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国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与答》课程中哪些问题的解答真正解决了您教学中的困惑
认真回顾《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与答》这门课,您认为课程中哪些问题的解答真正解决了您教学中的困惑 通过认真学习《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与答》这门课后,解答解决了我以下教学中的困惑:在英语写作中教师应注重写作训练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在写作中用上他们,用好他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允许学生借用文章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形式,并且指导他们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注意单词的大小写,动词的时态等。
学生必须掌握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型的表达方式,(时间、空间、分类、)篇章的逻辑;学生写作要有计划,根据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范文,范文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教师批改写作的方式有:教师可以面批,学生之间互批,学生共邮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困惑及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移风中学
数学组
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直接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2、教师因素。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的合理运用)。
3、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加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以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数学教学进程的步伐。
4、教材因素。现在农村数学教学体系经常变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材的变化,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原华东师范版是八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才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而现华东师范版在八年级下册先学习《平行四边形》,而后紧跟着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诸多章节的变化使一些教师不能顺应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现在的数学教材注重学生探索、归纳、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更为缺乏,而教师几乎不会让学生多加思考,按部就班的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解决数学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明确家长的职责,共同教育学生积极学好数学。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课堂,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2、丰富教师的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览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教学专刊及辅导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各类培训及校本研修途径,让教师多参加或听取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有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展台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数学教师应尽快的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此外,还应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工作,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条件和保证。
3、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双差生的兴趣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数学能力。从快乐学习的氛围中逐步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还要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五方面:(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2)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3)扎实加强复习,减少知识遗忘;(4)强化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结构;(5)有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做好分层教学及“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知识点间的纵横衔接。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吸收能力,对于课堂上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认真对待,力争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总之,虽然农村初中生源基础差,教学条件相对较落后,教学资源较缺乏,但只要我们多动脑,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逐步改进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梁秀玲
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望而生畏,感到无从下笔,即使下得了笔,也仅仅是简单语句的堆砌,而且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学生的写作技能普遍偏低。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便成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学生的英语习作中普遍存在着语言结构错误、空洞、用词不当、中文式英语等问题的分析,反观英语教学的实际,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忽视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写作结构的分析上,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孤立、烦琐和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与训练。这种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脱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实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难以提高。
2.忽视写作训练的多样化。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部分教师忽视了写作训练要与对话教学、阅读教学、听力教学等紧密结合,孤立地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
3.忽视写作后的评价与反馈。部分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然而很少有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进行认真阅读,反思琢磨。一是作文批改后直接发到学生手中,教学中缺少必要的作文点评环节。二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在作文上打了叉叉,画了杠杠。评价和反馈的缺失,使学生丧失了经历思考、推敲、更正、重组的思维训练过程。
这些教学问题制约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扩张和迁移,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1.抓好英语写作的基础性训练。
英语写作的基础性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环节,不可或缺。一是训练基本句型。基本句型是指以下五种简单句:SV、SVP、SVO、SVOC、SVOO。英语中千变万化的句子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这五个基本句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把这五个基 本句型作为写作训练的出发点。二是训练扩展句。
在生成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句训练。这种练习主要是增强词汇表达的丰富性,强调尽量使用形容词与副词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以避免重复。教师应抓住五种基本句型,适时引导学生扩大句式,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句型造句。如:“The girl likes reading.”可扩展为“ 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或“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carefully.”。
三是训练“一句多译”。
“一句多译”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一内容的句子。例如:表达“他的英语很好”可用以下
“His English is good.” “He is good at English.”“ He does well in English”和“ He learns English well”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激活学生所学词汇,活化学生掌握的句型结构,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多条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
一是扩大阅读量。目前,中学生阅读量不足是造成其思维狭窄和内容空洞的重要原因之一。二语习得理论表明,最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与学生有关的输入。没有一定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就很难产生。要让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重视扩大其阅读量。大量阅读对学生熟悉词汇和句子结构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输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对写作能起到极好地促进作用。
二是背诵范文。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作范文,这将对启发学生的心灵和激活学生的思维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课文是提供给学生的最好范文,背诵课文是一个积累语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它有记忆、理解、感悟、鉴赏四个阶段。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诵读过程中学生感悟内容,内化语言,提高能力。
三是仿写作文。写作就像盖房子一样,有了材料,要把这些材料以一定的形式堆放在一起才能形成房屋。如何把句子组合到一起,就成了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可以先从仿写作文开始。如在教学“I used to beafraid of the dark”一文写作时,可从单词、词组的复习入手,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罗列出会用到的一些词组。然后,通过对知识点的复习加深学生对句型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完成表格Rose Tang then;Rose Tang now,对表格进行复述,达到理清全文思路的目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How I have changed 一文。
3.注重写作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要在获得足够输入量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输出能力。
一是在对话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要求学生在改写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可采取两种方法训练写作。一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再让学生结合所给的问题与答案,组成一篇小短文。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二是要求同学用文章中所出现的关键词、短语简明扼要地把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然后再让同学以提纲作为一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利用相应段落的主题句和重点词语来完成一篇短文。
三是在听力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复述听力材料并写在作文本上。可采用边听边写、听后笔述、听写重组等不同的模式。边听边写即学生根据教师或小组长或录音念的一段文字,边听边记录下原句。听后笔述即教师播放三遍录音或将听写材料读三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记忆写出大意,在组内检查、交流,或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听
写重组即教师或小组长听写一段已打乱顺序的语篇,然后各组学生在听写后重组句子,将它们组成一段语篇衔接的文字。
4.开展合作学习。语言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离开人群、离开交际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学习英语作文,个人学习应该和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交流、切磋相结合。在阅读材料时,学生独立进行,但在整个过程中,又互相请教,互相探讨;构思时,三五人为一组,各摆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纲拟好后,个人完成自己的文章;写好后,又互相交换阅读,互相评论对方的作文草稿,提出意见。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5.优化作文的批改,增强纠错的时效性。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学生要是把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束之高阁,教师的心血就白费了。要使批改后的作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推敲、更正,建立一套学生明白意图的符号系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错误采用符号的方式加以提醒,再由学生根据提示改正。例如学生的作文出现语法错误就划出来然后写代码G(grammar),出现词汇错误写W(wrong),拼写错误写S(spell)等,然后把作文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动脑改正错误。如果属于拼写错误,那学生就会从拼写方面考虑进行自我更正,学生改完之后再由小组互批,再上交。
总之,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在老师有计划的组织和耐心帮助、正确引导下,在学生长期积极密切的配合下,是能够得以逐步提高的。
第四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作文写不好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深刻;选材不感人,不新鲜;内容空泛,缺乏文采,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突出;写法不新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兴趣。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还须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挑大拇指,多褒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你是才女” “你的文笔犹如一股清新的小溪奔流而下”“文如其人,你的文字是那么机灵睿智”„„来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成功感的获得。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可在班上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念,可编成集子传阅,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达到激励效应,激发中学生写作热情。
二、广泛阅读积累词汇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还往往因为语言不生动,缺乏个性,没有穿透力。北大教授王尚文先生说:“人在语言中发展,人在语言中提升,人在语言中创造。”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摘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得到相应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数量,就能形成语感,积累了丰厚的词汇,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我们可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在习作中选词炼句,如运用修辞,变换句式,运用格言警句等。
开学初我就要求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外名著、《青年文摘》《读者》等报刊杂志,每周写《文集》(摘记格言警句句 摘记精彩中外经典名著语句片断 写阅读感悟 精彩片断的仿写 编写童话寓言 写生活札记等。)每节课用三分钟让学生讲一个寓言、童话故事、名著精彩片断、人物介绍、人物故事。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三、走进生活搜索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实际的生活体验才是作文的源泉。可是一些学生不注意观察积累,因此缺乏生活体验,无法下笔行文。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温室长大, 生活圈子比较小,生活面太窄,不会关注社会。没有了夏天下河洗澡的乐趣,没有了冬天打雪仗的经历,没有了感受邻居关心的体验,而这些又恰恰是喜怒哀乐最鲜活的体验。既然脑袋空空如也,他们只能胡拼乱凑,苦思冥想,瞎弄一篇应付了之。因此,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尤为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我就让学生在《文集》中写《生活札记》要求学生:从日常的普通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积累感悟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意,才能搜索到写作的素材,学生有了积累,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
四、要善于选取素材抒写真情实感
学生文章乏味内容空洞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新鲜的感人的事情。学生写作要写真事。要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我手抒我情。要说心里话,说实话,说非说不可的话。这样,文章才会情真意切,才会感人。作文应该是描绘“我”眼中的生活,抒写“我”内心的世界。什么样的作文内容才能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与众不同呢?应该是学生最熟悉,最擅长的内容。我们去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生活体验,与众不同的写作材料。教育部在2000年在对中、高考的作文考试指令中要求: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写真就好,有情更佳,扬善则美。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要求学生有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五、大胆展开想象创作。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以此来指导作文。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怎样的场景呢?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
六、改变批改方法,指导学生善于修改。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的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批改费时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采用学生互评互议的方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生相互批改时,我不仅要求他们找别人作文里的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通过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思想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展示。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逐层提升。
第五篇: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
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思路
要想真正改善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弄清楚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那就是文言文学不明白,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句法更是手足无措,即使课堂上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当然,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学生有这样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我们注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讲解,特别是现在初中阶段基本上不学语法。初中的文言文相对简单,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还不明显。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文言文学习的数量和难度的增加,语法的薄弱就很严重了。你可以说学生理解能力增强了,自然就会明白文言文的意思了。但是语法的不通,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解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可以做课内文言知识题,但如果一旦拿到课外文章便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迁移能力差。最终还是会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烦。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为了高考而设置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上,侧重于传授与高考相关的知识,基本上是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因此教学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老师讲的乐在其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的互动,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全无体现,语文教学失却了其原来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特质。这种在高考压力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陈旧,是影响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那么该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面临的现状呢?我觉得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无法摆脱高考的束缚,但可以通过其他的努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
首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今天段老师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文本的解读,使课堂显得活泼有趣,不在沉闷。学生的理解得以表达,也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其次,指导方法,授之以渔。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机械学习只能让学生走进学习的死胡同,而让他们学会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将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呢?文言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需要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去读。这种读,不仅仅是早自习上为了高考默写的苦苦朗读,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古人的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除了要语音准桷,句读准确,字正腔圆外,还要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课内的文言文篇目有限,学生在学习了必修的文本后,必须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否则就是文言教学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