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02:0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

历史教学中无限风光在“放手”

——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也在不断加快。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的观念也需不断地变化与更新。

历史课程标准中说:“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历史自主学习方法手段的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在面临真实的问题情境时,能利用各种自我学习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尤其是教师的支持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实践的能力得到锻炼。

本学期在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中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课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我也收获颇多。最难忘的是在《钢铁长城》一课的准备过程孩子们全新的视角,不断发现的问题,准备过程中的客观态度,让我惊讶,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乐趣,也切身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无限潜力!以下就以《钢铁长城》为例浅谈在备课讲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供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在适度放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发学习,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讲 1

授《钢铁长城》这一课前两周就布臵各班学生收集资料。但是,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如果每个同学都去全面收集,显然负担太重,且由于面太广,易流于形式,我就组织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每班分为海军组、陆军组、空军组、战略导弹部队组分别收集资料,而每一组又按照军种的不同侧重面去查找资料,如各军种的发展简史、武器装备、组建的规模、构建、最新的军事科研成果、英雄模范人物的代表等,总之只要是与现代中国国防有关的都可以。这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很快同学们就陆续的拿来了他们找的资料。有手抄的文字资料;有学生自制的图文并茂的PPT幻灯片、还有打印成稿的文字或图片,甚至还有下载的视频资料。而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开始我设计的导入是把建国后十几次的阅兵式图片配乐依次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国防力量的由弱变强。这时有一个孩子交来了他查找的资料,是北约轰炸利比亚的武器分析,图文结合。不等我说话,孩子就着急地告诉我“老师你看,这是英国的台风战斗机,它搭载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袭击了利比亚大量的军事目标,成为空袭的杀手锏,这是法国阵风战斗机……”我耐心地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而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老师,现代战争就是比武器的科技含量及水平,这两天新闻都在说空袭事件,如果遇袭的是我们呢?”虽然孩子的语言不太严谨,但让我很受启发,于是我放弃了精心准备的阅兵式导入,改为以“今日话题”:由北约空袭利比亚的时政导入,先是展示北约空袭利比亚和国际相关舆论报道的图片,接着就大家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以“问”激“趣,’,学生兴致极高,以此为契机,我很快将话题从现代战争转到我国国防建设,引出本课的主题。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方案收效很好。

在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中,我安排了一个“图片中的历史”的活动,让学生汇报他们查找的现代国防科技成果,要求各组派代表讲述自己所在组查找的兵种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新成就。在十班上课前一名学生来问“老师我上讲台可以讲多长时间?”我说每组汇报控制在3—5分钟。他很失望的说“怎么才这点时间?老师你能让我讲一节课吗?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核潜艇了…..”接着他很认真地给我讲述了他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给学生提供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而我也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说实在的我收获很大。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现实课堂反

应,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柳暗花明之处。

二、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在适度放手中加强学生的品质教育

历史学科是最基本的人文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据此,历史教师要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使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历史教育的成败。

在《钢铁长城》教学中学生汇报环节,孩子们都十分重视。十二班有个小女孩在上课前两天来跟我说“老师,我是海军组的,我汇报时能不能以索马里护航为主呀?”我说“可以呀!这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海洋的难得契机呀!”得到了我的肯定,小女孩很开心的告诉我:“老师,我表哥就参加了索马里护航编队,他回来给我了一些照片,还给我讲了他们护航的一些故事,我想和我的同学分享,我一定好好准备”。我对她的这种认真态度提出了表扬。在我的鼓励下,她回家做了精心的准备。结果终于不负众望,在上课汇报时,海军组的讲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最为精彩!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在本课教学的拓展延伸中我设臵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是中国的国防顾问,你来谈谈我国的国防建设有哪些不足?请你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本题设臵初衷是在危机意识之下增强孩子们责任感。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我是陆军组的,查了一些资料我认为目前我国陆军的主要不足有:缺乏实战的锻炼;装备仍然落后,保障人才不足;军事训练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单兵兵员作战素质问题…….”后来还有其它组的回答。课后有两位听课老师与我交流,一位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设臵提出了疑义,另一位老师却说“这个问题设计的很出彩,让学生站在一个全局高度去看中国国防,而孩子所指出的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国防发展应重视的问题。这种危机意识渗透很好….”

本课以海军、空军及导弹部队的发展为主成为既有独立性又相互

关联的三大块,在教学中不易从整体把握中国国防发展,经过反复思考,我整合了内容横向联系,重新设计了三大块:奋进拼搏的昨天;努力崛起的今天;充满挑战的明天。师生共同分析每一阶段海陆空导弹部队的发展特点,从而让学生对中国国防力量发展过程有一个全局的把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面对充满挑战的明天,孩子们有了危机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在适度放手中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历史具有过去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学生不能直接体验,但通过历史课实践活动,就可提供感知,较好的拓宽、深化历史知识。历史课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形式可以生动活泼,学生愿意参加,又可有效的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其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可以组织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或自己动手搜集文物、整理文史资料、调查访问,召开故事演讲、历史竞赛、小型专题辩论会,撰写小论文。学生参与后,就要自己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切磋研讨、写提纲、做记录,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概括,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结论,写出材料或报告。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实现了自主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很快就结束了,但在上课之前的查找资料、撰写发言稿等准备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态度,让我心存感动;而我在和孩子们准备过程中的不断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其实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国防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实践。

总之,通过教学,一定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无限潜力,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的适时“放手”,定能领略到课堂生成的无限风光。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教师 :高金英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上庄镇中学的普通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大潮中,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锤炼,积累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现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连起来,形成历史的长河。在学习中历史本身就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应及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的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这方面,我注意做到:

1、导入新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来的呢?世界各国都有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的女娲娘娘造人和西方亚当和夏娃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述,再引出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问题,这样自然的学生对远古人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4课讲述夏、商、西周的兴亡,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时,我就利用学生看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武王能推翻商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感叹这节课时间太短了。

3、注意故事不等于历史

在历史与故事的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辨证能力,能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评判故事的真伪,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二、学会知识的归类

历史课知识较琐碎,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列表格归纳总结的方法是主要的,常用的。

1、一节课中的知识归类比较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讲述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材是分别讲述的,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讲述神农氏发明种植技术的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说明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有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然后把表格画到黑板上,让学生从距今年代、所处流域、种植农作物品种、饲养禽畜、房屋特点、生产工具、手工艺技术等方面分别找出相应的内容。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活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重视利用表格学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关于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音乐、诗歌方面的成就,我鼓励学生自己用表格归纳,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归纳分析能力,又掌握了知识。

2、注意类似事物的比较归纳 历史课中出现的朝代、事件、人物、时间较多,对于这些我们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类,使知识一目了然,尤其对于重大的事件、人物更可适用。

如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皇帝。对于这两位皇帝后人有赞有讽,电视剧,评书,小说,戏剧等以它们为主的作品层出不穷,我们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主要事迹的比较就可以客观公正的得出秦始皇,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名人,如孔子、屈原、司马迁、祖冲之、张仲景等主要贡献的比较。得出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三

明确时间概念。

按时间顺序掌握人物和事件,在这里我要说两点:

1、在一节课中注意时间表的应用。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出现的较多,这时可按时间来整理一下本课的知识系统。

第4课“夏 商 西周的兴亡”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整理。

2、注意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应用。

把中国历史按时间顺序整理,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注意历史地图册的应用。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有具体的地点,每个朝代的国都,国家的疆域,农民起义的路线等都可以在地图上真实的再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地图,相关的知识也就掌握了。,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都涉及到所生活的流域,而且都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这样就可以把这两课的地图放在一起处理,学生就容易掌握。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关于战国形式图,由于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容易记,我就编了顺口溜:“上燕下楚左秦右齐中间赵魏韩”在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都知道,“中”既在四国中间,赵魏韩按上下顺序记,并且又是“三家分晋”的三个国家,这样一个顺口溜,学生就可以掌握许多知识,这种知识同样适用于历史朝代的记忆上。

五、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历史可以给现代人许多教训和收获,如中国近代史中的“闭关锁国”导致的封闭落后,“大跃进”给我们的启迪: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古有“商鞅变法”近有日本“明治维新”说明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和伟大。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客观的用历史唯物辨证的观点看待现在正在发生的“历史”,使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通过历史的学习,不失时机的贯穿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之,融教于乐,融乐于教,德贯其中,善于总结归纳,使学生学好历史,健康全面的发展。

刻意教育与适时教育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乔晓辉

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注重教育的刻意性,却忽略了教育的适时性。那么,什么是教育的刻意性?什么又是教育的适时性?

从词义上讲,刻意,用上全部心思,延伸为故意。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刻意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为达到某种教育教学目的,人为的创设教育事件或教育环境。比如为了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聘请律师讲解法律知识、放假前学生上交假期安全公约、课堂教学中教学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者自己的认知设计教学情境„„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过多的注重到了诸如此类的刻意教育,很少去思考这些刻意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究竟起到的多大的作用。诚然,笔者并不否认刻意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而是认为在实施刻意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刻意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一次安全教育,是以一贯的报告会实施,还是变换一下方式以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开展?一堂教学课是以教师苦思冥想、“发明创新”刻意设计,还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由设计?这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饭后闲暇,笔者随手翻阅杂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杰克和约翰兄弟俩住在一楼的阁楼上。由于年久失修,阁楼的窗户只能整天密闭着。由于厚厚的布满灰尘的窗户遮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黑暗。

兄弟俩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于是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他们就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去扫阳光。

他们很用心地将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回阁楼上。可是他们忙活了半天,屋里还是没有阳光。

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 “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母亲笑了:“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读后掩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何尝不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不少教育工作者绞尽脑汁地预设,想方设法地引导,千方百计地训练,有的甚至还不惜牺牲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补习,可是学生并不领你的情,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教育不是传授,更不是灌输,而是鼓励和唤醒。教育就应像打开窗户那样,阳光自然会进来,而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什么。

打开窗户那样,阳光自然会进来,既是所谓的适时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是适时教育,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适时教育,笼统来讲,就是教他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具体讲适时教育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适当内容的知识,或培养适当的技能。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常感到力不从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效果却甚微,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事倍功半。既是过份注重刻意教育,而忽略了适时教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鞋子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了”。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深刻的启发,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能将“教育”,变为一种“自然”。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都很强,选择教育时机和教育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时机,好的教育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这样的大好的教育时机却往往不被我们重视。2007年10月,报纸、网络等媒体竞相报道的“8岁女童撑起智障妈妈一片天”的感人事迹,令成人也自叹不如。如此绝佳的教育材料,胜过教育工作者的千万次枯燥而又苍白的说教,但又有多少学校组织学生谈一谈、论一论。

2008年灾难与盛会相继,悲伤与希望同在。令中国人感动,令世界震惊。可又有多少师生尚记得那些已逝的英灵。

2009年10月,古城荆州长江大学的10大学生手拉着手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而溺亡三名的事迹激起人们对日趋冷淡的人际关系的声讨,但又有多少班级组织一次主题班会,举行一次演讲。母亲节!重阳节!„„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外面网络、媒体炒得是沸沸扬扬,而校园内依旧只有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孔老夫子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依旧约束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众多莘莘学子。笔者不知道,放弃身边俯仰皆是的鲜活教育材料,而偏要刻意去创意出精妙的预设,何能培才育德?又何能适应当今全面发展的需要?

事实证明,这种“适时”教育,其结果是令学生们刻骨铭心,卓有成效的。适时教育能够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加强沟通,增进师生友谊的和谐;通过“教”与“学”,促使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刻意但更应适时。

第三篇:历史教学体会1

引爆!引爆!引爆!!

——有效课堂的三个爆炸点

课堂是否有效的最关键标尺是课标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引领学生达到要求即为一堂有效课。因为受教师时间、精力、自身相关知识的宽度和厚度等因素的制约,我认为只要围绕课标要求在紧要处设置三个炸点,教师就可以满意的离开了。

炸点一

导入新课

我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的例子 师:前苏联历史上的领导人你知道哪几个? 生:列宁、斯大林、戈尔巴乔夫。

师:还有两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师: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吗?

(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议论,查阅课本)

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在课本上有插图。你看后有什么印象?(停顿一下)赫,光头!有性格,在联合国曾经脱鞋敲打桌子!!勃,长得有点苏联版的朱镕基的味道,你看眼睛和面部神情,刚烈!在任时通过改革苏联使强硬的美国改变了全球争霸战略。戈,目光呆滞,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改革,在很多程度上,苏联是他的改革改没得!!今天我们就来学 情景剧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举突破美国1787年宪法的例子。

人物:总统布什,现任参议院临时议长特德-史蒂文,现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小约翰·罗伯茨

剧情:立法院因为搜捕恐怖大亨拉登需要新的立法,总统认为新法不妥当习三位的经济改革。

注:我用插图带领学生走进这点苏联改革史。

炸点二 教学过程;大法官小约翰·罗伯茨审本土恐怖分子。

注:形象的演绎分权制衡,有学生很搞笑,还学布什的语言风格,效果良好。炸点三 情感升华

我一直认为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处理完甲午战争的相关课标内容后,我和学生交流现在每年8月15日前后都有日本政要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法西斯有死灰复燃之虞。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小结学生感悟后我自己也谈了一通:

日本,听我对你说,你不要太张狂!

虽然借助于美国人的帮助,日本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虽然日货铺天盖地席卷全世界,也迸人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虽然中国人民经过痛苦的思考,发出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誓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更不能因此而有恃无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每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抗议不仅仅是例行的外交辞令;围绕着钓鱼岛的愤怒也绝不会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我的历史课老师们曾告诉我:“不要小看日本”。我敢说,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小看日本。然而日本肯定是小看过中国人。

时间会改变这一切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四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

在历史课上学生一般积极性不高,均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以一定的地图演示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很难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好奇感、独特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好的交互能力。本人就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表现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给学生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2.趣味性: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在,它可以在比较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动感效果和丰富画面。比如说可以使文字在大屏幕上从不同的方向出现,另外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使文字以不同颜色闪烁,如我在讲到《民族团结》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画面。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3.直观性:多媒体的直观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如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对红军长征路线用其它应用软件制出动画箭头,随着教师的点击而移动。这样可使用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红军的路线,也更便于学生记忆。

4.更具有双边交互性:何为“交互性”,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想看某个电视节目,须等到播放时间电视台开播时才能看到,这不是交互性,但如果达到想什么时间看,看什么节目都能由自己决定,这就是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某些计算机软件来达到交互性,也就是说想学什么内容,就可以学什么内容,学习的进程等一切都由自己来控制。这样即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己了解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满足现行历史教学的提问、应答、个别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要求。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时,尽量不要以传统教学方式动用现代教学媒体,去控制学生,去束缚学生。而是研究它的特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即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考虑让学生不断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2.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转变。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自觉探究成为可能,它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更方便不同学生的个体选择。我们在运用多媒体中,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并刻意追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对学生进行某些指导,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以前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试想,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教师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不过1分钟,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阶段进度,实现个别化教学。

4.扩大了教学范围。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适当的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认识转化为软件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分析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解答实施遥控辅导。

5.可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靠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在这方面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它可以通过一些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历史画面中去体味,去感染,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中国人民坚决反抗的一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剪接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坚决反抗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它是历史教学手段和教学法改革的必经之路。

现代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过时的教学手段。根基于现代科技的我媒体教学手开辟了现代教育的一条新路子。

2.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方法己经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它只能就课本论课本,而很难将现实生活的课本、课堂紧密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它能将现实生活最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去了解,评析,使学生完全突破了课本和课堂的紧紧束缚,而不致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神圣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

第五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 “兴趣教学”

望都二中刘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现就以下几点,谈初中历史课引人“兴趣教学”的看法。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历史课上引人“兴趣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历史课课时比较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历史课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着生动感人的真实的故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成为“乐学者”,在知识的海洋上遨游。

二、实践性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与技巧可以说多种多样的,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法和技巧。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简介如下:

(一)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好奇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乐观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引人新课,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教与学成为一体,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的奠基石。

例如,在讲述“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我利用郭沫若的一副对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背水一战,百二秦关终属楚”作为该课的导语,同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有志者是指谁?背水一战是怎么回事?百二秦关终属楚又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师生都进入了自己的最佳角色,水到渠成地进行着新课的讲授。

(二)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学生求知欲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情感和感情。初中历史课的跨度大,内容多,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又很大,中学阶段更是他们独立见解形成的时期,教师的情绪若能给学生以激情的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热爱历史这们学科。

例如,在讲述我国古代文化时,我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讲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灿烂1的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巧设质疑问题,扣击学生心弦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给学生设疑问难,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历史的各个要素,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出趣味较强的问题:

1、所设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2、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

3、要新颖、生动,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在问题中思考、求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样,教与学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在讲授“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时,我是这样进行设问的:

(1)发生战争必然有矛盾,这个社会矛盾是什么?

(2)矛盾导致了什么事件?

通过设问,使学生对战争发生的原因的认识又感性上升到理性,即: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的必然性;何时发生——时机何时成熟;战争缘由——战争的导火线。这样的启之以疑,导之以句,不仅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

(四)进行课堂练习保持学生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不成熟,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课堂最后应该留适当的综合练习题。练习题的类型应该形式多样。

这样,学生在趣味中练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三、感想与前景

实践证明,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推行“兴趣教学”,能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让学生心情愉快的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以生动感人的故事,风趣的语言,在教学中探索阿嗄与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兴趣教学”方法将学生引人一个胜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的艺术魅力,而且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增辉添色,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下载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识文断字” 湖北恩施高中 刘涛 在高中历史尤其是涉及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甚至是无法正确识别的字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

    高一历史教学体会(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体会 朱传华 南昌一中历史组 江西省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已经三年,刚好一轮,而我却只刚刚接触而已。通过这一年的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必要进行认......

    有效历史教学的体会

    有效历史教学的体会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历史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出现新的“繁、难、偏、杂”;如将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

    历史听课体会

    历史听课体会 11月7日至8日德州市初中历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德州九中举行。2天时间共听了11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待听完后,细心品味着所听的每一......

    历史史料教学的体会(合集5篇)

    历史史料教学的体会海南华侨中学 林照壮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离开观点讲史......

    历史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体会[精选]

    历史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体会 第一部分:共同亮点 、每位老师每堂课的设计思路较好。 XX实验中学的陈XX老师讲的《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课,通过编写《我的汉书·西汉》,将本课分......

    历史新课改教学体会论文(5篇材料)

    历史新课改教学体会 六盘水市五中:代红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些话已经回答了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哪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