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时间:2019-05-13 02: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第一篇: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更多请登录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频频受到外国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走势趋缓,无疑将使各国更多地通过反倾销措施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为此,合理运用反倾销这一法律手段制止倾销性进口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WTO、欧盟、美国与我国反倾销立法状况

关贸总协定第6条规定了倾销定义,并规定进口国当局有权对该低价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制裁措施: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通过了《关于实施GATF1994年第6条的协议》即WTO(反倾销守则》。它在实体与程序方面严格约束了各国实施反倾销制度的纪律,使国际反倾销制度逐步完善,并约束了各缔约国的反倾销立法:

欧共体反倾销立法的产生可追溯至1957年的《罗马条约》。之后,欧共体不断根据关贸总协定多边谈判的发展修改其反倾销条例,目前适用的是在3283号条例基础上。吸收了WTO《反倾销协议》内容的1996第384号条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频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国家之一。美国于1916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倾销法,即《1916年关税法》:其第30I节规定了反倾销条款: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规定将结构价格作为计算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主要方法。《关于实行GATF1994年第六条的协定》生效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乌拉圭回合协定法》再次修改反倾销法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

其第30条规定了倾销的定义,并规定“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这奠定了我国制定专门反倾销法规的法律基础:1997年3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作为《对外贸易法》的配套法规。为了适应人世,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将反倾销与反补贴分开立法,在《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基础上,参照WTO《反倾销协议》做了大量修改。

二、国际反倾销法与我国反倾销法比较

反倾销法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笔者能力有限,仅就以下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比较:

1.关于正常价值标准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规定,通常情况下,应当以出口国在正常贸易中制定的,用于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价格确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即所谓的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HomeMarketPrice)。欧盟1996年第384号条例第2条第一款中规定,衡量正常价值的出口国国内价格的出口国国内价格,通常的计算方法指的是,在出口国正常贸易条件下,独立的消费者支付的或者实际应支付的价格。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本原则方面,我国与WTO《反倾销协议》、欧美反倾法相符,均将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作为确定被诉倾销产品的首要方法:对“可比价格”这概念,对其内涵,却无进一步规定。

2.关于同类产品的可比性

为了确保相同产品的可比性,防止出口商人为制造较高的正常价值,规避倾销指控或降低倾销幅度,WT0《反倾销协议接受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的反倾销立法原则,规定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同类产品,除非确有证据证明其销量具有代表性,否则,其在国内的销售量应当达到接受调查的出口产品销售量的5%以上我国《反倾销条例》第l2条规定了同类产品的定义,与WT0<反倾销协议》定义基本一致,但是在确定正常价值时,对其可比性上却无进一步要求,有待于改进:

3.低于成本的销售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对于低于成本的销售,在确定正常价值时可不予考虑欧盟1996年第384条例中规定,除一些类似于WT0协议中所提到除外情况以外,规定低于成本销售价格,可以不被用做计算正常价值。而美国最早在1974年反倾销法中,便确定了“排除使用低于成本在国内市场或第三国销售”的原则:而我国《反倾销条例》对于此问题却未涉及。

4.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问题

WTO<反倾销协议》奉行这样一个原则,只要倾销产品是导致“损害”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果关系即可成立:同时为了公平适当地实施反倾销措施,要求进口国反倾销机构应当审查除反倾销以外的其他可能导致“损害”的因素,并将其排除在倾销因素之外、1994(反倾销协议》第3条第4款中详细列举了“其他因素”:欧盟1996年384条例规定与《反倾销协议》一致,也规定了类似于《反倾销协议》几种情况一我国的《反倾销条例》与WT0《反倾销协议》及欧盟反倾销法相比,规定应审查事项包括“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规定较为抽象=这种做法不利于透明度原则的实现,易遭到他国指责.

三、完善中国反倾销法的若干思考

2001年11月2613颁布的《反倾销条例》参照WTO《反倾销协议》作了大量修改,但仍存在某些缺陷:

1.调查程序有侍进一步明确、透明和细化

(1)在调查程序上缺乏一个严格的时间表

我国《反倾销条例》对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收到反倾销调查表的出口商或外国政府至少有30天的答复时间;反倾销税多征部门返还的决定应在12个月内作出(无论如何不超过18个月),作出后90天内返还等,没有规定:

(2)调查程序有待于进一步透明化

根据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作出决定立案、初裁、终裁、调查终止、采取反倾销措施等决定时,应予公告,并且要详细列明该当局所认为的重大事实与法律问题及其意见和结论我国《反倾销条例》虽在多处都明确规定要公告,但对公告内容的简复度却无规定。这不利于透明度的实现我国的法律、法规公开程度虽有所增强,但仍非常欠缺,在反倾销法律方面也不例外:

2.调查机构的分工须进一步科学化

我国《反倾销条例》中有下列规定,在决定是否立案调查;决定是否征收是否反倾销税;决定是否接受、保留、修改或者取消价格承诺;是否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时,外经贸部均要经商国家经贸委后作出决定。“经商”二字虽显示了相互配合、分工合作,但也造成了一些漏

洞。假设,国家经贸委不同意该怎么办?

《反倾销条例》规定,在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保留、修改或取消反倾销税时,由外经贸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其建议决定。假设,外经贸部建议,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否决,结果如何呢?若是决定权在一个机关手中,那“经商”“建设”岂不是形同虚设?若不是这样,那就会造成管理多头化,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所以,笔者建议,在机构间的职能关系上,决定权予以明确化。

3.增加“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动”条款在制定我国反倾销法时,应订人“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动”条款:

4.确立“现场调查程序”

WT0<反倾销协议》规定,进口方当局可以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进行现场调查,并在附件1中对现场调查程序作了补充规定,我国应予借鉴:

5.完善司法审查制度

我国的《反倾销条例》根据WTO要求设立了司法审查制度,这是我国反倾销法的重大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台格的诉讼主体

a.被告。被告应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关税税则委员会等。但是,我国《反倾销条例》中,有的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却是模糊的。例如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外经贸部建议,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其建议决定诸如此类,因决定权不明确,实际涉及到两个以上机关行为,应确定各机关为共同被告,还是某机关为单一被告。

b.提起司法审查的诉讼主体,未明确规定。一般而言,反倾销诉讼中的原告为“利害关系方”,因此,一类是外国利益当事人,应包括所有与反倾销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外国商人,其中也包括与外国商人利益一致的国内进口商:一个反倾销案件不仅涉及该产品的出口商,进口商与国内同类产品产业的利益,而且也同我国各产业部门公会、工会以及消费者密切相关而在当前我国国内产业与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市场本身尚未规范的情形下,尽可能地拓宽“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则更加有利于尊重和维护各方利益,保护我国市场。因此认为国内利害关系方应包括主要是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

(2)受案范围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6章附则第53条之规定,可对终裁、征税、退税、复审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笔者认为,还应包括不予立案、调查中止或终止、初裁裁定等。

(3)管辖法院

受理反倾销调查案件之诉的法院应为被告所在地法院。外经贸委等机关均在北京,则应由北京中院管辖,二审法院则为北京高院。由于反倾销措施实施的特殊性,并且反倾销措施系由国务院行政部门作出,一般的人民法院现阶段不具备有效进行司法审查的能力。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法院承担。我国可参照美国做法,设立国际贸易法院,既可审反倾销案件,又可审其他涉外案件。挑选一批专业人士担任法官,这样既保证了审理案件质量,也减轻了其他法院负担,更体现了效率、公正、公平。

6.增加公共利益条款

WT0<反倾销协议》第9条第1款规定了,“较少征税规则”。这一条使一国反倾销调查

机关在考虑征收反倾销税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并且可能会影响上下游产业的利益时,可以不征收反倾销税或者是通过征较少税以权衡各方面的利益:

我国《反倾销条例》对公共利益未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增加对国家总体利益的考虑,国内消费者可能因该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而增加的负担与国内产业所受损害的程度相比较等,有利于增加灵活性,防止顾此失彼。但也应防止此类规定被滥用。

7.关于“对于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WTO将阻碍进口国新建产业建立的事实作为倾销损害的一种情形。但是,《反倾销协议》未规定这一损害应具备的构成要件。一般认为,遭受该损害的产业应当是处于实际创建中的产业,已经建好的或处于计划阶段的产业不能列入其中。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进口国产业确因市场原因阻碍了其发展,或推迟实施了某项已经制定的经济政策,可以考虑损害的存在。我国的《反倾销条例》中的规定与WT0《反倾销协议》在此项上的规定基本一致,均未规定构成要件,均未对此作出具体界定。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但我国尚未建立的产业。尽管发达国家很少以此为由,采取反倾销措施,但这不应成为束缚发展中国家以此为由采取反倾销措施的障碍。WTO《反倾销协议》对此无明文规定;我国完全可以对此作出具体界定,以保护我国产业的建立与发展。

8,将反倾销条例上升为反倾销法

总的来说,除《对外贸易法》第30条外,目前我国的反倾销法律系以法规形式颁布和实施的。

应在现有《反倾销条例》基础上,加快研究和制定一部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颁布的法律,以提高立法档次,加快与国际接轨。

第二篇:欧盟反倾销法的初探论文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1.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世界经济史表明,每当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要盛行,通常,反倾销案变化比世界经济趋势滞后一年。也就是说,全球反倾销案增减是受上年世界经济状况影响的,或者说世界经济状况是国际反倾销的超前指标,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通货紧缩,国外对我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一步增加,欧共体也不例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贸易额已呈十几倍地增长,20**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并且欧中贸易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的经济事务官员在2004年召开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产品大量涌入欧洲,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增多也在意料之中”,“欧洲国家需要中国产品,中国的产品成本较低,在欧洲市场具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的确给欧洲企业带来不少压力”,随着关税额普遍降低反倾销因为其使用方便、任意性、不易遭到报复性等特点而越来越成为各国用来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欧盟也不例外。

1.2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欧盟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倾销规则时区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虽然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排除出去,但是以符合其提出的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才能适用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反倾销规则。实践证明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寥寥无几,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政治姿态。因此,“类比国制度”、“一国一税制度”仍然是适用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一般规则,用这些办法来衡量中国的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导致了许多我国没有倾销的产品被裁定构成倾销或本来之轻微倾销的产品被裁定存在高幅度倾销,目前,俄罗斯已经获得了市场经济待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市场经济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2我国出口产品的自身问题

2.1出口的迅猛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攀升,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从20**年的6.8%增长到2005年的36.9%。尤其是,中国对欧盟出口,以平均27.6%的增长率,从20**年的6.8%高速增长到2005年的36.9%。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与欧盟产品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中欧贸易继续增加。客观上会导致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所以只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欧盟的商品继续保持发展,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就不会减少。2.2出口结构不合理

(1)出口产品结构。

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制造业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杂项制品、加工层次低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简单的机械运输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出口产品即便属于中端或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往往依赖进口,在中国经简单的加工组装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及其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成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2005年,中国对这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由于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很高,尤以转口到美国、欧盟、日本。2005年与1997年相比,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显著改观。这些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比重偏高势必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对象,例如,199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不到100吨金属镁,到了1996年增长到11000吨,这种情况就很难阻止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3我国企业应诉不利助长外国对我反倾销

从1979年欧共体对华实施反倾销以来,世界范围内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指控亿多达400多起,而中国的企业对反倾销调查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干预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据统计,1991年、1995年,1997年的应诉率分别是14%、22%、39%,55%,相对比率较低。出口商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并不意味着倾销成立,即使倾销成立也并不一定被采取反倾销措施,但是拒绝应诉无疑等于默认了倾销的存在,在此情况下,欧盟将运用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原则,采取申诉方提供的证据,极易被判定符合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条件,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确实存在一些自我竞相压价造成的低价倾销现象,但有许多商品具有竞争力,通过积极应诉完全可以获得胜诉的机会,放弃应诉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反倾销的罪名一旦成立,将很可能被征收高额的惩罚性的反倾销税,一般一征就是5年,有时通过复审还继续维持,很可能就是十几年。这就意味着这种出口产品完全被排斥出一国市场,其损害将是无法估量的。1988年欧共体对中国和韩国的彩电同时反倾销,中国没有企业应诉,韩国的三星和LG等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充分细致地提供了应诉数据,派人住在欧共体总部研究欧共体反倾销法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游说,最终赢得了反倾销官司,在中国彩电厂家被迫退出欧共体市场时,韩国彩电几乎占领了1/3的欧共体市场,轻而易举的吃掉中国企业原来占有的市场份额。不积极应诉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恶化了我国企业涉外经营的国际环境,使得进入他国的中国产品难以避免倾销的嫌疑,同时,也使得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变本加厉的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例如近些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大规模地开始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并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欧盟反倾销的示范效应逐渐凸显出来。

实践证明,在反倾销问题上,是否积极应诉其结果是不大一样的,中国的出口企业应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的行动起来。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反家庭暴力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反家庭暴力工作长效机制

家庭暴力是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施暴行为。単从字面看,家庭暴力不仅指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也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以及对老人、孩子等代际关系和姻亲关系中的暴力。但是,就绝大多数情况讲,家庭暴力最普遍最严重的是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

一、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的法律依据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的出台,“禁止家庭暴力”第一次被定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条文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而且将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进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二、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的难点

(一)立法上的不足

1、没有对妇女暴力或家庭暴力的法律定义

2、刑法没有以对妇女的暴力罪或家庭暴力罪

3、民法上的处罚依据不足

(二)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和不易查证性,给公安机关处理带来难度。

(三)家庭暴力与社会暴力概念是否相同的认识分歧,导致了公安机关在操作上的盲区。

(四)心理软弱与精神依赖,不同程度地存留于许多女性的人格之中,妨碍着女性的独立、健康与幸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束缚了公安机关的手脚。

三、对策和建议

(一)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要制止家庭暴力现象,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社会态度,改变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基本看法。

(二)要完善立法。

(三)应提高公安机关对于家庭暴力的责任意识。

(四)对受害妇女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篇:中国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

中国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维护金融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行业自律机制,促进银行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章程》,经中国银行业协会全体会员单位共同商定,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本公约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承诺互相监督、共同遵守,自觉履行公约的各项约定,维护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形象。

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四条本公约所称不正当竞争是指单位或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公约约定,损害其他银行合法权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第五条会员单位在业务宣传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只宣传客户可能获得的收益,隐瞒或不客观揭示业务风险;

(二)采用虚假宣传的手段,欺骗和误导客户;

(三)对其他会员单位或同业非会员单位进行歪曲、诋毁,运用模糊概念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图文材料影射其他会员。

第六条会员单位在办理本外币存款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存款利率管理规定高息揽存或变相高息揽存;

(二)向存款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法定利息以外的各种不正当费用;

(三)办理储蓄业务,违反“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强拉客户开立代收代扣个人费用账户。

第七条会员单位在办理信贷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监管部门的规定,采取降低贷款条件争揽客户、开展授信营销或提供承诺;

(二)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的授信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限制比例;

(三)超出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发放贷款、办理票据业务;

(四)在信贷业务营销中向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各种不正当费用;

(五)协助客户逃避其他银行信贷监管。

第八条会员单位在办理结算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为单位和个人开立账户;

(二)拒绝受理、代理正常结算业务;

(三)无理拒付应由银行支付的票据款项;

(四)签发空头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办理空头汇款;

(五)违章签发承兑、贴现票据,套取其他同业单位的资金;

(六)任意压票、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其他同业单位的资金;

(七)受理客户的无理拒付,不扣、少扣客户的滞纳金;

(八)放弃对违反结算纪律的制裁;

(九)在支付结算制度之外规定附加条件。

第九条会员单位在办理银行卡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向经办人和持卡人支付各种不正当费用等恶性价格竞争手段来争取市场份额;

(二)在与特约商户签订受理合约时,违反行业协会制订的行业标准;

(三)在已经开展银行卡联网联合的地区安装具有排他性的POS机、读卡器及ATM机。

第十条会员单位在办理资金交易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规、超范围进行有关交易业务操作;

(二)在资金交易过程中,不按合同约定完成资金、债券的交割;

(三)以发布虚假信息、串通制定非正常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伺机获利;

(四)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非正常价格进行资金交易。

第十一条会员单位在办理证券业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企业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承销过程中,通过恶意压低承销费用竞争客户,扰乱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二)在债券投资、交易过程中,制造、散布虚假的信息误导市场成员和客户;利用内幕消息、非法交易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通过对敲、操纵价格等方式影响市场价格走势;

(三)在债券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投标价格,影响中标票面利率。

第十二条会员单位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费标准未提前告知客户或对客户进行误导性描述;

(二)违反国家统一制订的收费标准,多收或少收客户服务费用;

(三)违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

(四)以不正当手段压制其他银行机构的公平竞争;

(五)以低于成本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或以向客户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承担相关费用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六)在办理业务时故意向不知情客户隐瞒免费服务或低资费服务项目,而推销有偿服务或高资费服务项目。

第十三条会员单位应共同抵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强协调,相互支持,重视行业整体利益与形象,及时将信用不良债务人的情况向协会和同业单位通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不执行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对逃废债、无故拖欠银行利息的不良债务人的联合制裁行动;

(二)向被制裁的不良债务人提供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及其他服务等业务;

(三)向被制裁的不良债务人提供其他便利,给制裁行动增加障碍;

(四)不向协会和同业单位通报不良债务人的情况。

第十四条会员单位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刺探、窃取其他会员单位涉及产品研发和重大战略决策等商业秘密;未经其他同业单位同意,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 会员单位应尊重其他同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其他相关协议的效力,不得采取以下手段或方式吸引、招收其他同业单位从业人员:

(一)招收、录用未与其他同业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合同)的从业人员;

(二)以窃取商业秘密和争夺客户资源为目的,诱使其他同业单位从业人员辞职;

(三)破坏其他同业单位内部团结,鼓动、煽动其从业人员集体辞职;

(四)在招聘过程中诋毁其他同业单位声誉;

(五)代为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鼓励其他同业单位从业人员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六)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诱使其他同业单位从业人员辞职;

(七)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吸引、招收从业人员。

第三章服务、监督和处罚

第十六条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意愿和要求,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向会员单位传递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政策及行业自律信息。

第十七条会员单位可以对行业标准向协会提出修改申请,协会将组织会员单位适时修订。

第十八条协会定期将会员单位上报的不良债务人名单汇总后通报全体会员单位。组织会员单位共同采取对不良债务人的制裁行动,并对行动中会员单位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和裁定。

第十九条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负责对所有会员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履行公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会员单位违反本公约的,经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查实后,视情况给予以下处理:

(一)情节轻微的,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采取以下自律惩戒措施:

1.责令违约单位限期改正;

2.协会内部通报;

3.依照《中国银行业协会章程》进行其他处理。

(二)情节严重的,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报中国银监会处理。

第二十一条非会员单位违反本公约的,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报中国银监会处理。

第二十二条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违反本公约的,视情况给予以下处理:

(一)情节轻微的,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二)情节严重的,会员单位应及时报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经自律工作委员会查实后,对该从业人员采取禁入措施,并提出处理建议报中国银监会。

第二十三条非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违反本公约的,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报中国银监会处理。

第二十四条会员单位对于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的处理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银监会反映。第二十五条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对于所在单位给予本人或其他从业人员的处罚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反映。经自律工作委员会调查后,确有不当之处的,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该会员单位纠正其处罚决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公约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七条本公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依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公约由会员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二十九条在本公约生效后,取得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资格的单位,自取得会员资格之日起,视为志愿加入本公约,本公约将对其从业人员自动生效。

第五篇:完善县级反假货币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完善县级反假货币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近年来,假币犯罪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信誉,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毒瘤。为有效打击假币犯罪,建立我国的反假币工作组织和法规体系,1995年全国人大《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对制售、使用假币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今年人总行又颁布了《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办法”对进一步规范银行机构反假币程序提供了制度依据,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假币收缴和鉴定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是反假币是一项法律性、社会性、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治理工作,金融机构囿于反假工作范围和管理手段的局限对银行外的假币流通现象却无能为力,影响了反假工作开展和效果。

一、当前反假币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1、作为反假币的管理组织反假货币联席会在全国未按行政区域以法定形式自上而下建立起来并真正担负起各地反假币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目前尽管全国都建立了反假联席会制度,成立了反假联席会,但有些地方的反假联席会不过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组织管理处于松散状态。

2、反假币工作难以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导致反假工作的组织领导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反假币工作是一项社会

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基于这一认识,长期以来这项工作在一些地区得不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片面地认为其仅仅是金融部门的职责,是银行内部的事。这种错误的认识决定了反假币工作不能得到有序地组织和集中的领导,最终使反假币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并收到良好效果。

3、有反假责任和权力的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必要的配合,责权不清、各自为阵,导致反假币工作未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反假人民币是一项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和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与整体发挥,但长期以来大多地区的相关部门在反假工作中由于认识上、职能上以及工作重点的不同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联动灵敏的反应机制,致使反假币工作缺乏合力。

(二)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体系存在缺陷。

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但作为一个直接关系人民币信誉和经济稳定的反假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物质供应和保障体系存在缺陷而经常处于两难境地。

1、防范技术条件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反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真币的伴生物,假币的种类越来越多,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而且目前我国发行的纸币版别、券别较多,这对反假人民币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边远山区人力、物力、财力较差,防范技术和器

具不配套,致使贩假、使假犯罪活动猖獗。

2、反假主体功能发挥不充分,联动效应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具有执法权力的单位反假主动性不是来自反假币工作实际而是来源于人民银行的反假奖励,职能发挥不充分。二是反假人民币宣传面过窄,针对性不强。近年来各地以“反假宣传周”的形式加大了反假宣传力度,但都未做到经常化。而从近几年假币犯罪活动发展趋势上看,制假、贩假犯罪活动正在逐步向广大边远山区、农村漫延。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不高等局限致使犯罪分子把作案对象转向农民。而事实上目前相当多的地区把反假币宣传范围仅局限于城镇,对象仅局限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财会出纳人员及个体工商户或城镇居民,而缺乏对广大边远山区农村、农民进行必要的宣传。不仅如此,由于宣传的缺位、打击的不力,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低,往往又有少数人参与到制假、贩假行列,极大地助长了制假、贩假现象的恶性循环。三是作为反假币的主阵地,商业银行有义务有责任对反假知识进行宣传,对假币进行收缴,但商业银行却把反假看作是一项份外的多余工作,日常不会注重加强假币堵截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应配备的机具不配备,发现假币后不按规定进行收缴,甚至为稳定客户来源或避免矛盾又将假币退还客户,造成假币重新流入市场。这里有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其业务发展需求、个人利益与反假币社会效益多重目标错位、责权利不对称造成的。

3、反假经费严重不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反假人民币奖励办法》规定对反假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如按照反假币工作管理办法对公安机关侦结的假币案件,人民银行应给予适当奖励。而事实是尽管目前人民银行财务科目中设立了反假经费特殊支出科目,但上级行一般情况下未考虑给下级行核批反假币专项指标,且申请反假奖励经费手续烦琐,实际操作非常困难,下级行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已无力支付各项奖励经费和其他反假支出,因此影响了各部门和社会有关人员反假积极性的发挥。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最近颁布的《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是对《刑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关于对假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又一补充。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假币收缴授权面仍然过小,仅规定了办理存取款的金融机构具有假币收缴权,而未明确其他有现金收付业务的单位在办理现金收付业务时发现的假币无权收缴,这将不利于对流通于金融机构外的假币的堵截。二是鉴定权授权面过窄,目前鉴定权只授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现金业务较大、点多面广的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机构未授权,若这两个机构不具有假币鉴定权将会影响农村假币的收缴。三是规定金融机构在一次发现20张(枚)以上假币时应向公安机关报告,这一标准过宽不切合实际。四是部分条款执行难。如对金融

机构在假币收缴及鉴定中的不作为行为,人民银行难以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五是对市场上明显故意使用假币但数量较少的行为缺乏惩罚措施。

二、完善反假币工作的法律思考及相关建议

假币的产生由来已久,反假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币信誉、群众利益和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对其必须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进行统筹安排。

(一)完善反假币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反假主体的反假功能,进一步规范反假工作程序。

1、修改《人民币管理条例》,或制定条例实施细则,以明确反假职能部门的责、权、利。人们常说“反假币人人有责”,实际上更多的强调是一种社会责任,这并不具有对任何单位、个人的强制约束力,况且每个职能部门都有其工作重点,因此针对反假币这项特殊的工作有必要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反假币具体手段包括教育、培训、宣传、堵截、打击等,仅仅依靠一个部门和一种手段是难以凑效的。因此有必要对肩负反假使命的反假主体单位的责任、权利予以明确和落实,使反假币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建议修改后的“条例”(或实施细则)一是要明确各单位的责任;二是应增加反假经费支出渠道、奖励办法等条款。如可规定新闻机构作为反假主体对反假宣传应作为义务或者公益宣传,不得收取任何宣传费用,但人民银行可以给予必要反假宣传经费或奖励。这种形式尽管人民银行同样支付费用,但性质不

同,将更有利于促使新闻单位主动参与到反假行列中来。同样金融机构作为反假币的主要机构,应考虑到其经营市场化因素,对其日常宣传、收缴、鉴定假币的责任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但必须由国家承担反假方面的支出,并能使其获得部分奖励,从而达到责、权、利相统一目的。三是鼓励检举揭发故意使用假币行为,对故意使用假币但数量较少,达不到《刑法》量刑界限的应结合《治安处罚条例》设立行政和经济处罚条款;对个人误收假币而又主动上缴的行为也应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

2、完善《假币收缴鉴定办法》。一是扩大假币收缴授权范围,可根据有直接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窗口的单位(或其他经济实体)的管理状况对其实行资格授权,对不严格执行收缴规定的取消其假币收缴资格。二是扩大鉴定资格授权范围,把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考虑进来,便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假币鉴定,确保假币收缴、鉴定在任何地区不留真空。

(二)建立健全反假组织管理体系。

1、改革现行的反假货币联席会制度,成立国家反假货币工作委员会,负责反假货币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组织形式可比照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方式,但应按行政区划分级设臵并予挂牌。主任(组长)应由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除现有银行、公安、海关、工商、法院、检察院、新闻等单位负责人外应有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工、农、商)参加。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具体事宜由人民银行组织实施。各级人民

银行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反映和汇报力度,从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争取地方党政部门对反假币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为反假币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各有关部门应建立畅通灵敏的信息共享机制(包括软环境和硬件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加强配合,及时发现苗头,堵塞假币的源头和窝点,不断提高案件侦结率。

3、建立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反假工作网络。一是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反假币培训班,认真钻研反假技术,积累反假经验;二是要层层培训反假工作骨干,形成一支庞大、有较高反假技能、有丰富反假经验的专业化反假队伍。三是要发挥群众性的反假作用。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城乡适当聘请一些反假社会监督信息员,负责日常宣传工作和向公安部门或人行提供假币犯罪活动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 “反假币教育基地”和“反假人民币示范店(户)”等形式,健全反假社会网络。

(三)适当加大反假币的成本投入,提供有力反假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1、推广应用反假器具,适应反假需要。对新发行的纸币国家应随之研发相配套的验钞器具,及时无偿下发到有反假币义务和责任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鉴别真假人民币的服务。同时,应积极向社会如从事商业、服务的部门和个

人推广质量可靠的验钞器具,使广大群众随时应用验钞器进行鉴别。

2、建议人总行设立反假货币专项基金,简化反假币经费申请手续。具体操作上建议由各级行将反假经费据实报账,上级行审核后据实下拨资金。或者上级行根据下级行上缴假币的数量按适当比率核拨反假奖励经费,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反假币工作实际情况和总体效果有重点核拨日常专项反假经费,由各级行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列支反假宣传费、培训费、购买反假器具,并及时对积极检举、揭发、堵截贩运、使用假人民币的犯罪活动、以及公安机关破案有功的人员进行奖励。

3、提高钞币印制技术,并把已掌握的国际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流通票币印制中;同时逐步减少旧版券别的发行,尽快实现单一货币流通,提高流通票币的质量。

下载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排污费制度及其完善(最终版)

    排污收费制度历程: 排污收费制度起源于工业发达国家,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大约开始于20 世纪 70 年代初。当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污染者负担”......

    中国网球协会反兴奋剂实施细则

    附件: 中国网球协会反兴奋剂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反兴奋剂的相关通知精神,保护网球运动员身心健康,维护公平......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编辑:admin | 2006-07-11 19:34:09| 作者:CBA | 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浏 览:10841次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作出如下承诺: 牢记八荣八耻,践行职业......

    中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反商业贿赂国内法体系及评述 谭家才/JIACAI TAN 2014年9月19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决,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被告单位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

    浅析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范的不足与完善[模版]

    浅析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范的不足与完善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浅谈中国《反垄断法》的缺陷及完善路径

    浅谈中国《反垄断法》的缺陷及完善路径 论文关键词:反垄断;完善路径;网络经济;工业经济 论文摘要:《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于保护市场竞争,规范竞争秩序,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陈光中陈海光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于此次修改,国外媒体评论其是中国法制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