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共5则)

时间:2019-05-13 02: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

第一篇: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

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4日 10:30

烟草行业是—个特殊而重要的经济部门,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对国家财政具有重要贡献。为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982年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统—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自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烟草行业在有计划地组织烟草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烟草行业在坚持和完善国家专卖制度前提下,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特别是自2002年开始酝酿实施以工商管理体制分开为突破口的改革以来,烟草行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深化改革:五年来最鲜明的特点

实施省级烟草机构工商管理体制分开,着力打破烟草市场的地区封锁。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地区封锁是困扰烟草行业发展的突出难题。因此,如何切实打破地区封锁,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便成为烟草行业改革首先要突破的重点。2002年底,国家局研究决定,以实施省级烟草机构工商管理体制分开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烟草行业改革。工商分开的主要做法就是在符合条件(主要是卷烟产量超过500亿支)的省份成立省级中烟工业公司,承担烟草制品生产和销售、烟草物资、烟机零配件的经营和相关多元化生产经营业务,与本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脱钩,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与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实行机构、职责、人员、财务“四分开”。

实施工商管理体制分开,把原有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负责管理工业的职能分离出来,形成工业、商业两个独立的主体,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原来拥有所属行政区域内卷烟市场“独家销售权”的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本省卷烟工业的保护和对外省卷烟工业的封锁,从而有效促进全国统—大市场的形成。国家局对实施工商分开改革坚持“先试点、后总结、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工作方针,提出把“地方封锁是否有所缓解、市场环境是否有所改善、企业来自市场的压力是否有所增大”作为检验工商分开是否取得实效的主要标志。2003年3月,安徽省级烟草单位率先实施了工商分开。4~11月,广东、湖南、川渝、河北、浙江、云南、江苏、贵州、湖北、陕西、广西、福建、河南、山东、江西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相继成立。兰州卷烟厂、哈尔滨卷烟总厂等8家单位所在省份未成立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的卷烟工业企业,于2004年11月统一调整为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管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继续保持原有体制。工商分开之后,全国共成立了16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具备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的职能。

推进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10多个重点名优品牌”。针对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状况,国家局在2003年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卷烟工业企业战略性调整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决定着中国烟草的成败。因此,要把大力推进和加快企业调整作为行业体制改革的关键认真抓好落实。国家局在2003年印发了《10万箱以下卷烟工业企业组

织结构调整规划》和《50—150亿支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意见》。2004年,国家局进一步提出要把“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作为烟草行业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在3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内把全国卷烟工业企业调整至30—50家的战略性目标,同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同时,国家局强调要充分发挥品牌的支撑作用,通过卷烟品牌的规模扩张实现卷烟工业企业的规模扩张。为此,国家局先后印发了《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关于卷烟品牌定向整合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培育一批重点品牌。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和品牌结构调整,国家局2006年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10多个重点名优品牌”的战略部署,在2007年提出要推进卷烟工业企业实现由省内市场依赖型向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跨越、由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跨越。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先后平稳关闭了52家小烟厂,50家中小型烟厂和5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了联合重组,卷烟品牌大幅度精减整合。2007年底,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为31家,比2002年减少了92家;卷烟品牌为173个,比2002年减少了585个。在推进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烟草行业还全面关停了挂杆复烤企业,积极推进打叶复烤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改制,目前全国60多家烟叶复烤企业基本都已实现了公司制改革。

转变各层级烟草公司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中国烟草统一的分销机构。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下,烟草商业系统是中国烟草统一的分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完善的卷烟销售网络,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地完成中国烟草的分销工作。烟叶产区的商业公司同时负责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在烟草商业系统的组织架构中,全国烟草商业在国家局、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依照行政区划,在省、地、县三级均设立烟草公司,并与当地烟草专卖局“政企合一”。过去一个时期,各个层级的烟草公司都在搞卷烟的批发销售,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由此带来了经营环节多、交易费用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烟草商业系统切实履行好中国烟草统一分销机构的职责,近年来,烟草行业在强化各层级烟草专卖局的专卖行政管理和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水平的卷烟销售网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各层级烟草公司的职能转变,不断深化商业流通体制改革。主要举措是: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把其改为地市级烟草公司的分公司,不再从事卷烟经营;把地市级烟草公司培育成为烟草商业系统唯一的市场营销主体,实现订单统一采集、货源统一采购、卷烟统一配送;推动省级烟草公司退出经营领域,集中精力抓管理、抓监督、抓资产经营,不再直接从事烟叶、卷烟和相关多元化经营活动。

至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1680家,400多家地市级公司的市场营销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绝大部分省级公司已退出经营领域。国家局、总公司的职能也进一步明确,主要是在加强专卖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搞好宏观调控、战略管理、政策研究、资产经营和队伍建设,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推进各层级烟草公司职能转变的同时,烟草行业近年来还对总公司直属专业化公司进行了职能调整,中国烟草物资公司更名为中国烟草投资管理公司,重点负责烟草行业多元化经营工作的归口管理;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更名改制为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烟草类国营贸易、进出口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行业境外投资管理职能;中烟烟草交易中心更名为中烟电子商务公司,调整充实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建设和有关信息建设的职能;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承担相当于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的职能,负责管理所在地没有成立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的卷烟工业企业。

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是长期困扰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难题。2005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烟草行业在广东卷烟工业、云南卷烟工业和四川烟草商业开展了理顺产权关系的试点,通过对国有资产的上划下投,在总公司与省公司之间建立起母子公司体制。200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烟草总公司依法对所属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按照这个文件精神,烟草行业近年来全面理顺了资产管理体制,在卷烟工业环节形成总公司与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两级母子公司体制(部分省份目前仍为三级)、在烟草商业环节形成总公司、省级公司与地市级公司三级母子公司体制。2007年,财政部制订印发了《中国烟草总公司投资收益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局修订印发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试行)》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烟草行业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资产管理体制。在理顺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烟草行业积极推进企业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2007年,国家局制订印发了《关于省级工业公司建立董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省级工业公司董事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按照“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求,在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个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开展了建立董事会试点工作,在把上述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组建了由7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其中总公司选派3名,省公司领导层产生3名,职工代表1名,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卷烟交易方式,实行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和组织生产。在坚持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前提下,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烟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切实提高烟草市场化水平,是深化烟草行业改革的根本取向。为探索提高烟草市场化水平的路径和形式,2005年,烟草行业在深圳、大连、杭州三个城市开展了“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把传统自上而下的计划分解型卷烟交易方式改变为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型交易方式。2006年,按订单组织货源扩大到浙江、山东、山西三个省,2007年扩大到全国所有重点城市,2008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随着按订单组织货源的不断推进,整个烟草行业的组织运行模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市场真实需求的零售客户订单成为业务流程的起点和终点,烟草商业企业按零售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卷烟工业企业按烟草商业企业订单组织生产,烟叶生产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按卷烟工业企业需求组织开展。2007年,国家局进一步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实现卷烟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放开衔接、适度引导、定向整合、促进发展,在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管理前提下,通过定向整合方式,实现有订单无计划品牌对有计划无订单品牌的生产替代和市场置换,不断提高卷烟品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对烟草行业而言,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和组织生产是一场非常深刻的革命,它极大地改变了卷烟品牌交易方式和整个行业的组织运行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要求、又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有效提高厂烟草市场化水平。当前,这项意义重大的改革正在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向前推进。

持续健康发展:五年来最显著的成就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自启动以工商分开为突破口的改革以来,烟草行业上交国家税收持续快速增长,国有资产质量和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烟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卷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卷烟大企业、大品牌加快形成,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持续增强,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好地维护,整个行业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烟草行业的实践证明,近年来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烟草税收大幅增长,国有资产质量显著改善。烟草行业是实行国家专卖的行业,烟草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有资产质量,既是烟草行业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检验烟草行业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烟草行业向国家上交的各项税收持续大幅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不断提高,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增强国有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烟草行业上交各项税收2853.2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率达18.2%,比改革以前的五年(1997~2002年)平均增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2003~2007年累计上交税金1.03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1%。在烟草税收持续大幅增长的同时,2002~2007年烟草行业国有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0.1%,所有者权益年均增长20.1%,比改革前五年的平均增速分别提高了4.9个和6.7个百分点。2007年烟草上商企业加权计算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2.6%,比2002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总资产利税率为56.1%,比2002年提高了21.2个百分点。

市场环境和产品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在严格执行国家控制烟草的产业政策和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同时,努力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既是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专卖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烟草行业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市场上存在“假、私、非、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近年来,烟草行业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严格专卖管理,较为有效地减少了各种非法卷烟,在全社会人口吸烟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卷烟销售公司联合调查,1995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吸烟率为33.1%,2001年为31.1%,2005年为30.6%),实现了合法卷烟销量的不断增长,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消费者需求。随着烟草系统对全国卷烟市场的控制力和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全社会卷烟消费需求保持稳中略升的情况下,2007年烟草系统国内市场卷烟销量达21242亿支,比2002年增加了3750亿支,年均增长3.9%。同时,全国卷烟平均焦油含量也从14.7毫克/支下降到13.2毫克/支,卷烟产品的包装和内在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卷烟品牌适应市场和满足消费的能力大为增强,消费者获得合法、优质卷烟的权益得到了较好地维护。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卷烟大企业、大品牌持续扩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和大品牌,是优化烟草资源配置和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实施“工商分开”改革前的—段时期,烟草行业存在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企业和品牌结构比较分散,制约了烟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卷烟大企业、大品牌的培育壮大。在2002年,全国高达73.9%的卷烟都是本省份产本省份销,省际间卷烟交易量占国内市场销量的比重仅为26.1%,当年全国卷烟工业企业数为123家,最大的企业产量仅为860亿支(玉溪红塔集团),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31.3%;全国卷烟品牌数为758个,最大的品牌(白沙)产量为425亿支,前10个品牌集中度为15.9%,全国仅有一个品牌(中华)销售额超过了100亿元。2007年,全国省际间卷烟交易量增加到9488亿支,是2002年的1.1倍,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比重达44.9%,比2002年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减少至31家,产量超过1000亿支的企业已有10家,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9.2%,比2002年提高了27.9个百分点;全国卷烟品牌减少至173个,产量超过500亿支的有13个,其中有2个超过了1000亿支(红梅、白沙),前10个品牌集中度为37.8%,比2002年提高了21.9个百分点。另外,2007年全国有1个卷烟品牌销售额接近400亿元(中华),有6个品牌销售额在200~300亿元(云烟、白沙、芙蓉王、双喜、利群、红河),有12个品牌销售额在100—200亿元,总共有19个品牌销售额超过了100亿元,这19个品牌销售额占全国卷烟总销售额的比重为62.1%,销最占全国卷烟总销量的比重为50.1%。总体上看,近年来,以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10多个重点名优品牌为代表的优势大企业、人品牌呈现出持续快速扩张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提高了全国烟草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烟草的整体

面貌焕然—新。

成本控制水平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国家专卖制度下,如何避免不规范地利用垄断性地位和片面追求垄断性收益是烟草行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烟草行业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通过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改进考核评价和健全激励约束,严格限制卷烟工业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追求高毛利行为,始终围绕品牌竞争做文章,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品牌、成本和服务竞争力;通过调整各层级职能定位,减少经营环节,规范工商关系,降低交易费用,不断提高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效率。改革以后,烟草工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不断增强,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从资源能源消耗指标来看,2007年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43.2千克,万支卷烟能耗4.5千克,万支卷烟用烟叶7.l千克,分别比2002年减少了33.9%、39.2%和5.3%。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2007年卷烟工业企业销售成本率为33.1%,比2002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8.2%,比2002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71.6%,比2002年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商业企业销售成本率为74.1%,比2002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8%,比2002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53.1%,比2002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在烟草工商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烟草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提高,2007年的净利润是2002年的3.9倍,年均增长率达31.7%。

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发展速度领先于几大跨国烟草公司。全球烟草产业经过长期激烈竞争,当前已基本形成了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等几大跨国烟草公司的寡头垄断之势。中国烟草过去由于存在的“散、乱、低、差”,竞争实力一直与跨国烟草公司有差距。近年来,中国烟草在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品牌持续扩张的支撑下,不但牢牢占据了国内卷烟市场,确立了中式卷烟的优势地位;而且其发展速度领先于几大跨国烟草公司,在全球烟草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总体竞争实力正迅速提高。2002—2006年,中国烟草卷烟销量增速是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这三家世界排名前三位的跨国烟草公司平均增速的2.2倍,卷烟销售收入增速是它们的4.8倍,销售利润增速是它们的4.4倍,烟草资产增速是它们的1.6倍。按照《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的排名标准,2007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排名在第60名左右,在全球烟草行业中排名第一,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四。不过,由于中国烟草“走出去”发展步伐较慢,基本依托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低。虽然国家局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的跨越,但中国烟草总公司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烟草公司,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烟草行业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本意要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烟草行业改革正处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意要求,实现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职能调整,大力推动企业跨省联合重组和品牌跨省定向整合,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烟草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烟叶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研究等,应是继续深化烟草行业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

第二篇: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发展

在烟草行业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烟草专卖制度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一项创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烟草这种特殊商品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烟草行业把控制烟叶和卷烟总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扭转了烟草无序经营的局面,促进了烟草产销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专卖管理,整顿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为增加

国家财政积累、维护消费者利益、满足市场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充分证明,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烟草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即着手研究烟草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在全面总结烟草管理体制的历史经验以及统筹考虑烟草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1981年5月18日,国务院作出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的重大决定。

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全面经营管理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1983年1月2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同年11月1日,《烟草专卖条例》在全国实施,我国现行烟草专卖制度正式确立。在此后的几年内,先后成立了29个省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5个计划单列市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260多个地市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分公司、1500多个县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与此同时,总公司相继下设成立了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中国卷烟销售公司、中国烟草机械公司、中国烟草物资公司、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卷烟滤嘴材料公司6个直属专业公司。自此,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体制全面统领行业各项工作。

国家烟草专卖体制的确立,一举根治了过去多头领导、产供销三者脱节的弊病,扭转了烟草行业盲目发展的势头,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转变。

二、从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

“七五”末期、“八五”初期卷烟供应告别了短缺时代和卖方市场,产能的提升促使卷烟产大于销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行业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在某些地区,计划外烟厂、制售假烟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这些矛盾和顽疾妨碍着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稳定,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在此背景下,加强行业宏观调控,打击各种违法活动,用国家法律来保障烟草专卖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1991年6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烟草行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烟草专卖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这部法律,把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行业集中统一管理和垂直领导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固定。从此,烟草专卖制度有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专卖管理体制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重要转变。

国家烟草专卖局依照《烟草专卖法》,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决定和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战略转型;一批计划外烟厂被坚决关闭,非法卷烟批发市场得以彻底根治,制售假烟、走私卷烟等违法乱纪行为得到有效扼制。随着专卖法规体系的健全,全行业生产经营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个环节被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观念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三、烟草专卖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新形势下,如何在坚持烟草专卖体制前提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2002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提出:烟草专卖制度能不能巩固完善,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事做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必须要在坚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直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消除束缚烟草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00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工商体制,实行工商管理体制分开。

实践告诉我们,这项改革是烟草行业一系列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烟草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行业深化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

近年来,国家局党组实行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措施:从省级烟草管理体制工商分开,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转变国家局、总公司和省级公司的职能,到确立卷烟工业企业和地市级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适度有效竞争;从加快烟草企业战略重组,大力推进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等。这一系列改革,加快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形成,使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和体现。

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目前,烟草行业已初步建立了专卖制度下的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有序竞争的体制机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打下了工作基础。

第三篇:一种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

一种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一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载风雨兼程,70载砥砺前行,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是与新中国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与新时代共进的历史。70年来,烟草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实干担当、开拓创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力量,为70年沧桑巨变写下了生动注脚。

本报自今日起,分七期陆续刊登《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系列稿件,聚焦行业发展,礼赞壮丽70年。

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走过70载。

70年峥嵘岁月,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转身、一个民族蓬勃生长的脉络清晰可见。

70年间,烟草行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变革同频共振,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这是一种发轫于薄弱产业底子上、落后经济状况下的变革

正确认识烟草行业,先要对旧中国的烟草产业底子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个客观的认识。

在新中国成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卷烟市场一直为外国资本所垄断。中华民族卷烟工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薄弱、设备陈旧落后,又具有分散性、依赖性和投机性,加之外资烟草企业钳制,虽有民族运动助力,始终难以获得独立、持久、充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开工的卷烟厂有1249家,除少数大烟厂外,绝大多数烟厂使用的仍是早期的木架简易卷烟机、铁质卷烟机,包装小包、条包和装箱等均为人工,制丝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卷烟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布局很不合理。与此同时,烟草农业的生产方式几乎完全停留在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阶段,很少机械化作业。

放眼全国,新中国不仅面对农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等状况,而且还面临长期战争造成的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资奇缺等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中国建设迈开了第一步,烟草行业的变革也随之拉开序幕。

新中国成立之初,卷烟工业资产主要掌握在外资和私营企业手中。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除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继续实行区域性烟草专卖管理外,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外国资本、实施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扩大国营烟草企业规模。1952年,国营烟草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占到全行业的56%。许多烟厂自上海迁到天津、郑州、广州等地,许多小烟厂被改组合并,卷烟工业布局调整开始破题。同时,政府对烤烟生产制定了“重点恢复老烟区,适当发展新烟区”的方针,并给予政策和物资上的扶持。

“一五”期间,国家对烟草企业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完成对私营烟厂、卷烟批发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合理调整卷烟工业布局,对所有卷烟产品实行“统购包销”,对烟叶实行计划收购和调拨,将卷烟、烟叶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1956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583.29万亩,烤烟品质有所提升,基本扭转了高档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至1957年,卷烟工业企业已由760家减为108家。其中,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有13家,部分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的有28家。

“二五”期间,国家实行机构精简、企业下放的政策,卷烟工业企业划归地方管理,管理上出现混乱,加之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影响,导致烟叶减产,卷烟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

20世纪60年代初,结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央决定试办工业托拉斯。1963年,轻工业部下发《关于成立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及各地分公司的通知》,开始试办烟草托拉斯,对卷烟工业企业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产供合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资源配置,整顿卷烟牌号,提高产品质量。1963年至1965年,卷烟工业企业由104家调整到61家,卷烟生产综合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卷烟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被撤销,卷烟工业企业和烟叶收购部门全部下放给地方,烟草产业呈现管理混乱、盲目发展、产销失衡、质量下降、效益降低的严重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春风拂面,烟草行业迫切需要校准发展的航向。1981年5月11日,轻工业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实行烟草专营的报告》,提出“对烟草行业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集中统一管理”的意见。报告很快获批。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

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

198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由此,中国烟草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全面完整的专卖专营体制。

从休养生息到恢复发展,再到在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之间曲折探索,历史和时代为何最终选择了烟草专卖专营体制?

烟草行业涉及农业、工业和商业三大产业,其初级产品烟叶、主要配套产品烟草专用机械等以及最终产品卷烟,都具有用途单一、专用性强的特点,产量少了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产量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

加上与之相匹配的财税政策,烟草税收自然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严格管理,很容易滋生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正是在总结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历史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烟草专卖专营做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最终决定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行业发展“小气候”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搞活”大潮下,自由交易的批发市场和市场价格开始出现,许多个体零售户不正当地进入批发环节,形成国营“三级批发”后的“四级”“五级”批发……在新的形势下,《烟草专卖条例》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经过近5年的起草、论证、审议、修改,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把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行业集中统一管理和垂直领导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固定,烟草行业从此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随着烟草专卖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完善,中国烟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改革,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烟草生产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江明回忆,国家局、总公司成立后,为推进改革发展,曾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多次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科学经验,重点了解卷烟生产、原辅材料生产、产品销售等情况。对比之下,“简直是两重天”。比如,国外卷烟机每分钟卷制、接嘴的速度高达7000支,而国内只有几百支;

国外烟叶原料全部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而国内刚起步;

国外卷烟产品已经使用了有利于减少有害成分的醋纤丝束、膨胀烟丝、烟草薄片等,而国内根本没有……

很快,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烟草行业全面展开:关停计划外烟厂,清理卷烟非法交易市场,大力整顿生产企业;

用技贸结合等方法,大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建立醋酸纤维丝束生产基地、烟草专用机械制造基地、科研教育基地……

到2000年年底,全国共组建12家地区性烟草集团和2家全国性专业化集团公司,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优品牌;

共建成卷烟批发网点16449个,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卷烟销售网络;

行业工商税利达到1050亿元,比1981年的75亿元提高了13倍。

改革的火种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

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烟草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

从实施省级公司工商管理体制分开到取消商业企业县级公司法人资格、确立地市级公司市场主体地位;

从出台《加快卷烟产品结构调整的意见》到提出大力培育“两个十多个”、确立“532”“461”品牌发展目标;

从提出“中式卷烟”概念到颁布《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推进中式卷烟品类建设;

从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到建设现代卷烟流通网络、现代烟草农业,从持续开展烟叶流通、卷烟体外循环、财经秩序专项治理整顿到着力规范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活动,再到深入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这一系列改革,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烟草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地方封锁”等难题被攻克,营销流程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再造,工商零共同面向消费者的现代卷烟营销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初步形成。

——现代化烟草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式卷烟价值提升,由大变强,牢牢占据中国卷烟市场,品牌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卷烟供给、产品创新与“市”俱进,卷烟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动态平衡。

——烟区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烟叶结构持续优化,烟叶生产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烟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改善了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这是一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变革

70年烟草行业的发展变化,足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但有一点自始至终从未改变,那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体现在坚持国家烟草专卖、打击各种非法利益的不懈坚守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烟草行业未实行专卖专营之前,全国小烟厂林立,批发渠道混乱,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优材劣用、粗制滥造等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给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也使国家财政损失严重。资料显示,按照当年不变价格计算,仅在1971~1978年,国家损失的卷烟利润就达6亿多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组建后,很快提出“先收编后整顿”策略,有序推动计划外烟厂“关、停、并、转、收”。此后,中国烟草高擎专卖利剑,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在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对各类涉烟违法活动予以坚决、不懈的打击,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仅2013~2018年,各级烟草专卖局就查获假烟127.98万件,查获走私烟55.78万件,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6.57亿元。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体现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足额上缴财政税收的发展担当中。

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05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累计1.6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烟草行业实现年税利由2530亿元增加到6045亿元,年均增速达19.03%,上缴国家财政由1944亿元增加到4988亿元。

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务院决定调整卷烟消费税,并在商业环节开征消费税。为保证卷烟消费税收政策调整顺利实施,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中国烟草明确提出“价税财”联动的调整思路,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中央财政增收任务。

“十二五”期间,烟草行业累计实现税利47680亿元,年均增加1078.4亿元;

累计上缴财政41323亿元,年均增加1212.2亿元。2014年,烟草行业首次实现税利总额超万亿元。2015年至2018年,烟草行业连续四年实现税利总额和上缴财政总额“两个超万亿”。

从“一五”期间卷烟工业累计实现税利46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比重3%,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累计上缴国家财政总额65070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比重达6.17%,70年间,烟草行业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财政增收大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体现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持续推进降焦减害的创新实践中。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卷烟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国务院1985年曾专门下发通知,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增产甲级卷烟及有关问题的请示。鉴于此,中国烟草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卷烟工艺水平,改进烟叶生产技术、卷烟产品设计和质量监管工作,卷烟质量大幅提高。近年来,更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不断创新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结构,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中国烟草顺应世界潮流,提出卷烟降焦减害目标,通过政策推动与科研项目拉动等途径,逐步构建降焦减害技术体系,降焦减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983年,全国卷烟平均焦油含量为27.3毫克/支;

到2018年,卷烟盒标焦油加权平均值为10.0毫克/支,烟气一氧化碳加权平均值为11.0毫克/支,其他有害成分也不断减少。

70年间,无论是确立“满足消费、增加积累”发展方针还是提出行业税利总额增长“两个略高于”发展目标,无论是振兴民族工业、巩固提升民族卷烟工业竞争优势还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方针、助力脱贫攻坚,无论是扎实推进控烟履约还是稳定全产业链数千万人的就业和生计,中国烟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使命。

70年光阴荏苒,浓缩了整合、分散、重塑、融合等诸多进程。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地,把中国烟草放入国际的视野、历史的景深中,不难发现,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是成功的,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望70年,是为了从激荡澎湃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汇聚前行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烟草,继承和发扬行业70年间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在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不动摇,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中国烟草必将交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答卷!

第四篇:一张网络,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共)

一张网络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四

70年,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历程。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来说,却足以书写一篇大文章。

70年间,中国卷烟流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要从一张“网”说起。

中国烟草行业在社会发展、祖国繁荣的大背景下,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在卷烟流通中逐步打造出一张利国惠民之网。这张网体现了规范,竞争有序、不断完善;

这张网代表着效率,迅速反应、统筹集约;

这张网追逐着时代,推陈出新、精益求精。

一张网,网出了前进的新动能、事业的新发展。

编织一张竞争有序、不断完善的规范之网

“过去卖烟经常是穷忙活(方言,出力不讨好之意)。”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卖烟经历,山东省枣庄市零售客户张运霞感慨不已,“进货基本不用出门,会有提着皮包、拿着样品的人主动上门,同规格卷烟有好几个价格。”

看上去,送货上门是“服务”贴心,但因为价格混乱,“走量不走价”式的销售模式很难让客户盈利。

而如今,张运霞不用再为经营发愁。“经营方面有帮手,店面翻新有指导,经营越来越规范,盈利也越来越稳定。”提起现在的好日子,张运霞脸上笑开了花。

“赚钱了、日子好了”是老客户张运霞的亲身感受,在这背后,是中国烟草几十年来在卷烟流通领域的深度探索和深耕细作,是一张规范的“网”在发挥作用、释放力量。

这张网,是中国烟草事业在70年发展历程中淬炼出来的,是经验的总结、智慧的凝聚、责任的体现。

卷烟流通网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有之。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卷烟流通领域国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卷烟实行划区供应,就近调拨。全面实现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商业的批发零售网络全部建立起来,卷烟批发经营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形成了初步的卷烟流通网络。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模式的存在有着积极意义——初步形成了流通渠道单一的国营商业独占的局面,基本杜绝了卷烟自由交易,逐步统一、规范了全国卷烟市场。

但受生产物资、设备的限制,这张网只是初步理顺了卷烟流通脉络,而对于卷烟经营、消费的支撑力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后,行业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省、地(或中转站)二级采购调拨,县级公司属地批发,同时委托糖业烟酒公司和供销社代批发。

后来,随着供销社逐渐退出经营领域,烟贩子乘虚而入,使得卷烟经营渠道和经营方式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个体零售客户进入批发环节,形成国营“三级”批发后的“四级”“五级”批发,全国卷烟批发市场出现极为混乱的情况。

乱渠道进货、供货使得烟草公司丧失了经营主动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给国家税收和零售客户利益带来较大损失。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烟草行业担负着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满足市场消费的重要使命。特别是烟草专卖制度确立后,烟草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痛定思痛,中国烟草行业决心规范卷烟流通这个网络。

一方面,行业按照中央部署,对各地未经国家和省级烟草专卖局批准的卷烟批发交易中心进行集中清理;

另一方面,将加强批发网络建设、推行配送服务作为深化卷烟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拉开了全国城乡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的帷幕。

2000年9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行业推广武汉烟草“全面访销、全面配送、专销结合、访送分离”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模式。“访送分离”被第一次提出,配送方式变为大配送,要求实现对零售客户的全覆盖。

对卷烟流通网络的一系列有效治理,使市场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2000年,全国共建城乡卷烟销售网点18064个,其中城市网点3059个、农村网点15005个,送货车15686辆,网点从业人员9万多人,供应零售客户319万户。至此,中国卷烟流通网络框架基本搭建完毕,“以我为主”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有效打击了烟贩的非法活动,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为提升实力、应对竞争,中国烟草开启了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一张规范的网络在探索中得到深度优化与提升。

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现场会,提出“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流通理念。随后几年,烟草行业以试点先行的思路,先试点再推广,成熟一个典型,积累经验后推广一批。

2004年福建网建现场会,解答“如何在一个省范围内全面推广网建新业务模式,加快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问题。

2009年江苏徐州网建现场会,全面推广以“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结算”为内涵的电子商务模式,推动了业务模式的优化升级。

2011年广西柳州网建现场会,首次将网建焦点对准零售终端,提出了建设现代卷烟零售终端这一战略任务。优化服务,完善功能,提升价值,争创一流,努力构建现代卷烟零售终端。

2012年上海网建现场会,以“四个一流”为目标,以“四同”为核心,提出全面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卷烟流通。

2013年陕西西安网建现场会,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卷烟营销网络。

2016年广西南宁网建现场会,提出适应营销发展新形势,开创网建工作新局面。

2017年大连网建现场会,提出不忘网建初心,牢记烟草使命,以经营方式转型为契机,推动卷烟营销网络提质升级。

2018年浙江杭州网建现场会,提出聚焦增强渠道掌控力,推动烟草商业变革,积极探索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

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夯实了中国烟草向现代卷烟流通前行的基石。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围绕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中国烟草将网建工作做成名副其实的“最有价值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在一张有序竞争、不断完善的规范之网作用下,整体竞争实力得到极大增强,有效保证了国家税收和零售客户、消费者的利益。

编织一张迅速反应、统筹集约的效率之网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盈利水平,是烟草行业不变的追求。从2002年网建工作服务功能首次提出后,行业上下开始积极开展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系列探索:以提高零售客户培育品牌能力为目标,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主要任务,开展的零售终端建设;

以满足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货源保障、计划衔接、状态调整开展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等等。

与此同时,行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岗位职能、优化作业流程,始终把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放在首位,打造了一支政策把握能力强,能熟练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实战型、专业型、创新型的营销队伍,实现了营销队伍的转型升级,为网络建设实现创新引领、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什么烟草行业要在客户服务方面不遗余力?

目前,全国共有500多万卷烟零售客户,每一名零售客户的背后,又有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烟草行业不仅要帮助他们增加就业岗位,更要让零售客户及其家庭有更好的发展,这是行业社会担当的体现。

在业已建立的规范之网基础上,行业围绕加强客户服务目标,努力提升工作、服务效率,这其中,以供应链思维对信息化工作开展的不断探索最为典型。

卷烟流通工作连接的是工商零三方,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统筹思考,仅从单方面考虑无法解决“信息孤岛”的难题。

2003年,行业组织实施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被称为“一号工程”。该系统构建了国家局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行业内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给行业宏观调控管理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数据,在合理组织生产、更大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升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随后,在2007年,卷烟交易全部纳入国家局统一交易平台,全行业实现了统一的销售网络。在这一系统刚刚推出之际,很多人感慨,被戏称为“罗马大会”的全国卷烟批发市场一去不返,中国烟草自此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不断完善“一号工程”和“工商交易平台”的同时,围绕工商零三方,行业及各单位围绕服务效率提升、需求预测把握,积极开展探索。

在行业层面,为全面提升卷烟营销管理水平,2015年,国家局印发行业省级卷烟营销平台推广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省级卷烟营销平台建设。该平台全面支撑行业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举措落地运行。

为有效掌控全省市场信息,部分省级局(公司)构建起富有特色的信息平台,指导地市级局(公司)深耕经营。例如,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面向广大零售终端推广“徽映e家”零售终端管理平台,在卷烟批零两端建立双向信息共享机制,对零售终端的卷烟经营信息实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工、商、零之间的信息共享。

信息化这只“无形的手”,拉近了工商零三方的距离,三方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顺畅、效率更为提升。

物流环节作为重要一环,肩负着服务客户的重要职能。从2002年工商分开开始,中国烟草实行的一场流通体制改革,深化了物流非法人实体化运作与管理,理顺了流通环节的体制机制,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经历了规范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分别重点解决了“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如何规范建设”的问题,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实现了从自主探索到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转变;

重点解决了“全省如何统筹管物流、工商如何协同建物流”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以省为单位的物流建设;

重点解决了“行业物流如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问题,适应了行业物流建设新形势。

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坚实的流通体制改革为快速响应的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物流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烟草物流综合监管调度系统、片烟物流跟踪系统、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进一步加快了发展前行的步伐。

正是得益于一张迅速反应、统筹集约的效率之网,中国烟草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了卷烟流通网络的进一步优化。

编织一张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时代之网

时代在变,视野需更宽阔。任何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放置在时代这一坐标系中去审视、把握。身处改革浪潮,必须要有勇立潮头的决心与智慧,必须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与担当。

当前,行业已经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作为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起步于2013年的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迄今已走过6个年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基本确立,商业企业统一的业务模式全面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得到有效发挥,营销管控能力明显提升。总体上看,面向市场的营销模式普遍建立,经营方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快转型。

本质上,市场化取向改革是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将推动市场的动力从“推销”向“拉销”转变,推动供给体系从“供什么就买什么”向“要什么就供什么”转变,推动资源配置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围绕三个转变,多年来,行业单位积极探索,如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推行“1466”体系,找准关键穴位,构建卷烟市场新生态。

市场在变,方法也要变,在实践中求索,在求索中提升,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在一个个“新起点上”摸索、提升和巩固。

为进一步加强工商企业联系,将数据做实,实现以数据指挥生产、经营的目标,国家局积极开展工商企业网上配货试点。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有14家工业企业与296家地市级局(公司)开展了工商网配业务。

“线上+线下+现代物流=新零售”,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进入国人视野,相关领域专家预言,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将结束,纯零售的形式也将被打破,新零售将是引领未来的全新商业模式。

但新零售的内涵并非颠覆性的,而是向其本质的靠近和回归: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烟草行业新零售的试水中,中国烟草抓住了建设服务品牌和深挖数据价值这两个关键。

品牌的作用在于保证行业抓住渠道掌控力这个关键。当电商巨头、连锁便利店的logo遍布大街小巷时,那些坚守于固定商圈的卷烟零售门店有的被提供实物补贴,有的通过加盟获得环境改造、品牌授权、商品采购等服务,这种排他性地抢占终端资源的行为已直接威胁行业的渠道掌控力。

如果烟草企业在服务、终端建设、经营指导上跟不上节奏,优质终端将面临被蚕食甚至被占据的风险。

围绕服务品牌建设,大连的“春天便利”、浙江的“香溢零售”、广东的“20支”、上海的“海烟商行”,都是以省级局(公司)为单位打造的服务品牌,通过逐步完善面向零售客户的服务体系,优化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提高面向工业企业的服务质量。

新零售中,核心内容是数据的应用。数据用活了,经营自不愁。

通过表象的“数据体征”深研“腠理内涵”,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甚至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线上平台上,计算数据、释放价值。这种无形的用户价值、品牌价值和平台价值,更有利于工商零三方的和谐共赢。

浙江省局(公司)按照数据驱动运行调控、数据驱动品牌培育、数据驱动客户服务、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的总要求,依托全省1.5万个样本点和5.4万户数据采集终端,以数据连接工商零消四方,打通前台、中台、后台,消除“信息孤岛”,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解决了调控难题,有效增强了把握消费、满足消费、引导消费的能力,全省系统营销战线基本形成了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以数据指导业务运行的浓厚氛围。

物流工作同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领域有所建树。

例如,浙江省温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卷烟配送中心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建设,通过全面数采、全面感知、全面分析,实现了对园区业务和环境的实时指挥调度;

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流中心深入推动“两化融合”,建设了全面感知、全面获取、全面可视、一体协同的备件价值管理系统。

行业初步建立起的绿色循环物流体系,为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工商企业积极探索推进简化烟箱印刷、包装技术方式升级。

在商零配送方面,从2016年起,河北省石家庄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安徽省蚌埠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单位已开始在商零配送环节试点应用新能源汽车。目前,行业已有17家省级局(公司)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配送卷烟工作。

一张规范的网、一张效率的网、一张时代的网,中国烟草在70年的发展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勇气与智慧、责任与担当铸就了一张利国惠民的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砥砺前行、足音铿锵。

第五篇:一种信仰,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

一种信仰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七

70年,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短短一瞬;

于国家民族而言,却足以改写命运:

从贫穷到富庶,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这70年,非比寻常。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开天辟地的“历史单元”标注起翻天覆地的“空间坐标”。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延安的“窑洞门”,再到北京的“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稳步走向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之门”。

从过去看现在,初衷不改: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让烟草业获得新生。从公私合营改造到试办烟草托拉斯,从组建中国烟草总公司到确立烟草专卖制度,一代代烟草人自觉地置身于国家发展大局,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化作锐意进取的铿锵足音。

从现在看未来,使命在肩:作为“第一纳税人”,烟草行业的“利”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国家之“利”。从“种好烟”到“产好烟”再到“卖好烟”,一个“好”字,串起农工商和产供销,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响声”和高质量发展的“呼声”一脉相承。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是成为“中国道路”的忠实践行者,成为“中国精神”的传承发扬者,成为“中国梦”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圆规之所以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2019年1月17日,北京平谷。隆冬时节的寒气丝毫没有阻挡前来参加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代表们心头的“暖意”。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一届党组成立后召开的首个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也是一场关于高质量发展“转向”和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画像”的会议。

会上,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六个转向”和“六大体系”,既是一张用“脑力”谋划的蓝图,更是一条用“脚力”走出的通途。

当时,烟草行业连续五年实现税利“超万亿”,充分体现了国家财政收入“蓄水池”的功能。讲究数字,但不单纯追求数字,高质量发展体现了烟草行业在更高平台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的追求。

回溯既往,这种追求是烟草行业与生俱来的“基因”,更是烟草行业的一种信仰。

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完成国营改造的烟草业不再是外商及官僚资本掠夺的工具,而是以国家财政增收为己任的人民企业。“一五”期间,卷烟工业累计实现税利46亿元,为“白手起家”的新中国贡献了“烟草力量”。

上世纪80年代,面对“吃饭无锅、办公无桌、睡觉无窝”的困难条件,老一辈烟草人艰苦创业,短短几年时间里顺利完成了行业组建、上划任务。紧跟国民经济调整和经济改革步伐,他们在东方风来的“春天故事”里抒写了“烟草篇章”。

国家的出资人地位、烟草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烟草行业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是烟草人对历史和国家发出的铮铮誓言。“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科学地回答了烟草行业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的根本问题。

初衷不改,平常时候看得出来。烟草行业实现税利从组建之前1981年的75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1556.2亿元。从1982年至2018年,烟草行业累计实现税利逾10万亿元,这笔财政收入足以建成60多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或300多条青藏铁路。2018年,在“两烟”大省云南,烟草工商税利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四成;

在改革前沿上海,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缴税收在该市税收排名中位列前三。

不仅如此,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烟草行业上缴的税收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光发热”:对老少边穷地区以及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地区的援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对经济下行压力问题的应对……

不寻常的挑战,不寻常的应对。时间拨回到10年前,一场肇始于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汹涌而来,全球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国民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烟草行业顾全大局、冷静对待,以“卷烟上水平”谋求“税利保增长”。这一年,国家局安排部署了行之有效的“烟草行动”,带领行业平稳渡过“大风大浪”。大考之年,烟草行业交出了一份速度与质量兼具的出色答卷。

正如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寒抵挡不住中国经济的春色,“四大难题”和“四大挑战”也阻碍不了烟草行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改革发展探索。

驱动改革的“犁铧”,既有方法也讲策略。新世纪以来,从“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到“卷烟上水平”,从思考谋划实践“三大课题”到构建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不寻常的“烟草故事”,熔铸成不平凡的发展路基。

如今,在这条伸向未来的路基上,烟草行业上下一盘棋,以新发展理念领路,以重大战略研究探路,将改革举措融入烟田、车间、烟店,全力推进以“创新动力强、全要素生产率高、环境成本低、综合效益好”为基本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圆规之所以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回望70年,历史的笔触无法全景呈现烟草行业的发展,但可以确定的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贯穿烟草行业发展的不变旋律。

灯塔之所以能领航,因为“船”在开,“光”不变

2019年7月25日,上海杨浦。3个历史单元,350枚珍贵烟标,新中国卷烟烟标精选展在中国烟草博物馆亮相。其中,一枚印有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和挺拔秀丽的汉白玉华表的烟标备受瞩目,这是1952年“中华”品牌正式注册的第一批烟标,“中华红”“天安门”“华表”的经典元素蕴含着“中国人站起来了”的时代寓意。

就在“中华”烟标注册的同一年,卷烟厂工人们抹去了围墙上的英文名称和“米”字符号,在厂房上升起了五星红旗。上海烟草公司筹备处与颐中烟草公司签订了“转让”协议,结束了英美烟公司在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烟草经营史。而由中国人自主研制的“中华红”也撼动了“白锡包”,打破了高级卷烟市场长期被外资卷烟品牌垄断的局面。

经过近70年的岁月洗礼,“中华”品牌数次打破原料困局、实现技术创新,身上肩负的是“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使命。正是这样的使命,促使“中华”品牌在国产卷烟品牌发展历史上创造了诸多值得铭记的“首个”:首个高端民族卷烟品牌、首个过滤嘴卷烟品牌、首个通过原产地标志认证的品牌、首个推出高端低焦化产品的品牌。“首个”的背后,是难以忘怀的故事,是矢志不渝服从和服务于振兴民族品牌大局的意识。

服从和服务于财政增收的大局同样是“中华”品牌的大局。2008年至2018年,“中华”品牌累计实现税利逾7500亿元,其中最高年份税利达到990亿元,约占行业税利总额的8.6%。“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也是“中华”品牌的价值观。

与上海遥隔2000多公里的云南玉溪,山至高处,以人为峰。红色,作为一个时代专属的“底色”,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红塔现象,也彰显了“民族工业一面旗帜”的赤子之心。

60多年前,山是一座不高的山,塔是一座无名的塔,翻身做主人的共和国建设者们,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建起了卷烟厂,创制了“红塔山”。60多年间,山和塔因不断攀登的“人”而声名远播。从“烟田是第一车间”到“市场是第一车间”,从“赌上全部身家”换来世界领先卷烟机组设备到“两统一、两整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屹立在世人面前。

如果将红塔的历史置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坐标系下,就会发现,红塔的追求,无论是“产业报国”还是“矢志做好烟”,无论是“品质至上”还是“精益求精”,虽在不同时代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最终都归结为“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从1956年到2018年,数代红塔人累计为国家贡献税利超过7000亿元。产业报国,是红塔故事的起始点,也是红塔精神的落脚点。

“中华红”和“红塔山”,两笔鲜明的红色,折射出整个中国卷烟品牌的图强路径,而民族卷烟工业的图强画卷则在本世纪徐徐展开。

2001年12月,中国“入世”,中国烟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大势所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有壮志雄心的“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和“中式卷烟”概念应运而生,正式拉开了中国卷烟品牌做大做强的序幕。

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卷烟品牌数量从上千个整合至不足百个。在整合的目录册里,不乏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凝聚着几代人心血的老品牌,品牌情结正是烟草人产业报国的情结。但是,品牌情结必须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来考量。如何对待去留?“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成为中国烟草搏击市场风云的驱动力。

从“百牌号”到“两个10多个”再到“532”“461”,从“关小”到联合重组,行业卷烟生产力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品牌竞争格局形成。当降焦减害成功破题,当卷烟品类渐成体系,当知名品牌走向国际,消费者对中式卷烟有了深刻感知和认同。1949年,我国卷烟总量的70%左右为外国资本控制。如今,“中式卷烟”已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对份额。

灯塔之所以能领航,因为“船”在开,“光”不变。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和“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便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风浪中的灯塔。心中有灯塔、眼中有航向,将卷烟品牌置于振兴民族品牌的大局,将行业发展置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未来发展的前景清晰可见。

接力之所以能连续,因为“人”在跑,“棒”不变

2016年11月15日,河南郑州。朱尊权院士纪念园在郑州烟草研究院落成开园,园内静静矗立的朱老铜像引发了人们深深的追思。生于五四运动之年的朱尊权,是烟草行业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也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践行者。

时间回到1949年,同钱学森等爱国学者一样,正在留美深造的朱尊权从报纸上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回去!回到祖国烟草事业中去!”一个声音在朱尊权心里反复响起。为此,朱尊权谢绝了恩师的一再挽留,冲破重重阻碍,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从参与研制新中国第一个高级卷烟品牌“中华”到带队开发国产烟叶替代进口烟叶和人工发酵技术,从系统制定17级烤烟国家标准到率先研究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朱尊权将自己的报国之心融入新中国的烟草科技事业。

1984年,已经65岁的朱尊权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我们这一代人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使命感。”正是这种报效国家的使命感让朱尊权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这辈子,只干了烟叶一件事”的已故烟叶分级大师冯国桢、退而不休的coresta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袁行思、在“一高”和“两低”之间攻关破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一代代烟草科技工作者尽管专业领域不同,却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蕴含着“我是谁”“为了谁”的朴素哲理——“我是谁”拷问着自我认知与目标定位,“为了谁”探究着使命召唤与责任追求。“我是谁”“为了谁”,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是烟草人将人生价值、事业追求置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的高度自觉。

在践行“两个至上”的大道上,既要“抓大事”也要“抠细节”,既需要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也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一叠厚厚的技术成果证书、300多张未使用的轮休单,这是上烟集团天津卷烟厂包装设备特级技师洪强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匠心的真实写照。对于看似冰冷的设备,他在日复一日的“对话”中细腻地感知机器内心的“温度”;

对于看似无解的难题,他在错综复杂的“头绪”中娴熟地掌握“解牛”之法。

在烟叶大田,在车间机台,在市场前沿,还有很多像洪强一样默默钻研的烟草工匠,使工匠技能得以传授,使工匠精神得以传递,使“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体现到每一道工艺、每一项操作上。

“两个至上”的生动实践不乏“大美之为”和“大爱之心”。

大美之为,令人敬佩。“高原雪莲”周红常年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草场上服务客户,“草原小哥”季云鹏在呼伦贝尔顶着“白毛风”深一脚浅一脚地送烟,“藏家儿女”达娃卓嘎、次旦多吉、才卓努宗在“世界屋脊”上一人坚守一网点……

大爱之心,让人动容。长江特大洪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在每一个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烟草人的身影都是一个个嘹亮的音符。

平凡故事诠释奋进力量,这是烟草人砥砺前行的风采录。传承与接力一直在持续——一代代“烟草人”努力奔跑,一次次“接力棒”牢牢把握。这支接力棒就是“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这支接力棒的背后,是老一辈烟草人的艰苦奋斗、白手起家,是新一代烟草人的拼搏进取、攻坚克难。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烟草行业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在时代梦想的光芒里凝聚起更强的力量,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流逝的是时间,沉淀的是精神,不变的是追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这是烟草行业共同坚守的价值观,是一颗“永远跟党走”的拳拳赤子心,是一条“执著向前走”的产业报国路。

下载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评述(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片烟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二5篇范文

    一片烟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二7月中旬,在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烟农赵聪会坐在刚翻修的新房里,乐呵呵地整理......

    一种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精选5篇)

    一种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

    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精选五篇)

    一支卷烟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三“小草纷缠市,何年火利开。神农经不载,吕宋国移来。叶槁干时切,花红露下栽。曲生风味似,为尔减深杯。”清代文人万光泰这首《烟......

    一把利剑,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推荐五篇)

    一把利剑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五2019年8月,夏末初秋时节。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营沟村烟农付顺昌,将自家所种的烤烟送到了烟叶收购站。“按合同种烟、按约定交......

    新课程改革评述

    新课程改革评述新世纪课程改革是追求创造一种更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育,创造以素质教育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民主的......

    烟草行业状况及发展

    中国烟草行业现状及发展关键词 行业特点 体改发展趋势 信息化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是为了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烟草制品实行专卖管理的较特殊行......

    新课程改革以来

    新课堂 新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之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了新“课程”,涌现出一大批新经验和新课例,真是令人欣喜振奋。但......

    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杂谈(精选五篇)

    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杂谈 姚日来/文 首先声明,本文仅作为讨论,不作为正式媒体发表。 市场化改革提出一个口号是“客户不要什么就不给什么”,努力做到“客户要什么给什么”。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