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加快新警职业角色转变V1.1(定稿)
论如何加快新警职业角色转变
摘要: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形势对警察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进入警员的公安训练教育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而现阶段新警来源范围广,差异大,训练时间短等特点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新警的特点,利用科学的策略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警培训,从培育其职业精神,构建其核心技能等方面加快新警职业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新警培训职业角色转变警察职业精神警察核心技能
公安新警初任培训教学是公安机关培养合格警察的第一关,是公安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公安新警陪训不仅是培养公安新警实战能力、磨练新警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新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养公安新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公安队伍的新鲜血液,新警学员的人员构成和整体知识结构存在差异,警察岗前培训的时间又比较短(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如何帮助他们准确全面认识警察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以及政治使命,加快新警学员的职业角色转变,是新警培训策略的重要课题。
从警察专业化的视角来看,“职业伦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支撑警察职业的内在力量 , 他们共同构成警察职业素质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其中“职业伦理是警察职业素质之魂,职业知识是警察职业素质之基,职业技能是警察职业素质之本”1。把“突出职业性、加强职业化”作为新警入警训练的逻辑起点,树立新警职业化培训理念,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警职业化培训体系,在新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新警学员特点及问题
刚进入公安队伍的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呈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培训。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意愿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 1袁广林.警察职业素质论纲:专业化的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着入警动机不正确、职业期待过高、心态浮躁冲动、缺乏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警务专业知识、技能缺乏等问题,要紧紧抓住不确定和最富变化的时期,按照合格民警的能力结构去塑造,使之成为脚踏实地、具有一线工作能力的民警,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基础。新警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职业素养待加强
近年来,公安队伍招录的新警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学员成长于物质日益丰富的家庭环境,不自觉会有娇气、有惰性,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多从利己角度出发等问题。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看,特别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毕业后选择从警是为了解决工作,有的是作为过渡选择报考公安,还有个别是对公安工作一无所知全权由家长代办。因此,一些新警从警时并未真正做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入警动机的多样性,导致了部分新警职业情感保留、认同度不高、奉献意识淡化、献身公安事业的决心不牢等问题。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尤其是非公安院校毕业的学员,由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化训练,导致在纪律作风养成方面存在不足。要培养一支纪律严明、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忠诚警队,新警培训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学员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纪律意识和担当意识,从把握新警的思想动态、从警目的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招警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新力量加入警营,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压力,更为警营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招录的民警中,很大一部分并非“科班出身”,仅凭几个月的入警培训,难以让新警合格“出炉”。一些公安机关为了弥补警力不足,新民警一到,便匆忙将其分配至基层一线工作。由于新警业务技能不熟悉、执法执勤不干练,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给基层公安工作带来诸多被动。
因此,为了使新民警较快实现角色转换,在短时间内全面熟悉掌握公安业务基础知识,避免因直接分配而导致仓促上阵现象的发生,新警初任培训应按照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要求,着眼于基层民警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以及作风养成,科学构建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培训内容,把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实战、实用、实效”上2,问需施训,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警初任培训体系
二、新警培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警察职业能力。
改革公安新警培训、提高新警教育教学质量是支撑和保障现代警务,提升公安新警职业能力重要途径。公安新警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如下: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警察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等。警察职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分析为构建警察专业实训课程 2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职业化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研究.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体系框架提供了依据。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力,即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对公安新警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单纯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应当在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培养具有内在职业动力、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公安新警为目标。
(二)理念依据:警察工作任务。
任务导向为理念的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公安新警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任务导向为理念的实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情境,教学过程注重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对于培养公安新警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任务导向教学理念设置的警察实训课程,以培养完成警察职业情境中的工作任务能力为目标,基于警察职业情境设置实训教学情境,开展实训项目训练。实施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以师生及学员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公安新警的职业能力。近年来,珠海警训支队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积极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将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公安专业实训课程内容的组合,应强调公安新警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其在公安实践工作中的行动实现融合,即以公安工作过程为参照来整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三、珠海警训支队新警培训策略
(一)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素质养成
警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严把思想引导关,增强新警的纪律作风建设。一是抓基本规范。适应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法规和纪律、公安史等基本要求,采取新警入警宣誓、组织军事化训练,开展新警进行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公安优良传统和局纪局规、警纪警规灌输。促使新警从入警的第一天起就具备较好的人民警察思想根基,明确公安民警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二是抓职业养成。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从细小方面对新警的日常行为养成严抠细纠,从严规范新警的上下班、值班备勤、警容风纪、内务卫生等细小工作,以细节的量变促成新警日常养成的质变,培养新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作风。三是抓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谈心谈话、慰问家访、党团活动等方法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有成绩及时肯定鼓励,发现缺点和问题及时告诫提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激发其积极情感,消除其消极情绪。
作风建设具体内容展开。。
(二)端正入警动机,提升职业认同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是指人的自觉心理活动,即人们对客观现实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以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的对客观事实的总体认识。角色意识则是指扮演某种角色应具备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行为期待。
警察职业意识则是人民警察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职责、社会权利和义务在警务实践中的反映,是体现人民警察职业要求的规范化的自我观念,是公安民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3强化警察意识教育就是要教育学员从岗前培训开始就能自觉认同警察的社会角色,用人民警察的行为模式约束自己,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使其符合社会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为将来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警学员正处于从普通公民向正式警察转变的角色转型阶段,他们对警察角色的理解与认同程度如何意义重大,正确的警察意识能够指导他们今后依法合情合理地开展各项警务实践活动,反之,则可能出现错误的行为。事实证明,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滥用职权、知法犯法、执法害民等问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事民警缺乏警察意识,对于公安工作的意义和警察的特殊性都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行为失范,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加强对新警学员警察新警学员警察意识培养的探索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是初任教育培训的基础和重点。
1、新形势下警察职业意识主要内容
警察的职业意识是对警察职业所承担的特定的社会责任及其基本特点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警察职业就是以行政、刑事执法、管理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各方对安全、稳定、秩序需要的一种职业活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管理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也意味着其基本特点必然包含法律性、危险性 3赵晓风.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角色意识的培养.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和服务性等,由此决定了警察职业意识的构成必然包括法律意识、临战意识和服务意识等。
在社会生活中,公安机关承担着行政和刑事执法的双重职能,警察则扮演着权力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警察必须具备高度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从事各项警务活动。4
警察的临战意识则是由当前比较恶劣的执法环境所决定的。在当前形势下,大大小小的袭警案(事)件处于高发阶段,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警察在临战状态缺乏有效、到位的规范意识、防卫意识和自卫技能,这种由于缺乏临战意识而造成的伤亡是血的教训。新警学员的培训必须在上岗之前就强化这方面的教育与实战演练。
警察的服务意识亦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现代警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在警民关系中,警察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必须先有行动上的付出才可能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新警学员作为公安队伍的新生力量,必须认识警察的根本职能和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唯有如此,方能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述三种职业意识是警察职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必备的,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甚至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警察自身的安全。新警学员在日常的教育训练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加强警察职业意识培养途径
4魏红歆.公安院校警察角色培养有效化途径之社会学探讨.公安教育.2005.10.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都要遵循由思想认识到内心认同,再到外化行为这一普遍规律,警察意识从培养到发挥作用亦是如此。有鉴于此,加强新警学员警察意识的培养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展开5:(1)教育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使人实现社会化,即培养和教育青年成为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人。为培养正确履行社会职责的合格新警,教育就是最关键的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入警动机教育、课堂教学教育、日常养成教育等三个基本模块。入警动机是加入警队的内在动因,其实就是新警学员最初的警察职业意识,而且会转变为他们的个人意志,并指导他们的行动。正确的入警动机有助于强化新警学员的思想基础,从而主动学习公安业务技能,积极适应公安工作的各项要求。不当的入警动机则可能弱化其思想基础,甚至偏离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在坚定从警信念上加强平日与新警学员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认识到不当、不良动机的危害性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摒弃错误动机,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增强今后在学习训练、实习工作等方面对警察职业的忠诚教育。课堂教育始终是对新警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课堂教育传授的警察职业道德,警察价值观等知识,不仅仅是为他们掌握和运用职业技能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在上岗之前就能提供一个完整理解警察职业、警察与社会、警察与人民之 5李清浩.论民警意识.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间关系的基石,任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注重对新警学员的思想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得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都能与警察应有的职业素养有机结合,实现警察意识与警察技战术实践实训操作的一体化和直观化。(2)熏陶
熏陶与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清晰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定位,由此产生的功效就是潜移默化,主要包括来自于警营文化的环境熏陶和身边典型的情感熏陶。警营文化由校园硬件环境和精神文6化两部分构成。警营文化的引入与熏陶,即是将警队的抱负、规则、愿景和价值观等以校园为平台,打造标示清晰、易于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使新警学员提前受到警队氛围的影响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警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自觉接受警队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近几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性突出表现在其完整的警察意识上,因而体现着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引导和示范效应。通过在训练期间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与新警学员的交流互动活动,让新警学员走进其内心世界,感受其成长历程,就能受到感动和鼓舞,激发自身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与信心。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可以使新警学员于耳濡目染之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对他们认知、感受警察的社会角色,培养警察意识,产生角色移情,都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3)实践具体内容展开。。
6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警务工作实践既是警察职业意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警察意识真理性的标准。因此,培养新警学员的警察职业意识,从根本上讲,必须积极参加警务实践。“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会的,人们通过观察了解到新行为如何操作,在日后的情景中这一编码的信息就能作为行为的导向。”阶段实习、顶岗见习、模拟实训、实战演练等警务工作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使新警学员置身于角色环境,跟随老民警体验角色身份的必需途径。通过实践,新警学员可以加深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和对公安工作的认识,感受一线民警的职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并在具体工作中观察、学习、体验警察的角色,不断寻找差距,使自身对警察角色的意识与行为表现更符合警察职业要求,由此才能慢慢积淀并自觉养成具有时代特点的警察意识和警察行为。警察教育说到底是职业教育,职业意识不但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且是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对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起到调节、整合和统领的作用。新警学员接受岗前教育培训,就是要在接触公安工作之前正确认识警察的社会角色,知晓和明确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人民警察的任务与职责、权利与义务,以及社会对警察角色的期望,并能将这种角色要求内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7,为成为优秀的职业警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实战需求为导向,构建新警岗位核心能力
新警初任培训旨在培养新警的警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其与基 7王淑合.警察心理调适.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层各警种岗位的匹配度和胜任度。培训的重点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办”,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不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而是处置的合法性、合理性。为此,珠海公安局警训支队应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客观分析培训要求,准确定位培训目标,把能力导向和岗位适应作为新警初任培训的两个着力点,通过构建新警岗位核心能力框架,科学施训。
1、准确定位入警训练目标
基层需要什么样的新警、实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这是新警初任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新警初任培训贴近实战要求和岗位需求,缩短新警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珠海公安局始终密切关注基层公安机关在用人方面的需要,多次组织教学团队前往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就教学内容、培训方法、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充分听取基层科所队、毕业新警以及各业务警种的意见。同时,将上级公安机关对于公安工作长远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融入到新警初任培训中来,积极探索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建设条件下新警初任培训的有效途径。通过前期深入调研,警训支队将新警初任培训的目标定位为以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为依托,重点培养新警岗位履职必备技能,让新警走上工作岗位后初步具备侦查破案、执法办案、信息应用、群众工作、治安管理以及心理调节等基本能力,成为“政治上忠诚可靠、纪律上作风优良、技能上实战管用、业务上能操作完成、身心上能主动适应”的实战型警务人才。
2、科学构建新警能力框架
新警初任培训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在短短几个月内,让新警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包罗万象式地样样都学,蜻蜓点水式地样样都练,到头来还是等于没学。因此,必须从实战出发,抓住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让新警学深、学透并牢牢掌握基层岗位履职所需的最主要、最基本、最常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即让新警获得岗位核心能力。按照职业教育理论的解释,“岗位核心能力是指某个组织层级的某个职务为完成任务和取得成效所需要的基本或必要能力。”明确新警需要具备哪些岗位核心能力,建立新警岗位核心能力框架,这是科学实施新警初任培训的前提和关键。新警岗位核心能力的确定,一方面要切合警察职业素质构成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基层用人需求和岗位实战特点。
警训支队根据警察职业素质构成、公安基层岗位需求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确立了新警岗位核心能力框架,并以此作为设计新警初任培训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核心业务知识和技能包括常见的 110 接处警现场处置、基本的讯问(询问)与笔录制作、简单的现场勘查与保护、必备的实战警务技能、常规的信息实战运用、初步的群众工作技能、常见的行政(刑事)案件办理和警察职业心理建设。这八项核心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是随意决定和设置的,都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根据基层实际得出的必备项目。这其中,涉及到像 110 接处警现场处置、讯问(询问)与笔录制作、现场勘查与保护等操作性比较强的项目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警训支队先行先试的重点带动项目。
3、以能力素质为核心,建立健全新警职业化培训体系 能力建设具体内容展开。。
警训支队紧贴实战需要和公安执法,坚持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核心,以警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模块化架构、“体验性浸入式”教学、项目制运作和要素系统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新警职业化培训体系,确保新警培训质量和战斗力生成,努力锻造一支能够快速适应基层一线岗位的新警队伍。8
(1)模块化架构
在新警初任培训的教学训练体系上,警训支队采取了模块化架构,即围绕每项新警岗位核心能力,逐个设计、开发“学、练、考”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块。从模块的组成和功能上看,每个模块都是自成一体、逻辑合理、结构完整的一项警务工作,是新警岗位核心能力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模块又都是相对独立的,新警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具备了一项警务工作能力。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新警培养规律和接受程度。为了强化新警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模块采用了阶段式模块课程,根据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内在规律特点,培训内容按照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依次展开,逐渐使新警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 8王能武.关于警察教育训练规律与工作体系的探讨.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1.育元素融入到其他各个模块当中,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让新警在培训的各个环节都能感知、领悟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采取模块化架构的优势在于:一是模块的设计基于新警岗位核心能力框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在各个模块内对某一职业能力进行集中专项训练,直到新警学会练会为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三是以模块为基础,块内专题课程根据公安工作发展和受训对象需要进行调整、更新和完善,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四是每个模块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浸入式”教学
根据新警岗位核心能力形成的渐进性特点,警训支队积极探索并推行“跟班见习—理论讲授—观摩示范—模拟操作—岗位实习—总结点评—巩固拓展—考试考核”的“体验性浸入式”教学模式,加快专业知识向具体运用的转化速度,缩短新警的适应过程,使新警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用,逐级攀登“能力阶梯”,牢固掌握核心能力。
学在基层:按照“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原则,警训支队将基层一线作为新警教学的主要课堂。以 110 接处警现场处置课程为例,警训支队分批组织新警到基层实战单位跟班见习,现场观摩一线民警案(事)件处置流程和工作方法,感受派出所处警现场气氛,找出问题和差距,写出见习体会,为下一阶段教学打下基础。见习结束后转到课堂理论讲授阶段,由任课教官讲解现场接处警处置原则、着装要求和装备规范使用、常见警情的现场处置流程与步骤等,让新警系统了解和掌握处警现场处置要领。通过在校封闭培训和岗位实训交替进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新警得到“实地、实兵、实情、实景”的锻炼,在岗位实训锻炼中固化从警信念,树立警察职业意识,提升能力素质。实习结束后,要求形成实习报告,侧重于讲细节、讲得失、讲见解,增强实用性。
练在实战:坚持“练为战、战为练”,加大“对抗类”、“操作类”、“体验类”等实战教学比重,让新警在实战演练中提高能力。经过基层跟班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之后,根据实战要求,组织新警开展“实地、实景、实情、实兵”情景模拟演练,将课堂转到操场、现场勘查馆等实战化场景,进行接处警和现场勘查等模拟演练,使新警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有机转换,让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实战需求。
考在现场:警训支队摒弃以往单纯“以卷面考试论英雄”的做法,实现考核评价与实战工作有效对接。9在完成上岗前适应性训练后,新警学员将分配到基层派出所进行随岗实习,让一些经验丰富并在打击、防范、法律、调解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老民警担任实习新民警的指导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让新民警在跟班作业中锻炼,在实战轮岗中成长。在实习期间,每位指导老师将根据新民警在工作中的表现填写新民警见习跟踪表,配合政工部门进行跟踪考察。在轮岗学习结束时,轮岗单位对新警实行评鉴。
9左芷津.以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合格的一线民警——谈北京市公安局新警初任培训.公安教育 , 2010.6.(四)建立系统化保障体系
警训支队依照公务员岗前任职培训法定标准和职业化培训要求,从资金、人才、机制、制度等方面强化新警初任培训的要素保障支撑。
(1)加大对新警教育培训场地、设施以及其他急需实用器材装备的投入,保障教育训练顺利开展。
(2)在新警初任培训的运转机制上,警训支队充分发挥业务支队和基层单位的优势,在全市范围内物色组建了“警校专业教师 + 业务支队骨干 + 基层岗位能手”模式的教官团队,实行“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源于实战、服务基层”的运转模式,最大限度整合警种资源,最大限度汇集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满足实战需求,真正形成了“政工牵头、警校负责、警种联合、基层互动、共建共享”的新警初任培训格局。
(3)建立完善课程更新机制,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更新和完善提高民警执法办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警务实战能力的专题和课程,为新警初任培训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培训课程,使新警初任培训始终与中心工作同步开展。
保障具体内容展开。。
四、问题反思与完善对策
(一)问题反思
1、培训内容面面俱到是新警培训的通病。培训课程设置的本意是想让新警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安工作必备的知识,其结果却造成了“撒胡椒面”,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透、学不精;再者,新警学员学历教育及专业类型不同,接受公安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程度各异,从而出现了“吃不下”和“吃不饱”的分化现象。
2、大班教学是入警培训的掣肘。新警集中培训规模较大,加上课程设置多、师资力量和训练设施有限,承训单位一般进行大班教学,从而使培训效果受到影响,特别是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和警务技能课难以保障到位。10
(二)完善对策
1、改革培训内容,强化从警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紧紧围绕着实战需求,以任务为导向,设计培训内容,重点加强群众工作能力、执法办案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训练,真正做到学为用、练为战。
2、实行小班教学。可根据学员专业背景以及培训方向,分期分批培训,缩小培训规模,实行小班教学,推行“导师制”,提高培训效果。
3.完善退训制度。明确退训条件,严格退训程序,畅通退训渠道。通过进一步完善退训制度,强化学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实现上岗前的最后一次筛选,把好“入门关”。
10秦剑平.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版,建设法治公安示范区.南通公安简报,2013.8.
第二篇:浅谈新入警大学生如何完成角色转变
浅谈新入警大学生如何完成角色转变
新入警的大学生作为一支新兴的生力军,为基层公安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基层提高了文化知识结构。然而这支生力军始终是从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到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的转变,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身份、角色的转变,如何顺利打开工作局面,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当前,新入警大学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能遵守规章纪律,但过于不拘小节。对一些令行禁止的东西,能严格遵守。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依法办事。但大学生在校期间,约束较少,行动自由,天马行空惯了,刚一进警营,生活上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出门请假、返队销假,起床跑操、熄灯睡觉等等,总觉得框框太多,不胜其烦。同时由于受高校自由民主的氛围、多样交融的文化、纷繁复杂的社情的影响,少数人爱标榜自己的个性,喜欢与众不同,向往标新立异,未能从思想上树立严格自律意识。创新意识强,但有时固执己见。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反应敏锐。加上脑子里受束缚比较少,工作起来不会墨守成规,有一股冲劲、闯劲,敢想、敢试、敢出风头,敢于创新。但有时难免固执己见,容易钻牛角尖,不能正确地对待善意的建议,产生抵触情绪。
工作积极性高,但吃苦精神不够强。对工作有新鲜感,工作起来干劲比较大,但在训练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困难较多的情况下,勇
气和毅力不够,有时存在退缩、畏难情绪。
思维活跃,但波动比较大。对事物的认识有较强好奇心,思维活跃,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在受到赞扬、鼓励,或发展顺利时,容易产生优越感和自负心理;在受到批评和挫折时,就怀疑、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由于意志力的薄弱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且没有一种平常心,面对成绩沾沾自喜、盲目自大,面对挫折消极退缩、放任自流,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利弊。
对于从地方院校步入警营的新民警来说,扎根于基层不仅仅是环境的转变更是人生的转变。大学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知识面广,综合能力高,组织能力强。但是,这还不是基层公安机关所需要的全部,基层不仅需要儒雅博学的儒将风范,更应该具备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离基层公安的实际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大学生耐心学习,加快自己发展的步伐,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满足基层建设的需要。
(一)自我审视,自我定位。新入警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够参加公安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既是大学生走入社会锻炼自己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以致用、回馈社会、为民服务的第一步。入警大学生应该与老同事和领导多沟通,多多听取同事和领导对自己的看法,通过多渠道来了解自己。认识到学历高并不等于能力强,彻底抛弃大学生的架子,谦虚谨慎,虚心学习。既要将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环境和相应条件下认识自己的能力、作用、责任、地位等,也要将自己放在小的环境下,放在所、队的具体工作中,从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作用、地位、责任,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对入警大学生构建理想的自我、正确地发展自我和处理人际关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制定目标,建立自信。入警大学生应全方位地客观地评价自我。入警大学生在评价自我时,要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从众心理的完全依赖。在虚心向老同事和领导学习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意志和见解,并且还要避免狭隘地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己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入警大学生既不能对自己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的优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耻下问,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老同事身上总有各人的长处值得学习。但也不能因为自己缺乏人生阅历、工作经验而妄自菲薄。对自己涉世不深,实践经验少的劣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给自己制定一个远期目标和近期阶段性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来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接纳自我,控制自我。入警大学生来到基层公安机关工作,这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入警大学生要从心理上产生对公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是警察队伍的一员,实现有效地控制自我。接纳自我是发展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接纳自我是要无条件地接纳自我,包括缺点。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培养自立、自信、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改变自我、肯定自我。警察队伍是一支纪律部队,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
范的学习生活,身为人民警察就要有很强的自控力,必须遵守条令、条例的规定。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承受力的、一事无成的人。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因此,新入警大学生应该从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做起,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自控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使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得到统一。
(四)自我完善,展示自我。首先,入警大学生要针对自己对公安业务和公安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探索,不断给自己“充电”。有些大学生自恃文凭高,有专长,放不下架子,不愿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其实对于初入警营的大学生来说,警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不能死抱在学校里面的专业不放。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更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大胆实践,刻苦锻炼,虚心学习。其次,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入警大学生要不断纠正自我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牢固的公仆意识和集体意识。要勇敢从零开始,立足本职,大胆实践。要坚持工作的高标准,既要以一名警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快摆脱“学生腔”、“书生气”。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根据信息反馈的原理,实现自身价值与纠正自我意识也是一个
互相反馈,互相作用的过程。因此,入警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鸟儿要高飞,必须有坚强的翅膀;花儿要绽放,必须吸收充足的养料。作为一个刚刚入警的“新兵”,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零”的负担最轻,“零”的任务也是最重。俗话说:“经历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扑鼻香”。对于新入警地方大学生来讲,只有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找好角色定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克服好高骛远的思想,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步,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实现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的转变。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问题探析
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问题探析
大学四年的生活转瞬即逝,如今我们已是快要迈入大四学习生涯的人,马上就要面临择业、就业等诸多问题,很有必要学习如何让自己成功地完成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无可置疑这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因为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实践应用将让我们受益终生。
进入职场之前,我们会面临很多挑战。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不愿意雇佣应届毕业生,就如宋三弦在他的作品《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里说的那样:毕业生们离开校园后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期望过高且不肯改变自己的要求与想法;就业心态浮躁,喜欢互相攀比;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还有频繁跳槽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应届毕业生的真实想法,而且他们对企业也有自己的择定标准:企业所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及美誉度要好,提供合适的薪金待遇,提供不断地学习、培训机会,为员工提供清晰的人生职业规划等。
当然企业和应聘毕业生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毕业生对企业有要求那么企业对毕业生也必然也会要求,而且不同的企业所侧重的内容页有所不同,但总的目的也是殊途同归。比如华为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要对自己不断地督促、反问;具有献身精神,不能斤斤计较;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再如,联想的好员工标准:具有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敢于承担责任,和对职责内的事做出决定,遇到问题不推委;有韧性,知难而进,不达目的不罢休;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和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复合型,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既掌握技术,又擅长管理;学习型,善于学习总结他人的先进方法、经验,和借鉴业界的先进经验;善于沟通,强烈的沟通意识和良好的沟通方法;工作与生活的主人,把工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乐趣。然而世界500强也有着自己的选人标准,即通用六个维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个性特征、求职动机、价值观;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清晰的目标性、学习能力、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工作态度,包括诚信正直、计划与自我管理、高效、职业化、充满工作激情。
要完美的完成角色的转换,不是一件易事,它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观念,完成从“要”到“给”的转变,从“索取”到“贡献”的转变,树立“不再可以随便犯错”的理念,这些说来轻巧,但做起来就知道它的阻力有多大了。我们之所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变,是因为大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点很多。比如,二者承担的责任不同,作为大学生可以犯错,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的;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上总是有可以依靠的人,是自己的承担责任的能力低下,因此为了能够跻身职场,必须学会服从,尽量少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培养承担责任的能力。二者面对的环境不同,大学生在学校是很简单四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而社会上是复杂多变的额人文环境和地域。二者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不同,大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很简单单纯的关系,很少甚至没有尔虞我诈的事情,而职场上是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考验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有一个人的额智商、情商。二者面对的文化环境不同,前者是学习的氛围,讨论的是学术研究,而后者是多元化的。总之两个角色间有很多的不同,等着我们一个个去改变,一个个去适应。
完成角色转换的途径不止一种,它要求我们做到全面,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里承受力,拥有积极地心态;要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料理自己的一切;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对待上级要谦逊有礼,对待下级要关爱且言传身教,对待平级要互利共赢;要培养应对挫折能力,不能知难而退,取而代之的是迎难而上;要增强角色意识,要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努力学习掌握社会规定的该角色的义务、权利和行为规范,最后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和素质准备之后,还要了解初入职场的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所要工作单位的文化,这是一个企业经营正常营运的准则规定;从小事做起,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适时地表现自己,抓住机会,给自己一个施展的平台,也许那就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正确对待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辩证性的对待别人对你的评价,无论有意无意那都将是你的“财富”;不要随便踏入人际关系的漩涡,因为人心叵测,况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际关系的处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旦进入便要始终为其所累;善于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嘛,面对周围的良师益友亦或是狐朋狗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要注意细节,要知道,1%的失误可能会造成100%的失败,这是危言耸听,许多例子证明细节上一点点的疏失最后造成整个工作的崩盘,得不偿失,让人后悔莫及。
影响职业成功过度的关键点很多,其中包括:激励、艰苦的努力、梦想的确定、多种才能的展现、自身情绪的管理、所冒风险的选择。我们应该认真把握这几点,抓住成功的关键,让自己离梦想中的那方土地近一些、更近一些,要知道我们工作是为了自己,不是其他任何人,且摆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坚持每天多做一点点,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每天一点点,日积月累后便后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为公司保守秘密,这是每个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在公司主动找事做,而不是被动的等着事做,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帮忙,甚至是帮倒忙,如此一来非但没帮上忙反倒招来别人的厌恶之感。做问题的解决者而非问题的挑剔者,尽力为他人排忧解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不能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使领导安排的工作变成一纸空文,这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污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旋风,我们要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心态、老板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学习的心态、给予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双赢的心态、行动的心态、包容的心态以及自信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走上就业之路。就像威廉 亨利说的那样: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我灵魂的统帅,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第四篇:论新时期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1
论新时期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迎着新世纪改革的浪潮,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性的转变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教委于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规定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地位,要求幼儿教师应立足《纲要》,紧跟教改的步伐,重新认识并正确理解教师的角色,转换教育模式,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从幼教课程走综合化道路,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孩子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倡导幼儿“自主学习”,即“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目标的提出,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创设者
众多研究表明0-6岁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教师如何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则关键在于教师对现有课程的开发利用。如何创造性地将“活动教案”变为“活动方案”灵活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需要教师成为创造型教师,能充分利用地方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创设其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园本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使教育能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2、教师应成为知识的引导者和评价者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他们对世界的万物充满幻想和探索欲望。如何让幼儿通过有利途径获得知识和经验,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必须根据儿童的智力类型激发并保持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对孩子观察结果做有利的评价。如:教师针对个别自行心不足的现象设计了一节《小动物开店》教育活动,在教室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小朋友七嘴八舌为小动物们出了许多注意,如袋鼠有大口袋,让它去送书送报纸,所以袋鼠能开图书店;孔雀爱美,就让它开个服装店;奶牛开个面包店。。。教师就势引导小朋友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你们的优点和长处是什么?”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很多的长处,认为自己很能干。教师最后评价小朋友很棒,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树立自信,这样在老师巧妙的引导下,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教师应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教育在反思,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调整补充方案后,再一次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这样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总结,提高自己组织能力。如;:教师在语言公开课《小牧童》的设计中,开始教了儿歌:滴答、滴答,下了一夜雨。天亮了,小木桶里的水满了。小猫过来瞧一瞧:“不好了!不好了,小猫到水里了1”小狗过来瞧一瞧。。。再续编儿歌以后,老师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就给孩子提供了一面墙镜和许多化妆品,让幼儿给自己化妆。结果,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只对花花绿绿的化妆品玩弄个不停,几乎没有几个小朋友真正化了妆。课后,老师反省;:课的失败是由于孩子没有化妆经验,因而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老师就给孩子提供了许多面具和脸谱的资料,有讲解化妆品的使用方法。结果,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有的把自己化成小猫,有的给自己涂个红鼻子。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二、在“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中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大纲》中的“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撑着、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的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这些规定,明确地确定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孩子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录音机”,而是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这
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
教师应以发展孩子的个性和实践能力来创设科学的活动方案,以关怀、尊重的态度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影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应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创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获得知识。活动中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巧妙地帮助孩子度过难关,攻克难点,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支持孩子的行动和观点,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和支持者。如教师在语言活动《小猫和蛋》中,老师让幼儿扮小猫,学习猫的样子,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爪子摸,通过亲身体会,知道蛋的外形特点。而老师只是提供材料,同时支持、引导幼儿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能动性。
2、教师应成为孩子最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
教师不但在教育活动中要适当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活动,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感觉他们的需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及时的介入,为孩子的活动搭建“桥梁”,巧妙地解决孩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育活动中,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反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种合作式互动,最多体现在孩子的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中。比如:在玩角色游戏,一个孩子老是闷闷不乐的,老师就扮医生:“我是医生,请问你那儿不舒服,告诉我好吗?”。在搭建区,如果一个孩子的“楼房”稳定性不好,总是倒塌,老师则走过去说;”我是工程师,让我检查这座楼的质量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原因,重新搭建。这时,孩子肯定非常欢迎你的。
三、从教改及教师自身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成为学习型教师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来发展自身,完善自身。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同时,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受到来自信息社会生活与环境各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他们比任何时代的儿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事物。因此,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探知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因此,在新的时期,老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求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成为学习型老师。
2、成为研究型老师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启蒙老师,幼儿园老师应成为研究性老师,应在社会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下,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正确决策,并不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完善。信息时代的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当代儿童正经历着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研究信息时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为他们提供符合时代发展和适合儿童身心需要的教育。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成为研究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前进,国门的敞开,经济的腾飞,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因此,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及时转换教育角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第五篇: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各国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目前游戏产生的共识是“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此为目的主动投身其中,积极从事的,这就是游戏。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又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具体表现在扮演角色、选择主题、选择玩具等,幼儿是一切的主人。角色游戏的概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观念问题。如何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关键是教师在游戏中作用的体现。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可信任的,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的生活,积极主动地活动和学习,获得最好的发展。随着各种教学理念的更新,促使我的教育思想有新的转变,在方式上也与以前不同。
现在我就角色游戏中的观念变化谈一点体会。
从游戏的整体上来说,我以往的教学总是尽量要求全班幼儿“齐步走”,而现在我从一开始就把幼儿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能有明确的游戏目的,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并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制作一些简单的替代品,第二是独自游戏并不影响他人活动,交往能力较弱些,第三是旁观者或者不参与者。过去我不允许幼儿旁观或不参与,不管幼儿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我总是尽量的把幼儿“推入主题中”。现在我允许幼儿“旁观”,因为这些幼儿还未达到进入游戏的水平,那么“旁观”对他来说不也是一种游戏吗? 我班的陈诗雨,她就是属于这一“旁观”队伍中的一员,这其中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她是内向的女孩,不愿与其他同伴交往,往往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对于这样的幼儿我没有用老师的威信来强制她,而是先顺其自然,稳定其情绪,使她做一个欢乐的旁观者,当其看到同伴游戏入迷时我就向她介绍同伴今天玩的是什么角色,现在在干什么等,以引起她更大的注意,其二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他玩,久而久之她慢慢的进入游戏中,现在她也能主动参加游戏,不在做“旁观”者了。同样是幼儿参加了游戏,但前者是被动,是老师要我参加,没办法,然而后者是主动的,是在同伴良好的游戏环境下形成“我自己想参加活动,我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以游戏的观察来说,以往在游戏时主要是看幼儿玩得象不象,玩得好不好,是不是符合教师的要求,而现在观察的侧重在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扮演的能力;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幼儿象征性思维的发展;能否寻找替代物;幼儿游戏中矛盾的产生及幼儿是否能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想知道这幼儿是否有角色意识,于是我就询问:“你是谁呀?你在干什么呀?”等等,这时我就会发现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表现,有的幼儿具有一定角色意识,会有一连串角色动作和语言积极与其他的同伴交流,有的幼儿只限于伴随动作的自言自语。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象征性行为水准的基础。幼儿象征性思维在角色游戏中主要体现在幼儿寻找替代物上,这也是我观察的重点。幼儿寻找替代物往往是无意识的,由于以往我没有仔细的观察及时的捕捉,使得幼儿象征性行为逐渐消失,而现在我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捕捉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和动作,并及时肯定,使之变成有意想象和有意替代。
从游戏的评价来说,以往每天进行游戏评价时,大家都说时间不够,因此我常常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游戏的好坏,游戏的 对与错,而现在我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展示自己的想象,让每个幼 儿充分地表现,讲述自己开心的事,然后让大家同享这份快乐,同时又把游戏中的疑惑让大家来讨论解决,这样使游戏真正做到承上启下。
另外我觉得作好游戏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及时的调整目标。
总而言之,以往我是游戏领导幼儿,我指挥幼儿,而现在是幼儿领导游戏,在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下,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游戏中的一个媒体、一个桥梁,把幼儿和游戏有机的联系起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更好的开展游戏,其次我认为创设美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是成功地开展角色游戏的基本条件,教师的观察则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措施;分享快乐是角色游戏不断发展、提高,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