出预算支出增长幅度 11 个百分点。

3、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县财政着力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于2006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成立连云港灌河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07年又增资7000万元,使该公司注册资金达到一亿元,做厚了融资担保平台,扩大了企业融资的规模。由于县级商业银行授信额度不足,连云港灌河投资担保公司又从省农开行拆借资金5000万元,委托银行放款。去年以来,灌河担保公司已为 47 个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贷款累积 35090 万元。

灌河担保公司的成立,助推了我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近年来,我县相继成立了灌南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公司,全县担保基金达 1.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在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我们还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创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2008年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5万元,扶持经济园区经济投资发展服务公司,充分利用区内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搭建中小企业设立平台,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用地难、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争取60万元资金扶持

4、金融机构组织银团贷款的,对该金融机构按银团贷款总量实施奖励。属工业贷款的,按工业贷款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属非工业贷款的,按银团贷款总额的1‰予以奖励,并由县金融机构考核领导小组协调安排增加不低于银团贷款总额50%的对公存款,存期不低于一年。

二、存贷挂钩

以调整政府性资金存款在各金融机构分配比例为主要激励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1、根据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增量占全县信贷增量的比例,相应调整县本级政府性资金存款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额度。

2、政府性资金存款的调整每年实施一次。上结束后,由财政部门根据上资金到位情况的审查结果,调整财政性资金存款分配比例。

3、年中新进驻灌南的金融机构,不参与当年的政府性资金调整分配。

三、多种激励措施配套,全方位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经过几年的培植和塑造,我县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板材加工、服装纺织、酿酒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五大支柱行业,并呈现出很强的发展态势,为引导工业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重科技、争创新,我们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出台多项新措施,促进主导产业全方位发展。

一是实行分类指导,星级评价管理的办法。

即以企业的经营规模、效益、纳税信誉、科技创新能力及其

药、船舶物流、冶金机械、木材家具、酿酒服装五个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主任由县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并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落实。

2、两个优先。即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企业实行项目申报,手续办理优先,用地指标安排优先。

3、三个奖励。一是税收奖励,二是创牌奖励,三是专项奖励。

4、四个平台。

1、融资直通卡,即金融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担保中心或担保公司优先提供担保,银行可对贷款企业开展设备抵押,设备按揭等业务。

2、人才直通卡,即在重点企业工作的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事业人才发放《人才直通卡》,技卡人可在人事关系办理、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享受有关部门的全方位服务,获得每月500-5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并享受购房优惠政策。

3、服务直通卡,县内部门和行政审批中心为持卡企业提供限时服务和一条龙服务,属县以上办理的,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到省、市办理。

4、领导直通卡,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和困难时,可按产业分类直接与各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联系,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帮助协调解决。

四、找准着力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质量提高。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实践,我县中小企业由原来的弱小变为日益健壮,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实现了由低产出到高回报的跨越。到2008年底,我县中小企业已有4117户,比2003净增加 了832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达149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 145.34 亿元,比2003年增加 98.54亿元,增长210.56 %,企业上交税收 3.61 亿元,比2003年增加 2.79亿元,增长

“下游链”即软服务,组建灌南县金灌投资有限公司,对投资额大的企业实行股份合作,使好项目发挥高效益;成立连云港灌河担保公司,用担保平台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如担保企业中,有80%的都是县内五大产业项目企业。支持创业服务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解决信息、技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软实力。

五、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政策和业务指导

省管县以来,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对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县级财政企业工作的开展。省管县的时间还较短,许多业务还未完成对接,再就是随着资金扶持方向的调整,管理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建议省财政厅在资金的监管,项目资料的审核,申报程序规范等方面给予政策和业务指导,这样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能尽快发挥省级财政资金的作用。

2、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对苏北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3、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江苏是工业大省,苏南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是引领全省经济的排头兵。苏北这两年也在奋起直追,苏北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在哪,有什么困难,制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引导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财源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针对这些课题,省、市领导能常到苏北调查研究,掌握县级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感性认识,为制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五篇:创新非税收入管理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创新非税收入管理 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鹰潭市财政局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近几年来,鹰潭市财政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在狠抓财源建设和税收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非税收入管理新路子,使之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不仅壮大了地方财政实力,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对遏制单位财务违规违纪行为,促进源头治理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本级非税收入管理的一点探索

从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实践来看,为了强化财政职能,增强政府调控非税收入的能力,摆脱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改革所遇到的部门利益驱动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约束,使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唯有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才能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1.创新管理思路,明确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意义

要逐步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就必须尽快建立非税收入新理念,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上来。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牢固树立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观念,把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其次树立全局观念,把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置于全市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衡量。第三是树立宏观调控观念,注重完善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通过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减轻社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逐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是从1996年开始起步的,市政府于1996年4月出台了《鹰潭市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1997年10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省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江西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完善修改了《鹰潭市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并于1998年7月正式出台了《鹰潭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草拟了《鹰潭市市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对市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市直行政单位政府非税收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2006年出台了《鹰潭市市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鹰府发[2006]25号),2007年出台了《鹰潭市市直行政单位政府非税收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鹰府发[2007]17号);为了规范管理,防止 “按需取费”和“以支定收”现象的发生,2007年7月12日我市出台了《关于印发鹰潭市规范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鹰府办发[2007]26号)。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出台,使我市现行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

3.明确征管主体,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为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非税收入“谁收谁用谁管”的传统作法,我市强调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管理的唯一主体。真正把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对所有非税收入的统一征收,统筹安排,统一管理。

我市从1999年10月1日起,全面推行 “银行代收制”,实施“票款分离”。即:单位开票,银行代收,直缴专户。在有关部门及各家银行的积极配合下,本着有利于资金及时到位,又方便群众缴款的原则,我们选定市区20个银行网点为代收点,并实行与银行计算机联网,当天的收入当天就能反映,为管理工作和领导决策及时提供了数据信息。实践证明,“银行代收制”基本上解决了执收执罚单位及个人截留、坐支或不及时上缴资金等问题,并为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行资金统筹,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调控能力 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以及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实行“收支脱钩”的要求,我们对市直各单位的非税收入资金和预算内资金一样,按照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审批程序和监督办法进行管理。为编制好非税收入资金收支计划,我们对有非税收入的单位进行了详细摸底,特别是针对自收自支及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变动情况并结合增收节支因素进行了认真核实。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的前提下,适当集中和统筹部分非税收入资金,提高非税收入资金的运行质量。在收入方面,计划编入部门预算,资金通过银行代收直接进入财政专户。在审批程序上,随部门预算的审批程序审批,在财政监督上,随部门预算的监督办法进行监督。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非税收入资金的管理和预算内资金一样的规范合理。

5.强化管理,发挥票据的源头控制作用

所有非税收入票据实行“购前审批,限量领购,按月核销,票款同步”的管理办法,把“以票管收”落到实处。一是统一票据使用种类。根据非税收入的性质,我们严格按照省厅票据管理规定出售票据,督促执收执罚单位根据收费项目正确使用票据种类,不乱开、不错开非税收入票据。二是统一票据管理。凡不征税的非税收入项目,一律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由财政部门负责发放管理;凡未实行企业法人登记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使用内部往来结算收据的,必须到财政部门领购;凡涉及应缴税金的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项目,收取的收费收入在缴纳税金后应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按照我省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的布置,我市于2007年在市本级全面推行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利用收费票据管理软件完成对财政票据的领发、库存、使用、核销、资金监缴和数据统计,从而有效地实现对票据使用和资金收缴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和控制,促进“以票管费、票款同行”目标的实现。它既是深化财政改革,促进“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反腐败工作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

6.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为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招租行为,根据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鹰潭市市直行政单位非税收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鹰潭市市直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委托鹰潭市龙华拍卖有限公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租,以增强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行为的透明度。

在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的基础上,市财政局积极与各产权单位沟通协调,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为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市财政局会同市监察局和市审计局分别于2007年11月28日、2008年1月9日两次将13个租赁合同到期的店面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租。

为确保竞价招租工作顺利进行,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和市审计局三家联合召开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公开竞价招租协调会。会议通过了招租的工作流程、确定了招租的拍卖公司等相关事宜。为使招租工作充分公开、透明,在《鹰潭日报》和鹰潭电视台等公众媒体对招租信息进行了为期8天的公示,并对竞价招租会现场全过程录像。通过公开竞价招租,第一批招租成交金额比原租金增长了13.51%。经过认真审核,第二批招租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5万元。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招租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精神,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稳妥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招租工作,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会同产权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于2008年6月、2008年7月分两次对第三批、第四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31个店面采取了协议的方式招租,招租成交金额比原租金分别增长了11.48%、7.93%。

7.改革管理模式,初步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

为优化我市的经济投资环境,强化依法行政、公开办事制度,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成立了“市联合办证服务大厅”。一是将申报、办证项目统一进入中心办理,实行办事承诺制和一步到位办结制,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透明度;二是实行报建项目联审制度,所有报建项目统一在联合办证中心集中联审,流水作业,报建、收费、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改过去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三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封闭运作、围场作业、一家收费”制度,财政“窗口”严把审核、开票关,控制源头,堵塞漏洞。

8.自觉接受监督,增强财政部门管理非税收入的责任感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非税收入的综合部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资金收支情况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自身也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和市纪检以及各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一是非税收入资金收支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以便市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二是每年的第三季度将上半年的非税收入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形成专题材料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严格按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每年的财政结束后,全市的非税收入资金收支情况作为财政预算报告的附件提交每年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三是非税收入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财政部门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组织实施;四是同级审计部门和上级审计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时,非税收入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接受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大大增强了财政部门管理非税收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二日

下载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经济杠杆撬动污染治理(样例5)

    阅读材料: 用经济杠杆“撬”动污染治理国务院日前公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究竟有哪些突破?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何重大......

    如何壮大自己团队

    如何使自己的团队力量更加壮大毕业论文 作者:佚名论文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80 更新时间:2009-11-12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不管是一个作战团队,还是一个生产小组,在生产......

    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否富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村却因受思想束缚,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XX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XX镇位于XX西部,距市府XX100公里,辖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238个村民小组,6029户,24334人。2011年,XX......

    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保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

    培植壮大旅游产业 促推麻阳苗族自治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写写帮推荐)

    培植壮大旅游产业 促推麻阳苗族自治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的西北部,西与贵州铜仁交界,北与湘西凤凰接壤,在历史上属五溪地域......

    漳州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5篇范文)

    漳州市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 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

    创新农经管理,壮大集体经济,造福于古牧地百姓

    创新农经管理,壮大集体经济,造福于古牧地百姓 [摘 要] 村级代理记账业务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加强了农经管理,从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进而带给老百姓更多的好处。[关键词] 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