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论新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2009-11-17 9:48:00作者:网络来源:转载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与人民的教育事业。然而,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具备扎实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知识底蕴;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与追求。但是,怎样才能从一个学生转变为讲台上的教师?怎样才能从一个强理念、低实践的新教师真正转变成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传播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应从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等方面入手,真正以敬业、爱生为核心,从而让新教师朝积极的方面良性发展,全心全意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关键词]:新教师、学生、关系、教育、学习、老师
新教师在角色转变中关键应作到:
一、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是新教师转型的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我们都明确,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也就是强调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谨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信奉它,我们要相信每位学生都行,心甘情愿地当学生的配角,融入他们的整体,做学生的伙伴,让学生在自己的面前敢说真话,心里话。
〈二〉、明确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传统教育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任务。这一表现是教师主宰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可置疑。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法,切断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是疏远师生关系的刽子手。因此,教师应丛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不要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合作空间,让课堂成为“游戏室”。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中培养师生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为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一切大小事务讲求公平、公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最痛恨偏心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办事合理公平,奖惩严明是一位老师取得全班同学信任和爱戴的重要条件,作为老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当奖则奖,绝不能当奖不奖,不要因为某同学学习成绩好而偏袒一些小错,更不要因为某同学学习成绩差而故意刁难他。当然,尊重每一位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爱默森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有这样一个例子:
腾冲县明光乡的某小学的某老师,经常酗酒,酗酒后爱骂学生,一点都不尊重学生,学生经常跟他吵架。有一次,这位老师酗酒后来到教室,看到学生在乱,开口就到:“你们这群牛„„”。后面一名同学站起来回答道:“老师,那么,你现在是不是进牛圈?”从而可以看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我们尊重了学生,关心了学生,不自而然
地就拉近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从而促进新教师的角色转变。
二、如何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是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人际交往,无论在任何单位工作的人都必须处理好各自与同事的关系,学校内部也不例外。一个刚踏入学校的新教师可能会自命清高,以为自己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新颖的教学教法,而看不起向老教师请教。相反,老教师又会凭丰富的经验而自勉:“新教师你翅膀毛都还没长齐,就想飞吗?我才懒得理你。”鉴于这种情况,对刚入门的新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呢?
首先,虚心求教。虚心是一种美德,是交朋友、处同事的有效方法。在刚参加工作时,必须用这种美德去面对你的前辈,向他们虚心求救,求他们指点迷津。虽然我们有扎实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老前辈的丰富经验更是有价值的,是构建新教师少走弯路的最有益、最直接的桥梁。新教师应主动与同事取得联系,互通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育教法,制定措施,分工合作。
其次,不骄不躁,不妄自尊大,要尊重同事。不为了巴结领导而中伤、诋毁他人,任何人都不喜欢讽刺、挖苦、嘲弄、甚至侮辱他人人格的同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若在工作中,你不尊重同事,那么,你将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同事的“光杆司令”,将成为同事排挤的对象之一。
还有,乐于助人,不拘小节。斤斤计较的人是办不成大事的。人们常说:“所有国家机关人员,教师是最吝啬的就是教师了。”这也许归结于工资待遇。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跳出束缚的圈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不为一些小利益而争的面红耳赤的新教师呢?
三、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是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
在素质教育的冲击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也由单位人变成社会自由人。因此,与领导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位教师的前途,尤其影响新教师的转型。可见,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是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因人而宜,因人施法。人各不同,各爱一法,投其所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吹捧,拍马屁固然不好,但人都喜欢听好话,说上几句,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2)、踏实工作、任劳任怨。一般的领导,特别教育界的领导,最喜欢“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师,踏踏实实的工作,任劳任怨,钻研教学,从而搞好成绩,教好学生。
(3)、不抢风头去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也许你想“助人为乐”,但领导们并不一定认可。因此,在做事时最好自问一下:“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在工作中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领导交代的事,做领导强有力的助手。
四、如何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是新教师很快转变角色的催化剂。
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更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更为了我们新教师能很快的转型,那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然而,要真正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定期家访。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好学生。
(2)、开家长会,彼此交换意见。
(3)、利用素质教育手册或家长联系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联系。
(4)、关心学生,用心去爱,缩小与家长心灵间的距离。
在2005——2006年度,某所完小的教师不顾师德师风,通知学生家长开家长会,他们却喝得烂醉如泥,严重背离了学生家长意愿,最终全校8位老师被村民(家长)撵走7位,只剩一位稍得民心的留守学校。酝酿如此悲剧,就是因为与家长关系的脱离,如若这样,对新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极其不利的。
五、处理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新教师的角色转变作铺垫。
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形形色色。然而,作为新教师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情感问题,莫带情绪去上课,莫把气撒在学生身上。尽一切可能处理好各方面的社会问题.,从而使自己很快的、健康的从新教师转变为骨干教师。
综上所述,要想使新教师更健康、迅速地转变角色,处理好与学生关系、与同事关系、与领导关系、与家长关系等是至关重要的。如若不然,刚入门的新教师就会面临无立足于学校之地的尴尬局面,使自己的角色转变走向恶性发展,给自己的路铺上荆棘。只有不断探索,紧握“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自己的人生空间,走向成功的彼岸。谨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第二篇:新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教师的角色转变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走出大学校门,同时又迈入中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角色的转换与定位,一方面尚未摆脱学生的稚气,另一方面又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重新走进校园,踏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在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时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我想这个困惑可能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新教师都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哪么,新教师在角色转变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怎样顺利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提供一点借鉴。
一、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主要原因
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在心理上是一次大的跳跃,可以被称之为一次心理的“断乳”。造成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忧虑,包括工作的环境、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担忧,而正是这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较长时间里面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从大学校园到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变化是引发这种心理忧虑的首要原因。大学的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场所,生活、学习都可以自主的安排,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任务,一切由自己自我安排。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着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和明确的教学任务,这对于习惯了不紧不慢的大学生活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适应过程。
如何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导致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学生到教师的变化不仅仅只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这个责任在我们看来又是十分重大的。虽然在学校里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理论的学习那般,坐在下面听和站在上面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况。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时间的掌握,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理解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知识点的遗漏与错误也在所难免,而这些问题会带来严重的挫败感与自责,对于新教师而言,我们的确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完美,但是这样的问题出现之后就会让我们的心理产生变化,造成一系列的不适,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产生怀疑。这个应该是造成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此外,如何处理同事关系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在大学期间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都是同龄人,在思想观念,事物的看法及兴趣爱好方面都是相似的,因而比较容易沟通交流。然而,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自己的同事可能都比自己年长,有些甚至与自己的父母年纪相差无几,由于不是同辈人,因而在兴趣爱好的差距是很大的,自己该如何与这些年长的同事和领导相处,也是一个困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影响我们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究竟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与同事交流往往不易把握,产生一定的焦虑与不安,而这也正好影响了我们角色转变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影响我们角色定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新教师,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学生之间走的太近,可能会丧失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上容易导致课堂失控,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如果新教师过于严肃,则会失去亲和力,在师生之间造成隔阂,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影响对新教师任教学科的兴趣。最终也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运用教学的艺术,合理掌控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既不会过于活跃,同时又保持学习的兴趣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逐步掌握的艺术。
二、对新教师克服焦虑,顺利实现角色转变的建议
我认为,新教师克服工作焦虑,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实现:
1、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引导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现身说法,使新老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一转变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方法,减少心理恐惧和不安,意识到这一转变过程是必然的,应该坦然的去面对。同时,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快速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从而减少这种心理焦虑与不安。
2、新教师自身要认真对待,认真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多听、多问、多学习,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多多听其他老教师的课,在学习中增长技能和自身教学水平。此外,还应该多学习本学科的背景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与同事领导相处的问题上,应该大胆主动的与自己的同事进行交流,本着平等、有好好、热情、虚心的态度与同事相处,尊重自己的同事,礼貌待人,我想这样的话同事关系一定会是比较和谐的。
3、新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要坚持互相尊重,有距有度。太过亲密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新教师不应该与学生之间太过亲密,甚至以兄弟相称,这是不可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决不能纵容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发生。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及时的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做到严慈并济,形成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
4、新教师要勇于接受失误。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知识的遗漏与错误,课堂教学的不理想等,这个时候新教师要勇于接受这一点,新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所以不应该过分的自责,同时,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不要害怕学生说我们不称职,一个敢于承认失误和错误的老师是一个勇敢的老师,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老师不是神明,不要指望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对于不知道不确定的,新教师要敢于告诉学生我不知道,这并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权威。同时,新教师要自我鞭策,自我激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尽快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
三、写在最后
新教师实现自己职业角色的转变是必须的,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有长有短,但是,当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勇敢的去面对这份挑战。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尽快的适应新课堂背景下教学的要求,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情,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尽快完成这个转变,承担起教学的重担,是一项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事情,勇敢的完成这个转变,为我们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想,我们之后的职业道路也必将会越走越宽。
第三篇:浅谈新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浅谈新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大学毕业,走上三尺讲台,转眼已经当了三个月的人民教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这里主要谈谈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快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首先是教学工作,存在问题是,要从学到教得转变,对于要你要教的知识你都懂,但如何让学生学懂,学得更好,因为学习的逻辑不同于教学的逻辑。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了。第一,要备好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教师传教的主要渠道,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个内容,也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去学,弄懂了学得价值,学生才会有学习动机。其次要弄清楚所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要弄清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二,备学生,新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心理有个详细的了解,充分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所学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三,备教法。都教材和学生了解清楚后,要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这其中包括新课的引入,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例题的选择等等。都要认真考虑寻找一种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来讲。第四,对一些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做好以上几点准备工作,那么教学目标的达到也就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很多新教师的弱项。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适应,不自信致使课堂教学不是很好。这是就要求我们新教师调整好心态,自信一点,大胆的面对学生,大胆的讲出来,大声的讲出来。特别要强调声音一定要宏亮,要坚定,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更好的听到你讲得内容,而且无形中会增加你的自信。按照课前的备课,关注好学生。一堂课下来效果就会很好。
新教师还面临师生关系处理的问题。很多新教师在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总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得到的结果适得而返,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以致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是学生的成长。面对师生问题新教师首先要调整心态,积极思考,分析学生特点,在课后积极向老教师请教,增强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但要批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善后处理,积极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除了以上几点,新教师还应在言行举止,着装方面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着装要大方得体,说话行为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总而言之,在角色转变之后新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当老师的过程中学会当一名好教师,逐步向优秀教师的行列靠拢。
第四篇:转变教师角色,创师生和谐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姜时晶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让教师得到学生真诚友好的配合,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积极有效地进行。然而现在往往有一种感觉: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也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今天的教育要求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改善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和造就开放性教学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过失甚至错误。教师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业进步。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1
要把握一个“度”--你对学生的每次谈话,每件事情的处理,是使学生进步了、发展了,还是使学生感到委屈、受到伤害?但教师不能迁就、姑息学生的过错。否则学生就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帮助,所以批评要到位,教育要到位,学生才能进步,和谐的气氛才能产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献身事业的激励因素,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教学和教育和谐统一。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现阶段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众多的倾向性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有时学生申诉理由时,教师没有耐心去听,学生不愿上某教师的课,教师也不愿教这样的学生,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二)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特殊职业,但由于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表现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树先、教学辅导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因素,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玷污了学生心灵。
(三)师生关系陌生
现实中,师生间好象有堵墙,教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课余教师主动与学生谈心少了,家访也不多见了;学生似乎也不愿和教师交往,见到教师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着走。以前那个学生见到老师毕恭毕敬;对老师崇拜有加、感恩戴德的时代已渐离我们远去了。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否则,不但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损耗,而且其隐形影响也是恶劣久远的。
三、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本身的原因.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众所周知,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根深蒂固。很多老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所以在交往中,往往会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我说你听,我设计你活动,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果是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也易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逆反等问题行为。
时代的变化给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注入了新的内容。以前,教师是社会成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改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受教育的人口大大增加,家庭文化层次迅速提高,同时社会其它人群的文化层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学历层次提高缓慢。因此,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度降低。其主要表现为师德滑坡、教师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及教学能力退化。
一方面教师由于工作繁重等因素,社会生活信息严重不足。据调查表明,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流行时尚、畅销书等方面教师明显落后于学生。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教师危机感不强,主动学习深化自我的积极性不高,日益显现出理论功底不厚、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现象。集中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向学生推销、索要多了,给学生辅导、家访少了;讽刺挖苦和处罚多了,虚心教导和鼓励少了;教学固执不变的多了,教学善于探索的少了。要记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有一眼清泉。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认度降低了。
(二)学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发育加快,身心发展提前,各年龄段学生无一例外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面对远比家庭教育规范和严格得多的学校教育时,学生往往一时又习惯不了,所以哭鼻子的有之,与老师顶着干的有之,甚至出走亦有之。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
(三)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识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错了,也要为他们争个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理解度降低。
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是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觉得老师好伟大,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教师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自然会看出来“老师多么认真地工作,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从而才能爱戴老师。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在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也该遵守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就要及时批改作业;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老师也要付诸行动;甚至老师自己有了过失时,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了,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反应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错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左右逢源,课堂信息量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多才多艺的老师,能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也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以上说明,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还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庄重、大方,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妆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不能花枝招展或不修边幅。事实证明,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是能够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的。
二是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如身心发展的阶段,区域环境的影响,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面对的压力等等。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应深入了解,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就不会因笼统教育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素质,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又要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和耐心。尤其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善于运用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矛盾,并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增进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个别学生,还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是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态,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注,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情愿与教师交往。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表扬,尤其是对差生。同时,批评要讲策略。首先要敢于批评,要有的放矢进行批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让其他学生觉得你能够惩恶扬善,从而产生敬佩之情。其次,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批评后,要跟踪观察受批评学生的情绪和后效,对精神压力过大或不服气的,应深入做好思想工作,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如一起打球,一起下棋,一起劳动,一起办黑板报等等,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又能营造融洽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课堂中教师如能适时地使用幽默话语,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便会愿意与老师接近,听其言,乐其业。有些学生初与教师交往,羞于开口,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采取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把想对教师说的话,自己心理的困惑等写在纸上,定期或不定期地交给教师。教师及时和学生进行书面对话,表明自己的态度,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每学期将具有典型性的对话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教师,把教师当作朋友。师生之间处于亲近、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中,既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亲近的师生关系,科任老师要有班主任角色意识。科任老师并非班级管理工作的旁观者,和班主任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政教处让学生重新打扫没清整干净的卫生区,讲课只好中断。教师对学生说了这样几句话:“做任何事要高效、高质、高量地完成,返工是对自己付出的劳动的全盘否定,不应属于我们这些同学。快去快回,等你们回来再讲课!”很快地,同学们打扫干净卫生区回到了教室,脸上的汗珠和急促的脚步说明了同学们是理智的。类似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科任老师和学生们谈心的时间少,交流的机会可借助于作业评语。作业批改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查,而且也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很好时机。借助批改作业,洞察和了解学生,把真心诚意的指点和情真意切的鼓励以及对学生的期待倾注与笔端。虽不能与学生同室面谈,但学生也能确确实实有老师就在眼前的亲近感。教师在走近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热情地接纳了。
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们的宽容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平等的合作者,个性的促进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帮助,从而促使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任重而道远,不同的教育者一定会有不同的方法。希望在工作中我们能做得更有效,使师生关系更和谐,教学活动更有效,教育过程更加人性化,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做适应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师。
第五篇:论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
新疆农业大学目:
程:
名:
业:
级:
号:
师: 管理学院 课 程 论 文论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2012年12月10日
题课 姓 专班学教
论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摘要:一个单位所创造的成绩,是上下两级共同努力的结果。下级尊重上级,上级爱护下级,才能保证单位的和谐和稳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呢?
关键词:上下级;关系
1.上级领导干部该如何如理与下级的关系
平时,我们所称呼的上下级,上级可谓“领导”,下级即是“部属”。从字面上来看,“领导”主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带领;二是引导。领导者应该如何去带领和引导部属呢?
一、自我约束,领导者要提高对权力的认识
自古以来,领导者往往是权威的象征,而这种权力的因素在某个范围内的“一把手”与部属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事关国家和地方发展大计以及部属切身利益方面,领导者能否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客观公正地处理事务,是领导者树立起自身感召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极少数领导者热衷于权力的追逐,不仅没有把权力看作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义务,反而把权力看作是为自己树立权威的一种工具,遇事不民主,喜欢独断专行,搞“我说了算”的那一套;自以为是真理的化身,不管自己干什么都是对的,即使有时明知道自己不对,但“醉死不认酒钱”,没有知错能改的肚量和勇气;以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衡量工作和评价部属,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使乐于拍马屁的部属得到提拔和重用,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部属却受到排挤。这种领导只能得到极少数阿谀奉承的部属欢迎,而极大地拉远了绝大多数的忠实部属。
二、端正态度,领导者要拉近与部属的距离
领导作为一个单位的公众人物,不应高高在上,而要树立起一种“等距离”的人际交往观念,平等地对待下属,这样才能搞好单位的团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群众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为此,领导者就必须牢固树立“五湖四海一家亲”的观念,自觉抛弃“老乡观念”和“小团体主义”等狭隘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必须谨小慎微,防止以个人喜好划线分派,杜绝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投己所好、投机钻营,强化自律意识,在评比和提拔下属过程中,不分亲疏远近,真正“一碗水”端平。古代讲“士为知己者死”。当代社会不提倡这种庸俗的相互利用关系,但通常情况下,领导者这种可贵的、平等的人格风范对部属的工作积极性所激发的动力是很难估量的。这种“等距离”体现了领导者对个体部属的尊重,而这种尊重又直接影响着部属对领导者的尊重程度。
三、知人善任,领导者要练就锐利的眼光
一名领导者,对单位里部属应当是了解得越多越好,尤其是对部属的工作能力、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等,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在单位处理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者一些突发情况时,领导者让谁上谁下,应当心中有数,这样既避免了问题处理失当,也能提高自己的声望。试想,假若你是单位一名最基层的职工,单位的领导来视察工作时,叫出你的名字,知道你的年龄,甚至还能说出你的籍贯和毕业院校,你的心情该有多高兴,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相反,有的领导却喜欢坐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难得到单位去看看,去了也是官架子十足,对部属的情况一知半解,问的一些问题也是不着边际,对待这样的领导,部属除了比较畏惧之外,往往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厌恶。跟着这样的领导,他们能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多了解部属,给他们关心和勇气,是一名领导者知人善任的集中体现,是有效激发部属工作动力的途径,也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闪光之处。
四、宽于待人,领导者要增强对部属的帮扶能力
帮扶,就是说领导者为了纠正部属的思想偏差、提高部属的工作技能而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的一种具体的面对面的帮助和指导。简而言之,就是领导对部属的“传、帮、带”工作。有的领导没有宽容之心,容不得部属犯错误,只要部属出一点小问题让他发现了,就抓住不放,把一些小问题酿成了大问题,小苗头酿成了大事故。而宽于待人的领导则会针对部属的不足,对其实行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教育引导,以提高帮扶的效果和质量。做好帮扶工作,必须认真把握以下四点:一是针对特点去帮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人之间差距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对他们的帮扶就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模式;二是带着感情去帮扶。善于用真情实感去打开部属的情感之门,用热情诚意去消融他们心灵上的隔阂情绪,以心换心,以情感人,帮助其固强补弱治短;三是发动群众去帮扶。领导者在对少数部属实施帮扶的过程中,也应善于运用和发挥群众智慧,使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四是启迪内因去帮扶。必须充分挖掘部属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其成绩的基础上,积极诱导部属扬长避短,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益。
2.下级如何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争取单位目标的实现,是上级与下级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作为下级,如何与上级处理好关系呢?
一、兢兢业业,高标准干好本职工作。
有些人以为,工作上要出成绩,首先要跟领导搞好关系,工作的好坏,成绩的大小,都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因此,就一味地把心思放在曲意逢迎、和上级拉关系上,研究上级的好恶,投其所好,干什么工作,都是做表面文章。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实践证明,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是获得领导好评的基础。只有高标准完成好本职工作,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下级干好本职工作是对上级最好的回报。干好本职工作,与上级建立纯洁的工作感情,这样与上级相处的关系最牢靠、最长久,工作也越能得到肯定。
二、戒骄戒躁,正确对待上级的表扬和批评。
作为下级,一定不能以上级的某一句表扬来衡量自己与上级的关系有多亲密;相反,更不能以某一句批评来衡量自己与上级的关系有多糟糕,而要以平常心正确对待上级的表扬和批评。当受到上级表扬时,说明自己的工作比较出色,自己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将工作继续做的出色甚至更加出色,以此来回报领导的赏识;当受到领导的批评时,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领导是真正用心在教导你才给你当场指出,自己应该更加用心去做工作,改正自己的缺点,做出成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自己最终发现自己没有错而遭到领导的批评和误解时,也不能误以为跟领导的关系差,上级是故意整你,而要找适当的时机和上级解释沟通,消除误解,不要激化和僵硬,并形成新的矛盾,造成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三、加强请示回报,在工作上争取领导的支持。
平时在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要深刻理解上级的意图,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去做。当发现工作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时,要及时请示上级指导,切忌脱离领导的意图盲目蛮干。在单独执行任务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勤向上级汇报,让上级
及时了解和掌握你的工作进展情况,使上级对你心中有数。当在工作上有新的创意和改革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向上级汇报和说明,争取得到上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绩效管理[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张康之.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J ].理论与改革,2009.1.[3]领导三件事.海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