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文科生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学联教育 暑假班
高三文科生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参照法就是通过找一个“参照对象”,如题干材料、选项(题肢)、政治原理、历史结论等进行“拓展解题思路、缩小选择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答的一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参照法。
1.题干材料参照法
题干材料参照法也可以理解为排除法,以题干材料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得出答案。题干材料的信息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2.选项(题肢)参照法
选择题的选项(题肢)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题肢)之间是有关联的。选项(题肢)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题肢))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题肢)提供的信息,)实重复、观点同类等。
学联教育特色:
学联教育 春季高考
第二篇:09届高三历史选择题精选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选择题选粹(1)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2.(银川一中第三次月考27)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3.(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4.(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5.(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0)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6.(广东六校联考二6)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8.(安师附中高三上期中1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3)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安师附中高三上期中14)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0.(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5)“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1.(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7)1949年10月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12.(安师附中高三上期中19)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3.(广东六校联考二15)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收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14.(广东六校联考二1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15)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 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 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16.(广东六校联考二2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1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2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18.(广东六校联考二24)《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C.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D.欧元的诞生
19.(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期中)通过宗法制的施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0.(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
A.三公九卿制
B.制定秦律
C.郡县制
D.监察制度 21.(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3.(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4.(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期中)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法律制度和诉讼原则等源于罗马法 ④ 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是国家大事的决策者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26.(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①③④
27.(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D.议会对内阁负责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28.(广东省深圳市2009 届高三九校联考)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29.(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30.(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期中)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D.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31.(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2.(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33.(广东省中山一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测试题)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34.(广东省中山一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测试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是因为 A.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B.蒋介石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C.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5.(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在某班的一堂关于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综合探索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你认为正确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37.(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38.(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36.(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39.(山东胜利一中2008—2009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40.(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42、(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诞生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
D.②③④
43、(09.1盐城一调)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45、(09.1盐城一调)右图反映的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6、(09.1盐城一调)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41、(江苏省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44、(09.1盐城一调)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
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
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47、(09.1盐城一调)毛泽东创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论述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8(09.1盐城一调)、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九二”共识的达成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使所有公民都参与国家政治
49、(09.1盐城一调)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是因为
A.以地域划分行政选区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按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
50、(09.1盐城一调)美国1787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②都实行两院制 ③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都赋予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权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第三篇: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提问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主要来自相关材料;如提问为“根据所学知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答题的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定,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因为高考评卷时,对错答的不负分,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第七、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
第八、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
第九、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层次性(分时间、空间、分类别)
二、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2、历史特点类
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根本原因 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 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直接原因 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
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
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13.、经过 内容
经过 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13、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第四篇:赛达数学考试中选择题解答方法
SAT数学考试中选择题解答方法
SAT数学考试的题型只有两种,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中SAT数学选择题打错要扣分,所以相对而言要求更高。下面小马过河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SAT数学选择题中选择答案方法和步骤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的答题有所帮助和借鉴。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SAT数学Mathematics考试共有44道选择题和10道填空题,考试时间是70分钟,分为了三个区,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占据了将近一个小时左右。
SAT数学选择题一共有五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The following equation represents which type of graph? 2y = –6x2 + 24x – 12
(A)A parabola that opens downward with vertex(–2 ,6)
(B)A parabola that opens upward with vertex(6, 2)
(C)A parabola that opens upward with vertex(–2, –6)
(D)A parabola that opens downward with vertex(2, 6)
(D)A parabola that opens downward with vertex(–6, 2)
大家解答SAT数学选择题的过程就是从题目下方的A,B,C,D,E 5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的过程。注意:只可能有一个正确答案,如果你无法得出5个所给选项中的任何一个答案,赶快停下来重新读题,重新做。
不要以为这和国内部分考题一样会出现没有答案的现象而自己把自己的答案额外写出来。选择题要试着合理地排除答案,比如你很确定结果上一正数,那么把负数答案全部画掉。
用类似的方法排除到剩余1~3个答案,再合理的猜测(平时练习一定要这样做,看看你是否适合“猜”答案,如果从来都没正确过,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如果你蒙功比较好,考试的时候你可以猜一下实在做不出来的题目)。
请记住,选择题错一个扣0.25分,不要盲目地猜。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计算结果没有出现/出现多个在5个选项中,赶快停止计算,重新读题目,重新列式计算。
通过上面的对比和介绍,大家就可以看到SAT数学选择题的解答对于准确率和答题时间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而且打错扣分这一项更是要求考生要在备考的时候有更多的准备,以便确定在考试的时候正确解题或者干脆放弃。
第五篇:中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
大家好,很高兴能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众所周知,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开卷考试的实行,这类试题更是增加了开放度和难度。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即将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1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并结合中考试题介绍一下解答思路: 历史材料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题;
二、图表型材料题;
三、开放型材料题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想”“三答”三步来入手。前面已分析了,在此不再累述。(2007年〃荆州市)13.阅读材料:
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回答:
(1)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较,《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臵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2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1、单纯表格型
(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历史与社会)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下材料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括号里的数字为其所包括的殖民地统计数字
材料三:下列为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简表(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2分)(4)结合历史总结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分)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首先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根据第(1)问中“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带着这个设问,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一。通过观察发现,1870年和1913年各国煤钢增长情况大不相同。1870年时,英国煤钢总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是其它几国的总和。但1913年,占据熬头的是美国和德国了。这就是两方面最明显的现象,确定下具体的现象,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第(2)问与第(1)问的不同在于“哪两方面”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应是等于或多于两方面。带着这样的分析去阅读表格。表格中共有5个经济区域各个方面情况的详细内容的对比,通过对这5个经济区域情况的分析,就有5个方面的历史现象。还可以对其中任何几个经济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答案的范围比较广。如:通过对俄与其它各经济区域情况的对比分析,可得出这样的历史现象,就是:俄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较缓慢的一个。确定下历史现象后,再深入地分析原因,俄国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主要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不彻底。其它历史现象的分析也这样进行。
材料三中选取的国家很有代表性,一是美国在美洲,二是德国在欧洲,三是日本在亚洲。且这三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遍及全球且经济下降,工人失业严重。根据这些读表得出的信息,我们应能确定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表格的内容来做出综合的分析。
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考材料题中,出现了填表材料题,这种材料题所给出的表格材料是不完整的,需要考生先联系其他内容完成表格,然后再对完整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
(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4分)
2、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 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对学生考查面比较广,如分析表格的能力、识图辨图的能力及理解文字的能力。例如:
(2006年〃河南省)
三、材料解析题
要求: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58年的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见下图),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人民公社很快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起来。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立下一张把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包产到户”的契约。他们苦干了一年,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这种“分田包产到户”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何?(1分)
(2)运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3)根据材料四,说出材料二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4)如果让你搜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变化的翔实资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1分)
解析:面对这类混合型材料题时,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不管是表格、图片、还是文字,都要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有效信息,然后按照“一读”、“二想”、“三答”的步骤进行解答。
三、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200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
33、探究与实践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1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3分)
(2)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共4分)。
(3)为在全社会倡导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你校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先行”倡议活动。请你完成倡议书提纲的相关内容。(写出两条,共4分)
我们倡议:
第一、第二、第三、此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第(2)和第(3)问上。这两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将自己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体会、感想结合起来,以达到升华认识、指导今后的行动的目的。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上述类型外,材料题还有很多其他呈现方式,在此不一一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