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篇: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

11.1 简单机械(三上20—31)

1. 杠杆:一根在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或作缓慢的运动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公式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但费。

(2)费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但省。)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6. 定滑轮特点:不,但能 的方向。(实质是个 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 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 为 二倍的杠杆)

8.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11.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三上32—40)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s)的乘积。

(功= ×)

3. 功的公式: ;单位:W→ ;F→ ;s→。(1焦=1).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5. 机械效率: 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7. 功率(P):,叫功率。计算公式:,或。单位:P→ ;W→ ; t→。(1瓦=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 的快慢。

12.1机械能(三上48—55)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和。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物体 越大,被举得越,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的能。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和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动能,速度。(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12.2比热 内能 热量(三上56----68)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快,内能就。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5. 物体吸收,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7.比热容(c):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9.水的比热容是:C=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 =cm△t(Q吸是吸收,单位是 ;c 是物体,单位是: ;m是 ;t0 是 ;t 是.Q放=,其中to-t=Δt指物质 的温度。

11.热值(q): 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单位是 ;q是,单位是。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 能转化为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能转化成 能。在做功冲程中 能转化为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 功的那部分能量跟 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 1。(大于、小于)

化学是我们老师精心总结的: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

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四、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 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和碳反应:CO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

对应的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

应生成碳酸 干冰升华

吸热,使环

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化肥

4、CO的性质:

可燃性: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6、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导致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④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六、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用途:

(1)、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第二篇:物理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气体

pV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nRT)及分压力、分体积等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及原因,了解压缩因子Z的定义及数值大小的意义,熟悉范德华方程(理想气体基础上引入压力、体积修正项)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热力学第三定律

1、系统性质(广度、强度性质)

2、状态函数特性(如: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及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等)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W(Q、W取号的规定及各种过程对应计算)

4、恒容热、恒压热及之间的关系式,能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焓的定义式,会应用赫斯定律

5、掌握各种不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计算(单纯PVT变化时自由膨胀、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可逆或不可逆等过程的U、H、A、G、S 等函变以及正常、非正常相变过程焓变、吉布斯函变和熵变计算(状态函数法)

6、理解理想气体的一些性质(如U、H仅为温度函数、Cp与Cv的差值及单原子、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V,m和绝热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等)、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等焓过程,了解焦-汤系数等)

7、反应进度

8、如何由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以及相关规定

9、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10、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描述

11、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熵的定义式及克劳修斯不等式

12、判断过程可逆性及自发变化方向的各种判据

13、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根据规定熵、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变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对应函数的变化值

14、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应用于各函数间的相互计算以及一些证明),了解各函数特征变量

15、了解Clapeyron方程,掌握Clausius-Clapeyron方程各种形式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熟悉偏摩尔量、化学势表示,了解偏摩尔量加和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掌握相平衡、化学平衡条件

2、了解各种不同情况化学势的表达式,假想标准态等概念

3、掌握稀溶液中两个经验定律:拉乌尔、亨利定律表达式及简单计算

4、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5、了解依数性的一些结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1、会表示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其它各种平衡常数,并能相互换算

2、熟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并能应用其判断反应方向

3、掌握范特霍夫方程各种形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温度、压力等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相关结论

5、掌握使用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式以及热力学相关公式进算平衡组成的计算。

第六章:相平衡(相图分析)

1、掌握相律的形式并会计算其中各个量

2、杠杆规则、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负偏差,从而相图上出现最高、最低点、恒沸混合物、蒸馏或精馏基本原理等(完全互溶双液系)

4、、能看懂相图并会使用相律分析相图,并绘制步冷曲线(如较复杂的低共熔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系统及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

第三篇: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照相机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P=U2/R P=I2R)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第四篇: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 贡献

安培: 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 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欧姆定律 焦耳(能)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 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16.成像:

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

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 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u<2f。应用:照相机、眼睛看东西。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③.当f<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影机。④.当u=f时,得到平行光,不成像,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⑥.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减小。

⑦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 F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浮力(F浮):竖直向上 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

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19.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 增大压力;

③ 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

A、甩掉手上的水。

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

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 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 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 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③ 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 ④ 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 ⑤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⑥ 啄木鸟的嘴很尖

⑦ 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 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 ② 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 ③ 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 ④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⑤ 书包带常做得很宽

⑥ 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 ⑦ 滑雪要用滑雪板 ⑧ 钢轨下铺枕木

⑨ 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

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

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 “烟”雾

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18.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19.熔点表

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

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20.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21.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或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22.简化电路的方法:

① 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② 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④ 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 ⑤ 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 ⑥ 去掉被短路的电路;

⑦ 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比较识别或判断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通讯卫星、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5.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白气”、“出汗”、“淌水”、“雾”、“露”均属液化,“霜”、“雪”是凝华。

6.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 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11.电流:电流表 电压:电压表 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电功:电能表 电功率:伏安法或 电能表、秒表

12.直接测量型实验有10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13.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 电阻箱测电阻。

 以下是表达式: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把化学式和反应物代进去就行

09-06-12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斯派克亚特

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加上氢氧根生成水

强酸全部电离生成氢离子,强碱也全部电离生成氢氧根,自然能生成水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可简记为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反应所得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按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与NaCl不发生反应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如:

1.反应表达式:

A+BC=AC+B

2.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

(1)单质(A和B):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碳或氢气);(2)化合物(BC和AC):可以是酸或盐(溶液),也可以是氧化物

3.反应条件:

(1)常温;(2)加热或高温。

4.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一般原则:

(1)若A为金属,则金属之间的置换或金属与氢之间的置换能否发生一般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是:a.从,在常温下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b.从,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若A为非金属(C或H2),则只能(从金属氧化物中)置换出位于之间的金属;碳在高温下也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氢。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德洛丽丝堂娜

以下是表达式: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把化学式和反应物代进去就行

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kjj445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它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置换反应!

那时候做得试验好像是zn置换氢气出来吧

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romevgbgrt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它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置换反应!

那时候做得试验好像是zn置换氢气出来吧

09-06-22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xiaowen905

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H2O)。

酸+碱→盐+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注意: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2NaOH+CO2 = Na2CO3+H2O)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判断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即pH=7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

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1]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

A+BC→B+AC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4种情况:

①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例如:

Fe+CuSO4=Cu+FeSO4

Zn+2HCl=H2↑+ZnCl2

②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例如:

Cl2+2NaBr=Br2+2NaCl

O2+2H2S=2S↓+2H2O

③非金属置换出金属,④金属置换出非金属,溶液中或气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气体与固体或两种固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一般需在高温下进行

09-07-13 | 添加评论 | 打赏

0

870501maybe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可简记为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 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反应所得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按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与NaCl不发生反应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 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如:

1.反应表达式:

A+BC=AC+B

2.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

(1)单质(A和B):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碳或氢气);(2)化合物(BC和AC):可以是酸或盐(溶液),也可以是氧化物

3.反应条件:

(1)常温;(2)加热或高温。

4.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一般原则:

(1)若A为金属,则金属之间的置换或金属与氢之间的置换能否发生一般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是:a.从,在常温下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b.从,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若A为非金属(C或H2),则只能(从金属氧化物中)置换出位于之间的金属;碳在高温下也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氢。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五篇: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解读

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 Rt △ ABC 中,∠ C 为直角,则∠ 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 A 可换成∠ B :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

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 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A 90B 90∠-︒=∠︒=∠+∠得 由 B A 对 边 邻边 C A 90B 90∠-︒=∠︒=∠+∠得 由 B A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 0°≤ α≤ 90°时, sin α随 α的增大而增大, cos α随 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

0°<α<90°时, tan α随 α的增大而增大, cot α随 α的增大

而减小。

1.若α为锐角,则 0__sin α__1;0__cos α__1.2.已知 cosA=23 ,且∠ B=900-∠ A ,则 sinB=__ 3.计算: 2sin450-21 cos600= __ 4.计算: 2sin450-3tan600= __ 5.计算:(sin300+tan450 ·cos600= __ 6.若 0<α<900, sin α=cos600,则 tan α= __ 7.在 Rt △ ABC 中,∠ C 为直角, ∠ A=300,则 sinA+sinB=(A.1;B.23 1+;C.22 1+;D.41 8.已知 sinA=21(∠ A 为锐角 ,则∠ A=_________, cosA___, tanA=__________.9.在 Rt △ ABC 中,∠ C 为直角, AC=4, BC=3,则 sinA=(A.43;

B.34;C.53;D.54.10.在 Rt △ ABC 中,∠ C 为直角, sinA=22 ,则 cosB 的值是(A.21;B.2;C.1;D.22 11.当锐角 A>450时, sinA 的值(A.小于 22;B.大于 22;C.小于 2 D.大于 23 12.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 1cm 和 5cm ,圆心距为 6cm ,则这两圆 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13.⊙ O 的半径为 5,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则直线 l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无法确 定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2, 3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 必定(A.与 x 轴相离、与 y 轴相切 B.与 x 轴、y 轴都相离 C.与 x 轴相切、与 y 轴相离 D.与 x 轴、y 轴都相切 15.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 90 ,半径是 R ,则这条弧的长是.16.若弧 AB 的长为所对的圆的直径长, 则弧 AB 所对的圆周角的 度数为 17.扇形的周长为 16,圆心角为 360 ,则扇形的面积是(A.16 B.32 C.64 D.16π

18.一个扇形的半径等于一个圆的半径的 2倍, 且面积相等.求 这个扇形的圆心角.19.半径为 6cm 的圆中, 6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弧长为.20.半径为 9cm 的圆中, 长为 12cm π的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 数为.21.如图, A 是⊙ O 外一点, B 是⊙ O 上一点, AO• 的延长线交⊙ O 于点 C ,连结 BC ,∠ C =22.5°,∠ A=45°。求证:直线 AB 是⊙ O 的切线。

22.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BC 是⊙ O 的切线,切点为 B , OC平行于弦 AD.求证:DC 是⊙ O 的切线

下载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大总结(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化学总结[推荐]

    物理化学总结 一、简史 随着化学与物理学两个学科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结合渗透并吸收其他学科(如计算机、数学等)的科研成果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的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

    《物理化学》学总结

    XXX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教学总结XXX2013年12月18日XXX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教学总结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实数的概念运算、圆的知识点、代数、函数等有关知识点,初三数学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学考点说明:声学在中考物理试卷中约占1~3分,常见的题型为选择和填空。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有: 1.知道空气的声速为340m/s(T=15),知道真空不能传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能够区......

    初三语文知识点大总结

    新初三的同学们准备好备战中考的状态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知识点大总结,欢迎参考~初三语文知识点大总结第一部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两种环境描写:自然......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导语: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这是初三物理的知识点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吧!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

    大学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下学期考前复习第十章 恒定磁场 一、基本公式 0Idlr0Idlsin1) 毕奥-萨伐尔定律 dB dB= 4r24r32) 3) 磁场中高斯定理 Bds0(S是闭合曲面) 0IdlrBdB磁场叠加原理 34rL......

    初三下学期英语教学总结

    初三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英语中考已顺利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四个月紧张而又忙绿的复习之后,有得有失,喜忧参半。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