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说课设计
<<光的反射>>说课稿牛麒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反射。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与学生;第二,说教学目标;第三,说教学重、难点,第四,说教法与学法;第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与学生
1.说教材
光的反射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光现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类“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识。“光的反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既是认识平面镜、球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本节课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本身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学生第一次定量的研究物理问题。教师要做好指导,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深奥难理解的问题,本节课包括三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获得知识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要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对光的反射虽有一些了解,但对光在不同的表面发生的反射与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反射可能有些不同,对光的不同反射不易理解。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根据学生前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光的反射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反射现象和反射规律学生还很模糊。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光学知识比较抽象,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物理知识的积累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用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新教材中光的反射这一课,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把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境导入,确定目标;亲历实验,探究达标;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一)、情境导入,确定目标
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实验,首先问学生: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个问题老师还有点拿不准!(表情:迷惑不解)同学们怎么想?我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试一下,大家一起作见证。要求一位同学拿手电筒照向另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拿大平面镜去挡照来的光束,结果光束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个方向,为什么?借此引出课题“光的反射”(板书课题)。此时教师提出:针对这一课题,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感知教材。通过阅读,学生能自行解决疑问,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同学拿手电筒去照射不同的物体(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亲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谁能把刚才的反射过程用最简单的图形描述出来? 最后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演示课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准备)
此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老师提示探究过程,可以帮助
学困生设计探究方法)
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分居问题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
探究结果的获得并不难,一定要由学生反馈、总结、归纳,并告诉他们科学家研究问题也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老师小结:大家的探究结果合起来就是光的反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况。
3、结合环节1,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并强调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课件演示)
(三)紧扣目标,强化训练
告诉学生学物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课件出示练习题(同时发篇子给学生)
第1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及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第2题黑板反光问题,第3题为电视遥控问题,第4题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问题,这三个题目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出示这组题目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新理念。
(四)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告诉学生刚才是我们的练兵过程,现在我要搞实战演习!要求学生不看书,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独立完成检测试卷。
课件出示检测卷,并发卷子给学生
(如果有时间小组交换判卷,提出问题,共同进步,需要延伸的老师点拔)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让学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校倡导的“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2-2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规律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特 例
三、光的反射类型
(本板书设计再现了光的反射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和前面的学习目标是相对应的。“光的反射现象”这一问题课本虽没有单独提出,但它是探究反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基础,需要学生加以认识。本板书同时也
突出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遵循“物理教学是实验与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努力实现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设计的各种情境和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反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训练,使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生活处处用物理”。(课件)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说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焦启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我按照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落实顺序进行。
一、说课标
正确认识课标、把握课标,才能在教学中驾驭教材,实现高效课堂。物理课程标准框架结构设计包括5项,每项的具体要求为:
1、“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2、课程基本理念包括5个方面,既▲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包括5各方面,即--------物理课标制定了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提出了最基本的、定性的且有弹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方便了教师的因材施教。
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分析概括以及信息交流等能力的要求。在这里,技能与能力是有区别的,技能侧重于具体的操作,而能力则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制定了七条目标。主要是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这三维目标落实要依靠教材为载体。
4、内容标准:
物理课标的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1)其中的科学探究包括7个要素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某个具体探究过程中,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标准》中科学内容分为三大一级主题,即“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由此分别衍生14个二级主题。
课程标准实施时弹性较大,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创造。教材内容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附在有形的具体事物中,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有形载体。
二、说教材
我从人教版物理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不同
版本的对比4方面进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编写为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服务,极力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物态变化一章教材知识体系的编写,注重从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以科学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空间,全章包含探究性内容有想想做做4个、探究实验2个、演示实验1个,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内容呈现形式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包含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等栏目,注重学科渗透,运用了数学图像图表知识,关心科技发展,可见,人教版物理教材具有很强的导学性。
2、教材编排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编排体例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来组织材料。全套教材共3册,包含17章内容,具体如下---。以八年上册为例,说一下每章的编排体例,在每章的开头-----都用图片情境引入,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是---文字导引和阅读指导,它展示全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习时心里有数,在章下面的分节的学习中,每节内都设有一些帮助----学生抓住中心的小标题,在知识呈现的环节-----编排了想想做做、演示和探究实验、想想议议、插图和小资料等栏目,其中设有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在节的后面----编排了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它起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另外还有课后阅读材料,包括“STS和科学世界”栏目,其中STS中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而“科学世界”则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问题。在每章最后都安排了“我还想知道”栏目拓宽学生学习想象空间。
3、教材内容结构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结构编写注意以学生学习的水平发展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编写按声、光、热、电、力顺序排列的,将常见的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如声、光、热等)排在教材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就能感到这门学科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述逻辑性更强的电学知识,再接着讲述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最后讲述联系到各类知识的热和能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种层层深入地安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共分六章。第一章机械运动,内容标准: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第二章 声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 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第三章为物态变化,这一章属于热学部分,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如下: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因为教学需要用温度来描述物态变化的发生条件。把一章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固态、液态、气态的相互变化-----,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发生变化的条件归纳成:吸热的有-------放热的有------,物态变化和温度贯穿全章。第四章 光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 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第六章为质量和密度,内容标准为: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理解密度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知识的纵向整合
以热学内容为例,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把热学内容分两章,物态变化与热和能,它们包含的具体内容有:物态变化4节,热和能5节,两章之间用“温度”和“物质”紧密的联系起来,可以利用热和能中的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本质解释物态变化的宏观现象,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体温计中的测温物质选用水银的原因,还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看是松散的编排结构却处处体现着课标精神,使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的热学内容趋于完整。
4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有多种版本,且各具特色。几种典型版本的教材有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版、苏科版、教科社版,各种版本物理教材在编写顺序和教材栏目设置上区别很大,但有以下的共同点:
① 注重学生课堂实验探究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② 注重学生课后的发展空间,培养和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性发展需要; ③ 注重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三、说建议
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建议,即
1、教学建议:包含5个方面:一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探究活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让学生养成对所做探究进行评估的好习惯,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三是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四是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五是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我校的“双分五步教学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评价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笔试应该逐步做到开卷与闭卷结合,不宜评定“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评价目标有三点: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三是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a)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包含4方面,即各种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的录象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经过课改以来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感悟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只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线索,再加上学生和教师的协调配合,相信一定会达成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课标、教材、建议的初浅认识和解读。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教,谢谢大家!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说课课件
说课的时候需要相关的资料,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八年级物理说课课件,欢迎各位老师借鉴!
八年级物理说课课件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蜡、沥青、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没有确定的熔点。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水的凝固点:0℃。
5.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和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构成。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用具:
学生分组实验: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教师:电路板、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出示电路板,并投影问:是什么?在哪见过?(学生回答)见到电路板,有什么感觉?或想知道什么? 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1)学生检查并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做课本P101图5.2-1实验。(师生讨论,并投影出几种连接方法——短路、断路和通路)
让一组学生把自己连接情况展示出来(或上黑板连图5.2-1)
(2)闭合开关后,观察灯发光→问:对于这个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I的形成?条件?电池的作用)
课件演播:电流的形成 板书: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老师说明电流方向的规定。学生把电池对调后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发言)
但有一种叫做半导体二级管的电子元件,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即: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的构成
爱心
用心
专心
刚才大家连的电路是最简单的电路,你认为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构成?(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构成)介绍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①电源——将其他形成的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源、学生电源等)
②用电器——将电能转化其他形式的能。在电路中是消耗电能的装置。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④导线——是电流流通的路径。
2、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板书:2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源。②电路是闭合的。
三、电路图
师:画图时如果把实物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常用规定符号来代表它们。介绍课本P104图5.2-8。学生练习画电路图:课本P104“想想议议”投影画电路图的要求:
小结板书内容
练习课本P105 1、2、3、4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五篇: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拍照吧,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一般喜欢拍正面还是背面呢?嗯,老师听到了,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拍正面,极少有人拍背面。其实啊,许多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像大家这样常作正面描写,可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给父爱“定格”时,却别具匠心地“摄下”了父亲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那作者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背影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个背影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背影朱自清”PPT①
二、作者简介
说到朱自清,在学习《春》的时候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PPT②)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老师PPT上的内容(PPT③),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过课前预习的作业,那老师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老师准备的生字词呢?(PPT④)好,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吧,(板书:生字词)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PPT④)同学们可以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的注音是否正确,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新词的解释(PPT⑤),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文下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三、划分层次
老师已经把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好了(PPT⑥),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标注一下,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大家都标完了吧。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PPT⑦),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应的主题是什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
板书:整体感知
老师看到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对,以背影为线索,(PPT⑦)板书:背影,主要写谁?(PPT⑦)我的父亲,板书:父亲,那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呢?(PPT⑦)对,父爱,板书:父爱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那背影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并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
(下去转)嗯,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文中一共几次写背影啊,四次啊,大家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大家读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次写背影在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PPT⑧)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板书:怀念父亲,点出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PPT⑧)那我们概括一下,即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板书: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哪里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PPT⑧)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板书: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PPT⑧)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板书: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我们都已经找出来了,可是作者花最多笔墨写的,是买橘子时父亲的背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背影到底写了什么。(PPT⑨)
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背影的。板书:望父买橘
这位同学朗读的很有感情,节奏也把我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不是写父亲的穿着:黑、深青;布。看到父亲的穿着,老师想知道作者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啊?(紫毛大衣)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买橘子,是不是更加突出父爱的崇高啊。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是不是写父亲走路的姿势啊,对;“蹒跚”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父亲不是瘸子啊,他走路的姿势为何是蹒跚呢?因为父亲肥胖体衰,所以步履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不是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啊,首先“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时吃力的样子;“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体的动作,一是右手支撑有力,二是因为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
那这一整段通过父亲的穿着、走路的姿势以及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形象刻画都能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过程非常艰难,既然买橘子的过程这么艰难,(PPT⑩)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这位同学说: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还有同学说是因为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嗯,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因为他疼爱自己的儿子。
六、拓展延伸
(PPT11)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读了本文,你会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爱了吧,其实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播放一个短片。播放短片
七、小结
短片看完了,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深的感触。(PPT12)其实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PPT13)
①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这些简单的话语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②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记述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